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学习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52.00 KB
- 文档页数:14
硫和氮的氧化物一、教材分析《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为: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三氧化硫——硫酸。
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可逐渐完善硫元素知识网络,同时形成完整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
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二氧化硫。
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SO2中S为+4价,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同时SO2还具有其特性——漂白性。
这些内容与已学的二氧化碳、SiO2、氯气、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密切相关,也为后续学习氮的氧化物、硫酸和硝酸等知识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做了立体性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指出了本节教学的价值,给教学留出了灵活的空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
已经了解酸雨及其成因,SO2与酸雨的危害等知识,对SO2并不陌生。
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在第三章中已经运用过“分类思想”、“氧化还原理论”分析物质及其反应。
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有了一定基础。
这对二氧化硫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有初步运用化学实验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经历,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但还没养成习惯、形成方法。
因此,在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中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2)知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毒性)。
(3)通过物质分类角度分析,能够预测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水、碱、碱性氧化物反应),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新课导入】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到了英国伦敦。
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
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
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
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
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
为何会造成此种现象呢?【教材讲解】一、新课引入大气污染物,除二氧化硫以外,还有氮的氧化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氮及氮的氧化物的有关性质。
学生阅读材料1:空气的组成中含4/5的氮气,氮气的大量存在,使铁等金属在干燥的空气中不能生锈。
使农作物在雷雨天气能够得到氮肥的补充。
液态氮的超低温使金属有了超导的性能,使生物细胞可以延长存活期……思考与交流:通过上边关于氮气材料的介绍,你对氮气的性质用途有些什么了解?二、新课教学归纳整理并板书:(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在放电或高温的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
N2 + O放电或高温2NONO会污染空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但是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
思考与交流:(1)NO对环境有一定危害,但对生命又有很大的作用,谈谈对你有何启示?(2)你知道NO对人体的危害的主要原因吗?实验探究:展示一支充满NO的试管,然后用注射器向其中注入空气,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
归纳整理并板书:2.一氧化氮(1)物理性质: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可与血红蛋白结合。
(2)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2NO + O2 = 2NO2(常用此法检验NO)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了解NO2的性质。
实验探究:把一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在水面下打开塞子,观察现象。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3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3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3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3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2、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消除污染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教师自备 (2)SO 2与碱反应: SO 2 + NaOH==SO 2 + Ca (OH )2 ==(3)SO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 2 + Na 2O== SO 2 + CaO==(4)与盐溶液反应:例如:①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SO 2+Na 2S O 3+H 2O=2NaHSO 3②与弱酸盐溶液反应:SO 2+Na 2CO 3=Na 2SO 3+CO 2SO 2+2NaHCO 3=Na 2SO 3+CO 2+H 2O2、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或亚硫酸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所以,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如: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但无色物质不稳定, 受热或放置日久又恢复原来的颜色.(1)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利用品红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硫气体。
第二课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气的性质;(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3)掌握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4)了解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2)通过对于光化学烟雾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教学难点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课前准备所用实验用品:充满NO2的试管、水槽、导气管、O2。
所用课件:①有关“魔鬼谷”的图片。
②有关“雷雨发庄稼”的Flash。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①有关“魔鬼谷”的图片情景1: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
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
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
②有关“雷雨发庄稼”的Flash[提问](1)为什么魔鬼谷内牧草茂盛,四季常青?(2)雷雨过后,庄稼为什么生长茂盛?[交流讨论]庄稼牧草茂盛需要水和化肥,雷雨过后,可能产生某种化肥。
[分析]自然界中大部分氮元素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仅有少数植物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可吸收的化合态的氮,我们把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称为“固氮作用”。
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推进新课[分析]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N 2和O 2不发生反应,但在放电或高温下二者可以直接化合生成NO ,NO 很容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 2 化合生成NO 2,NO 2溶于水又可以生成NO 。
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N 2+O 2=====放电2NO(无色气体)2NO +O 2===2NO 2 (红棕色气体)3NO 2+H 2O===2HNO 3+NO[设问]NO 、NO 2是氮的两种重要的化合物,那它们有什么样的性质呢?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无色无味的气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二氧化氮: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在通常情况下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教学设计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造成的,而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大气质量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有关。
因此,在本章中,把这二者单独作为一节来学习。
本节从人们熟悉的空气质量日报提出相关的4个问题,然后教科书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二氧化硫的性质,第二部分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第三部分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1.主题明确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
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2.内容新颖本节中空气质量日报、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防治酸雨的措施、雨水pH的测定等都是比较新的内容,而且是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问题。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或进行适当的扩充,以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
3.呈现方式灵活本节除文字叙述外,还安排了“实验”“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提供了“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亲身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探究欲望”的要求,努力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教学设计制定计划验证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学生小组共同研究。
针对实验设计、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进行实验。
PPT:直观展示完整答案,提示学生进行评。
培养学生从装置效果和环保的角度评价。
知识拓展迁移积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跟水、碱性氧化物和碱反应PPT:师生归纳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从化合价的角度和氧化还原还应的角度推测SO2可能有什么性质?假设2、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PPT:师生归纳二氧化硫除了上述化学性质外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推测SO2的化学性质,从而达到知识迁移学生设计的方案PPT:师生归纳真实情境二氧化硫可以漂白草帽,也可以漂白银耳产生认知冲突PPT:复习旧知对比分析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再将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总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后又变成红色。
视频:提供实验事实依据得出结论进行反思提供参考实验,介绍装置中的试剂,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溴水、KMnO4溶液、品红溶液时,观察它们溶液的变化情况。
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派代表发言。
视频:二氧化硫性质组合实验表达交流一个代表准备汇报PPT:视频:教学主要流程图:教学反思1、新课程理念体现比较充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自学、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注重学习过程既重视学生的现在的学习,也考虑学生的过去基础,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同时关注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
注重学生本人在教与学互动中的作用,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渗透教学评价思想,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2、问题驱动,关注学生,激发兴趣与学习需要整个学习过程,我都是以问题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课时)氮的氧化物【学习目标】1.掌握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认识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酸雨的形成和防治。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学习,体会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重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难点】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知识链接】1.空气中有哪些成分?他们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各是多少?2.氮的化合价有哪些?根据氮的化合价写出氮的所有化合物的化学式。
【自学与归纳】一、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氮气氮气占空气体积的左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在通常情况下,氮气与氧气,但是在或的条件下,可以化合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2.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色,溶于水的毒气体。
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化合方程式为。
3.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色,有气味的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易,溶于水,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和,化学方程式为。
思考:俗话说“雷雨发庄稼”,有何科学道理?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1.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
的燃烧,尾气,硫酸厂、硝酸厂的尾气。
2.危害(1)引起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2)溶于水形成。
3.防治措施(1)工业废气在排入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
(2)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
4.酸雨(1)pH 的降水称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和溶于水造成的。
(2)形成原理:(3)危害①直接破坏、、,使、酸化。
②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缆的腐蚀。
【课内探究】[探究任务1] NO和NO2的性质问题1:NO2:色气体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易,NO2:问题2: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个山谷,人称“魔鬼谷”。
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
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
这是为什么呢?[当堂训练]1.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NO B.CO C.Cl2 D.NO22.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与O2B.NO2与NO C.O2与N2D.NO与O2[探究任务2]硫和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酸雨的形成和防治问题1:写出形成酸雨的形成化学方程式问题2: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溶于水后会形成溶液,随雨水降下来会形成,pH 5﹒6。
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掌握NO、NO2的化学性质。
2、了解SO2、NO2对大气的污染,理解防止大气污染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探究从N2变成HNO3的可能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并且在实验探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
2、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的原因、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引起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氮氧化物的化学性质;2、NO、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连贯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教学过程:Ⅰ、课前检测1.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____色、_____味、____毒的_____,它溶于水后生成______ 。
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______又容易分解为_____和______,这样的反应叫做______ _ 。
2.潮湿的氯气有漂白作用,这是由于,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这是由于 _。
【阅读】:P91 -92 完成下列填空3、NO是色气体,溶于水。
常温下易于空气中的化合,生成。
方程式是。
4、NO2是色、有气味的毒气体,密度比空气,液化,溶于水。
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课堂新授【思考】氮的氧化物有几种?其中氮有几种价态?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NO的生成及NO2的转化N2 + O22NO放电或高温2NO + O2 = 2NO23NO2 + H2O = 2HNO3 + NO【小组讨论】:”魔鬼谷”经常电闪雷鸣,但谷内植物生长异常茂盛,原因?应用:”魔鬼谷”经常电闪雷鸣,但谷内植物生长异常茂盛,由于有丰富的氮肥.小结:N2 NONO 2 HNO 3 氮肥(可溶性硝酸盐) 2、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物理性质对比:NO 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第1课时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1.了解硫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了解硫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SO 2的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
学会设计实验验证SO 2的还原性及漂白性。
细读教材记主干1.标出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并由此分析判断它们的氧化性或还原性:(1)S 0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H 2S -2具有还原性;(3)S +4O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4)H 2S +6O 4具有氧化性。
2.硫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硫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S +O 2=====点燃SO 2。
3.SO 2是酸性氧化物,可与水、碱、碱性氧化物反应(1)与 H 2O 的反应:SO 2 + H 22SO 3;(2)与NaOH 的反应:SO 2 + 2NaOH===Na 2SO 3 + H 2O ; (3)与CaO 的反应:SO 2+CaO===CaSO 3。
4.SO 2具有还原性,可被O 2、氯水、溴水、酸性KMnO 4溶液等氧化剂氧化。
5.SO 2具有漂白性,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品红、草帽辫等)化合生成无色不稳定的化合物,受热后又恢复原色。
6.SO 3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与水、碱性氧化物、碱反应。
[新知探究]1.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岩层里;有化合态,主要是硫化物和硫酸盐。
2.硫俗称硫黄,颜色状态是黄色晶体,溶解性是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3.硫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能与许多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
请分别写出硫与①Fe 、②Cu 、③H 2、④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各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Fe +S=====△FeS S 是氧化剂,Fe 是还原剂; ②2Cu +S=====△Cu 2S S 是氧化剂,Cu 是还原剂; ③H 2+S=====△H 2S S 是氧化剂,H 2是还原剂; ④S +O 2=====点燃SO 2 S 是还原剂,O 2是氧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