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噪声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4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噪声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危害。
2. 掌握噪声测试的基本方法和仪器。
3. 分析校内不同区域的噪声水平,为校园噪声治理提供依据。
二、实验器材1. 声级计:用于测量噪声强度。
2. 音频记录仪:用于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噪声数据。
3. 信号发生器:用于模拟不同噪声源。
4. 测量仪器支架:用于固定声级计。
三、实验原理噪声测试实验是通过测量声级计接收到的声压级来评估噪声强度的。
声压级(dB)是声压与参考声压的比值,用于表示声音的强度。
实验过程中,声级计应放置在距离噪声源1米处,以避免反射和折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声级计和音频记录仪是否正常工作。
2. 在校园内选择几个典型区域,如教室、图书馆、宿舍楼、操场等。
3. 将声级计固定在测量仪器支架上,确保声级计水平放置,距离地面1.5米。
4. 在每个区域分别测量不同时间段的噪声强度,记录数据。
5. 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不同噪声源,如学生活动、机械设备运行等,观察声级计的变化,记录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噪声分布图。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教室区域噪声测试结果:- 峰值噪声强度:70dB- 平均噪声强度:60dB2. 图书馆区域噪声测试结果:- 峰值噪声强度:50dB- 平均噪声强度:40dB3. 宿舍楼区域噪声测试结果:- 峰值噪声强度:60dB- 平均噪声强度:50dB4. 操场区域噪声测试结果:- 峰值噪声强度:80dB- 平均噪声强度:70dB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校园内不同区域的噪声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操场区域的噪声强度最高,教室和宿舍楼次之,图书馆区域噪声强度最低。
2. 学生活动、机械设备运行等因素对校园噪声水平有较大影响。
3. 校园噪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校园内不同区域的噪声进行测试,分析了校园噪声污染现状。
结果表明,校园内噪声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尤其在操场区域。
校园噪声调查报告【摘要】本文针对校园噪声问题展开调查,使用了问卷调查及实地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
调查结果显示,在许多学校中,噪声污染普遍存在,给学生和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几个改善校园噪声的建议,包括合理规划校园环境、加强教育宣传以及有效监管等措施。
【引言】校园噪声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校园噪声日益凸显。
大量科研表明,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下降、情绪波动、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噪声状况,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就调查结果提出了改善建议。
【调查方法】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测试两种方式进行校园噪声的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和教职工,通过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了解他们在校园中感受到的噪声问题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实地测试则选择了几个代表性的学校,在不同的场所和时间段进行了噪声测量,对噪声强度进行了客观真实的评估。
【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噪声污染是学生和教职工所普遍面临的问题。
超过80%的受访者对校园噪声表示不满,认为其对学习和工作产生了干扰作用。
另外,90%的受访者认为噪声对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表现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实地测试数据显示,学生宿舍、食堂和教室是噪声最集中的地方,其中音乐声、广播声和机械噪音是主要噪声来源。
【讨论】校园噪声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学校规模扩大,人口密度增加,师生人数增多导致了噪声的增加。
其次,在校园规划和建设中,对于噪声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隔音和降噪设施。
此外,学生和教师在日常教育环境中对噪声产生和扩大的认知不足。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校园噪声的加剧。
【改善建议】为了改善校园噪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合理规划校园环境。
学校应该把噪声控制作为校园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域的位置,确保住宿区、教室及公共休闲区等噪声敏感区域的相对独立,减少相互干扰。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引言:噪音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问题,特别是在校园环境中。
校园噪音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噪音的现状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我们进行了一次校园噪音调查。
调查目的:2.探讨校园噪音对学生学习和健康的影响;3.提出改善校园噪音问题的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调查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调查问卷发放给校园内的学生,并要求填写有关校园噪音的问题;2.进行实地观察:选择不同地点进行噪音测量,包括教室、食堂、图书馆等。
调查结果:1.调查对象对校园噪音的感知:调查对象普遍反映校园噪音较为严重,其中47%的学生觉得校园噪音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另外33%的学生则表示噪音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
3.校园噪音对学生学习和健康的影响:调查显示,校园噪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52%的学生表示会因为噪音而分心或听不清老师的讲解。
同时,44%的学生表示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产生疲劳感,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4.学生对校园噪音解决的期望: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采取措施解决校园噪音问题。
他们希望加强对装修过程的管理,限制学生活动和车辆噪音,优化教室和学生休息区的声学设计等。
解决方案:1.加强装修过程监管:对校园内的装修工程进行管理,要求施工方使用低噪音材料、配备噪音降低设备,并设置装修工期和时间限制,减少对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干扰。
2.合理安排学生活动和课程:统筹安排学生活动和课程,避免活动和课堂时间的冲突,减少教室内外的噪音污染;3.加强教室和公共场所的声学设计:在教室和公共场所合理设置隔音设备、吸音材料,改善室内声学环境,减少外部噪音的干扰;4.提高学生噪音意识:通过教育宣传、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噪音知识,提高他们的噪音防护意识,让他们主动配合保持校园的宁静环境。
结论:校园噪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强装修过程监管、安排活动和课程、改善教室声学设计、提高学生噪音意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校园噪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品质。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备注:以下为本人编写的文章,仅供参考,请勿抄袭。
本次实验是为了研究在我校园内发出的环境噪声,并对其进行监测。
为此,我们设计
了一个实验,采用室外混缩话筒进行了声音采集,并利用电脑来分析和储存数据,以了解
室外噪声强度和频率。
实验共历时四天,每天早上8点采集一次,每次实验时间为20分钟。
实验采用室外
混缩话筒进行声音采集,并结合电脑软件分析音频文件,将声音按不同的声音强度和频率
分类。
实验数据显示,在校园内发出的环境噪声强度范围为:40-85分贝,属于中度噪音;
频率分布在大致为80-750Hz,以250Hz处频率最高,其次为500Hz和800Hz附近。
同时,我们也测试了不同地点的环境噪声,结果发现噪声都处于中度噪声水平,并在80~750Hz
的频率下表现出一定的特征。
从实验结果看,环境噪声受我校植被布局、建筑结构以及学校建筑构成,即绿色环境、建筑密度等的影响。
因此,植被可以有效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升其安静的环境
效果。
此外,建筑构成也可以起到缓冲性作用,降低噪声强度。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植被分布布局规划要合理;建筑部署时要
考虑舒适抑制噪声产生;建设新建筑时要考虑对噪声的影响;维护校园环境时,要注意控
制噪声污染。
总之,本次实验研究了校园内的环境噪声,数据表明,噪声强度属于中度,受植被分
布和建筑结构等多方影响。
此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来促进校园环境的安静可持续发展。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校园噪音调查报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校园噪音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1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有了它,我们才能相互沟通,相互交流。
但是,如果音量过大,就会成为了噪音,它轻则妨碍休息,影响学习,使人烦躁,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听力损害。
消除噪音污染已经成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那么,在我们实验二小美丽的校园里是否存在噪音现象呢?如果存在,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展开了实地调查。
一、调查地点一楼门厅、教室、校园门口为固定地点,其他随机抽取。
二、调查方法使用分级估测法。
一级:感觉舒适;二级:焦虑烦躁;三级:耳朵发痒;四级:耳朵疼痛。
三、现场调查采集的数据调查一:1、早自习扫地声、读书声(一级:感觉比较舒适。
)2、上午课间跑步声、叫喊声(二级:有点焦虑烦躁。
)3、下午课间吵闹声、吆喝声(三级:耳朵开始发痒)调查二:本班教室采集日期:#1、早自习同学们的说话读书声(一级:感觉舒适。
)2、上午课间吆喝声 (二级:焦虑烦躁。
)3、下午课间吵闹声 (三级:耳朵有点发痒。
)地点三:校园门口采集日期:#1、早上过往车辆声 (四级:耳朵疼痛。
)2、中午间过往车辆声 (三级:耳朵有点发痒。
)3、放学后过往车辆声 (三级:耳朵发痒。
)四、调查结果1、我发现在一楼门厅的楼梯旁边,有二、三、四年级同学在下课时间跑下楼梯,蜂拥而下,声音越来越响,影响了一年级同学的休息。
在体育活动时,有些同学在一年级教室的外侧蹦跳玩耍,发出的噪音影响了一年级师生的正常上课。
2、另外,我还发现我们学校的音乐楼与综合楼的教室离得太近了。
在上课时间,刺耳的吹竖笛的声音影响了整个五年级同学的课堂学习。
3、同时,我听到我们下课的音乐铃声不是很舒缓,而且响得非常突然,有的时候声音开得特别大。
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污染源调查报告序号姓名学号调查中负责的主要工作自评分老师评定班级:日期:1.调查目的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
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由于噪声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很难集中处理。
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能受到重视,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污染。
为了便于系统的掌握噪声的相关理论,文中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含义、来源、危害、度量及相关计算、监测方法、标准及评价。
噪声的度量、噪声评价量的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和标准是评价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基础,应很好掌握。
环境噪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学校是噪声的敏感区,噪声的增加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是对学生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噪声会打断学生的听课和思考。
其次教师则需放大嗓门,长此连续下去,教师不堪重负。
再则,若教师为保证较长教学需要而保护嗓子,很多学生则听不清,影响了教学效果。
据调查,有的学生将“听不清”、“睡眠不好”作为不上课的理由。
所以有必要学校周边的噪声环境进行彻底的检测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楼、宿舍楼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休息环境。
2.调查时间测量时间为昼间(7:30—22:00)。
昼间的规定时间内测得的等效声级分别称为昼间等效声级。
3.调查范围由于学校周围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
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整个航空港校区共分为三个点。
3.1布点图3.2分工点号1号2号3号4号负责人廖小华娄刚强曹怡熊倩李杨敏刘泽君肖凡廖小华4.调查方法本次实习采用仪器为HS5618型积分声级计。
校园噪音问题研究报告1. 引言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噪音污染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为了了解我校校园噪音问题的现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我们进行了此次研究。
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1. 了解校园噪音的来源及特点。
2. 分析校园噪音对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3. 提出针对校园噪音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3.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关于校园噪音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校园噪音的分类、来源、影响及防治方法。
2.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师生对校园噪音的感知、态度及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3. 现场观察法:对校园内的主要噪音源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其产生原因及影响范围。
4. 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校园噪音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4. 研究结果4.1 校园噪音来源及特点经过调查分析,我校校园噪音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活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的教学活动产生的声音。
2. 生活活动: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场所产生的声音。
3. 校园基础设施:校园内的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等产生的声音。
4. 校园周边环境:周边的交通、建筑工地等产生的声音。
4.2 校园噪音对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校园噪音对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学习效果:噪音会干扰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力,降低学习效果。
2. 影响生活质量:噪音会影响师生的休息和心情,降低生活质量。
3. 影响心理健康: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师生心理压力增大、焦虑等问题。
4.3 校园噪音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针对校园噪音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和建议:1. 加强校园噪音管理:建立健全校园噪音管理制度,明确噪音管理的职责和规定。
2. 改善校园环境:优化校园布局,减少噪音源的产生和传播。
3. 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学校周边噪音防治研究报告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周边的噪音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学校周边噪音进行科学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概述:本文旨在对学校周边噪音的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噪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噪音防治措施。
首先介绍噪音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然后分析学校周边噪音的主要来源。
接下来,对学校周边噪音的分类进行详细阐述。
紧接着,提出噪音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技术手段的应用、规划设计的优化以及教育宣传的加强。
总结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正文:一、噪音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1.噪音对学生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影响2.噪音对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3.噪音对学生情绪和行为的影响4.噪音对学生体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5.噪音对学生听力和语言发展的影响二、学校周边噪音的主要来源1.交通噪音2.建筑施工噪音3.社会生活噪音4.学校内部噪音5.运动场馆噪音三、学校周边噪音的分类1.连续噪音和间歇噪音2.低频噪音、中频噪音和高频噪音3.空气传声噪音和固体传声噪音4.近场噪音和远场噪音5.室内噪音和室外噪音四、噪音防治的主要措施1.技术手段的应用1.1声屏障的建设1.2噪音源的隔离与吸音处理1.3声学设计的优化1.4声音控制设备的使用1.5噪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2.规划设计的优化2.1学校场地的合理规划2.2建筑设计的优化2.3绿化环境的建设2.4交通流线的优化2.5噪音源的布置与排除3.教育宣传的加强3.1噪音知识的普及教育3.2噪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宣传3.3噪音防治措施的引导3.4噪音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四、总结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对不同类型学校周边噪音的研究,噪音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估以及新技术在噪音防治中的应用等等。
结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学校周边噪音防治已经成为学校管理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