抗寄生虫药
- 格式:ppt
- 大小:8.09 MB
- 文档页数:7
名词解释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指的是治疗人和动物体内寄生虫感染的药物,这些药
物可以杀死或阻止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和预
防寄生虫感染的效果。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包括如苯巴比妥、甲硝唑、
吡喹酮等化学药物,以及如驱虫草、苦瓜、黄芪等中草药。
抗寄生虫
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治疗蠕虫感染、原虫感染、古典疟原虫感染等。
但是,抗寄生虫药的使用也会存在一些副作用和药物抗性等问题,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或兽医的建议使用。
第五章抗寄生虫药(Antiparasitic Drugs)抗寄生虫药(antiparasitic drugs)主要是指用于灭杀、驱除和预防寄生于宿主(人和动物)体内的各种寄生虫的药物。
寄生虫病分布极为广泛,遍布世界各地,为一种常见病。
某些寄生虫病可发展成为某一地区的流行病,对社会和经济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寄生虫的种类很多,不同寄生虫在形态方面的差异较大,小至能引起疟疾感染和阿米巴痢疾的单核细胞的原虫,大到常见的蛔虫、蛲虫、钩虫、丝虫、鞭虫、绦虫等蠕虫,针对不同的寄生虫可选择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物,本章仅讨论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驱肠虫药(anthelmintic drugs)和抗血吸虫药(antischistosomals)。
第一节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疟疾是由已感染疟原虫的雌性蚊子所传染的一种疾病,大约有近百种疟原虫,其中四种可在人体上引起疾病。
这四种疟原虫分别是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临床上危害较大的为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所引起的恶性疟和间日疟。
一、疟原虫的生命周期和抗疟药物的作用环节(Lifecycle of Plasmodial and Role for Antimalarial Drugs)疟原虫的生命周期分为在雌性按蚊体内的有性繁殖和在人体内的无性繁殖两部分(图5-1),不同的抗疟药物(antimalarial drugs)可作用在不同的周期。
(一)雌性按蚊体内的有性繁殖按蚊在吸患疟疾患者的血时,雌、雄配子体随血液进入按蚊体内,两者结合形成合子并发育成子孢子移行至唾液腺,成为对人类的直接感染源。
抗疟药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可抑制雌、雄配子体在按蚊体内的发育,因此,具有控制疟疾传播的作用。
(二)人体内的无性繁殖1. 原发性红细胞外期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健康人体时,将其唾液中的子孢子输入人体,约在30min 内子孢子侵入肝细胞,便开始红细胞前期的发育和裂殖体的繁殖,经过10~14d,生成大量的裂殖体。
抗寄生虫药物合理使用原则1. 引言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抗寄生虫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控制和治疗寄生虫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抗寄生虫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以提高抗寄生虫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2. 选择合适的抗寄生虫药物在使用抗寄生虫药物之前,应该根据具体的寄生虫感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不同的寄生虫感染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准确诊断寄生虫感染是十分重要的。
3. 遵循药物使用指南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需要遵循相关的药物使用指南。
根据药物使用指南的建议,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用药方式和疗程。
同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在用药期间进行必要的监测和评估。
4. 严格控制使用频率抗寄生虫药物的滥用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发展,在治疗中产生抗药性寄生虫菌株。
因此,应严格控制抗寄生虫药物的使用频率,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过度使用。
5. 提倡联合治疗一些寄生虫感染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寄生虫药物来增加疗效。
联合治疗可以减少单药物使用的剂量和疗程,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减少药物耐药性的风险。
6. 注意用药安全性在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时,应注意用药的安全性。
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对于特定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应根据其特殊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7. 预防寄生虫感染除了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感染,预防寄生虫感染也是重要的。
保持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与寄生虫的接触,可以有效减少寄生虫感染的发生。
8. 结论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对于寄生虫感染的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药物使用指南、控制使用频率、提倡联合治疗并注意用药安全性都是抗寄生虫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除此之外,预防寄生虫感染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和预防措施的结合,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寄生虫感染问题。
(字数:231)。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用法用量西药在家禽养殖中,预防寄生虫病是养殖中必不可少的缓解,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时也要严格遵守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使用剂量。
1、左旋咪唑:可驱除鸡等的蛔虫病、异刺线虫、毛线虫等,是种高效、广谱、低毒的驱虫药。
驱除鸡蛔虫时,每千克体重内服24毫克;驱除线虫时,每千克体重内服36毫克。
2、丙硫咪唑:高效、广谱驱虫药,可用于驱除鸡等的蛔虫、异刺线虫、卷刺口吸虫和某些绦虫等。
鸡每千克体重内服20-30毫克。
3、噻苯咪唑:高效、广谱、低毒驱虫药,可驱除鸡等毛细线虫和蛔虫等的成虫和卵。
驱除鸡气管线虫可按0.1%混饲,连用7天;驱除蛔虫和毛细线虫时,每千克体重口服100毫克。
4、甲咪唑:高效、广谱、低毒驱虫药,可驱除线虫、绦虫等。
鸡内服每千克体重300微克;拌料每千克饲料125毫克,连用5-6天。
5、哌吡嗪:高效、低毒驱虫药,可驱除鸡等蛔虫、蛲虫、绦虫等。
鸡按每千克体重0.2-0.3克的用药量拌料饲喂,也可按每千克体重0.4-0.8克的用药量混水饮用,每天1次,连用2-3天。
6、沙利霉素:高效、低毒驱虫药,可驱除锥形、巨型、脆弱艾美耳球虫等,还有一定的抗细菌、真菌和促生长的作用。
鸡每千克饲料拌入70-100毫克,连用3-4天。
7、莫能菌素:低毒、安全驱虫药,可驱除鸡等艾美耳球虫等多种球虫。
鸡每千克饲料拌入125毫克,连用2-3天。
鸡宰前3天应停药。
产蛋鸡好不用此药。
中药1、槟榔:主要驱除绦虫。
鸡每千克体重用药1克,鸭0.5-0.7克、鹅0.2-0.3克,加水适量,煎30分钟,大群鸡用饮水给药,小量鸡用橡胶(软管插入嗉囊内投药。
2、鹤草芽浸膏:可驱除鸡等绦虫。
每千克体重用鹤草芽浸膏150毫升拌料饲喂,连用1-2天。
3、烟草粉:将市售的干烟叶碾成粉末(越细越好),按2%拌入饲料饲喂,上、下午各1次,可驱除蛔虫等。
4、百部:按药、水比1:1或0.5:1煎液,外洗鸡等家禽体,可杀灭羽虱等。
5、四黄散: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各10克,紫草15克,适量水煎液去渣,拌入饲料中,供30日龄20只鸡服用,每天1剂,连用2天,可驱除球虫等。
抗微生物和寄生虫药物第一节抗微生物药物头孢孟多【药物名称】头孢孟多Cefamandole【药物别名】甲酰苄四唑头孢菌素钠、先锋羟苄唑、头孢羟唑、羟苄唑头孢菌素、注射用猛多力、羟苄四唑头孢菌素Cefadole【药理毒理】本品为半合成第二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与头孢噻啶相似,对革兰阳性球菌不如头孢噻啶。
本品主要特点是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优于头孢唑啉。
对厌气梭状芽孢杆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流感杆菌及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等作用较强,特别是对嗜血杆菌属,本品最有效。
【适应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腹膜炎、败血症及皮肤软组织、骨、关节等感染。
由于尿药浓度高,对尿路感染有高效。
【不良反应】1.用药期间饮酒时可发生恶心、呕吐、头痛、面红、低血压及呼吸困难等反应,应忌酒。
2.偶可致过敏反应,有荨麻疹及药物热等,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或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
【用法用量】成人,0.5g~1.0g/次,3~4次/日;儿童,每日50mg~100mg/kg,分次给予。
可供静脉注射或深部肌内注射,可用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或0.167mol/L乳酸钠注射液稀释供静滴。
如需静注,宜将本品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于3~5分钟内静注。
本品1g溶于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中可供深部肌内注射。
【注意事项】1.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
2.孕妇及3个月以下婴儿慎用。
3.肌注可致局部疼痛,偶可产生血栓性静脉炎。
头孢美唑钠【药物名称】头孢美唑钠Cefmetazole[基]【药物别名】先锋美他醇、头孢美他唑、氰唑甲氧头孢菌素、头孢氰四唑、头孢美唑、头孢美他醇。
Cefmetazon、CMZ、Cefmefazon【制剂规格】粉针剂:0.5g,1g,2g。
【药理毒理】本品为头孢菌素半合成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第一代头孢相似。
特点为对各种β内酰胺酶有很强耐受性,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亦较强。
抗寄生虫药抗蠕虫药驱线虫药主要的驱线虫药物:1、抗生素类: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依立菌素、莫西菌素、越霉素A、潮霉素B、米尔倍霉素2、苯并咪唑类:噻苯咪唑、丙硫苯咪唑、甲苯咪唑、硫苯咪唑、磺苯咪唑、丁苯咪唑、苯双硫脲、丙氧苯咪唑、丙噻苯咪唑3、咪唑并噻唑类:左咪唑、四咪唑4、四氢嘧啶类:噻嘧啶、甲噻嘧啶、羟嘧啶5、有机磷化合物:敌百虫、敌敌畏、哈罗松、蝇毒磷6、其他驱线虫药:乙胺嗪、碘噻青胺、硫胂胺钠等阿维菌素类由阿维链霉菌产生的一组新型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
目前己商品化的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依立菌素。
阿维菌素类药物由于其优异的驱虫活性和较高的安全性,是理想抗内、外寄生虫药。
特点:广谱、高效、安全、用量小药动学具有高脂溶性1)吸收a.易吸收,且吸收速率较快。
b.以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较高。
c.对某些寄生虫尤其节肢动物的杀灭作用皮下注射优于内服给药。
2)代谢与排泄伊维菌素主要在肝和脂肪中代谢,98%从粪便中排泄。
作用机理1.可增强无脊椎动物神经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抑制γ-氨基丁酸的释放,引起谷氨酸控制的Cl–通道开放。
2.哺乳动物:γ-氨基丁酸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现谷氨酸控制的Cl–通道。
只有当大量的阿维菌素类进入哺乳动物的大脑时,才可能导致其中毒。
因此,该类药物用作哺乳动物的抗内、外寄生虫药较安全。
应用用于线虫和体外寄生虫和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安全性1.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哺乳动物、鸟类、鸡、鸭毒性很小。
2.阿维菌素类药物对植物无毒,不影响土壤微生物,对环境是安全的。
耐药性1.近几年来,在许多国家相继出现了阿维菌素类的耐药虫株,且主要集中于绵羊和山羊;2.阿维菌素类驱虫药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可能包括虫体对药物摄入量的减少、代谢增强和氯离子通道受体发生改变三个方面;3.频繁用药和亚剂量用药可能是导致耐药性产生的两大主要原因。
阿维菌素类—伊维菌素理化性质1.白色结晶性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