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心理学第3章 工作记忆1
- 格式:ppt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56
【关键字】精品《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很喜欢普心里面对记忆的非正式定义: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
这篇文章不泛泛其谈,尽是干货,主要教会大家在记忆这一章节该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和详细的复习内容。
对于心理学考研的同学,如果想考上,必须耐下性子地学,本章的重点在第三、第四、第五节。
博仁考研为大家做了精细的总结。
详细复习内容如下(以《普通心理学》书中的顺序做笔记的框架),五角星越多表示越重要:一.记忆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保存和提取的过程。
(注意这三个加红的词,这对于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概念特点的记忆,起着主线的作用。
)(二)记忆的作用这一块看一遍书就行,这个不重要。
(三)记忆的分类(除了第1点和第3点外,其它只考选择题)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这块是记忆一章的重点,我在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会全面介绍。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选择题常考点,长时记忆的分类)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这块在第五节会详细介绍。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例如,在学习游泳之前,我们可能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了游泳技能,真正学会了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了。
“心理学”各章节掌握要点及试题示例(2015年秋)第一章绪论【掌握要点】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行为) ♣2.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3. 心理现象的构成? ♣4.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 ♣5.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事件\人物\时间\地点)6. 20世纪心理学主要流派的核心观点?7. 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含义与特点)【试题示例】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 莱布尼兹B冯特 C 弗洛伊德D艾宾浩斯2.因成功完成了困难的任务而心生自豪,这属于心理现象中的( ).A 心理动力B认知过程 C 情绪情感过程 D 意志过程3.辨别正误: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人的意识是流动变化的,与环境保持密切的相互作用,具有适应的机能。
4.现象分析:有人声称自己能够准确预判他人即将发生的行为。
这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的目标呢? 如果要对此说法予以检验, 可以采用科学心理学的何种研究方法? 试予以分析.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掌握要点】1.神经元的作用和结构? (能画图说明) 神经元的种类及其作用? ♣2.神经兴奋传导的方式?3.突触的结构与作用?4.神经系统的构成?5.大脑皮层初级感觉中枢的分布? 大脑皮层言语中枢的分布? ♣6.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化的表现及其意义?【试题示例】1.负责将皮肤、肌肉等器官所接受到的刺激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 感觉神经元B 运动神经元C 中间神经元D 联络神经元2.对警觉和唤醒状态有辅助作用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B 5-羟色胺C 去甲肾上腺素D 多巴胺3.辨别正误: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中传导的速度接近光速。
4.现象分析:临床上有大脑受到外伤的儿童,经过若干年的康复和训练,其心理功能并未出现显著的缺失。
这是否说明大脑功能分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试予以分析。
第三章需要与动机【掌握要点】1.什么是需要p228和动机225?如何理解动机在行为发生过程中的功能?p2262.怎样理解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不同?p288 何为主导动机?p227♣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区分了哪几个层次的需要?p230图如何理解基本需要与成长性需要的不同?p229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需要存在怎样的演变特点?p229♣4.何为成就动机?p234成就动机的水平受到哪些条件的影响?p235♣5.阿特金森提出,人具有两种稳定的心理倾向——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两者对立统一,共同决定人的成就动机的特点。
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各章概念、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回答方法: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第一章绪论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P22.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P2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P2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p45. 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由两部分组成;p9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P117. 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P128. 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P129. 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
P1310. P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PET扫描能够用来研究象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
P13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
P14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PET,其产生的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
P1413. ERP: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
P14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第五章基本概念1.多重存储模型:假定,不同种类的记忆分开存储,多重存储模型假设,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外部刺激(部分意识,部分转化)(听觉方式编码,除非得到反复,否则30秒丢失)再用时提取语义方式编码,丢失的可能性很小)2.双重记忆模型:多重存储模型STM重记忆模型3.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这种观点强调,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像是一台工作台,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4.加工水平模型:也叫加工水平途径或加工深度途径,从人们加工材料的方式上来对记忆进行分析,同浅的感觉加工相比,深的意义加工,产生更永久的记忆保持。
PS:从不同角度,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型,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模型主要有多重存储模型(双重记忆模型)、加工水平途径、Tulving模型、平行分布加工途径4个。
5.产生效应: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更好(被试通过自己产生材料使记忆特别强的记忆效应。
)6.自我参照效应: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被试判断目标项目是否和自己有关(能否用到自己身上),而产生的特别强的记忆保持效应。
)PS:从个人经历角度加工信息时,加工水平最深从提取的角度出发,如果提取条件与编码条件向匹配,回忆成绩会更好,这意味着,当提取任务强调表面信息时,浅加工比深加工记忆效果更好。
所以深的语义加工未必是理想的。
7.情节记忆:Tulving模型中记忆一种,存储关于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信息8.语义记忆:被组织起来的一般知识,包括相当稳定的知识结构、关于词的知识,也包括许多不容易用词来表达的我们所知道的东西9.程序性记忆: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10.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内隐记忆任务不要求人们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11.词干补全:用头脑中想到的第一个词补全词干12.遗忘症:失去了关于自己是谁的全部记忆13.分离:当一个变量对一种测验有很大影响,但不影响另外一种测验,或对另一种测验影响比较小时,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
心理学工作记忆的名词解释心理学工作记忆的名词解释及其重要性心理学工作记忆,是指人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对信息的临时存储和处理能力。
它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工作记忆是在短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控制的能力,能够维持和操作有关信息,进而影响人的决策、学习和规划等行为。
工作记忆的几个重要概念:1. 测试:测试可以通过不同的任务和实验手段对工作记忆进行量化测量。
典型的测试任务包括数字短暂存储、空间顺序记忆、n-back任务等。
通过这些测试任务的表现,可以间接推断出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和特点。
2. 容量: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指个体能够维持和操作信息的数量。
一般来说,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诸如“魔幻数字7±2”即意味着大多数人最多只能同时处理7个左右的项目。
然而,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进行提升。
3. 操作:工作记忆的操作是指对信息进行编码、保持、操纵和检索等过程。
个体能否高效地对信息进行操作,直接关系到工作记忆的有效性和效率。
例如,通过把信息进行分块处理,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质量。
4. 存取:存取是指将已储存的信息从工作记忆中取出并援用的过程。
存取的效果会受到干扰和干扰处理的影响。
对于信息的正确存取,需要进行灵活的注意控制和抑制其他干扰信息的能力。
工作记忆在人类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学习、决策和实现目标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首先,工作记忆对学习和知识获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学习新信息和知识时,个体需要通过工作记忆将信息暂时存储起来,并用于后续的加工和理解。
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和操作效能的高低,能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习得速度和质量。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工作记忆还能帮助个体进行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推理等高阶认知活动。
其次,工作记忆对决策有重要影响。
决策是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做出的判断和决策。
工作记忆在决策过程中起到了筛选、处理和综合不同信息的作用。
容量较大和操作效率高的个体,能够更好地使用信息,做出更优的决策。
认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方面?A. 感觉和知觉B. 思维和语言C. 情绪和动机D. 学习和发展答案:B2.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皮亚杰B. 斯金纳C. 维果茨基D. 布鲁纳答案:B3.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理论?A. 信息加工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答案:B4.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包括以下哪些阶段?A. 感知、理解、记忆B. 感知、记忆、思维C. 记忆、理解、应用D. 感知、记忆、思维答案:D5. 认知心理学中,关于记忆的“工作记忆”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巴德利B. 斯金纳C. 布鲁纳D. 皮亚杰答案:A6.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如何获取知识?A. 通过外部刺激B. 通过内部思考C. 通过社会互动D. 通过实践操作答案:B7.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图式”是指什么?A. 一种记忆结构B. 一种思维模式C. 一种行为习惯D. 一种学习策略答案:B8.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分析法答案:C9.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以下哪些?A. 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B. 试错策略和启发式策略C. 算法策略和试错策略D. 试错策略和算法策略答案:A10.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过程是:A. 线性的B. 非线性的C. 连续的D. 阶段性的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知觉B. 记忆C. 社会行为D. 思维答案:ABD2. 认知心理学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包括:A. 生物因素B. 社会文化因素C. 环境因素D. 个人经验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分析法答案:ABD4.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在遇到以下哪些情况时会感到不适?A. 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B. 做出与信念不一致的行为C. 接受与信念不一致的信息D. 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答案:ABC5.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以下哪些组成部分?A. 感知B. 注意C. 记忆D. 思维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被动的。
第二章认知心理第一节注意1、注意的定义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具有两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不能同时反映所有对象,而是有选择性地反映某个对象同时忽略其他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聚焦于一定对象上,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以使对象得到清晰的反映,并抑制无关活动。
2、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意识水平,可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个体本身的状态: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身心状态。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加深对活动目的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同干扰做斗争。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浓厚的直接兴趣则是转化的条件。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所能维持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但一般而言,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对某一特定对象保持不变,而是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现象,这叫作注意的起伏现象。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变化注意的具体对象。
(2)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实验研究表明,注意的广度受到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任务难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简单任务,注意的广度大约为7±2,即5〜9个;而对没有意义联系的符号的注意广度大约在4〜6个。
工作记忆的研究综述作者:管芳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2期[摘要]刷新功能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刷新功能与工作记忆任务密切相关,工作记忆以及刷新功能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工作记忆的概念、模型提出与发展、研究范式以及脑机制等方面对工作记忆及刷新功能进行全面综述。
[关键词]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刷新功能[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34-02一、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的含义在认知心理学中,1974年Bdadelye和Hithc等人对工作记忆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他们认为工作记忆是一种能量有限的系统,该系统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储存、加工,并且工作记忆为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
[1]研究表明,工作记忆与执行功能、抑制和液态智力等高级认知能力关系密切。
执行功能是目前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焦点,是工作记忆相关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研究相对滞后的一部分。
然而执行功能的含义其实相当广泛,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整体上讲,它指有机体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对认知过程有非常防范的影响,同时又具有非领域特异性的特点。
目前研究较多的执行功能有:记忆更新、注意转换、双任务协调和抑制优势反应。
[2,3]其中,工作记忆刷新与工作记忆任务关系最为密切,并且它与工作记忆广度任务相关显著。
二、工作记忆模型的提出与发展Baddelye在模拟短时记忆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该模型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觉空间摸板[4],如图1所示。
工作记忆可能存在多个系统,分别用于加工处理不同种类的信息。
目前发现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工作记忆系统,即负责处理语言信息的言语工作记忆和负责处理空间信息空间工作记忆。
言语工作记忆对应于Baddeley提出的工作记忆中的语音环路,可以看成是言语信息的缓存区,而空间工作记忆则对应于视空模板中负责缓存空间信息的缓存区。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看待人的认知活动,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也可以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它把记忆也看做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一) 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瞬时记忆有如下特点:1.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即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因为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以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因此,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内容为9~20比特.3.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二)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有如下特点: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 ± 2,即5 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所得记忆广度.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校的记忆单位组合成大的单位来记忆,这时较大的记忆单位就叫做块.例如,将单个的汉字(人、学、机)变成双字的词(人民、学习、机器)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2.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地位.此外,也有少量的语义记忆.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因此,短时记忆中即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都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三)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2.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2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像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3.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只有当人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时,长时记忆存储的信息再被再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们意识到.4.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记忆心理学整理Part 1一. 记忆的三阶段加工模型这一模型来源于Atkinson&Shffrin(1968,1971)和Waugh&Norman(1965)的模型。
它不仅区分了不同记忆类型的储存方式, 也指明了信息如何在它们之间流动。
1.记忆主要基于三种基本的加工过程:2.编码(encoding): 编码是将正在接受的信息进行转化、组织的过程, 从而使这些信息能够进入记忆, 被储存起来或者与之前储存的信息相比较。
3.储存(storage): 这一阶段信息将被保存在记忆中。
4.提取(retrieval): 这一阶段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过程。
二. 瞬时记忆(Sensory Memory/Sensory Register, 感觉信息的停留)SM1.瞬时记忆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感知觉信息, 这个时间通常小于1s。
2.瞬时记忆自动加工, 不需要注意消耗, 是自下而上的加工。
3.瞬时记忆的产生是由于大脑感知觉区域被激活,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几分钟。
4.George Sperling(1960)的实验: (视觉信息)这一经典实验说明了瞬时记忆可以通过视觉编码的方式储存, 这种视觉方式的感觉记忆叫iconic memory。
实验过程:呈现一些字母或数字(时间间隔小于0.25s), 3(行)×4(列)然后让被试回忆, 被试能回忆4—5个字母或数字, 但他们认为自己记得更多。
于是采用部分报告法, 通过约定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声音信号, 刺激材料呈现后马上根据听到的声信号回忆相对应的行的字母。
实验结果: 被试几乎能完全回忆出该行的内容。
Cowan,1988: 视觉信息在视觉登记后消失的速度甚至比Sperling想象的要快。
5.生活中, 视觉信息几乎能马上被记住又马上消失(masking),但这并不影响, 如果它堆积在瞬时记忆中, 我们看东西会是一串影子。
6.听觉信息的消失速度比视觉信息慢, 可以持续几秒钟(echo)7.如何才能使信息停留几秒以上:注意: 注意是选择性地看、听、闻、tasting、feeling的过程(Egeth& Lamy, 2003)注意的同时, 我们将进入大脑的信息赋予意义。
记忆记忆的概念对不在眼前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出现记忆的分类经验形象记忆曾感知过的据图形象,包括声像记忆和图像记忆重点是像逻辑记忆定理公理概念等情绪记忆对经历过的情绪的记忆动作记忆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保持时间长短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容量极大明形象鲜明信息原始口诀:断打名媛短时记忆/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清晰可操作性强易受干扰时间很短容量有限口诀:青草绕短线长时记忆时间长容量无限图尔文将长时记忆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事件的过程的记忆重点是过程语义记忆用语言表达的记忆,与时空/特定事件无关加工方式陈述性记忆语言知识,公式定理等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程序性记忆动作性记忆解决实际怎么做的问题意识参与程度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有意识参与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无意识参与记忆的过程识记(存储)有无目的性有意识记无意识记识记方法机械记忆意义记忆保持(编码)保持遗忘遗忘的原因(学说)遗忘的规律影响因素再现(提取)回忆是否借助中介联想直接回忆间接回忆联想的规律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从属律再认()记忆的品质准备性输出准确性敏捷性持久性输入口诀:准备劫持主观题如何有效组织复习复习方法多样化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合理安排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口诀:法官技师两结合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运用组 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增强学习主动性理解材料的意义(意思),少用机械记忆,多用意义识记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信息输入/识记)的质量注重复习方法,防止遗忘口诀:快加工牡蛎和蝙蝠是综合体现。
第五章记忆一、名词解释1.记忆:是指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储存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2.感受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受记忆:也叫感觉登记、瞬时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后记忆保持的瞬间印象。
短时记忆:是指储存信息的时间在2秒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为一分钟以上直至终生的记忆。
3.前摄干扰、倒摄干扰前摄干扰:当前面所学的东西干扰了后继的记忆任务的干扰作用。
倒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4.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信息暂时存贮及其与其它更为复杂任务的联合运作。
二、填空1.记忆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环节:编码、储存或再现。
2.记忆从所记内容可以为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四种类型。
3.在瞬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物理特性编码,短时记主要以听觉方式编码,长时记忆主要以材料的意义编码。
4.记忆具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四个品质。
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 个组块。
6.遗忘中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
7.著名的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研究的,表明遗忘的规律是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一般先快后慢。
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互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
8.实验表明,过度学习以150%效果最好。
9.联想的方式主要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10.复述有两种方式:一是保持性复述;二是精细复述。
三、选择题1.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为(A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2.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D )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3.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C )的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单一抑制4.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这属于(A )。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5.(D)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A、想象B、思维C、形象思维D、表象6.以下对遗忘理解正确的是(B)A.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