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16.45 KB
- 文档页数:5
胆囊癌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胆囊癌症状,尤其是胆囊癌的早期症状,胆囊癌有什么表现?得了胆囊癌会怎样?以及胆囊癌有哪些并发病症,胆囊癌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胆囊癌常见症状:嗳气、恶病质、持续性疼痛、胆囊积脓、胆囊壁变薄*一、症状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困难,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晚期,其各种检查亦出现异常。
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应进行定期B超检查,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二、症状1.右上腹疼痛大部分为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并可有阵发性加剧,向右肩及腰背部放射。
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恶心呕吐亦相当常见,并常有食欲减退。
3.黄疸由于癌肿的扩散,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
少数病人的黄疸为首发症状,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黄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黄疸。
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
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4.畏寒、发热:多出现于癌肿晚期,25.9%的病人出现发热,并可有高热持续不退。
5.右上腹肿块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4.5%。
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三、体征1.黄疸表现在粘膜、皮肤黄染,黄染较重,多为阻塞性,一旦黄疸出现,病变多已到了晚期。
2.右上腹包块右上腹可触及较为光滑肿大的胆囊,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时,移动性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可触及到几个肿块,有时触到肿大的肝脏、十二指肠梗阻的包块等。
虫垦塞旦医型垫!Q生!旦筮i!鲞筮!!翅Q些!墼业!苎望堂堕堕笪丝!丛鲤i鱼堕坠P:垫!Q:!尘:!!:塑!:!1200m l,平均64II l l;术后引流量5~30m l,平均13I l l l。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马尾及神经根损伤,术后无静脉血栓形成及椎间盘炎等近期并发症发生。
所有325例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l O个月,未发现突出复发、继发腰椎不稳及椎体滑脱等并发症。
根据改良M acnnab评价标准,本组优267例,良58例,可4例,优良率98.7%。
3讨论随着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内窥镜下手术、髓核射频消融、激光汽化等治疗腰椎问盘突H:症,已经形成一种趋势,并也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
但因为设备投入较大,且培训时间较长,技术难度也较大,临床推广有一定难度。
传统经典的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仍是目前最经济、简单和有效的方法,随着手术操作技术的进步,后路开窗手术也更加注重手术对脊旁肌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脊旁肌分为多裂肌、最长肌和髂肋肌。
其中多裂肌是躯干肌中的重要肌群,主要起稳定脊柱的作用,而腰椎后路手术影响的也是多裂肌。
多裂肌起于上位椎体的棘突,斜行走向下位椎体的横突,对脊柱活动起定向作用,因此尽量减少损伤多裂肌就成为后路手术改良的一个重点。
范顺武等…研究认为小切口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多裂肌深面的神经支配,减少多裂肌去神经化改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多裂肌萎缩和腰背痛的发生率低等优点。
本组采用小切口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沿患侧病椎间隙上、下棘突骨膜下部分剥离推开多裂肌,尽量减少剥离多裂肌在棘突上的附着点;且手术时间短。
板勾对多裂肌压迫时间短,肌肉缺血、缺氧的时间也大大缩短,术后多裂肌萎缩不明显,从而使腰背痛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腰椎问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充分有效的减压和维持脊柱结构的稳定性。
小切口椎板开窗是目前手术切除腰椎间盘突出物最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不仅能够彻底切除原发性胆囊癌36例诊断与治疗马洪波陈伟瑜韩风59突出的椎间盘,而且能扩大神经根管,同时又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远期疗效满意旧1。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一)〔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39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诊治资料。
结果术前确诊率仅为51.3%(20/39)。
单纯胆囊切除4例,胆囊加肝楔形切除6例,胆囊加肝楔形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9例,胆肠内引流2例,胃空肠吻合1例,仅行剖腹探查8例,非手术治疗9例。
结论B超和CT是早期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术后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胆囊肿瘤;诊断;治疗Diagnosisandtreatmentofprimarygallbladdercarcinoma〔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diagnosticmethodsandtheeffectoftreatmentofprima rygallbladdercarcinoma.MethodsTheclinicaldataof39casesofprimarygallbla ddercarcinom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Preoperativediagnostic ratewere51.3%,simplecholecystectomyin4cases,gallbladder+liverwedgeresectionin6,gallbladder+liverwedgeresection+regionallymphadenectomyin9,biliary-jejunalinternaldrainagein2,parotomyexplorationonlyin8cases,nooperativein9.ConclusionBUSandCTaremainmethodinearlydiagnosisofpri marygallbladdercarcinoma,operativeresectionisthebestchoiceandpostoperativecomprehensivetherap yisalsoimportant.〔Keywords〕gallbladderneoplasm;diagnosis;treatment原发性胆囊癌(以下称胆囊癌)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占首位。
胆囊癌查什么指标背景介绍胆囊癌是发生在胆囊内胆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于消化系统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
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晚期才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一些指标来帮助诊断胆囊癌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1.胆囊肿瘤标记物CA 19-9CA 19-9是一种糖蛋白类肿瘤标记物,胆囊癌患者常常会出现CA 19-9的升高。
然而,CA 19-9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高,因此并不是单凭CA 19-9的升高就可以确诊胆囊癌。
CA 19-9的升高也可能与其他良性疾病,如胆石症、急性胆囊炎等有关。
CEACEA是一种肿瘤胚胎抗原,其浓度在胆囊癌患者中普遍升高。
然而,CEA的升高并不具备鉴别胆囊癌的特异性,因为其他原因也可以导致CEA的升高,比如炎症、吸烟等。
因此,CEA主要用于评估肿瘤的病情进展和预后,并不能作为胆囊癌的特异性指标。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对于早期胆囊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胆囊壁的增厚、结节或肿块的存在。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胆囊内结石的存在及其对胆囊癌诊断的干扰。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通过CT扫描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胆囊的形态、大小、壁厚以及周围组织是否受侵。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评估胆囊癌的分期、分级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MRI扫描MRI扫描是一种对软组织具有很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胆囊癌的定位和分期具有一定优势。
MRI扫描可以显示胆囊癌的形态、大小、浸润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
3. 胆囊镜检查胆囊镜检查是一种通过胆囊镜直接观察胆囊腔内病变的方法。
通过胆囊镜可以观察到胆囊腔内是否存在肿块、息肉、溃疡等病变,并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一步病理学诊断。
胆囊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操作风险需要慎重考虑。
胆囊癌的最终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有哪些胆囊癌诊断和鉴别1.ERCP:有人报告ERCP对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0%~90%,但ER-CP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胆囊。
其影像表现可分三种情况:(1)胆囊胆管显影良好:多为早期病变,典型病例可见胆囊充盈缺损或与囊壁相连、基底较宽的隆起病变。
胆囊壁浸润者可见囊壁僵硬或变形。
(2)胆囊不显影:多属中晚期病例。
(3)胆囊不显影并有肝或肝外胆管狭窄:充盈缺损及梗阻上方肝胆管扩张已是晚期征象。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2.CT扫描:CT扫描对胆囊癌的敏感性为50%,尤其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US及EUS。
CT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①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
②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腔内,胆囊腔存在。
③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胆囊癌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
如果胆囊癌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国内文献报告,在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胆囊癌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4.超声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75%~82.1%,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但B超(US)易受腹壁肥厚、肠管积气的影响,并且不易判定结石充满型及萎缩型胆囊壁情况。
近年来,人们采用EUS(内镜超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US的上述问题。
EUS用高频率探头仅隔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极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检出率,并且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胆囊癌浸润的程度。
因而人们将EUS作为US检查后的进一步精确判定方法。
不论US或EUS,其早期胆囊癌的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隆起型病变与局限性囊壁肥厚,亦有两者混合型。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5.胆囊癌标记物:在胆囊癌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的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100%。
进展期胆囊癌患者血清CEA值可达9.6ng/ml,但在早期诊断无价值。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殷保兵【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4(35)14【摘要】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常见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发现时往往伴有肝脏转移,预后极差。
掌握原发性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对胆囊癌高危人群进行密切随访和筛选,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对改善胆囊癌的预后有重大意义。
%Primary gallbladder carcinoma (PGC) is the common malignant tumour in biliary tract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i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high risk factors of PGC, and closely follow up and screen the high-risk popula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arly diagnosis of gallbladder cancer and its prognosis.【总页数】3页(P12-14)【作者】殷保兵【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上海 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相关文献】1.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J], 陈静2.早期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疗研究 [J], 屈宗琳3.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进展 [J], 彭腊么;彭所明;朱洪4.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进展 [J], 彭腊么;彭所明;朱洪;5.磁共振成像与CT对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比较 [J], 臧秀娟;房欣;胡海彦;寇志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6位[1-2]。
2021年上海市胆囊癌发病率男性为5.90/10万,女性为10.22/10万,而同期全国胆囊癌死亡率高达4.07/10万[3-4]。
邹声泉等报道2021年我国大陆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
近年来,胆囊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则呈下降趋势。
胆囊癌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而其恶性程度极高,且易转移复发,因此预后极差,进展期胆囊癌的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5%。
胆囊癌中80%是腺癌,其中病变位于胆囊底部占60%,体部占30%,颈部占10%,2021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提出将胆囊管癌亦纳入胆囊癌范畴。
对胆囊癌高危人群进行积极随访和监测,对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胆囊癌的风险因素包括种族、性别、遗传易感性、胆道结石和慢性感染等。
阐明这些高危因素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地理和种族差异的机制,更重要的是寻找相应策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胆囊癌。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种族和性别
胆囊癌在不同种族中发病率差异非常显著,同时性别亦存在明显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美国新墨西哥州原发性胆囊癌中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同样日本男女发病率比为1∶2~6。
印度国家癌症统计数据(1988至1989年)显示,原发性胆囊癌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4.3。
我国男女发病率之比与国外基本一致,2021年上海市胆囊癌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78。
南美的印地安人中智利女性胆囊癌的发病率全球最高达27/10万,而男性仅为12/10万;美国的印地安女性胆囊癌发病率高达11/10万,东欧波兰女性胆囊癌发病率为14/10万,印度北部也是胆囊癌的
高发区,女性胆囊癌高达22/10万,另外,巴基斯坦女性胆囊癌达11/10万,东亚日本胆囊癌发病率亦高达7/10万[6-7]。
年龄
邹声泉等统计发现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高峰年龄在60岁以后。
Chao等对中国台湾1979至1993年的胆囊癌病例研究发现,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的中位年龄男性为70岁,女性为71岁,基本与国际上流行病学统计一致。
胆道结石和慢性感染
胆囊癌患者80%以上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已是共识。
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患者,结石性胆囊炎的癌变率是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30倍。
结石直径大于3 cm患者的胆囊癌发生率比直径小于1cm者高10倍。
胆道的慢性炎症会反复刺激黏膜增生,长期刺激致胆囊癌发病的可能性较高。
同时,少数慢性炎症导致钙盐沉积(瓷化胆囊),致胆囊癌发生概率大大上升,高达12%~61%[9-10]。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可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腺肌增生症和胆囊息肉样癌。
其中,胆囊腺瘤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有10%~30%的胆囊腺瘤可以演变成癌,特别多见于直径大于10 mm的腺瘤,建议手术切除。
胆囊腺肌增生症,又称胆囊腺肌瘤,是一种良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认为,其是具有潜在癌变危险性的疾病。
先天性胰胆管合流异常
先天性胰胆管合流异常是一种罕见的胆管和胰管合流在十二指肠壁外,形成异常的长通道超过Oddi括约肌的范围,Oddi括约肌防返流功能受到影响,胰液可以返流入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大大增加恶变风险。
合流异常在亚洲人(特别是日本)中发病率较高,导致胆囊癌的风险增加3%~18%。
高危人群筛查
结合胆囊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主要
包括:①胆囊结石病程大于5年;②50岁以上的女性胆囊结石患者;
③大于1 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④胆囊颈部结石嵌顿;⑤结石直径大于3 cm;⑥胆囊萎缩或囊壁明显增厚、瓷器样胆囊,B超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⑦胆胰管合流异常;⑧胆囊或胆囊管畸形,胆囊排空障碍及胆囊纤维化;⑨有胆囊癌家族史者。
高危人群罹患胆囊癌是正常人的数倍,定期检查是发现早期胆囊癌的重要途径。
对高危患者定期B超检查结合肿瘤标志物CA50、CAl9-9、CEA,由于肿瘤标志物对胆囊癌的特异性不高,联合监测可以提高筛查阳性率。
寻找胆囊癌患者敏感、特异血清或胆汁肿瘤标志物是早期诊断胆囊癌的新途径。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可直接检测和鉴定胆囊癌患者异常表达基因,使胆囊癌从传统的形态学诊断上升到基因诊断。
我们的研究发现,胆囊癌中miRNAs表达差异达10倍以上的有10余个,进一步实验证实miRNA135-a和miRNA26下调与胆囊癌增殖、浸润密切相关。
另有学者研究发现,胆囊癌中p53外显子突变率达3l%~70%,17p13基因缺失达58%~92%,K-ras突变率在胆囊癌中达40%~50%[13-15]。
Ruzzenente等研究发现,胆道肿瘤患者血清黏蛋白5AC(MUC5AC)显著升高,可作为胆道肿瘤的血清标志物,而且血清MUC5AC水平与胆道肿瘤的分期和预后相关。
辅助检查
B超检查
B超检查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是筛查胆囊癌高危人群的首选方法。
对于1 cm以上的胆囊癌诊断率为80%左右,当息肉直径超过20 mm,单生、无柄或合并胆囊结石高度怀疑胆囊癌。
B超影像学表现为隆起型、厚壁型、混合型和肿块型。
对胆囊隆起样病变的动态观察B超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但是B超医生水平个体差异较大,胆囊癌早期检出率与医生水平关系密切,而且B超在基层医院较普及,因此对社区B超医师的培训在早期诊断胆囊癌至关重要。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是利用注射对比剂后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
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可以用于胆囊息肉的鉴别诊断。
Hattori等应用超声对比剂perflubutane进行胆囊息肉的鉴别诊断,发现胆囊癌患者的肿瘤染色呈连续性,并伴随弥漫性血管增生。
流动图像中出现1个不规则的滚动标志或喷发迹象时,提示胆囊癌,而在胆囊良性息肉,染色散随流动图像是均匀和细小的。
因此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胆囊癌的诊断。
CT检查
CT在胆道结石和胆囊内隆起样病变的随访不如B超方便,但定性优于B超。
CT检查不受胸部肋骨、皮下脂肪和胃肠道气体的影响,应用对比剂后能有助于鉴别早期胆囊癌,其影像学特点主要有胆囊壁隆起型增厚,多超过0.5 cm,不规则,厚薄不一,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
慢性瓷化胆囊炎则表现为全胆囊壁增厚往往伴有胆囊萎缩。
对于筛查怀疑胆囊癌者,增强CT扫描有助于胆囊癌定性诊断、分期与周围脏器关系的确定,利于治疗方案制订。
磁共振成像(MRI)
胆囊癌的MRI表现为厚壁型、腔内肿块型、弥漫型等,与CT相比无特别优势。
近年出现的磁共振胰胆管(MRCP)根据水成像原理把胆囊癌时胆囊壁的不规则缺损、僵硬或胆囊腔内软组织肿块显示出来,有助于胆道肿瘤胆道梗阻的诊断。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PET-CT是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它根据肿瘤细胞对葡萄糖摄取能力远高于正常组织,注射18F标记的氟化脱氧葡萄糖(FDG)在肿瘤组织中富积的特点,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胆囊癌微小病变。
除此之外,PET-CT能一次进行全身断层显像,这也是其他显像设备所无法实现的。
除了发现原发部位病变,还可以发现胆囊癌是否有肝脏转移,对胆囊癌的分期非常有帮助,有助于制订最佳的治疗方案。
腹腔镜探查
对于术前高度怀疑胆囊癌但仍不能确诊的患者,可以结合腹腔镜
探查术中活检,如果术中已确诊为胆囊癌可以行胆囊癌根治术;如果病变已属晚期,无法切除肿瘤则行活检证实后,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
临床上胆囊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对胆囊癌高危人群定期随访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胆囊癌。
寻找胆囊癌敏感可靠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提高临床医生特别是社区医生对胆囊癌的认知,可以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进而改善胆囊癌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