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小麦--冰草衍生系普冰3504多粒性状QTL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

普通小麦--冰草衍生系普冰3504多粒性状QTL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

小麦田除草剂详解

【小麦田除草剂】营销详解 一、我国小麦田种植概况 【小麦】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事关国计民生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全年全国植种面积在【2500万公顷】,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流域,主要以【冬小麦为主,约占90%】,其余10%为春小麦,主要集中在边远或高寒地区。近几年来,随着油菜价格的下滑和小麦的不断攀升,小麦【种植面积还在有所上升】。 二、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分布和发生规律 根据全国农田杂草考察组报道,我国麦田草害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5%以上,其中严重危害面积占28%,损失产量占小麦总产量的15%。 冬小麦主要杂草有30种左右,淮河以南主要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如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雀麦、早熟禾、硬草、棒头草、芒草等。 【阔叶杂草】主要有猪殃殃、牛繁缕、婆婆纳、碎米齐、酸模叶蓼、雀舌草、大巢菜等。黄淮流域麦田杂草种类多,群落复杂。稻麦轮作麦田的杂草种类与南方相似,看麦娘和日本看麦娘为多,部分麦田硬草、棒头草、野燕麦、芒草和雀麦等危害严重。黄淮海早作冬麦田杂草,主要以猪殃殃、野油菜、播娘蒿、大巢菜、麦家公、荠菜、泽漆、婆婆纳、田旋花、刺儿菜、米瓦罐、藜、小藜、匾蓄和宝盖草为主。 在晋、陕黄土高原冬小麦,以刺儿菜、藜、鹤风、独行菜和离子草等发生较重。 春小麦田危害严重的杂草有20余种,主要有藜、卷茎蓼、模叶蓼、香薷、鸭跖草、狼把草、匾蓄、天蓝苜蓿、野燕麦、野荞麦、绿狗尾草、稗草、荒芜等。 青藏、川云贵海拔高寒春麦区主要杂草有野燕麦、猪殃殃、田旋花、藜、密穗香薷、靳冥、卷茎蓼、野荞麦、大刺儿菜、薄蒴草等。 新、甘、宁、蒙春麦区主要杂草有野燕麦、田旋花、芦苇、野芥菜、苣荬菜、匾蓄、藜、大刺儿菜等。 研究表明: 藜的2、3、4、5级危害(按覆盖分级),可使小麦相应减产11.1%、17.9%、26.4%、36.1%。葎草每平方米有18、36、54、72株的条件下,小麦相应减产8.9%、10.7%、17.1%、22.4%。打碗花每平方米有18、36、54、135株的条件下,小麦分别减产8.9%、13.9%、16.6%、22.5%。当麦田播娘蒿混生麦田,每亩有0——25万株杂草时,杂草每增加1万株,千粒重降低0.69克,亩产损失8.42千克。 冬小麦田杂草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有一个【出苗高峰期】,而苗数占总数的【95%-98%】。翌年【3月下旬到4月初,还有少量杂草出苗】。【严重的草害】通常来自【冬前】发生的杂草,密度大,单株生长量大,竞争力强,。危害重,是防治的重点。在【【冬前杂草处于幼苗期,植株小,组织幼嫩,对药剂敏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 而到翌年春天,随着【杂草生长发育,植株壮大,组织加强,表皮蜡质层加厚,不易穿透,耐药性相对增强,则用药效果会相对较差】,因此,麦田化学除草,应改变过去多在春季施药的老习惯,【【抓住冬前杂草的敏感期施药】】,不仅可取得最佳除草的效果,而且还能减少某些田间特效期过长的除草剂产生的药害。 冬小麦杂草的发生量与茬口、播期和耕作制度有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较大,冬前气温高,播种早,降温迟缓,雨水充足,往往杂草发生较重,反而则轻。 冬小麦在冬季有一个死草过程,迟播麦田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杂草自然死亡率较高,而一般年份正常播期的麦田杂草死亡率较低。 春小麦的发生与早春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早春气温高,降雨多,化雪解冻早,杂草就发

(完整版)生物高考遗传学试题汇编

1.(09天津卷,7)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A 红细胞裂面A抗原 有 抗原决定基因 (显性) O 无(隐性)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 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母婴血型不合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 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 是。 (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答案(1)常若I 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 A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 (2)①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不一定 ②记忆细胞 ③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 (3)I A i 2.(09四川卷,31)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合母本父本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 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⑤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①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检测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 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 答案(1)①BbRR BbRr ②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 ③80%

小麦育种进展

09级种子科学与工程1班赵信林20092423 一、小麦育种中各项技术的应用。 1 、转基因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虽然转基因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要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小麦仍很困难。基因枪法是转基因的主要方法;花粉管通道法在我国得到了普遍应用,并具有较好的效果;农杆菌法的转化效率仍有待提高。应用转基因技术对小麦性状的改良主要包括:抗病性、抗寒(冻)性、抗旱性、抗穗发芽以及品质性状。 2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1 标记和定位目的基因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可将QTL定位,并借助与QTL连锁的分子标记在育种中对有关的QTL遗传动态进行跟踪,进而提高对数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2.2 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图谱的构建是对基因组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也是小麦育种和分子克隆等应用研究的理论依据。 2.3 鉴定标记外源染色体片段分子标记技术在鉴定外源染色体片段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鉴别外源染色体片段,还可以对其携带的外源基因进行标记和定位。 2.4 种质资源鉴定传统的种质资源鉴定方法是建立在表型与杂交基础之上的,不同程度上均带有一定的人为性,而且耗时耗力,效率与准确度均不高。分子标记的引入应用为这一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种质资源鉴定的成效与准确性。 2.5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目前 小麦的许多重要性状都已获得了分子标记,包括与抗病、抗逆有关的质量性状和与产量、品质有关的数量性状。在小麦育种过程中利用这些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以大大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育种年限,有着很大的优越性。 3远缘杂交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随着小麦育种水平的提高,现有种质源显得日益贫乏,利用近缘种属导入有利基因,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是目前小麦育种的一项重要工作。小麦族近缘属植物中具有多种多样的、普通小麦所不具备的而为育种发展所需要的重要性状基因,如蛋白质含量高、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通过远缘杂交,把小麦近缘属植物的有益基因转移到小麦中去,克服或弥补常规育种遗传资源不足的缺点,是提高小麦育种水平的有效途径。小麦远缘杂交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培育出了一系列小麦新品种。 4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小麦回交育种 用普通小麦与太谷核不育株杂交或回交, 其后代仍然会出现一半可育株和一半不育株, 可育株不再分离为不育株。优良的可育株经过选择稳定后, 可作为良种加以利用, 可免去人工杂交。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回交, 一方面亲本的绝大数优良基因较为容易继承; 另一方面, 亲本个别的优良基因也容易获得选优汰

【高中生物】功能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科技行业)功能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随着多种生物全基因组序列的获得,基因组研究正从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genomics)转向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genomics)的整体研究。功能基因组学利用结构基因组学研究获得的大量数据与信息评价基因功能(包括生化功能、细胞功能、发育功能、适应功能等),其主要手段结合了高通量的大规模的实验方法、统计和计算机分析技术[1],它代表了基因分析的新阶段,已成为21世纪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功能基因组学是利用基因组测序获得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实验手段,通过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使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的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基因组静态的组成序列基础上转入对基因组动态的生物学功能学研究[2]。如何研究功能基因,也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就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研究功能基因方面的应用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功能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1.功能基因的克隆 1.1图位克隆方法 图位克隆又称定位克隆,它是根据目标基因在染色体上确切位置,寻找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BCA克隆,通过染色体步移法逐步逼近目的基因区域,根据测序结果或用BAC、YAC克隆筛选cDNA表达文库寻找候选基因,得到候选基因后再确定目标基因。优点是无需掌握基因产物的任何信息,从突变体开始,逐步找到基因,最后证实该基因就是造成突变的原因。通过图位克隆许多

控制质量性状的单基因得以克隆,最近也有报道某些控制数量性状的主效基因(控制蕃茄果实大小的基因克隆[3]、控制水稻成熟后稻谷脱落基因克隆[4]以及小麦VRN2基因克隆[5]等)也通过图位克隆法获得。 1.2同源序列克隆目的基因 首先根据已知的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在已知材料中扩增到该片段,并经克隆测序验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或其他非同位素标记该PCR片段作为探针,与待研究材料的cDNA文库杂交,就可以获得该基因cDNA克隆,利用克隆进一步筛选基因组文库,挑选阳性克隆,亚克隆并测序,从中就可以筛选到该基因的完整序列。 1.3结合连锁和连锁不平衡的分析方法 结合连锁和连锁不平衡的分析方法是未知基因克隆研究领域发展的新方向[6]。(Linkagedisequilibrium,LD)。与连锁分析不同,连锁不平衡分析可以利用自然群体中历史发生的重组事件。历史上发生的重组使连锁的标记渐渐分布到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这样就只有相隔很近的标记才能不被重组掉,从而形成大小不同的单倍型片段(Haplotypeblock)。这样经过很多世代的重组,只有相隔很近的基因,才能仍处在相同的原始单倍型片段上,基因间的连锁不平衡才能依然存在。所以基于连锁不平衡分析,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精细定位。林木大多为自由授粉的异交物种,所以连锁不平衡程度很低,林木基因组中的LD可能会仅局限于非常小的区域,这就为目的基因的精细定位提供了可能,结合SNP检测技术,科学家甚至可以将效应位点直接与单个的核苷酸突变关联起来,进行数量性状寡核苷酸

遗传图谱

学情分析 基础,对于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课题遗传图谱分析 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学习目标:1、对基因的分离定率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熟练的牢记把握考点分析:1、遗传图谱的分析与把握 学习重点重点: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练习巩固 学习内容与过程 知识点梳理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 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最新小麦田除草剂配方大全

最新小麦田除草剂配方大全 1、单剂 (1)69g/L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 商品名为骠马。用于防治冬小麦田早期的禾本科杂草,对看麦娘、野燕麦、硬草、菵草效果较好,成本较低,对双子叶杂草及禾本科的节节麦等无效。该药受冬季低温影响较大,用药时一定控制在气温高于10℃。 (2)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 商品名为世玛。可防除野燕麦、雀麦、早熟禾、对多花黑麦草等多种禾本科杂草,是目前防除疑难类禾本科杂草较好的药剂。用于小麦5叶期至分蘖末期, 20~30ml/亩,每亩施用量大于40ml或施药过晚会造成小麦黄化药害。 (3)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 商品名为彪虎。能有效地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雀麦,防效优异。冬后于小麦返青期用药也能控制雀麦危害,但防效不如冬前用药好。对雀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防效较好,对硬草、野燕麦、蜡烛草、节节麦效果差。 (4)75%苯磺隆干悬浮剂 商品名为巨星。主要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在杂草群落以麦蒿、荠菜、藜、打碗花等为优势杂草的地块防效较好。对部分阔叶杂草有很好的防效。但目前杂草的抗性问题突出。 (5)480克/升麦草畏水剂 商品名为百草敌。速度快,无残留,对后茬作物安全,但适用期短,过量及低温对小麦有药害。 (6)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 商品名为麦极。主要用于防除野燕麦、看麦娘、燕麦、黑麦草、普通早熟禾、狗尾草等,对硬草防效略差,对雀麦、早熟禾、节节麦无效。在麦苗受旱、受渍、受冻和长势弱情况下,易出现药害。 (7)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商品名为使它隆。内吸性较强,活性高,对猪殃殃、泽漆等较难防治杂草效果好,对小麦安全。但死草速度受温度影响,成本也较高。 (8)40%唑草酮干悬浮剂 商品名为快灭灵。每亩推荐制剂用量为2~4克。杀草速度快,对泽漆灼杀作用明显。可以防除泽漆、野老颧草、麦加公、猪殃殃、婆婆纳、碎米荠、稻槎、卷耳等多种杂草,但对大巢菜、繁缕、牛繁缕防效较差。 2.复配制剂 (1)苯磺隆+唑草酮(快灭灵) 商品名为奔腾。此配方杀草速度快,对猪殃殃的防效也较好,但成本较高。 (2)唑草酮(快灭灵)+2甲4氯 商品名为哈利。此配方反应速度很快,特别是对猪殃殃特效。 (3)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 商品名为阔世玛。此配方对几乎所有的禾本科杂草都有较好的防效,其中的甲基碘磺隆不但对阔叶杂草猪殃殃、母菊防效很好,而且对野燕麦、早熟禾也有较好防效。 (4)酰嘧磺隆+甲基碘磺隆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染色体隐X.该病为伴A 为纯合子性遗传病,Ⅱ1染色体显XB.该病为伴为纯合子性遗传病,Ⅱ4 为杂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 为纯合子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 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2 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染色体隐性遗.该遗传病为伴XA 传病3 /.Ⅲ和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B38传来的.Ⅲ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IC1104 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D.Ⅲ和Ⅲ98 右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3. 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5号和11 叙述合理的是.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A 一定在常染色体上号的致病基因11若B.7

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可能来自于2号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若C.7号带有致病基因,10- 2 - 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 /18 4.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A1/4 率是.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

基因携B 带者.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C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D 右图为遗传系谱图,5.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2 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X .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C 21D.号和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 3 - 6.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 两e)E、、d)、乙(基因为因为D其中一种为

炔草酯小麦田安全使用

炔草酯小麦田安全使用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小麦田安全使用炔草酯 炔草酯对小麦的安全性较好,施药对小麦苗龄的要求不高,一般要求在小麦2叶1心期至拔节之前施用。该药是茎叶处理剂,药物主要由杂草茎叶吸收,一般应在田间杂草基本出齐后,处于2~4叶期时施用,此时田间麦苗一般在2叶1心期以上。 在江苏、安徽等地,适期播种的小麦,田间禾本科杂草一般在小麦越冬(各地一般在12月中旬)之前出齐,可以在冬前用炔草酯防除田间的禾本科杂草。播种迟的田块,冬前不出草,或者出草不齐,不能在冬前用药。这些田块,一般可以在春季用药进行茎叶处理,防除田间的禾本科杂草。 炔草酯在禾本科杂草2~4叶期施用,每亩纯药推荐用量一般为3~克。草龄增大后适当增加用药量,田间杂草耐药性较强时也应适当增加用药量。目前国内登记的含量为8%的炔草酯产品,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大致为48~84克,折合每亩用纯药~克,折合每亩用制剂40~70克。 据有关方面研究,炔草酯用量过大时会对小麦产生药害,而且用量越大,药害越重。在小麦苗分蘖盛期,生长正常时,炔草酯纯药亩用量在6克以下,对麦苗安全;纯药亩用量超过6克,对麦苗安全性下降,会引起麦苗生长受抑制;纯药亩用量超过克时,麦苗生长明显受抑制,可引起麦苗叶片发黄;纯药亩用量超过9克,麦苗会受到严重药害,出现严重蹲苗现象,麦叶严重发黄,根系生长受阻。麦苗受干旱、水渍等危害,生长弱时,对炔草酯的耐性会下降,按正常剂量用药麦苗即可能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有时会发生严重药害,甚至引起死苗。 大面积生产上,冬前麦苗、杂草较小时施药,可以每亩用炔草酯纯药3~克,加水15~30公斤喷雾;冬前或春季麦苗和杂草较大时,可以适当加大用药量,草龄大或硬草等耐药性较强的杂草多时纯药亩用量可以达到6~克。用药量增大后用水量不宜同步增加,加水量以能均匀喷透杂草为度,尽量用较高浓度的药液细喷雾,有利于提高除草效果。 炔草酯在低温期施用对杂草也有较好防效,对麦苗的安全性也较好。考虑到目前生产上一些地方菵草、日本看麦娘、硬草等杂草对炔草酯的耐药性较

高中生物遗传图谱题做法及习题

遗传图谱题做法 1.伴性遗传的概念 2.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特点: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⑵交叉遗传。即男性→女性→男性。 ⑶一般为隔代遗传。 1.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特点: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⑵代代相传。 4、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遗传图谱题解法 1.看是否为伴y遗传:只有男性患病,而且代代相传(如:胡须) 2.判断显性和隐形: 无中生有为隐性:父母没病,子女有病 有种生无为显形:父母有病,子女没病 二者都没有,说明既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形。 3.(1)若为显性: 看“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是否一定患病。” 若是,则既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也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若有一个不患病,都说明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若找不到男患者,说明既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也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若为隐形: 看“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是否一定患病。” 若是,则既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 若有一个不患病,都说明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若找不到女患者,说明既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4.如果考虑细胞质遗传:只要有女性患病,而且女性子女全部患病。 则极有可能为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特点)

1 2 3 4 7 8 5 6 9 11 I II III 10 12 1. 右图为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 ,隐性基因为a )和乙种遗传病(设 显性基因为H ,隐性基因为h )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就乙病来看,I 2、II 2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B .II 1、II 2产生的基因型为aX H 的生殖细胞含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C .II 1、II 2所生的子女中,两病兼发的几率为1/8 D .两种病的相同特点都是来自于基因重组 2. 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那么 预测该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 ( ) A .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 .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 C .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全部正常 D .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患病 3.右边遗传系谱图中,可能属于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是 4. 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 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 .9/16 B . 3/4 C .3/16 D .1/4 5.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 )对窄叶(b )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体宽叶雌株同窄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 A .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B .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C .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 .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1:1:1:1 6. 右图是一个某遗传病的家谱。3号与4号为异卵双生。他们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A. 5/9 B. 1/9 C. 4/9 D. 5/16 7.右图是人类某跗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 是 A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D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8.三倍体西瓜之所以无籽,是因为三倍体植株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不能形成正常卵细胞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 A .第一次分裂染色体联会紊乱 B .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 C .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 D .第二次分裂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 9.下列各项中,产生定向变异的是 A .DNA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B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异 C .良好的水肥条件或基因工程 D .不同物种间的杂交 1 2 3 4 5 A B C D

小麦田除草剂

厂家商品 名 成分用量及特点注意事项 拜耳骠马69g/L 精恶唑 禾草灵 EW 用量:杂草2叶期至分蘖末期, 60~80ml/亩。 应用于冬小麦田防除禾本科杂 草较早的药剂,对看麦娘、野燕 麦、硬草、菵草效果较好,成本 较低。对双子叶杂草及禾本科的 节节麦等无效。 耐药性和抗药性有普遍 发生的趋势。对雀麦、 节节麦效果欠佳,加入 安全剂的多少与稳定性 影响着冬小麦的安全 性。该药受冬季低温影 响较大,用药时一定控 制在气温高于10℃。大骠 马 69克/ 升精噁 唑禾草 灵+安 全剂 用量为:50-60ml/亩 仅可以用于大麦,与骠马的防治 谱类似。主要为:野燕麦、看麦 娘、棒头草、硬草、碱茅、稗草 及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某些裸大麦(青稞)品 种则对本剂较敏感,使 用前应作安全性试验。 本剂施用后有蹲苗作 用,前期大麦可能出现 黄化或矮化现象,返青 起身后黄化自然消失。 本剂对早熟禾、雀麦、 节节麦、毒麦、冰草、 黑麦草、蜡烛草等极恶 性禾草无效。 世玛3%甲 基二磺 隆OF 用量:用于小麦5叶期至分蘖末 期,20~30ml/亩。防除野燕麦、 雀麦、早熟禾,对多花黑麦草等 多种禾本科杂草,是目前防除疑 难类禾本科杂草较好的药剂。 但成本高,用药技术严 格。每亩施用量大于40 ml或施药过晚会造成 小麦黄化药害。 阔世 玛 3.6%甲 基碘磺 隆钠盐 ?甲基 二磺隆 WDG (0.6: 3) 用量:冬前及冬后杂草3~6叶期 施用,20~25g+助剂80~100mL 可防除麦田中几乎所有常见的 禾本科杂草和猪殃殃、婆婆纳等 主要阔叶杂草。是当前防除疑难 类禾本科、阔叶草较好的药剂。 但不能一次性解决目前麦田阔 草问题。不同品种耐受性有差 异:冬小麦强于春小麦;软质或 弱筋型品种强于硬质或强筋型 品种。 宜春前使用,对大龄杂 草效果不佳。对抗性播 娘蒿防效差。成本高, 用药技术严格。有一定 的蹲苗作用。该药不能 与2,4-滴和长残效除草 剂混用。严禁“草多处多 喷”,不重喷、漏喷;在 遭受冻、涝、盐、病害 的小麦田中不得使用。 使阔 得 6.25% 酰 嘧·甲 碘隆W DG(5: 1.25) 用量:10~20g/亩 冬小麦田苗后防除猪秧秧、大巢 菜、野老鹳、婆婆纳、播娘蒿、 繁缕等绝大多数常见恶性阔叶 类杂草的全新、高效、广谱、选 择性除草剂。 对稻搓菜效果不理想。 能解决一些恶性杂草问 题,但对十字花科杂草 仍然存在抗性风险;目 前用量至少要用登记用 量的最高限,才能确保 仿效。年前使用效果优

遗传图谱分析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难点

遗传图谱分析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难点,如何让学生理清思路,准确高效的完成此类问题,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遗传图谱的分析无非就是三部曲: 1:基因的定性与定位。(定性:确定基因的显隐性。定位:确定基因的位置,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 2:推导个体的基因型。 3:计算遗传概率问题。 这里我将就这三个方面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展开讨论。 一:基因的定性与定位 基因的定性与定位,首先要明确一般顺序,先确定显隐性,在确定基因的位置。这个顺序是不能反过来的。 1:致病基因的定性 致病基因无非就是显性和隐性两种。我们确定显隐性有句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第一句话学生可以理解,第二句常常用错,有中生无为显性,这里的“有”为“全有”而不是一方有。 例1:如下图所示的三种情况,试判断显隐性:

图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 图二:为有中生无,为显性遗传。 图三:这个有的学生有疑惑,亲代有患病的,也有正常的,道理是算“有”还是算“无”,其实这种情况无论后代表现性如何,都无法判断其显隐性关系的。 因此这里必须把这个口诀理解了: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双亲中的“无”和“有”指的是全部“无”和全部“有” 而后代的“有”和“无”则不要求全部,只有出现“有”或“无”即可。如果双亲中一个无,一个有,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的遗传图片中,就要找那些双亲表现型一样的来判断显隐性,而不要看那些双亲表现型不一样的,从而避免盲目性。 例2:如图所示,判断甲乙两种病的显隐性。 先判断甲的遗传方式:

第一步就是“找”。找什么呢?找双亲表现型相同的情况。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到有三对夫妻:Ⅰ-1和Ⅰ-2、Ⅱ-3和Ⅱ-4以及Ⅱ-7和Ⅱ-8。我们可以看到只有Ⅱ-7和Ⅱ-8全部是患病的,那么这一对夫妻就是我们的突破点。如果我们纠结于Ⅰ-1和Ⅰ-2、Ⅱ-3和Ⅱ-4就会费时费力。 第二步就是“看”看什么?看后代的表现型有没有出现和亲本不一样的。这里Ⅱ-7和Ⅱ-8后代出现了正常的,那么就符合“有中生无” 第三部就是“确定”,既然符合就可以确定为有中生无为显性。 同理,对于乙病。可以找Ⅱ-3和Ⅱ-4,为无中生有为隐性。 小结: 定性的方法:七字方针:一找二看三确定。 一“找”找表现性相同的夫妻双方。 二“看”看后代是否出现了表现型和夫妻双方不一样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就可以按照口诀确定显隐性,如果后代的表现型和夫妻 双方完全一样,则无法判断。此时可以寻找其他的表现型相同的夫妻来判断 三“确定”根据口诀确定显隐性 2:致病基因的定位 所谓致病基因的定位,就是判断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这里不考虑Y 染色体上的遗传)。学生要明确一点, 定位是以定性为基础的。一般方法是:假设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然后看是否能推出矛盾。 此时我们也要理清思路:显性看男病,隐性看女病 (1):显性看男病。(辅助记忆:男的要是帅得不明显,那就是和患病一样)如果所有的男病个体的母亲和他的全部女儿都是患病的,那 么这个致病基因很可能在X染色体上.(也有可能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只要有一个男病个体的母亲和女儿出现了是正常,,那么这个致病基 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春小麦田的除草方式及药品推荐

春小麦田的除草方式及药品推荐 春季不仅是小麦的生长季节,同时也是杂草丛生的季节,春小麦田间的杂草应该怎么防治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春小麦田的除草方式及药品推荐。 一、了解杂草的生长特点 麦田杂草出草危害时间长,受冬季低温抑制,常年有两个出草高峰。第一个出草高峰在播种后10~30天,以禾本科杂草和猪殃殃、荠菜、野豌豆、繁缕、牛繁缕、婆婆纳等为主。第二个出草高峰在开春气温回升以后。早播,秋季雨水多、气温高,麦田冬前出草量大;春季雨量多,麦田春草发生量大;晚茬麦因冬前出草量少,春季出草量较冬前多;如遇秋冬干旱、春季雨较多的年份,早播麦田冬前出草少,冬后常有大量春草萌发。因为麦田前茬作物不同,麦田杂草发生数量及草相明显不同,旱茬麦田草相以阔叶杂草为主,常伴生棒头草、蜡烛草、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稻茬麦田则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伴生猪殃殃、稻槎菜、荠菜等阔叶杂草。冬季麦田以禾本科杂草危害为主,春后大巢菜、猪殃殃、荠菜等阔叶杂草生长旺盛,是主要危害期。在冬季气温低,寒流侵袭频繁的年份,麦田冬前萌发的杂草,越冬期常大量自然死亡。

二、防治方法 (1)播前混土处理 播前混土处理的药剂主要有40%燕麦畏乳剂20%绿黄隆可湿性粉剂。以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在麦播前每亩用40%燕麦畏乳剂150~200毫升,兑水20~40千克,均匀喷于土表,并耙地混入土中;禾本科杂草与阔叶草混生田块可在麦播前每亩用40%燕麦畏乳剂150~200毫升加20%绿黄隆可湿粉剂3~5克,对水20~40千克,均匀喷于土表,并耙地混入土中,混土深度要求5~7厘米。黑龙江省由于麦播时化土层较浅,播前混土处理的药剂很难使用。 (2)播后苗前封闭处理 可供选择的药剂只有20%绿黄隆可湿性粉剂。主要用于防除阔叶杂草,每亩用3~5克,对水20~40千克,均匀喷于土表。应当注意,绿黄隆是长残效除草剂,应用后对下茬敏感作物如大豆、水稻、油菜、甜菜等,以及多种蔬菜有药害。 (3)苗后茎叶喷雾处理 小麦田化学除草以茎叶处理为主,可供选择的除草剂品种也比较多。化学除草的喷药浓度视喷洒工具而定。飞机航化作业,每亩用水量3.3~3.4千克;拖拉机悬挂喷雾,每亩用水量6.7千克;超低容喷雾时用药量可减少1/2,加水5倍。对于麦田的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可选用其它有效除草剂与2,4—D丁酯配合使用。但不同除草剂之间可否配伍使用,应以使用说明为准。

功能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随着多种生物全基因组序列的获得,基因组研究正从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转向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的整体研究。功能基因组学利用结构基因组学研究获得的大量数据与信息评价基因功能(包括生化功能、细胞功能、发育功能、适应功能等),其主要手段结合了高通量的大规模的实验方法、统计和计算机分析技术[1],它代表了基因分析的新阶段,已成为21世纪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功能基因组学是利用基因组测序获得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实验手段,通过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使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的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基因组静态的组成序列基础上转入对基因组动态的生物学功能学研究[2]。如何研究功能基因,也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就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研究功能基因方面的应用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功能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1.功能基因的克隆 1.1 图位克隆方法 图位克隆又称定位克隆,它是根据目标基因在染色体上确切位置,寻找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BCA克隆,通过染色体步移法逐步逼近目的基因区域,根据测序结果或用BAC、YAC克隆筛选cDNA表达文库寻找候选基因,得到候选基因后再确定目标基因。优点是无需掌握基因产物的任何信息,从突变体开始,逐步找到基因,最后证实该基因就是造成突变的原因。通过图位克隆许多控制质量性状的单基因得以克隆,最近也有报道某些控制数量性状的主效基因(控制蕃茄果实大小的基因克隆[3]、控制水稻成熟后稻谷脱落基因克隆[4]以及小麦VRN2 基因克隆[5]等)也通过图位克隆法获得。

【农业】小麦田除草剂主要产品使用技术简介

小麦田除草剂主要产品使用技术简介 我国小麦田除草剂产品种类繁多,截止2018年12月10日,共有登记产品1226个,其中:单剂939个,分属于39个化合物;二元和三元复配剂分别有266个和21个,涉及配方66个和14个。看似眼花缭乱的1千多个产品,实质仅由47个有效成分构成。在实际应用中同质化产品多,人们能接触到的新化合物比较少,往往是零售商卖啥就用啥。尽管如此,因各种产品的性能特性各不相同,大部分农户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一、唑草酮 与双氟磺草胺复配,基本可解决阔叶杂草危害。播娘蒿重发田块,可以再混用苯磺隆。 1.特性优势 (1)杀草快。药后3~4h出现中毒症状,2~4d死亡。 (2)对后茬安全。在土壤中7~10d完全降解为无毒产物。 2.使用技术 (1)施药时期。小麦3叶1心至拔节前。 (2)亩用水量。冬前30kg,喷匀,不重喷;早春40kg,喷匀、喷透、不漏喷。 3.注意事项 (1)配药时不需加任何助剂,要二次稀释。 (2)不要在干旱或有寒流或均温低于5℃时施药。 (3)与炔草酯和乳油类的除草剂混用有药害风险。 (4)对大巢菜、宝盖草、稻槎菜、繁缕/牛繁缕效果一般,对蚤缀无效。草龄大,喷药不匀、不透,杂草可能复活。 (5)高浓度条件下叶片会出现干尖或灼烧斑,一般10d左右自行消退。(6)尽量冬前使用,春后使用杂草易复活。 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 1.安全性。最大优点是对后茬及小麦安全,一直能使用到小麦抽穗。

2.除草效果。对大多数阔叶杂草防效好,但对大龄十字花科杂草效果差,对婆婆纳效果一般。现多与双氟磺草胺混配防除猪秧秧、繁缕/牛繁缕、婆婆纳等抗性杂草。泽漆、王不留行、宝盖草、小飞蓬、荠菜等有一定的耐药性,建议与2甲4氯混配来防除。 3.限制因素。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在10℃以上用药。温度低,药效慢;气温高,死草快。草龄增大,用药量也要加大。 4.酯比酸更稳定,漂移性更低,除草效果稍好。 三、双氟磺草胺 1.对小麦和后茬高度安全,以及具有完美的混配性和耐低温性,这一点是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 2.杀草谱一般,对婆婆纳、宝盖草仅有抑制作用。 3.死草速度慢。治理抗性杂草需同其它药剂合理混配,常见产品有2甲·双氟、双氟·唑草酮、双氟·滴辛酯、双氟·氯吡嘧、双氟·氟氯酯、双氟·苯磺隆、双氟·氯氟吡、双氟·唑嘧胺、双氟·酰嘧、氯吡·唑·双氟、2甲·氯·双氟、2甲·唑·双氟等。 四、氟氯吡啶酯 1.是科迪华农业科技最新发明的专利除草剂,与其他化合物无交互抗性。 2.产品定位。防除抗性猪殃殃、播娘蒿、荠菜、藜、宝盖草、大巢菜等。 3.低温效果稳定,除草彻底不复发。 4.安全性高。可在小麦不同时期使用,对后茬安全。 当前国内登记的只有科迪华的三个混剂产品,为加快死草速度,实际操作中常桶混唑草酮等触杀型除草剂。 五、双唑草酮 1.产品优势 (1)清原农冠最新专利产品。作用机理新颖,与其他化合物无交互抗性,杀草迅速。但杀草谱略窄,多与其他药剂混用扩大杀草谱。 (2)防除对象。婆婆纳、播娘蒿、荠菜、野油菜、猪殃殃、繁缕/牛繁缕、泽漆、大巢菜、野老鹳、麦家公等。 (3)安全性高。对绝大多数小麦品种安全,可与当前麦田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

小麦田主要杂草图谱

小麦田主要杂草图谱 播娘蒿十字花科。株高30~70厘米。茎多分枝。叶轮廓狭卵形,2~3回羽状深裂,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花淡黄色,直径约2毫米;萼片4片,早落;花瓣4片,长匙形。长角果,窄条形,长2~3厘米,宽约1毫米;种子一行,矩圆形至卵形,长约1毫米,褐色。 一、二年生草本。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四川等省区。重度危害冬小麦田。 麦瓶草石竹科。株高25~60厘米。茎直立,单生或叉状分枝。基生叶匙形,茎生叶矩圆形或披针形,长5~8厘米,宽5~10毫米。萼筒圆锥形,长2~3厘米,结果时基部膨大,花瓣5片,倒卵形,粉红色。蒴果,卵形,6齿裂,有光泽,萼宿存。种子多数,螺卷状,有成行的疣状突起。 一、二年年生草本。黄淮海地区、湖北、云南、西藏有分布。重度危害冬小麦田。

荠菜十字花科。株高10~50厘米。茎有分枝。基生叶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有长柄,茎生叶狭披针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花白色,直径约2毫米。短角果,倒三角形,长约5~8毫米,宽4~7毫米,扁平,先端微凹。种子2行,长椭圆形,长1毫米,淡褐色。 一、二年生草本,分布几遍全国。重度危害冬小麦田。 麦家公紫草科。株高20~35厘米,全体被糙伏毛,有分枝。叶无柄,狭披针形或条状倒披针形,长1.5~4厘米,宽3~7毫米,叶两面被短糙伏毛。花在上部叶腋单生;花萼5裂,花冠白色,5裂;小坚果4个,卵形,长约3毫米,淡褐色,无柄,有瘤状突起。 一、二年生草本。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四川、云南等省区。重度危害部分麦田。

藜藜科。株高60~120厘米。茎粗壮,有棱及条纹,多分枝。叶有长柄,叶片近三角形、菱状卵形至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背面被粉粒。数朵花集成一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圆锥状花序;花被片5片,宽卵形,雄蕊5个;柱头2个。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种子横生,双凸状,黑色具光泽。 一年生草本。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重度危害麦田。 酸膜叶蓼蓼科。株高30~120cm。茎直立有分枝,无毛。叶互生,具柄,柄上有短刺毛;叶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叶面绿色,全缘;托叶鞘筒状,膜质,无毛。茎和叶上常有新月形黑褐色斑点。数个花穗构成

遗传图解

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自交实验遗传图解: 2.1.2 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自交实验遗传图解(从亲代到F2): (说明:上述图解中F1自交至F2过程在高中教材中是以棋盘式展示的,在此以竖写式呈现2.1.3 豌豆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2.2 规范书写遗传图解的基本要点 仔细观察以上5个遗传图解,然后归纳、总结其相同点,读者不难发现,规范的遗传 图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①左侧标注。一般在遗传图解的左侧做出鲜明的标识,代表这一行表示的内容,起到引领作用。如:P,配子,F1,F2等,其中P、F1、F2也可以用汉字表述。 ②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要明确写出。有时还需要在亲代基因型旁侧标上父本、母本(或♀、♂符号),尤其是题上明确要求谁做父本,谁做母本时,还有需要区分正交和反交时必须标明(上面的4个图解都没标明父本、母本,那是因为孟德尔做上述实验时,无论谁做父本,谁做母本结果都是一样的)。至于具有明确性别决定的伴性遗传(如XY型,ZW型)的图解,亲代可以不用标出父本、母本。 ③杂交(×)、自交(×)符号,以及连接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箭头(注意不是线段)要具备。 ④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相关的比例要呈现。这个比例可以就具体解释的遗传问题确定是否写出。 ⑤适当的旁注以说明遗传图解不能很好表达的或需要强调的内容。如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见图6)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图解。 ⑥关于伴性遗传(包括X、Y和Z、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的图解的书写,以上几点依然适用,只不过写亲、子代及配子基因型的时候,写出基因的同时还要写出该基因所在的染

色体(基因标注在染色体右上角)。如果是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复合基因型书写,一般习惯上把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写在左边。 关于遗传图解中是否需要书写配子的问题,一些老师有不同的看法,认为配子的书写可以省略,学生在此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对此笔者认为应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对于雌雄配子组合方式超过4种的图解,如2.1.2中F1自交的图解,如果按照2.1.1中的自交模式书写,即YyRr×YyRr,雌雄配子各4种,组合方式16种,这时写出配子再用箭头连接显然十分麻烦和混乱,倒不如一个竖箭头旁带一个自交符号直接指向F2简明扼要。但是有时必须写出配子才能更好反应遗传本质。如孟德尔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见2.1.3图),则必须写出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因为测交实验是对孟德尔假说的验证,其假说的关键之处在于对F1产生配子时的解释。假说对分离现象的核心解释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对自由组合现象的核心解释是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其数量之比为1:1:1:1。如果测交图解省略了配子,那就不能很好地反应测交实验的实质,也无法对假说提供有力的支撑。除此之外,在单倍体育种的遗传图解中,写出配子这一步就更显得重要了,下图是用高杆抗病(AABB)和矮杆不抗病(aabb)小麦培育矮杆抗病(aaBB)新品种的单倍体育种遗传图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