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14《白杨礼赞》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42
白杨(bái yáng)礼赞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 2课题白杨礼赞课型教读教学目标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3.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重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练习新课导入第一课时同学们,上面四种植物都是我们常见的,他们各有风姿,有挺拔的松、青翠的竹、亭亭的荷、幽香的梅。
外观、性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着自身高贵的内在品质。
同学们,讨论之后说说这些植物各象征什么品质?(用文字在图片上显示:荷-高洁、松-坚贞、竹-气节、梅-坚韧)作者简介(1)学生根据资料进行自己介绍。
(2)幻灯片呈现作者简介。
(强调记忆)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课程讲授自主学习1.师:本文题目为《白杨礼赞》,请同学们说说看“礼赞”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语又告诉我们本文的基调是什么呢?生:答“礼”为敬礼,致敬,“赞”是赞美,因而本文以崇敬的、赞美的作为基调。
2.课件呈现要求掌握的字词并播放《白杨礼赞》的朗读带,要求学生边听朗读边给下面字注音。
听完后要求每组派代表把注音写在黑板上。
后老师订正。
3思考: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同学们思考本文的线索也就是本文的“神”是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后课件显示: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4.动手:本文五次提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用笔在书上画出来。
老师检查学生画的是否准确。
5.根据主线试对本文进行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1)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提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白杨礼赞课文原文人教版白杨礼赞课文原文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杨树,西北很普通的树,但真的是不平凡的树。
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茎直枝直。
它的茎通常有十英尺高,好像是人工添加的,十英尺之内没有侧枝。
它的分支都是向上的,而且靠在一起很近,像一堆人造的,永远也不会互相脱离。
它宽大的叶子也是一块一块向上,几乎没有歪的,更不用说垂下来了。
它的皮肤光滑,有银晕,略带淡蓝色。
这是一种不顾北方大雪的压迫顽强挺立的树。
哪怕只有碗口那么粗,它也努力向上发展,达到两尺的高度,巍峨不屈,迎着西北风。
这是杨树,西北地区很常见的树,但绝不是普通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人教版《白杨礼赞》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领会白杨树的意味意义,《白杨礼赞》教案设计7。
2、理解本文的抒怀线索,学习散文状物抒怀的写法。
3、学习共产党所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耿直、质朴、紧密团结、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革命品质。
4、理解直抒胸臆的言语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直抒胸臆的言语特点。
难点:理解本文的抒怀线索,了解本文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思绪。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让先生充分发表意见,特别要讲清喜欢的缘由)你喜欢这一种树,能不能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它的爱好或赞誉之情呢?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喜欢白杨树,歌颂白杨树,赞誉白杨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盾先生写作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先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难词,并标明自然段的序号。
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要求先生迅速浏览课文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
然后教师补充: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半夜》,短篇小说集《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3、解决生字词,疏通浏览妨碍。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晕圈虬枝楠木秀颀4、默读全文,用笔划出作者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语句,同时考虑作者写美白杨树的缘由,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白杨礼赞》教案设计7》。
①指名先生读出直接赞誉白杨树的语句。
明确:“白杨树真实是不平凡的,我赞誉白杨树!”“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真实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誉白杨树,就由于……”“……我要高声赞誉白杨树!”②作者为甚么要反复赞誉白杨树呢?用课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
明确:“我赞誉白杨树,就由于它不但意味了北方的农民,特别意味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解读子。
⑥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滋,生长。
⑦秀颀:美而高。
颀,修长。
⑧虬枝:盘曲的树枝。
⑨婆娑:枝叶扶疏的样子。
2.语言品味。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品析:“不平凡”,点明赞美白杨的原因。
“实在”进一步强调“不平凡”。
开篇语言简洁质朴却不失力度,直抒胸臆又自然真诚,毫不矫揉造作。
(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品析:“极普通”和“不平凡”,看似矛盾,仔细想来又可以理解。
白杨树“极常见”、“极易生长”,它当然“极普通”;但它的外在美、内在美又是不平凡的,特别是它所象征的广大抗战军民以及他们的精神和意志,是非常“不平凡”的。
(3)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品析:四个“难道”,每个的意义不同:第一个“难道”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更应该是别的什么;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同时,四个“难道”运用反问、排比修辞,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明确:作者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干、枝、叶三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其正直、向上、团结的特点。
同时又用人格化的语言,写出了白杨树的精神美、内在美。
(5)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