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诊断和治疗 王贵强
- 格式:pdf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66
脓毒症诊断和治疗标准步法2024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尽管由于对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断了解和集束化治疗的改进,脓毒症相关死亡率逐年稳步下降,但脓毒症相关住院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脓毒症幸存运动(SSC)指南不断更新,其内容极其复杂和全面,无法在临床实践中精确实施。
因此,对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采用标准化的分步方法尤为重要。
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我们的日常临床经验和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种标准化的逐步诊断和治疗脓毒症的方法,该方法接近临床实践,易于实施。
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脓毒症患者,并避免出现不良临床结果。
介绍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尽管由于对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断了解和捆绑治疗的改进,脓毒症相关死亡率逐年稳步下降,但与脓毒症相关的住院治疗却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2015年中国脓毒症相关死亡人数预计将超过100万人,脓毒症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
已经提出了许多指南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拯救败血症运动(SSC)指南。
然而,这些指南的内容极其复杂和全面,阻碍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
因此,我们试图利用我们的日常临床经验和最新研究,为脓毒症患者提出标准化的分步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帮助临床医生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脓毒症患者,避免不良临床结果的出现一脓毒症患者诊治十步骤01脓毒症的诊断脓毒症被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中器官功能障碍可被确定为总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2分的急性变化。
虽然SOFA评分作为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已被纳入指南,可反映已发生的器官损害,但不利于脓毒症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干预。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AI)将在脓毒症的诊断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机器学习模型已被证明对于提前实时预测脓毒症发作是准确的。
临床证实,由于ICU患者病情更严重、器官功能障碍,ICU住院患者脓毒症发生率高于其他病房。
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然后自然会努力学习以获得精湛的医术。
这既是王贵强教授对科里医生的要求, 也是他自己切身的体验。
30多年前王贵强还在临床专业课学习时便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热爱上了医学,于是立志将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并决心做一名好医生。
在临床工作面对患者时,王贵强总是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患者高度负责、耐心细致,对技术精益求精,以博大的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评价。
最大限度地使患者受益医学是经验医学,但不能唯经验,应该学会在书本中、前人的经验中和文献中积累自己的经验。
在临床工作中,王贵强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临床疑难问题。
正是由于不断学习文献,总结经验,联系实际,王贵强曾多次独立诊断从未见过的疾病,如“莱姆病”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1987年,我国学者在黑龙江海林地区发现“ 莱姆病”并进行了报道,王贵强及时了解到该病的特点并进行摘录。
1989年底,刚刚研究生毕业参⊙文/本刊编辑部 整理以博大的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 教授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和救援工作2005年,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后,王贵强教授受卫生部派遣参加赴印尼卫生救援队,利用自己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帮助当地有效进行防疫工作,并进行有效沟通,诊治了大量患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中国卫生救援队在当地总医院开诊11天,共接待门诊患者1200多人,最多的一天接待患者200多人,接近该医院日均门诊量的三分之一。
最后,大量患者慕名而来,请求中国医生诊治。
作为传染病专家和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贵强教授多次参加卫生部组织的突发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咨询和甲流、蜱虫叮咬、超级细菌等公共卫生应作为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委员会委员,王贵强教授积极参加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制修订和审定工作。
主持修订了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参加《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的制订,主审多部法定传染病标准。
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急诊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效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指南至关重要。
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而脓毒性休克则是脓毒症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伴有持续性低血压,即使在充分补液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 以及血乳酸浓度>2mmol/L。
在急诊治疗中,早期识别和诊断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关键的第一步。
对于存在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如果出现了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如呼吸急促、意识改变、少尿等,应高度警惕脓毒症的可能。
同时,一些实验室指标如血乳酸水平升高、降钙素原升高等也有助于诊断。
一旦怀疑或确诊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应立即开始液体复苏。
快速输注晶体液是初始治疗的重要措施,通常在 30 分钟内输注至少 30ml/kg的晶体液。
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包括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以评估补液的效果。
对于经过充分液体复苏仍存在低血压的患者,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
去甲肾上腺素是首选的血管活性药物,它能够有效地提升血压,改善组织灌注。
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调整剂量,以达到理想的血压水平。
抗感染治疗也是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的重要环节。
在开始治疗前,应尽可能留取病原学标本,包括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等,以便明确致病菌,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在病原学结果明确之前,应尽早经验性地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之后根据病原学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除了上述治疗措施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器官功能进行支持治疗。
例如,对于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对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器官功能等。
同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定义脓毒症: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脓毒症经充分的液体复苏,仍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且血乳酸浓度> 2mmol/L。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引起的严重的循环和细胞代谢紊乱综合征,又称感染性休克、脓毒症休克,分类属于分布性休克。
二、诊断脓毒症诊断标准:同时满足确诊感染或疑似感染,且SOFA 评分较基线增加≥2 分。
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同时满足脓毒症诊断成立,充分液体复苏后仍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且血乳酸浓度> 2mmol/L。
对于发热伴器官功能障碍或不明原因的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考虑脓毒症可能性。
qSOFA≥2 分可用于疑似脓毒症患者的快速床旁筛查。
病因诊断:明确感染部位:根据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及宿主因素明确感染部位。
如咳嗽、咳脓痰等提示呼吸系统感染;CT、X 线等影像学检查协助明确感染部位;某些致病微生物可提示特定部位感染可能。
明确致病微生物类型:脓毒症的致病微生物主要为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应尽快取得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常见微生物与检测方法见表格。
三、鉴别诊断脓毒症需与非感染因素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鉴别,脓毒性休克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鉴别。
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包括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噬血细胞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热射病;急性中毒等。
休克的诊断标准为符合特定条件,休克分为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包括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等类型,各类型的定义、常见病因和血流动力学特征见表格。
四、治疗治疗原则:分为病因治疗及支持治疗,包括早期控制感染源和使用有效抗微生物药物,以及早期液体复苏及器官支持治疗等。
五、感染源控制:快速明确感染部位和尽早清除感染灶或充分引流,如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应行清创术,化脓性阑尾炎、化脓性胆囊炎应手术切除,脓肿或感染性积液应充分引流等。
高热(脓毒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高热是内科常见临床症状,目前发热患者大多就诊于急诊科或发热门诊。
据统计,发热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接诊患者总数的41.94%,急性腹泻患者占22.79%,扁桃体炎占5.83%,肺炎占3.12%,泌尿系感染占2.28%[1-3]。
近年来,随着SARS、禽流感等各种急性传染病的频繁流行,发热性疾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热(脓毒症)是公认的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较低廉的医疗费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治疗高热(脓毒症)的主流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如目前临床中医药治疗高热(脓毒症)大部分仍停留在部分专家经验的临床初步积累上,缺乏理论化与系统化。
2012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协作组会议通过了“高热(脓毒症)诊疗方案”。
执行1 年来,虽经数次完善和优化,但随当今医疗科学知识和技术更新,已逐渐出现不足之处。
如中医中药特色体现尚需加强,部分中医药治疗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亦存在应用瓶颈;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症状亦表现不一,原有方案尚需进一步更新。
基于目前的现状,为了适应中医药治疗高热(脓毒症)的发展,进一步推动高热(脓毒症)诊疗规范的制订和实施,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诊治指南,2013年10 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协作组牵头,于重庆市召开全国中医急诊协作组会议,在广泛汇总临床专家经验和对近年有关高热(脓毒症)证候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应用Delphi 法(注:中文译为德尔菲法或特尔菲法,是采取匿名的方式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修正,使专家的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最后根据专家的综合意见,从而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预测、评价方法。
我国称之为“专家评分法或专家咨询法”),分两部分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对专家的临床经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制订高热(脓毒症)中医专家共识意见,于2014 年6 月由核心专家组在北京进行了最后审定。
脓毒症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王东信
【期刊名称】《麻醉与监护论坛》
【年(卷),期】2005(012)001
【摘要】1992年,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和危症监护医学学会共同发布了脓毒症及相关疾病的定义,2001年的国际会议再次评价了上述定义,并提出了脓毒症分期的PIRO概念。
这有助于提高脓毒症诊断的标准化水平,最近的研究表明,早期积极液体复苏可提高脓毒症病人的存活率;对于已经给予足量液体但仍需要血管加压药才能维持血压的脓毒性休克病人,应补充生理剂量的皮质类固醇;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改善外科危重病人的预后;重组人类激活蛋白C能减少重症脓毒症病人的死亡率。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王东信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31
【相关文献】
1.脓毒症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J], 侯有华
2.儿科脓毒症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周晓丽
3.脓毒症合并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J], 孙宁
4.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J], 费志永;于维;常媛媛;卢丹
5.妊娠期和产褥期脓毒症诊断与治疗 [J], 连岩;王谢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和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肿瘤发病率上升以及侵入性医疗手段的增加,脓毒症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每年全球新增数百万脓毒症患者,其中超过1/4的患者死亡。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年组织编写了《成人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为脓毒症的诊治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重症医学工作者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了本指南。
1 定义脓毒症是指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引起的SIRS。
严重脓毒症是指脓毒症伴由其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组织灌注不足。
脓毒性休克是指脓毒症伴由其所致的低血压,虽经液体治疗后仍无法逆转。
2 诊断标准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见表1~2。
表1 脓毒症诊断标准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具备以下临床特点:一般临床特征:(1)发热(体温> 38.3℃);(2)低体温(体温< 36℃);(3)心率> 90次/min,或大于不同年龄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4)气促;(5)精神状态的改变;(6)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4 h超过 20 mL/kg);(7)高血糖症〔血糖> 7.7 mmol/L(>140 mg/dL)〕且无糖尿病史。
炎症反应指标:(1)白细胞增多〔WBC计数> 12×109/L(>12 000/μL)〕;(2)白细胞减少〔WBC计数<4×109/L (<4 000/μL)〕;(3)WBC计数正常但幼稚白细胞总数超过10%;(4)血浆C-反应蛋白大于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5)血浆降钙素原大于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
脓毒症的病原学诊断肖晓光【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年(卷),期】2017(038)002【摘要】脓毒症是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而导致致死性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严重烧伤、孕产妇、ICU和新生儿监护病房最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早期发现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通过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菌并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明确诊断以及提供合理用药方案是治疗脓毒症的关键,而标本的合理采集和运送则是保证病原菌检测正确的前提.%Sepsis is the clinical syndrome which caused by the infection,lead to the host reaction disorders and the deadly organ dysfunction.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patients death in severe burns,maternal,Intensive Care Unit and Neonatal Care Unit.Early diagnosis and choice the suitable method to therapy,can improve survival rates.It is the key through laboratory examination to find out pathogens,do the susceptibility test and provide reasonable treatment.But the premise to ensure the correct result is the suitable collecting and transporting specimen method.【总页数】4页(P29-32)【作者】肖晓光【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辽宁大连 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5.3【相关文献】1.重症脓毒症患者病原学诊断中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价值分析 [J], 曹燕;刘易林;李莉;李晓勇;孙烨;钟利民;谢恒;刘科成2.高通量测序对脓毒症病原学诊断及病原菌耐药性预测的应用价值 [J], 韩林;蒋玲玉;黄璐;胡苗3.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陈友莲;刘雪燕;陈怀生;洪澄英;刘晓君4.二代测序技术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中应用进展 [J], 张瑶璐;卢中秋5.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比传统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 [J], 张淋;洪城;孟新科;李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脓毒症诊断和治疗新策略
崔德健
【期刊名称】《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年(卷),期】2004(3)3
【总页数】3页(P131-133)
【关键词】脓毒症;诊断;治疗;炎症;血流动力学
【作者】崔德健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04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31
【相关文献】
1.2010德国脓毒症指南解读——关于脓毒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后续护理 [J], 李志军;王东强;田永超;付鹏亮;李双;杨程伍;保健媛;孙茜;邸美仙
2.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探讨 [J], 庄婉莉;林广裕;郑红;陈派镇;林创兴;周仁彬;马廉
3.严重脓毒症免疫调节的新策略:个体化评估和治疗 [J], 宋振举;童朝阳
4.脓毒症治疗新策略:免疫调理研究新认识 [J], 姚咏明;张卉;李春盛
5.脓毒症治疗的新策略 [J], 黎永明;姜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