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三章《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4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1. 什么是社会形态更替?社会形态更替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
社会形态一般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
2.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由于生产关系变革会对社会关系、法律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3)新生产关系的出现,必须有相应的新上层建筑的出现,以维护新生产关系的存在和发展。
3. 社会形态更替的特殊形式有哪些?(1)革命。
革命是一种强制性的改动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过程,适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尖锐、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激化的社会形态更替过程。
(2)改良。
改良是一种在保留原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础上,通过改进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利用新型生产力的优势优化旧生产关系的过程,适用于旧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矛盾不尖锐,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存在的社会形态更替过程。
(3)复辟。
复辟是指一种原本被淘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再次得到复活的过程,适用于原来具有优越地位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被抛弃后,由于各种原因重新出现,以及新生产关系低于原来生产关系的情况。
(4)透支。
透支是一种社会形态更替的非正常过程,指某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已经被淘汰,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维持下去,以至于造成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巨大负担和损失。
适用于未能及时淘汰落后社会形态的情况。
4. 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作用是什么?(1)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形态更替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它推动了人类社会从无产阶级到奴隶主阶级、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
(2)促进社会变革。
社会形态更替是深刻社会变革的先导,它的到来意味着一种社会制度的消亡和新社会制度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3(大全五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第三章讲述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分为三大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其中第一节包括了四个小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一小节说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而基于这点有两个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另一方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第二小节谈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而接下来的小节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基本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其中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后者对前者具有反作用。
最后一小节具体指出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并且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其更替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前进性及曲折性。
第二节包括了五个小节: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