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6
柳州风貌区位关系图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 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内容2012年6月案例1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
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
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50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为62km2(包括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
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6km2 , 5年来已建成1.5km2,另有约2.5 km2已投人基础设施)。
该总体规划方案(如示意图)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案例1 参考答案;1人均用地超过国家标准,压缩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压缩工业开发区用地规模。
2商业中心分布不均,应适当增加商业福中心。
3商业中心附近的工业用地不合理,应取消。
4沿河布局的三类工业用地对环境影响较大,应另选位置,或取消。
5城市南部城市绿化环境较北部差,应增设集中绿地。
案例2 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布局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关系。
试评析其主要优点、缺点。
案例2参考答案优点:1、城市干道网的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走向。
2、沿东西向的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共建,有利于组织城市景观。
3、工业仓储位置合理,对外交通方便。
4、沿主要道路和河流之间布置带状绿地,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景观。
缺点:1、沿铁路客站西侧的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承担过境交通,两侧布置了大量城市中心共建,影响城市交通性主干道功能的发挥。
2、工业仓储区域其他用地缺少联系道路,内部也没有布置道路系统。
案例3 图示为一组团式布局的港口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
该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60万人,港口所在的组团为西区(省道以南为新发展区),东、北两个组团为新建区。
有两条省道与该城市连接,其中一条为过境高速公路,另一条为省道,为以该城市为起点的一级公路,通往省内其他地区。
评析铁路、公路及组团间联系通道等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分析评价一、大城市—曲靖市25日召开的云南省委八届九次全会透露,截至目前,滇东重镇曲靖市主城区人口达58万人,已经跻身“大城市”行列。
这意味着长期以来仅有昆明一个特大城市的云南省产生了另一个大城市,成为云南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区域规划层面:1、曲靖市城镇体系现状:曲靖市域现状辖区拥有7县1市1区,共有建制镇39个,行政乡83个,市域城镇密度为1.35个/千k㎡,乡镇密度为4.22个/千k㎡,总体来看,市域城镇尚处于集聚发展的初级阶段。
按行政区划具体分布如表1-1所示。
表1-1市域现状城镇分布一览表:类别建制镇名称建制镇数量乡集镇数量麒麟区中心城(由城关镇、环城乡组成)、三宝镇、越州镇、东山镇 4 6 沾益县县城(西平镇、沾益乡)、花山镇 2 8 马龙县县城(通泉镇)、王家庄镇、马过河镇、旧县镇 4 5 宣威市城区(榕城镇)、来宾镇、板桥镇、倘塘镇、羊场镇、田坝镇、格宜镇7 17富源县县城(中安镇)、营上镇、黄泥河镇 3 8 罗平县县城(罗雄镇)、板桥镇、马街镇、富乐镇 4 10 师宗县县城(丹凤镇)、雄壁镇 2 7 陆良县县城(中枢镇)、板桥镇、召夸镇、芳华镇、马街镇、三岔河镇 6 5 会泽县县城(钟屏镇)、者海镇、娜姑镇、迤车镇、待补镇、罗布古镇、矿山镇7 17合计 - 39 83曲靖市城镇体系现状特征:(1)市域城镇密度稀疏,且地区分布不均匀,空间发展无序,城镇体系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县城建制镇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相互间职能分工不明确,联系不紧密。
(3)其它建制镇和乡集镇总体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发展受限制多。
(4)市域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市域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区域城镇经济的发展。
(5)城镇建设缺乏科学合理规划指导,缺少资金。
市域内部各建制镇和乡镇建设规划管理薄弱,规划工作不能及时跟上城镇建设、工业建设的实际。
城镇规划建设缺少资金,投入不足。
93 1 杨汛桥镇的现状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是绍兴西北区域的中心。
该镇交通发达,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13km,高速公路、城际高速铁路、杭甬运河均经过该镇。
历史上以农耕为主,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经济飞速发展,1990年代中期成为以乡村工业化为特色的、综合经济实力强的极具典型意义的小城镇。
杨汛桥镇走过的是一条浙江省乃至东部沿海地区以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为特色、以工业为主导的小城镇发展路子。
2006年杨汛桥GDP为44.08亿元,财政收入为4.84亿元,人均GDP为1.66万美元。
在全国千强镇中排第8名。
全镇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以制造业为主体,尤以经编、家纺、玻璃和建筑为特色,纺织占总产值的64%,玻璃和建筑占30%。
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83.7%,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占总劳动力的3.4%和12.9%。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经过三次产权改革,现大部分为民营独资和股份制性质,基本上没有国营所有制形式企业。
2006年三次产业比重为0.83∶92.67∶6.50,呈现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失衡产业结构状况。
现状镇域人口6.86万,户籍人口3.42万,外来人口3.44万,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成为常住人口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新杨汛桥人”,2006年城镇化水平已达58.6%。
2 面临的挑战与难题2.1 经济发展开始呈下降趋势杨汛桥镇近年来经济增长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急剧下降(表1)。
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失衡严重。
目前工业经济仍在低水平扩张,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和低水平的科技含量,导致土地单位产出率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经济发展与空间资源的矛盾日益尖锐,加之环境压力加重,可持续发展遭到了严重的挑战,使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2.2 土地资源短缺成为“瓶颈”目前杨汛桥经济、社会与城镇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可供土地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
2003-2007年,因建设用地需要,耕地年均递减率从5.2%增至12.2%。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市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市位于国内的二线城市,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万。
在20世纪90年代初,该市开始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于5年后完成了一期规划,涵盖了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
首先,该市的城市规划设计明确了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估,确定了该市要成为国内的现代化消费中心和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
这个目标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其次,该市的城市规划设计注重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特别强调了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
通过合理的绿地和湖泊布局,并配以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保护了城市的水资源和环境。
同时,在城市交通规划上也强调了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建设,以减少汽车排放和城市空气污染。
再次,该市的城市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通过有效的社区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提升了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同时,在城市设计上注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如公园、广场等,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此外,该市的城市规划设计还注重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用地利用。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用地控制,实现了城市不同功能的有序布局和协调发展。
例如,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居住区等区域的规划和功能划分,使得城市的各个部分都有明确的定位和用途。
总结来说,市的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充分体现了明确目标、生态环保、人民需求、功能分区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该案例为其他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帮助其他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也提醒城市规划设计者要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评析摘要:在看完了《孝感市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2007)》,感觉受益匪浅。
整个规划的内容十分丰富,框架完整,条理清晰,使人能够一目了然。
从这个案例中,也使我认识到城镇体系规划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
而一个规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使得利益最优化。
关键词:城镇体系规划孝感市区域规划评析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1)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本规划的第一章则是在讨论着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宏观战略,以及孝感如何在这个大的宏观背景下做出决定。
“正如中国的其他诸多城市一样,孝感的发展不仅面临着传统的工业化背景,还必须全方位应对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宏观时代背景。
”以及国家政策的转变“国家的政策和要素投入将逐步向中西部倾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最后,需要联系到我们区域规划对城镇的要求,即”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竞争激烈的省域环境、武汉城市圈建设“。
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符合这些战略要求的。
(2)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在城市发展规模的预测上,本规划参考了《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如文中提到的”提出全省确立以“三区”为主体,以“三轴”为纽带的的城镇空间结构、在城镇等级定位上,孝感为省域内第三级城市即:“地区性中心城市”,其职能为:鄂东地区交通枢纽之一“以及孝感的在城市圈内的定位”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城市圈“Π”形城镇产业发展轴中西北翼发展轴的中心城市;十堰-襄樊-武汉汽车走廊的重要节点“。
所以我们认为本规划对城市规模的预测是科学的,同时也是符合国情、省情的。
(3)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本规划制定的孝感城镇总体战略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集聚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多元化战略。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论文题目: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姓名:朱涛班级:城规(一)班指导教师:储金龙2014年6月28日关键词:总体规划、现状分析、规划与现状对比关键词 (2)(一)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1.规划期限 (6)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二)宿州市总体规划详解 (8)2.城市规划区范围 (8)3.城市性质 (8)3.城市规模 (8)4.发展方向 (9)5.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9)6.城市功能分区 (9)7.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0)8.综合交通规划 (11)9.城市专项规划 (11)10.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 (12)11.城市空间形象 (12)12.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构想 (13)(三)宿州市总体规划与现状对比 (14)1.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14)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 (15)3.2010-2030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7)4.宿州交通体系布局建设现状 (18)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简介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城市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图宿(州)淮(北)徐(州)协调发展规划布局图2003年9月17日,新一轮《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经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2003〕94号文件批准实施。
一、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20年。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战略。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市、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体目标。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达到714亿元,全市总人口控制在690万以内,城镇人口达到310万人。
产业布局及经济区划。
充分利用交通干线,依托中心城镇,形成3条重要产业带:京沪线产业带、陇海线产业带、303省道产业带;3个城镇经济区:萧砀经济区、埇桥经济区、灵泗经济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
全市城镇化水平预测值为:2005年22%,2010年28-30%,2020年40-45%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一个城市规划案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城市规划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案例描述
该案例涉及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面临快速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划部门面临着如何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障基础设施和提供公共服务等问题。
分析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土地利用规划: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土地的利用,包括住宅、商业、工业、公共设施等?
2. 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满足人口增长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包括道路、交通、水电等?
3. 公共服务:如何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解决方案
基于该案例的分析,以下是几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1. 建立综合规划体系:制定一套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确保土地利用合理、有序发展,有利于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提前规划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中提前考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确保足够的道路、交通和水电设施,以支持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
3. 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结论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提醒我们,在城市发展中,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供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序发展,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
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
是城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
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北到规划界限。
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
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廊,?北至日荷铁路。
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
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北至高压走廊。
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区。
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通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
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 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城市规划计划书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计划书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文件,对于指导城市发展、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某城市规划计划书的案例,探讨其内容和结构,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城市规划计划书的内容应该包括城市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以某城市规划计划书为例,该计划书明确了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化、宜居化的国际化大都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计划书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交通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等。
其次,城市规划计划书的结构应该合理,包括引言、背景分析、目标设定、策略措施等部分。
在某城市规划计划书中,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当前面临的挑战,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背景分析部分详细分析了城市的人口、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状况,为后续的目标设定和策略措施提供了依据。
目标设定部分明确了城市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和时间表。
策略措施部分则列举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建设公共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绿化率、推动低碳发展等,以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
此外,城市规划计划书还应该注重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某城市规划计划书中,为了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计划书提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并明确了责任主体和监督机制。
同时,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书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清洁能源等。
城市规划计划书的实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某城市规划计划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改善交通体系,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
同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此外,城市规划计划书的实施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计划书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文件,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i.大城市案例一柳州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日H日1EE泊匚柳州风貌区位关系图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 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口沙埔、雒容‘即以柳州寨等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 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 )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3 )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 )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 )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县域中心城市职能与功能定位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 功能定位融水旅游、工业 型 柳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带的组成部分;柳州重要的旅游城 镇和以木材加工、建材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基地、物资 集散基地。
三江 旅游型 :柳州市重要的旅游和区际商贸中心。
柳江工业型 柳州的重要卫星城镇。
柳城工业型柳州都市圈北翼的工业重镇。
3.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大于 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 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三 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镇、浮石城镇名称职能类 型功能定位鹿寨工业型柳州都市圈东部的工业 扩散基地,湘柳线上新 的区域增长中心,广西 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融安工业商贸型柳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农 林产品加工、贸易和旅 游服务基地。
f uJ次中心城市城市职能与功能定位镇、和睦镇、雒容镇、丹洲镇、大良镇)的城镇等级规模体系。
4.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市域人口规模市域总人口预测结果为: 2010 年420万人;2015 年450万人;2020 年480万人。
市域城镇化水平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结果为: 2010 年51% ; 2015 年58% ; 2020 年62% ; 市域城镇人口预测结果为:2010 年214万;2015 年260 万;2020 年300万。
5. 分析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要兼顾工业生产,还要保护其历史与文化内涵,在市域层面的总体规划中,柳州的城镇体系规划以“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主,应该是合理的。
柳州作为区 域内最大的中心城市,起到带动其他小城市的作用,其他小城市也随着发展契机而加速繁荣。
在一个以工业为主打产业的区域内,有主有次无疑是较好的城镇结构体系。
次中心城市鹿寨、融安定位为工业和工业商贸城市,融水、三江定位为旅游城市,柳江、柳城定位为工业城市,城市职能都是在原有资源和地理位 置条件的先天因素下定位的,不具争议性。
6. 评价在区域发展步伐的控制上有待斟酌,过于强调工业的发展,追求经济增长、追求城市规模迅猛升级,在短时间内就想将柳州打造为特大城市, 其他小城镇打造为大城市。
系统的工业城市职能定位是会刺激区 域内经济迅猛发展, 但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斟酌和规划考虑较少, 这样将会带来经济过度增长而环境代价加 剧的恶果,建议应当先规划出生态连环系统,再规划工业城镇体系。
、中心城区层面分析1. 城市性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重要的工 业城市,山水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名 城。
2.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 (2010年):125万人; 远 期 (2020 年):160万人。
3.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 (2004 — 2010)为126平方公 里; 远期 (2011 — 2020)为168平方公4.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规划期内城市围绕现有城区由内向外有 序拓展、延伸,紧凑发展。
远景城市应初艸I 市UiE 市总U&规划(2010-2020)用阳JI/T1里。
以向东北为王要的发展万向。
城市整体布局城市整体布局为:中心城区+外围组团 的结构格局。
5. 中心城区各类用地的布局形态柳北片:以生产性区域为 主,配以为其服务的生活区, 加上新规划的火车北站站前 区组合而成的城市分区,以整 治、整合为主。
柳西片:以工业为主的生 产性区域。
北部以整治为主, 逐步向南适当有序拓展。
城中片:以居住、商业为 主的综合城区,城市的中心片 区,建设重点是环境整治,改 善城市面貌。
柳东片:新兴的综合城 区,城市新的市中心,合理的 规划,高品位、高档次建设, 严格的建设管理。
柳南片:新兴的城市生活 区。
整治、整合与扩展相结合, 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
6. 分析柳州城市性质定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重要的工业城市,山水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根据现有的文化产业背景和区位因素决定的, 着力发展工业和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美誉。
城市用地规模围绕现有城区由内向外延伸,远景城市向东北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城市用地规模稳步扩张,比较合理。
从用地规划图上看出城市各类用地都呈分类集中的态势,利于居住环境和工业污染相分离。
在广西主要工业城市的定位下,柳州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比例较大,符合实际情况。
7. 评价工业用地布局呈包围中心城区态势,且西北片区最为集中,从风玫瑰图看出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二是: "内部整阳織市人民E (府2010.4帀则卯市m市总饰向外有序扩展”心吨用地规划风,这样居住区将处于工业区的下风向,污染城市环境。
建议污染严重的工业迁至东北未开发片区,减少污染物对城区居民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城市用地布局中商业用地的比例很小,只有城中片有集中的商业用地区域,随着柳州快速向特大城市发展,势必会需要在各个城市生活片区中增加公共城市空间,及商业用地,到时用地将会成为限制。
建议在各个片区规划出商业集中区域用地。
Part2.中等城市案例一宝鸡一. 概述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
宝鸡市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
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
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
、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市域:为宝鸡市所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 区3区和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 千阳县、麟游县、太白县和凤县9县,面积为18172 平方公里。
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b 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 城市,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 枢纽 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TII-陕西西部和陕 中心城市。
J H『丹**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建设成为、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 W w 初■!■ VIHBaB. — ■!"■ 亀竝冲■■・ Hr4^―-阿鼻碎・”AH• W*t«n1V44«B方崛勺■« ■* if« ^aiuhi ・ —u ・■E «- ■■■■式灯2.城镇职能市煉诚蹟体系空间佶构规划图市域形成“一区两翼、五片 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区划 规划空间结构(1) 一区两翼:一区为市域 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密集区,两翼为南部秦岭生态翼和 北部北山生态翼;“一区两 翼”构成了市域空间发展的整 体格局。
(2) 五片:市域中部城镇密 集区内的五个重点功能区,为 宝鸡中心城市、蔡家坡镇一岐 山县城、凤翔县城一柳林镇一 长青镇一陈村镇、扶风县城一 法门寺、马家镇一眉县县城一 常兴镇一绛帐镇,为规划期内 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在现状基础上呈由点到面发展 态势。
(3) 多点:市域南部秦岭生 态翼、北部北山生态翼中的重 点发展城镇,包括陇县县城、千阳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 城、太白县城等城镇,呈点状 集聚化发展态势。
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工业型、商贸型、矿业型、旅游服务型和农贸型等6类职能。
(1 )综合型城镇:共10 座,为宝鸡中心城市、凤翔县城、扶风县城、岐山县城、眉县县城、千阳县城、陇县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城、太白县城。
(2 )工业型城镇:共10 座,为蔡家坡镇、柳林镇、长青镇、绛帐镇、常兴镇、草碧镇、东风镇、陈村镇、马家镇、南星镇。
(3 )商贸型城镇:共8 座,为益店镇、两亭镇、黄牛铺镇、县功镇、横水镇、段家镇、槐芽镇、桃川镇。
(4 )矿业型城镇:共6 座,为崔木镇、天堂镇、坪坎镇、三岔镇、太白河镇、鹦鸽镇。
(5 )旅游服务型城镇:共6 座,为汤峪镇、凤阁岭镇、召公镇、祝家庄镇、唐藏镇、河口镇。
(6 )农贸型城镇:共48 座。
3. 城镇规模近期(2015 年),宝鸡市域总人口为410 万人;远期(2020 年),宝鸡市域总人口为425 万人。
市域城镇形成五级规模等级结构:(1 )市域中心城市:为宝鸡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130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