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国家课程,规划校本课程——河北雄安新区雄县第三小学推进课
- 格式:pdf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以“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三小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实践等方式,推动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明确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推动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活动邀请了知名教育专家为教师们进行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涉及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
专家们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2.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活动安排了多节观摩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
教师们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3.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教师们围绕观摩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困惑,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教学案例分析活动组织教师们进行教学案例分析,要求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析典型案例,提炼教学经验。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5. 教学反思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明确了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师们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优化了教学策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4. 教师专业成长得到促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活动总结本次三小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推进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作者:龚大伟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年第06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项目式学习,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以项目式学习研究为契机,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初高中全学段全学科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作业、改革评价,不断提高学生整体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推动建设学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
1.立足单元整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立足单元整合,基于真实情境开展项目式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生物、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组积极开展研讨,选定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如快递包装空隙率、测量建筑物高度、河西社区未来创意展等作为单元话题,尝试以项目式的方式开展单元学习,指导学生围绕驱动性任务开展问题解决式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打破学段壁垒,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学校以项目式学习为依托,打破初高中学段壁垒,实现贯通育人。
例如,生物教研组统一规划设计主题为“蚕宝太空旅行记”的项目式学习,从初中的设计制作太空屋筛选优质蚕宝,到高一的多倍体桑树选育,转基因获取高质量蚕丝,再到高三的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菌蚕丝”。
通过尝试同一项目,初高中进阶培养,使学生深入研究生物技术培育优质蚕种和高产桑树的过程。
该项目式学习使初高中得以顺利衔接,概念原理既有共性又有进阶性,解决问题思路一致;能夠围绕课程标准进行项目设计,整体设计思路合理,能够通过真实活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指向深度学习;与生物学概念原理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整合跨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了促进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组织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学科中蕴含学校特色(军事、航天、科技)的元素,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研究,以青年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发展为突破口,鼓励项目式学习种子教师组建跨学科研修团队,以学校特色与学科有机融合为内容,尝试开展“语文、音乐和美术学科”“语文、政治、通用技术和美术学科”“生物学和物理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式研究。
小学数学第三学段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项目式学习概述 (2)1.2 小学数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 (3)二、项目式学习理论基础 (4)2.1 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 (5)2.2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分析 (6)2.3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特性 (8)三、小学数学第三学段项目式学习设计 (9)3.1 选题原则与方法 (10)3.2 项目主题确定 (11)3.3 项目任务分解 (13)3.4 项目实施计划制定 (14)3.5 项目评价方案设计 (15)四、小学数学第三学段项目式学习实施 (17)4.1 项目启动与团队组建 (17)4.2 项目实施过程指导与管理 (19)4.3 项目资源支持与服务 (20)4.4 项目成果展示与交流 (22)4.5 项目反思与总结 (23)五、小学数学第三学段项目式学习评价 (25)5.1 项目评价原则与方法 (26)5.2 项目过程性评价 (27)5.3 项目成果性评价 (28)5.4 项目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 (29)六、案例分析与反思 (31)6.1 案例选取与描述 (32)6.2 案例分析与讨论 (34)6.3 案例反思与启示 (35)七、结论与建议 (36)7.1 研究结论 (37)7.2 对教学实践的建议 (39)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0)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探讨“小学数学第三学段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概述项目式学习的基本理念及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小学数学第三学段(一般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确立项目式学习的目标与原则。
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过程,包括项目选题、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步骤规划、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
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团队协作、问题解决、成果展示等,也将得到重点关注。
总结项目式学习实施后的效果评估及反思,以便进一步优化未来的教学设计,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通过项目式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最新资料推荐------------------------------------------------------ 推进“三课”、“三制”活动提高校本教研水平推进三课三制活动提升校本教研水平滨河小学娄永军以三课三制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在我县扎实的开展了几个年头,它对有效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三课"活动突出重点(一)探索课突出早字:即早实施、早总结、早调整我们知道探索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完成一节它是学校总体把握课堂教学基本情况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由于我校专任教师人数较多,此项工作操作起来任务量大,时间长。
探索课活动如不能及早完成,就会对开展引路课和示范课的实效性构成影响,基于这一原因,我们从开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听教师的探索课。
并于听课当天完成与执教教师的换课活动。
在这种安排下,学校在两周内就完成了探索课的听课。
探索课听课完成后,业务领导、学科组长坐在一起对探索课活动进行总结,并筛选出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共性问题,确定一至二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引路课的活动主题。
通过听课、与教师换课、同教师共同研课,去寻找和发现在教学工作活动安排、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合理调整。
1 / 5比如在分工上存在的问题;教学活动安排的时间、内容上存在的问题;等等,都因为我们及早发现,及早调整,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引路课突出实字:即实际、实用、实效实际是说我们的引路课一是主题的确定是在探索课的过程中出现的典型、共性的问题,是教师个体一时难以解决又急需解决来源于教学实际的问题;我们从实际出发,没有完全按照县里的要求有校级骨干教师执教引路课,而是由我们在听探索课过程中认为解决引路课所确定的主题方法策略最优的老师来执教。
中心小学提高教育质量行动三年规划为了提高中心小学的教育质量,我们制定了三年规划,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本规划旨在借助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优化教育体系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以下是我们在未来三年内将重点推进的措施。
一、培训和发展教师团队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我们将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课程和研讨会,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特别是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将引进外部专家和资源,为教师们提供最前沿的培训。
此外,我们还将鼓励教师参与教师交流活动,与其他学校教师分享经验和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帮助教师们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二、建设现代化教学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计划投资改善中心小学的教学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我们将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和虚拟实验室,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校园环境的改造和美化工作。
打造舒适、安全、绿色的校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三、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我们将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进行评估,我们将为每个学生规划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发展方向。
同时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四、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教育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事业,我们将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发布学校通知以及建立家校沟通平台,通过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协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我们还将在学校举办多样化的亲子活动,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五、建立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为了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效果的评估,我们将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
定期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传达给所有教师和家长。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及时调整和改进我们的教育改革措施,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陕西省西安经开第三小学“1+N 种子自生长”课程体系让每
一粒种子都能拥有无限可能
佚名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论坛》
【年(卷),期】2024()4
【摘要】依托古城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结合经开三小地处草滩农场的区位特点,遵循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学校因地制宜,构建了“1+N种子自生长”课程体系,积
极推进“月主题课程”“15个场馆课程”“级本课程”“班本课程”等课程模式。
横向,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课程体系分为“人格力课程”“思维力课
程”“运动力课程”“审美力课程”“实践力课程”;纵向,结合“种子的生长”将
课程结构确定为“根的课程——基础课程”“茎的课程——拓展课程”“叶/花的课程——探究课程”“果的课程——展示课程”等四类课程。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播撒一粒种子你将拥有一片森林——对总理听课点评的思考
2.让每一粒种子都
能开花——成功理念浸润下的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章锦小学3.为每一颗种子创造
无限生长的可能4.播下一粒生态环保的种子,收获万点绿意——陕西省西安经开第
三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5.“种子教育”育好“每一粒种子”——襄阳东津新区
第二实验小学特色办学掠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三学”课堂:坚持为促进学习而教——新一轮区域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主题解读一、提出新一轮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主题的背景区域课堂教学研究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多年来,我区始终聚焦课堂的重点问题,聚全区之力,共同研究,逐个突破,先后进行了“一研”“二抓”“三优化”、“三学双动”、“四边”、“三全”“五优化”等区域性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从课堂规范到教学技术,再到课堂关键要素的优化,这一系列的研究是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领先的重要举措之一。
当前,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区域教育布局、改革和研究千帆竞发,迫切需要我区的课堂教学研究在继承中有新的发展。
进一步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定教”等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提法,是耳熟能详?是深入人心?还是已行动自觉?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希望能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上有进一步的推动:要进一步强化“为促进学习而教”的理念,不仅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不仅关注知识增长,更要关注能力发展;不仅考虑便于教的策略,更要考虑为支持不同学生学的历程而教的策略;不仅要聚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更要整体研究学科课程的核心概念、知识体系和育人价值。
引领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走向深入的需要。
近年来,我区全面开展了课程规划制定与实施的研究,大家都认识到课程的有效实施,重点和难点还是在课堂,绝多大数学校在课程推进中形成了校本特质课堂,如“情智课堂”“爱的课堂”“追问课堂”“4s课堂”“智慧课堂”“助学课堂”“梦想课堂”等,这些校本研究从课堂理念至课堂实践架构都相对成熟,且都强调关注学生主体发展,但在课程实施上还有很多更细致的操作层面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二、确立“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的前期思考从2013年5月份,区教师发展中心先后邀请了多位专家到我区指导;组织了部分校长、教学副校长、骨干教师、教研员等参与研讨;在2013年度区教育局工作计划中开始渗透“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品质”“为促进学习而教”的理念;在2013年下半年梳理“三全”“五优化”研究成果的同时,思考了研究内容的传承;在2014年上半年开展了深入学校课堂的调研与论证。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省属各高等学校,中高等职业院校,省直教科研基地,厅直属单位:经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评审委员会审核,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确定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现予公布。
各单位要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督促、检查、指导工作,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附件: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名单河北省教育厅2021年12月7日42022年第3期/C(01)2022年第3期/C (01)2101055崔海江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研究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101022崔占玲内地藏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机制及其效能提升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101036单秀华产教融合视域下石油工程技术职教本科专业新“三教”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2101008董彦军应用驱动视角下“VR 设计与应用”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保定学院2101003董羊城“双减”背景下初中学段作业管理的研究与实施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2101006高建华农村小学教学点教师全科化培训模式研究石家庄市教育局2101012高玉峰生命教育背景下寄宿制高中教师“立德树人”专业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邯郸市第一中学2101058韩清林立德树人与中华六道十德研究实验河北创新教育学会2101031胡利平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视域下的职业本科教育演进研究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2101013姜昆双减政策下河北省中小学非遗校本课程系统化构建研究邯郸学院2101005郎永红幼儿园“四同步八统一”礼教育实践模式构建研究石家庄市藁城区育才幼儿园2101030雷前虎新建职业本科院校适应性治理能力构建研究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2101007李存“1+X ”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双师型”专业教师评价研究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101021李稳“智慧+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张家口蔚县南留庄镇中心学校2101049张情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内涵、培养路径及评价研究石家庄市长安区盛世长安小学2101004李永利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101026李月波新时代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路径研究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101020梁雪梅高职院校“红专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廊坊职业技术学院2101039刘洋高职通信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实施路径的研究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101035刘春艳协同创新视域下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2101054刘殿波幼有优育视域下绘本资源的应用与实践探索河北省教育厅机关党委2101016刘孟娟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幼儿园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河北省省直幼教服务保障中心2101015柳文茂立德树人视角下中小学十二年贯通式培养实践研究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101057吕相斌适于支持性就业的特教+职教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2101028马良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教本科专业评价研究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101047马美茹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研究河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2101034马显才职业院校构建“12235”模式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研究与实践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2101037倪凯歌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生儿童哲学素养:意义与提升路径研究廊坊师范学院2101046秦志军加快“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河北高校“大先生”培育实践研究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2101041任学印农村中小学校长实践性培训模式研究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党校2101040史林友构建“五育”并举的中小学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唐山市教育局2101001宋辉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区域推进的实践研究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编号负责人课题名称单位重点资助课题50项2101023宋薇河北省高等学校深化美育改革研究河北大学210103221010022101009210104421010512101056210104221010172101014王剑锋王俊华王淑英王玉芹吴小春杨今宁袁亚兵岳爱华张恒高职院校专业群组群逻辑及建设路径研究新时代河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研究幼儿园“优质听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高考新政背景下高中艺术教学适应性研究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学校支持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青少年稀缺感对人际关系和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心理机制建设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师范生协同培养机制研究小学阶段基于体育育人效能提升的体教融合模式研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石家庄学院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河北省电化教育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党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衡水市新苑小学21010532101029张豪林张双会指向语文要素的中小学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匠心军魂”文化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附件52022年第3期/C (01)2101027张兆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背景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系统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101024赵娟传统蒙学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关系研究河北大学2101018赵东阳儿童词汇占有量与驾驭语言能力量质瓶颈研究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101038赵丽娅“十四五”新时期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财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廊坊师范学院一般资助课题100项2102033常彩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的中职教育转型的探索与研究邢台现代职业学校2102018陈江构建浸润式书香校园赋能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邯郸市汉光中学2102076陈新亮小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实施径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河北北方学院2102109池丹丹基于产业链升级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102136储金梅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2102080党鸿雷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102083翟逸云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102061丁洁劳动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案例研究———以大一新生为例张家口学院2102091董娜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社区养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102111杜芬娥全纳教育视角下特殊学生基础教育中合理便利的实证研究唐山师范学院2102032段赞辉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邢台技师学院2102046樊水龙农村幼儿园传统游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102085范静河北省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模式构建的研究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102079方红健康管理专业“开放式教育平台办学模式”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老龄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102009高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保定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102096高园产教融合背景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河北水利电力学院2102011郝宏丽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定州市第二中学2102029何学兵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理念的劳动教育课程县域整体推进策略的研究沙河市教育局2102072胡海霞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形象塑造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102003霍洁“WIL 课程体系”下提升小学集团化办学水平的实践研究石家庄市裕华区神兴小学2102074姜妮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化在高校动画专业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研究河北大学2102129靳会敏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研究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102108康华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研究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102075李森社会排斥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河北大学2102036李光辉《资本论》及其发展在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邢台学院2102122李桂娟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研究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立项编号负责人课题名称单位2102053李国晨中学英语名师团队助力师范院校学生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210209821020382102027210206221021172102110210210621021252102128李会刚李建学李荣胜李彦武李轶华李远航李运鹏李志涛刘佳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平台研究县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型微组织建设研究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地方民间舞传承与创新”美育教育模式研究开放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重构与优化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研究高中政治基于单元整合思维的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融入思政课教学系统化运行机制研究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安新县教师发展中心衡水市第二幼儿园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开放大学唐山师范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河北省德育研究中心210204521020172102115刘梅刘霞刘福霞“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构建研究初中英语多元化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十四五”期间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及共享共建机制研究沧州师范学院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河北开放大学21010482101025郑捷郑亚林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培训高质量发展研究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治理研究河北省教育厅河北北方学院62022年第3期/C (01)2102054刘贵弘时事教育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2102025刘运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河北深州市中学2102078吕芳职业本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102103马章民法律类高职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研究河北政法职业学院2102087毛爱武高职院校五位一体一流课堂构建研究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102073闵洁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资源挖掘与开发研究河北大学2102014潘静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教材改革研究———以《室内设计教学手册》为例邯郸职业技术学院2102126潘紫千生命安全与健康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102016彭保祥开发与实施“现代六艺”课程的实践研究邯郸市丛台区荀子实验小学2102059齐雪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廊坊职业技术学院2102028石利明党史教育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内丘县第三中学2102005宋宝山校企合作教材建设———海尔智能家居进入中职课堂活页式教材开发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2102131孙丽高中数学互动课堂模式下数学文化对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102124孙海莲幼儿园不同年龄段适宜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幼儿园2102130田学峰新高考背景下应用生涯理念推进高中升学规划指导的实践研究秦皇岛市新世纪高级中学2102070王佳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102068王欣地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张家口学院2102097王恂泛在学习背景下高职继续教育云教学的研究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102024王莺新时代赋能思政教育共同体的在线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衡水职业技术学院2102002王洪亮基于离群点检测算法的学生行为数据与成绩的研究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102120王卫国新时代推动百年名校高品质发展的实践研究唐山市第一中学2102105王晓芸基于OBE 理念的高职盾构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102112王秀阁聚焦思维品质提升的微型项目式化学教学策略研究唐山师范学院2102049王育新初中理科“1+X ”项目式学习课例开发研究承德市第四中学2102057王泽泉医学院校思政课“一线三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廊坊卫生职业学院2102044文洁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家校合育课程的策略研究沧州市运河区水月寺小学2102004吴宝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石家庄学院2102008武晓燕构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保定市女子职业中专学校2102039肖丽颖“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学科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容城县教师发展中心2102127谢燕红在增强基层组织力视域下高校发展高质量党员的路径研究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党校2102015许志刚中学理化实验生活化的策略研究魏县教育体育局立项编号负责人课题名称单位2102077闫晓静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研究河北北方学院210211421020692102102210211321020062102099210213421020632102071杨蕾杨烁杨军安杨文利杨志敏于元青张芳张洁张琳新时代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体系优化与实践研究内涵式发展背景下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制度障碍与突破研究河北省外贸人才法商融合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岗课赛证相融通的智能制造类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课程设置有效性的调查研究高校艺术生的社会性艺术创作与实践融合思政教育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图式理论下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英语语篇理解能力的行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机械专业智慧教学应用策略研究新时代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秦皇岛市海港区建国路小学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河北师范大学2102007张璐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契合日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保定学院21020202102050张璐张桂芬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政策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研究邯郸学院滦平县教育研训中心21020132102101刘婷婷刘晓磊案例教学法在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与应用研究新文科背景下金融专业立体化教学改革研究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政法职业学院72022年第3期/C (01)2102065张俊芳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怀安县柴沟堡镇实验小学2102104张伟航基于校地育人的非遗传承进校园的实践研究廊坊师范学院2102012张晓辉基于SOLO 分类理论下中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育评价研究邯郸学院2102051张雅君“双减”背景下学校校本课程体系重构的研究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2102123张英杰新时代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开发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102010张朝宾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班主任胜任力提升实践研究河北定州中学2102119赵春凤指向深度学习的古诗词教学研究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2102118赵晶晶河北省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综合课程推进实践研究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102055赵书刚“双减”视域下提升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永清县第二中学2102089郑国萍基于CIPP 模型的大学劳动教育实施质量评价研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102040左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雄县教师发展中心一般课题(小微课题)388项2103124艾保群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县域推广的实践研究枣强县教育科学研究所2103222安国栋信息化背景下城镇与农村中小学“1+N ”专递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承德市第三中学2103236鲍玉洁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研究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二中学2106020崔丽娜生涯教育助力普通高中班级管理的探究辛集市第一中学2103058边保龙基于体教融合培养中学生女足后备人才的实践研究保定市第一中学2103245曹姗小学生高阶思维在语文课程实施中的建构与发展的研究廊坊市第二小学2103312曹慧颖高职院校“五育”融合机制研究唐山海运职业学院2103128常博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插图有效利用的研究阜城县第二初级中学2103168车贵考初中语文必读名著课程化教学实施的实践研究宁晋县第十一中学2103011陈彩杰魏征文化在学校德育建设中作用的实践研究晋州市魏征学校2103335陈德英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玉田县教研训中心2106023陈宏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承德县第一中学2103131陈红升高中思政课体系建设中强化党史教育的策略研究衡水市第二中学2103314陈会娟智慧旅游视域下河北省民办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2103023陈会敏小学“数学步道”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石家庄市新华区西三庄学校2103165陈江红聋校中学生班级环境与焦虑关系的研究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2103329陈维涛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促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唐山市丰南区岔河镇中学2103212陈义广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案例研究沧县中学立项编号负责人课题名称单位2106013陈永志核心素养背景下普通高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新方式的实践研究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210322021033212103235210333821031952103230210324821032822103328陈玉美陈云艳程凤利崔国军戴其瑛丁柏芳董林董营董君梅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进行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构建“一二四”教师培训体系的实践研究中小学生校服的人文化、特色化管理的研究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新教师有效备课的策略研究乡镇初中“三维度四环节”教研活动模式的研究基于“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研究指向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五中学承德市第五幼儿园迁安市教育局沧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营字小学霸州市第八中学渤海理工职业学院唐山市丰南区实验小学2103181董文菊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雄县张岗开口第一小学2103198董秀兰小学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沧州市运河区南环小学21021322102022张铁英张婷婷基于OBE 理念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作业设计有效路径研究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衡水学院21021332102107郑庆利郑思思“双减”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简约物理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82022年第3期/C (01)2103211董召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盐山县教研室2103283段鹏飞“双线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以建筑类专业为例渤海理工职业学院2103174樊阿丽家长学校在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方面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新河县振堂中学2103162范琳基于提升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新教材教学设计创新研究邢台市第二中学2103250范德丽依托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行动研究霸州市第二幼儿园2103189范艳琴运用多元手工操作法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策略研究任丘市明珠幼儿园2103099范振景小学生中高年级劳动技能培养的研究大名县实验小学2103342方萍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提升初中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与研究唐山市第二十七中学2103256方志军高中美术特长生职业生涯规划行动研究廊坊市第二中学2103186冯丽催眠疗法处理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应用研究河北经贸大学附属中学2103101冯建芳小学美术教育中磁州窑陶艺教学的实践研究邯郸市丛台区中华桥小学2103052冯向辉中医药文化进小学校园的实践研究安国市育新学区2103209冯学忠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提升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南皮县第一中学2103140冯永生“双减”背景下城镇初中走读与寄宿班级教学质量比较的实践研究衡水市冀州区第四中学2103336付刚“五育”并举视域下体育教学育人功能的研究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2103097付海燕破解阅读障碍推动农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研究涉县教研室2103384高红基于深度学习构建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发展中心2103285高怡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2103150高建平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实践研究邢台市任泽区任城镇中心学校2103341高庆军初中数科习题课以“说题”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唐山市路北区教育局2103138高向英教育信息化2.0下市域中小学实验管理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衡水市教育技术装备站2103010高云娜基于石家庄市区幼儿园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石家庄市青少年社会综合实践学校2103170耿梅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探索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103194耿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沧州市第十六中学2103108耿树辉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策略研究广平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2103012贡义珺山区县域新教师培养策略的行动研究井陉县教育局教研室2103156谷俊平“双减”政策下寄宿制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平乡县北周章联小2103045谷巧娈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小学英语一课一得教学实践研究高碑店市昌盛路实验小学2103317谷世宏新时代中职劳动教育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2103009谷亚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策略研究石家庄市鹿泉区铜冶镇莲花营小学2103234关真江“双减”形势下城镇初中提高美育体育教育质量策略的实践研究兴隆县第二中学立项编号负责人课题名称单位2103185管艳“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10321021033572103008210317621033592103157210304621030622103264管晓伟郭贺郭伟郭宪郭会房郭胜利郭铁民郭志华果晓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积极情感在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研究微课程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县域普通高中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诵读经典促进学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小学校本化研学旅行的实践研究东光县第二中学河北省电化教育馆石家庄市鹿泉经济开发区中心校辛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内丘县河渠学区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保定市徐水区徐水小学张家口市桥东区五一路小学2103197哈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效整合的研究河间市新华小学21033882103152韩宝龙韩崇伟小学德育课程品质素养培育策略的研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实验进课堂的探究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兴华小学河北南宫中学21032612103049杜秀梅段海英幼儿体验式绘本阅读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策略的研究张家口市宣化区拱极楼幼儿园涞水县教育局教研室9。
67
EDUCATOR
睿见夯实国家课程,规划校本课程
——河北雄安新区雄县第三小学推进课程改革纪实文 | 王贺苓
发挥教师的多元智能与特长,整合家长与社会的
资源,以“让每颗星星都闪光”为目标,河北雄县第
三小学在开展“全人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
积极探索,取得可喜成绩。
创建于2013年9月的雄县第三小学,坐落于“华北
明珠”白洋淀旁的古城雄县,是一所按现代化标准建
设的城镇小学。
学校建校初期,仅有12个教学班、261
名学生。
经过几年的奋斗,如今学校已有54个教学班、
3683名学生,各方面工作卓有成效,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建校以来,三小秉承“养正育才”的办学理念,
践行“基础+特长”的育人模式,着力构建基于学生
发展六大核心素养的“养正”课堂,积极探索素质教
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
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
夯实国家课程,凸显“合作探究”在学校教育中,国家课程占主导地位,也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
为进一步在校园内落实国家课程,雄县三小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三步互助”自主课堂,形成了由“学案导学”与“自学、展示、总结”三步流程及“每学科一个关注点”组成的“1+3+1”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到“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学校抓好师生两条主线,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素养为核心,以六大核心素养为半径,牢牢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自学、展示、总结”的三步学习流程,通过师友互助、小组互助、团队互助、师生互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阵地。
由此,学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学校的课
改受到多方关注。
近来,10多个省市300多所学校的3500多人来校参观学习,学校58人次教师前往9省1市送课送教。
学校参加了“全国课博会”“河北教育名师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等,对课改成果进行展示。
学校骨干教师编写的18种《导学案》教材,面向全国出版发行。
规划校本课程,实施“全人教育”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三小教育人又有了新思考:实施新课改,实施“全人教育”。
学校确立“全人教育”的目标是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梳理学校课程建设思路。
学校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教育部门总体办学思路“小学抓养成”的要求,确
定“启蒙养正,明理育才”的办学理念及“做尚德知礼、
勤学博艺、善思乐行、阳光自信、各有所长的三小人”
的育人目标,秉承“向善、励志、乐学、成才”的校
训,力求将校训落实在课程中,将办学理念落实在课
程中,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框架。
遵循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学校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国
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的
科学、完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架构。
其中,“一体”
指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两翼”指以“经典阅读课程”
和“养正育才校本课程”为两翼。
学校结合实际,构
建了“1+2+X”(“1”指国家课程中的语文教材1篇课文,
“2”指2篇与教材相关的语文主题阅读,“X”指的是
无数篇与语文相关的课外阅读)的大阅读体系,实现
了“精读课程、主题阅读课程、泛读课程”的有机整合。
学校充分发挥图书室、楼道读书吧、班级图书角
和“超星”电子阅读平台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
68EDUCATOR 睿见
多彩的读书活动。
通过读书分享、图书跳蚤市场、好书推荐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以“养正”教育为核心,学校构建了“养正育才”校本课程体系,完善了启蒙基础课程、养正主题课程、明理实践课程、育才特色课程四大课程群。
在校本课程的引领下,学校还通过开设“班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多元成长。
整合多方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充分发掘教师的多元化智能和特长,整合家长与社会资源,开发特色校本教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校围绕课程体系,组织骨干教师分组合作,同步推进,逐步完成42种校本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印刷工作,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化,为“全员育人”提供可能。
探索课程实施与评价策略。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是核心、教学是重点、评价是关键。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关注课程建设的综合性和协同性,突出学生体验和实践,通过建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组织、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完整的课程实施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立足“核心素养”,促学校品牌提升
学校遵循“一个学期、一个切入点、一系列举措、一种素养和能力的集中训练”的“四个一”实践思路,明确了适合于学校学科课程实施的教学体系。
比如,每年上学期,以“语文主题阅读与课堂融合”为切入点,关注语文主题课程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学校将教师开发编写的一至六年级12册“语文主题阅读”,分年级、分学段融入课堂,把语文主题阅读材料以前置式阅读、融入式阅读、延伸式阅读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并积极探究语文主题阅读评价形式,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近年来,雄县第三小学先后获得“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基地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求真研究院实验学校”“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学校”“河北教育名师团实验基地校”“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河北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示范学校”“保定市优秀少先队大队”“保定市教育工作优秀集体”“保定市戏曲进校园示范学校”“雄县课改实验校”“ 雄县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先进单位”“雄县课改及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等荣誉。
如今,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稳居全县前列,并连续5年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河北省教育厅、新华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与媒体来校调研,都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不久前,学校还与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签订协议,成为“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手拉手学校”“全国幸福教育同盟学校”。
学校承办的区域性大型教科研和德育活动不计其数,促进了学校品牌的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任重而道远,但三小教育人有信心:只要努力付出,课程建设定会辟出一片新天地。
如今,学校领导班子正带领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抓住雄安教育三年提升的契机,广联北京名校,为实现雄安教育质量大提升而努力奋斗着。
(作者单位:河北雄安新区雄县第三小学)责任编辑:
姜乃强雄县第三小学“班本课程”展示竞赛精彩瞬间雄县第三小学“灵之舞”社团2018年元旦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