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技能实训教程第2单元
- 格式:pptx
- 大小:829.46 KB
- 文档页数:33
第一章系统管理实验一系统管理一、增加用户1.以admin登录系统管理→权限→用户→打开用户管理对话框.2。
增加→增加用户→录入编号、姓名、部门等信息.3.单击“增加”按钮,依次设置其他操作员.设置完成后单击”取消“按钮退出。
二、建立账套1。
以admin注册进入系统管理,执行账套→建立,打开创建账套对话框.2.选择新建空白账套→输入账套号、启用日期→输入公司全称、简称,法人、地址、税号等信息→选择企业类型、行业性质,指定账套主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勾选存货、客户、供应商是否分类、有无外币核算→建账。
3.科目编码设置→按所给资料修改科目编码方案→弹出数据精度对话框→默认系统预置的数据精度设置→确定。
三、设置用户权限1.在系统管理中,选择权限→权限,打开操作员权限对话框。
2.选择账套号→在账套主管前打√,为其赋予账套主管权限.3。
选择操作员→修改→根据操作员的不同职责为其赋予权限→保存。
例:出纳003张平a。
在操作员权限窗口中,选中“003”号操作员张平→单击“修改”→单击总账前的”+"标记,依次展开“总账”、“凭证"前的“+”号标记.b。
单击出纳签字、查询凭证前的复选框,再单击出纳前的复选框c.单击“保存”按钮返回.第二章企业应用平台实验一基础设置一、启用总账系统方法一:系统管理员建立账套时直接启用.方法二:账套主管登录企业应用平台时,在基本信息中进行系统启用。
以账套主管登录企业应用平台→基础设置→基本信息→系统启用→选中“GL总账”前的复选框,选择日期→确定,二、设置部门档案1。
选择基本设置→基础档案→机构人员→部门档案。
2.单击“增加”,录入部门编码、部门名称等信息。
3.单击保存,以此方法依次录入其他的部门档案。
三、设置人员类别1。
选择基础设置→基础档案→机构人员→人员类别.2.单击增加→按实验资料在正式工下增加人员类别。
四、设置职员档案1.选择基础设置→基础档案→机构人员→人员档案。
会计电算化教案项目二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本项目主要讲授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会计软件的选择、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和运行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原则、内容、岗位分工,并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软件,具备一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和运行管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的原则;会计电算化的岗位分工;会计软件的选择;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如何保证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正常、安全地运行。
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管理制度尤其重要。
案例导入上海某超市的经营者从20XX年3月份开始,突然发现库存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急剧减少了近400万元左右的商品。
经分析,库存商品的减少不可能是简单的商品损耗造成的,也没有发现有大宗商品被转移的迹象。
警方在检查了超市的收银系统后找到了原因。
原来就是负责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员方某,非法在超市的计算机收银系统植入了漏斗程序。
这个程序的特点是收银员按了几个键后就会自动地删除20%的营业额,再由收银员悄悄拿走后进行分赃。
在这个案例中,充分说明了企业实现电算化后,如果系统操作人员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和必要的会计电算化规章管理制度,就很难避免有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行经济犯罪。
因此,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建设和管理中,在工作中应加强人员职能控制和系统安全控制,加强内部审计、制定电算化系统运行中企业内部操作管理制度、会计数据电子档案保管制度。
任务一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会计电算化的总体规划,主要是确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对怎样合理、有效、分阶段地实现这个目标进行规划。
它是单位建设会计电算化系统成败的关键。
一、会计电算化建设总体规划的原则二、会计电算化建设总体规划的内容(1)确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总体目标。
(2)确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一、概述会计电算化技能是当今会计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技能,特设计了《会计电算化技能实训教程》(10.8版)教案,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2. 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3. 能够利用电算化技能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技能概述1.1 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定义1.2 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发展历程1.3 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应用范围及意义2.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2.1 电算化软件的安装和设置2.2 电算化软件的界面和功能介绍2.3 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3.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实例分析3.1 会计核算实例分析3.2 财务管理实例分析3.3 会计电算化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4. 实操训练4.1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模拟操作训练4.2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实例操作训练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 多媒体教学辅助讲解3. 课堂互动讨论4. 实操训练和作业指导五、教学过程第一阶段:会计电算化技能概述1.1 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电算化技能的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
1.2 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会计电算化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第二阶段: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2.1 电算化软件的安装和设置演示和讲解电算化软件的安装和设置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软件操作技能。
2.2 电算化软件的界面和功能介绍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电算化软件的界面和功能,帮助学生了解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和功能布局。
2.3 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程第一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与意义1.1 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技术,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业务进行自动化处理和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1.2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会计电算化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电算化技术,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实时处理和查询,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漏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流程2.1 数据采集与录入会计电算化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与录入,即将原始的会计凭证和相关资料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
这一步骤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后续的会计处理和报表生成至关重要。
2.2 会计处理与分析在数据录入完成后,计算机系统将自动进行会计处理和分析。
包括会计凭证的自动生成、科目余额的计算、损益的结转等。
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设定的指标和规则进行财务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2.3 报表生成与分发会计电算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生成各类财务报表。
根据设定的报表模板和规则,计算机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并将其分发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三章:会计电算化的实操技巧与注意事项3.1 数据备份与安全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时,必须时刻保持数据的备份和安全。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同时,要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操作。
3.2 系统维护与更新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包括系统性能的优化、软件补丁的安装、数据库的清理等。
及时更新系统版本,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人员培训与管理会计电算化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前,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电算化系统的熟悉度和操作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防止人为错误和不当操作。
结语会计电算化的引入,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管理,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