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集合的基本概念(离散数学)
- 格式:ppt
- 大小:600.00 KB
- 文档页数:55
离散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物理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一章通常是对离散数学的基础概念和预备知识进行介绍,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离散数学第一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
集合中的对象称为元素。
我们通常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
如果一个元素 a 属于集合 A,记作 a ∈ A;如果一个元素 b 不属于集合 A,记作 b ∉ A。
集合有两种常见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是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例如 A ={1, 2, 3, 4, 5}。
描述法是通过描述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例如 B ={x | x 是大于 0 小于 10 的整数}。
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和相等。
如果集合 A 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 B,那么 A 是 B 的子集,记作 A ⊆ B。
如果 A 是 B 的子集,且 B 中存在元素不属于 A,那么 A 是 B 的真子集,记作 A ⊂ B。
如果 A 和 B 包含相同的元素,那么 A 和 B 相等,记作 A = B。
二、集合的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有并集、交集和差集。
集合 A 和集合 B 的并集,记作 A ∪ B,是由属于 A 或者属于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集合 A 和集合 B 的交集,记作A ∩ B,是由同时属于 A 和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集合 A 与集合 B 的差集,记作 A B,是由属于 A 但不属于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此外,还有补集的概念。
如果给定一个全集 U,集合 A 的补集记作A,是由属于 U 但不属于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集合运算满足一些重要的定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例如,A ∪ B = B ∪ A(并集的交换律),A ∩ B =B ∩ A(交集的交换律),(A ∪ B) ∪ C = A ∪(B ∪ C)(并集的结合律),(A ∩B) ∩ C =A ∩ (B ∩ C)(交集的结合律)等。
离散数学集合的基本概念(一)离散数学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离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这些对象被称为集合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比如数字、字母、人、动物等。
在集合中,元素的顺序和重复是无关紧要的。
集合的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
元素属于集合时,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b。
一个元素a属于某个集合A时,表示为a∈A。
不属于某个集合时表示为a∉A。
集合的表示形式1.列举法:通过逐个列举出集合中的元素来表示集合。
例如,集合A={1, 2, 3}表示A为包含元素1、2、3的集合。
2.描述法:通过描述元素的特征来表示集合。
例如,集合A={x|x为正整数,且x<4}表示A为包含不大于3的正整数的集合。
1.并集:将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合并在一起,形成的新集合包含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且没有重复。
用符号∪表示。
例如,A∪B 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
2.交集:求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形成的新集合包含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共有元素。
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
3.差集:求一个集合中去除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后的剩余元素。
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集合A去除集合B的元素后的剩余元素。
4.补集:求一个集合关于全集的差集。
用符号’表示。
例如,A’表示集合A的补集。
集合的性质1.互斥性:两个集合没有共同的元素时,称为互斥的。
两个互斥的集合的交集为空集。
2.包含关系: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时,称为包含关系。
包含关系可以是真包含或假包含,当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且两者不相等时,称为真包含。
3.幂集:一个集合所有可能的子集的集合称为幂集。
离散数学中的集合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逻辑学、概率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操作可以用于解决各种问题,例如数据处理、算法设计、数据库管理等。
以上是对离散数学集合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内容的简要介绍,希望可以对读者有所帮助。
高三离散数学知识点归纳离散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学科,它针对离散对象及其相互关系展开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学习离散数学的知识点,为高考备战做好准备。
本文将对高三离散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包括集合论、命题逻辑、组合数学等内容。
一、集合论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确定的、无序的、互异的对象组成的总体。
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数字、字母、符号等。
2.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差集和补集是集合的四种基本运算,它们分别表示两个集合的共有元素、所有元素和剩余元素。
3. 集合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和互斥关系是集合之间的三种常见关系,它们描述了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和互斥的关系。
二、命题逻辑1. 命题与命题联结词命题是陈述句,它可以为真或者为假。
命题联结词包括非、与、或、蕴含和等价等,用于描述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2. 命题的真值表和逻辑运算真值表是描述命题与命题联结词之间关系的表格,通过真值表可以确定复合命题的真假性。
3. 命题的等价和蕴含两个命题等价表示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值,而一个命题蕴含另一个命题表示当前者为真时,后者一定为真。
三、组合数学1. 排列与组合排列是从一组元素中取出若干元素进行排序,组合是从一组元素中取出若干元素不考虑排序。
排列和组合分别具有不同的计算公式。
2. 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描述了两个数的幂展开的结果,它在组合数学中有重要应用。
四、图论1. 图的基本概念图由顶点和边组成,可以分为有向图和无向图。
顶点之间的边表示两个顶点之间的联系。
2. 图的遍历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是两种常见的图的遍历算法,用于查找图中的特定路径或者寻找与某个顶点相关的其他顶点。
五、数理逻辑1. 数理逻辑的基本概念数理逻辑是研究逻辑的形式系统化的学科,主要包括语言、公式、推理规则等内容。
2. 形式系统和推导规则形式系统是由一组公理和一组推导规则组成的,通过推导规则可以从公理出发推导出其他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