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图谱
- 格式:doc
- 大小:664.95 KB
- 文档页数:16
遗传图谱分析知识点高中遗传图谱分析是遗传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研究遗传图谱可以了解物种的遗传特征、遗传规律以及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遗传图谱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以“Step by Step”思维,分步介绍高中生物学中的遗传图谱分析知识点。
第一步:了解遗传图谱的定义和作用遗传图谱是指根据遗传分析结果所绘制的图形,用于展示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
遗传图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基因的位置、相对距离以及遗传力度。
通过分析遗传图谱,我们可以推测基因的遗传模式,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甚至研究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
第二步:了解常见的遗传图谱类型在高中生物学中,常见的遗传图谱类型有连锁图谱和物理图谱。
连锁图谱是通过分析遗传交联事件的频率和程度来确定基因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关系。
物理图谱是通过测量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际距离来确定基因的位置。
第三步:学习连锁图谱的构建方法连锁图谱的构建是遗传图谱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连锁图谱的构建基于基因互相遗传联锁的现象,即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连锁性。
通过研究基因的连锁性,可以推测基因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在构建连锁图谱时,我们可以利用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来评估基因之间的连锁程度。
重组频率越高,表示基因之间的连锁程度越低,相对距离越远;反之,重组频率越低,连锁程度越高,相对距离越近。
第四步:学习物理图谱的构建方法物理图谱的构建是通过测量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际距离来确定基因的位置。
常用的物理图谱构建方法有两种:聚合物链反应(PCR)和DNA测序。
聚合物链反应是一种常用的DNA复制技术,可以通过扩增特定基因片段来确定基因的位置。
DNA测序则是通过测量DNA序列的碱基顺序来确定基因的位置。
第五步:了解遗传图谱分析在遗传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遗传图谱分析在遗传疾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遗传图谱,科学家可以确定某些遗传疾病的基因位置,并进一步研究其发生机制。
遗传图谱构建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遗传图谱构建技术已成为当前基因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遗传图谱构建的目的是将基因组中的每个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出来,并对其进行计量、分析和比对。
借助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演化背景,并更准确地诊断某些遗传性疾病。
一、遗传图谱构建的原理和方法遗传图谱构建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借助大量的分子生物学和信息学方法。
首先,需要收集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大量基因样本,使用大型DNA 芯片进行基因检测,获取SNP位点的基因型信息。
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计量和比对,整合统计分析得到完整的遗传图谱。
遗传图谱构建的核心技术是基因芯片处理技术。
基因芯片使用印刷技术将成千上万个不同的DNA片段排列在一个芯片上,依次进行检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高通量的基因检测,获取每个个体的基因型信息。
对于DNA中的每个位点都有两个等位基因,芯片检测获得的数据包括每个位点两个等位基因的信号强度,根据信号强度进行处理,得到每个位点的基因型信息。
之后,对于所有样本的基因型信息进行分析和比对,提高数据质量,构建完整准确的遗传图谱。
二、遗传图谱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遗传图谱的构建可以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
在基因研究方面,遗传图谱的构建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分析工具,使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演化背景。
同时,遗传图谱也是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的重要工具。
1. 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检测遗传图谱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识别可能影响疾病风险和初步诊断的基因缺陷和变异。
例如,在遗传图谱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些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特定的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遗传图谱构建分析,我们可以对这些基因变异进行检测和验证,从而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为疾病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依据。
2. 临床用途除了在基因研究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方面,遗传图谱在临床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遗传图谱构建流程
遗传图谱构建流程:
①实验设计:确定研究群体、选择遗传标记,制定实验方案;
②样本采集:收集具有代表性的亲本及子代样本,记录相关信息;
③标记检测:提取DNA,利用PCR、测序等技术检测遗传标记;
④数据整理:录入标记分型结果,建立亲本-子代遗传数据矩阵;
⑤连锁分析:运用软件进行双亲遗传分离比检验,计算重组率;
⑥图距计算:基于重组事件,运用最大似然法、多点分析法等估算遗传距离;
⑦图谱构建:依据遗传距离,使用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确定标记顺序;
⑧图谱验证:通过回交、F2群体验证或与其他图谱比较,确认图谱可靠性;
⑨图谱应用:用于基因定位、QTL分析、遗传多样性研究等。
遗传图谱构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遗传图谱构建流程遗传图谱构建流程,是对生物基因组结构进行解析的重要手段,可以揭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遗传连锁关系。
学情分析基础,对于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课题遗传图谱分析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学习目标:1、对基因的分离定率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熟练的牢记把握考点分析:1、遗传图谱的分析与把握学习重点重点: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学习方法讲练结合练习巩固学习内容与过程知识点梳理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看书)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相关概念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遗传图谱遗传图谱英文名称:genetic map 它的定义为:由遗传重组测验结果推算出来的、在一条染色体上可以发生的突变座位的直线排列(基因位点的排列)图。
其主要应用学科:禾本科作物遗传育种,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生物育种学(二级学科)等领域。
遗传图谱是由某一物种的染色体图谱(也就是我们所知的连锁图谱),显示所知的基因和或遗传标记的相对位置,而不是在每条染色体上特殊的物理位置。
如果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相对距离越长,那么他们减数分裂发生重组的概率将越大,共同遗传的概率也就越小。
因此可以根据他们后代性状的分离可以判断他们的交换率,也就可以判断他们在遗传图谱上的相对距离。
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遗传连锁图。
是指基因或DNA标志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与遗传距离,后者通常以基因或DNA片段在染色体交换过程中的分离频率厘摩(来表示。
遗传图的绘制是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第一步,即以染色体上某一点为遗传标记,以与之相伴遗传的特征为对象,经连锁分析,将编码该特征的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特定位置。
厘摩值越大,两者之间距离越远。
通过遗传图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各个基因或DNA片段之间的相对距离与方向,了解哪个基因更靠近着丝粒,哪个更靠近端粒等。
遗传距离是通过遗传连锁分析获得的,研究中所使用的DNA 标记越多,越密集,所得到的遗传连锁图的分辨率就越高。
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DNA多态性技术未开发时,鉴定的连锁图很少,随着DNA多态性的开发,使得可利用的遗传标志数目迅速扩增。
早期使用的多态性标志有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80年代后出现的有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和90年代发展的SNP(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
遗传图谱被广泛的应用于禾本科作物的遗传育种,例如用分子标记小麦染色体定位遗传图谱,用于分析禾本科作物遗传育种作物,也可以用于进行禾本科作物和杂交禾本科作物常规育种程序,直至获得可以商品化的新型粮食作物,当然遗传图谱也可以对很多的遗传病进行分析,分析其发病概率的大小。
建立遗传图谱对遗传病研究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基因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遗传图谱作为一项重要的基因研究工具,对于遗传病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遗传图谱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遗传图谱是指有关某种特定性状的家系信息的统计记录,通过分析家系中的遗传信息,构建一个可以反映家族遗传特征的图谱,从而研究遗传病的发生与传播规律。
遗传图谱的建立可分为两个主要步骤:首先需要调查和记录家族中成员的遗传信息,建立家系,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建立遗传关系图。
2.遗传图谱在遗传病研究中的应用遗传图谱在遗传病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建立遗传关系图,科学家们可以研究遗传疾病的遗传模式、临床特征、发生率等相关信息。
对于遗传病的研究,遗传图谱可以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利于医学工作者更好地开展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3.遗传图谱在血缘鉴定和家族追溯中的应用除了在遗传病研究中的应用之外,遗传图谱也在血缘鉴定和家族追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遗传关系图,可以追溯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确认血统纯正性或亲缘关系,从而为家族成员提供更多的生物学信息和历史文化渊源。
4.遗传图谱和个人隐私的关系然而,在遗传图谱的使用中,我们也要注意到遗传信息的隐私性问题。
个人遗传信息涵盖了许多重要的隐私内容,如健康状况、遗传缺陷等,泄露这些信息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危害。
因此,在遗传图谱的建立和使用中,需要更加强调隐私保护和伦理道德问题。
合理的隐私保护机制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5.总结总的来说,遗传图谱在遗传病研究、血缘鉴定和家族追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遗传图谱可以提供重要的遗传信息和线索,促进科学家们对遗传疾病的研究和诊断,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亲缘关系和生物学特征。
然而,在使用遗传图谱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隐私保护和伦理道德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用价值。
遗传图谱绘制及其在种群遗传分析中的应用遗传图谱是绘制个体或种群基因组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
遗传图谱可以揭示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科学家理解和研究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式。
在种群遗传学中,遗传图谱的绘制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种群遗传结构、基因流动和基因多样性等重要信息,对于保护和管理野生物种以及推动农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图谱的绘制通常基于分子标记技术,如DNA分子标记和SNP分析。
DNA分子标记可以帮助科学家识别基因组上具有特定遗传差异的位点,从而绘制出遗传图谱。
通过对多个个体或种群的DNA样本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具有多个位点和多个个体的遗传图谱。
在绘制遗传图谱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标记技术。
常用的标记技术包括PCR-RFLP、SSR、AFLP和SNP等。
每种标记技术都有其优点和限制,因此在选择标记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目的和样本特点。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个体或种群进行样本收集。
在种群遗传分析中,样本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包括来自不同地理区域或群体的个体。
此外,样本的数量也是影响遗传图谱绘制的重要因素,较大的样本数量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一旦获得了样本,就可以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位点DNA,并使用限制性内切酶(RFLP)或测序等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通过将多个位点的数据组合起来,就可以绘制出遗传图谱。
绘制好的遗传图谱可以用来研究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基因流动。
遗传结构是指种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联系和分离程度。
遗传图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揭示种群的遗传联系和分离情况。
此外,遗传图谱还可以用来分析种群的基因流动,即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基因交换的程度。
基因流动对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基因流动的研究在物种保护和育种中十分重要。
除了研究种群遗传结构和基因流动外,遗传图谱还可以用来评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学情分析基础,对于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课题遗传图谱分析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学习目标:1、对基因的分离定率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熟练的牢记把握考点分析:1、遗传图谱的分析与把握学习重点重点: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学习方法讲练结合练习巩固学习内容与过程知识点梳理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看书)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相关概念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正推类型:(亲代→子代)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⑴AA×AA AA 全显⑵AA×Aa AA : Aa=1 : 1 全显⑶AA×aa Aa 全显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 显:隐=3 : 1⑸Aa×aa Aa : aa =1 : 1 显:隐=1 : 1⑹aa×aa aa 全隐●逆推类型:(子代→亲代)亲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⑴至少有一方是AA 全显⑵aa×aa 全隐⑶Aa×aa 显:隐=1 : 1⑷Aa×Aa 显:隐=3 : 1五、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杂合子(Aa ):(1/2)n纯合子(AA+aa):1-(1/2)n (注:AA=aa)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___,表现型是_______。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其中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Tt 抗锈病(2)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性状分离(3)TT或Tt Tt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
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Aa、Aa 1/4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
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_。
答案:DD或Dd 100%或1/2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二、自由组合定律两种基本题型:共同思路:“先分开、再组合”●正推类型(亲代→子代)●逆推类型(子代→亲代)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
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杂交育种方法:杂交原理:基因重组优缺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
2、指导医学实践: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D控制),母亲表现型正常。
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p控制),问:①该孩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则只患多指的占________,只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既患多指又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__,完全正常的占_________答案:①ddpp DdPp ddPp②3/8, 1/8, 1/8, 3/8四、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1、XY型性别决定方式:●染色体组成(n对):雄性:n-1对常染色体+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XX●性比:一般1 : 1●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伴Y遗传的特点: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伴X隐:色盲、血友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常显:多(并)指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一、染色体结构变异: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P43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类型●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2、染色体组:(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任意一种染色体条数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答案:3 2 5 1 4②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1)Aa ______ (2)AaBb _______(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答案:2 2 3 3 4 1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
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1、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
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 ,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附:育种方法小结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杂交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粉)离体培养原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纯合子。
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即:DNA是遗传物质)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DNA和RNA DNA RNA遗传物质DNA DNA 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