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曲黎敏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35.00 KB
- 文档页数:52
目录预览曲黎敏《黄帝内经》讲义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二.中医与日常生活三.十二时辰的养生四.黄帝内经概论五.阴阳的本性六.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七.食物的意义与偏性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
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中国古代认为就是说为什么: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一个原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
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
假如说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一句话,拿破仑的一句话叫做: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那么在中医里来说,就是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是命运。
从这个角度往下接着讲呢,就是说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所以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学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二部收藏版《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相传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实乃中医药学之纲目!第一部: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第二部:【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黄帝内经曲黎敏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称为中医药的奠基之作。
其中,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便是《素问·调经论》。
本文以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为题,探讨曲黎敏在该篇中的贡献与观点。
《素问·调经论》是黄帝内经中关于妇女调理的经典之作,其中集中了曲黎敏对于妇女生理和疾病的独到见解。
曲黎敏是晋代医学家,他的学识渊博,精通经方,并在《素问·调经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妇女调养的原则和方法。
曲黎敏在《素问·调经论》中强调了唐筛法的重要性。
他认为妇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她们与男性不同,对于妇女的健康,必须重视经络的调养。
曲黎敏指出,经络是人体的纵横交通系统,它运行着人体的气血和营养物质。
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正常运行,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曲黎敏还提出了调理月经的方法。
他认为,月经是妇女生理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妇女的健康至关重要。
曲黎敏指出,调理月经要以调和气血为基础。
通过调理肝脾胃肾的功能,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问题。
他还强调了调节情绪的重要性,认为心情愉快对于月经的调理有着重要影响。
曲黎敏还在《素问·调经论》中提出了妇女更年期的调理方法。
他认为,更年期是妇女生理老化的一个阶段,对于妇女的身心健康有着较大影响。
曲黎敏指出,更年期的调理要以补益肝肾为重点。
通过调理肝肾的功能,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状,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在《素问·调经论》中,曲黎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妇女调养的原则和方法,为后世中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理论观点不仅对于妇女的健康具有指导意义,也对于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技的进步,其他医学理论的兴起,曲黎敏的学说逐渐被淡忘。
现代社会中医学界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曲黎敏的学说渐渐被人们遗忘。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曲黎敏在妇女调理领域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他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曲黎敏讲座]曲黎敏黄帝内经曲黎敏黄帝内经篇一:黄帝内经第六十篇骨空论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
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大风汗出,灸噫嘻,噫嘻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噫嘻,噫嘻应手。
从风憎风,刺眉头。
先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榆臂,齐肘正,灸脊中。
肋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噫嘻。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曲黎敏黄帝内经篇二:黄帝内经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原文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
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写盛蠲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期凶也。
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
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荧。
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
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
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能先防。
岐伯曰:既明其升。
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
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
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
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
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
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制手少阳所入也。
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曲黎敏《黄帝内经》讲义1.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
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中国古代认为就是说为什么: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一个原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
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
假如说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一句话,拿破仑的一句话叫做: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那么在中医里来说,就是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是命运。
从这个角度往下接着讲呢,就是说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所以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学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就是说的你能够把医学领悟了,你有可能就领悟到天下之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从第二点上讲,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认知自我,这里大家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去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活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些词汇,比如说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像这些词都是表达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一些词汇,和代表我们领导力的一些词汇。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阳气上升,渐渐向外发散,所以生育万物,显示出应有之姿容。
这就叫“发陈”。
这一时节之中,天气温,地气发,天地相应,温发相和,故万物滋荣。
相较于秋日早卧早起、冬日早卧迟起的要求,春天的养生法则中,最重要之处在于要“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是说春天人们应多走走,在公园里散步,把冬日在身体里积蓄的潜能发散出来。
庭”,古时指屋外面,院子里面的空间,在这样的地方“广步”,是提醒我们春季要避免风寒。
春寒料峭,吹到身上,还是会伤害到我们宝贵的阳气。
俗话常说“春要晤”,就是同样的道理。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古人认为,这段时间里,多给周围人一些鼓励、帮助的话,不光是对对方,对自己也会带来一年好运的好兆头。
所以古时的处罚之刑,不会放在春天,一定是秋后。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如果不遵守春季养生方法,会伤害到肝的功能。
这是因为,春属木,人体五脏之中,肝也属木,不按照春季养生方法行动,肝气得不到良好的滋养,本该属火、充满温煦的夏,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奉长”之资,反为“寒变”。
中医认为,春应于肝。
从饮食上: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曾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
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补益脾胃。
如: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春笋、香椿叶、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大枣、山药等;此外,要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应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
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
从情志上: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曲黎敏教授讲座笔记目录《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 (1)1-中医的定义 (3)一、养的内容: (3)二、中医是对生命的细致体会与关切——“医者意也”。
(5)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上) (9)一、五行定义,五行,不是只五种物体,而是指五种状态和运行的方式. (9)二、五气风、热、湿、燥、寒 (10)三、五行各象 (11)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下) (11)黄帝的意义(一) (12)黄帝的意义(二) (12)一、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统摄脏腑 (13)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14)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蕴含生机 (14)五、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造化形容 (15)六、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疏通气机 (15)七、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生发真阳 (16)八、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受纳分类 (16)九.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容纳变化 (16)十一、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渗透分别 (17)十二、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17)十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气化出焉 (17)经脉.穴位.奇经八脉 (18)经脉阴经6条, (18)穴位井穴荥穴腧穴经穴合穴几个重要的穴位: (18)关元经脉探秘 (18)《内经》说人 (19)<黄帝内经II》3-五藏与意思思维(中)五藏各象 (20)1.、象人事:木母、金公、姹女、婴儿、黄婆 (20)2.象五腑 (21)3、象五体 (22)4、象五窍 (23)5、象五华 (24)6、象五色 (25)《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5-五藏与意思思维(下)-曲黎敏课堂笔记 (25)8.象五音: (26)9、象五神. 27 10,象五志,五种情志。
(28)11、象五变 (29)12、象五味 (30)13、象五臭 (31)14、象五液 (31)五《灵兰秘典论》的社会医学模式-心 (32)一、心的功能: (33)二、心病难医 (33)4、心经有问题,心血虚就会造成心痛。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简要文字版曲黎敏讲《黄帝内经》默认分类 2009-11-13 11:56引用xiaoguiping 的曲黎敏讲《黄帝内经》第一讲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私医人、下医医病。
2.可以自我认知人身难得:关注自己的内心生活和自己内在脏腑的运行。
懂得了人体就懂得了人生的很多方面。
真法难闻:黄帝和他的老师的一些对话。
中国难生:作为中国人该感恩、自豪。
只有中国有这么多经典。
3.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百姓日用而不知”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如中国人为什么买东汐不买南北?中国人连骂人都讲文化的。
说这个人不是东汐,那就是南北。
是无情无义的人。
对日常生活的感情:了解北京城各个城门的作用也就理解下面这个图下面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图,和现代地图方位是完全相反的。
通过这个图可以懂得中私和《易经》的一些理。
(左)东:(木春肝仁生发)(上)南:(火夏心义生长)(右)汐:(金秋肺礼收敛)(下)北:(水冬肾智收藏)(中)中:(土长夏脾信运化)第二讲中私与日常生活1 习能胜恐:恐惧、胆小易惊是肾精胃气不足的象。
习惯可以战胜恐惧。
2 封禅泰山:古代伟大的帝王要封禅泰山。
泰山在五岳中并不是最高的一座,也不是中间的,做为国君要掌握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发之机的问题。
东主生发。
3 “鸣金收兵”中国古代打仗刚开始一定是敲鼓,鼓声是主生发的,能振奋士气,让肝气上来,可以往前冲。
到该收兵的时候,就要“鸣金收兵”了,汐,金就是收敛。
4 人体的中部在那里?人昏倒了要掐哪呢?掐人中。
为什么呢?很多人都说不清楚。
它是人体里两条最大的经脉的连接点。
一条是阳脉督脉,主气,决定男人的生殖;一条是阴脉任脉,主血,决定女人的生殖。
人体的中部就是“人中”。
人中这个穴位在人身上是至关重要的。
它关系到人体两大经络的交合,是阴阳的交合。
所以人中真正的象应该是深、长、宽的,这样说明你气血交通的能力特别强。
最新名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篇一: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 第7集《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第七集《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中医经典有两部:《黄帝内经》《伤寒论》、。
经字左边像形脐带,脐带连接先天和后天,是一个很根本性的东西。
织布横的是经,竖的是纬,经相对不动,纬相对变动。
古代有经、纬书,六部经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中医里把《黄帝内经》作为经书,经书具有亘古不变的特性,都是讲根本的东西。
讲本质的东西,称之为经。
纬书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汉代出了很多,主要都是在讲变化。
什么叫论呢,与论字右边发音一样的,都代表次序和次第。
说话有次序,就叫言论;人有次序,就叫人伦,水要有次序,是沦。
《伤寒论》是涉及治疗学的一本书,它在讲人得病的次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是人的表,小肠也属于太阳;胃经属于阳明...... 治病应该是相反顺序,把病一层一层地往外拱。
《伤寒论》描述得病和治病的顺序,所以叫论。
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讲究的不是病,是症,症在哪个层面,就用哪个层面的药。
有些高血压,实际上是胸膈堵住了,上焦憋闷了,把头脑憋得出了毛病。
这种血压高,宣化开,病就解掉了。
有的血压高,是由于肾精不足导致的,心脏需要以加压的方式来满足人的气血供应。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人的本性是天真的。
五脏六腑本身就达到一种很和谐的状况和格局。
中医用五行表达这种和谐的格局。
人体本身具有生克,比如肾水足了,可以生木,肝阳往上走,就能够助心火,木就生火,火可以生土。
这就是五行,本身具有和谐性,自身就平衡。
人体才是最自足的一种表现,是人组织结构里最精准的,没有更聪明的了。
它自身能够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
第一篇是讲人身体的本性。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 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
南(心):归属于火;也意味着生长之象,即散、疏布;夏义东(肝):归属于木;春仁西(肺):归属于金;秋礼也意味着生发(文化)之象;崇文门也意味着收敛(收肃杀)之象;宣武门北(肾):归属于水;也意味着收藏之象;冬智安定门、德胜门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竹篮打水一场空,而金木可以柃走;买军火石油等对身体有害;)骂人时说你真不是东西,就说你是南北,就像水和火一样无情无义。
听到声音就害怕,是因为胃肾气不足;黄帝内经的内容:顺气自然;健康长寿靠自己;天人合一;二、十二时辰与养生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肾主骨;肝主筋;1、子时:夜里23点到1点——胆经当令;中午12点之前,阳气可以化万物,所以吃什么都容易消化。
2、丑时:夜里1点到3点——肝经当令;3、寅时:夜里3点到5点——肺经当令;重新分配气血,心脏病者不适宜早炼。
4、卯时:早晨5点到7点——大肠经当令;心梗者解大手不要太用力,便秘说明肺气不好。
5、辰时:上午7点到9点——胃经当令;长痤疮源于胃经(胃寒)。
吃早饭犹如春雨贵如油。
月经痛经、乳房胀痛与乳汁和胃经有关。
常按摩足三里(膝盖下三寸处)养足胃气,长寿。
6、巳时:上午9点到11点——脾经当令;肺输送气血而脾是把胃腐熟了的食物输送到肌肉腠理中。
脾主肌肉。
脾的外现在嘴唇上。
老年人眼皮耷拉下来是脾的问题。
脾在志为思。
身体的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病。
7、午时:上午11点到13点——心经当令;重视子午功就是借助天地一阳生和天地一阴生达到心肾相交,心的神明为神,肾的神明为精。
普通人怎么达到心肾相交?睡觉8、未时:下午13点到15点——小肠经当令;心与小肠相表(阳、丈夫)里(阴、妻子),类似夫妻关系。
心脏病最初可能表现在小肠经上,比如胸闷,心里难受等。
9、申时:下午15点到17点——膀胱经当令;小指与膀胱经,二指与胃经。
此时是记忆力和脑部最灵活时期,应早上学习后此时增强练习。
头的两边痛——胆经问题;左边痛——肝血问题;右边痛——肺气问题;前额痛——胃经问题;后脑痛——膀胱经问题;头的中空部分痛——肝经问题;膀胱与肾相表里,如撒不出尿的问题的原因在于肾。
中医体质养生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
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
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
第一章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
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
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
一、体质偏颇是常见现象什么是体质?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比如从形态上来看,有的人高大威猛,有的人短小精悍,有的人五大三粗,有的人娇小玲珑,女性更是环肥燕瘦,体态各有不同。
从皮肤上来看,有的人皮肤非常好,肤如凝脂,不用花很多的钱去买化妆品,一年四季皮肤都非常有光泽;有的人皮肤干燥,尤其到了秋冬季,天天离不开油腻的、滋润的护肤品;而有一些人是油性皮肤,终年毛孔粗大,油光满面,时不时地脸上还长痤疮,令人烦恼。
从头发上来看,有的人的头发浓黑茂密;有的人的头发则稀疏黄软。
从性格心理方面来看,有的人心胸宽,有的人心眼小;有的人比较敏感,有的人比较迟钝;有的人外向开朗,有的人内秀沉静。
从疾病方面来看,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癌症,或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史,在一个家族里面,可以有多个患者。
这些病本身不遗传,但是因为这个家族的先天禀赋有共性,体质遗传,使得他们对这些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易感性。
从治疗效果来看,同样药物治疗同样疾病时会得出迥异的效果:多数病人体现了很好的药物疗效;有些人就会过敏或不适;而个别病人只反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毫无疗效可言。
所以医生会感叹“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方少”。
这也是体质使然。
冬天来了,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火锅。
有的人一吃火锅就浑身发热,面色红扑扑的,非常舒服;而有的人一吃火锅,第二天早上就会牙痛或者扁桃体发炎,或者脸上生很多痤疮,或者小便很黄,或者大便干结。
曲黎敏曲黎敏:女,山东人,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医史人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哲学与文化。
著有《易道气功养生》、《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有《中医学形成的文化背景》、《五运六气与流行病相关问题研究》、《中医抗击瘟疫史》、《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中医学?人的学说》等30余篇。
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
(1)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2)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3)圣人为什么重医药圣人为什么重医药《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
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
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
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这也是中国古代为什么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一个原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
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
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