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间质性肺疾病分类和诊断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4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21.10.030·综述与讲座·小儿间质性肺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李敏 闵自立作者单位:650000 昆明市,云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摘要】 儿童间质性肺病是一组以肺泡壁和肺间质炎症过程为特征的异质性罕见肺部疾病,可导致气体交换障碍。
虽然个别罕见,但在儿童中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弥漫性肺部疾病,这些疾病与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预后取决于具体的诊断。
在过去的几年里,该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包括基因发现和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
但儿童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方法有限,主要诊断方法包括3个基本步骤:识别儿童间质性肺病、评价其影响和确定原因。
本文综述了儿童弥漫性肺部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旨在提高对儿童间质性肺病认识,为临床提供诊断思路。
【关键词】 基因;间质性肺病;儿童【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1)10-1563-05Thelatestresearchprogressofinterstitiallungdiseaseinchildren LIMin,MINZili.DepartmentofNeonatology,YunnanHospitalforMaternalandChildHealth,Yunnan,Kunming650000,China【Abstract】 Childhoodinterstitiallungdiseaseisagroupofheterogeneousrarelungdiseasescharacterizedbyalveolarwallandpulmonaryinterstitialinflammation,whichcanleadtogasexchangedisorders.Althoughthecasesarerare,therearemanydifferentformsofdiffuselungdiseasesinchildren,whicharecorrelatedwithsignificantmorbidityandmortality,andtheprognosisdependsonthespecificdiagnosis.Inthepastfewyears,manysignificantadvanceshavebeenmadeinthisfield,includinggenediscoveryandthedevelopmentof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However,thepathogenesisofinterstitiallungdiseaseinchildrenisnotcompletelyclear,andthetreatmentwaysarelimited.Themaindiagnosticmethodsincludethreebasicsteps:toidentifyinterstitiallungdiseaseinchildren,toevaluateitsimpactandtodeterminethecause.Thisarticlereviewsthelatestprogressontheunderstanding,diagnosisandtreatmentofdiffuselungdiseasesinchildren,inordertoimprovetheunderstandingofinterstitiallungdiseasesinchildrenandprovidediagnosticideasforclinicalpractice.【Keywords】 genes;interstitiallungdisease;children 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一组以气体交换异常、弥漫性放射学和组织病理学异常为特征的各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这些疾病通常累及空气,故又称为“弥漫性肺病”(diffuselungdisease,DLD)[1,2]。
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疾病简介: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DLCO)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
ILD病谱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具有多层含义,即病因学的多源性;发生或发病学的异质性;病种或表现型的多样性以及临床症状的异因同效的相似性。
从异质角度的分类看,ILD病理组织学可呈肺泡炎、血管炎、肉芽肿、组织细胞或类淋巴细胞增殖。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泡炎,其病理异质性变化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BILD)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纤维化(NSIP/fibrosis)。
此分类是由Katzenstein 等(1998年)在Liebow(1970年)UIP、DIP、双侧性间质性肺炎(BIP)、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和巨细胞间质性肺炎(GIP)分类基础上经修正后提出的新分类。
Liebow原分类(1970年)中的BIP现已公认即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BOOP)。
LIP与免疫缺陷有关,GIP与硬金属有关,已不属于IPF分类范畴。
Katzenstein在新分类中指出DIP命名不当而应采用RBILD。
UIP属IPF的原型,多见于老年人,激素疗效不佳,而RBILD和NSIP患者年龄较低,对糖皮质激素有疗效反应,预后良好。
发病机制发病阶段IL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假设ILD的演变过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进展阶段和结局阶段。
启动阶段启动ILD的致病因子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已知的抗原吸入如无机粉尘与石棉肺、尘肺相关,有机粉尘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相关等,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结节病等的特异性抗原尚不清楚。
进展阶段一旦暴露和接触了最初的致病因子,则产生一个复杂的炎症过程——肺泡炎,这是ILD发病的中心环节,肺泡炎的性质决定着肺损伤的类型、修复程度及纤维化形成等。
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疾病简介: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布满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根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 线胸片布满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DLCO) 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 -病理实体的总称。
ILD 病谱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具有多层含义,即病因学的多源性;发生或发病学的异质性;病种或表现型的多样性以及临床病症的异因同效的相像性。
从异质角度的分类看,ILD 病理组织学可呈肺泡炎、血管炎、肉芽肿、组织细胞或类淋巴细胞增殖。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泡炎,其病理异质性变化表现为一般型间质性肺炎(U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BILD)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纤维化 (NSIP/fibrosis)。
此分类是由Katzenstein 等(1998年)在 Liebow(1970年)UIP、DIP、双侧性间质性肺炎 (BIP)、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和巨细胞间质性肺炎(GIP)分类根底上经修正后提出的分类。
Liebow 原分类(1970年)中的 BIP 现已公认即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BOOP)。
LIP 与免疫缺陷有关,GIP 与硬金属有关,已不属于 IPF 分类范畴。
Katzenstein 在分类中指出 DIP 命名不当而应承受 RBILD。
UIP 属 IPF 的原型,多见于老年人,激素疗效不佳,而 RBILD 和NSIP 患者年龄较低,对糖皮质激素有疗效反响,预后良好。
发病机制发病阶段ILD 精准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说明。
假设 ILD 的演化过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进展阶段和结局阶段。
启动阶段启动 ILD 的致病因子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的抗原吸入如无机粉尘与石棉肺、尘肺相关,有机粉尘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相关等,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结节病等的特异性抗原尚不清楚。
小儿肺脏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一)小儿肺脏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一)(一)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主要包括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或不发育、先天性肺囊肿、肺隔离症、气管瘘、大叶性肺气肿等,多经过胸X线或CT等辅助检查可协助诊治。
支气管源性肺囊肿多位于纵膈内,肺泡源性肺囊肿多见,一般位于肺实质内,如压迫支气管或食管等可产生相应症状。
肺隔离症病变肺叶虽从正常肺分离出来,但没有功能,主要由主动脉分支供给营养,多为叶内型,容易反复或持续性进行性肺部感染。
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一叶或多个肺叶气肿,多在生后一月内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紫绀甚至呼吸窘迫而危及生命,可出现纵膈移位或膈肌下降,部分病例可伴有先天性心脏病。
(二)肺炎:病程在一月内的为急性肺炎,1-3月者为迁延性肺炎,超过3个月后为慢性肺炎。
多种病原体均可导致肺炎,严重者可出现胸腔积液、脓胸、脓气胸、坏死性肺炎以及急性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以及脑(膜)炎、脑脓肿、心包炎、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溶血尿毒综合征、脓毒血症等肺外并发症。
1.病原体不同的小儿肺炎常见特点:1.1肺炎链球菌肺炎:为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细菌性肺炎,多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年长儿则以大叶性肺炎常见,主要以纤维素渗出和肺泡炎症为主。
患儿可有发热、气促、嗜睡、咳喘等表现,可有铁锈色痰,严重者可有三凹征、呼吸困难、发绀等,甚至出现休克、心衰、抽搐(中毒性脑病)等严重表现,查体双肺多可闻及固定的细湿啰音。
如病情进展至肺实变、肺大疱、胸腔积液等,则可出现相应体征。
此文为本公众号ekcg2014独家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本公众号ekcg2014。
1.2.金葡菌肺炎:多在1岁以内发病,也可见于年长儿。
患儿全身中毒症状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热多呈弛张热,咳脓痰,可痰中有血,偶可伴有猩红热样皮疹,双肺早期呼吸音减低,很快出现肺脓肿、脓胸或脓气胸等。
肺部体征出现较早,两肺可闻及散在中、细湿啰音;X线胸片病变轻重程度可与临床症状轻重表现不相符,且吸收较缓慢,可伴发纵膈积气、皮下气肿、支气管胸膜瘘等而出现相应体征。
间质性肺炎诊断标准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是一种病理学上的表现,涉及肺泡壁和间质的炎症和纤维化。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需要全面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但根据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可以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诊断标准,以便指导临床实践。
一、临床表现。
间质性肺炎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发热、乏力等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伴有胸痛、关节痛、皮疹等全身症状。
在临床上,需要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史和家族史,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二、影像学检查。
胸部CT是间质性肺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典型的CT表现包括网状影、磨玻璃影、蜂窝影等。
此外,HRCT还可以帮助鉴别其他疾病,如肺水肿、肺栓塞等。
三、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对于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和评估至关重要。
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包括减少的肺活量、减少的最大呼气流速和减少的弥散功能。
此外,气道阻塞也可能存在。
四、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间质性肺炎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通过支气管镜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获取肺组织标本,经过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排除其他疾病。
五、其他辅助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电泳等辅助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炎症的程度和类型,筛查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综上所述,间质性肺炎的诊断需要全面、系统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
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最终确定诊断。
希望未来能够制定更加准确、简便的诊断标准,以提高间质性肺炎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间质性肺病诊断标准间质性肺病(ILD)是一组以间质性纤维化和(或)炎症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各异。
ILD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肺功能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目前,国际上对ILD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胸科学会(ERS)发布的2018年ILD诊断指南。
首先,对于患者的临床表现,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
ILD的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胸痛、乏力、体重减轻等,而且这些症状通常持续数月至数年。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肺部病变,如结缔组织病、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等。
其次,影像学检查是ILD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是ILD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能够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和病变特征。
ILD的HRCT表现包括斑片状浸润、网状阴影、肺泡实变、胸膜下病变等。
此外,HRCT还能够帮助评估病变的分布、程度和进展情况,对ILD的鉴别诊断和分型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肺功能检查对ILD的诊断和评估同样至关重要。
ILD患者的肺功能检查通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包括肺活量下降、一秒量下降、气道通畅度下降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肺功能通气/灌注扫描、氧气弥散功能检查等辅助检查,以评估ILD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最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ILD的金标准,通过肺活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方法获取患者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能够直接观察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对ILD的病因和类型进行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间质性肺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肺功能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结合ATS/ERS发布的ILD诊断指南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明确诊断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对于不同类型的ILD,还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儿童间质性肺疾病分类和诊断程序
医师报2013-12-25发表评论分享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影像学弥漫性渗出和气体交换障碍为特点的慢性肺疾病,也称为弥漫性肺实质性疾病。
来自英国和爱尔兰的数据估计,0~16 岁儿童ILD 发病率为每百万儿童3.6 例。
德国研究报告,每年每百万儿童有1.32 例新发ILD 病例,大多在出生后1 年内诊断,87%患儿幸存。
近年,ILD发病有增加趋势。
儿童并非成人缩影,因此ILD 疾病特点和治疗与成人不尽相同。
分类:不同分类法均包含婴儿特有间质性肺疾病
儿童ILD发病涉及先天性、代谢性和吸入性因素。
欧洲呼吸学会特别课题组基于185 例病例研究,建议分类为:(1)已知原因的弥漫性肺疾病,如吸入因素、过敏性肺泡炎;(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如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弥漫性肺泡损伤、婴儿慢性肺泡炎;
(3)其他形式的间质性肺疾病,如淋巴管瘤病、郎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肺泡蛋白沉着症、结节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4)先天性疾病,如脱屑性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和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症。
上述研究分类的特点是并非所有病例均需肺活检数据,且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命名仍存在。
2004年,Fan LL等根据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提出的新成人分类方法,结合儿科的一些特点和发现, 将小儿ILD 分为四类:(1)特发性间质性肺炎;(2)其他间质性肺疾病,如肺泡出血综合征、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外源性过敏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着症、肺嗜酸细胞浸润、肺淋巴组织疾病、肺泡微石症、肺血管疾病等;
(3)伴肺浸润的系统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肿瘤、组织细胞增生症、结节病、神经皮肤综合征、其他先天性代谢紊乱;(4)婴儿特有ILD,如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遗传性缺陷,肺生长、发育障碍,持续性呼吸增快等。
来自北美的11 家儿科研究中心,收集了1999-2004 年185例弥漫性肺疾病儿童(<2 岁)的肺活检资料。
由此提出分类:(1)既往体健患儿发病,如与感染、环境因素有关的过敏性肺炎、吸入综合征、嗜酸细胞性肺炎等;(2)免疫缺陷病患儿发病,如机会感染、与介入治疗相关及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肺泡损伤;
(3)全身性病变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蓄积性疾病、结节病、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恶性肿瘤;(4)类似ILD 疾病,如肺血管异常、先心病、静脉畸形等;(5)婴儿特有ILD 可分为4 个亚类(图1)。
2010 年,欧洲学者根据病因将小儿ILD 分为:暴露因素相关ILD,系统疾病相关ILD,肺泡结构疾病相关ILD 和婴儿特有ILD。
2011 年,美国学者将儿童ILD 分为:(1)婴儿特有ILD;(2)原发于肺部的ILD,包括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泡蛋白沉着症、肺泡微石症等;(3)伴肺浸润的系统疾病;(4)已知原因的ILD,如蓄积病、吸入综合征、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药物诱发肺疾病、过敏性肺炎等。
虽然分类不尽相同,但均包括了婴儿特有间质性肺疾病,如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肺间质糖原累积症。
表型:遗传因素致病常见特征
儿童ILD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是发现先天表面活性物质代谢异常,包括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面活性蛋白C(SP-C)和ATP 结合盒转运蛋白A3(ABCA3)基因突变。
前两者为肺表面活性蛋白成分,ABCA3为细胞膜表面转运蛋白。
幼儿肺活检组织病理证实,先天性肺泡蛋白沉着症、婴儿慢性肺泡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与这些基因异常有关。
SP-B 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数患儿出生6 个月内死亡,病理表现通常为肺泡蛋白沉着症或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ABCA3 基因突变临床表现可类似于SP-B缺乏症,病理特征为肺泡蛋白沉积症或脱屑性间质性肺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SP-C 基因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婴儿、儿童甚至成年急、慢性肺部疾病,病理表现为婴儿慢性肺泡炎。
前文提及北美11家医院的185例患儿中有7例发病与SP-C基因突变有关,6 例与ABCA3基因突变有关。
诊断:多管齐下顾全形态、功能和病因
ILD诊断包括完整病史采集、症状、体征、无创检查和有创检查,其中肺活检是诊断ILD 的“金标准”,也是分类和分型依据。
美国儿童ILD协作组及欧洲呼吸学会特别课题组提出“儿童ILD 综合征”这一定义,即在肺疾病原因未知的前提下,至少满足以下4 条标准中的3 条即可诊断:(1)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促、活动不耐受;(2)体征,如静息时气促、啰音、杵状指/趾、生长发育迟缓、呼吸衰竭;(3)低氧血症;(4)胸部X 线或CT 提示弥漫性异常。
ILD诊断首先需确定疾病是否为感染性,病变局限于肺部还是多系统;然后先进行非侵入性检查,如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Epstein-Barr 病毒等指标;可结合血清免疫学检查诊断结缔组织病、血管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在诊断小儿ILD 时,一定要先详细询问病史,如是否吸入有害气体、大量吸入真菌孢子等环境因素以确定继发性因素。
若非侵入性检查不能明确病因和病理类型,可进一步行侵入性检查确诊,如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病理检查。
另外,可选择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图以了解病情轻重,如有无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
文献报道,肺动脉高压是预测死亡风险的较佳指标。
儿童还要注意吸入因素如24 h食管下端pH 监测。
非侵入性检查
影像学检查
胸部X 线为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之一,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网点状阴影或磨玻璃样影。
肺部X 线无异常或无特征性发现者,可行CT 或高分辨率CT。
高分辨率CT 可发现诊断ILD 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如磨玻璃样影、网状影、实变影,可显示肺间隔增厚。
高分辨率CT 还可确定病变范围,指导肺活检部位和方法选择。
婴幼儿配合度差,可行薄层CT,也能明确显示肺结构异常。
基因筛查
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B、SP-C)和ABCA3 基因突变测序研究,可确定基因突变对儿童ILD 的作用。
侵入性检查
侵入性检查可分为非外科性和外科性肺活检。
前者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支气管肺活检、经皮肺活检,后者包括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开胸肺活检。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属于液体肺活检,可从中找到含铁血黄素细胞确诊肺泡出血。
液体呈乳白色,过碘酸雪夫氏染色阳性,有助于诊断肺泡蛋白沉着症。
其中CD1α>5% 可协助诊断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细胞分析对诊断有帮助,过敏性肺泡炎主要为CD8 增加,结节病表现为CD4 增加。
另外,检测细菌、真菌、病毒可协助病原诊断。
肺活检
肺活检为确诊依据,经皮肺穿刺或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取材均不理想,开胸或经胸腔镜肺活检标本充足,开胸肺活检因创面大故儿科很少采用。
胸腔镜肺活检不仅创面小、无并发症,且能取到理想的肺组织,在儿科应用较多。
肺活检不仅可为原因不明ILD 提供确诊依据,还可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明确病理分型。
但需要外科和呼吸科医生合作,根据肺高分辨率CT 选取活检部位。
通过对肺组织病理检测Epstein-Barr 病毒、巨细胞病毒和腺病毒核酸,还可进一步寻找感染原因。
结语
儿童ILD 诊治过程中,医生首先应从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资料判断是否为ILD;再根据病原学检测、血清学免疫指标检测以及环境因素等,判断到底是继发性还是已知原因ILD。
如考虑为特发性ILD,需进一步进行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B、SP-C)和ABCA3 基因突变测序研究,甚至通过侵入性检查确诊或厘清病理分型。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ILD诊断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