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二年级上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二年级上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名字叫《登鹳雀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
王之涣可是一位很厉害的诗人呢!他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非常美丽又壮观的画面。
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不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呀?“白日依山尽”,这一句说的是太阳慢慢地靠着山落下去了。
小朋友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傍晚的时候,大大的太阳慢慢地从山的那边落下去,天空被染成了红色、橙色,是不是特别漂亮?“黄河入海流”,黄河水一直奔腾着流向大海。
黄河可长可长啦,它一路流淌,最后汇入了大海。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停地向前奔跑,多么有气势啊!接下来这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特别有意义。
意思是说,如果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就得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这可不仅仅是在说登楼看风景哦,它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不能满足于眼前的一点点成绩,要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就像我们学习,学会了一个知识,不能觉得就够了,还要继续学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厉害。
比如说,我们学会了认字,不能就满足了,还要学习怎么把字写好看,怎么用这些字写出好的文章。
再比如,我们考试考了个好成绩,也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得更好。
这首诗虽然很短,但是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而且,它的语言特别简单,很容易就能记住。
小朋友们,我们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想想这首诗,鼓励自己再努力一点,再进步一点,就像登上更高的楼层一样,看到更广阔、更美丽的世界。
老师还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明,他学习画画。
一开始,他觉得自己画得还不错,就有点不想努力了。
但是当他读到这首《登鹳雀楼》的时候,他明白了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水平,要想画得更好,就得不断学习新的技巧,不断练习。
于是,他更加努力地画画,最后参加比赛还得了奖呢!还有啊,我们在出去玩的时候,如果登上了一座高山,也可以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畅诸〔唐代〕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鹳雀楼高高的在飞鸟之上,远离尘世间。
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笼罩着平坦的原野,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
注释
唐代河中府名胜,因经常有鹳雀栖息,故得名,后被河水冲没。
迥临:高高的在上面。
迥:常作远或独自的样子解释,此处应描写高远。
世尘:尘世。
平野:平坦开阔的原野。
晁错《言兵事书》: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
断山:陡峭的高山。
杜甫《远游》:云长出断山。
简析
此诗只有二十个字,但诗歌意境非常壮阔,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
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
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
从艺术表现看,这里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饶有意趣。
从思想境界看,则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而飘飘欲仙,大有出世之想。
第二句一作“高谢世人间”,则高蹈的情怀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