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先进思想
- 格式:docx
- 大小:15.12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近代的政治改革和先进思想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它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分割开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政治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在接受西方思想和文明的同时,也愈发意识到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和自主。
在政治改革和先进思想的推动下,中国逐渐迎来了近代化的机会和发展,形成了日后的格局。
政治改革的源头中国的政治改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
当时,国家的政治制度已经驳回,国家的治理能力降低。
这种状态的持续,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外交上的挫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朝政府开始着手从根本上改革国家的政治和制度体系。
1898年,清朝政府成立了“改革派”组织,旨在全面改革国家的体制,朝向现代化社会。
他们认为,要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须改革政治和制度。
1898年,清朝推出“戊戌变法”,该计划试图颠覆传统的政治制度,从而建立一个现代的政治制度。
政策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司法制度,教育体系和政府机构。
改革进步思想的推动在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的社会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新思想流派在中国出现了。
这些思想主张改革和进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最著名的是“新文化运动”,它在20世纪初兴起,是中国近代化的关键时期之一。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主义、科学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家思想。
它标志着中国思想界的一次重大转型,从此开始,思想观念和文化逐渐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新文化运动的改革主张和进步思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民主改革的思想启示思想的转型和革新,催生了在中国大力推动民主化的呼声。
民主改革的思想正是应运而生的,在改革进步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对民主制度的意识逐渐加强。
实际上,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推动民主改革的历程一直存在。
尽管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通过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推动民主改革正是走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条道路。
总结:近代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思想进步,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带来了无可忽视的影响。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阐述了近代与现代先进的中国人从向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再到自主创新的历程。
二.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㈠时期: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1.特征:以地主阶级为主体,主张学习为主,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表现: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
㈡时期: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
1.特征:以资产阶级为主体,主张学习西方的为主,学习发展到制度层面上。
2.表现: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制,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发动了,建立起中华民国。
㈢时期:二十世纪初1.特征:以资产阶级激进派为主体,学习西方深入到文化层面。
2.表现:激进派提倡与,掀起新文化运动。
㈣时期:世界现代史开始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
1.特征:以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为主体,经历了学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
2.表现: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两大时代主题:争取民族独立,走上近代化(即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道路。
第20课西学东渐一.考查方向: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要内容㈠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1.时代特征(中国与英国的对比):①政治方面: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矛盾激化;英国实行,社会稳定发展。
②经济方面:中国占主导,工商业发展落后;英国完成,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③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占主导;英国近代科技革命成果丰硕,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广泛流行。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LT高三历史世界近代的科学、文学和艺术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原因: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专利保护制度。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宣传人文思想解除了人们的精神枷锁。
个人——科学家面向现实,重视实验,崇尚理性的精神。
天文学:哥白尼:日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证据;开创了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物理学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意义:是经典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生物学:达尔文:进化论;《物种起源》;进化论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学说的颠覆。
赫胥黎:《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进化论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
蒸汽机:人类使用动力的变化:人力、畜力——风力、水力(自然力)——蒸汽动力——电力瓦特: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利润蒸汽时代。
富尔顿:1807年发明蒸汽轮船。
史蒂芬孙:1814年发明火车。
电力:爱迪生:电灯、电话、电影。
诗歌:浪漫主义:工业革命的推动;欧洲革命和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思想家所描写的那样,使人们普遍的感到失望。
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在文学上就出现了浪漫主义。
2特点: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渴望冲破个性解放的思想藩篱;揭露丑恶的现实,憧憬美好的未来,体现理想主义。
拜伦:英国人;《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雪莱:《西风颂》。
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总结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有许多值得总结的方面。
以下是我对中国近代先进思想的一些主要观点的总结。
一、民主思想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中,民主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晚清时期以后,中国人开始关注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念,认为中国的发展需要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
他主张通过民主选举来选举领导人,建立民主的国家机构,实现政权的民主化。
二、科学思想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还包括了科学思想。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思想界开始兴起了一股科学思潮,倡导用科学方法来认识世界。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科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天演论”的概念,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他还主张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倡导普及科学知识。
三、近代化思想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中,近代化思想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晚清时期以后,中国开始接受西方的近代化理念,认为近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近代化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通过近代化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四、社会主义思想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还包括了社会主义思想。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了一股社会主义思潮,主张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社会主义的理想。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倡导工人阶级革命,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五、文化思想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思想。
在近代中国,许多思想家开始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他们主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腐败与封闭,主张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来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六、民族精神思想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中,还包括了强调民族精神的思想。
在近代中国,中国人民开始反思自己的民族状况,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
李大钊是中国近代民族精神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努力。
专题31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
他在禁烟期间,就设立译馆,命人译著《各国律例》,编译《四州志》,系统地介绍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依据《四州志》,编写成《海国图志》,在书中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中国御侮图强之道,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西学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姚莹的《康輶纪行》研究我国x藏地区的情况,揭露英国侵略我国x藏的野心,建议清政府注意提防。
徐继畬的《瀛环志略》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史地情况和西方的政治制度,把人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起了一定的作用。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其中包括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听取社会舆论、发展工商业等。
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他们认为,“祖宗之法”已难以自立,只有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力师西法”,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王韬等提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和与外国进行商战、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等思想主张,但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和社会实践。
严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人。
世纪90年代,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以及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那时,康有为在广州设万木草堂,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
他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典相融合,写了《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等重要著作,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在与顽固派的思想论战中,维新派提出了变法、兴民权、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系统完整的维新变法理论,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思想总结PPT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先进思想涌现出来,对中国的变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将对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思想进行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有所启发和思考。
一、辛亥革命思想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它的成功标志着封建帝制的崩溃和近代中国的诞生。
辛亥革命的先进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民主思想:辛亥革命追求的是民主政治,主张民权平等、政治自由,这一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科学思想:辛亥革命提倡民主科学,主张以科学的方法治理国家,注重科学教育的普及,培养科学人才,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3. 国家主权思想:辛亥革命追求的是国家的独立与统一,强调尊重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
二、五四运动思想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运动,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它所倡导的先进思想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极大影响。
1. 爱国主义思想:五四运动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实践,提倡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
2. 忧患意识:五四运动展现了一种对民族危机的忧患意识,提出了挽救国家危亡的思想,引起全国各阶层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3. 文化自信:五四运动主张文化自信,主张发展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国外先进文化,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三、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 阶级斗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提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主张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2. 社会公平思想:共产主义思想倡导社会公平,主张消除贫富差距,推动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3. 人民民主思想:共产主义思想强调人民民主,主张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
四、改革开放思想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改变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引入了市场经济和外部开放,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一)背景: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外形势,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和落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突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积极探索抵御外侮和强国富强之路。
(二)代表人物及活动: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设立驿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传教士在澳门、广州等地饭的报刊,译出瑞士人滑达尔著的《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一书,比较系统的介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开中国近代有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魏源:依据《四洲志》的编译稿,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三)评价: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内容只注重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二、体用之争(一)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华加剧;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在较为广泛的范围传输进来,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产生了猛烈的冲击。
(二)含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是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灵魂是封建纲常礼教;西学指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核心是资本主义各种制度,灵魂是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思想。
(三)体用之争双方的观点及主张:1、洋务派:“自强”、“求富”,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
认为中国面临中西交汇的“千古变局”,仅仅靠祖宗之法已难以自立。
2、顽固派:以传统文化卫道士自居,坚守“夷夏”的精神提防,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双方在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修筑铁路、开矿山、兴电报、派遣留学生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斗。
2023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CATALOGUE目录•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与展望01晚清时期早期维新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潮,标志着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出的关键一步。
总结词代表人物主要思想郑观应、王韬、冯桂芬等。
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改革政治、法律制度,发展工商业等。
03早期维新思想0201洋务运动是一次由清政府推动的现代化运动,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洋务运动总结词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
代表人物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海军,推进洋务教育等。
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总结词早期改良主义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思潮,主张在保留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文化。
主要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等。
早期改良主义思想02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张推翻清王朝,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们倡导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实现民族独立。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批判传统文化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提倡西方文化激进民主主义者积极倡导西方文化,希望通过引进西方文化来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激进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呼吁中国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
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倡导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社会主义思想03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思想解放潮流,主张以民主、科学、自由等新思潮取代封建主义旧文化。
总结词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发起者提倡民主、科学、自由等理念,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教案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王韬、郑观应)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和维新思想(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严复)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三民主义。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前期(1915-1919年)(资产阶级)②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1919年以后)(马克思主义)二、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浅而深。
同西方列强侵华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
1、“器物”变革: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实业: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始出现兴办近代工业风气;军事:创办了新式海军,筹划海防,增强了国防力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育了一批对西学有认识的人才;外交:设立总理衙门,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
科技:引进一批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2、“制度”变革: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①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②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具体实践: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背景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理论基础:西学知识的增长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主张:政治上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影响: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实践活动: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同盟会、辛亥革命、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反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专题三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世界学习。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为标志,不断探索强国之路。
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救亡图存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各阶级、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1)地主阶级的器物变革:①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②洋务派:奕䜣、曾国藩、李鸿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农民阶级: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3)资产阶级的制度变革:①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
②革命派:实行民主共和。
(4)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的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2)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脉相承的两大理论成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贯穿两大重要思想的一条主线,邓小平理论是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这一理论的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