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上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 格式:ppt
- 大小:685.01 KB
- 文档页数:21
二年级上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二年级上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名字叫《登鹳雀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
王之涣可是一位很厉害的诗人呢!他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非常美丽又壮观的画面。
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不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呀?“白日依山尽”,这一句说的是太阳慢慢地靠着山落下去了。
小朋友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傍晚的时候,大大的太阳慢慢地从山的那边落下去,天空被染成了红色、橙色,是不是特别漂亮?“黄河入海流”,黄河水一直奔腾着流向大海。
黄河可长可长啦,它一路流淌,最后汇入了大海。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停地向前奔跑,多么有气势啊!接下来这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特别有意义。
意思是说,如果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就得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这可不仅仅是在说登楼看风景哦,它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不能满足于眼前的一点点成绩,要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就像我们学习,学会了一个知识,不能觉得就够了,还要继续学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厉害。
比如说,我们学会了认字,不能就满足了,还要学习怎么把字写好看,怎么用这些字写出好的文章。
再比如,我们考试考了个好成绩,也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得更好。
这首诗虽然很短,但是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而且,它的语言特别简单,很容易就能记住。
小朋友们,我们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想想这首诗,鼓励自己再努力一点,再进步一点,就像登上更高的楼层一样,看到更广阔、更美丽的世界。
老师还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明,他学习画画。
一开始,他觉得自己画得还不错,就有点不想努力了。
但是当他读到这首《登鹳雀楼》的时候,他明白了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水平,要想画得更好,就得不断学习新的技巧,不断练习。
于是,他更加努力地画画,最后参加比赛还得了奖呢!还有啊,我们在出去玩的时候,如果登上了一座高山,也可以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不是二首,全文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时至今日,此诗还不时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二年级上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二年级上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
王之涣呀,是一位特别有才华的诗人,他写下的这首诗,虽然距离咱们现在已经很久很久了,但是一直流传到今天,让好多好多人都喜欢。
那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傍晚的时候,太阳慢慢地靠着山落下去了。
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那红红的太阳,一点一点地往山的后面藏,是不是一幅特别美的画面呀?再看第二句“黄河入海流”,黄河水呀,滚滚地流淌着,一直流向大海。
黄河可长可长啦,一路上经过了好多好多地方,最后流进了大海的怀抱。
想象一下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奔腾不息的样子,是不是很壮观呢?接下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可有意思啦!“欲穷千里目”说的是,如果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那该怎么办呢?诗人告诉咱们“更上一层楼”,就是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这就好像咱们在生活中,如果想要知道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得不断努力,往更高的地方去。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是却给咱们展现出了很美的景色,还告诉了咱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
小朋友们,咱们来想一想,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呀?比如说,咱们学习画画,一开始可能画得不太好,但是如果咱们坚持练习,不断学习新的技巧,就会画得越来越好,就像登上更高的楼层能看到更美的风景一样。
还有呀,咱们做数学题,有时候会遇到难题,觉得自己做不出来。
可是只要咱们不放弃,多思考,多请教老师和同学,就好像登上更高的楼层一样,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啦。
而且,这首诗里的景色也特别美。
咱们可以试着画出来,红红的太阳,流淌的黄河,高高的鹳雀楼。
这样一边画一边想着诗里的画面,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啦。
小朋友们,咱们学习古诗,不仅要会读会背,还要能明白诗里的意思,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二年级上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二年级上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现出了壮阔的景象和深刻的哲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当我们诵读这两句诗时,仿佛能够亲眼看到那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的宏大画面。
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放眼望去,西边的太阳逐渐西沉,余晖洒在山峦之上,给山峰染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
而那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一路浩浩荡荡,向着东方的大海奔涌而去。
这样的景象,是多么的雄伟壮观啊!接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诗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想要看到更远处的风景,就得登上更高的楼层。
这不仅仅是在说登高望远的实际情况,更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道理:只有不断地追求进步,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能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成就。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理解这首诗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他们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在学习这首诗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看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意。
比如,老师可以展示一些夕阳西下、山峦起伏、黄河奔腾的图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画面,然后再引入诗句,让孩子们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道理。
比如问孩子们:“如果你们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应该怎么做呢?”让孩子们在思考和回答中,逐渐领悟其中的哲理。
对于家长来说,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运用这首诗。
比如,当带孩子去爬山或者登高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背诵这首诗,让孩子感受登高望远的美好。
同时,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告诉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有不断向上攀登的精神。
《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它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它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让我们明白了追求进步的重要性。
【导语】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安排的是两⾸古诗,分别是唐朝诗⼈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李⽩写的《望庐⼭瀑布》。
两⾸古诗都⽤凝炼精妙的语⾔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然风光,意境深远,极具画⾯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古诗⼆⾸》课⽂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望庐⼭瀑布 【唐】李⽩ ⽇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古诗⼆⾸》教案: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字。
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背诵课⽂。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字。
朗读、背诵课⽂。
课前准备 本课⽣字卡⽚,朗读课⽂录⾳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提⽰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河。
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肃、宁夏、内蒙古、陕西、⼭西、河南等省区,在⼭东流⼊渤海。
在黄河流过的⼭西永济县有⼀座的⾼楼,叫鹳雀楼。
(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千多年前的⼀个傍晚,诗⼈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冲毁,但是这⾸诗,却⼀直受到⼈们的喜爱。
⼆、范读课⽂ 三、⾃学课⽂。
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把课⽂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
四、检查⾃学情况 1.认读⽣字。
楼 ⼊ 穷 ⽬ 更 层 登 鹳 雀 依 2.朗读课⽂。
(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头,慢慢地落下去。
楼下,黄河⽔奔腾着,流向⼤海。
) 2.读诗句: ⽩⽇/依⼭/尽, 黄河/⼊海/流。
教师⽰范读出⼣阳⼣下、河⽔滔滔的情境,再学⽣反复练读。
二年级上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二年级上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意境深远,给孩子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人开篇就描绘了一幅极其宏大的景象。
太阳依着山峦慢慢西沉,余晖映照,一片金黄。
那滚滚的黄河水奔腾不息,向着大海汹涌而去。
这两句诗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那落日的壮美和黄河的浩荡。
孩子们在学习这两句时,脑海中大概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和神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则是整首诗的精髓所在。
如果想要看到更远更辽阔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这里不仅仅是在说登高望远的实际行动,更是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或许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深层的哲理,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他们能够初步感受到那种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
比如,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那种壮美。
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讲诗人当时的创作背景和心情,让他们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
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这首诗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诗中的美景通过文字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其次,这首诗有助于孩子们积累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
简洁而生动的诗句,能够让孩子们学到很多优美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为他们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此外,《登鹳雀楼》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颗追求进步的种子。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或者想要放弃的时候,也许会想起这首诗,鼓励自己不断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也可以引导孩子们运用这首诗。
比如,当孩子们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时,可以问问他们是不是体会到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材分析】《登鹳雀楼》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
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
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
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
《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
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
【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鹳雀楼》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鹳雀楼,教学生识记“楼”字。
3.结合学生质疑介绍“鹳雀楼”。
出示图片。
预设: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
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
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
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4.补充板书课题:登鹳雀楼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