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奎著作
- 格式:xls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什么是三变改革?
佚名
【期刊名称】《陕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64)4
【摘要】三变改革是针对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少的贫困村,因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资本,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路径,盘活集体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壮大集体经济,把贫困户纳入集体经济保障范围,实现集体收益惠及全体农民群众的改革。
【总页数】1页(P15-15)
【关键词】改革;集体经济;经营性资产;贫困地区;社会资本;贫困村;资源;资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22
【相关文献】
1.“三变”改革助推乡村振兴——基于渭南市“三变”改革的案例研究 [J], 王留鑫
2.探索"三变"改革模式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重庆巫溪县凤凰镇石龙村"三变"改革[J], 谭兴和
3.做好"三变"改革助推乡村振兴
——灵台县农村"三变"改革的做法和思考 [J], 魏朝娟;张鹏英
4.精准聚焦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三变”改革——三交镇孙家沟村“三变改革”调研 [J], 李文学
5."三变"改革推进乡村振兴的制度价值——基于贵州省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经验的分析 [J], 杨学明;李如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猕猴桃浓缩汁的生产开发
丁正国
【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天然果汁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猕猴果汁,由于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酸甜适口、风味独特,更是为消费者所欢迎。
但是,由于猕猴桃
果汁占用体积大,给贮存、包装。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丁正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75.5
【相关文献】
1.蓝莓野果浓缩汁及蓝莓野果汁饮料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 [J], 钱英燕;庄梦军;王莉华;孙立军;史长颖;黄福南;孙梅君
2.猕猴桃浓缩汁的研究开发 [J], 丁正国
3.猕猴桃浓缩汁的生产工艺 [J], 丁正国
4.蓝莓野果浓缩汁及蓝莓野果汁饮料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 [J], 钱英燕
5.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猕猴桃生产档案收集平台开发与应用 [J], 谢玉瑶;谢利华;钱峥;方峥峥;刘光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八章创造与创新作者:来源:《成才之路》2015年第08期编者按:当今,是一个追梦的时代。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亚洲的梦,也是世界的梦。
在这个辉煌的追梦时代,人们都会自然地、自觉地、自愿地努力去创意、创造、创业和创新,呈现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局面。
这诸多的创造与创新,都有一个共同的支撑点,这就是大智慧。
大智慧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
”为此,钱学森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就大力倡导开展思维科学研究,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我国研制智能机提供理论基础,二是为了大力提高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学》这部书诞生了。
这部书,由本刊总编辑于童执笔,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刘奎林教授、北京大学赵光武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田运教授、哈尔滨速读学校王功玲校长、哈尔滨师范大学陈明文先生、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胡珍生教授等专家学者集体创作而成。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启示我们:不研究创造思维,不懂得创造的规律,是难以造就出杰出人才的。
为此,本刊2015年特辟《创新思维学研究》专栏,连载《创新思维学》这部书,为追梦征途上的人们,增强创造与创新的思维能力。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
民族要繁荣,国家要富强,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依靠持续的知识进步、科技创新,依靠社会内部的不断自我更新,建设和谐的社会,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根本,才能使一个国家从落后走向发达,并且始终保持着兴旺强盛的国势。
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要强国,就必须走创新之路,只有坚持创新,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一节创造与创新的共性特征一、创造与创新的共性特征创造和创新都属一种突破旧理论、旧定义、旧定理、旧命题、旧方式的一种崭新的实践方式。
《骆驼祥子》的版(文)本变异
金宏宇
【期刊名称】《武陵学刊》
【年(卷),期】2006(031)005
【摘要】《骆驼祥子》经过多次修改,有众多版本.从初版本到节录本是一种简化处理,从初版本到修订本是一种洁化叙述,而文集本在还原初版本时又有遗漏.这些版本变迁其实带来的是文本的变异,能唤起新文学研究应有的版(文)本意识.
【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金宏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老外版《骆驼祥子》上演 [J], ;
2.从艺术上的修改与完善看《雷雨》的版本变异——以1978年"人文版"与1936年"文化版"的比较为例 [J], 汤吉红
3.创作现场与传播流变——《骆驼祥子》文本变异初探 [J], 刘运峰;董仕衍
4.发展人文社科事业努力办好人文社科学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创刊五周年笔谈——办好我校《学报》(社科版),促进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
研究的新发展 [J], 曾亨炎;徐大平
5.汉英句式翻译中人称与物称主语使用差异对比——以《傲慢与偏见》中文版和《骆驼祥子》英译本为例 [J], 李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初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任务。
在经过这次研修活动后,我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在这次研修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应用情况。
通过了解各种新技术、新应用,我发现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工具。
在掌握了这些新知识后,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其次,研修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操作,学习了一些常用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教学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比如课堂管理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这些软件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展示和传达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如在线课程、教育视频等。
这些资源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除此之外,在研修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教学设计的讨论和分享。
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我了解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我发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最后,这次研修活动让我明白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能力。
而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传授者,我们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总之,这次初中信息技术研修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情况,我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通过实践操作和教学设计的讨论和分享,我掌握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银屑病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王槐三;李占国
【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建立去胸腺小鼠银屑病实验动物模型,以进行银屑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实验组小鼠切除胸腺后接受银屑病皮肤损害移植,成活的皮肤损害作病理组织检查;对照组小鼠仅接受银屑病皮肤损害移植。
4只实验组小鼠,移植的银屑病皮肤损害成活时间分别为15、20、21、30d。
银屑病皮肤损害移植之后出现典型的银屑病损害,并且具有银屑病的组织学特征。
3只对照组小鼠,移植的银屑病皮肤损害全部坏死脱落。
去胸腺小鼠是一种有希望的研究
【总页数】3页(P126-127,封3)
【作者】王槐三;李占国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63
【相关文献】
1.毛发元素谱与银屑病发病关系的研究——人工智能在银屑病研究上的应用 [J],
冯捷;徐汉卿;王香兰
2.男性不育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J], 李怡佳;边艳超;李硕;肖瑞
3.帕金森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 [J], 蒙健林;梁健芬;张兴博;文铭钧;邓
仙勇
4.利用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中草药内用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J], 黄畋;林熙然
5.胸腺素对银屑病实验动物模型的作用 [J], 张淑英;刘俊平;袁伯俊;张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狼图腾》中的生态意识及现实启迪黄治东(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连云港222005)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要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需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和谐的关系离不开生态文学的引导。
《狼图腾》是生态文学中的代表作品,它向读者讲述了狼对于草原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把人与狼的生存地位放在原生态的自然之中,引导人们用和谐的观念看待大自然,其蕴含的生态观念对当下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狼图腾》;生态意识;启迪中图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6-0016-02《狼图腾》以20世纪60年代末的内蒙古原始草原上发生的故事为题材展开的。
起初,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着牛、羊,与成群的强悍的草原狼共同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思想的不断开放,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人们开始肆意开发草原,大肆猎杀动物,破坏原始草原的生态平衡,致使草原动物急剧减少,逐渐消亡,经过几十年的演化,曾经美好的原始大草原变成沙漠。
作者通过《狼图腾》旨在向人们传达一种生态观念: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才是长久之计,人们必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合理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
一、作品产生的文学背景《狼图腾》真实地再现了内蒙古额仑草原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悲惨现实,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意识,作品的产生有着其特殊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
(一)现实背景:生态环境恶化20世纪60到70年代,我国推行“以粮为纲”政策,大面积垦草种粮,造成大面积草原风蚀沙化。
80年代推行牲畜承包责任制,90年代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固化了草原分户管理的经营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压力不断加强、畜牧业养殖数量的发展以及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滥垦、乱采滥挖等,使得草原退化问题十分严重,草原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草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最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负担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活动。
力学大师S.P.铁木辛柯郭日修【摘要】S.P.铁木辛柯,20世纪活跃在工程力学领域约60年,培养了几代优秀的工程师和力学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工程力学的进展,人们尊之为力学大师.本文从学术生涯、研究成果、学术著作、学术贡献几方面简介铁木辛柯.【期刊名称】《力学与实践》【年(卷),期】2016(038)004【总页数】3页(P462-464)【关键词】力学史;工程力学;铁木辛柯【作者】郭日修【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武汉 4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铁木辛柯(S.P.Timoshenko)1878年12月出生于乌克兰.1896年9月进入“交通道路工程学院”,这是俄罗斯铁路系统唯一培养工程师的高等学校,铁木辛柯向往成为一名从事铁路工程实践的工程师.1900年暑假他赴巴黎参加国际博览会,发现很多欧洲国家如德国、比利时、法国等在文化和工业发展方面都胜过俄罗斯.他认识到,要使俄罗斯进步,必须开展创新性的学术工作,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因此,他决定大学毕业后留在彼得堡的高等学校工作,这有利于他从事学术工作.1901年,铁木辛柯在交通道路工程学院毕业,第二年回到学院任机械实验室工程师,从事材料试验工作,同时在学院学习一些高级的数学、力学课程.1903年春,他获得彼得堡工学院讲师席位,配合教授的讲课,给学生上习题课.他为此花费大量时间准备习题和作业.这些习题后来大部分纳入他编著的应用力学和材料力学教科书.这期间,他还阅读了A.E.H.乐甫的《弹性理论》和瑞利的《声学理论》两本经典著作,这对他此后的学术工作有重要影响,他还通过这两本书的阅读,学习、掌握了英语.1904年夏,他获得机会去欧洲,大部分时间在慕尼黑工学院,在著名力学家 A.弗普尔指导下从事强度理论的实验研究.这年秋,铁木辛柯回到彼得堡,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创意,写出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各种强度理论》,并发表.1905年 4月—1905年秋和 1906年夏,铁木辛柯先后两次到哥廷根大学应用数学与应用力学研究所游学,在F.克菜因和L.普朗特指导下,从事弹性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并选学一些高级数学课程.哥廷根大学应用数学与应用力学研究所是在数学家克莱因倡议下于1904—1905年组建,聘请普朗特主持,其目的在于力促数学、力学和其他基础学科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哥廷根的学风深深影响了铁木辛柯,使他此后致力于应用数学和力学理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1906年1月,铁木辛柯任基辅工学院材料力学课程教授.他一反此前大学讲授材料力学的方法,从最简单的问题——杆的拉伸/压缩讲起,然后讲三维应力状态,这使他的讲课易于理解,深受学生欢迎.1908年秋,铁木辛柯给工程师讲授“弹性理论”,当时,“弹性理论”是理论物理的一部分,只对理科学生开课,铁木辛柯考虑到工程师的兴趣在于应用弹性理论解决工程问题,因此,他讲课着重阐释课程内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并以一些光弹性实验来验证理论,讲课深受工程师欢迎.在基辅工学院的授课,显示了铁木辛柯讲课的才华.1911年秋,铁木辛柯抵彼得堡.有一段时间,他曾任俄罗斯海军顾问工程师,他有关板的弯曲和稳定性的研究成果,在军舰结构设计中得到应用.1913年,铁木辛柯获交通道路学院教授席位.这一年,他出版了两卷本的《弹性理论》,并出版了《弹性系统的稳定性》文集.1920年,铁木辛柯离开俄罗斯,3月抵达南斯拉夫,在新成立的萨格勒布工学院任力学教授.1922年,铁木辛柯受聘于费城“振动专业公司”. 1923年任职于匹兹堡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力学部,从事力学研究工作.1926年他受公司派遣到欧洲考察欧洲一些大公司的研究工作,并代表美国参加在瑞士苏黎士举行的“国际应用力学大会”,在会上宣读了关于《平板开孔和填角的应力集中》以及《铁路钢轨的应力》论文,当时美国只有三人参加这个国际会议.1927年他在G.M.伊登(威斯汀豪斯公司首席机械工程师)的支持下,组织成立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应用力学学部,后来,这个学部是该学会中最大、最活跃的学部,出版了力学领域具领先地位的期刊《应用力学学报》.1927年,他应密歇根大学邀请,到该大学研究生院任力学教授,指导研究生.他开出一系列应用力学方面的研究生课程,吸引了大批相关专业研究生来听课.他讲课深入浅出,解析精辟,清晰易懂,即使很艰深的理论,经他讲解,学生也感到易于接受.他作为俄罗斯人却用英语讲课,发音正确,语言流畅,学生、尤其是外国留学生听起来,比很多美国教授用“美国话”(美式英语)讲课更容易听懂.由于铁木辛柯的声誉,密歇根大学的应用力学研究生数量增加很快,尤其是博士生,铁木辛柯的负担很重.尽管如此,每一个博士生都能得到他的耐心指导,博士生鲜有攻读学位失败者.他组织了每周一次的“应用力学讨论会”,每年夏天还组织“夏季应用力学讨论会”,吸引了国际上很多著名力学家参加,如L.普朗特,R.V.苏斯威尔,H.M.威斯特嘉德等等,讨论会成为应用力学界的盛事.铁木辛柯在密歇根执教九年,是他著作多产的一段时间,出版了《工程振动》等7本著作.1934—1935年冬,铁木辛柯曾应邀到柏克莱大学作系列讲课.1936年秋,铁木辛柯应聘到斯坦福大学任工程力学教授,主持一个授“工程师”学位的二年制研究生专业,研究生人数很多,铁木辛柯对指导大批“工程师”学位研究生甚感兴趣.在斯坦福大学,铁木辛柯还主动帮助改进本科力学课程的教学,使之更具活力,他甚至有时还亲自上讲台讲一节静力学或材料力学课,这对教授本人和听课的学生都是一种享受,因为铁木辛柯讲授基础力学课,更显示其讲课艺术的高超.铁木辛柯虽于1944年退休,但他仍作为工程力学“荣誉教授”继续在斯坦福大学执教,并积极参予斯坦福大学于1949年组建的“工程力学学部”的活动;继续修订、出版他此前出版的著作,1953年他出版了两本新著.为表彰铁木辛柯对工程力学的贡献,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一个以他个人命名的“铁木辛柯工程力学实验室”,内有新添置的实验设施,并作为“工程力学学部”教师和研究生聚会、开展“应用力学讨论会”和学术活动的场所.1965年铁木辛柯迁居联邦德国,直到1972年逝世.铁木辛柯在工程力学领域辛勤耕耘约60年,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工程力学的发展.其研究成果主要有[1]:在A.弗普尔指导下,开展强度理论研究,1904年发表他的第一篇论文《各种强度理论》;在轴的扭振问题中,首次考虑质量分布的影响,发表论文《轴的扭转振动》(1905),并把瑞利方法应用于结构工程问题;研究了工字梁的侧向屈曲,发表论文《梁的侧向屈曲》(1905);是成功研究开口薄壁等截面直杆扭转的第一人,发现扭矩T和扭转角Φ之间的关系T=Cφ′-Dφ′′[2],式中 C为抗扭刚度,D为附加刚度.1905年—1906年发表相关论文.用板的弯曲微分方程求得受压板的临界载荷,发表论文《受压矩形板的稳定性》(1907).此后又发表多篇有关稳定性的论文,对船舶和飞机结构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最早应用瑞里--利兹方法求解弹性系统稳定性问题,发表论文《弹性系统稳定性问题的近似求解方法》(1910),这项研究成果于1911年获茹拉夫斯基奖,此奖项十年颁发一次.成功地应用能量原理求解梁和板的弯曲问题和梁的受迫振动问题.解决了半圆剖面梁承受弯曲的剪力中心,对称剖面悬臂梁自由端承受横载荷的剪应力分布等问题.建立了考虑旋转惯性和剪力影响的梁横向振动微分方程(1912),这种计算模型被称为“铁木辛柯梁”.解决了平板上圆孔周围的应力集中问题,发表论文《平板开圆孔的应力集中》(1907),后又研究解决了采用环形加强的圆孔周围的应力分布问题,发表论文《关于平板开圆孔的应力》(1924).研究桥梁振动问题,发表论文《桥梁振动》(1927—1928).研究悬索桥的应力分析问题,先后发表论文《悬索桥刚度》(1930)和《悬索桥理论》(1943).铁木辛柯可能是20世纪工程力学领域著作最多的力学家,大部分著作是教科书,都是基于他授课的讲义编著的.铁木辛柯在俄罗斯出版的书籍主要有[1]:《材料力学》(1911),《弹性理论》两卷本(1913),这两本书是他此后在美国出版的《弹性理论》、《弹性稳定性理论》、《板壳理论》的蓝本.此外,还出版了一本文集《弹性系统的稳定性——铁木辛柯教授文集》(1913);俄罗斯力学家И.Г.布勃诺夫为这本书写了《书评》.[3]1922年以后,铁木辛柯在美国出版了大量英文著作,按出书的时间先后列出如下.《应用弹性力学》(1925),与J.M.莱塞尔合作;《工程振动问题》(1928);《材料力学》卷I(初等),卷II(高等)(1930);《弹性理论》(1933);《弹性稳定性理论》(1936);《材料力学》(1936),与G.H.马克柯乐夫合作;《工程力学》(1936),与D.H.杨合作;《板壳理论》(1940);《结构理论》(1945),与杨合作;《高等动力学》(1948),与杨合作;《材料力学史》(1953).1953年,由E.L.爱律克生等人编辑出版了《铁木辛柯论文集》,编者在“前言”中指出:“此书实际上涵盖了铁木辛柯全部重要的科学论文”,书中并附有铁木辛柯俄文写作的论文目录.铁木辛柯的英文著作,大部份是教科书,《弹性理论》、《弹性稳定性理论》,《板壳理论》等几本书是专著,列入美国“工程师学会”专著集,也被广泛采用作为研究生教学用书.铁木辛柯在工程力学领域辛勤耕耘约60年,致力于将数学、力学理论应用于工程技术,促使工程技术现代化.他一生主要在大学执教,讲授基础力学课程(本科工程力学课程)和高等工程力学课程(研究生力学课程),指导研究生.他培养了几代优秀工程师和工程力学学者.他在授课的基础上,编写了大量工程力学教科书和专著,这些著作被高等工程院校广泛采用作教材,被广大工程师们学习参考,惠及的学子和工程师难以胜数.铁木辛柯在工程力学领域的贡献,第一位的,是他培养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工程力学人才队伍,他们或工作在工程实践第一线,或工作在工程力学教学、研究领域.在铁木辛柯引领下,他们共同推动工程力学发展,促使工程技术现代化.铁木辛柯致力于应用数学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他活跃在工程力学领域的那一段时间,正是20世纪飞机、钢船等工程结构迅速发展的几十年.他的研究工作,都有一定的工程背景,他的研究成果,都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如“弹性稳定性理论”、“板壳理论”、“工程振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飞机、钢船等“薄壁结构”设计关联密切,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飞机、钢船等工程结构设计的进展,铁木辛柯是20世纪在工程力学领域研究成果最丰硕的力学家.铁木辛柯对中国工程力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在铁木辛柯的众多研究生中,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他们在铁木辛柯指导下攻读研究生学位,在治学和为人方面,他们深受导师的影响,他们学成后回国,大多选择在高校执教并从事研究工作.他们以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而深受学生欢迎,很多人成为名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程力学领域的人才.如王俊奎教授,在铁木辛柯指导下于 1940年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大学任教,他在国内首先开设“板壳理论”课,并将铁木辛柯的《板壳理论》一书翻译成中文出版;自1952年起,他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授,是我国第一批(1981年)为数不多的固体力学博士生导师之一.另一方面,铁木辛柯的著作曾在中国被广泛采用作为教材或重要参考书,如《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初等)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被我国高校工科广泛采用作为本科的教科书,《弹性理论》、《弹性稳定性理论》、《板壳理论》在中国被广泛采用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并被工程师广泛参考.出人才、出成果,20世纪的工程力学(固体力学)家无出其右者,人们尊铁木辛柯为力学大师.【相关文献】1 Young DH.Biographical Sketch//Eriksen EL.Collected Papers—S.P.Timoshenko.New York:McGraw-Hill,19532 王俊奎.铁木辛柯S.P.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713 郭日修.布勃诺夫--伽辽金方法溯源.//王希诚等:科学殿堂的力学之光,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1-84。
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翻译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是中国江陵王奎(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489年)的哲学著作,也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经典的著作之一。
这本书将原始道德、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人的行为动机相结合,形成了一部有关道德义理的综合性著作。
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以“义”作为核心思路,主张以义动机为指导,在做事的时候采取谨慎稳妥的步骤。
它强调把正义感放在第一位,即要保持德行,避免犯罪及其不良后果;要做出好的安排,使其结果公正;要折衷处理,使双方能够和谐相处,而不是任何一方都把自己当成最重要的。
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指出,如果把义作为行为指导原则,就会获得永恒的智慧。
义的根本原则就是秉持均衡、谨慎和内心的感受,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义会带给你至高无上的安逸,给你喝饱汤的幸福。
义的学习是由自然的声音而来的,而这种自然的声音要从内心调整,把大自然的生命潮流凝练在自己的行动中,来实现真正的道德行为。
在《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中,江陵王奎还强调道德应该是一种关乎人性的生活艺术,把义当作一种行为习惯,通过端其间,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他敦促人们先对自身负责,不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别人,而是要宽容他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世界永恒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加安定、宁静。
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是中国古代发展出来的一门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一部很有启发性的著作。
他将中国古代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融合起来,把原始道德、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人的行为动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部有关道德义理的综合性著作,更加全面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谆谆指导人们如何有条理地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快乐、和谐。
书名作者出版社
弹性固体力学王俊奎,丁立祚编北京市:中国铁道出版社
钣壳的弯曲与稳定王俊奎,张志民编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钣与壳学钱木生柯著;王俊奎译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汉译斯盖尼新解析几何学丁梦松 王俊奎译北京市:北京科学出版社
平面几何解题术与难题王俊奎著醒园科学社
钣与彀学王俊奎译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工程技术编 力学卷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北京市: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家辞典 现代第2分册《中国科学家辞典》编委会济南市: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复合材料研究进展第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洪时藏编航空材料编辑部
第六届全国复合材料会议论文集 3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第六届全国复合材料会议论文集 1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探险解密:揭开近现代中国的科技迷团 上王志艳主编北京市:北京燕山出版社
复合材料进展 第八届全国复合材料会议文集李顺林主编北京市:航空工业出版社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 第6集《科学家传记大辞典》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基石 北航创业者荟萃李福林主编北京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家传略辞典 现代 第2辑徐志春主编中国科学家辞典编委会
山西近现代人物辞典丁天顺 许冰编著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
名校精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宋立志主编呼和浩特市:远方出版社
中国科学家传略辞典 现代第一、二辑中国科学家辞典编委会
出版年主题词内容
1990.05弹性力学 固体力学
1980壳体结构-结构力学
1954.10
1935.11
平面几何(学科: 解题)
1954
1993.10科学家(学科列传地点中国年代现代)第51页 王俊奎(1908— ) 1983科学家
第21页 王俊奎
1984.01第43页 柔性接头材料工艺的试验研
究&王俊第 158页 包括横向剪切影
响的几种层压板矩形杂交应力元素&
王俊奎 袁元
第293页 用有限元素法分析复合材料
板的稳定性问题(摘要)&王俊奎 戴
涪陵
第151页 层合板在压剪载荷下屈曲分析的三角有限差分法&封明 张志民 王俊奎 第222页 倾斜功能复合材料&甘永学 陈昌麒 王俊奎
2008.08人文科学-青少年读物第104页 王俊奎
1994.03复合材料(地点: 中国 学科: 文集)913 复合材料夹芯板的非线性稳定性理论&封明 张志民 张耀 王俊奎1994科学家(学科列传地点中国年代现代)815 王俊奎
2002(学科: 教授 学科: 生平事迹)62 中国力学教育和科研的先驱者---记一级教授王俊奎教授&单辉祖 马和中1980457 王俊奎
1999.1154王俊奎
2005.0968王俊奎
457王俊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