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12
腺病毒知识点总结1. 腺病毒的分类腺病毒目前已知包括了六个属,分别为腺病毒属(Mastadenovirus)、阿卡洛病毒属(Atadenovirus)、索哈病毒属(Siadenovirus)等。
其中腺病毒属包括高度致病性的人类腺病毒、犬腺病毒等。
2. 腺病毒的结构腺病毒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内含双链DNA。
典型的腺病毒粒子呈多面体或类似无规则聚合的形状,直径约70-90纳米,表面均匀分布有纤维状的突起。
腺病毒粒子内含有DNA、蛋白质和酶。
3. 腺病毒的感染机制腺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眼部粘膜等途径进行感染。
一旦腺病毒进入人体,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关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
腺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会被利用来合成病毒的DNA 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繁殖和增殖,破坏并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
4. 腺病毒的致病性腺病毒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呼吸道感染、结膜炎、胃肠道感染、脑膜炎等。
不同种类的腺病毒可引起不同的疾病。
例如,腺病毒D型和E型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腺病毒F型主要引起眼部感染。
5. 腺病毒的预防措施目前,预防腺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接种疫苗等。
通过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接触患者体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等,有助于预防腺病毒感染。
此外,疫苗接种也是预防腺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目前,已有一些疫苗用于预防特定种类的腺病毒感染。
总之,腺病毒是一类广泛存在的病原体,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腺病毒的分类、结构、感染机制、致病性和预防措施等知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腺病毒,预防和控制腺病毒感染,保障公共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腺病毒及其相关知识。
腺病毒感染症状有哪些表现
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可引起多种不同症状。
腺病毒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易在人群中传播,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腺病毒感染的症状常常类似于其他呼吸道感染,因此容易被误诊。
症状表现
腺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
1.呼吸道症状:感染后常出现流感症状,如咳嗽、流涕、喉咙痛等。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2.发热: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7.5摄氏度。
3.全身不适:感染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头痛等不适症状。
4.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5.其他症状:还有可能出现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其他不适症状。
诊断和治疗
腺病毒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血液或喉拭子检测病毒的DNA或RNA来进行。
治疗通常包括对症治疗,如退烧、止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
此外,腺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等,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预防
避免近距离接触感染者、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预防腺病毒感染的关键。
同时,勤洗手、多通风、保持室内清洁也有助于减少感染机会。
综上所述,腺病毒感染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呼吸道症状、发热、全身不适等,早期识别和治疗十分重要。
同时,注意预防措施也是减少感染的有效手段。
如有症状出现,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腺病毒总结引言腺病毒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动物体内的病毒,可以引起多种疾病。
腺病毒具有多样的血清学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和基因组组合,腺病毒可以引发不同的临床表现。
本文将对腺病毒进行总结,包括病毒的结构、感染机制、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内容。
腺病毒的结构腺病毒是非包膜的DNA病毒,属于腺病毒科。
腺病毒颗粒呈正二十面体对称性,直径为70-90纳米。
腺病毒的基因组是一条双链DNA,长度约为26-45千碱基对。
腺病毒的基因组含有多个基因,编码多种蛋白质,其中包括纤维蛋白、排毒素等。
腺病毒的感染机制腺病毒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从而引起感染。
一旦进入宿主体内,腺病毒通过定着于宿主细胞上的腺病毒受体结合,从而进入宿主细胞内。
腺病毒的基因组在宿主细胞内被释放,并开始复制。
腺病毒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和亚型,不同的类型和亚型具有不同的感染能力和临床表现。
腺病毒的临床表现腺病毒引发的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眼部感染等。
腺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喉痛、流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腺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因病毒类型、感染剂量、宿主免疫状况等因素而异。
严重的腺病毒感染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心肌炎等并发症。
腺病毒的预防与控制腺病毒感染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措施: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口鼻遮掩。
2.避免接触已感染人群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尤其是病儿的鼻液、咳嗽物和粪便。
3.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以及水源卫生的问题。
4.加强个体和集体免疫,通过接种腺病毒疫苗增强免疫力。
此外,在腺病毒感染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特别是儿童集中的场所,减少感染的风险。
对于病毒感染的病例,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结论腺病毒是一类常见的感染性病毒,可以引起多种临床疾病。
了解腺病毒的结构、感染机制、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腺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腺病毒感染的症状和传播途径腺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病毒,可以引起多种不同部位和系统的感染。
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腺病毒感染的症状以及传播途径。
一、腺病毒感染的症状1. 呼吸道感染腺病毒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是呼吸道感染。
患者通常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喉咙发红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
有时还可能伴随轻度发热和咳嗽。
对于健康人来说,这种感染通常是自限性的,只需保持休息和充足饮水即可恢复。
2. 肠道感染除了呼吸道,腺病毒还可以引起肠道感染。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相关的症状。
肠道感染通常在接触到被感染物品后出现,如未经处理的食物、被感染的水源等。
3. 结膜炎腺病毒还是引起结膜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结膜炎主要表现为眼部充血、发痒、泪水过多和眼睛分泌黏液等。
通常情况下,结膜炎并不严重,几天到一周内可以自行缓解。
4. 身体红斑有时,腺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全身皮肤出现红斑。
这种紫癜样皮疹通常在骨关节痛、发热和喉咙不适等其他症状之后出现。
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这种红斑可能会伴随着手足口病的其他典型表现。
二、腺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1. 空气飞沫传播腺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其他人。
当一个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他们会将含有腺病毒颗粒的细小飞沫释放到空气中。
其他人如果吸入这些含有病毒的飞沫,就有可能被感染。
2. 直接接触传播腺病毒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传播给他人。
当一个患者体内存在病毒时,他们可能会将病毒通过手部接触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
例如,一个带有腺病毒的人摸过鼻子或嘴巴后握手,这些病毒可能会残留在他们触摸过的物体上,并通过下一位接触该物体的人传播。
3. 粪-口传播腺病毒还可以通过粪便-口新方法进行传播。
当一个感染者不洁净的手部接触粪便后没有正确清洁双手,并进食、喝水或用污染物污染好的器皿时,其他人可能会受到感染。
因此保持个人卫生和勤洗手对于预防腺病毒传播非常重要。
4. 水源污染腺病毒还可以通过被感染的水源进行传播。
腺病毒感染能自愈吗腺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常引起轻微的感冒症状,包括鼻塞、喉咙痛、流感和发热。
一般来说,腺病毒感染在健康人群中是可以自愈的,并且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但对于某些特定人群,比如免疫系统较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腺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需要接受医疗干预。
腺病毒感染的症状腺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到2周内出现,症状轻微,类似于普通感冒。
常见症状包括:1.鼻塞和流感2.喉咙痛3.咳嗽4.发热5.肌肉酸痛6.疲倦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会在数天至一周内逐渐减轻,并最终自愈。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充分休息、多饮水、适当进食以及避免接触他人来帮助身体恢复。
自我护理对于一般健康的人群,腺病毒感染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自我护理通常就足够了。
以下是一些自我护理的建议:•充分休息:多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
•补充水分:多喝水有助于稀释体内病毒,加速废物排泄。
•适当进食: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保持体力并促进康复。
•避免接触他人:腺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在感染期间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减少传播风险。
特定人群的注意事项对于免疫系统较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腺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这些人群在感染后应立即就医,并接受医生指导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腺病毒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自愈的,但对于特定人群还是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是预防感染的有效途径。
如果症状持续严重或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腺病毒感染一般几天能好
腺病毒感染是由腺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会导致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疾病和其
他呼吸系统相关症状。
腺病毒感染一般会经历一定的病程,患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康复。
病程
腺病毒感染的病程可以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腺病毒感染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个
体免疫系统的状况、病毒毒株的致病性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腺病毒感染可以持续几天到几周不等。
腺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头痛、咳嗽、流涕等,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一般来说,大多数腺病毒感染会在1至2周内逐渐好转。
治疗
腺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采取对症处理,包括休息、充足的
水分补充、避免疲劳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接受相应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腺病毒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勤洗手、避免与病人接触、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总的来说,腺病毒感染的病程不固定,一般来说会在1至2周内逐渐好转。
在面对腺病毒感染时,及时就医、合理调理、预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生。
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类寄生于动物和人类的病毒,属于腺病毒科。
这种病毒在寄主细胞
内复制自身,引发一系列疾病。
腺病毒最常见的类型包括腺病毒5型、腺病毒7
型等,它们可以引发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和眼部感染等疾病。
腺病毒的特征
腺病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原体,易于传播。
它通过飞沫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尤其容易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传播。
腺病毒感染后,潜伏期较短,通常数天之内症状就会出现。
腺病毒感染的症状
腺病毒感染会引发不同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头痛、疲劳等。
严重的腺病毒感染还可能导致肺炎、腹泻等并发症。
如何预防腺病毒感染
为了预防腺病毒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在接触食物、外出后要洗手。
2.避免和已感染腺病毒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疫情流行期间。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通风,保持室内清洁。
4.提高免疫力,多吃水果蔬菜,合理作息,增强体质。
腺病毒的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腺病毒感染,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疗法,
如饮食调理、适当的休息、多喝水等。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有效控制腺病毒传播。
腺病毒是什么症状表现
概述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
腺病毒感染可导致多种疾病,如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
患者在感染后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特定的症状表现。
症状表现 1. 呼吸道症状: - 流感样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等
症状,类似于流感。
- 鼻塞及流涕:鼻塞及流涕是腺病毒感染的常见表现,患者可
能感到鼻子不通畅,伴随着鼻涕不断流出。
- 喉痛:喉痛是腺病毒感染时常见的症
状之一,患者可能感到喉咙干燥、疼痛。
2.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与呕吐:在腺病毒感染时,一些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及呕吐的症状,导致消化系统的不适。
–腹泻:腺病毒感染还可能引发腹泻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等情况。
3.全身症状:
–疲倦及乏力:腺病毒感染可导致患者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影响日常活动。
–肌肉酸痛:一些感染腺病毒的患者可能感到肌肉酸痛,导致不适感。
治疗与预防腺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控制发热、喝足够的水、休息等。
在预防方面,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腺病毒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腺病毒感染常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患者
在出现相应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预防腺病毒感染同样十分重要,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避免接触患者可降低感染风险。
腺病毒一般多少天治好潜伏期
腺病毒是一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其潜伏期是指从病毒
感染到出现症状之间的时间。
腺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因人而异,一般在感染后约 3 到
7 天内出现症状。
患者在潜伏期内可能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因
此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已经传播给周围人群。
腺病毒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喉咙痛、发热、头痛、肌肉痛、咳嗽等。
在一些情
况下,腺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喉咙膜上有白色斑点等。
一般来说,腺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在约 7 天内自愈,但对于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或症状持续较长时间的情况。
治疗腺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缓解症状、增加休息、补充水分以及对相关并发症
进行处理。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休息: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保持水分摄入。
3.药物治疗:可适量使用退烧药、止咳药等进行症状缓解。
4.预防传播: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过度接触,遵守咳嗽礼仪等。
在某些情况下,腺病毒感染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这时需要
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另外,对于一些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可能需要更加细致的治疗和护理。
总的来说,腺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在 3 到 7 天之间,大多数患者可在约一周
左右的时间内自愈。
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以减轻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腺病毒感染及其治疗。
腺病毒编辑锁定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70~90 nm的颗粒,由252个壳粒呈廿面体排列构成。
每个壳粒的直径为7~9 nm。
衣壳里是线状双链DNA分子,约含4.7kb,两端各有长约100 bp的反向重复序列。
由于每条DNA链的5'端同相对分子质量为55X103Da的蛋白质分子共价结合,可以出现双链DNA的环状结构。
腺病毒罪孽有前科提起腺病毒,老一代医生都还记得,在上世纪50~60年代,腺病毒曾相当猖獗。
华北、东北及西北于1958年冬及1963年冬均有较大规模的腺病毒肺炎流行。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患腺病毒肺炎最为危重,儿童肺炎病死率高达16.6%~33.3%。
由腺病毒引起的社区或军队呼吸道疾病的暴发有许多报道。
上世纪80年代后,腺病毒有所隐蔽,大规模流行减少,但在部分地区仍有局部流行。
如今的年轻人对腺病毒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也是不奇怪的。
变异毒株恣意反扑近几年腺病毒又有所回升,因为出现了变异毒株,如腺病毒14型变异株在美国纽约、奥勒冈、华盛顿和德克萨斯等地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暴发,此变异株在美国已造成超过千人感染。
腺病毒55型是由腺病毒11型与14型基因重组而形成的新型毒株。
正因为它有变异,就具备新的毒力特性,在流行病学和临床也表现新特征:发热38.5℃以上、流鼻涕、咽痛、咳嗽,伴有呼吸困难,可能更易于爆发流行。
我国曾于2006年在北方的学校中发生过由腺病毒55型引起的学生群体呼吸道暴发疫情。
此次保定呼吸道感染发热疫情也具暴发特点,并一度被怀疑为SARS、甲流、禽流感,值得对这一新变异株进行研究。
不同类型引起多种征候群腺病毒是引起人类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人腺病毒已发现55个血清型,包括感染呼吸道、胃肠道、尿道、膀胱、眼和肝脏等,可引发多种综合征———急性发热性咽喉炎———通常为婴儿和儿童发病,出现咳嗽、鼻塞、发热和咽喉部溃疡等症状,这些表现难以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轻型呼吸道感染鉴别。
咽结膜热———症状与急性发热性咽喉炎相似,但常同时发生结膜炎。
腺病毒角膜结膜炎有很高的传染性。
咽结膜热有暴发流行倾向,一般预后尚好,无后遗症。
急性呼吸道感染———这一综合征以咽炎、发热、咳嗽和全身不适为特点,主要为腺病毒3、4、7、14和21型感染引起。
临床上多表现为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见重症和死亡病例。
军队的新兵中流行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征候群,是一种封闭型群体流行现象,多因突然紧张、劳累、聚集等因素有关。
腺病毒肺炎———多发于婴幼儿,据国内外研究报道,腺病毒肺炎约占婴幼儿期肺炎的10%,大多由腺病毒3、7型引起。
腺病毒肺炎也可造成医院内感染,青年人腺病毒肺炎的病死率为8%~10%。
如何防范腺病毒感染老幼体衰者为重点保护对象。
尽管各个年龄组均可感染腺病毒,但以婴幼儿和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缺陷者、接受器官移植者容易感染。
这些人群应为重点保护对象,有症状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
杀灭病原体。
腺病毒对脂溶剂有抵抗,对酸碱度和温度的耐受范围较宽,紫外线照射30分钟可灭活,56℃30分钟可将病毒灭活。
切断传播途径。
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也可通过粪-口传播。
腺病毒肺炎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应隔离。
在腺病毒流行季节,托幼机构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回家隔离休息,以免造成传播流行。
预防是关键。
目前尚无普遍使用的疫苗,国际上已研制出腺病毒4、7型的疫苗,但仅用于预防军营中腺病毒感染。
所以预防是关键,需特别重视预防措施,尤其在冬春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避免接触病人,以防感染。
对于腺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
防治方法编辑腺病毒感染主要在冬春季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和军营新兵中暴发流行。
一般来说,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眼分泌物,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肠道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其预防措施和其他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预防相似,主要是勤洗手,勤消毒,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呼吸道飞沫。
平常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锻炼身体;室内多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冬春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避免接触病人,以防感染。
一旦发生急性发热、咽喉疼痛和结膜炎的症状,要及早到医院看病,早隔离、早治疗。
出现5人以上集体发病的情况要及时向所在地区防疫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疾病漫延。
在腺病毒流行季节,托幼机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回家隔离休息,以免造成传播流行。
患病后尽量在附近医院就诊,避免到病人较集中的大医院观察室输液,以防造成交叉感染。
出现严重咳嗽和呼吸困难症状多属严重病例,应及时到医院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
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要及时救治;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需进行专业救治。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
冬天来了,冬天防冻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尤其是从南方来的朋友更要注意了。
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防冻的知识。
冻伤是人体受到寒冷所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损伤。
冻伤常发生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外面的部位,如指端、鼻尖、耳廓、足等。
冻伤的表现:常见的冻伤分一度和二度冻伤两种。
1.一度冻伤:又叫局限性冻疮。
冻疮多位于手足部的指(趾)头,耳朵或鼻等暴露部位,在O℃以上,10℃以下的低气温时出现血液循坏不良而形成的。
冻疮部位的皮肢苍白、淡紫,并有水肿、发硬。
局部受暖后,皮肤变红、发痒、轻微灼痛。
因发痒搔破时,伤口不易愈合。
2.二度冻伤:是指O℃以下低温所致的冻结性损伤,受伤部位除有红肿外,还有大小不等的水泡出现,深部组织发生水肿,疼痛比较厉害,对冷、热、针刺感觉可完全消失。
生活中常见到的应该是一度冻伤或者更轻微一些,可能只表现为皮肤红肿、干燥、发痒等轻微症状。
下面介绍一下基本的护理:1、暴露在外面的皮肤是最容易冻伤的,比如面部、耳廓、手指等等。
因此外出时应戴好手套、帽子等衣物。
另外,可以在脸上手上涂抹防寒霜等专门的防护用品(一般的护肤品好像只有保湿的作用,所以一定要看清楚哦),这样既可以减小热量散失又可以保持皮肤水分,防止由低温造成的皮肤粗糙、多屑、皴裂、肿痒、以及常见的红脸蛋等。
2、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有利于保温。
3、经常自习的同学应该注意尽量能够经常活动一下,一直保持一个姿势不利于血液循环,因为身体末梢主要靠血液循环来提供热量的。
尤其是复习考研的同学可要注意拉。
4、对已患冻疮的部位,应加强保暖。
冬季易患冻疮的人,除皮肤起水泡或溃烂者外,可用生姜片或辣椒涂擦易患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可减轻或避免冻疮的发生。
5、如果局部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水泡出现,较大的可用不含酒精的消毒剂(如1%新洁尔灭溶液)等,清洁患处和周围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其中渗液,并涂些抗菌药膏加以包扎。
小的水泡不需要刺破,经过2~3周后,水泡逐渐干枯,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已经愈合。
6、对已经溃破的创面,可先消毒周围正常皮肤,再用无菌温盐水清洗创面后,涂以抗菌药物加以包扎。
并经常检查创面愈合情况和更换药物及包扎纱布等。
7、经常在室外活动应注意休息和营养,以增加抗寒能力。
有人外出时喜欢饮酒挡寒,(好像东北人就是经常喝酒取暖的,估计这个办法不太适合南方的同学),但酒后血管扩张,增加人体热量向外发散,反而不利于抗寒,且容易引起感冒,所以大家还是不要尝试这个方法了。
立冬已过,尤其北方地区开始供暖,室内干燥的空气却常让人感到肌肤粗糙、唇裂起皮、口舌干燥、体乏力弱……这些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缺水信号。
这时,有人会大杯大杯地喝水,但燥气伤阴,喝进多少,排出多少,因而光喝水并不奏效。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来补“水”,让身体变得滋润起来。
除了喝水,还要多吃果蔬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表示,秋冬季节燥气伤阴,喝进的水很大一部分都随尿液排出了。
此时,燥气会导致体内有火,不妨多吃一些水果、蔬菜,既可保住水分,还能养阴润燥。
其实,翻开食物成分表不难看出,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过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获得300—400毫升水分。
另外,日常饮食讲究的也是干稀搭配,从三餐中获得1500—2000毫升的水分并不困难。
因此,不妨充分利用三餐进食的机会来补水。
每天除喝水之外,选择一些果蔬和不咸的汤粥,补水效果都不错。
“白色食物”能防燥那么,什么食物最补水呢?中医认为,解除燥热多用润法。
根据五行五色的原理,不妨多吃一些“白色食物”。
做菜时,可以选择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莲子等。
其中,白菜、萝卜这两种“大众化蔬菜”功效最好,可谓是最经济实惠的滋补品了。
《本草纲目》就称萝卜为“蔬中最有益者”,白萝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和苹果高出8—10倍;而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E,防止因燥热导致的皮肤干燥,其中的纤维素还可促进肠蠕动,预防体内火气导致的便秘。
但要注意的是,肠胃寒凉的人在冬季应该少吃。
吃水果时,梨则是“补水之王”,它们不但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还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
在烹调方式上,可利用以上食材做一些多汁的流食,比如雪梨羹,把雪梨、银耳、百合一起煮,加入些藕粉,有清热生津、化痰润肺的功效;百合莲子小米小枣粥,有滋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适用于在干燥的秋季食用;此外,还可以煲一些冬瓜汤、莲藕汤、白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等。
杨力还提醒,冬季晨起最好能喝一杯蜂蜜水,或者在早餐的豆浆或牛奶中加入些蜂蜜,能有效缓解冬季皮肤缺水少油、体内积火燥热的症状。
多吃酸,少吃盐冬季补水还应注意两点。
其一,少辛增酸。
中日友好医院李佩文教授介绍,饮食应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应多吃山楂、柚子、石榴、苹果等清润甘酸的水果,由于其中含有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蠕动的作用,可以滋阴润燥。
此外,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等,以免火上浇油,加重肺燥症状。
其二,少吃盐。
咽炎的诱发因素多是炎、热、燥,秋冬人体抵抗力弱,更容易反复发病。
这时候你就该看看,自家的菜是否太咸了。
如果饭菜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存活;高盐饮食还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各种细菌、病毒乘机而入,诱发咽炎。
另外,炒货如瓜子、花生之类也要少吃,这些食物又咸又干,同样是咽喉的大敌。
立冬一过,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了。
在寒冷的天气中,该如何调整我们的饮食呢?中医养生学告诉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促使体内阳气升发。
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根据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不同,冬季膳食应具有以下特点:多吃主食,适当吃点羊肉、鹌鹑和海参。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