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方法及成果
- 格式:pdf
- 大小:209.71 KB
- 文档页数:3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项目区的防治成效与建设经
验
王辅强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
【年(卷),期】2014(0)12
【摘要】2013年5月,水利部组织完成了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2008—2012年)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竣工抽验,也标志着辽宁省2008—201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全面顺利完成。
5年间,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90.6 km2,共治理了125条小流域,省以上投资26860万元,项目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全面总结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王辅强
【作者单位】辽宁省水土保持局,辽宁沈阳1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新城区料木山项目区治理成效及经验 [J], 李晓虹;郑鑫;张俊英
2.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项目区建设管理中常见问题剖析 [J], 周晓乐
3.安徽省大别山项目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成效与经验 [J], 史志刚
4.赣县麂山项目区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成效与经验 [J], 邱欣珍;黎学英;朱晓辉
5.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新城区料木山项目区治理成效及经验 [J], 李晓虹;李彦玲;郑鑫;郝俊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4 •中国水土保持SW CC2019年第6期铁岭市水土流失状况与分区防治对策谢楠、朱森森2,任书军3(1.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110003;2.辽宁江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3;3.葫芦岛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辽宁葫芦岛125000)[关键词]水土保持;规划;总体布局;分区防治;铁岭市[摘要]为因地制宜开展铁岭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根据铁岭市的自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等情况,结合铁岭市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两带、三轴、三片”综合防治战略格局、分区防治方略、规划期的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等,提出的分区防治对策为铁岭市水土保持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水土流失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 胁生态、防洪、饮水和粮食安全[1],是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加快 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及《中共辽 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根据 辽宁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 的通知》(辽水规计函〔2012〕13号)的部署,铁岭市组 织开展了《铁岭市水土保持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的编制有助于系 统分析全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准确把握水土保 持面临的新形势,以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防治水土 流失为主线,科学制定水土保持方略,确定水土流失防 治目标、任务、布局和对策措施,为维护良好生态、促进 江河治理、保障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2]。
本研究根据铁岭市 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规划》提 出的水土保持总体布局与防治方略进行了分析,希望 能为当地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1铁岭市基本情况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吉 林哈达岭的延伸部分,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为略有起伏 的残丘平原,西部为广阔的辽河冲积平原。
水土保持“三区”划分
水土保持规划中“三区划分”的概念在水土保持规划中,根据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和潜在危险,进行“三个重点区”的划分。
将天然林草覆盖面积较大、水土流失较轻,但具有水土流失加剧的潜在危险的区域,确定为重点预防保护区。
将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较集中、人为破坏新增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区域,确定为重点监督区。
将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并集中连片、面积较大、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危害的区域,确定为重点治理区。
重点预防保护区是将大面积的森林、草原和连片已治理的成果,列为重点预防保护区,制定、实施防止破坏林草植被的规划和管理措施。
重点监督区是将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规模较大、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列为重点监督区,要求有关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与主体工程实行“三同时”制度,依法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重点治理区是将水土流失严重、对国民经济与河流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利用有较大影响的地区列为重点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前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的不合理、过度开发,排水和灌溉的不当使用,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剧。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和扩大,保障生态安全,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其中,制定了一项全国水土保持规划,规划中详细划分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具体范围。
本文将围绕这一规划内容,对该规划的制定背景、特点、重点目标和划分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制定背景水土流失现象在我国已经属于常见的自然环境问题之一,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威胁到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开展,贯彻执行国家三大战役(治理退耕还林、治理荒山荒地和发展林业),加快实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国家制定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主要背景包括:1.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
水土保持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家制定该规划,旨在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和保护。
2.推动国家三大战役实现目标。
治理退耕还林、治理荒山荒地、发展林业三大战役是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制定是为了推动三大战役的实施,以达到有效保障生态安全和生产安全的目标。
3.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水土保持问题的长期存在和恶化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国家在制定该规划的背景下,旨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和占用,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特点1.规划面广、范围覆盖全国。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是一项面向全国的重大战略性规划和长远性措施,其规划面广,范围覆盖全国。
2.目标积极、意义深远。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促进国家三大战役实现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5月8日,水利部召开《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等“三区”情况。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
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出席会议,并就公告的意义及作用、公告的主要内容、“三区”的主要防治对策做了讲话。
据悉,为了明确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分类指导,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部根据《水土保持法》以及《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划定了4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面积222.9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3.2%。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5.4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6.8%。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将成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各级政府指导水土流失防治的依据,对更好地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有重要意义。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预防保护区共16个,包括大兴安岭、呼伦贝尔、长白山、滦河、黑河绿洲区、塔里木河绿洲、子午岭、六盘山、三江源、金沙江上游、岷江上游、汉江上游、桐柏山大别山、新安江、湘资沅江上游和东江上游等,涉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97.63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9.45万平方公里。
这些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次生林区、草原区、水源区和自然绿洲区,目前水土流失相对比较轻微,生态环境相对比较好,但存在水土流失发生和加剧趋势,一旦水土流失加剧将对我国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需要国家加强重点预防保护,确保国家生态屏障。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重点监督区共7个,涉及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30.60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主要是矿山集中开发区、石油天然气集中开采区、特大型水利工程库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区,以及在建的国家特大型工程区,包括辽宁冶金煤矿区、晋陕蒙接壤煤炭开发区、陕甘宁蒙接壤石油天然气开发区、豫陕晋接壤有色金属开发区、东南沿海开发建设区、新疆石油天然气开发区、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开发历时长,强度大,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比较严重。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
治理区复核划分(以下简称“两区复核划分”)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支撑,是落实《水土保持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两区复核划分”是在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技术导则》,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借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已批复实施的水土保持综合及专项规划等,进行复核划分的。
根据本次“两区复核划分”成果,全国共划分了大小兴安岭等23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涉及460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预防面积43.92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4.6%;东北漫川漫岗等17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涉及631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治理面积49.44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5.2%,划分成果详见附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
在“两区复核划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与重点治理区的复核划分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3
4
5
6
7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8
9
10
11
12。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征求意见稿)辽宁省环境保护厅目录前言 (2)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5)5.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5)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对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鸭绿江、辽东沿海地区和辽西沿海地区(含小凌河)主要地表水水系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定,水域区划范围包括干流和一二三级支流。
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
按照“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
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770 个,其中源头水域14个、自然保护区6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93个、渔业用水区333 个、景观娱乐用水区51个、工业用水区37个、农业用水区136个。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批准。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1. 范围1.1 本标准对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进行了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按照规划的主导功能,规定了功能区应执行的水质类别标准、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方法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2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境内水系的河流、渠道、水库、湖泊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水环境功能区环境保护部门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目的,按GB3838—2002要求,实施水域分类管理划定的功能区。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以下简称“两区复核划分”)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支撑,是落实《水土保持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两区复核划分”是在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技术导则》,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借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已批复实施的水土保持综合及专项规划等,进行复核划分的。
根据本次“两区复核划分”成果,全国共划分了大小兴安岭等23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涉及460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预防面积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东北漫川漫岗等17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涉及631个县级行政单位,重点治理面积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划分成果详见附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
在“两区复核划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与重点治理区的复核划分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建平县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特点建平县位于辽宁省朝阳市西部,是典型的丘陵地区,现有33个乡镇场街,总人口58万人,全县土地面积4869.41平方公里,其中建平县现有耕地183962.09公顷,其中:平耕地45448.59公顷,梯田32574.70公顷,水浇地20774.49公顷,水田149.19公顷。
2005年第四次遥感土壤侵蚀面积2430.27平方公里,到目前为止是水土流失面积为2052.25平方公里,轻度侵蚀面积为837.14平方公里,中度侵蚀为824.97平方公里,强烈侵蚀185.65公顷,极强烈侵蚀194.80公顷,剧烈侵蚀为9.69公顷。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根据水土保持法,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为三个类型区,重点预防区及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
重点预防区包括富山办事处、青峰山乡、白山乡、奎德素镇、建平镇、张家营子镇、八家农场、昌隆镇、三家乡、沙海镇的白家洼、马场镇和罗福沟乡范围,本区域是我县但多年来水土保持山区建设的成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是我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化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
重点监督区包括叶柏寿镇、富山办事处、万寿镇、深井镇、小塘镇、青峰山乡、榆树林子镇、朱碌科镇、喀喇沁镇、黑水镇、老官地镇、哈拉道口镇。
本区域是我县乡镇工业基地,工矿集中,人为扰动水土资源最为频繁,人为造成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化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重点治理区包括万寿镇、深井镇、榆树林子镇、朱碌科镇、喀喇沁镇、小塘镇、张家营子乡、老官地镇、哈拉道口镇、黑水镇、马场镇、二十家子镇。
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治理程度较低,是我县水土的主要流失源,化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全县化为两个水土保持区域,1区为大凌河流域土石质山区,2区为老哈河流域丘陵山区。
水土流失类型的划分在水土流失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全县规划范围内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水土流失特点,将水土流失类型、特性化为同一水土流失区,以便更加深入研究,并因地制宜的制定出防治措施。
辽宁省水土保持工作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83.11.26•【字号】辽政发[1983]324号•【施行日期】1983.11.26•【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辽宁省水土保持工作实施细则(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辽政发〔1983〕324号文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水土保持工作条例》,遵循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兴利的方针,切实做好我省的水土保持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省水土保持委员会由省计委、经委、科委和财政、水利、农牧、林业、城建环保、铁道、交通、地质、煤炭、冶金、社队企业管理、科研等部门组成,由一名副省长任主任。
其办事机构设在省水利电力厅。
各市、地和有防治水土流失工作任务的县(区)人民政府,都要设立水土保持委员会,其办事机构设在水利部门。
各级水土保持委员会的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水土保持的方针、政策、法令;进行水土保持查勘,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和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组织开展有关水土保持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宣传工作;管好用好水土保持经费和物资等。
各级水土保持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任务是:1.计委负责编制水土保持的长期计划,把水土保持列为山区建设、改变生产条件的重要措施。
2.经委、计委、财政等部门,在制定和审批各部门、各地区的山区丘陵区基本建设规划时,应把水土保持规划及投资等列入规划。
3.农牧部门负责水土流失地区土壤改良、种植牧草、绿肥作物、蓄水保土等农业措施,和修筑水平梯田、合理利用土地,管理国营农牧企事业单位和社队的开荒、参园、蚕场、牧场建设,并负责牧草籽的供应和牧草种植的技术指导。
4、林业部门负责采种、育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护林防火。
荒山坡地造林整地,要防止水土流失。
森林采伐必须兼顾水土保持,及时更新,并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辽宁省水土流失现状、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王振颖;蔡景平;张中凯【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应用技术》【年(卷),期】2002(000)005【摘要】辽宁省通过第3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对全省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辽宁省水土流失具有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以上级水土流失面积增加速度快,人为破坏严重,风蚀、河海滩地水土流失面积扩延迅速等特点.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①与1995年遥感调查结果对比,5 a间净减少水土流失面积6 814.67km2,水土流失强度梯次降低面积4 324.53 km2,合计有效治理面积11139.2 km2,但由于人为水土流失的加剧,又新增水土流失面积3478km2.②强度以下级别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而极强度、剧烈水土流失面积则呈现增加趋势,水土流失强度的变化呈现"整体减缓,局部恶化"的态势.③与1995年相比总水土流失量呈下降趋势,而水土流失模数则呈上升趋势.针对辽宁省水土流失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应采取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加快辽西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实行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林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加大水保执法力度,遏制人为破坏;重视沟壑治理,加大治理力度等防治对策.【总页数】5页(P32-36)【作者】王振颖;蔡景平;张中凯【作者单位】辽宁省水土优质监测站;辽宁省水土优质监测站;辽宁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沈阳,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相关文献】1.辽宁省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J], 王辅强2.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与防治对策 [J], 刘立权3.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与防治对策 [J], 郭宏忠;于亚莉4.长汀县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研究 [J], 王维明;陈明华;林敬兰;吴清泉;钟炳林;岳辉5.辽宁省黑土区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J], 谢立亚;任丽华;石连奎;杜春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