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汉语句式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2
现代汉语句式五大类型
文言文句式八大类型分别为:固定句式、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作记述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者,记述文字用的就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进,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不断扩大,“文言文”变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润色越显出浮华,唐代迪阿尔库文学家韩愈等发动“古文运动”,主张重回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易于写作认知,通常都会对其标示标点符号。
现代汉语四种常见句式及特点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四种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以下是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1.陈述句:用来陈述事实或观点的句子。
它通常以句号结尾,没有语气词,例
如“我喜欢阅读。
”
2.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它通常以问号结尾,有疑问词或疑问语气词,
例如“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
3.祈使句:用来发出命令或请求的句子。
它通常以感叹号结尾,没有主语,例
如“请安静!”
4.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
它通常以感叹号结尾,没有语气词,例
如“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这四种句式各有不同的用途和表达效果,可以在写作和口语中灵活运用。
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六种,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
下面对这六种句式进行简单的介绍:
- 把字句: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殊句式。
这种句式使得语句的表达变得灵活多样,也为诗歌等韵文的押韵提供了方便。
例如:我把我的作文本忘在家里了。
- 被字句: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
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例如:他被他人生的黄金时期硬是这样虚度过去了。
- 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其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词语连用而成,它们之间没有关联词语。
例如:他脱下大衣坐在了炕上。
- 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其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例如:林觉民把自己的一生凝固成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册页。
- 是字句(判断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例如: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 存现句: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子。
例如:到处是欢乐的人群。
这些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灵活多样,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浅谈现代汉语中变式句的表达作用一、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常式句来说的。
句子有一定的格式,主要表现在句子成分有一定的位置。
句子成分的位置有经常的、一般的,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可以把句子成分居经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把句子成分居非经常的、特殊的位置的句子叫变式句。
下面分别说明:(一)现代汉语中的常式句:1、单句中的常式句:这里的“句”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有句终标点为标志的“句”,而是指宽泛意义上的“句”。
单句的常式句有:a。
主语+谓语。
如: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
b。
主语+谓语+宾语。
如:我以为,“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
c。
述语+宾语。
如:快来看飞机!d。
述语+补语。
如:感动得泪流满面!e。
定语+中心语。
如:大大的西瓜。
f。
状语+中心语。
如:匆匆地跑来。
2、复句中的常式句: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等小类,其共同特点是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没有主从之分;偏正复句可分为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目的复句等小类,其共同特点是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有主从之分。
复句中的常式句主要针对偏正复句来说的。
偏正复句的分句有偏句、正句之分,其常式句为偏句在前正句在后。
如:a。
转折复句的常式句,表承认某种事实的分句在前,表意思转折的分句在后。
如:他虽然语文好,但数学不好。
b。
条件复句的常式句,表条件的分句在前,表结果的分句在后。
如: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c。
因果复句的常式句,表原因的分句在前,表结果的分局在后。
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进步。
d。
假设复句的常式句,表假设的分句在前,表结果的分句在后。
如:如果努力学习,就能取得进步。
e。
目的复句的常式句,表做法的分句在前,表目的的分句在后。
如:必须勤奋努力,以免功亏一篑。
有的目的复句的常式句表目的的分句在前,表做法的分句在后。
现代汉语句式
现代汉语句式:
按结构划分: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复句(多个单句) :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选择关系、总分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
按作用划分: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
《现代汉语》是中国现代大学中文系必修课程之一,它全面系统的讲述了“现代汉语”的方方面面。
其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比较流行。
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
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
共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提前、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语后置等。
长句和短句:句子有长有短。
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
长句和短句各有各的修辞方法。
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长句主要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之中,短句主要用于口谕、紧急场合、演讲词中。
谈现代汉语句式一、按结构划分:1、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我是__人。
|购买力提高了。
|张老师教我们算术。
|一句话逗得大家笑起来。
由主谓词组构成的句子称为主谓句。
形容词谓语句田野绿了。
|大桥十分雄伟。
|天气热得十分厉害。
|她真漂亮。
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天。
|4月5日清明节。
|小伙子高高的个子。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谓谓语句老大娘心事太重。
|她性情温和。
|这个问题我们研究过。
|奶奶一个字也不认识。
非主谓句名词非主谓句好大的风啊!|多麼美的图画!|我的书呢?|一个温暖的下午。
由单个词或主谓词组以外的词组构成的句子称为非主谓句。
动词非主谓句下雨了。
|随手关门。
|请勿抽烟。
|加油!形容词非主谓句好极了!|太棒了!|慢一点。
|多好哇!叹词非主谓句唉!(来了。
)|喂!(抓紧点儿。
)|啊!(一言难尽。
)|哎哟!2、复句(多个单句)并列关系:他一边跑,一边哭。
|我既不出去,又无事可做。
常用关联词:也,又,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承接关系:他走过去,拉起了她。
|他盛了饭,端过去,放在饭桌上。
关联词有:又,於是,然后。
递进关系:这本书我看过,而且看过不止一次。
|这种西瓜不仅个儿大,而且很好吃。
|我热爱家乡,特别热爱今天的家乡。
常用关联词: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不但不反而选择关系: 与其跪著生,不如站著死。
|要麼是你记错了,要麼是我忘记了。
关联词主要有:与其不如,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麼要麼。
总分关系:人死的意义不同,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轻如鸿毛。
|战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至少需有两个层次。
转折关系:文章不长,内容却丰富。
|他年纪不大,见识却很不一般。
常用关联词:却、然而、但、不过、虽然但是。
假设关系:纵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的前进步伐。
|要是没有一次次试验失败,就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常用关联词:如果就,即使也,假如就。
条件关系:要改造沙漠,就得有充足的水源。
|只有认真地调查研究,才能把情况弄清楚。
现代汉语中句式的名词解释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丰富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结构。
句式是指一种句子的构成方式和语法规律。
在现代汉语中,句式的使用对于表达准确、语意流畅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汉语中句式的名词解释,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1. 平行句式平行句式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句子或短语按照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和语义排列而形成的一种句式。
它常常用来强调并列、对比、并置等关系。
例如:“他爱吃水果,我爱吃蔬菜。
”这个句子中,“他爱吃水果”和“我爱吃蔬菜”具有相同的结构,都是主语+动词+宾语的形式。
通过平行结构,句子更具有对比和平衡感,同时也更容易理解。
2.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指将普通的语序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的位置对调,使得句子的语气更加强烈或者更加突出。
倒装句式在表达强调、让步、条件等语境中经常被使用。
例如:“体温异常高的时候,才需要去医院。
”在这个例子中,“体温异常高的时候”被放在句首,形成了主将倒装的结构。
通过倒装句式的运用,句子的重要信息得到了突出,也增加了语言的变化和灵活性。
3. 省略句式省略句式是指在上下文中某些成分因为可以通过语境推断而省略掉的一种句式。
汉语中一般的省略可以是主语、宾语、谓语等。
例如:“吃饭了吗?”这个句子中,省略了主语“你”,因为根据语境可以明确是在问对方。
省略句式的使用能够简洁表达,增加语言流畅性,但对于语境的理解和上下文的把握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4. 虚拟句式虚拟句式是指用来表达假设、愿望、建议等情态的一种句式。
它主要由虚拟语气标志词“要是”、“如果”等引导,从而表示一种与现实情况相反或者未发生的假设结果。
例如:“要是我有钱,我就去旅游。
”这个句子中,“要是”引导了一个假设情境,用来表达虚拟的愿望。
虚拟句式的使用能够加强情态、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并且更加细致地进行推断和讨论。
5. 补语句式补语句式是指在句子中对主语、宾语或其他成分的补充和说明的一种句式。
在汉语中,补语分为动词补足语、介词补语和形容词补语等不同类型。
现代汉语七种常用句式
现代汉语是一门丰富多样的语言,其中有许多常用的句式。
掌握这些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下面将介绍七种常用的现代汉语句式。
第一种句式是“主语+动词+宾语”,这是最基本的句式结构。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这种句式简洁明了,常用于日常交流和描述事物。
第二种句式是“主语+不定式”,表示主语的意愿或目的。
例如:“我想学习英语。
”这种句式常用于表达主观意愿和打算。
第三种句式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补”,用于描述主语的状态或特征。
例如:“他认为我聪明。
”这种句式常用于表达主语对宾语的评价或看法。
第四种句式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用于补充说明宾语的特征或状态。
例如:“他们把房子装修得很漂亮。
”这种句式常用于表达对宾语进行改变或处理的情况。
第五种句式是“主语+谓语+地点状语”,用于描述动作或事件发生的地点。
例如:“我们在公园散步。
”这种句式常用于描述活动的场所或位置。
第六种句式是“主语+谓语+时间状语”,用于描述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
例如:“我明天去旅行。
”这种句式常用于表达将来的计划或安排。
第七种句式是“主语+谓语+方式状语”,用于描述动作或事件的方式。
例如:“他用中文写信给我。
”这种句式常用于说明动作或事件的具体方式或方法。
以上就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七种句式。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句式,我们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准确、流畅地表达我们的意思,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
关于现代汉语句子及其句式教学的几点思考句子及其句式教学无疑是现代汉语句法教学的重点。
相关概念的界定当以基本成熟的定义为参考。
目前,句子的本体研究大都是建立在动词中心说的基础上的,对零句、名谓句和流水句等各析句法各有所长,教学中应根据句子及其句式特点和析句目的采取适当的方法。
为提升学生的造句和析句能力,课外练习宜兼顾举例和归纳这两类题型。
标签:现代汉语句子句式教学思考一、基本概念的界定(一)句子句子是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
在现代汉语里对句子的研究一直很多。
赵元任(1968)、王力(1985)、汤廷池(1972,1977)和邓守信(1974)都给汉语句子下过定义。
赵元任先生认为:“一个句子是两头被停顿限定的一段话语。
这种停顿应理解为说话的人有意做出的。
”这是从句子的语音特征定义句子。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给句子下的定义是:“凡完整而独立的语言单位,叫作句子。
”赵元任与王力两位先生的定义都不是严格意义的语法定义。
汤廷池、邓守信等汉语学家接受乔姆斯基关于句子的假设,把汉语句子定义为:S→NP+VP,外加一系列重写规则和转换规则。
汤廷池和邓守信等转换生成语法学家所建立的模型则不能解释所谓的双名词结构(曹逢甫,2005)。
范晓(1993,2005)提出和界定了抽象句、具体句(语境句和孤立句)等术语,并认为句子由“句干+语气”组成,是句型、句模、句类的结合体(曹逢甫,2015)。
目前句子的本体研究大都是建立在动词中心说的基础上的,对零句、名谓句和流水句等有待更进一步的系统描写和解释,以完全解决句子的界定问题。
(二)句式1.广义的句式观陈望道(1932)把从句类角度划分出来的疑问句称为疑问句式。
张志公(1959)认为施动者作主语,放在动词前头,受动者作宾语放在动词后头,是一般的句式。
此外,他还提到“主动被动句式”“肯定否定句式”“相近的意思不同的语气的句式”。
吕叔湘(1979)按结构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主谓句也可以包括名词谓语句等,并且有“是”字的句子可以包括在主谓句内也可以不包括。
现代汉语八大句式现代汉语八大句式是指汉语中常用的八种句式结构,包括主谓句、主谓宾句、主系表句、主谓状句、主谓补句、并列句、复合句和省略句。
下面将分别对这八种句式进行介绍。
一、主谓句主谓句是最基本的句式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主语通常是句子的主要成分,谓语则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 他喜欢看书。
- 她是一名医生。
- 昨天下雨了。
二、主谓宾句主谓宾句在主谓句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宾语,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的对象。
例如:- 我吃了一个苹果。
- 她买了一本新书。
- 他们捐赠了一万元。
三、主系表句主系表句由主语、系动词和表语构成,系动词连接主语和表语,表达主语的状态或特征。
例如:- 她是个优秀的学生。
- 这个花园变得美丽起来。
- 孩子们都很开心。
四、主谓状句主谓状句在主谓句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例如:- 我们明天去旅行。
- 他们在公园里散步。
- 她用手指着远处的山。
五、主谓补句主谓补句由主谓句加上一个补语构成,补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副词等,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谓语。
例如:- 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 他们把问题解决了。
- 她把花种在花盆里。
六、并列句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互并列而成,表示并列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 他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
- 我要去北京,也要去上海。
- 她又聪明又漂亮。
七、复合句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从句在句子中充当其他成分的角色。
例如:- 我希望明天天晴,我们可以出去玩。
- 他说他会来,但并没有兑现。
- 老师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八、省略句省略句是指在句子中省略了某些成分,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来。
例如:- 你吃饭了吗?(省略了主语"你")- 她去超市买东西,我去书店。
(省略了第二个主语"她")- 他跑得比我快。
(省略了"比较级"后面的"跑得")。
第一章现代汉语的句型结构第一节汉语句型结构的简介句子根据内部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是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单句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分出句型和句类。
句型是根据结果分出来的类。
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1以下是汉语基本句型的解释:一、主谓句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从谓语的构成看,它可以分成一下几个小类:(一)形容词谓语句 ( 这儿真好 )。
(二)名词谓语句 ( 明天国庆节 )。
(三)动词谓语句 (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
在上述句型中,谓语句中的动词谓语句最复杂、特点多。
这里选讲其中常用的、有结构特点的几种句式。
1.“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词序为:主(首事)+把 + 宾 + 动。
2例如 : 我们一定要把海河治好。
1《现代汉语,下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三版(第83页)2《桥梁,(上) 》,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第145页)2.“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让、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词序为:主(首事)+被+名(施事)+ 动。
3例如 : 咱们的秘密并没被人发现。
3.双宾句有指人和指事物双层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
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
词序为:谓+宾1+宾2。
例如 : 伯父昨天给我两本书。
4.“比”字句指有”比”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
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短语,用来表示甲乙两物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的差别。
例如 : 他比我跑得快。
二、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
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加句调形成。
可以分为一下几类4:(一)动词谓语句 (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
(二)形容词谓语句 ( 这儿真好 )。
(三)名词谓语句 ( 明天国庆节 )。
常见句式及其特点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见的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常式句和变式句、整句和散句;1、长句和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长句和短句各有修辞效果;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句主要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之中;短句主要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词等中;如:许德珩同志对记者讲述了他为救国救民,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反蒋抗日的斗争,曾两次坐牢、被抄家,三次在他任教的大学被解聘,历经波折的亲身经历;许德珩同志对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他为了救国救民,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核革命”,随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反蒋抗日的斗争,他曾两次坐牢、被抄家,三次在他任教的大学被解聘,历经波折;2、主动句和被动句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主动句,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就叫被动句;主动句包括一般主动和“把”字句两种,“把”字句中“把”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被动句中“被”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也作状语;有时“被”后对象省略;“把”字句,就是用“把将”,将动词的支配、关涉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非把”字句改为“把”字句则强调了对受动对象的处置、影响及其结果,反之,则失去强调处置、影响及其结果的效果;如果以主动者作为陈述对象,则用主动句;如果以被动者作为陈述的对象,就用被动句;主动句的谓语动词是没有限制的,被动顺的谓语动词是有限制的,而且表示遭受的意思;所以被动句比较少用;但有些时候,选用被动句倒比选用主动句更为合适;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说出、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时,就要用被动词,如:将介石被打败了;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了使伤叙述的重点突出,语义连贯,语气流畅,也宜用被动句;如:在工厂里,她是有名的劳动带头人;去年她被工人们选为劳动模范;今年,她又做出了新成绩;3、肯定句和否定句同一事物的意思可以用肯定判断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判断表示;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这两种句式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语境的轻重强弱有差别,一般地说,否定句的语意比肯定句轻些弱些;如:①今天天气好;②今天天气不坏;否定句有两种类型: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个否定词,如“没有……不”,“不……不”,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比一般的肯定句语气更强,更加肯定有的双重否定句可用来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如:“同来的人都知道,他不会不知道吧4.单句和复句单句与复句的转换主要是根据意义关系改变语法结构;单句变复句的主要方法是:如果是几个简单的单句,便可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组成复句,即通过关联词语来勾连分句的意义,使之成为一个有整体意义的表意单位;如果是结构复杂的单句,便把复杂的成分分解出来,构成具有几个主谓结构的表意单位;单句变为复句后,表意更有整体性,更有逻辑联系,更为严密;复句变单句的主要方法是:将分句抽出来变为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的一个一个细小的表意单位,但要根据意义加上恰当的主语等,也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复句变单句后,取消表意的整体性;5.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它们所使用的句式,大体上是相同的;但是从句式使用的经常性来看,口语和书面语仍然存在着差别;因此,我们可以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口语句式;把书面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两种句式的主要区别是:口语句式的特点是比较短小,结构也简单,少用关联词语,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活泼、自然;书面语句式的特点是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此外,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运用的词语方面,也具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而组成,书面词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6.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的变换陈述句是用来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分为肯定陈述和否定陈述两种;肯定陈述又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是”字句即判断句,一是一般肯定句;陈述句用陈述语调,语气较为平缓,表陈述语气;疑问句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包括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两个方面;无疑而问主要指设问和反问;疑问句中有疑而问,语气带有商量,询问的特点;设问具有引发人思考的特点;反问语气较强,加强了语气;疑问句又可分为特指问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是非问如“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选择问如“你吃米饭还是吃馒头”、正反问如“你想不想祖国啊”;肯定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句子;祈使句是祈使语调,语气多数较为强硬,少数较为缓和句末可用句号;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是感叹语调,具有较强的抒情气氛,多用“多么”之类的感情色彩较浓的副词和语气词表达句子中蕴含的感情;7.常式句和变式句句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形式,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也有一定的次序;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我们把句子成分或分句居经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可以改变句子的结构形式,可以改变词语在句子里的排列位置,这就形成了变式句;变式句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单句成分的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一类是偏正复句中的分句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前者包括主谓倒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后者主要包括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条件倒置句、假设倒置句等;定语、状语后置往往是为了使它突出些,让人们对倒置成分有深刻的印象,或者是为了调整语句结构,使语言简洁有力;8.整句和散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整句主要是排比句、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是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整句和散句各有用处,各有修辞效果;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这种句式在散文、诗歌、唱词中应用较广,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散句比较灵活,富于变化,生动感人;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如:散句: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飘落到地上的雪花;整句: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一吹,红的像火焰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冰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落;。
谈现代汉语句式现代汉语疑问句式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即在分析总结大量句子、依托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这是使汉语的语法研究更趋于完善精密的唯1途径。
第1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谈现代汉语句式1、按结构划分:1、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我是中国人。
|购买力提高了。
|张老师教我们算术。
|1句话逗得大家笑起来。
由主谓词组构成的句子称为主谓句。
形容词谓语句田野绿了。
|大桥10分雄伟。
|天气热得10分利害。
|她真漂亮。
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天。
|4月5日清明节。
|小伙子高高的个子。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谓谓语句老大娘心事太重。
|她性情温和。
|这个问题我们研究过。
|奶奶1个字也不认识。
非主谓句名词非主谓句好大的风啊!|多麼美的图画!|我的书呢?|1个温暖的下午。
由单个词或主谓词组之外的词组构成的句子称为非主谓句。
动词非主谓句下雨了。
|随手关门。
|请勿吸烟。
|加油!形容词非主谓句好极了!|太棒了!|慢1点。
|多好哇!叹词非主谓句唉!(来了。
)|喂!(抓紧点儿。
)|啊!(1言难尽。
)|哎哟!2、复句(多个单句)并列关系: 他1边跑,1边哭。
|我既不出去,又无事可做。
经常使用关联词:也,又,既…又,1边…1边,不是…而是。
承接关系: 他走过去,拉起了她。
|他盛了饭,端过去,放在饭桌上。
关联词有:又,於是,然后。
递进关系: 这本书我看过,而且看过不止1次。
|这类西瓜不但个儿大,而且很好吃。
|我酷爱故乡,特别酷爱今天的故乡。
经常使用关联词:不但…而且,并且,乃至,更,不但不…反而…选择关系: 与其跪著生,不如站著死。
|要麼是你记错了,要麼是我忘记了。
关联词主要有:与其…不如,或…或,不是…就是,要麼…要麼。
总分关系: 人死的意义不同,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轻如鸿毛。
|战争可分为两类,1类是正义的,1类是非正义的。
最少需有两个层次。
转折关系: 文章不长,内容却丰富。
|他年纪不大,见识却很不1般。
经常使用关联词:却、但是、但、不过、虽然…但是。
假定关系: 纵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的前进步伐。
|要是没有1次次实验失败,就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
经常使用关联词:如果…就,即便…也,假设…就。
条件关系: 要改造沙漠,就得有充足的水源。
|只有认真地调查研究,才能把情况弄清楚。
主要关联词有:只有…才,除非…才,不管(不管)…也(都)。
因果关系: 我10分感谢您,由于您教我知道许多道理。
|既然你对那个会议不感兴趣,那就没必要去参加了。
主要关联词:由于…所以,既然…那末,之所以…是由于。
目的关系: 为了提高生产率,就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我们改乘了飞机,免得赶不上参加会议。
主要关联词:为了,为…起见,以便,为的是。
2、按作用划分:陈说句桌子上有1本书。
|他是医生。
|你去通知他吧。
|这是我记错了。
|这类说法绝对不对。
陈述事情的句子,用平缓的陈说腔调。
包括肯定的陈说、否定的陈说和强调的陈说,末尾经常使用“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
疑问句谁是最可爱的人呢?|这是你的衣服吗?|他有几岁了?|你去还是我去?|你喜欢不喜欢看电影?|你看见过他没有?|他愿意去还是不愿意去? 提出问题的句子,1般用疑问腔调。
包括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几种情势。
祈使句你站起来。
|快去吧。
|请把桌上的报纸递给我。
|不要再闹了。
|制止在场内吸烟!|不要这样称呼我吧! 表示要求他人做甚么或不做甚么的句子,用祈使腔调。
1般分为表示要求和表示制止的两类。
句末可用“吧、呀”等语气词。
感叹句哈,这样子了!|太好了!|这座桥真长呀!|秋季的香山公园多麼美丽呀! 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用感叹腔调。
句末经常使用“啊、啦”等语气词。
谈现代汉语句式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学习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语体风格,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中注意选词炼句,恰当的应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能力,改进文风,使语言的应用准确、鲜明、精炼、生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经常使用修辞方式,了解语体风格。
教学重点语音、辞汇、语法的关系,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常见辞格教学难点修辞同语音、辞汇、语法的关系,相干辞格的区分,辞格的套用、连用、兼用考核要求相干辞格的比较分析,辞格套用、连用、兼用的分析修辞概说1、甚么是修辞“修辞”1词有3个含义:第1,指应用语言的方法、技能和规律;第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剂语言的行动,即修辞活动;第3,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剂,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在内容和语境肯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以下3个问题,即选用甚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甚么样的修辞方式,寻求甚么样的表达效果。
要体现这3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就不能不斟酌所调动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对所采取的修辞方式是否是恰切,能不能产生鲜明的修辞效果。
我们用语言交换思想、转达信息,不但要表达得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还应当力求生动形象、妥当鲜明、联贯得体,尽量给人以深入的印象和语言的美感。
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肯定的条件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恰当的语言情势来获得最理想的表达效果,这类语言加工的实践活动就是修辞。
语言中,同1思想内容可以选用不同的语言情势表达,而这些不同的情势在不同的语境中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讲修辞离不开语言材料、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学修辞也必须以既定的内容和语境为依托,从语言材料入手,看其采取的修辞方式是不是恰当,产生的表达效果是不是最理想或比校理想。
由于特定的内容和语境决定了最好表达情势只有1种,表达者必须有效地进行修辞活动,觅求到这唯1的语言情势,才能产生所寻求的最好表达效果。
修辞最好效果的产生,得力于对语言近义情势的严格选择和在对照中作出的精心的调剂。
2、修辞和语境同1思想内容可有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采取哪一种表达方式、甚么样的语句最好,常常决定于特定的语言环境。
表达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在于语句本身,还要看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如何修饰、调剂语言情势。
所以,语言环境;(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根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根据。
语言环境,1般指在语言应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形、情况和关系等。
语境1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形语境两种。
请参看《辞汇》部份第5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构成语境的因素有两方面:1是主观语境因素,它指包括身份、职业、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在内的说写者的本身因素,它直接制约着个人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2是客观语境因素,它指在语言应用进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听者、读者等动态因素。
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地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构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加新意,或1语双关,或别有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
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但是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言外的联想意义、感情义义、意境意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取得。
例如:①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
1棵是枣树,还有1棵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②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像秋季似的凉爽。
(碧野《天山景物记》) 例①用了不到30个字描述了作者住所客观景物的无变化,反复手法中流露出作者当时无聊、单调、旁皇、苦闷的心情。
例②作者对酷暑酷热曾烦躁不快,所以写成“撇在后边”,而炎暑以后雪山寒气凉快沁人,令人别有感受,所以又写“送来的”寒气,这1“撇”1“送”紧扣语境,鲜明地展现了作者心情、情绪的变化。
又如: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把凡与钱先生有关的文章、书籍都找来浏览,愈来愈发现钱先生的魅力和伟大,自已的学习、生活仿佛也“1切向钱看”了。
渐渐地,我便萌生了写《钱钟书传》的动机来。
(孔庆茂《钱钟书传》)“1切向钱看”是特定语境的双关妙用,它1方面表现了作者对钱钟书先生的品格、学识的由衷敬佩和研究钱学的殚思极虑;另外一方面也借这个现成的带有流俗味的语句的谐音推陈出新地表现了不俗的意味。
这说明语境要求特定的语句,特定的语句又要牢牢适应语境的需要。
语境的作用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显示在上下文方面。
例如:④丁2爷吃完了饭,回到自已屋中和小鸟们闲谈。
花和尚、插翅虎、豹子头……他就着每一个小鸟的特点起了鲜明的名字。
他自居及时雨宋江,小屋里经常开着英雄会。
(老舍《离婚》)文中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文字生动活泼,也很有情趣。
另外由于上文介绍丁2爷时,已指出过他是个“白吃饭”的人,而他的那些小鸟不是秃尾巴的、烂眼睛的,就是项上缺羽毛的或破翅膀的,无1不属“例外”无1不各具特点。
就是它们常同碌碌无为的丁2爷“闲谈”,又开着甚么“英雄会”。
不言而喻,作者通过语境获得了可笑、幽默的效果。
老舍曾明确指出,作家选用语言时应特别注意“如这人物,如此情节,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当说甚么,应当怎样说”。
这段话点明了语境是修辞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因素之1。
也就是说,特定的思想感情,鲜明的修辞效果,产生于加工的语言情势和特定的语境之间的和谐统1。
说写者与听读者都要通过联想建立起话语与语境的紧密联系,消除话语与语境的矛盾,以取得话语对语境的尽量的适切和得体。
3、修辞同语音、辞汇、语法的关系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辞汇、语法的应用的,修辞同语音、辞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它们各是语言学科的1个分支。
由于修辞属于纯语言应用的学科,它同语音、辞汇和语法天经地义地存在着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1)修辞同语音的关系修辞和语音各有其研究对象,语音以语言声音的性质、结构规律为研究对象,修辞研究应用语言因素、语言规律来提高表达效果,自然要重视研究谐音、叠音、拟声、双声、叠韵、平仄、压韵、字调、腔调、重音、轻声、停顿、音节、节奏和儿化韵等。
研究这些语音现象在特定思想内容和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采、意义的心理重心、音律美感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很多修辞方式是利用语音条件体现修辞效果的,如双关、对偶、拈连、歇后、摹声、同字、谐音、遮掩、借代、飞白等。
语音在增强音律美和突出语义方面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了修辞方式的内容;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
语音修辞是修辞研究的1个重要方面。
(2)修辞同辞汇的关系辞汇研究的是词义,词的构成,辞汇的构成、发展变化及其规范化等内容,修辞则是从挑选、锤炼的角度去研究词语应用的,这就必将要从声音、形体、意义、色采、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调遣、安排,也必定用到各种各样的语言建筑材料,犹如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同音词、同形词、同素词,褒义词、贬义词,外来词、古语词、行业语和熟语等。
辞汇为词语的挑选锤炼、为构成具体的修辞方式提供必要条件,几近所有修辞方式都同辞汇有关,如语义双关、反语、仿词、婉曲、对偶、对照、借代、通感、夸大、顶真、回环、拈连、反复、比喻、移就、歇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