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新闻媒介受众
- 格式:ppt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41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13.1 知识框架图13.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受众是谁1.受众是学生(1)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媒介工作者就像学校的教师,确保媒介内容严肃、负责是其职责。
(2)新闻传媒的确具备教育指导功能,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特定的社会发展需要,这种教育指导功能更为重要。
(3)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是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教育只是其附属功能。
因此,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媒介不能只把受众当作学生。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传媒俨然是不露面的指导员甚至司令员,传播的内容就是指示、命令。
受众被剥夺自尊、自由和权利。
例如二战期间法西斯主义的新闻理念,以及文革时期的中国新闻业。
3.受众是消费者(1)这是一切商业媒体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的受众观。
媒介等同于企业,执行利润最大化原则。
媒介高扬消费者至上的旗帜,满足受众需要,捍卫受众权利与满足消费者需要。
(2)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获取最终的利润。
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介的共同取向。
(3)对于商业性或具有商业化倾向的媒介,广告与市场是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量的指针,已成为生命线。
4.受众是公民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
把受众看成公民,把维护公民权利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二、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1.受众的定义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2.受众的作用(1)决定着新闻媒体内容的取舍新闻媒介内容的最后取舍权在受众,任何信息的发布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出发,任何宣传必须从受众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
(2)决定着新闻媒体的风格定位报纸风格的定位是报人从读者的心理定势和阅读习惯的实际出发的经验总结,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报纸风格。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媒介变革的依据是受众的新需求。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受众是谁
学生——教育对象大众——受指挥、接收者
消费者——迎合、争取消费者,以获得利益公民——突出表现公民知情权、监督权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受众的地位:
①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②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③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④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定义: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传播的问题。
如何定位核心受众?
1、区域定位:“新闻本土化”现象
2、职业和身份定位 3.年龄定位 4.教育程度定位
受众地位新变化
一、受众即是时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
二、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按需主动搜索信息
三、受众被传媒指导→传媒被受众指导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主要理论:
魔弹论: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已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
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
议题设置理论: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
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沉默螺旋理论:强势一方愈加强大,弱势一方更加沉默,以致最后一切反对意见销声匿迹。
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通过公开报道或意见呈现,造成“意见环境”,从而影响人们的意见选择,或造成沉默的螺旋,或加速沉默的螺旋,从而显示大众传媒在形成舆论过程中的重大影响力。
文化霸权理论:智慧与道德的领导权,其本质是具有统治性的意识形态。
以此形成社会公示、消除被统治阶级的抗争,构建并维护着统治性的意识形态
1。
2018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知识点: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
小编整理了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的知识点:新闻媒介的受众,供2018考研学子参考。
第一节受众是谁媒介受众观的衍变伴随着媒介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两者相互作用,又互为因果。
当代新闻媒介变革的每一步在一定意义上都取决于媒介受众观的革新变化。
1、受众是学生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必须承认,在特定历史时期,针对特定的历史需要,媒介的这种受众观有其不可否认的内在合理性。
但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是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
因此,教育是其附属的功能,不是第一位的,更不是全部的功能。
这就决定了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媒介不能只把受众当作学生,只有在特定时期,承担特殊使命的媒介方才适用。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报纸的内容是指示、命令,报纸是司令员,指导员。
法西斯,“四人帮”期间就是如此。
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3、受众是消费者这是一切商业性媒介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的受众观。
在这里,媒介等同于企业,执行利润最大化原则。
满足受众需要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获取最终利润。
存在着二次消费和买卖。
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受众群的追逐。
热门最大的共通点是:娱乐。
因此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介的共同趋向。
4、受众是公民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
把受众看成公民以维护公民权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在西方媒介史上把受众当做公民,在理论上集中体现为社会责任论的出现。
在媒介运作模式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欧美各国的公共广播电视业,在法律上则突出表现为现代知情权(知晓权)在观念上的提出和在法律上的确认。
第二节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早期对受众作用认识不足,“魔弹论”。
受众以各种形式的反馈向记者、编辑,向媒介的决策者们发出“指令”。
受众对新闻媒介最经常、最权威的评价就是对各种各样媒介的接触程度,即报纸的发行量、电台节目的收听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绪论一、选择题1.我国学者自著的最早的新闻理论是著作是()A.徐宝璜的《新闻学》B.戈公振《中国报学史》C.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D.艾丰的《新闻采访方法论》2.中国的新闻学初步形成的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40年代二、名词解释1.新闻学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三、简答题1.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是什么?2.简述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关系?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A 2.C二、名词解释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3)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理论和时间经验(4)指导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2.答案要点:新闻学给从事新闻工作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的技能、技巧。
但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的综合运用。
对于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除了学好新闻学,还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到新闻实践中去磨练自己,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第一章新闻活动一、选择题1.新闻活动是()A.人类传播新闻的活动B.人类接受新闻的活动C.人类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D.人类相互交往的活动2.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的特点()A.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B.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复杂C.传递新闻的手段更加多样D.产生了专门从事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3.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亲身传播B.小众传播C.大众传播D.群体传播二、名词解释1.新闻2.新闻活动三、简答题1.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