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题:中国的气候2
- 格式:doc
- 大小:277.50 KB
- 文档页数:3
(二)合作交流: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2.特殊天气及危害和预防措施?(二)点击中考:1. (2010.福州)我国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
2009年入秋以来,西南的云南、广西、贵州等地遭受百年一遇特大旱灾。
据此回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活动不稳定B、冬季风活动强烈Co南北跨纬度大D、地形复杂多样2. (2009.省南安)台风在我国登陆时,常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但有时也对农业生产产生有利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A.带来狂风B.形成大量降水C.形成闷热天气D.沿海地区形成巨浪(四)课堂小结:(五)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关于我国气候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北方春旱B.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C.寒潮、台风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D.台风能缓和或解除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2.下列有关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B.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C.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D.季风区降水比非季风区降水较多。
3.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太靠北;B.经度位置太靠西;C.远离海洋的海陆位置;D.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夏季风。
4.下列天气中,对广东省居民影响最大的是:()A.伏旱B.梅雨C.台风D.沙尘暴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A东风B西风C冬季风D夏季风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A,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B.昆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C.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拉山一一冈底斯山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秦岭 ----- 淮河7、对我国农业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A、寒潮B、干旱C、梅雨D、沙尘暴8.(2009.淄博)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内的地形区是()A.东北平原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9、(2010.承德市)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地形区是()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10.(2010.承德市)我国许多地方存在着干旱与洪涝交替出现的现象,其原因是()A.冬冷夏热B.寒潮和台风的影响C.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D.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二、综合题:(2009,黔东南州)读“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回答问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复习课(学案) 学习目标1.能运用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7月平均气温图判断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能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运用温度带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巩固练习:读图分析: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冬季 ,夏季 。
我国冬、夏气温南北差异不同的原因:①纬度因素;中国位于北半球,越往北太阳辐射角越小,辐射越弱。
冬季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短,所以北方温度越低;而夏季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长,累积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所以北方的夏季温度较高。
②冬季风因素: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冬季时特别寒冷。
2、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处位于 ,原因是 。
3、青岛一月平均气温大约 ℃;7月平均气温大约 ℃。
4、在《中国温度带图》上,填写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5、青岛属于 温度带。
作物熟制为 。
学习目标2. 能运用年降水分布图判断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能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运用干湿地区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巩固练习:中国干湿地区图(二)降水:1、降水地区分布不平衡:。
2、降水时间分布不平衡:。
中国的“雨极”:;。
3、中国的干湿地区:在《中国干湿地区图》上,填写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
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四类干湿地区:、、、。
4、青岛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属于干湿地区。
学习目标 3.了解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认识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知道中国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会初步分析说出气候特征造成的影响,培养辨证看问题的观点。
1、在《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写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2、青岛属于气候。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一线。
在图中描绘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画出夏季风与冬季风的方向,影响范围。
发源地风向4、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各地降水的变化5、季风气候对经济的影响优势:(农业)劣势:6、中国的气候具有很强的。
《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一、主题概述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的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中国气候的深入研究,旨在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并提出应对策略。
二、知识要点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雨热同期中国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高,雨水充足,冬季寒冷干燥。
因此,雨热同期成为显著特点。
(3)气候类型多样中国地域辽阔,跨越不同纬度、海拔和地形,因此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高山气候等。
2、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1)地理位置和纬度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这种地理位置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中国跨越的纬度范围广,从热带到温带,也使得气候具有多样性。
(2)季风环流与地形影响季风环流使得中国在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此外,地形对气候也有重要影响,如青藏高原对全国气候的影响。
3、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等自然因素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农业活动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对气候变化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
三、问题与讨论1、为什么中国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季风特征?请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2、中国的雨热同期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请提出至少两种受此影响的农作物。
3、请简述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及其原因。
4、气候变化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5、作为公民,我们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请提出至少三条具体建议。
四、结论与展望中国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既与地理位置、纬度、季风环流和地形等因素有关,也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
气候变化给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加强生态保护等。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主备人学习内容解析本节内容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四部分内容。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教材从气温、降水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打通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三者之间的联系。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我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3、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他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4.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5. 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及其老师的辅导下,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和干湿带的划分2.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初步掌握看图的步骤和方法3.通过阅读材料和教师的分析,初步掌握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4.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5. 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防灾、减灾的意识。
2.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气候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温度带的划分2我国将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干湿地区的划分3 我国的气候类型4季风气候显著5寒潮和梅雨的气候特征难点: 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2、季风气候显著策略、方法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动与练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的气候复习课学案引言: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和变化规律。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天气、进行农业生产以及制定环境保护政策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的气候进行复习,包括气候带分布、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等方面。
一、气候带分布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其气候受到亚洲季风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的不同,中国可以分为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和热带四个气候带。
1. 寒温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部边缘地带,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这一气候带具有严寒干燥的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2. 温带:位于寒温带以南,包括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这一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3. 暖温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台湾地区。
这一气候带夏季炎热湿润,冬季温暖而潮湿。
4. 热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省南部,具有炎热湿润的特点,全年温暖潮湿。
二、主要气候类型根据气候因素的不同影响,中国的气候可以划分为严寒气候、温带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1. 严寒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稍短而凉爽。
该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限制。
2. 温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
四季分明,夏季热而湿润,冬季寒冷而干燥。
该气候类型适宜农田和森林资源的开发。
3. 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全年温暖潮湿,降雨量充沛。
该气候类型适宜水稻等作物的种植。
4.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地区,炎热潮湿,降雨集中在夏季。
该气候类型适宜热带作物的种植。
5. 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气温较低,日温差大。
该气候类型适宜高原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三、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差异明显。
1. 北方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降雨较少。
丰收季节阳光充足,适宜农业生产。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气候对于中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气候的总体特点、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气候灾害和气候适应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气候状况。
一、中国气候的总体特点1.1 中国气候分布广泛: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北面与西伯利亚、蒙古接壤,南面与印度尼西亚、越南相邻,东面与朝鲜、日本相对。
因此,中国的气候受到了周边地区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
1.2 季风气候占主导地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季风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季风气候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最为明显,如长江流域、华南地区等。
1.3 高原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明显:西部地区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气候受到高原和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
二、中国气候类型2.1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降水充沛。
2.2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降水适中。
2.3 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气温较低,日温差大,降水少。
三、中国气候变化3.1 气温升高:近年来,中国的气温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气候变暖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挑战。
3.2 降水变化:中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逐渐增加,西部地区的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导致了降水分布的不均匀。
3.3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近年来,中国频繁发生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等,给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四、中国气候灾害4.1 台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给当地居民和农作物带来了严重损失。
4.2 暴雨洪涝:中国南方地区夏季经常发生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城市内涝和农田受灾。
4.3 干旱:中国北方地区经常发生干旱,给当地农业生产和民生带来了严重影响。
五、中国气候适应5.1 气象监测预警:中国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人民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三•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①.了解中国所包含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②.能说明中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③• 了解各气候类型对我国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④.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以及读图和概括能力2,(32')6,(38,)2,(40,)干湿区的分布地区和天然植被,由余下同学点评及补充。
【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来总结和归纳为何中国的气候会复杂多样。
K13【读图回答】通过读教材P38的图2-28 和相关的文字,说出中国所具有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点。
K14~K15,①、③、④。
【学以致用】阅读教材P38,完成活动题第1和第2题。
①、④ 【小组活动】读教材P38〜39页的相关文字和图2-29 ,利用所学知识讨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会对我国的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随机点某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或点评。
①、③、④。
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K17〜18。
教师利用鱼刺图归纳本堂课的内容课堂小结③三.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①.了解中国所包含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②.能说明中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③.了解各气候类型对我国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④.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以及读图和概括能力【小组活动】第三个环节改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K13【小组活动】第四个环节改为:【自主学习】读教材P38〜39页的相关文字和图2-29 , 利用所学知识讨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会对我国的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随机点某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或点评。
①、③、④。
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K17〜18。
课堂小结:教师利用鱼刺图归纳本堂课的内容一•中国降水的分布1. 中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2. 中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二.中国的干湿地区设1.中国干湿地区划分依据计2.中国的干湿地区及其分布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教案初中地理编辑时间: 2014年9月三•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1. 中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2. 中国所包含的气候类型3. 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授课周次授课时间课题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这一特点。
3.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1.中国的干湿区及分布。
2.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3.认识中国特殊的天气与气象灾害。
教学难点1.中国的气候类型在地图上的落实。
2.中国特殊天气、气象灾害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
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
第2课时课时数 3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导入新课(1′)
〖师〗〔复习〕我国降水的规律和总趋势分别是怎样的?我国的降水在时间上是如何分布的?
〖生〗思考回答。
〖师〗〔承转〕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因此我国又划分为若干个干湿地区。
二、讲授新课(25′)
〖师〗〔展示〕多媒体展示课本P37图2-27“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
〔提问〕1.我国的干湿地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我国有哪几大干湿地区?
3.哪些省区地跨四大干湿地区?
〖生〗思考回答。
答:1.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划分。
2.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可将中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气候(人教版)第3周第2课时总第9课时制作人:彭青龙、李笃田制作日期:3-3
课题:中国的降水(1)
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日期:总分:得分
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记住我国的时间分布特点。
学习重点: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学习难点:我国的时间分布特点。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仔细默读学案知识梳理并结合地图册P212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及P213降水知识点, 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用时6分钟。
1、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成因分别是什么?
2、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800MM、400MM等降水线分别是什么?
3、中国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什么?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快速独立完成夯实基础知识点,用时4分钟。
夯实基础
一、中国的降水空间分布
特点:由向递减
成因:夏季受季风和季风影响,东南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水汽影响,降水,西北内陆距海远,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
800mm等降水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400mm等降水线、张家口、、、喜马拉雅山东南端。
二、中国的降水时间分布
特点:1、降水集中在季节,越往集中性越强
2、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
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
3、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于。
成因: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进退规律反常有关
当堂训练书写认真,卷面整洁;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水旱灾害,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A.地形复杂 B.海岸线漫长 C.夏季风强弱变化 D.纬度位置
★2、形成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水汽,最主要源地是:()
①热带太平洋②温带太平洋③印度洋④大西洋
A.① B.①③ C.① D.①②③
★3、以下省会在非季风区的是:()
①西宁②兰州③呼和浩特④西安
A.① B.①③ C.①② D.都不是
★4、下面有关我国气温与降水描述,错误的是:()
A.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 B.吐鲁番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C.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地方是吐鲁番盆地 D.火烧寮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5、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是:()A.秦岭 B.太行山 C.阴山 D.大兴安岭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方(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
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影响。
据此回答6-9题。
油棕产量首位——马来西亚
高二地理组亲情奉献
天然橡胶 金鸡纳产量首位——印度尼西亚
★★6.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是( )
A .海洋湿热气团受迫抬升
B .地形的影响
C .热带气旋过境
D .地面强烈增温 ★★★7.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一般位于( )
A .北京到南昌一带
B .钱塘江口到珠江口一带
C .青岛到西安一带
D .上海到重庆一带 ★★8.一般情况下,位于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所处地区内的地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图中,②地可能位于( )
A .松嫩平原
B .华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河套平原
二、综合题(24分)
★★★10.读图7及表2,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①地的气候类型、特点以及自然
带。
(2)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以
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3)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4)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负责人意见: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气候(人教版)第3周第2课时总第9课时制作人:彭青龙、李笃田制作日期:3-3
10.(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后者为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3)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影呐,可接受部分来源于太平洋的水汽,也要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
(4)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高度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
但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量大大降低
油棕产量首位——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