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78.72 KB
- 文档页数:6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音频双声道输出中的应用研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它在音频技术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音频双声道输出技术中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音频双声道输出中的应用研究。
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简介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指的是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音频、图像、视频等各个领域。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使得信号的波形、频谱和时域特性能够被更精细地描述和分析。
二、音频双声道输出技术音频双声道输出技术是指将一个声道的声音分成两个声道输出的技术,即左声道和右声道。
双声道技术在录音、广播、影视制作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音频双声道输出中,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音频双声道输出中的应用研究1.数字滤波器数字滤波器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滤波器能够对信号进行去噪、滤波等操作,使得信号的质量得到提高。
在音频双声道输出技术中,数字滤波器可以对声音进行滤波,使得声音的质量更加清晰,音质更加优秀。
2.声场重建技术声场重建技术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音频双声道输出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声场重建技术可以将单声道信号转换为双声道信号,进而实现左声道和右声道的分离输出。
同时,声场重建技术还能够实现音频信号的空间环绕效果,使得听众感觉到真实的立体声效果。
3.立体声扩展技术立体声扩展技术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音频双声道输出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立体声扩展技术能够对双声道信号进行扩充,提高声音的宽度和深度,使得听众感觉到更加丰富的音效体验。
立体声扩展技术可以通过合成、交叉谱分析、相位调节等技术实现。
4.动态压缩技术动态压缩技术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音频双声道输出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动态压缩技术可以对声音进行动态压缩处理,提高声音的可听性和清晰度。
同时,动态压缩技术还能够对过高或过低的音频信号进行压缩,使得音质更加均衡。
dtmf芯片DTMF芯片是一种专门用于数字音频传输和信号识别的集成电路芯片。
DTMF即双音多频,它是一种用于语音导航系统、电话拨号和无线通信等领域的信号编码方案。
现在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DTMF芯片。
DTMF芯片基本原理:DTMF芯片通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来实现通信和控制功能。
它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特殊的编码算法,可以将声音信号中的数字信息转换成一组频率信号。
这组频率信号由8个不同的音频频率组成,包括0、1、2、3、4、5、6、7、8、9、A、B、C、D、*和#。
DTMF芯片的主要特点:1. 高度集成:DTMF芯片集成了许多需要的电路,包括滤波器、调制器、解调器、编码器和解码器等,可以在一个小封装中实现多种功能。
2. 低功耗:DTMF芯片采用先进的功耗管理技术,具有低功耗特性,可满足电池供电设备的需求。
3. 高灵敏度:DTMF芯片可以高效地从噪声环境中提取和识别频率信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4. 多功能:DTMF芯片可以广泛应用于电话系统、无线通信、安防系统、车载电话、语音导航和远程控制等领域,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和适应性。
DTMF芯片的工作过程:1. 发送信号:当用户通过DTMF按键或语音输入时,DTMF芯片将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和编码处理,将其转换为一组频率信号,并通过音频放大器输出。
2. 接收信号:当接收到经过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后,DTMF芯片将它们通过滤波器进行频率分离,然后由解码器进行解码识别,最后输出对应的数字信息。
3. 控制功能:DTMF芯片还可以根据解码后的数字信息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例如拨号、呼叫转移、开关控制等。
总结:DTMF芯片是一种用于数字音频传输和信号识别的集成电路芯片,它通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实现通信和控制功能。
DTMF芯片具有高度集成、低功耗、高灵敏度和多功能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电话系统、无线通信、安防系统等领域。
通过了解DTMF芯片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的作用。
数字信号处理第二次实验报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2012级电子信息工程*班姓名:学号:20125507**指导老师:实验四: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一、实验目的1、熟悉双线性变换设计IIR滤波器的原理与方法2、掌握IIR滤波器的MATLAB实现方法二、实验原理简述IIR数字滤波器间接法基本设计过程:1、将给定的数字滤波器的指标转换成过渡模拟滤波器的指标;2、设计过渡模拟滤波器;3、将过渡模拟滤波器系统函数转换成数字滤波器的系统函数三、程序与图形1、%-----------------信号产生函数mstg---------------function st=mstg %功能函数的写法%产生信号序列向量st,并显示st的时域波形和频谱%st=mstg 返回三路调幅信号相加形成的混合信号,长度N=1600N=1600 %N为信号st的长度。
Fs=10000;T=1/Fs;Tp=N*T; %采样频率Fs=10kHz,Tp为采样时间t=0:T:(N-1)*T;k=0:N-1;f=k/Tp;fc1=Fs/10; %第1路调幅信号的载波频率fc1=1000Hz,fm1=fc1/10; %第1路调幅信号的调制信号频率fm1=100Hzfc2=Fs/20; %第2路调幅信号的载波频率fc2=500Hzfm2=fc2/10; %第2路调幅信号的调制信号频率fm2=50Hzfc3=Fs/40; %第3路调幅信号的载波频率fc3=250Hz,fm3=fc3/10; %第3路调幅信号的调制信号频率fm3=25Hzxt1=cos(2*pi*fm1*t).*cos(2*pi*fc1*t); %产生第1路调幅信号xt2=cos(2*pi*fm2*t).*cos(2*pi*fc2*t); %产生第2路调幅信号xt3=cos(2*pi*fm3*t).*cos(2*pi*fc3*t); %产生第3路调幅信号st=xt1+xt2+xt3; %三路调幅信号相加fxt=fft(st,N); %计算信号st的频谱%-------绘制st的时域波形和幅频特性曲线-----subplot(2,1,1)plot(t,st);grid;xlabel('t/s');ylabel('s(t)');axis([0,Tp/8,min(st),max(st)]);title('(a) s(t)的波形')subplot(2,1,2)stem(f,abs(fxt)/max(abs(fxt)),'.');grid;title('(b) s(t)的频谱') axis([0,Fs/5,0,1.2]);xlabel('f/Hz');ylabel('幅度')-10123t/ss (t )(b) s(t)的频谱f/Hz幅度2、%-------实验4-2--------- clear all;close allFs=10000;T=1/Fs; %采样频率%调用信号产生函数mstg 产生由三路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相加构成的复合信号st st=mstg;fp=280;fs=450; %下面wp,ws,为fp,fs 的归一化值范围为0-1wp=2*fp/Fs;ws=2*fs/Fs;rp=0.1;rs=60; %DF 指标(低通滤波器的通、阻带边界频)[N,wp]=ellipord(wp,ws,rp,rs); %调用ellipord 计算椭圆DF 阶数N 和通带截止频率wp[B,A]=ellip(N,rp,rs,wp); %调用ellip 计算椭圆带通DF 系统函数系数向量B 和A[h,w]= freqz(B,A);y1t=filter(B,A,st); %滤波器软件实现 figure(2);subplot(2,1,1); plot(w,20*log10(abs(h))); axis([0,1,-80,0]) subplot(2,1,2);t=0:T:(length(y1t)-1)*T; plot(t,y1t);%axis([0,1,-80,0])-10123t/ss (t )(b) s(t)的频谱f/Hz幅度-80-60-40-20000.020.040.060.080.10.120.140.16-1-0.500.511.53、%-------实验4-3---------fpl=440;fpu=560;fsl=275;fsu=900;wp=[2*fpl/Fs,2*fpu/Fs];ws=[2*fsl/Fs,2*fsu/Fs];rp=0.1;rs=60;[N,wp]=ellipord(wp,ws,rp,rs); %调用ellipord 计算椭圆DF 阶数N 和通带截止频率wp[B,A]=ellip(N,rp,rs,wp); %调用ellip 计算椭圆带通DF 系统函数系数向量B 和A[h,w]= freqz(B,A); y2t=filter(B,A,st);figure(3);subplot(2,1,1);plot(w,20*log10(abs(h))); axis([0,1,-80,0]) subplot(2,1,2);t=0:T:(length(y2t)-1)*T; plot(t,y2t);00.20.40.60.81-80-60-40-20000.020.040.060.080.10.120.140.16-2-10124、%-------实验4-4--------- fp=900;fs=550;wp=2*fp/Fs;ws=2*fs/Fs;rp=0.1;rs=60; %DF 指标(低通滤波器的通、阻带边界频)[N,wp]=ellipord(wp,ws,rp,rs);%调用ellipord 算椭圆DF 阶数N 通带截止频率 [B,A]=ellip(N,rp,rs,wp,'high'); %调用ellip 计算椭圆带通DF 系统函数系数向量B 和A[h,w]= freqz(B,A); y3t=filter(B,A,st);figure(4);subplot(2,1,1); plot(w,20*log10(abs(h))); axis([0,1,-80,0]) subplot(2,1,2);t=0:T:(length(y3t)-1)*T; plot(t,y3t);-80-60-40-20000.020.040.060.080.10.120.140.16-2-1012四、实验结果分析由图可见,三个分离滤波器指标参数选取正确,损耗函数曲线达到所给指标。
第十章 上机实验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为深入掌握课程内容,最好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做习题和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的理解和消化基本理论,而且能锻炼初学者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编写了六个实验,前五个实验属基础理论实验,第六个属应用综合实验。
实验一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实验二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三 用FFT 对信号作频谱分析。
实验四 IIR 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
实验五 FIR 数字滤波器设计与软件实现实验六 应用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用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上机进行实验。
建议自学的读者在学习完第一章后作实验一;在学习完第三、四章后作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四IIR 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在。
学习完第六章进行;实验五在学习完第七章后进行。
实验六综合实验在学习完第七章或者再后些进行;实验六为综合实验,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再进行。
10.1 实验一: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1.实验目的(1)掌握 求系统响应的方法。
(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分析、观察及检验系统的稳定性。
2.实验原理与方法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在频域可以用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特性。
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解。
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 TLAB 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 函数。
也可以用MATLAB 语言的工具箱函数conv 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
系统的时域特性指的是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因果性和稳定性。
重点分析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包括观察系统的暂态响应和稳定响应。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对任意有界的输入信号,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
或者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
双音多频的原理及应用1. 介绍双音多频(Dual-tone multi-frequency,DTMF)技术是一种用于电话系统中的频率信号的编码解码技术。
它通过利用两个音频频率信号的组合来表示数字、字母和符号。
DTMF技术常用于电话呼叫的拨号信号传输以及电话系统的菜单导航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双音多频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它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2. 原理双音多频的原理基于频率信号的编码解码。
它使用低频和高频信号的组合来表示特定的按键。
DTMF 使用了8种不同的频率,其中4个是低频信号(697 Hz,770 Hz, 852 Hz, 941 Hz),另外4个是高频信号(1209 Hz, 1336 Hz, 1477 Hz, 1633 Hz)。
这些频率信号被分配到电话键盘上的不同按键上。
当用户按下电话键盘上的某个按键时,系统会发送相应的双音多频信号。
接收端的系统通过检测并解码接收到的信号,将之转换为相应的数字、字母或符号。
3. 应用双音多频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许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电话呼叫双音多频技术最经典的应用之一是电话呼叫中的拨号信号传输。
当用户拨号时,电话系统会通过发送相应的双音多频信号将按键信息传递给对方。
接收端的电话系统会接收并解码这些信号,将之转换为相应的数字,实现呼叫功能。
3.2 电话系统菜单导航许多电话系统都配备了语音导航系统,以实现更方便的用户交互。
在这些系统中,双音多频技术被用作菜单选择和导航的手段。
用户可以通过按键输入相应的双音多频信号,选择菜单选项或进行导航操作。
3.3 银行自动语音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自动语音服务系统也广泛使用双音多频技术。
用户可以通过按键输入相应的双音多频信号,选择需要的服务项目或进行账户查询、转账等操作。
3.4 安全门禁系统安全门禁系统常常使用双音多频技术的密码验证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预设的密码,通过按键输入相应的双音多频信号,验证身份并获得进入权限。
上机实验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为深入掌握课程内容,最好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做习题和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的理解和消化基本理论,而且能锻炼初学者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编写了六个实验,前五个实验属基础理论实验,第六个属应用综合实验。
实验一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实验二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三 用FFT 对信号作频谱分析。
实验四 IIR 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
实验五 FIR 数字滤波器设计与软件实现实验六 应用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用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上机进行实验。
建议自学的读者在学习完第一章后作实验一;在学习完第三、四章后作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四IIR 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在。
学习完第六章进行;实验五在学习完第七章后进行。
实验六综合实验在学习完第七章或者再后些进行;实验六为综合实验,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再进行。
10.1 实验一: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1.实验目的(1)掌握 求系统响应的方法。
(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分析、观察及检验系统的稳定性。
2.实验原理与方法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在频域可以用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特性。
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解。
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TLAB 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 函数。
也可以用MATLAB 语言的工具箱函数conv 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
系统的时域特性指的是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因果性和稳定性。
重点分析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包括观察系统的暂态响应和稳定响应。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对任意有界的输入信号,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
或者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
设计目的 1. 巩固所学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知识,了解电话中双音多频信号的产生与检测原理;2. 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在实际中的使用方法和重要性;3. 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环境 1. 微型电子计算机(PC);2. 安装Windows 2000以上操作系统,MATLAB等开发工具。
任务要求 1. 研究双音多频拨号(DTMF)系统,研究电话中双音多频信号的产生与检测原理;任意送入6位和8位电话号码,打印出相应的幅度谱。
观察程序运行结果,判断程序谱分析的正确性。
2. 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课题相关资料,深入理解课题含义及设计要求,注意材料收集与整理;3. 在第15周末之前完成预设计,并请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4. 结束后,及时提交设计报告(含纸质稿、电子稿),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结论正确,正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不含代码)。
工作进度计划序号起止日期工作内容1 2009.12.14~2009.12.14 在预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查阅资料,完善设计方案。
2 2009.12.14~2009.12.17 设计总体方案,构建、绘制流程框图,编写代码,上机调试。
3 2009.12.17~2009.12.18 测试程序,完善功能,撰写设计报告。
4 2009.12.18 参加答辩,根据教师反馈意见,修改、完善设计报告。
摘要所谓双音多频(DTMF),就是用两个频率——行频和列频来表示电话机键盘上的一个数字。
DTMF 电话的指令正在迅速的取代脉冲指令。
除了在电话呼叫信号中使用外,DTMF 还广泛的使用在交互式控制应用,例如电话银行、电子邮件甚至家电远程控制等,用户可以从电话机发送DTMF 信号来做菜单选择。
本文基于MATLAB的双音多频拨号系统的仿真实现。
主要涉及到电话拨号音合成的基本原理及识别的主要方法,利用MATLAB 软件以及DFT 算法实现对电话通信系统中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
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
用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已经成为双音多频拨号系统(Dual Tone Multi-Frequency Dialing,DTMF)的重要组成部分。
DTMF系统可以通过按下键盘上的按键(0-9,#,*)来发送数字信号,从而实现语音信息的传输。
数字信号处理在DTMF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检测和解码用户按下的按键,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
DSP的技术使DTMF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更快,更准确,而且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DSP还可以用来改善DTMF系统的性能,例如增强系统的鲁棒性,提高它们的信号检测能力,减少信号失真,缩短信号处理的延迟时间等。
此外,DSP还可以用来实现语音编解码、数据编解码等功能,从而使DTMF系统更加灵活高效。
数字信号处理对DTMF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提升系统的性能,实现信号的可靠传输。
因此,DSP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音频系统中的应用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音频系统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音频系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音频信号的质量和效果,还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处理和控制。
本文将重点介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音频系统中的几个主要应用。
第二章:音频数据的数字化音频系统中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第一个步骤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
这一步骤是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完成的。
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音频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处理,得到对应的数字音频信号。
采样率和量化位数是决定数字音频信号质量的重要参数。
较高的采样率和量化位数可以提高数字音频信号的准确性和保真度,从而增强音频系统的性能。
第三章:音频信号的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音频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音频信号的处理。
通过对数字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均衡、混响等处理,可以改变音频信号的频率特性、时域特性和空间特性,从而调整音频信号的声音效果和音质。
滤波处理可以去除音频信号中的杂音和干扰,增强音频信号的清晰度;均衡处理可以通过调整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改变音频信号的音色和声场效果;混响处理可以模拟不同的房间和场景,增加音频信号的立体感和深度感。
第四章:音频信号的编码和压缩在音频系统中,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音频信号的编码和压缩。
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和压缩,可以将音频信号的数据量减小到较小的尺寸,从而方便存储和传输。
常用的音频编码和压缩算法有MP3、AAC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频域分析、量化和编码处理,将音频信号的冗余信息去除,从而实现音频信号的高效编码和压缩。
第五章:音频信号的恢复和重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音频信号的恢复和重建。
在音频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由于信号传播和储存介质的限制,音频信号通常会受到损坏和失真。
通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对受损的音频信号进行恢复和重建,使其恢复原来的音质和效果。
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实验数据报告单
实验课程: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题目: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用
实验日期: 2019 年 5 月 25 日
专业:电信年级: 2016 班:一班姓名:陈哲瀚学号:201630181025 实验目的:《数字信号处理》P298-299 实验内容:《数字信号处理》P299-230
程序清单或流程图:
(1)Exp6:
%DTMF双音多频拨号信号的生成和检测仿真程序:exp6.m
tm=[1,2,3,65;4,5,6,66;7,8,9,67;42,0,35,68];%DTMF代表的16个数
N=205;K=[18,20,22,24,31,34,38,42];%8个基频对应的8个k值
f1=[697,770,852,941];%行频率向量
f2=[1209,1336,1477,1633];%列频率向量
TN=input('键入6位电话号码=');%输入6位数字
i=1;
TNr=0;%接收端电话号码初始值为零
for m=1:6;%分别对美味好吗数字处理:产生信号,发声,检测
d=fix(TN/10^(6-m));%计算出第m位号码数字
TN=TN-d*10^(6-m);
for p=1:4;
for q=1:4;
if tm(p,q)==abs(d);break,end%检测与第m位号码相符的列号q
end
if tm(p,q)==abs(d);break,end%检测与第m位号码相符的行号p
end
n=0:1023;%为了发声,加长序列
x=sin(2*pi*n*f1(p)/8000)+sin(2*pi*n*f2(q)/8000);%构成双频信号
sound(x,8000);%发出声音
pause(0.1)%相邻号码响声之间加0.1秒停顿
%接受检测段的程序
X=goertzel(x(1:N),K+1);%用Goertzel算法计算8点DFT样本
val=abs(X);%列出8点DFT的模
subplot(3,2,i);stem(K,val,'.');grid;xlabel('k');ylabel('|X(k)|')%画出8点DFT的幅度
axis([10 50 0 120])
limit=80;%基频检测门限位80
for s=5:8;
if val(s)>limit,break,end%查找列号
end
for r=1:4;
if val(r)>limit,break,end%查找行号
end
TNr=TNr+tm(r,s-4)*10^(6-m);%将6位电话号码表示成为一个6位数,以便显示
i=i+1;
end
disp('接收端检测到的号码为:')
disp(TNr)%显示接收到的6位
(2)
clc;clear all;close all;
tm=[1,2,3,65;4,5,6,66;7,8,9,67;42,0,35,68];
N=205;K=[18,20,22,24,31,34,38,42];
f1=[697,770,852,941];
f2=[1209,1336,1477,1633];
first_flag=0;
TN0=input('键入8位电话号码=','s');
TN=str2num(TN0);
len=length(TN0);
TNr=0;
for m=1:8;
d=fix(TN/10^(8-m));
TN=TN-d*10^(8-m);
temp_number(m)=d;
for p=1:4
for q=1:4
if tm(p,q)==abs(d); break,end
end
if tm(p,q)==abs(d); break,end
end
n=0:1023;
x=sin(2*pi*n*f1(p)/8000)+sin(2*pi*n*f2(q)/8000);
sound(x,8000);
pause(0.1)
X=goertzel(x(1:N),K+1);
val=abs(X);
subplot(4,2,m);stem(K,val,'.');grid;
xlabel('k');ylabel('|X(k)|')
axis([10 50 0 120])
limit=80;
for s=5:8
if val(s)>limit,break,end
end
for r=1:4
if val(r)>limit,break,end
end
TNr=TNr+tm(r,s-4)*10^(8-m);
if (m==1)&(TNr==0)
first_flag=1;
end
end
if(first_flag==1)
add_zero='0';
temp_zero='0';
for k=2:7
if temp_number(k)==0
add_zero=strcat(add_zero,temp_zero);
else
break;
end
end
TNr_disp_0=num2str(TNr);
TNr_disp=strcat(add_zero,TNr_disp_0);
first_flag=0;
TNr_disp=num2str(TNr);
add_zero='';
end
TNr_disp_0=num2str(TNr);
TNr_disp=strcat(add_zero,TNr_disp_0)
disp('接收端检测到的号码为');
disp(TNr_disp);
else
disp(TN0);
disp('请输入正确的电话号码(8位)'); end
运行结果:
(1)
(2)
实验总结:
在DTMF信号的参数设定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否则得到的输出不够准确。
要注意频谱分析的频率范围要检测的信号频率范围是697~1633Hz,但考虑到存在语音干扰,出来检测这8个频率外,还要检测它们的二次倍频的幅度大小,波形正常且干扰小的正弦波的二次倍频是很小的,如果发现二次谐波很大,则不能确定这是DTMF信号。
这样频谱分析的频率范围为697~3266Hz。
按照采样定理,最高频率不能超过折叠频率,即0.5F
s
≥3622Hz,由此要求
最小的采样频率应为7.24KHz。
因为数字电话总系统已经规定F
s
=8KHz,因此对频谱分析范围的
要求是一定满足的。
按照T
Pmin =13.7ms,F
s
=8KHz,算出对信号最少的采样点数为N
min
=T
Pmin
·F
S
≈110。
指导老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