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名师名校讲义【民法总论】第六章 合伙
- 格式:ppt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40
第六章合伙第一节概述一“两户一伙”的共性A《民法通则》第二章第五节和第四节规定了个人合伙,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它们通常被称为“两户一伙”。
B 企业存在的三种形式:独资企业,合伙和法人。
二承认合伙为第三民事主体的理由A 对立法现实和社会生活现实的承认;B 合伙本身特性的要求;C 合伙具有独立的意思能力;D 方便交易的需要;E 外国立法例的影响。
第二节合伙一合伙的概念A 合伙是依法设立,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赢利性组织。
二合伙的种类A 民事合伙─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合伙或虽以赢利为目的,但未达到一定规模的合伙,如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
B 商事合伙─是指以赢利为目的的合伙。
C 隐名合伙或有限合伙(两合公司)⑴出名合伙人参与经营,对合伙债务承当无限连带责任;⑵隐名合伙人不参与经营,对合伙的债务承当有限责任。
D 法人合伙和个人合伙。
E 家庭合伙─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三合伙的成立A 合伙成立的法定程序⑴合伙创设人提交法定文件;⑵登记机关对这些文件进行审查;⑶做出予以登记或不予以登记的决定。
B 合伙的登记机关是各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事项包括合伙协议中的必载事项:合伙的名称和住所,经营范围,合伙人的姓名及其住所,合伙人出资的方式,数额和期限。
C 合伙的成立条件:⑴合伙人达到法定人数,全体合伙人都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⑵有书面的合伙协议,合伙协议须载明下列必备事项:①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主要经营场所;②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③合伙人的姓名及其住址;④合伙的出资方式,数额和交付出资的期限;⑤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方法;⑥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⑦入伙和退伙的条件和程序;⑧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⑨违约责任;⑩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和合伙人争议的解决方式。
⑶有合伙人实际交付的出资;⑷有合伙企业的名称;⑸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事业所必要的其他条件。
名词解释:1. 民事权利: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满足其利益的法律手段。
2.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3. 人身权:是指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人身利益的民事权利。
4. 支配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支配客体,享受其利益并具有排他性的权利。
5. 请求权:是指一方要求他方为一定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
6.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依其单方面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
7. 抗辩权:广义是指对抗请求权和否认他人权利主张的权利,狭义仅指对抗他人行使的请求权的权利8. 绝对权:是指其效力及于权利人之外的所有人,即可以对抗所有人的权利。
9. 相对权:是指其效力仅及于特定人,权利人记得对特定人主张的权利。
10. 专属权:是指只能由其主体享有或行使的民事权利。
11. 非专属权:是指可以与主体分离、可以转让、可以继承(的)权利。
12. 主权利:是指在相互关联的民事权利中,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可以独立存在的权利。
13. 从权利:是指在相互关联的民事权利中,以其他权利的存在为基础,即从属于主权利的权利。
14. 原权:为原生权利即基础性权利,指主体享有的并受法律保护的本权利。
15. 救济权:在原权受到侵害时所产生的救济性权利。
16. 既得权:是指具备全部实现条件,而为权利人实际享有的权利。
17. 期待权:是指其实现条件尚未完全具备,须待其他条件具备防可享有的权利。
18. 合伙:是二人以上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收益的组织。
19. 普通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人根据协议,互约出资,经营共同事业,并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社会组织。
20. 有限合伙:是指由对合伙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有限合伙人和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普通合伙人共同组成的合伙。
21. 民事合伙:是指向社会提供专业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合伙。
22. 商洽合伙:是从事生产经营、商品销售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合伙。
23. 显名合伙:是指所有的合伙人都公开合伙人的身份,并参与合伙经营管理活动的合伙。
民法總論學習筆記壹、民法概述一、民法的定义:以平等自决为基础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通则2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
二、平等主体包含两方面内容:人格独立、互不隶属,意志自治、行动自主。
判断是否平等主体,不能只看形式是否平等,要看具体的法律关系。
平等是一种理念,具有相对性、抽象性。
三、人身关系1.概念:与人身不可分离,不直接体现为一定物质利益的社会关系。
2.分类:(1)人格关系与身份关系人格关系:基于主体的人格产生的社会关系。
身份关系:基于主体的一定身份产生的社会关系。
(2)纯人身关系、非纯人身关系、两种权利性质的人身关系纯人身关系:不与一定财产发生联系的人身关系。
非纯人身关系:与一定财产发生联系的人身关系。
两种权利性质的人身关系:法人、合伙、个体工商户的名称。
四、财产关系1.概念:以财产为内容发生的社会关系。
财产:具有经济价值的一切事物条件:具有经济价值、能为人力所支配、与人身相分离。
分类:有形财产、无形财产,积极财产、消极财产、总合财产2.分类:财产支配(静态)关系、财产流转(动态)关系,有形财产关系、无形财产关系。
五、民法的本位(价值取向):权利本位权利本位的含义: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上,义务是手段,权利是目的;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是权力的目的和界限: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协调权利之间的冲突、防止权利之间相互侵犯、平衡权利。
六、民法的性质:民法是私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国内法、是实体法。
公私法的划分:主体标准、利益标准、隶属关系标准。
程序法和实体法(见法理学)七、民法调整方法1.法律调整方法:法律借以作用于社会关系的方式、手段、途径,取决于法律的调整对象,即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
2.民法的调整方法:宏观确立民事活动的原则与制度,赋予民事主体资格,规范民事行为模式,确认与保护权利,规定民事违法后果即民事责任。
民法总论名词解释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称。
商法:调整企业内部关系及其对外的营利性行为的法律。
人身关系: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但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的合称。
财产关系:财产是具有效用、稀缺性、合法性,能以货币衡量的劳动产品与非劳动产品。
财产关系是以财产为媒介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人格关系:自然人就人格或者人格要素而形成的关系。
所谓人格,是指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
身份关系:自然人就身份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所谓身份,是指自然人在团体或社会体系中所形成的稳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民法典:将异国绝大多数的民法规范规定在一个立法文件中的立法形式。
民事单行法:针对特定类型的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而制定的特别法规。
民法的渊源:民法的表现形式,即构成民法的各种材料。
民法的体系:与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商品关系的内在要求相适应形成的以调整财产所有和财产交换为目的,由民事主体、物权、债和合同等制度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一元制:只有成文法才是民法的渊源。
多元制:除制定法外,还包括习惯法、判例、法律。
成文民法:民法典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的民法规范。
习惯民法:并非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而是在全社会或某一社会领域内,以约定成俗方式形成,并有一定强制力加以保障的规则。
法理:被社会公认的,正当的法律原理。
判例:法官在裁判中,就民法问题所陈述的观点。
市民: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自己为目的,以他人为手段的人。
公民:从属于国家,参与国家普遍事务,以国家为目的,以自己为手段的人。
民法的基本原则:效力贯穿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静态上,对整个民法都有价值导向作用,动态上,是制定、遵守、执行、解释民法的根本准则。
平等原则: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其合法权益应受法律保护。
私法自治原则:民事主体在法定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行为自由,可根据自己的意思,设定、变更、消灭与他人之间的私法关系。
公平原则:在民事生活领域,应当使各人得其应得的观念求其最大程度的实现。
第1篇一、引言合伙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关系,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民法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对合伙的法律规定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我国民法对合伙的法律规定,包括合伙的定义、类型、设立、权利义务、终止等方面的内容。
二、合伙的定义与类型1. 合伙的定义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经济组织形式。
合伙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其特点是合伙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紧密,经营风险共同承担。
2. 合伙的类型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普通合伙:普通合伙是指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合伙。
普通合伙的合伙人地位平等,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有限合伙:有限合伙是指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但合伙人中部分合伙人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合伙。
有限合伙的合伙人分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人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3)有限责任合伙:有限责任合伙是指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但合伙人中部分合伙人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合伙。
有限责任合伙的合伙人分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人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三、合伙的设立1. 设立条件设立合伙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2)有书面合伙协议;(3)有合伙人认缴的出资;(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住所。
2. 设立程序设立合伙的程序如下:(1)合伙人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合伙协议;(2)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认缴出资;(3)合伙人共同决定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住所;(4)合伙人共同申请合伙企业登记。
四、合伙的权利义务1. 合伙人的权利(1)合伙人有权查阅合伙企业的账簿;(2)合伙人有权参加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3)合伙人有权按照合伙协议约定分享合伙企业的收益;(4)合伙人有权转让其合伙份额。
武汉⼤学名师名校讲义【民法总论】名词辨析民商合⼀:民法包含商法,是商法的母法,并指导和统帅商法,⽽商法是民法的⼦法或特别法。
只有民法典,没有商法典,在法律规范发⽣冲突时,特别法优先适⽤。
“民商合⼀”成为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
民商分⽴:民法与商法属两个并存的独⽴的部分法。
既有民法典,⼜有商法典,⼆者地位平等,不存在优先适⽤的问题。
标准:物能否移动并且是否因移动⽽影响其价值以及物权变动法律要件的不同定义:动产,能够移动并且不⾄于影响其价值的物。
不动产,性质上不能移动或虽可移动但会影响其价值的物。
1)流通性质和范围不同动产⼤多为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不动产⼤多为限制流通物和禁⽌流通物2)物权变动的法律要件不同动产物权的变动⼀般以物的实际交付为要件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以登记为要件3)权利派⽣的种类不同动产可以派⽣出质权、留置权不动产可以派⽣出地上权、永佃权、典权、抵押权4)纠纷管辖不同动产纠纷的管辖较为灵活不动产纠纷管辖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或有关机关负责处理定义:民事法律⾏为:以意思表⽰为要素,可依其意思表⽰的内容⽽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变更和终⽌的⾏为。
事实⾏为:⾏为⼈不具有设⽴、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客观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为。
联系:都可能是合法⾏为,也可能是违法⾏为,并都能产⽣⼀定得法律后果①民事法律⾏为是以意思表⽰为必备要素,它本质上是⾏为⼈设⽴法律关系意图的外在表⽰事实⾏为完全不以意思表⽰为必备要素,当事⼈实施⾏为的⽬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②民事法律⾏为依⾏为⼈的意思表⽰的内容⽽发⽣效⼒,具有设权性的特点事实⾏为依法律规定⽽直接发⽣法律后果③民事法律⾏为的本质并不在于事实构成,⽽在于意思表⽰事实⾏为只有在⾏为⼈的客观⾏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能发⽣法律后果④民事法律⾏为有效,⾏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为能⼒事实⾏为的构成则不要求⾏为⼈具有相应的民事⾏为能⼒定义:宣告死亡:⾃然⼈下落不明,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时间,经利害关系⼈申请,由⼈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和⽅式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法思法享”学术贡献系列之周周复习民法关键词一、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法律规则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一个法律规则体系。
构成:最上层是宪法,其次是各基本法,再次是各单行法,再下面是法规、规章。
各基本法及其统率的单行法、法规、规章构成一个法律部门。
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规: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法规:具有立法权限的地方机构规章:国务院各部委颁布规章、地方各政府规章二、民法的概念所谓民法指的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与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以一定体例编纂的并以法典方式命名的民法典。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是指作为部门法的民法,是指所有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民法典,还包括民事单行法、民事特别法及散见于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民法规范。
(二)广义的民法和狭义的民法广义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民事关系的民事普通法和民事特别法、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狭义的民法仅指调整特定范围内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不包括属于商法内容的法律、法规。
我国实际上采用的是广义民法的概念三、民法调整对象对象: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对质的规定性:(一)人格独立(二)意识自治对量的规定性:(一)财产关系:人与人之间因财产所发生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
财产必备要件:1、须具有经济价值 2、须不属于自然人的人格 3、须人力能够支配财产关系分类:按财产状态和运动方式:财产支配关系(静态财产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动态财产关系)按财产性质:有形财产关系和无形财产关系(二)人身关系:又称人身非财产关系,指与人身不可分离而不直接体现为一定物质利益的社会关系。
人身关系分类:产生的根据不同:人格关系与身份关系与财产关系的联系程度不同:纯人身关系、非纯人身关系和两种性质的人身关系。
四、民法渊源的概念和特点:民法的渊源,又称民法的法源,通常是指民法规范借以表现和存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