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力学CAT个性化试验报告

实验力学CAT个性化试验报告

1.序言

1.1 摘要本实验包括基础实验、个性化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在理

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学到了更多的有关测试方面的知识,熟练应用应变仪、掌握应

变片的粘贴和使用方法、桥路的连接、熟练掌握CAT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动手能力

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1.2 关键词CAT软件;应变片;应变仪;标定;虚拟仪器;传感器;引伸计

1.3 前言电阻应变测试实验是力学测试的基本实验,它的基本内涵是用电阻应变

片测定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

分析方法.具体说,就是将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上,当构件变形是,应变片的电阻值将

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电阻应变仪将此电阻值的变化以成线性关系的电压方式测量出

来,并输出到A/D设备进行计算机采集和应变值转换,获得构件表面的应变值.在本次实

验中,有两种采数方法:一种是利用CAT软件,另一种是利用载荷显示器及应变仪用肉

眼读数.数据处理用Excel表格.

本次实验欲完成的任务:

(1)熟悉应变仪、加载装置、力传感器的使用;

(2)掌握应变片的使用方法(贴片、焊线等);

(3)掌握桥盒的使用,桥路的连接;

(4)掌握应变仪、力传感器的标定;

(5)掌握拉伸实验中E的测量,悬臂梁应变ε的测量,简支纯弯梁应变ε的测量,K片的测量;

(6)学习YEC_Dasp动态数据采集系统;

(7)虚拟仪器的使用。

1.4实验条件

(1)仪器、耗材

主要仪器(如表1):

表1 实验主要仪器

实验仪器应变仪调理器S型力传感器力传感器

CL-YB-3/50K

BLR-3

型号 YE3817C

YE3830

实验仪器显示仪数据采集器应变标定器转接盒

YE29006B

YE29003B 型号 AMPV-1D

YE29006B

其他仪器、耗材:电脑、剥线钳、万用表、细引线、四芯屏蔽线、硅橡胶、焊锡、

焊锡膏、502瞬间胶、剪刀、三角尺、电烙铁、酒精、棉花、

砂纸、千分表、百分表、磁性表座、塑料薄膜、桥盒、兆欧表等(2)试样

拉伸试样(如图1 )

50mm

图2 悬臂梁试样尺寸

简支梁试样(如图3)

图3 简支梁试样尺寸

(3)软件--YEC-Dasp信号测试与分析系统

该软件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配接各种采集器,采集器的类型可以根据用户实际使用的产品自己指

定。

2.具有丰富的多种参数设置功能。

3.支持多种文件存储格式。

4.多种采样方式

5.具有丰富的时域、频域分析处理功能

单踪示波视图;双通道运算示波视图;多踪示波视图;利萨如视图;自谱示

波视图;通道电平视图;统计信息视图

6.可以配接各种数据采集器,采用虚拟面板的形式对调理单元自动识别和设

置。

7.多种赏心悦目的配色方案

8.充分利用计算机海量存储硬盘,长时间、实时、无间断记录多通道信号。

图4所示为该软件的主界面

图4 YEC-Dasp系统主界面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软件的使用方法:

进入主界面后,首先要设置采数参数,流程:菜单栏中设置,选设置采数参数弹出图5。

图5 设置采集参数界面

其中,测试模式有四种,对于学生实验,本地测试模式即可满足实验要求;然后我们就可以为实验命名、更改存盘路径、修改采数通道、改变采样频率等;采样方式也有四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示波:只显示波形,不存盘。

?采样:该方式下数据不显示波形,只保存采样的数据。

?边显边采:一边显示波形,一边采样保存数据。这是较常用的采样方式。

?触发采样:多用于记录瞬态信号的情况下,采集的数据量一般比较少。

其它参数设置好后,将标定值替换相应通道的标定值1,采数结果即为所测真值。

然后,选择采集器,流程:设置,选择选择采集器,点确定即可,本实验利用AC6111采集器。

对于连接了调理器的设备,就可以使用完成仿真真实仪器面板制作的虚拟面板对YE3830

进行操作。如果仪器连接到网络上,还可以利用其进行远程控制。选择设置,设置前置调理器。会弹出如图6的界面,可以同真实仪器一样调零、设置衰减值等。

图6 虚拟仪器界面

然后,可以选择多种视图来显示采数或者标定曲线,以满足不同的视图要求。

单击菜单栏选择,点选不同的视图方式即可。当各项参数设置完成后,即可开始采数点击工

具栏上的设备按钮,如果设备打开正常,按钮会变为,如果无法打开设备,请检查联机线是否接好。

点击开始采集数据,同时按钮会变为,如果想停止采集,只需再次点击就可以了。

2.基础实验

2.1应变片安装方法

(1) 确定贴片的位置,并用铅笔在试样上做出标记;

(2) 对测点进行打磨,画出贴片定位线,再用浸有酒精的脱脂棉球擦洗,直到棉球上不见污迹为止;

(3)在应变片的背面涂一层薄而均匀的502胶,用镊子将应变片放在定位线上,用拇指柔 和滚压,挤出多余的胶和气泡,为防止胶粘在手上,最好在片上垫一块薄塑料,使应变片与试样完全贴合.小心揭起两根引线,并在下方垫一块塑料薄膜,防止引线短路;

(4)将接线端子粘贴到应变片下方,注意端子在粘贴前要打磨,在端子上均匀挂锡,为使导线容易焊接,可以将导线剪短,在导线端上挂锡,快速点焊,使焊点小,均匀,圆滑,并确保焊点焊透,然后可用胶带固定。

(5)通过测量导线与金属构件之间的绝缘电阻检验应变片是否短路,导线与金属构件 间的绝缘电阻要超过500MΩ。采取防潮措施,在应变片的周围涂上硅胶。

2.2应变片桥路连接

图7为电桥的原理图,根据它可以连出1/4桥、半桥、全桥等。

如图8 、9、10所示。

图7电桥输出原理图

图81/4桥接线方式图 图9半桥接线方式图

图10全桥接线方式图

2.3应变仪调零、标定实验

实验目的(1)应变仪的使用

(2)应变仪的标定

实验步骤

(1)YE29003B应变标定器如图11所示

图11 YE29003B应变标定器

(2)应变标定仪指向0时调零(利用AUTO-FINE联合实现),标定仪指向1000με

时标定(利用BAL?TRIML联合实现);

(3)标定仪从1000转到零记录应变对应的电压值。 (4)在excel 中将所得数据回归,得出标定值。

实验数据及处理:表2至表5为实验数据

表2 1通道标定数 表3 2通道标定数据

表4 3通道标定数据 表5 4通道标定数据

通过获得的数据,将他们做线性回归从而得到直线斜率,即标定值,图12至15 为excel 处理的图线。

图12 一通道标定

应变ε/με 电压DC/V 1000 4 800 3.198 600 2.4 400 1.602 200 0.805 0 0.001 应变ε/με 电压DC/V

1000 3.999 800 3.196 600 2.399 400 1.600 2000.802

00.002

应变ε/με 电压DC/V 1000 3.999 800 3.197 600 2.22 400 1.601 200 0.807 0 0.001 ε/με

DC/V 1000 3.999

800 3.196

600 2.398

400 1.598 2000.802 0-0.002

图13 二通道标定

图14 三通道标定

图15 四通道标定

实验结果K仪1= K仪2= K仪3= K仪4=0.004

实验心得:标定是电测方法的基础,虽然方法简单,易于实现,但我们要重视这个过程;

实验过程中零漂现象比较严重,对后面实验均有影响;如果接地,会使结果较精确。

3.个性化实验

3.1 D/A函数发生实验

实验目的(1)熟悉CAT软件;

(2)掌握D/A转接盒的使用方法;

(3)学会利用软件观察不同函数波形

实验步骤

信号通路图如图16所示

图16 信号通路图

(1) 转接盒本身组成闭环,再将信号传递到电脑上;

(2) 启动电脑,打开软件在菜单中选设置,再选启动DA,即可弹出

如图17 界面。

图17 启动DA界面

(3) 进而选择通道、选择所需求的函数波形、改变其参数如:频率、

幅值、初相等。

(4) 点击开始采数,当你想停止时,点击即可。当然,视图方式完全依据个人的需求所定。

实验结果

下面三张图,图18至20是D/A函数采集图,分别是锯齿波、脉冲波、

方波。

图18 锯齿波

图19 脉冲波

-(标定

仪标定

仪ε

ε

k k R

r 1

=

图20 方波

3.2 应变仪标定原理及力传感器标定实验

实验目的 (1) 在标定实验的基础上结合CAT 软件模拟标定实验

(2) 熟练掌握标定原理 (3) 熟练掌握CAT 软件 (4) 为大量采数做准备 (5) 熟悉使用加载装置

实验原理 并联大电阻,模拟桥臂应变片电阻变化,并联电阻的计算如公式1所

(1)

实验步骤

(1) 应变仪标定 如图21所示,打开CAT 软件,启动前置调理器,对虚拟仪器调零、设置桥压,然后打开一种视图方式,如选择单踪示波,就会产生图中所示波型。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就会得到虚拟仪器标

定的Ku‘。

图21 模拟标定实验

(2) 力传感器标定启动应变仪通过s型传感器对立传感器挤压获得力传感器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力传感器以全桥方式连接到桥盒上,通过应变仪显示受到的力对应的电压的大小,从而标定力传感器。实验数据及整理见表6及图22。

表6 力传感器标定实验数据

力 F/N 电压DC/V

00

44 4.722

697.373

859.223

10711.565

13.245

125

图22力传感器标定数据处理

实验心得 对于模拟标定实验,经整理发现获得的标定值同前述标定实验的标定结果Ku=0.004极为接近。因此,较好的利用虚拟仪器进行控制、

测量,对于测试的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因此虚拟仪器也拥有良

好的发展前景。而对于力传感器,它的标定结果线性良好,标定力

传感器之后,我们不必再去一个一个读数了,而可以利用采数软件

进行大量采数,令数据更具有真实性。

3.3拉伸实验

实验目的(1) 熟悉使用位移引伸计

(2)测量试样的弹性模量E

实验原理接桥方式:1/4桥:R1=R=R=R=120Ω

εp=ε仪

应力大小:σ=F/S

应变ε仪=V/K标

真实应变ε=K仪/K片*e仪 (2)

弹性模量E=σ/ε (3)

实验步骤(1)引伸计的标定 在标定过程中,使用到了引伸计检定仪,利用它可以直接读出位移,同时引伸计以全桥连接到桥盒上,在应变仪

上读出相应的电压即实现了引伸计的标定。引伸计的标定数据如表

7所示。

表7 引伸计标定数据

电压位移μm

00

0.653200

1.185400

1.733600

2.281800

2.831000

3.371200

3.9341400

4.481600

5.031800

5.5742000

6.1142200

通过表中数据,线性回归得到excel标定图获得标定值K标=0.0028

如图23。

图23引伸计的标定数据处理

(2)拉伸试验 利用前面所述的拉伸试样、引伸计和应变片测材 料的弹性模量实验实物图如图24所示。

图24 拉伸实验图

引伸计以全桥方式连接到桥盒上,应变片以1/4桥连接到桥盒上,

利用两个通道进行采数,如第一和第二通道分别连接应变片和 引伸计,原始数据如表8所示。

表8 拉伸实验原始数据

力Force/N 1通道电压DC/V 二通道电压DC/V

00

0 1880.8840.004 297 1.4370.006 392 1.9250.008 521 2.5490.011 557 2.7820.012 632 3.0680.013 746

3.5860.015 795

3.8

0.016

然后,利用公式2、3,几何参数,(几何参数见图1)以及标定关系, 可以计算出两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得表9。 表9 拉伸试样参数

长l/mm

宽b/mm

面积S/mm

2

K 仪1 K 仪2 5 0.95

4.750.004

0.0028

数据经处理后得到如表10和11所示结果。 表10 一通道(应变片)数据结果

表11 二通道(引伸计)数据结果

下面的图25、26为依据实

验数据整合的直线,斜率即为弹性模量E

ε仪1/με

ε1/με

σ/MPa

0 00

221 200.909139.57895359.25 326.590962.52632

481.25 437.582.52632637.25 579.3182109.6842695.5 632.2727117.2632767 697.2727133.0526

896.5

815157.0526

950

863.6364167.3684

位移

ε仪2/με

ε2/με

σ/Mpa

0 0001.428571 238.1429216.493539.578952.142857 357.2143324.740362.526322.857143 476.2857432.98782.526323.928571 654.8929595.3571109.68424.285714 714.4286649.4805117.26324.642857 773.9643703.6039133.0526

5.357143 893.0357811.8506157.0526

5.714286 952.5714865.974167.3684

图25 应变片测弹性模量

图26 引伸计测弹性模量

测得的弹性模量E1=191.6MPa,E2=191.3MPa

实验心得每一个传感器在实验前都需要标定,引伸计也不能例外,而标

定也是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标定的好与坏直接决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我们要重视标定实验。

引伸计是一种位移传感器,利用位移的改变量来衡量应变大小,引伸计

也有缺点,就是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不论在标定时还是

在实验中,都要格外小心,尤其是人为的挤压、碰撞的都是要避免的。

如果使外界影响因素达到很小,那么实验结果也会令人满意的。

3.4悬臂梁弯曲实验结合虚拟仪器实验

实验目的 (1) 学习利用虚拟仪器进行实验

(2) 测量试样的弹性模量E

(3) 比较F-w的关系、比较F-ε的关系

实验原理接桥方式:半桥:R1=R2=R=R=120Ω;两片工作片εp=ε仪/2

应力大小:σ=F/S;应变ε仪=V/K标

真实应变ε=K仪/K片*e仪;弹性模量E=σ/ε

图27 为实验实物图

F

w=Fx2(3l-x)/6EI

图27 悬臂梁实验实物图

实验步骤如图28所示

图28 悬臂梁实验步骤图

接通应变仪各通道,正确组桥,通过图二的几何参数计算式样的各项

参数如表12所示。

表12 悬臂梁试样的参数

S/mm2 总长/mm 千分表

位置/mm

Iz/mm4 Wz/mm3 应变测试位置/mm

82.5 26512661.87540.65 30

表13 测量弹性模量的数据处理结果

Force/N Strain/μεStress/MPa Strain/με

-0.239 7.937 1.41107-3.9685

-0.239 7.937 1.41107-3.9685

-0.328 7.326 1.936531-3.663

-0.388 6.716 2.290775-3.358

-0.627 -5.495 3.701845 2.7475

-0.925 -20.147 5.46125510.0735

-1.044 -34.188 6.16383817.094

-1.76 -48.8410.3911424.42

-1.88 -64.10311.0996332.0515

-2.357 -78.75513.9158739.3775

-2.506 -89.74414.7955744.872

-2.596 -98.29115.3269449.1455

-3.043 -108.66917.9660554.3345

-3.043 -126.98417.9660563.492

-4.058 -142.24723.9586771.1235

-4.237 -162.39325.015581.1965

-4.624 -178.87727.3003789.4385

-4.863 -191.69728.7114495.8485

通过上述数据可直接作图求出弹性模量E=273.4GPa,如图29

图29 悬臂梁试样的弹性模量

然后,依据实验原理测量数据,测得原始数据如表14所示。

表14 悬臂梁实验原始数据

应变ε/με力F/N挠度w/μm

0.004545 00

42.5 2140.5

125.5 4299.5

189.5455 5.5442.1

272.9545 8604.3

369.0909 10769.6

依据数据作图,见图30 ,31,

图30 悬臂梁力与挠度关系

图31 悬臂梁力与应变关系 以上是人工读数、采数实验,为了更好的使数据符合理论,就需要大量采数, 而,大量采数,光靠人力是办不到的,这就要依靠计算机及软件的辅助,所

以我们利用CAT 软件精进行一次虚拟试验。

按照前面软件介绍中所叙述的步骤,进行实验,将悬臂梁安装好,一切摆放

就绪,启动软件的虚拟仪器,加载,采数,示波。采数中,波形图如图32 所示。

图32 虚拟仪器采数界面32

下表(表15)为计算机采数的部分数据

实验力学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姓名:耿臻岑 学号:130875 指导老师:郭应征

实验一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应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用应变花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条件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和主方向 2、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条件下的弯矩、扭矩和剪力等内力 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不同的桥路接线方法 4、初步了解在组合变形情况下测量某一内力对应应变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电阻应变仪YJ-28 2、薄壁圆管弯扭组合装置,见图1-1 本次实验以铝合金薄壁圆管EC为测试对象,圆管一段固定,另一端连接与之垂直的伸臂AC,通过旋转家里手柄将集中荷载施加在伸臂的另一端,由力传感器测出力的大小。荷载作用在伸臂外端,其作用点距圆通形心为b,圆通在荷载F 作用下发生弯扭组合变形。要测取圆筒上B截面(它到荷载F作用面距离为L)处各测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试样弹性模量E=72GPa,泊松比μ=0.33,详细尺寸如表1-1 图1-1 薄壁圆筒弯扭组合装置 表1-1 试样参数表 外径D(mm) 内径d(mm) b(mm) L(mm)

40 34 200 300 三、实验原理 1、确定主应力和主方向 平面应力状态下任一点的应力有三个未知数(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应用电阻应变仪应变花可测的一点沿不同方向的三个应变值,如图1-2所示的三个方向已知的应变。根据这三个应变值可以计算出主应变的大小和方向。因而主应力的方向也可确定(与主应变方向重合) ()() () () 45450 4545 22 4545 1,2450450 4545 04545 112 2 221 2 2 22 tan2 2 1 1 x y xy E E εε εεεε γεε εε εεεεε εε α εεε σεμε μ σεμε μ - - - - - - = =+- =- + =±-+- - = -- =+ - =+ -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图1-2 应变花示意图图1-3 B、D点贴片位置示意图 2、测定弯矩 在靠近固定端的下表面D上,粘一个与点B相同的应变花,如图1-3所示。将B点的应变片和D点的应变片,采用双臂测量接线法(自补偿半桥接线法),得:()() () 000 44 2 2 64 r T T r r E E E D d M D εεεεεε ε σε π ε =+--+= == - =

个性化的桌面设置说课稿

《个性化的桌面设置》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继第十课、第十二课画图软件的一个功能“设置墙纸”的延伸,教材相继还介绍了另外两种“设置墙纸”的方式,图片的丰富多样的自由选择体现了个性化。第二部分,“给桌面添加快捷方式”仍以画图程序的快捷方式为例,改变了程序默认启动的方式,添加不同程序的快捷方式也同样体现了个性化。由此,教材给了学生提供了由一个联想到多个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已经对画图软件非常熟悉,对于画图软件其他的功能还保持有一定的好奇心,利用此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方式完成相应的任务,作为知识习得的完整与系统更有帮助。另外本课对于学生操作步骤的口头描述能力和笔头书写能力,也是本课继续坚持培养的一个方面,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桌面墙纸的设置方法,学会给桌面添加快捷方式。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会在桌面建立快捷方式和用多种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桌面设置, 3、情感培养: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教学重点:个性化桌面的设置方法 五、教学难点: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使用自己的图片做墙纸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桌面背景: 活动1.找不同 观察:同桌的桌面,展示给学生,找出不同之处。 思考:如何设置墙纸? (二)探究墙纸设置的几种方法 将学生分组,每一组同学根据教材,找出三种不同设置墙纸的方法。快速阅读十分钟,并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教材第71页活动2整理出正确的操作步骤和第76页探索活动。 抽三个组的代表,演示每种方法如何设置墙纸及描述完成活动2和探索活动的情况。 方法1利用画图软件设置墙纸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 告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是本人XX年11月申请并被立项的xx市“十一五”个人研究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市县级领导专家的关注和指导,现将该课题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话连篇,缺乏个性化体验,学生独具匠心的棱角受到压抑,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毫无灵性可言。 目前,世界各国写作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日本语文教学界倡导的“生活作文”的写作思想,值得我们借鉴。“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的人格,这是一种以基于事实的、学生的自由表达为主的教学形态。又如美国的写作教学也有一种盛行的做法,就是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的东西必须

是学生真正相信和关心的。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情境作文”,“读写结合”,“素描作文”,“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童话引路”,“语言、思维训练”,“观察一分析一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快速作文”,“想像作文”,“创新作文”等等,作文教学研究的百花园一片繁荣景象。本课题研究,是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二、课题的界定 个性:个性最早是一个心理学范畴,上个世纪被引入教育学。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性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一个人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着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而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苏霍姆林斯基语)”。 个性化:是指成为有预期个性的过程和结果。其具体含义是:第一、个性化对象具备了某种程度的个性化特征。第二、有目的地发展个性化对象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个性化作文:是指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的作文重在求异,尽量避免趋同,它有四个特征:自主、真实、创新、健康。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

《数据挖掘》Weka实验报告 姓名_学号_ 指导教师 开课学期2015 至2016 学年 2 学期完成日期2015年6月12日

1.实验目的 基于https://www.doczj.com/doc/6818964227.html,/ml/datasets/Breast+Cancer+WiscOnsin+%28Ori- ginal%29的数据,使用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运用Weka平台的基本功能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对算法结果进行性能比较,画出性能比较图,另外针对不同数量的训练集进行对比实验,并画出性能比较图训练并测试。 2.实验环境 实验采用Weka平台,数据使用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6818964227.html,/ml/Datasets/Br- east+Cancer+WiscOnsin+%28Original%29,主要使用其中的Breast Cancer Wisc- onsin (Original) Data Set数据。Weka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系统的缩写,该系统由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发。Weka使用Java写成的,并且限制在GNU通用公共证书的条件下发布。它可以运行于几乎所有操作平台,是一款免费的,非商业化的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挖掘软件。Weka提供了一个统一界面,可结合预处理以及后处理方法,将许多不同的学习算法应用于任何所给的数据集,并评估由不同的学习方案所得出的结果。 3.实验步骤 3.1数据预处理 本实验是针对威斯康辛州(原始)的乳腺癌数据集进行分类,该表含有Sample code number(样本代码),Clump Thickness(丛厚度),Uniformity of Cell Size (均匀的细胞大小),Uniformity of Cell Shape (均匀的细胞形状),Marginal Adhesion(边际粘连),Single Epithelial Cell Size(单一的上皮细胞大小),Bare Nuclei(裸核),Bland Chromatin(平淡的染色质),Normal Nucleoli(正常的核仁),Mitoses(有丝分裂),Class(分类),其中第二项到第十项取值均为1-10,分类中2代表良性,4代表恶性。通过实验,希望能找出患乳腺癌客户各指标的分布情况。 该数据的数据属性如下: 1. Sample code number(numeric),样本代码; 2. Clump Thickness(numeric),丛厚度;

力学实验报告汇总

力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学院(系)姓名 专业和班级组学号 实验名称低碳钢、铸铁拉伸、压缩时力学性能的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和试样 试件尺寸(材料拉伸数据) 实验前材料截面I do(mm) 截面Ⅱ do(mm) 截面Ⅲ do(mm) 最小 直径do 最小横截 A (mm2) 原始标距长 度L (mm)低 铸 实验后 断口(颈缩)出最小直径d 1 (mm) 断口(颈 缩) 最小面积 A 1 断后标距长 度L 1 (mm) 低 铸 机械性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低碳钢铸铁屈服载荷 P s (KN) 能最大载荷 P b (KN) 屈服极限ζ s (MP a )

强度极限ζ b (MP a ) 塑性指标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 材 料 低碳钢铸铁 拉 伸 图 P L P L 断 口 形 状 材料压缩数据 试件尺寸低碳钢铸铁 机 械 性 能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低碳钢铸铁 直径d 0(mm) 屈服载荷 P s (KN) 最大载荷 P b (KN) 高度h 0(mm) 屈服极限ζ s (MP a ) 面积A (mm2) 强度极限ζ b (MP a )

材料低碳钢铸铁 压 缩 图 P L P L 断 口 形 状 思考讨论题 1.参考试验机绘出的拉伸图,分析从试件加力至断裂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相应于每一阶段的拉伸曲线的特点和物理意义是什么? 2.由拉伸实验测定的材料机械性能在工程上有何实用价值? 3.为什么铸铁试件压缩时沿450的方向破裂? 4.由低碳钢和铸铁拉伸与压缩的试验结果,归纳整理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 性能及破坏形式?

年月日学院(系)姓名 专业和班级组学号 实验名称扭转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和试样 试件尺寸 机 械 性 能实验纪录及计算结果低碳钢铸铁 材料低碳钢铸铁屈服扭矩T S (N.M) 直径 d 0(mm) 最大扭矩T b (N.M) 屈服扭转角0 截面积 A 0(mm) 最大扭转角0 屈服极限η s (Mp a ) 标距长度L0(mm) 强度极限η b (Mp a ) 材料低碳钢铸铁 断口 形状 思考题 1.试分析两种材料的破坏断口为何不同?

个性化的桌面设置

第13课个性化的桌面设置 ——墙纸的设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桌面墙纸的设置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给桌面添加快捷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会在桌面建立快捷方式和用多种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桌面设置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个性化桌面的设置方法 2、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使用自己的图片做墙纸 三、教学内容: 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操作、练习 五、教学手段与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一)改变桌面背景: 1、导入问题:教师将自己的 电脑桌面设置成一幅漂亮的 风景画,展示给学生看,激发 学生兴趣。 欣赏有关图例、 资料 介绍墙纸设置 的几种方法: 利用画图软件 设置墙纸。 二、教师准备有关数据处理的图例分别操作并演示,逐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看看你自己和同桌的电脑桌 面,跟老师的桌面一样吗? 老师电脑桌面上的这幅美丽 的图画叫墙纸,是桌面的背 景,就像家里贴在墙上的墙 纸。你想为自己的电脑也贴上 一张漂亮的墙纸吗?咱们今 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就是 学生仔细观察 自己的桌面,发 现自己的电脑 和教师电脑的 异同。 学生结合生活 中的实践,回答 自己所知道的 学生对教师机 上的美丽墙纸 表现出极大兴 趣

墙纸的设置方法。 知道它是怎么设置的吗?请 知道的同学给大家说说。 2、介绍墙纸设置的几种方法: ①利用画图软件设置墙纸。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使用“画图”将图片设置为墙纸 的方法,能写出步骤吗?如果选择的图片是JPG格式,要怎样设置呢?(首先要把它转换成BMP格式,再进行设置。)出示 [活动2]下面是使用画图窗口把JPG格式的文件设置成墙纸的步骤,请同学们为这几个步骤排出正确的顺序。学生活动,完成后,请生汇报交流。请打开一幅你喜欢的图片,将它设成桌面。 试一试:“设置为墙纸(居中)”命令与“设置为墙纸(平铺)”命令有什么不同? ②选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墙纸。 试试“平铺”、“拉伸”和“居中”各有什么效果。 ③把自己的图片设置为墙纸。 请同学上讲台操作演示。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且相互 讨论交流,总结上面设置墙纸的操作步骤,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图片进行创作练习,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互评,互相展示成果。 4、拓展: 你最喜欢哪种墙纸设置方设置方法。 学生完成活动 2的操作,设置 自己喜欢的桌 面 学生尝试“平 铺”、“拉伸” 和“居中”三 种图片的显示 方式,并感知其 异同效果 学生探索方法, 并积极上台演 示操作。 学生掌握三种 设置墙纸的方 法,并应用这三 种方法设置桌 面,学生相互展 示自己的作品 成果。 大多数同学能 够完成教师布 置的操作 掌握桌面墙纸 的设置方法, 学会给桌面添 加快捷方式。 学生在这一环 节能够应用所 学方法,充分 展示的个性桌 面。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衡阳县西渡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主笔:曾耀湘 立足教学实践,力求打破传统作业重复机械练习、枯燥乏味的局限,试图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学生作业观念,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在作业的尝试过程中,我们本着自主性、趣味性、开放性、多层次性的原则,在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评价等方面的个性化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价值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对课程改革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础、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方方面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情感、意志、习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一)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一) 数据预处理 姓名:李圣杰 班级:计算机1304 学号:1311610602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均值平滑,中值平滑,边界值平滑的基本原理 2.掌握链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文件读取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一台,dev-c++5.11 三、实验内容 数据平滑 假定用于分析的数据包含属性age。数据元组中age的值如下(按递增序):13, 15, 16, 16, 19, 20, 20, 21, 22, 22, 25, 25, 25, 25, 30, 33, 33, 35, 35, 35, 35, 36, 40, 45, 46, 52, 70。使用你所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实现如下功能(要求程序具有通用性): (a) 使用按箱平均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b) 使用按箱中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c) 使用按箱边界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四、实验原理 使用c语言,对数据文件进行读取,存入带头节点的指针链表中,同时计数,均值求三个数的平均值,中值求中间的一个数的值,边界值将中间的数转换为离边界较近的边界值 五、实验步骤 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DEEP 3 #define DATAFILE "data.txt" #define VPT 10 //定义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chain{ int num; struct chain *next; }* data; //定义全局变量 data head,p,q; FILE *fp; int num,sum,count=0; int i,j; int *box; void mean(); void medain(); void boundary(); int main () { //定义头指针 head=(data)malloc(sizeof(struc t chain)); head->next=NULL; /*打开文件*/ fp=fopen(DATAFILE,"r"); if(!fp) exit(0); p=head; while(!feof(fp)){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姓名:耿臻岑 学号:130875 指导老师:郭应征

实验一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应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用应变花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条件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和主方向 2、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条件下的弯矩、扭矩和剪力等内力 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不同的桥路接线方法 4、初步了解在组合变形情况下测量某一内力对应应变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电阻应变仪YJ-28 2、薄壁圆管弯扭组合装置,见图1-1 本次实验以铝合金薄壁圆管EC为测试对象,圆管一段固定,另一端连接与之垂直的伸臂AC,通过旋转家里手柄将集中荷载施加在伸臂的另一端,由力传感器测出力的大小。荷载作用在伸臂外端,其作用点距圆通形心为b,圆通在荷载F 作用下发生弯扭组合变形。要测取圆筒上B截面(它到荷载F作用面距离为L)处各测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试样弹性模量E=72GPa,泊松比μ=0.33,详细尺寸如表1-1 图1-1 薄壁圆筒弯扭组合装置 表1-1 试样参数表 外径D(mm) 内径d(mm) b(mm) L(mm) 40 34 200 300 三、实验原理 1、确定主应力和主方向 平面应力状态下任一点的应力有三个未知数(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应用电阻应变仪应变花可测的一点沿不同方向的三个应变值,如图1-2所示的三个方向已知的应变。根据这三个应变值可以计算出主应变的大小和方向。因而主应力的方向

也可确定(与主应变方向重合) ()( ) ()() 045450 4545 2 2 4545 1,2450 4504545 0045451122 2212 22 2 tan 2211x y xy E E εεεεεεγεεεεεεεεεεεαεεεσεμεμσεμεμ------==+-=-+= ± -+--= --=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图1-2 应变花示意图 图1-3 B 、D 点贴片位置示意图 2、测定弯矩 在靠近固定端的下表面D 上,粘一个与点B 相同的应变花,如图1-3所示。将B 点的应变片和D 点的应变片,采用双臂测量接线法(自补偿半桥接线法),得: ()()()00004422 64r T T r r E E E D d M D εεεεεεεσεπε=+--+=== -= 图1-4 测点A 贴片位置示意图 3、测定扭矩 当圆管受扭转时,A 点的应变片和C 点的应变片中45°和-45°都沿主应力方向,示意图如图1-4,但两点的主应力大小却不相同,由于圆管是薄壁结构,不能忽略由剪力产生的弯曲切应力。A 点的应变片扭转切应力与弯曲切应力的方向相

课题结题报告基本格式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 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 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 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 字左右)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 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

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 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 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资料

大数据理论与技术读书报告 -----K最近邻分类算法 指导老师: 陈莉 学生姓名: 李阳帆 学号: 201531467 专业: 计算机技术 日期 :2016年8月31日

摘要 数据挖掘是机器学习领域内广泛研究的知识领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让计算机帮助人们从庞大的数据中智能地、自动地提取出有价值的知识模式,以满足人们不同应用的需要。K 近邻算法(KNN)是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是大数据理论与分析的分类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该算法具有直观、无需先验统计知识、无师学习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数据挖掘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法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K 近邻分类算法,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数据挖掘中的各种分类算法,详细地阐述了K 近邻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最后在matlab环境里仿真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K 近邻,聚类算法,权重,复杂度,准确度

1.引言 (1) 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3.算法思想 (2) 4.算法实现 (2) 4.1 参数设置 (2) 4.2数据集 (2) 4.3实验步骤 (3) 4.4实验结果与分析 (3) 5.总结与反思 (4) 附件1 (6)

1.引言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 机器学习的研究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以来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数据,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数据,挖掘大量数据背后的知识,这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简记 KDD)的产生,也称作数据挖掘(Data Ming,简记 DM)。 数据挖掘是信息技术自然演化的结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描述为如下的过程:初期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库的构造;后来发展到对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存储、检索以及数据库事务处理;再后来发展到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 这时候出现了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涉及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一门当前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 数据挖掘是机器学习领域内广泛研究的知识领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让计算机帮助人们从庞大的数据中智能地、自动地抽取出有价值的知识模式,以满足人们不同应用的需要[1]。目前,数据挖掘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迫切实现需要的很有前途的热点研究课题。 2.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邻方法是在一组历史数据记录中寻找一个或者若干个与当前记录最相似的历史纪录的已知特征值来预测当前记录的未知或遗失特征值[14]。近邻方法是数据挖掘分类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K 近邻算法(简称 KNN)是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15]。KNN 分类算法根据待识样本在特征空间中 K 个最近邻样本中的多数样本的类别来进行分类,因此具有直观、无需先验统计知识、无师学习等特点,从而成为非参数分类的一种重要方法。 大多数分类方法是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当前在分类方法中,对任意两个向量: x= ) ,..., , ( 2 1x x x n和) ,..., , (' ' 2 ' 1 'x x x x n 存在 3 种最通用的距离度量:欧氏距离、余弦距 离[16]和内积[17]。有两种常用的分类策略:一种是计算待分类向量到所有训练集中的向量间的距离:如 K 近邻选择K个距离最小的向量然后进行综合,以决定其类别。另一种是用训练集中的向量构成类别向量,仅计算待分类向量到所有类别向量的距离,选择一个距离最小的类别向量决定类别的归属。很明显,距离计算在分类中起关键作用。由于以上 3 种距离度量不涉及向量的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使得距离的计算不精确,从而影响分类的效果。

个性化的桌面设置教学设计

《个性化的桌面设置》教学设计 内江六中蒙长俊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种方式改变墙纸设置 教学难点: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使用自己的图片做墙纸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读启示教学法、分小组讨论法、探究法、评价。 六、教学准备 技术准备:能连接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机房、PPT课件、课堂作业文本文档、精选的BMP、JPG格式壁纸约20张。 软件准备:MS office 2003、凌波电子教室软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本课是一节操作实践为主的上机课,首先以风光旖旎的九寨沟墙纸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所营造的教学情境很好地为教学内容的揭示做了恰当地铺垫,引入自然,简洁。既符合初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又较好地避免本课因主要以上机操作,理论知识少而容易陷于刚开始就让课堂陷入老气横秋的状况。本课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显然是一种成功的引入。 教师创设背景,成功引入新课,开门见山指出了至少有三种方式可以为桌面设置壁纸。通过三个活动分别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操作、学生上机演示讲解、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效果良好。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教师展示活动、屏幕广播、演示PPT、讲解、实施任务驱动等教的活动,学生则在教师教的活动中完成了对教材主要段落的阅读、尝试上机操作、在教师机端演示、表格填写、小组活动、自主探究等学的活动。注意引导学生以“听、看、思、说、做”多元行为方式学习知识,拓宽教学的方法,较好地避免了单一、枯燥的说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节教学活动形式丰富、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000字)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000字)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本课题是我组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前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提出的,也是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实施作出的积极响应。课题依据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试图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以诵读感悟——合作交流——体验探究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力求在教学中解放和激活学生的个性,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形成了本研究报告。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探究自主合作感悟体验多元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弘扬个性的时代,建筑追求个性,着装追求个性,思维追求个性??因而,发展学生个性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同,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应“把‘平等+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把个性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个性,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的发展。但是审视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尽管课程改革的春风不断吹拂,我们依然不难发现:“满堂灌”及“满堂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课堂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许多教师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师生关系上依旧是从教师的主观出发,无视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和他们的知识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关联规则挖掘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二)关联规则挖掘 姓名:李圣杰 班级:计算机1304 学号:1311610602

一、实验目的 1. 1.掌握关联规则挖掘的Apriori算法; 2.将Apriori算法用具体的编程语言实现。 二、实验设备 PC一台,dev-c++5.11 三、实验内容 根据下列的Apriori算法进行编程:

四、实验步骤 1.编制程序。 2.调试程序。可采用下面的数据库D作为原始数据调试程序,得到的候选1项集、2项集、3项集分别为C1、C2、C3,得到的频繁1项集、2项集、3项集分别为L1、L2、L3。

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D 4 //事务的个数 #define MinSupCount 2 //最小事务支持度数 void main() { char a[4][5]={ {'A','C','D'}, {'B','C','E'}, {'A','B','C','E'}, {'B','E'} }; char b[20],d[100],t,b2[100][10],b21[100 ][10]; int i,j,k,x=0,flag=1,c[20]={0},x1=0,i1 =0,j1,counter=0,c1[100]={0},flag1= 1,j2,u=0,c2[100]={0},n[20],v=1; int count[100],temp; for(i=0;i=MinSupCount) { d[x1]=b[k]; count[x1]=c[k]; x1++; } } //对选出的项集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for(i=0;i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 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力与变形的关系。 2、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伸长率和截面收缩率 4、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 5、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6、了解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 2.电子式引伸计仪 3.游标卡尺 4.钢尺 三.实验原理 试件夹持在夹具上,点击试件保护键,消除夹持力,调节拉力作用线,使之能通过试件轴线,实现试件两端的轴向拉伸。 试件在开始拉伸之前,设置好保护限位圈,微机控制系统首先进入POWERTEST3.0界面。试件在拉伸过程中,POWERTEST3.0软件自动描绘出一条力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如图1—2,低碳钢在拉伸到屈服强度时,取下引伸计,试件继续拉伸,直至试件被拉断。 1 分为四个阶段―弹性、屈服、强化、颈—12a)低碳钢试件的拉伸曲线

(图缩四个阶段。比较简单,既没有明显的直线段,也没有—2b)铸 铁试件的拉伸曲线(图1屈服阶段,变形很小时试件就突然断裂,断 口与横截面重合,断口形貌粗较低,无明显塑性变形。与电子万能实验机联机的微型σb糙。抗拉强度和铸铁试件、最大载荷Fb电子计 算机自动给出低碳钢试件的屈服载荷Fs Fb。的最大载荷 l1,由下述公式取下试件测量试件断后最小直径d1和断后标距 A??lAFlFs????10b01%%?100????100?bs AAlA 0000,和断面收缩δσb、伸长率。可计算低碳钢的拉伸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ψ率;铸铁的抗拉强度由以下公式计算:低碳钢的弹 性模量E Fl?0?E l?A0相对应的变形增量。ΔΔl为与F为相等的加载等级,Δ式中F四、实验步骤 低碳钢拉伸试验步骤(1) 2 按照式样、设备的准备及测试工作,大致可以将低碳钢拉伸试验步骤归纳如下: do lo。在式样标距段的及标距首先,将式样标记标距点,测量式样直 径两端和中间3处测量式样直径,每处直径取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平均值,do。用扎规和钢板尺处直径的最小值取作试验的初始直径做好记录。3lo测量低碳钢式样的初始标距长度。接着,安装试件。按照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运行电子万能试验机程序, 并开启控制器电源。先将有力传感器的夹具夹住式样的一端,在微型电子计算机电子万能试验机应用软件界面中执行力清零;在移动横梁,使式样的另一端缓慢插入另型卡板中,锁紧夹头,进行保护从而消除

大数据挖掘weka大数据分类实验报告材料

一、实验目的 使用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类训练并测试。应用不同的分类算法,比较他们之间的不同。与此同时了解Weka平台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 实验采用Weka 平台,数据使用Weka安装目录下data文件夹下的默认数据集iris.arff。 Weka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系统的缩写,该系统由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发。Weka使用Java 写成的,并且限制在GNU通用公共证书的条件下发布。它可以运行于几乎所有操作平台,是一款免费的,非商业化的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挖掘软件。Weka提供了一个统一界面,可结合预处理以及后处理方法,将许多不同的学习算法应用于任何所给的数据集,并评估由不同的学习方案所得出的结果。 三、数据预处理 Weka平台支持ARFF格式和CSV格式的数据。由于本次使用平台自带的ARFF格式数据,所以不存在格式转换的过程。实验所用的ARFF格式数据集如图1所示 图1 ARFF格式数据集(iris.arff)

对于iris数据集,它包含了150个实例(每个分类包含50个实例),共有sepal length、sepal width、petal length、petal width和class五种属性。期中前四种属性为数值类型,class属性为分类属性,表示实例所对应的的类别。该数据集中的全部实例共可分为三类:Iris Setosa、Iris Versicolour和Iris Virginica。 实验数据集中所有的数据都是实验所需的,因此不存在属性筛选的问题。若所采用的数据集中存在大量的与实验无关的属性,则需要使用weka平台的Filter(过滤器)实现属性的筛选。 实验所需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均为iris.arff。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应用iris数据集,分别采用LibSVM、C4.5决策树分类器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进行测试和评价,分别在训练数据上训练出分类模型,找出各个模型最优的参数值,并对三个模型进行全面评价比较,得到一个最好的分类模型以及该模型所有设置的最优参数。最后使用这些参数以及训练集和校验集数据一起构造出一个最优分类器,并利用该分类器对测试数据进行预测。 1、LibSVM分类 Weka 平台内部没有集成libSVM分类器,要使用该分类器,需要下载libsvm.jar并导入到Weka中。 用“Explorer”打开数据集“iris.arff”,并在Explorer中将功能面板切换到“Classify”。点“Choose”按钮选择“functions(weka.classifiers.functions.LibSVM)”,选择LibSVM分类算法。 在Test Options 面板中选择Cross-Validatioin folds=10,即十折交叉验证。然后点击“start”按钮: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和新的中小学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 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示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示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 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目录 一、拉伸实验 (2) 二、压缩实验 (4) 三、拉压弹性模量E测定实验 (6) 四、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 (8) 五、扭转破坏实验 (10) 六、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 (12) 七、弯扭组合变形时的主应力测定实验 (15) 八、压杆稳定实验 (18)

一、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实验目的: 见教材。 实验仪器 见教材。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例:(一)低碳钢试件 强度指标: P s =__22.1___KN 屈服应力 σs = P s /A __273.8___MP a P b =__33.2___KN 强度极限 σb = P b /A __411.3___MP a 塑性指标: 1L -L 100%L δ=?=伸长率 33.24 % 1 100%A A A ψ-=?=面积收缩率 68.40 % 低碳钢拉伸图:

(二)铸铁试件 强度指标: 最大载荷P b =__14.4___ KN 强度极限σ b = P b / A = _177.7__ M P a 问题讨论: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 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