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84.66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一生物月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1-20每小题1分,21-40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A.糖类B.核酸C.脂类D.蛋白质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病毒和柳树B.细菌和草履虫C.蓝藻和酵母菌D.青蛙和酵母菌3.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分别是( ) A.蛋白质、脂肪B.糖类、脂肪C.脂肪、糖类D.糖类、蛋白质4.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元素是( )A.C、H、O、N、P B.C、H、O、N C.C、H、O D.O、H 5.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 )A.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B.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C.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D.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6.玉米叶肉细胞中,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高尔基体B、叶绿体和液泡C、中心体和核糖体D、内质网和液泡7.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
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C. 醋酸能固定和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性D.因腌的时间过久,两种物质均慢慢地进入活细胞8.下列核苷酸中,在DNA 结构中可能具有的是( )A.B.C.D.9.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B.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D.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10.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错误..的说法是( ) A.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B.脂肪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C.脂肪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D.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蓝色反应11.对某一生物小分子进行样品分析,发现其含有C、H、O、N、P 等元素,该物质可能是( )A.氨基酸B.核酸C.结晶牛胰岛素D.脱氧核苷酸1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运用的原理是()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13.当植物由代谢旺盛的生长期转入休眠期时,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通常会()A.升高B.下降C.无变化D.产生波动1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15.人体某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这一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 A.选择透过性B.主动运输C.保护性D.流动性16.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膜,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
千人桥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高一生物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一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2.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A. 池塘中的一只青蛙B.青蛙的表皮细胞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因素以及在池塘中生活的青蛙等各种生物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茎表皮装片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目镜10×,物镜10×B.目镜10×,物镜20×C.目镜10×,物镜30×D.目镜10×,物镜40×4.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修正不包括(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5. 羊的结构按从小到大的层次排列是( )A.细胞→系统→组织→器官B.细胞→器官→组织→系统C.系统→器官→组织→细胞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6.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变化是(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亮7.在一颗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8.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1)皮肤(2)胃黏膜(3)神经元(4)变形虫(5)细胞中的DNA(6)病毒(7)某一池塘里所有鲤鱼(8)某一草地上所有的羊(9)一座城市(10)1个培养基上生活的生物A.(5)(6)(3)(2)(1)(4)(7)(10)(9)B. (3)(2)(1)(4)(7)(10)(9)C. (3)(2)(1)(4)(7)(8)(10)(9)D. (5)(2)(1)(4)(7)(10)(9)9.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中物象的清晰度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明暗10.如果在显微镜视野当中观察到字母“q”,实际上应当是字母()A.qB.pC.bD.d11.病毒与细菌的区别、细菌与真菌的区别在于()A.有无细胞壁、有无遗传物质B.有无细胞结构、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有无细胞核、有无细胞结构D.有无细胞核、有无细胞壁12.当物镜和目镜均为10倍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将物镜换为40倍,目镜不变,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B.4个C.8个D.16个13.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是()A.变大、变少、变暗B.变大、变多、变亮C.变小、变多、变暗D.变小、变多、变亮14. 下列生物的结构与其他三种显著不同的是()A.大肠杆菌B.蓝球藻C.乳酸菌D.青霉菌15.除哪项外,下列其余各项都可以作为判断某种单细胞生物为真核生物的依据()A.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有无多种细胞器C.有无染色体D.有无核糖体16.显微镜目镜10倍,物镜10倍,观察到的64个细胞刚好排列在视野直径上,若物镜转换为40倍后,可看到的细胞数目为()A.2个B.4个C.8个D.16个1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 变形虫、水稻、香菇B 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C 木耳、番茄、豌豆D 水稻、大豆、樟树18.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主要内容()A.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樟树具有细胞、系统、组织、器官等生命系统B.草履虫由一个细胞组成,所以它没有系统、组织、器官这3个生命系统C.HIV病毒能够在自然环境当中独立生存和繁殖D.蛋白质分子本身就是1个生命系统千中高一月考生物第2页 (共4页)20.下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原核细胞的是A. 支原体B. 红细胞C. 酵母菌D. 噬菌体【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可以分为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等)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又可以根据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详解】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属于原核细胞,A正确;红细胞有成型的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是成熟过程中消失的,最初存在成型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B错误;酵母菌是真核单细胞生物,属于真核细胞,C错误;噬菌体是病毒,不是原核细胞,D错误。
【点睛】原核生物有“一藻(蓝藻)、二菌(细菌和放线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2.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A. 构成细胞壁B. 作为生物催化剂C. 携带遗传信息D. 保护植物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功能:(1)脂肪:良好的储能物质;(2)磷脂: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分为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酵母菌的是几丁质,细菌的是肽聚糖,没有脂质参与细胞壁的组成,A错误;生物催化剂是酶,酶的本质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B错误;携带遗传信息的是核酸,不是脂质,C错误;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能保护细胞,D正确。
【点睛】细胞膜和细胞壁都能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3.细胞学说揭示了A. 细胞结构的差异性B. 生物细胞的多样性C. 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细胞D.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细胞学说揭示的是统一性,没有揭示差异性和多样性,A、B错误;细胞学说只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并没有说出以什么方式产生,C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12月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12月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全部内容。
生物12月考试答案:
1-5、DCBBC; 6—10、CACAB;11—15 、CAAAA; 16-20、CBAAB; 21-25、ADCDA
1、╳ ╳ √ √ ╳ ╳ ╳ √ √
2、(1)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2)0。
6、0。
4、0
(3)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
(4)2 mL斐林试剂50~65 ℃水浴加热2 min
(5)三
3.(1)清水逐渐变小
(2)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
1g/mL的KNO3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到KNO3溶液中
(3)质量浓度为0。
5g/mL的蔗糖溶液。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1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各生物与相应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①噬菌体②蓝藻③大肠杆菌④草履虫番茄⑥衣藻A.除①②③外,其余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B.以上生物中,只有⑤⑥两种生物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②③有拟核,其余的都没有D.除⑤⑥两种生物外,其余生物都需进行寄生生活2.细胞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孟德尔的遗传学被认为是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B.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3.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它们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B.一个病毒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而多细胞生物中的一个细胞不是一个生命系统D.一个细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同时也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4.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5.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 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4个氧原子B.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C.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D.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0分子6.如图是两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M、N指代的物质分别是葡萄糖、果糖B.图中M代表的物质也是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C.因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故麦芽糖和蔗糖也是还原糖D.细胞内的二糖以及单糖的作用只能是能源物质7.下列关于人体内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氨基酸的空间结构不同B.乳酸菌、酵母菌都具有合成蛋白质的结构C.人体内的激素都是蛋白质D.蛋白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8.下列关于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多肽链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B.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还要经过内质网的加工C.胰岛素的分泌是通过囊泡移动到细胞膜直接融合释放完成的,不耗能量D.与胰岛素的合成、运输、分泌过程相关的膜的组成成分与结构相似9.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④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10.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的核酸、碱基、核苷酸种类分别是A.1种、4种、4种B. 2种、5种、8种C.2种、4种、4种D. 2种、5种、5种11.下列与元素和化合物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微量元素Mg是合成叶绿素必需的B. Fe2+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成分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D.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12.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B.①和②均能萌发形成幼苗C.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点燃后产生C0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13.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B.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包括磷脂、胆固醇等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14.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酸能储存遗传信息,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DNA是遗传物质,RNA不是B.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原因是糖类在活细胞中的含量比脂质高C.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也为细胞提供生存的液体环境,所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离不开氨基酸、蛋白质和RNA15.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植物干种子中三类有机物含量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花生为材料检测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可使用显微镜B.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砖红色C.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加热呈蓝色D.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吸水量基本相同16.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其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B.置于清水中的细胞体积都会变大,并最终涨破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各成分会随细胞的代谢异常而发生改变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其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17.如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
2019—2019学年度春季学期南宁八中期考高一生物试卷(文科)22019.7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
.......................作答无效第Ⅰ卷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A.性状难区分B.后代数量少C.闭花受粉D.无性生殖2.小鼠毛色的黑色(B)与褐色(b)、无白斑(S)与有白斑(s)两对相对性状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雄鼠(BbSS)与雌鼠(bbss)杂交共获仔鼠80只,理论上获得褐色有白斑仔鼠数是()A.80只B.60只C.40只D.0只3.科学家成功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番茄,能有效防止细胞壁的分解。
获得防腐烂抗软化的转基因番茄具有的优点是()A.抗高寒B.高产量C.耐贮藏D.耐盐碱4.在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不同的细胞。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是()A.精细胞B.精原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 D.初级精母细胞5.“基因敲除”是将细胞基因组中某基因去除或使某基因失去活性的技术,被去除的基因属于()A.肽链片段B.糖链片段 C.RNA片段 D.DNA片段6.豌豆的黄色子叶和绿色子叶是一对相对性状,黄色子叶豌豆(YY)与绿色子叶豌豆(yy)杂交得到F1都是黄色子叶豌豆(Yy),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分离比是()A.2:1 B.1:1 C.4:1 D.3:17.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伴性遗传病。
某夫妇生了一对“龙凤胎”,男孩色盲。
女孩正常,可推测该夫妇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X b Y、X B X b B.X b Y、X B X B C.X B Y、X B X b D.X B Y、X b X b8.我国的“天宫二号”携带玉米等植物种子进入太空,利用太空高强度辐射诱变育种,主要原因是辐射可以诱导()A.基因重组B.染色体数目变异C.基因突变D.染色体结构变异9.秋水仙素能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2n)幼苗的芽尖,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四倍体10.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蛾(蠖)的体色儿乎都是浅色型的,随着环境的变化,黑色型的桦尺蛾(蠖)逐渐成为常见的类型。
高一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 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10 BDCCC BBBCB 11-20 CDCBC DCDCD 21-25 DACBD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
共50分)
26.(共9分)
(1)b I、Ⅱ(2)乙乙丙
(3)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有丝分裂后期(4)如图(2分)
27.(共10分)
(1)不遵循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分)
基因的分离减数分裂时成对的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2分)(2)AbD、abd或Abd、abD (3)A、a、b、b、D、d
(4)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28.(共10分)
(1)两两 (2)二或单三
(3)二一 (4)六单三 (5)四
29.(共11分)
(1)aaBB、AAbb
(2)遵循 F1自交产生的后代F2中黑色∶黄褐色∶白色=3∶6∶7,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
(3)2 1/3 ①让该个体进行自交,分析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2分)
②自交后代全为黑色(2分)自交后代既有黑色也有白色(2分)
30.(共10分)
(1)常显
(2)X染色体隐性遗传
(3)①D Ⅲ11的基因型为aaX B X B,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都正常
②B Ⅲ9的基因型可能为aaX B X b或aaX B X B,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女孩均正常,男孩有可能患病,故应进行胎儿的性别检测(或基因检测) (2分)
(4)17/24(2分)。
2017—2018年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每题2分)共60分,第Ⅱ卷(每题2分)共4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右图示细胞分裂的一个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过程要完成有关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B.乙→甲的过程中有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C.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三者数量比是1∶2∶2时细胞所处的时期是A.前期和中期B.中期和后期C.后期和末期D.前期和末期3.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适于染色体计数和形态观察D.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由薄细胞构成的细胞板4.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CD阶段完成与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 + DE)等于17.3h5.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都不存在的一组结构是A.赤道板、纺锤体,核仁B.核膜、叶绿体、细胞板C.染色体、中心体、纺锤体D.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6.下图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B.该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的比例为1:1C.该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对中心粒D.该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的比例为1:27.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因为A.不同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B.不同细胞内基因的表达不同C.已经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全能性D.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8.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度分化后的细胞一般不具有分裂能力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C.分化后的细胞只保留与其功能相关的一些遗传物质D.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有密切关系9.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A.霉变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B.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D.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的降低10.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主要操作步骤应是A.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漂洗、解离、染色、制片C.解离、染色、漂洗、制片D.漂洗、染色、解离、制片1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12.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关,其毛色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13.下列基因型中不是配子的是A.YRB.DdC.BVD.AB14.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3次,在F3代中杂合体的比例为A .1/8B .7/8C .7/16D .9/1615.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
中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的全部内容。
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2分)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豌豆种子圆滑与子叶黄色 B.狗的黄毛与兔的黑毛C羊的白毛与黑毛 D.兔的长毛与细毛2、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杂交实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基因型是()A。
DD×dd B。
DD×Dd C。
Dd×Dd D.Dd×dd3、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A。
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
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4.狗的卷毛(C)对直毛(c)是显性,要判断一只卷毛狗是否杂合,最好选用与它交配的狗是( )A.纯种卷毛 B.直毛C.杂种卷毛D.以上都可以5.子叶饱满的豌豆与子叶皱缩的豌豆杂交,F1都为子叶饱满,让F1自交,其中子叶皱缩的豌豆有186粒,则F2中子叶饱满豌豆的总数和子叶饱满豌豆纯合子的粒数分别依次为( )A.84和192 B. 558和186 C。
宾阳中学2017年秋学期9月月考高一生物试题单项选择题1. 塞卡病毒病是由塞卡病毒引起的并通过蚊媒传播的—种急性疾病,下列关于塞卡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B. 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C. 能引发传染病,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可以生存D. 能引发传染病,通过细胞分裂繁衍后代【答案】B【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属于生物,A错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繁殖,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直接利用培养基培养,必须先培养相应的活细胞才能使其繁殖,C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分裂现象,D错误。
【考点定位】病毒的相关知识【名师点睛】病毒的相关知识归纳:(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它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病毒的生活方式为寄生生活,一旦离开活细胞,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不能单独利用培养基(不加活细胞)培养病毒。
(2)病毒对寄主细胞的危害,主要靠其增殖活动破坏细胞的结构,使细胞功能丧失。
如乙肝病毒破坏肝细胞;SARS病毒破坏人的肺部等处的细胞;脊髓灰质炎病毒破坏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小儿麻痹;HIV破坏人的T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力。
(3)病毒是生物的依据是它在宿主细胞内能够增殖,由于它不能独立地完成生命活动,所以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常见DNA 病毒如:噬菌体、天花病毒、乙肝病毒。
常见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
2. 下列关于细胞和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 人体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 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D. 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答案】B【解析】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正确;人是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一般是由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B错误;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C正确;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D正确。
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2*30=60分)
1.下面是人体一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在a、b、c、d四个阶段的统计数据,那么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的阶段是( )
A.a B.b
C.c D.d
2.科研人员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培育转基因烟草,如图①②③为两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整合在染色体上的三种转基因烟草的体细胞示意图。
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株①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一定不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B.植株③的一个花粉细胞中至少含有1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4条染色体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①②③
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可能含四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①和③
3.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4.如图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 ( )
A.已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B.有三对同源染色体
C.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D.可能是精细胞
5.某同学总结了有关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核DNA、四分体的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两倍
B.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染色体的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D.4个四分体中有16条染色体,32个DNA分子
6.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D.正在发生DNA复制
7.比较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共有的现象为( )
①染色体复制一次
②有着丝点的分裂
③有新细胞的产生
④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⑤能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
⑥有纺锤体出现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⑥
8.图甲、乙为高等动物某器官内细胞的分裂图和完整分裂周期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坐标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据图甲细胞分裂图像特点可以判断该细胞来自雌性动物的卵巢内
B.图甲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其子代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ab
C.图乙中曲线的变化能够代表图甲细胞所代表的分裂方式
D.图乙曲线3~4时间段内一定发生了着丝点的断裂和基因突变
9.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
B.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
D.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10.如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只发生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
B.②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在数目上具有平行关系
C.②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D.③过程中具有2个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
11.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
B.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 C.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否定融合遗传又支持孟德尔的遗传方式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
12.下面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则上一时期为四分体时期
B.若图乙属于有丝分裂,则图示阶段会形成细胞板
C.若图乙属于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则图示阶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D.若图丙为果蝇精巢内的细胞,则a组细胞一定发生了着丝点分裂
13.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将甲袋子内的小球数量(D∶d=1∶1)总数增加到乙袋子内的小球数(D∶d=1∶1)的10倍,之后进行上百次模拟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B.该变化脱离了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
C.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接近于1∶2∶1
D.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
14.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品种的培育过程
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5.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产生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 n,则在此过程中( ) A.基因型为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
B.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C.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
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16.某种品系的鼠毛色中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
A
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基因是显性基因
C.杂交B后代黄色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17.卷毛鸡由于羽毛卷曲受到家禽爱好者的欢迎。
但是这种鸡无法稳定遗传,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
若需要大量生产卷毛鸡,最好采用的杂交方式是( )
A.卷毛鸡×卷毛鸡 B.卷毛鸡×丝状羽
C.野生型×野生型 D.野生型×丝状羽
18.如图所示为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和他们子女的基因型及对应的表现型(秃顶与非秃顶)。
有另一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和bb,则生一个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 )
A.1/2 B.1/3 C.1/4 D.3/4
19.已知羊的毛色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
某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色羊。
判断一只白色公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实验方案有如图所示的两种,已知方案一中母羊的基因型为Aa,方案二中母羊的基因型为aa,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全为白色 B.③黑色∶白色=3∶1
C.⑤全为白色 D.⑥黑色∶白色=1∶1
20.菜豆是一年生自花传粉的植物,其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
一株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某海岛上,该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三年之后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
A.3∶1 B.15∶7 C.9∶7 D.15∶9
21.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
B.“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D∶d=1∶1)”属于假说内容
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D.“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