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二)调整对象的内涵
1、人身关系的含义
民法调整人身关系指民法确立相应 社会实体的主体资格(人格),并调整相应 主体之间基于彼此的主体性要素和身份 而形成的相互关系。
8
(1)对主体资格的解释
①导入案例
例1.甲被邻居乙的小狗“贝贝”咬伤,则甲应向 谁要求赔偿?向乙,或者向“贝贝”?“贝贝” 在法律上具有什么地位?
13
②身份制度的意义
身份指据以适用特殊的权利义务规范的 社会地位。
现代民法中的身份制度体现了实现实质 正义而非形式正义的思想。古代法中的身 份制度则体现了产关系的含义 (1)财产的含义 对于主体具有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财产的构成要件 a、有用性 b、稀缺性 c、可支配性 d、一般不属于主体性要
(2)近代欧洲:“市民社会”这一概念体现了反 封建的意识形态;据此, “市民法”也便具有“市民社 会的法”这一内涵。
(3)将“市民法”译为“民法”,不能体现以私人 平等和自治为终极关怀,试图为公权力划出边界的意 识形态,所以存在内涵上的信息流失。
5
2、我国的“民法”概念的含义
(1)法定定义
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 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总论
1
三、学习方法 (一)理论层面 从逻辑推理、价值取向、历史演进等方
面把握民法制度体系 (二)务实层面 从学说、法条、判例三个方面综合把握
2
主要参考资料
1、(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 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 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 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 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 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民法通则第112条第1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