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23
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尤其是在女性患者中更为普遍。
血液透析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女性患者,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她们的生理健康,还需要重视她们的心理健康,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一、心理分析1. 焦虑和不安维持性血液透析需要长期进行,很多女性患者在透析前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因为透析治疗会对她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导致她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由地生活和工作。
2. 自我认同和自尊在进行透析的过程中,女性患者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残疾而丧失自信,感到自卑。
长期以来受病痛折磨,她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容貌和健康产生极大的自我否定。
3. 女性特有的问题女性患者在进行透析时,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困扰,比如月经、妊娠、更年期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加剧她们的心理不适。
二、护理对策1. 科学知识普及对患者进行透析前,医护人员应当对她们进行相关的科学知识普及,让她们了解透析的过程和方法,以及透析后的生活和工作安排。
2. 心理护理在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给予女性患者更多的心理关怀和支持,鼓励她们面对病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并可以引导她们进行一些心理疏导活动,比如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
3. 照顾日常生活由于透析治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医护人员可以在透析期间给予女性患者更多的生活照顾,比如提供热水和毛巾、帮助进行简单的按摩等。
4. 家庭和社会支持在透析期间,女性患者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怀,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医护人员可以协助她们和家人进行沟通,加强家庭的关爱,让她们不会感到孤独与无助。
5. 关注女性特有问题医护人员应当特别关注女性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特有问题,比如月经不调、更年期失眠等,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减轻她们的身心负担。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然而通过科学的护理对策,我们可以帮助她们渡过难关,保持身心健康。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替代疗法,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进行,透析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疾病的不可逆和治疗特点、昂贵的治疗费用均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给患者造成身心各方面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本文笔者就患者的心理问题和护理对策浅析如下:1临床资料自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血液透析室接受透析治疗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21~70岁,平均46.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意识清楚,基本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的器质性并发症。
2常见心理问题2.1焦虑焦虑是透析病人较常见的心理症状,表现为担忧和恐惧等[1],是一种与危险相关而又不知所措的失愉快体验。
患者对自身生存状况,因身患重病感到没前途、没希望、没未来,家庭经济的影响,对血液透析目的、意义、透析成败的欠了解和担忧,对所患疾病的缺乏足够认识,害怕手术及所处环境的改变均导致患者心情紧张、烦躁、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
2.2抑郁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患者常表现为消极、悲观、失望、心情抑郁、自我评价降低、自责、失眠、食欲下降、社交活动减少、性格孤僻,少数患者甚至不配合治疗。
2.3易激惹患者因为长期依赖透析维持生命,求生欲望与病情的迁延不愈,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家庭与经济负担等引起内心冲突,对死亡的恐惧等,往往性格多变、脾气暴躁、易怒等。
2.4渴望、期待心理患者渴望健康生存,期待透析治疗所起的显著疗效及能摆脱透析治疗,希望能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但由于透析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使患者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低血糖、心力衰竭等使患者信心减退、自感前途渺茫,从而从渴望、期待心理转为悲观、失望,甚至绝望。
3护理对策3.1首先要加强知识宣教,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加强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宣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心理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根据患者不同心理障碍,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
结果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病人处于接受治疗并积极配合治疗的良好状态。
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透析效果明显,透析过程平稳顺利,并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使患者从消极、痛苦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生活质量及社会回归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HD)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血液透析可以清除尿毒症毒素,纠正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应用此法,可以把许多肾功能衰竭患者从死亡边缘拯救出来,或者延长生命,或为肾移植创造良好的条件。
血液透析病人长期面临着疾病的折磨,加上经济压力巨大、家庭角色的转变、社会价值的降低等原因,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幻想、恐怖等情绪反应,出现一系列躯体及心理障碍。
在工作中,心理护理是透析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的心情舒畅,可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并且有效地提高了血液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地接受HD治疗。
1心理分析1.1恐惧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到威胁的情景的情绪状态,由于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低,使他们无法面对现实,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对穿刺、预后、并发症的恐惧。
该类型患者易怒,敌视医护人员,对治疗措施有疑惑,不能配合治疗。
1.2缺乏信心对透析长期存活没有信心,如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不定时头痛,加上部分家庭对患者的消极态度,使患者对生活缺乏信心,对死亡恐惧。
1.3悲观和抑郁病人长期被疾病缠身,在透析过程中,还要忍受穿刺时引起的痛苦和透析过程中的不适感;其次,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受到水、盐、饮食的限制;透析后产生的一些并发症,如头痛、发热、恶心等均使病人遭受很大痛苦,对治疗前景感到悲观和失望,从而导致心情抑郁。
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摘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血液透析是维持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替代疗法之一,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率明显改善,但血液透析是一种长期的创伤性替代治疗,必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
因此,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其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重返率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血透患者;心理问题;护理对策1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1.1 否认心理患者常否认自己患了尿毒症,勉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否认疾病的严重性,存在侥幸心理,有的还希望服药物等方法治疗尿毒症,延误了治疗的时机。
我院收治的个别患者来自农村地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尿毒症认知不足,缺乏相关保健知识,否认心理尤其突出。
否认心理重要起因是患者对突然发生的疾病认识不足,认为自己不可能患这么严重的疾病,应该是医生诊断错误。
1.2 焦虑、恐惧心理焦虑是透析患者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主要是对预后和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痛苦,可能发生的危险恐惧,担心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表现出种种焦虑,感到前途渺茫,对治疗方案和医护人员抱怀疑态度,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许多患者认为血液透析机器操作复杂及每次透析反复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出现常导致患者产生紧张、恐惧感,越接近透析时间,心理负担越重。
特别是看到抢救危重患者时,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
1.3 抑郁心理抑郁是血透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
长期血透损害患者的社会和生活功能,影响患者的社会回归,每次血透时的孤独、寂寞和无奈,远离亲人和朋友、生活圈子缩小,不能参与正常的工作和社交,职业的选择和人际交往的明显受阻,使患者缺乏自信,对治疗消极。
抑郁多数与“丧失”有关:如肾功能丧失,失去健康,在家庭和工作单位失去地位,甚至失去工作,丧失经济来源等。
调查表明:家庭和睦者发生抑郁者明显低于家庭关系紧张者,自费者的抑郁状况高于公费者。
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他们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为了确保他们的健康和舒适,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并提供适当的护理。
本文旨在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内容,希望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
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综合的技能和知识,包括对透析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以下是针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要点:1.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长期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往往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其血压、血糖、体重、尿量等生理指标。
透析过程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产生影响,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及时发现和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透析治疗需要穿刺患者的静脉或动脉,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需要经常洗手、戴手套,定期更换透析管路和穿刺部位的敷料,确保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3. 定期检查透析设备并进行维护。
透析设备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检查管路是否通畅,透析液的成分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漏水等问题,并且需要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4. 合理安排透析治疗计划。
针对不同病情和不同患者的需求,护理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的透析治疗计划,包括透析频次、透析时间、透析液成分等,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同时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5.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贫血、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等,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炎症指标、凝血功能等指标,预防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6. 关注患者的营养状态。
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常常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指导他们科学合理地膳食,帮助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见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旨在提供全面的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下面将介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
首先,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确保治疗设备的正常运作,检查血液透析机的工作状态和可用性,清洁和消毒透析装置,检查透析器和导管的通畅性。
同时,检查这些设备的电源、排水和供水问题。
在患者到达透析室后,护士需要进行患者的评估。
包括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检查患者皮肤情况,查看是否有血肿、皮肤溃疡或其他异常。
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和血压,记录这些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的体重,测量尿量。
利用复测仪或肺泡血气分析仪对患者的动脉血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血气状态。
除此之外,还要了解患者的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和疼痛等。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
监测血压变化,通常一般与透析开始前的血压进行对比。
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可能会发生,护理人员需要监测并针对性地调整透析流速和透析液的温度。
同时,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观察是否有呼吸困难或其他异常呼吸。
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了解水分的去除情况。
监测血透器上的压力和反渗透装置(RO装置)的性能,确保血流和透析器正常工作。
检查患者的血液压力和血超滤量,确保透析过程的有效性。
除了监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还包括涉及感染预防的措施。
护士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原则,确保治疗过程的无菌性。
为患者的透析通道进行锁定,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透析器和导管,减少感染风险。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口腔卫生和皮肤护理。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患者。
透析治疗对患者来说是长期的,会对患者的生活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治疗的挑战。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血液透析是维持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替代疗法之一,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率明显改善,但血液透析是一种长期的创伤性替代治疗,必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
因此,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其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重返率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1 心理问题1.1 诱导期患者的心理问题1.1.1 否认和敌对心理由健康人变成患者,还要接受长期的血液透析,患者在思想上无法接受,于是拒绝承认自己患了尿毒症,怀疑医生的诊断,到各大医院反复求医,希望给自己一个否定的结果。
有的患者否认疾病的严重性,幻想有朝一日能完全恢复,拒绝透析,对治疗方案和医护人员抱怀疑态度,甚至敌对,将不满、怒气发到家人及医护人员身上。
1.1.2 紧张和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常见情绪反应,是一个人在感受疾病威胁时产生的恐惧与忧虑,是一种与危险有关而又不知所措的不愉快体验[1]。
由于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以及治疗安全缺乏了解,对可能的并发症顾虑重重,加上恐惧穿刺疼痛,出现情绪不稳、紧张、焦虑,表现坐卧不安、失眠及向医务人员反复询问。
1.1.3 期待心理患者开始对透析治疗抱有极大希望,期望通过一段时间的透析能够使身体恢复,各项化验指标下降,各种症状缓解,最终摆脱透析治疗,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1.2.1 依赖心理患者需要长期的透析来维持生命,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使其对透析治疗越来越依赖,强调自己的患者角色,喜欢依赖他人,甚至日常生活中自己能做的小事也要依赖他人协助料理,把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
1.2.2 抑郁心理由于长期依靠机器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患者的社会和心理功能会产生很大波动,其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2]。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与同事、朋友间的交往渐渐减少,社会交往圈子也越来越小,自感社会价值降低,自我评价下降,觉得对社会对家庭无用。
另一方面,血液透析只能部分替代肾脏的功能,而不能阻止原有疾病的恶化,随着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患者生存需要和生活质量受到威胁,进而少言寡语,苦闷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