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学写游记》作文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学写游记》作文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学写游记》作文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学写游记》作文教学设计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掌握抓特点,重描绘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翻看照片,观看视频,阅读名家游记,写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次游记,抓特点,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美、捕捉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独特的性情,陶冶情操。

教学用具:PPT

课前导学案:

哪一次外出游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了捕捉对这次游玩的特别记忆,你可以用一张照片或画个草图,你还可以用几个词语来勾勒那一次的出游。

准备写作:

1、选择哪一次的游玩。使用下列方法可能有助于你确定。

①看相册或家庭录像带,边看边想,这几次出游中,哪一次游玩最能唤起你的记忆。

②填写下面的问卷调查:

哪一次游玩曾使你高兴或很惆怅?

哪一次游玩让你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

哪一次游玩给你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哪一次游玩能引发你长时间的思考?

让你高兴、惆怅,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增长见识、给你留下极深刻印象的分别是什么?引发你思考的是什么问题?

2.搜集素材。你需要大量的、描述性的词语去写你的出游,下面的头脑风暴板对你可能会有些帮助。思考什么让你的这次游玩与众不同,是景,是风土人情还是文化气息。教学过程:

课前ppt

美景、美食:西湾、百丈漈、平阳炒粉干、钱承恩馄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之前跟大家的交流中,我知道我们班级80%以上的同学在写周

记或随笔的时候都会想要去写自己游玩、游览的经历,然而这其中有接近70%的同学又苦于不知道如何去写而最终放弃。其实,这种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就是我们所说的游记。怎样写游记,怎样才能写好游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游记写作。

2、要写好游记,我们必需对他有所了解。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在昨天我们做的课前调查中,很多同学希望老师来谈谈写景型的游记。如何写好风景?如何生动、形象、具体地去写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二、抓特点,重描绘

1、师:看梅雨潭的图片,如果你游到此地,你会如何来写这里的风景呢?

生:略(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

师:“一个好的文本可以给我们提供写作能量”,我们一起来看朱自清游览梅雨潭后,写下的一段文字。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生:抓住“绿”这个特点。

师:看来要写好游记,我们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写出你的独特感受。

3、如何写得更加生动呢?我们再一起来看。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

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生:巧用拟人、比喻等修辞……

生:运用对比的写法,巧妙烘托……

生:展开联想、想象……

生:诗意的语言

生:使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融情于景,巧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

5、师:看来要写好游记,我们还要抓住特点,细致描写。

6、师:在游玩的过程中,除了写你看到的美景之外,还可以写些什么来凸显景之美呢?

三、感人情

7、我们在一起来看一段文字,他写美食还写什么?

常听人说,到西北最难适应的是食物。但我对兰州印象最深的却是两宗美食:牛肉面与白兰瓜。

因此,这座黄河上游边的狭长古城,留给我两种风韵:浓厚与清甜。

兰州牛肉面取料十分讲究,一定要是上好黄牛腿肉,精工烹煮,然后切成细丁,拌上香葱、干椒和花椒;面条粗细随客,地道的做法要一碗碗分开煮,然后浇上适量牛肉汤汁,盖上刚刚炒好的主料。满满一大碗,端上来面条清齐、油光闪闪、浓香扑鼻。一上口味重不腻,爽滑麻烫。另递鲜汤一小碗,如若还需牛肉,则另盘切送,片片干挺而柔酥,佐蒜泥辣酱。在兰州吃牛肉面,一般人都会超过平时的食量。

我兰州的朋友范克峻先生是一位历尽磨难之人,经常带我到一家铺子吃牛肉面。掌勺的马师傅年事已高,见范先生来便亲自料理一切,

不容有半点差池。范先生轻声告诉我,这位马师傅实在是一位侠义之士,别看他每天只是切肉煮面,你完全可以把一切信托于他。30多年前,一位每天到这儿吃面的演员突然遭冤被捕,关在监狱里,判刑不轻。妻子亲朋都离他而去,过年过节时也没人来探望。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位马师傅出现在铁窗之前,手提一包干切牛肉,无言捧上。如此者每年不断,一直延续整整20年之久。20年后,演员的冤案昭雪平反,他又重登舞台,名震全城。不管他用什么方式来邀请和感谢,马师傅全不接受,只在他每天早晨来吃牛肉面时,投以轻轻一笑。

正说着,马师傅的牛肉面已经煮好端来,只一口,我就品出兰州的厚味来了。

生:马师傅的一些事。

师:这是否多余,能不能去掉?

生:不能,牛肉面本身的味道美,但马师傅浓浓的人情味,让牛肉面更有味道。

师:在介绍了游玩中的美食之外,他还写了人情美,来凸显美食之美味。那么写风景,我们还可以写什么呢?

8、看一段视频《童话世界九寨沟》

生:还可以写人。

生:九寨沟的景美,人更美。

生:条件如此艰辛,依然执着守护

生:人的质朴

生:因为有这些护林员的守护,九寨沟才更美。

师总:看来写游记,我们还可以当地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情。正如卞之琳所认为的:人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会生动。

师:写游记还可以写人情。

9、再练笔,旅游中哪些人情触人心弦,让你印象深刻?

生:略

四、总结

师:余秋雨说过: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

而是一种“人文山水”。

在写人文景观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去体会其中的文化和人文历史。

多接触,多感受,相信我们的文章会更厚重。

欧阳修说:作文无它术,唯勤读书多为之自工。要写好游记,我们行万里路,还要读万卷书!

五、作业

1、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体会他写游记的方法。

2、写一篇游记《那时,游》,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

六、板书

畅游心中的胜地

巧抓特点

具体描绘

体察人情

评价:在全体体成语的努力下,这次的课堂教学设计耳目一新,老师信心百倍,很好地将游记的写作扩展到一定的范围,将写作内容充实化,将课堂上得厚实,也上出了语文味,是一堂好课.让我们也认识到好课是磨出来的,只是将我们搞得精疲力尽,当老师太难了。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16 海上日出

师:是呀,实在是太美了!今天,我们就走进《海上 的日出》,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画面。板书课题: 15 海 上日出。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 3、4】 巴金( 1904年 11月 25日— 2005年10月 17日), 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 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 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 1904年 11月生 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 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 反封建斗争。 1923 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 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写作背景:巴金 1927年 1月,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 学,在轮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 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出示课件 5】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 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出示课件 6】 扩大 范围 努力 一刹那 灿烂 替代 镶嵌 不仅 (1)读准字音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紫”,翘舌音“刹 (2)多音字:荷、重 【出示课件 7】 荷:荷花 重荷 “重荷”中“荷” 字有如下解释,给它选择正确字义 () a 、承当 b 、负担新课 教学 ( )分 钟

重:重担重围“重围”中“重”字有如下解释,给它选择正确字义()a、重复b、层 (3)一刹那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一刹那” 的近义词“转眼间、一会儿、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不用词典,咱们也能理解词义 (4)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师画云,让学生“镶”边(5)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镶紫”)【出示课件8】“扩烂镶仅”左窄右宽,“范努替紫”上下结构,其中“范”上窄下宽结构。 “镶”左窄右宽,注意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右边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 “紫”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上面是个“此” 字。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出示课件9】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提示:读课题,有时根据课题就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预设:本文主要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 (2)请同学们默读2—5 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生动地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景象?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思考:作者用哪一句话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4)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出示课件10】说说什么是“奇观”?这指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奇观”指雄伟、壮丽又少见的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整句话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论文:浅析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论文:浅析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论文关键词】策略发现闪光点精妙优秀构思 【论文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如善于发现作文的闪光点,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并利用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有的学生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训练下,甚至对写作产生了厌烦情绪。一说作文就头痛,哪里还能写出好的作文。 笔者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用刻板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学生的作文,而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作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著名教育家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面对学生幼稚的作文,教师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

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一点进步,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我们认为,学生只要用心去写了,在一篇作文中,总会有那么一些字词使用得比较恰当,甚至某些段落写得比较精彩。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作重点批注,并在作文讲评课上予以赏析、肯定和褒扬,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了用得好的字词、写得好的句子、段落,但又不可能在讲评课上对每篇作文中的精美句子段落都一一赏析。但老师又不能对这些好的句子、好的段落置之不理。如果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还可能因为老师的漠视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摘抄学生作文中精美语句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体可以这样操作:教师把所有作文中的精美语句抄写在黑板上,每句话的后面注明班级、姓名,同时要求学生把这些语句抄写在专门的摘抄本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把这些精美的语句打印出来,张贴在学习园地,让学生课后去抄,这样学生可以不占用上课的时间。 如果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班上也有不少优秀作文。这些作文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中好的作文对全班同

八年级下期语文作文教学计划3

八年级下期语文作文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期终测试情况来看,跟其它班级相比较,学生的进步较大。但学生仍然存在成绩悬殊的情况,优秀率不高,差生较多,及格率90%左右,平均分80多分。 思想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有少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尚未形成,上课学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发言不够活跃。 学习心理方面,有2/5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认真勤奋,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能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有2/5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但学习自觉性和稳定性不足,上课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1/5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 二、教材简析 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

想转变历程;《我的母亲》节选胡适自传,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不懈追求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 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含有哲理,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具有诗化、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

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

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2020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作者:米兰花香

第五单元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认识“墩、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欺负”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让学生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鞭、扳、腕、疤、喉、咙”,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四、小组探究。 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在表演前先分组朗读,熟悉课文。选部分学生作为演员,剩余的学生作为导演。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老师评戏。分别指出生动之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指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对人物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 举例说说课文中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让学生充分发言) (1)人物的评价,如小嘎子很机灵,祥子很健壮,严监生很吝啬…… (2)人物言行的感受,如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了严监生的吝啬…… 2.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3.《摔跤》中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别是哪种描写方法? (1)语言、动作描写:“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表达效果:体现出小胖墩儿的胸有成竹。 (2)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表达效果:“沉不住气”表现出小嘎子对长时间不能取胜的不耐烦,这种急躁的心理预示着他的失败。 4.《他是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奇异的琥珀》、《自然之道》、《一位这样的老师》是精读课文,《表里的生物》、《最佳路径》是略读课文。 这五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大自然中奇妙有趣的知识,有的展现了人类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去学习,去探索。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主要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但是与一般说明文不同的是,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组织材料,使文章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 《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个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观察太平洋绿龟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咬啄,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送到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里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件事使“我们”感到震惊和懊悔。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一位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逐渐地“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就要对外开放了,但是连接各个景点之间的道路的设计方案还没有确定。这使大师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学设计学习写消息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学设计学习写消 息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学习写消息1.复习新闻知识。 2.学写新闻。 3.播报、评价所写新闻。 学生已经学完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新闻两则》,初步了解了新闻的要素、结构、语言特色等知识,但是对新闻写作还没有进行实际地操作,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闻要素不够齐全、语言不够简洁等问题。 1.寻找身边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事。 2.用精练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说明事由。 1课时 (设计者:李杰2016年10月19日) 一、课前齐背《写作课本》上的妙句 二、个人背功展示:2—3名同学背精段,要求做到流畅的背。 三、优秀作业展示:联词成段成故事。 四、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一堂作文课。(直入主题,向同学们明确这堂课的任务,让学生心里有所准备,教师观察学生反映,如果学生觉得难,教师则明确这堂课采用活动的形式,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这次写作任务。)写什么呢?最近,我们学校、班里发生了许多新鲜事儿:比如,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元旦文艺汇演;有同学很认真地用抹布擦楼梯;美术老师帮同学们倒垃圾;老师为表演节目的同学扎辫子……今天我们就把这些新鲜事儿写成新闻,向学校全体师生和我们的家长报道,一展我们的精神面貌和写作才华。同学们!好不好? 下面请看今天写作的活动安排:给出活动安排和任务,让学生引起兴趣,但是明确每位学生都是小记者,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本组新闻社提供优秀的新闻稿。 活动名称:本班新闻联播。 组织形式:以各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本组召集人。 活动步骤:①学新闻;②写新闻;③播新闻。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 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 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单元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 教材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 分析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 展开的。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 “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 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25 个生字,会写42 个字,正确读写41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单元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 2. 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目标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难点 认识25 个生字,会写42 个字,正确读写41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打开和学生交流的窗口,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友情和亲情。 单元17、《可贵的沉默》 3 课时《语文园地五》 2 课时课时18、《她是我的朋友》 2 课时

安排19、《七颗钻石》 20、《妈妈的账单》3 课时 1 课时《口语交际. 习作五》 3 课时 课题17、《可贵的沉默》主备人杨霞 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1. 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 。 2. 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 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感恩的心》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分类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为说明文单元,共四篇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文章基本上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内容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本设计重点处理《中国石拱桥》研读说明方法和说明事物特征,通过《苏州园林》及其对应的丛书《故宫博物院》和《春游颐和园》比较阅读,学习说明顺序。通过《蝉》《梦回繁华》和丛书中《绿色蝈蝈》与《松鼠》研读说明语言的平实性与生动性。本单元大作文写作训练“说明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文 主题 文明的印记 语文 要素 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语言等方面把握说明文的特征。 单元学习目标1. 抓住事物特征,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 单元课时安排(11课时) 课型课时内容教学重点 单元导读课2课时整体感知主题,全单元把握通读,熟悉内容,把握单元主题,把握说明文特征。 主题阅读课3课时中国石拱桥(精读精讲,1课时) 名胜留古韵智慧创文明(《苏州园林》+ 《故宫博物院》《春游颐和园》《从甲骨 文到缩微图书》)(1课时) 自然物语(《蝉》《梦回繁华》《绿色蝈蝈》 《松鼠》))(1课时) 说明事物抓特征,说明方法, 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性。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 作者介绍建筑园林的顺序。 文体特征,语言生动性, 群文阅读课1课时桥梁飞架南北美名传扬古今(丛书《卢 沟桥》《名桥谈往》《安济桥》《安济桥》) 把握说明方法,欣赏桥之美。 以读促写课2课时说明要抓住特征(阅读《国宝——大熊猫》 《蜘蛛》《绚丽的蝴蝶》) 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 运用所学知识学写说明文 自主实践课1课时复述与转述(《我的几位老师》《胡适先生 二三事》《金岳霖先生》) 复述与转述的含义和区别 详细复述与简单复述 变换人称、时空等转述方法 名著导读课2课时读昆虫史诗享精神盛宴作家生平 全书的大致内容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习仿写教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习仿写教案 【目标导航】 1.收集、诵读课内外经典作品,培养阅读经典作品的爱好,提高欣赏经典作品的能力; 2.领悟课内外经典作品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掌握仿写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使用恰当的修辞、句式、结构和写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来进行表达; 3.能在对范文进行批注的基础上,运用仿写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激发习作者的热情,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一、《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 二、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都德写“我”上课时的心理,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 三、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一篇好文章,在写法上总有值得模仿、借鉴的地方。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课文是不是这样的。

【写作要求】 1.找出所选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想想你要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2.重读《社戏》的相关段落,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己仿写的指导。 3.重读《背影》《秋天的怀念》,借鉴其具体写法。安排好文章结构与线索,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技法点拨】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例作文,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仿写好像写字临帖一样,就是作文起步阶段的“临帖”。 1.放低要求,循序渐进 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一见作文题就咬笔杆,感到无话可写?问题主要出在要求不当上。学习总有一个过程,由易入难,由简入繁。习作亦是如此。学习写作,我们最应先了解“我可以写些什么”,然后是“我可以怎样去写”,而不是“怎样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学习写作,从学习范文开始。因为范文可以直观地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内心感受。从中,我们也可以领悟到许多实用的写作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为我们今后的构思提供材料,从而打下比较扎实的写作基础。 习作起步阶段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开始可以放低些要求,重点放在段落的练习上。熟练以后,再逐步丰富文章的内容及表达的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2.立足模仿,鼓励创新 “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茅盾语)因此,在习作练习中,以范文引路,与阅读紧密结合,从仿写起步学习作文,无疑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条捷径,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范文引路】 枣核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她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单元备课第五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 作者笔下的人物” 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个“ 交流平台” 和“ 初试身手” ,两篇习作例文及一次习作。 《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分别侧重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以及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刷子李》则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突出他技艺的高超。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人物描写一组》 3 课时 《刷子李》 2 课时 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 1 课时

习作例文 1 课时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2 课时 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摔跤》选自中篇儿童小说《小兵张嘎》, 《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为编者所加。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祥子这三个人物形象, 每一个片段,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学生曾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小嘎子、严监生、祥子 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1 .课前可组织学生回顾阅读过的比较精彩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或者自己写过 的比较满意的写人的文章。如有条件,也可布置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或 者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片。 2 .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因此,本文的教学宜采用如下步骤:回顾交流,即畅谈自己读过的写人文章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或交流有关读写经验,或提出有关写人的种种困惑;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 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中,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开展课外读写实践。 3 .教学时,一是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可以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二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三是要借助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 【知识与技能】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组教材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安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里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安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默读,感悟课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生活。 2、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紧抓重点词句,逐层深入进行感知与理解,重点突出,既符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 三、教学目标 1、会认25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懂的关心父母、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4、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抓住人物表情、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四、教学时间安排: 17.《可贵的沉默》 2课时 18.《她是我的朋友》 2课时 19.《七颗钻石》 2课时 20.《妈妈的账单》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 “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难点是体会沉默的可贵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歌曲《懂你》。 2.文字投影片。 3.学生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A. a.学会自由读课文。 b.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ùn,不读wēn;霎,读shà,翘舌音,不要读成sà;拙,读zhuō,不要读成zhuó。 2.(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3.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2.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出几点要求) a.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c.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一下各组学生读书情况,并在角色把握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结合他所画的重点语句进行个别指导。小组表演,引导评论 1.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最佳演员”,好吗? 2.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3.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演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深入体会爱的情感。如, a.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b.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在表演体悟到要回报爱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寂然无声”“沉默不语”“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像获得赦免”“七嘴八舌”等词句的理解,认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热闹兴奋(感受到爱)──羞愧不安(意识到自己从未回报过爱)──热闹兴奋(准备回报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二、研读课文,激发情感 A、课件出示老师围绕“沉默”提出的思考题: 1、找一找:课文中带有“沉默”这个词的句子。 2、说一说:“沉默”是什么意思?谁“沉默”了?“沉默”了多长时间? 3、看一看:课堂上“沉默”前是什么样子?“沉默”时呢?“沉默”之后课堂又是什么样子? 4、想一想:为什么“沉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B、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合作讨论 C、班级汇报交流 1、抽生回答思考题“找一找”后,老师课件出示内容(4句话) 2、学生回答思考题“说一说”后,老师及时评价 3、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和想象: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案 【篇一: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学教案设计】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一).激趣: 用一则寻人启事激发学生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并导入 新课。导入语: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 我们面前闪现。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 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 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俗语说:“画人画虎,难画皮。”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 画得栩栩如生呢?板书课题: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二)介绍写人物个性特征并提示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 (三)指导习作 1.肖像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 样的? 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 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 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 1.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衫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 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鲁迅外形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 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明确: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练一练:肖像描写,写出人物特征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学写游记》教案

写作学写游记 目标导航 1.培养留心观察、勤于考证的意识,在活动中以写作导游词的形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文化的能力。 2.能初步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长人生见识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3.把语文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锻炼参与者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活动中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 文题展示 一、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提示: 1.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 2.细致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 3.描写风景时要融入一些个人感受,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二、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欣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 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三、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______》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参观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记录,作为写作的素材。 2.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东西不可能全都写进作文中,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参观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在适当的地方,要点出你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 写作要求 1.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细致观察,不要贪多,不要泛泛而谈。 2.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还可适当加入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 3.参观记一般按照参观的先后顺序来写,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写,并适当点出你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 技法点拨 浏览山水名胜,并用优美的文辞记录所见所感,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常有的风雅韵事。 本次游记写作的训练提出如下建议: 1.认真观察抓特征“走马观花”式的对旅游景点进行游览,是抓不住旅游景点的特征的,观赏景物,要全身心地调动自己的眼、鼻、口、手、耳,去看、去闻、去尝、去摸、去听。把美景融入心中,留意旅游过程中发生的见闻,一草一木、一楼一物、一石一沙、一人一事的 具体特征就会清晰的展示在你的面前,就能避免写游记时出现不知所云或“东一榔头,西一棒锤”毫无目的地进行写作的尴尬局面。课文《壶口瀑布》着力描写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灵震撼。 2.选准角度讲层次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点,都是以一定的“形体”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对它们进行描绘时,就得选好观赏的角度。而怎样的角度才称得上是“好”角度?这要根据具体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但不管怎样,所选的角度应该能够揭示 具体旅游景点的特征。至于层次,只要能够按照“移步换景”或“定点换景”的顺序对具体的旅游景点进行观察和描述,我们的游记自然就会有层次感了。 3.写景状物融真情山川美景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为多娇的江山而折腰,泼墨挥毫,留下传世佳作。我们的游记同样要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东西来写,写出景观的特色和文化蕴涵。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在对旅游景点进行精细描绘

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九周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般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像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习作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二是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20个成语。“成语故事”讲述了“舍本逐末”的故事。 【学习者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单元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单元教学措施及手段】 1、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传记及其他科普作品。 【单元教学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