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保大事记
- 格式:docx
- 大小:12.63 KB
- 文档页数:12
环境保护大事记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环境保护逐渐从一个边缘话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回首过去,一系列的事件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在环保道路上的前行方向。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但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大量的工厂排放出滚滚浓烟,河流被工业废水染得乌黑,空气变得浑浊不堪。
这一时期,人们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几乎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19 世纪中叶,英国伦敦发生了严重的烟雾事件,整个城市被烟雾笼罩,无数人因此患病甚至失去生命。
这次事件震惊了世界,也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20 世纪 60 年代,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这本书犹如一声惊雷,打破了人们对于农药滥用的盲目信任。
书中详细描述了杀虫剂对生态环境和生物链造成的巨大破坏,引发了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1972 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环境保护问题提上国际议事日程。
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共同努力,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这次会议标志着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开端。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兴起。
这一理念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它促使人们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推动了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
1992 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
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 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行动计划。
各国政府纷纷承诺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进入 21 世纪,环境保护的行动更加紧迫。
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2015 年,《巴黎协定》的签署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设定了目标和行动计划。
各国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并努力将升温幅度限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
8月份大事记8月份是一个充满了各种重要事件的月份。
从国内到国际,从政治到经济,各个领域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大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呈现8月份的重要大事。
一、国内政治大事8月份,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百年纪念日。
这是一个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日子,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地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二、国际政治大事8月份,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美国决定从阿富汗撤军,导致阿富汗政权迅速崩溃。
塔利班武装再次掌控了阿富汗,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一事件对于阿富汗和整个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三、经济领域大事8月份,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各国纷纷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政策,导致物价上涨。
特别是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上涨,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通胀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四、科技领域大事8月份,中国成功完成了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潜任务。
这标志着中国在深海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
这对于推动我国深海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五、文化艺术大事8月份,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在日本东京成功举办。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奥运会的规模和参与人数都有所减少,但这仍然是一场盛大的国际体育盛会。
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了顶尖水平,赛事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激动。
六、社会民生大事8月份,我国全面推行了垃圾分类制度。
这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旨在提高废弃物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各地政府组织了宣传活动,加强了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七、教育领域大事8月份,中国高考成绩公布。
这是每年的重要时刻,关系到千万考生的前途和命运。
今年的高考成绩公布较往年稍晚,但依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考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为自己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国际环保大事记作者:来源:《大众科学》2017年第01期01《巴黎协定》生效,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踏上新起点历经多轮谈判,框定新形势下全球气候变化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的《巴黎协定》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
协定明确各缔约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保持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长期目标。
11月7日~18日,在第22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促成有效机制的建立,确保《巴黎协定》的执行与落实。
02《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启动,G20杭州峰会通过行动计划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6年1月1日正式启动,确定了今后15年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有效落实议程,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一致通过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承诺将自身工作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一步衔接,努力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包容和可持续的未来。
03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召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换帅5月23日~28日,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
大会聚焦2030可持续发展环境目标落实和全球环境治理工作,173个国家的部长或高级代表参会。
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首次以联合国视角与世界分享中国生态文明理念。
6月,埃里克·索尔海姆正式就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
04《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又向前迈出一大步,全球限控氢氟碳化物10月10日~14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28次缔约方大会在卢旺达召开。
全球197个国家达成历史性决议,决定淘汰并限制使用制冷剂——氢氟碳化物(超级温室气体)。
据此估算,到本世纪末,有望将使氢氟碳化物排放减少88%,可避免全球升温0.5℃。
0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召开,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12月4日~17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及其涉及生物安全和遗传资源获取的两个议定书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召开,12月2日~3日还召开高级别会议,统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
李贵玲20世纪70年代世界大事记──有关管理会计的发展与演变一、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社会20 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滞胀: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
石油危机的发生导致美国企业能源成本大幅度提高,石油危机期间,国际油价从不足2美元暴涨至超过30美元,涨幅高达15倍之多。
货币过度发行和成本推动型通涨同时出现,加上美国高额税收抑制了投资和生产发展,经济陷于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
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急剧贬值。
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美元本位时代。
整个70年代,美元贬值幅度超过10%,美元贬值加剧了全球通涨的趋势。
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具体是1973年。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继续发展、经济实力跃居西方世界第二位。
美国经济地位的下降, 西欧和日本经济地位的上升, 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实力对比, 出现了美、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贸易保护主义从新兴起。
20世纪70年代初后,美国的贸易逆差急剧上升,尤其是对日本,西德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为减少贸易逆差,美国一方面迫使日本等国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加强限制进口的报复措施。
美国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汇率长期失调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性的加强,贸易政策的连锁反映也更敏感,美国采取许多保护贸易措施,而这些措施反过来也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加蔓延与扩张。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进入了“无制度”时代。
美元等各主要国际性货币的汇率经常出现巨幅波动,便捷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使得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形同“幽灵”、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游荡”,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破坏性急剧攀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日渐明显……这些问题构成了现阶段国际金融领域的鲜明特色,同时也决定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金融的协作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升级。
世界环保大事记1891年自然保护团体塞拉俱乐部在美国成立。
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雷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书《寂静的春天》,警告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969年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地球之友"在美国成立。
197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环境委员会成立。
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出版,提出地球资源的有限性"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划》,通过了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的建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5年生效)。
1974年世界人口会议召开,通过《世界人口行动计划》世界粮食会议召开,通过《消除饥饿及营养不良的世界宣言》。
1976年联合国人类居住会议(HABITAT)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
1979年第二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环境部长级会议召开,通过了《关于预见性环境政策的宣言》;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及世界银行等10家多边援助机构通过了《关于经济开发中的环境政策及实施程序的宣言》;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世界自然基金会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发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美国政府出版《公元2000年的地球》,预言21世纪将面临更严重的环境问题。
1981年联合国召开"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会议",通过了《增加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行动计划》。
地球日代表的是哪一年生肖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
大家可能有疑问,地球日代表什么生肖呢?下面由小编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吧。
地球日代表生肖——龙。
因为龙即可以在地上,又可以在天上,这样地球爆炸,龙可以逃之夭夭。
所以生肖是龙。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
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
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还是世界法律日,一个旨在帮助创建“一个新的法治社会:强者面对公正、弱者得到保护、和平得以永续”的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通过法律维护世界和平中心”成立(后更名为今天的“世界法学家协会”),此后,世界法律大会成为世界法学家协会举行的主要活动,而世界法学家协会的另一成就就是世界法律日的创立。
1965年在美国举行了第一次世界法律日庆典。
4月22日大事记353年——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率领的船队到达巴西,成为首批到达的欧洲人。
1509年——亨利八世即位英国国王。
1898年——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
1912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在圣彼得堡出版首份《真理报》。
1915年——德军在法国沿线(即西线)的进攻中使用了毒气炸弹和炮弹。
1922年——孙中山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925年——鲁迅疾呼埋葬国粹。
1946年——原汪伪政府要员褚民谊被判死刑。
1948年——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发起的西府陇东战役收复延安。
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胡宗南军队2.1万人。
1952年——由天津大学、唐山路矿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学院、山西大学五所大学的采矿系和矿冶系组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1972年历史大事记
1972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年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1月7日:中国成功试验了第一枚实用氢弹。
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首位访问中国大陆的在任美国总统。
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5月26日:美国和苏联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和《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
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9月5日:发生慕尼黑惨案。
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成立邦交,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
10月13日:中国湘黔铁路全部完工通车。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72年12月15日,联合国大会作出建立环境规划署的决议。
1973年1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保工作的组织,联合国环境规(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简称UNEP)正式成立。
环境规划署的临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后于同年10月迁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环境规划署是一个业务性的辅助机构,它每年通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向大会报告自己的活动。
政策引导、法律规范低碳经济发展英国是低碳经济的倡导者,也是最积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
2007年,英国推出全球第一部《气候变化法案》,2008年开始实施,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气候变化法的国家;2009年4月,英国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约束‚碳预算‛的国家。
2009年7月15日,英国政府又正式发布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英国能源、商业和交通等部门还在当天分别公布了一系列配套方案,包括《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战略》等。
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降碳的重要举措英国是一个岛国,气候多变,能源不足,很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2009年英国公布的‚碳预算‛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供应要占15%,其中3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0%,石油需求降低7%。
英国风力资源丰富,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站于2000年12月开始建设,经过近10年的发展,英国已成为全球拥有海上风力发电站最多、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目前英国陆、海风力发电站的电量足够供应150万家庭使用。
按计划,2009年到2012年间,英国将投资90亿英镑用于发展海上风力发电,向280万家庭供应电力。
英国政府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可再生能源倾斜,确保英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9年6月29日秘书长发言人蒙塔斯6月29日在纽约总部的记者会上表示,潘基文秘书长欢迎英国政府在近日发表的《哥本哈根路线图》中提出的有关为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的提议,希望其他国家就此展开讨论、做出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