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纺集团:砥砺前行四十载
- 格式:pdf
- 大小:332.96 KB
- 文档页数:1
20年同心笃行,创新成就新印染!作者:董笑妍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22年第35期當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位居全球第12位。
就印染行业而言,近年来,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有效提升。
继往开来,印染行业正在加强沟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共同推进印染行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日前,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主办,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龙盛·第二十届全国印染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技术交流会”在杭州举行。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陈志华、原会长李金宝、副会长李瑞萍、副会长兼秘书长林琳等有关领导和嘉宾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分别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李瑞萍、副秘书长董淑秀主持。
20年伴随发展助力印染行业向高质量迈进陈志华在致辞时表示,今年是印染行业四新会举办的第二十个年头。
20年来,印染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四新会始终与行业风雨同舟、砥砺前行,陪伴见证了行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多年来,印染行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行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或推广,印染产品品质和档次不断提高;生产装备稳定性、可靠性和工艺适应性明显增强,行业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获得有效提升。
他指出,取得成绩的同时,印染行业仍然存在着综合创新能力偏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
针对行业创新和未来发展,他强调,科技创新已成为印染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力量。
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补齐技术短板;二是加强跨领域、跨行业合作,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三是围绕消费需求,开发高品质产品,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会上,林琳宣读了“关于发布2022年度中国印染行业优秀面料获奖产品及企业名单的决定”和“关于批准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为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的决定”。
泽专千年绸都看今朝. All Rights Reserved.SHENGZE /盛泽专版/ 27孕育优质民营经济——聚富于地的40年科技、时尚、绿色——加快升级的新未来改革开放40年间,东方丝绸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不变的始终是“聚富于地,藏富于民”。
一批批成长于此的纺织创业人,正与东方丝绸市场一起,为盛泽乃至整个中国纺织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40年前,盛泽繁荣的商业氛围吸引了一大批敢于“吃螃蟹”的创业者,数以千计的纺企老板依靠市场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如今,这些当初“吃螃蟹”的人,在市场的磨练下,逐渐成长为有管理经验、有经营眼光、有开拓魄力、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不仅成为盛泽纺织业的主力军,更成为了推动吴江乃至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实际上,早在明清时期,盛泽就出现了专业生产丝绸的作坊、集中进行丝绸交易的绸市和外地商帮建立的会馆,丝绸业开始快速崛起,盛泽也因此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四大绸都。
400年时光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得以让东方丝绸市场在改革开放40年间脱颖而出,成为孕育纺织企业和企业家的摇篮。
“最初,我是以贸易起家,当时选择丝绸行业是因为家族渊源。
我家从爷爷那一辈开始就与丝绸结缘,因此我对丝绸有着深厚的感情。
”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如是说。
正是这份热爱、坚定与探索,让鼎盛丝绸的宋锦产品成为了中国外交国礼中的“标配”,据统计,2013年至今,鼎盛丝绸的宋锦箱包、服装等礼品已经赠与了60余位国家领导人、政府要员及其夫人。
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九届五次理事会和中国纺织企业家年会上,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荣获“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贡献奖”,而来自盛泽的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花、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清岛等荣获“2017全国优秀纺织企业家”称号。
东方丝绸市场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出产”了一代代富裕的个人,还在于成就了一座城市的“富”。
东方丝绸市场的发展不仅为盛泽经济的繁荣作出了贡献,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同时通过市场本身的改造和建设,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风貌,成为盛泽城市建设的亮点,一道可圈可点的城市风景线。
致敬五十年奋斗再出发作者:***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23年第37期河北宁纺集团举办庆祝建厂50周年暨创业功臣表彰大会在历史的长河里,5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
而对于河北宁纺集团来说,50年是一条披荆斩棘的长路,是一座艰难攀登的高山,更是一部激人奋进的交响乐。
9月15日,庆祝宁纺建厂50周年暨创业功臣表彰大会在河北省宁晋县东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宁纺职工俱乐部)盛大举行。
热血筑梦,致敬宁纺50年大会在《我持彩练当空舞》的舞蹈表演中拉开帷幕,分为从心起程、倾心染春、齐心远航、赤心逐梦、初心如磐五个篇章,以颁奖表彰和文艺演出穿插的形式进行。
大会对50年来涌现出的功勋人物和合作伙伴进行了表彰。
邢台市“经济发展功臣”称号获得者苏瑞广,“最佳合作奖”获得者代表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等公司有关负责人,杰出功勋奖获得者贾二喜(家属代领)、刘敬通,十大杰出人物称号获得者徐建林等,百名创业功臣称号获得者代表董胜娥等77人,分别上台接受表彰。
大会在每个篇章,以诗朗诵的形式,分别诵读了对他们的颁奖词。
颁奖结束后,20多家集团成员企业代表肩扛红旗,登上舞台,排出阵列。
舞台中央,“宁晋县棉织厂”“河北宁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面旗帜鲜艳夺目;舞台上方,十条彩绸飞向天际。
苏瑞广站在舞台中央,将一面“百年宁纺”的旗帜传递给新一代宁纺人代表。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50年奋斗征程书写恢弘诗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给宁纺集团5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半个世纪以来,宁纺在纺织优秀企业家苏瑞广同志及领导班子全体同志带领下,发扬企业“讲人品,出精品”的精神,励精图治、砥砺奋进,从最初16台织机发展成纺纱、织布、印染、面料及服装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纺织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的创新企业,为行业高质量提供了宁纺经验。
的确如此,河北宁纺集团以半个世纪的坚韧与奋斗,书写着从创业、创新到创造的恢宏诗篇。
1973年9月,以全国劳动模范苏瑞广为代表的23名创业者,肩扛信念,心怀使命,在倒闭的火药厂废墟上,创建了宁晋县历史上第一家棉织厂。
050中国纺织 201970年70事:不负光阴 不忘初心——中国纺织工业进阶四部曲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弹指一挥间。
70年,中国纺织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史诗般波澜壮阔。
经几代纺织人的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和创新开拓,纺织工业走出了长期囿于凭票供应的短缺困境,并在上世纪末一跃变成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如今正在加快建设纺织强国,迎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70年,几多荣光,几多艰辛,几多不屈,几多拼搏……绘就了近代纺织发展史。
70年,光阴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
每一个里程碑的时间与事件都镌刻在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卷轴上,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70事,也许不够全面,但却足以鸟瞰整个纺织工业70年的发展脉络。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欢庆时刻,让我们坐上时光穿梭机,从1949年启程出发,重走中国纺织行业70年历程;让我们把自己放在时间的长河中,去感受、去触碰、去思考……回首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70年不是终点,让我们不忘初心,迈步从头。
沧海起桑田1949年—1977年1949年,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百业待兴。
我国纺织工业有500万锭处于30年代落后技术的棉纺加工能力,布的总产量还不到19亿米,全国人民过着缺衣少被的生活。
经过近30年的艰苦创业,我国纺织工业生产大幅增长,基本建成了新中国的纺织工业体系。
19491977200020112019从一穷二白到形成较完整体系,行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All Rights Reserved.0512019 中国纺织052中国纺织 20192019 中国纺织 053054中国纺织 2019春天的故事1978年—2000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伴随着改革的春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纺织工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变革。
19491978200020112019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行业打开了广阔空间1979年2019 中国纺织0551984年. All Rights Reserved.056中国纺织 20192019 中国纺织057拥抱全球化2001年—201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 后,改革开放与全球化正式接轨,不断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纺织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迎来“黄金期”。
[全国优秀企业家] 陈玉兰:巾帼英雄的强国梦作者:暂无来源:《中国纺织》 2014年第8期编者按近日,“2014 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福州举行,125 位企业家被授予2013 ~ 2014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
在这次评选中,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玉兰,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党委书记周海江,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志新,河北宁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建林……他们以不畏艰难、勇于创业的冒险精神,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睿智才情,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的创新思想脱颖而出,成功当选,成为纺织服装行业2500 万人的骄傲和榜样。
本刊将重点宣传和报道他们的创新亮点,为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她14 岁外出打工,几经辛苦与拼搏,如今已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企业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发制品加工作坊,到产业链完善、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存的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现代化大型纺织企业;从科技发展、管理创新到品牌崛起、勇担责任……多年来,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陈玉兰的带领下,厚积薄发,锐意进取,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纺织强国梦”是她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梦想。
文|本刊记者梁龙超前谋划积极接轨国际即发集团的前身是一家以生产经营发制品为主的市属大集体企业,由于管理到位、产品优良,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创造了出口创汇持续增长的奇迹,并被命名为“山东省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
改革开放之初,陈玉兰全票当选为厂长。
从此,即发的命运与她融为一体。
凭借超人的胆识和锐意改革的精神,在得悉国际市场急需纯棉织品的可靠信息之后,她毅然决定推进企业全面转型升级,外派人员赴日本学习缝纫技术,并引进国际一流的缝纫设备,成立了当地第一批合资企业,至此即发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迅速跨入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即发集团已创建60 年,而陈玉兰在即发一呆就是53 年,几乎是把她全部的身心都献给了即发集团。
044 中国纺织 2018F ocus Textile Machinery | 纺机文|原纺织工业部技术装备司副司长 吴永升历史性的社会变革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短短的四十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全国人民通过思想解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斐然成就推进了社会变革。
在这四十年里,我国发生了巨变。
2018年初,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14万亿美元。
有115家企业进入了世界五百强的行列。
有2.86亿农民外出打工,居住环境大大改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有6亿多人通过智能手机上网,广开视野。
在这四十年,我国纺织工业有了突飞的发展,纺织工业纤维年加工总量保持在五千万吨。
化学纤维、纱、布和服装,许多纺织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2017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达到4919万吨,是1980年45.03万吨的109倍。
纱的产量达到4049万吨,是1980年293.6万吨的13.8倍。
布的产量达到495.5亿米,是1980年134.8亿米的5.8倍。
毛纺织品、麻纺织品和丝绸产品同步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统一管理,得到了发展,2017年,纺织服装产量达到287亿件,是1980年9.5亿件的30倍,世界人口平均4件。
2017年纺织品出口创汇达到2633.9亿美元,是1980年35.9亿美元的纺机工业40年发展点滴纪实(上)78.3倍,净创汇一直保持各行业之首。
为纺织工业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纺织机械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1980年生产纺织机械的企业只有几十家,2017年超过了1100家,实现的生产总值达到1150亿元,是1980年的三十多倍。
纺织机械过去只有援外项目,没有出口。
2017年我国纺织机械的进出口到181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近70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35亿美元。
可喜的是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纺织机械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了自己的科研、教育和生产基地。
目前我国纺织机械在产的纤维生产机械、纤维加工机械、纤维织物印染和后整理机械以及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共四大类别,有3000多种主机以及成千上万种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
企业40周年征文10篇企业40周年征文10篇篇一铁轨和枕木铸就了我的身躯,来来往往的车皮点燃了我的生命。
四十年前我安家于这块荒凉、寂静的土地,貌似无声的我却记下了这块土地上的点点滴滴。
一帮南腔北调的人汇聚在这里,劳动的吆喝声、机器的轰鸣声以及虫鸣鸟啼声打破了这的寂静,一片片汗水的洒下筑建起一栋栋厂房、一个个沥青灌。
我迎来了我的伙伴:葫芦吊、柏油桶、大锅炉、污水池、废油池,还有那杂草丛中便于车辆进出的专线公路。
我们建立了大家庭,在这帮南腔北调的人指挥下,大家相互鼓舞、相互努力、相互配合,组建了全省第一也是唯一的渣油氧化基地,全省第一条柏油路上的柏油就来自于这里,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渐渐地这块土地繁荣起来,这帮南腔北调的人们在这繁衍着子孙,挥洒汗水辛苦工作的间隙他们开拓了土地,种植了蔬菜、建起了篮球场、足球地。
那年月,日子的艰辛让他们的孩子学会了锅炉出渣池抢早刨煤渣、小沟小渠里捕鱼捞虾,自娱自乐的生活让他们扎根这块土地、热爱这块土地。
渐渐地父辈年岁大了,他们的孩子接过了父辈的扳手、焊枪,当然还有那耕作的锄头、菜籽以及那片菜地…..夜半时分不再是南腔北调的粗狂沙哑的声音,时而飘出这帮少男少女灌装柏油时的甜言蜜语,即便是远处的飞蛾也羡慕这里,成片成片地、不远万里地飞奔过来献身于这里。
渐渐地我的伙伴一个一个悄然消失,葫芦吊不见了、柏油桶不见了、水泥氧化壶不见了、甚至沥青罐、污水池也都没了踪影。
呵,这帮大胆的年轻人重新给我招来了新的伙伴:万吨的沥青灌、电子控制室、液压地磅、保温罐车。
就是孕育他们生命的生息地也让他们拆除建起了成套的楼房,他们不再在工作间隙去刨煤渣、捞鱼虾,他们建起了图书室、活动室,文体生活显现了他们的才艺。
原来污泥杂草丛生的小水塘摇身一变成了休闲娱乐的曲桥鱼跃的水景,周边的绿油油的草皮剥夺了杂草的阵地,桂花飘出了阵阵花香,茶花、樱花点缀着这的色彩,栽种有序的女贞树勾勒出一个一个花园。
美啊!花园工厂当之无愧。
中国纺织行业年度2021036中国纺织2022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原材料大幅涨价等严重挑战,2021年宁纺在总经理徐建林的带领下,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综合经济指标居河北省纺织行业第二名,荣登中国印染行业30强、河北省制造业民企百强、河北省社会责任民企百强榜单。
2021年,宁纺集团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旗下两家企业名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名单,两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打出多套组合拳纺织效益增长30%以上近年来,宁纺紧跟国家政策,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推进管理、技术、机制等创新,不断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先机。
面对诸多挑战和冲击,2021年宁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为企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了一个好局。
大力推进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在徐建林的积极推动下,宁纺累计投资1亿元,完成了棉织和服装车间数字化建设,新上智能化纺纱项目、百台高速喷气织机项目、服装车间智能化提升扩能项目,以及印染设备升级、热电湿电除尘提升。
与此同时,宁纺还先后引进一大批代表行业领先水平的纺织染整设备,自动化料配送系统、退煮漂生产线自动补液系统以及全自动服装吊挂流水线,主要生产设备均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纺纱生产效率提高了43%,减少用工30%以上;布场生产效率提高了3~4倍;印染能耗降低40%以上,服装生产效率提高了25%,质量提高了5%,用工水平降低了12.5%。
大力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抢占了市场先机。
徐建林努力推进实施宁纺“三品”战略,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开发了婴幼儿袜子用纱,攀岩安全绳、高尔夫球内胆、人民币币版涂层布等特殊工业布用纱,大麻有机棉牦牛绒8条等高附加值产品200多款。
特别是大麻有机棉牦牛绒8条获中国优秀印染面料一等奖,另有13款产品获二等奖等奖项。
宁纺集团多次荣获中国面料之星优秀奖,获评中国优秀面料入围企业。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
通过产学研结合、“引进来、走出去”和人才培养、引进“两条腿走路”,宁纺打造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不是各生产要素的简单重组或叠加,而是从思维到行动的、全面、深度的自我突破,以实现装备、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慢我快”。
F ocus Fashion|流行四十年聚变»初心不变——大杨集团锐意奋进再出发文|本刊记者 董正 通讯员 常晓超直属(控股)成员企业21家,总资产39亿元,净资产33亿元,年服装综合生产能力1100万件/套,年西服出口量600万件/套,是全球最大的西装生产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服装定制企业。
集团旗下自主男装品牌TRANDS(创世)被誉为“代表中国男装的最高品质”,深受“股神”沃伦·巴菲特、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等国际精英人士青睐——对于中国服装行业来说,诞生于小乡镇辽宁大连普兰店杨树房的大杨集团,俨然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先锋和典范,凭借低调稳扎实干,修得荣耀等身,在提升民族自信上,写下了极具力道的绚烂一笔。
1979年,中国大地上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大杨集团由董事长李桂莲白手起家创立,从此与时代同行,与改革共进,把握发展大势,抓住变革机遇,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在辽南这片土地上点燃希望,在祖国大地上创造辉煌,在世界舞台上挥洒光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践行者、受益者。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大杨集团也迎来了四十岁生日,多项重磅活动同期展开,共庆大杨创建40周年,共祝大杨美好未来。
盛大庆典回首四十年发展不凡历程“聚变 初心不变——献礼中华民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大杨集团成立40周年庆典”以“创·实业报国”、“追·光荣梦想”、“根·不忘初心”三大篇章,分别呼应大杨集团40年的跨越式发展之路、锐意创新的拼搏精神以及感恩政府和社会的家国情怀。
来自国家和辽宁省行业协会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中国服装协会顾问蒋衡杰,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来自大连市政府的大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徐广湘,大连市人大副主任刘维木,大连市副市长靳国卫,大连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刘刚,大连市老领导王有为、王承敏,大连市工信局局长任维达、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曲寿巍,普兰店区委书记徐克军、区长申守勃等四大班子成员以及杨树房街道书记李丰明等政府领导;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2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合作客户、客商;创世品牌在全国各地的60多位VIP会员;韩伟集团董事长韩伟、友谊集团总经理杜善津、钰翔生朗集团董事长周伯霖等著名企业家;来自大连市工商联副主席单位、大连市和金普新区女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单位等国内嘉宾,以及集团5000余名员工汇聚一堂。
徐建林:与创新同行作者:暂无来源:《中国纺织》 2014年第9期近年来,河北宁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总经理徐建林的带领下,立足自主创新,把绿色环保、功能保健、时尚休闲等新观念注入到新品研发之中,积极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创造出引领市场新潮流的高档产品,不仅使企业在逆境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更实现了企业的完美转型,灯芯绒、卡其布等产品领先行业水平,产品延伸覆盖整个产业链,节能减排力促企业绿色化可持续发展。
5 年来,河北宁纺累计完成销售收入67.4 亿元,上缴税金3.5 亿元,年均分别递增14.8% 和11.3%,连年在全省同行业中保持着领先地位。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创新的引擎,源于徐建林的精心布局。
让创新扎根发展逆势上扬河北宁纺是一家以纺织、染整、服装为主导产业,集多种经营于一体的跨行业、多元化大型企业。
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徐建林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带领宁纺集团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的转型路。
在纺织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宁纺集团胜出的“利器”首推创新。
“在创新上,我们采取专业技术人员与一线职工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探索生产新工艺,开发时尚新产品。
开发工作由新产品开发部牵头,各分公司设新产品开发小组,全力配合。
”徐建林介绍。
几年来,宁纺集团先后开发了竹纤维、有机棉、丽赛、圣麻、莫代尔等环保纤维、特殊功能纤维面料新产品,以及纳米抗菌、纳米负离子、芦荟护肤、氨基酸护肤、磁性保健整理等功能保健、生态环保新产品,使新产品所占比重达到了40% 以上。
为了管理出效益,徐建林还积极推行管理新模式,实施“三大转变”战略,以外销为主转向内外市场并重,由规模扩张型转向品牌效益型,由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转向多元化经营,并积极推行“集团化战略、小核算体系、市场化运作、自主化管理”的管理新模式,大大激发了企业活力。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百战不殆。
对此,徐建林牢牢把握管理创新的主动权,历时3 年,完成了ERP 整合提升项目,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使企业管理水平获得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