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849.50 KB
- 文档页数:20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氮及其化合物是生物学和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和分子。
以下是氮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氮的化学性质氮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也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氮的化学式为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氮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与许多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2. 氮的化合物氮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氨(NH3)、硝酸(HNO3)、呼气(H2SO4)和硝酸铵(NH4NO3)等。
其中氨和呼气是常见的有机合成原料,而硝酸铵则是常见的肥料。
3. 氨的化学性质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式为NH3。
氨是一种强碱性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氨气和氨水等。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无色气体,广泛用于工业和生活中。
4. 呼气的化学性质呼气(H2SO4)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式为H2SO4。
呼气主要用于医疗领域,用于呼气式核酸检测等。
5. 硝酸铵的化学性质硝酸铵(NH4NO3)是一种白色的晶体,化学式为NH4NO3。
硝酸铵是一种强肥料,可以用于种植植物和土壤改良。
硝酸铵也可以用于工业上,用于制造肥料和染料等。
6. 氮的现代应用氮的现代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用于制造氨气和氨水、用于制备肥料和药物、用于制造蛋白质和核酸等。
此外,氮还被用于制造氮素肥料,用于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植物生长。
拓展:氮素肥料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肥料之一,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氮素肥料一般包括尿素、硝酸铵等。
此外,氮素肥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氮素蛋白,用于饲料和工业用途。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教学总结一、氮的性质和用途1.氮的性质:氮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在常温下,氮是一种稳定的元素,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2.氮的用途:(1)氮气广泛用于冷冻、保鲜和灭菌等工业应用。
(2)液态氮广泛用于冷冻、保存生物标本和实验室制备低温实验所需。
(3)氨气用作燃料和制冷剂,也是生产化肥和容器等的重要原材料。
(4)硝酸和亚硝酸广泛用于生产肥料和爆炸物等。
二、氮气的制备和应用1.氮气的制备方法:(1)通过空气的分馏法制取液态氧和氮。
(2)通过分子筛吸附法制取氮气。
2.氮气的应用:(1)气体保护焊接:使用氮气保护焊接区域,防止焊缝氧化和氮化。
(2)生产和保存药品:氮气可以防止药物氧化和分解。
(3)组织培养:在细胞培养中,氮气被用作组织培养的气体环境。
三、氨的性质、制备和应用1.氨的性质:氨是一种气味强烈的有毒气体,能与水形成氨水。
氨气密度较空气大,有腐蚀性。
2.氨的制备方法:(1)哈伦-斯奈德法:将甲醇和氨在高温下反应制取氨气。
(2)卡夫斯曼法:将氨煮沸,使其与空气中的水气反应制取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与氢气反应制取氨气。
3.氨的应用:(1)制造化学品:氨用作制造尿素、硝酸、硫胺等重要的化工原料。
(2)制冷:氨蒸汽被广泛用于制冷机和空调系统中。
(3)氨合成:氨是生产氨肥的重要原料。
四、硝酸和亚硝酸1.硝酸的性质:硝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
2.硝酸的制备方法:(1)奥斯特瓦尔德氧化法:将氨和氧反应制取硝酸。
(2)热圈硝化法:将铵盐加热至高温,使其分解生成硝酸。
3.硝酸的应用:(1)制造肥料:硝酸是制造硝酸铵等氮肥的原料。
(2)炸药:硝酸是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之一4.亚硝酸的性质、制备和应用:亚硝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亚硝酸可以通过硝酸还原亚硝酸盐而得到。
亚硝酸是制备硝酸铵和硝酸钠等化肥的重要中间体。
五、氮化物1.氮化物的性质:氮化物是一类化合物,它们是由氮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氮气、氮的氧化物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氮的分子结构:电子式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_____。
(1) 氧化性:N 2+3H 22NH 3,N 2+3Mg=Mg 3N 2其产物的双水解反应:(2)还原性:与O 2的化合(放电或高温条件下)NO O N 222放电+ 2、氮的固定将空气中游离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统称为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的三种途径:(1)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化合态氮(2) 自然固氮:打雷闪电时,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NO NO O N 222放电+ (3) 工业固氮:工业合成氨N 2+3H 22NH 33、氮氧化物种类 物理性质 稳定性 N 2O 笑气NO 无色气体,溶于水中等活泼NO 2红棕色色气体,易溶于水,有毒较活泼,易发生二聚反应N 2O 4 无色气体 较活泼,受热易分解 N 2O 无色气体较不活泼N 2O 3 (亚硝酸酸酐) 蓝色气体(—20°C )常温不易分解为NO 、NO 2N 2O 5(硝酸酸酐)无色固体 气态不稳定,常温易分解(1) NO 2与水反应:NOHNO O H NO +=+32223(2) NO 、NO 2的尾气吸收:OH NaNO NaOH NO NO O H NaNO NaNO NaOH NO 22222322222+=++++=+(3) NO 的检验:2222NO O NO =+ 现象无色气体和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
(4) 两个计算所用的方程式: 4NO+3O 2+2H 2O=4HNO 34NO 2+O 2+ 2H 2O =4HNO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1)NO 2或NO 2与N 2(非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依据:3NO 2+H 2O ✂2HNO 3+NO 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汁算。
(2)NO 2与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4 NO 2+O 2十2 H 2O ✂4HNO 3,可知,当体积比:=4:1,恰好完全反应V(NO 2):V(O 2) >4:1,NO 2过量,剩余气体为NO <4:1,O 2过量,剩余气体为O 2(3) NO 与O 2同时通如水中时.由4 NO +3O 2十2 H 2O ✂4HNO 3,可知,当体积比: =4:3,恰好完全反应 V(NO):V(O 2) >4:3,剩余气体为NO <4:3,剩余气体为O 2(4)NO 、NO 2、O 2三种混合气体通人水中,可先按(1)求出NO 2与H 2O 反应生成的NO 的体积,再加上原混合气体中的NO 的体积即为NO 的总体积,再按(3)方法进行计算。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氮是地球大气成分中的主要元素之一,它在自然界中以气体的形式存在,占据了空气中78%的体积比例。
氮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许多化合物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氮及其化合物展开,介绍其相关知识点。
1. 氮的性质氮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在常温常压下,氮具有很低的反应活性,不参与大多数化学反应。
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稍大,可溶于一些液体中,如液氧、液氨等。
2. 氮的应用由于氮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存在,它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氮气常被用作保护气体,用于保护易氧化的物质,如食品、药品和化学品等。
其次,氮气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煤炭气化和金属冶炼等工业生产过程中。
此外,液态氮具有极低的温度,可用于冷冻保存生物样品、超导材料的制备等领域。
3. 氮的化合物氮与许多元素可以形成各种化合物,其中一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氮化合物。
3.1 氨(NH3)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形成氨水。
氨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成化肥的原料之一。
此外,氨还被用作清洗剂、脱硫剂和制冷剂等。
3.2 亚硝酸盐(NO2-)亚硝酸盐是一类含有亚硝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亚硝酸钠(NaNO2)和亚硝酸铵(NH4NO2)等。
亚硝酸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被用作防腐剂,也可用于制备其他化合物,如硝酸盐。
3.3 硝酸盐(NO3-)硝酸盐是一类含有硝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硝酸钠(NaNO3)和硝酸铵(NH4NO3)等。
硝酸盐在农业中被广泛用作化肥,可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
此外,硝酸盐还可用于制备炸药、火箭燃料等。
3.4 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是一类含有氮和氧元素的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其来源主要包括燃烧过程和工业排放。
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和酸雨等问题。
4. 氮循环氮循环是指氮在大气、生物体和土壤之间的循环过程。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一、氮气(N2)1.基本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在常温常压下,氮气稳定性高,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液态氮的沸点为-195.8℃,常用于冷冻、传递低温等应用。
2.制备方法:-利用空气蒸馏法,将空气经过压缩、冷却等步骤分离出氮气。
-利用分子筛吸附法,将空气中的水和氧气通过吸附剂去除,得到纯净的氮气。
3.应用领域:-工业中,氮气常用于惰性气氛的维持,防止可燃物质的燃烧。
-化学实验中,氮气用作惰性气氛,防止一些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反应。
-食品工业中,氮气常用于食品包装,起到保鲜、防腐的作用。
二、氮氧化物1.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温室气体。
-在自然界中,NO主要由闪电和常温排烟等过程释放。
-在大气中,NO容易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进而与水反应形成硝酸。
2.二氧化氮(N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深黄色气体,属于温室气体。
-二氧化氮可引起空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有害。
3.氮的氧化态-氮氧化态包括氮的五种氧化态:+5、+4、+3、+2、-3-在一些化合物中,氮以正离子形式存在(+5态),如硝酸根离子(NO3-)。
-氮还可以形成低氧化态的化合物,如氨(NH3)和亚氨基根离子(NH2-)。
三、氨(NH3)1.物理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氨的沸点为-33.4℃,密度小于空气。
2.化学性质:-氨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具有碱性。
-氨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例如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
3.应用领域:-氨是化肥生产的原料之一,用于制备尿素等氮肥。
-氨是合成纤维和塑料的重要原料。
-氨水(氨溶液)可以用作清洁剂、去污剂。
四、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1.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由一些特定细菌(硝化细菌)完成的,其过程是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和硝酸的过程。
-亚硝酸和硝酸是植物的重要营养物质,可供植物吸收利用。
2.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由一些特定细菌(反硝化细菌)完成的,其过程是将硝酸还原为氮气或一氧化氮的过程。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氮及其化合物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氮的化学性质、氮的化合物类型、氮的利用和氮的环境保护等方面。
一、氮的化学性质氮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其化学性质非常重要。
氮的化学式为N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化学反应氧化或破坏。
氮的化学性质包括:1. 化学键: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共价键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化学反应氧化或破坏。
2. 物理性质:氮分子无色、无味、无臭,不易被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氮在常温常压下是一个稳定的分子。
3. 化学反应:氮分子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包括与碳、氢、氧、硫等元素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
二、氮的化合物类型氮的化合物类型很多,其中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包括:1. 氨(NH3):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氮的常见化合物之一。
氨的化学式为NH3,可以与水、碱金属反应。
2. 硝酸(HNO3):硝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氮的常见化合物之一。
硝酸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金属反应。
3. 硝酸铵(NH4NO3):硝酸铵是一种固态的肥料,由氨和水混合而成。
硝酸铵可以储存和使用,但需要注意安全。
4. 尿素(C2H5NH2):尿素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氮的常见化合物之一。
尿素可以用于生产肥料、合成橡胶、塑料等。
三、氮的利用氮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营养元素。
氮的利用包括农业、工业和能源等领域。
1. 农业:氮素肥料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肥料,主要用于支持植物的生长。
氮的利用包括氮素肥料的使用、追肥和营养循环等。
2. 工业:氮的利用包括氨化、硝酸化、硝化等过程,这些过程可以生产各种氮的化合物,如氨、硝酸、硝酸铵等。
3. 能源:氮的利用还涉及一些能源领域,如天然气化工、氨化等。
高中化学氮元素及其化合物重点知识总结(一)氮气1. 氮元素的存在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它以双原子分子(N2)存在于大气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或总质量的75%。
氮是生命物质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充足的氮肥使植物枝叶茂盛.叶片增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氮气的结构和性质(1)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小的气体,熔点为-209.86℃。
沸点为-195.8℃,难溶于水。
(思考N2的收集方法?)(2)结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结构式为___________,氮氮叁键的键能高达946kJ·mol-1,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3)化学性质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代替稀有气体做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N2能与H2、O2等发生化学反应。
①N2+3H2 2NH3(可逆反应)是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②与O2反应:③与Mg反应:N2 +3 Mg Mg3N2;Mg3N2 + 6H2O=3Mg(OH)2↓+ 2NH3↑3. 氮气的用途与工业制法(1)氮气的用途:合成氨;制硝酸;用作保护气;保护农副产品;液氮可作冷冻剂。
(2)氮气的工业制法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加以分离而制得氮气。
4. 氮的固定将空气中游离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统称为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有三种途径:(1)生物固氮: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化合态氮。
(2)自然固氮:天空中打雷闪电时,N2转化为NO。
(3)工业固氮:在一定的条件下,N2和H2人工合成氨。
(二)氮的氧化物(1)物理性质NO: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有毒。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
(2)化学性质NO:不与水反应,易被氧气氧化为NO2。
2NO+ O2=== 2NO2NO2:①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在工业上利用这一反应制取硝酸。
精选小班课程指导讲义讲义编号2014 暑期 12HX01指导科目:化学年级:新高三课题氮及其化合物NH3、NO 、 NO 2的性质。
教课目的理解硝酸与硝酸盐的性质。
NH3、NO 、 NO 2的性质。
教课要点、难点理解硝酸与硝酸盐的性质。
教课内容一、考大纲求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说明( 1)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氨B质( 2)工业合成氨的原理一些元素的单质和氮( 1)铵根离子与碱溶液的反化合物应铵盐B( 2)铵盐的不稳固性氮肥A ( 1)常有氮肥:铵盐(NH 4Cl 、NH 4NO 3、 NH 4HCO 3)二、知识梳理(一)氮气(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空气中含 N 2 78% (体积分数 )或 75% ( 质量分数 );化合态氮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行缺乏的元素.(2)氮气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常压下,经降温后,氮气变为无色液体,再变为雪花状固体.(3) 氮气的分子构造:氮分子 (N 2) 的电子式为,构造式为N≡ N.因为 N 2分子中的N ≡N 键很坚固,所以往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固、不开朗.(4)氮气的化学性质:①N2与 H2化合生成 NH 3 N2 +3H22NH 3说明该反响是一个可逆反响,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放电②N2与O2化合生成NO:N2+ O22NO说明在闪电或行驶的汽车引擎中会发生以上反响.(5)氮气的用途:①合成氨,制硝酸;②取代罕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以防备金属被空气氧化;⑧在灯泡中填补氮气以防备钨丝被氧化或挥发;④保留粮食、水果等食品,以防备腐化;⑤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以便在冷冻麻醉下进行手术;⑥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使某些超导资料获取超导性能.(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一氧化氮: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有很大毒性,在常温下极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
氮及其化合物【考点要求】考点1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氮单质的主要用途考点2 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考点3 氨气和水、酸的反应,了解氨水的成分及氨水的不稳定性,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性质考点4 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硝酸分别于Cu 、C 反应,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考点5 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认识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考点梳理】1、氮气物理性质:氮气是一种 无色 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略小 , 难 溶于水。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很稳定 ,只有在一定条件(如高温、高压、放电等)下,才能跟H 2、O 2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与氧气反应 N 2 + O 2 =====放电或高温 == 2NO与氮气反应 工业合成氨 N 2 + 3H 2 2NH 3用途; 氮气的用途广泛,工业上,氮气是制 硝酸 、 氮肥 的原料,含氮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氮气还常被用作 保护气 ;在医学上,常用液氮作医疗麻醉。
氮的固定指的是将 游离 态的氮 (即 氮气 )转化为 化合 态的氮的过程。
氮的固定方式可分为 工业固氮 、 闪电固氮 、 生物固氮三种。
“雷雨发庄稼”就是一个 闪电固氮 的过程。
2、NO物理性质:无色 难溶于水的 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之一,化学性质:极易在空气里被氧化成NO 2。
3. NO 2物理性质: 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 有毒气体, 易溶于水,易液化。
化学性质:空气中的NO 2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光化学烟雾,并且对臭氧层中臭氧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和氧气反应: 2NO + O 2 == 2NO 2与H 2O 的反应: 3NO 2 + H 2O === 2HNO 3 + NO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来生产硝酸。
与碱的反应 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实验室常用 NaOH 来吸收二氧化氮用途及危害空气中的NO 2与水作用生成HNO 3,随雨水落下形成酸雨,工业制硝酸最后也是用水吸收生成的NO 2制得硝酸。
高一氮及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氮是地球大气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同时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
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对我们理解大自然和生物体的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一氮及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氮的基本性质1. 氮的化学符号为N,原子序数为7,原子量为14.01。
它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2. 在大气中,氮占据了78%的体积比例。
由于氮气的稳定性和难溶于水的特点,氮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容易被利用。
3. 在常温常压下,氮气并不直接参与多数化学反应。
但是,在高温或特殊条件下,氮气可以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形成氮化物。
二、氮的化合物1. 氨(NH3)是氮的最简单化合物,也是氮与氢的化合物之一。
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
氨主要用于农业中的氮肥制造,以促进植物生长。
2. 氮的氧化物分为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氮(NO)。
二氧化氮是有毒的红棕色气体,一氧化氮则是无色气体。
这两种气体在大气中能够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酸雨和臭氧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3. 氮还与其他元素形成氮化物,常见的有氨基氮(NH2-)和亚氮(N2-)。
氮化物在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硝化胺可用作炸药的原料。
三、氮循环与生物体1. 氮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人体蛋白质、酶等都含氮。
但是,氮不能直接从大气中摄取,生物体必须通过某些途径获取氮元素。
2. 大自然中,通过氮循环的方式使得氮从大气转化为生物体可利用的形式。
植物通过与土壤中的一些菌根共生,利用这些菌根中的固氮菌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氮化合物,进而被植物吸收利用。
3. 动物则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氮元素。
当动植物死亡或排泄物被分解,氮化合物又返回到土壤中,形成了一个氮循环的闭合系统。
四、氮污染及防治1.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氮在环境中的排放也逐渐增加,导致了氮污染的问题。
氮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量,以及大气中有害氮化物的排放。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氮气1、氮气的转化图3Mg +N 2=====点燃Mg 3N 2;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2、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 2O 、NO 、N 2O 3、NO 2、N 2O 4、N 2O 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
(2)NO 和NO 2性质的比较(1)常见的污染类型①光化学烟雾:NO x 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 x 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 3和HNO 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 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NO 2、NO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 (NO 2)≥n (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二、氨和铵盐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2(1)氨气与水的反应 NH 3+H 2ONH 3·H 2ONH +4+OH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
①氨水中含有的粒子: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H +。
②NH 3·H 2O 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 3·H 2O=====△NH 3↑+H 2O 。
(2)氨气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氮气1、氮气的转化图3Mg +N 2=====点燃Mg 3N 2;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2、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 2O 、NO 、N 2O 3、NO 2、N 2O 4、N 2O 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
(2)NO 和NO 2性质的比较(1)常见的污染类型①光化学烟雾:NO x 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 x 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 3和HNO 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 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NO 2、NO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 (NO 2)≥n (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二、氨和铵盐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2(1)氨气与水的反应 NH 3+H 2ONH 3·H 2ONH +4+OH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
①氨水中含有的粒子: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H +。
②NH 3·H 2O 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 3·H 2O=====△NH 3↑+H 2O 。
(2)氨气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一】氮及其氧化物
1、氮气
(1)物理性质:色味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
(3)化学性质:
与氢气反应
与氧气反应
2、氮的两种重要氧化物
【知识点二】氨和铵盐
1、氨气
(1)物理性质:色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氨水的成分:。
喷泉实验原理:。
②与酸反应:
NH
3+ HCl=;NH
3
+H
2
SO
4
=;NH
3
+HNO
3
=。
③催化氧化:。
(4)实验室制取氨气:
2、铵盐
都是溶于水的晶体,不稳定,易分解,能与共热产生氨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铵受热分解:。
②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③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
④铵盐与碱反应本质(写离子方程式):。
【知识点三】硝酸
1、物理性质:色易挥发气味液体。
2、化学性质:
(1)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注意: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会产生氢气)
(2)不稳定性:
(3)强氧化性: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
②铜与浓硝酸反应
③碳与浓硝酸反应
④铁、铝遇浓硝酸会发生。
氮及氮的化合物的知识点氮是元素周期表第七族的元素,原子序数为7,原子量为14.01、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氮在地球大气中的含量占约78%。
它是生命体循环、构成生命体中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
氮的化合物包括氮气、氨、硝酸盐、氰化物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氮气(N2):氮的稳定状态是以双原子分子的形式存在。
它是一种无味、无色、无毒的气体,在空气中占据主导地位。
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对惰性,不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它主要用于制备气氛富氮的环境,例如在食物包装中用来保护食物的新鲜度。
2.氨气(NH3):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的气味。
它由氮和氢直接反应而成。
氨气具有强碱性,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它广泛用于制造肥料、矿石提取过程中的草酸铵、制造染料和化学品等。
3.硝酸盐(NO3-):硝酸盐是氮和氧的化合物,含有氮的正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的反应产物。
硝酸盐是常见的无机盐,如硝酸钠(NaNO3)、硝酸铵(NH4NO3)等。
它们具有较高的溶解度,易溶于水。
硝酸盐广泛用作氧化剂、肥料和炸药的原料。
4.氰化物(CN-):氰化物是氮和碳的化合物,由氰根离子(CN-)构成。
氰化钠(NaCN)和氰化钾(KCN)是常见的氰化物。
由于氰化物离子的高度可溶性,它们对活生物具有很高的毒性。
氰化物也被广泛用作金属镀层、杀虫剂和药物的中间体。
除了上述化合物,氮还能与其他元素形成多种化合物,如氮化物、氨基酸和硝酰化合物等。
氮化物是由氮形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氮化铝(AlN)和氮化硼(BN),它们具有优异的导热性和电绝缘性,被广泛用于制造高温材料和电子元件。
氨基酸是生命体中含有氮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的构建单位。
硝酰化合物是含有亚硝酰基(NO2)的化合物,它们在有机合成和药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总结起来,氮及其化合物在农业、化学、制药、材料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深入了解和掌握氮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开发这些化合物的潜力。
1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1、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氮常用作冷冻剂。
氮气很难被植物吸收,植物通常从含氮化合物中获得氮元素。
将空气中的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称为固氮,固氮对植物生长尤为重要。
2、天然固氮有两种方式。
①生物固氮,氮气在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的固氮酶作用下还原为氨 ;②大气固氮,N +O −−→−放电2NO 。
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容易与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NO 2。
2NO+O 2→2NO 2。
NO 2气体有毒,易溶于水,3NO 2+H 2O →2HNO 3+NO 。
硝酸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生成硝酸盐(氮肥)。
以上过程就是“雷雨发庄稼”的原因。
3、人工固氮目前主要通过合成氨来实现。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
氨(NH 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氨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 体积水约可溶解700体积的氨。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此原理可用于氨气的检验 )。
氨溶于水中,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
NH 3+H 2O ⇌NH 3·H 2O 。
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后容易分解成氨和水。
NH 3·H 2O −→−∆NH 3↑+H 2O 。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可少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NH 4+)和氢氧根离子(OH -),使溶液显弱碱性。
NH 3·H 2O ⇌NH 4++ OH - 。
4、氨气极易溶于水,据此可以做“喷泉”实验,能形成喷泉的组合还有:①HCl 气体和水,②CO 2和氢氧化钠溶液。
氨气的尾气处理需要有防倒吸装置。
5、氨水可作氮肥,但不便运输和使用,所以,人们常将氨水制成铵盐[NH 4Cl ,(NH 4)2SO 4(硫铵),NH 4NO 3(硝铵)等]来获得铵态氮肥。
氨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铵固体,NH 3+HCl →NH 4Cl 。
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受热容易分解,放出氨。
一、氮气和氮氧化物1、氮气: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空气中78%(体积分数)是氮气。
氮分子(N2)为双原子分子,结构稳定,决定了氮气性质的稳定性,常温下氮气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因此,生产上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放电等),也能跟某些物质(如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N2 + O22NO N2 + 3H22NH32、固氮作用: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途径举例自然固氮→闪电时,N2 转化为NO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1、氨的合成:N2 + 3H22NH3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771g.L-1,比空气小。
氨易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可作致冷剂。
氨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氨的水溶液称氨水。
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应为NH3。
3、氨的化学性质:(1)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分子形成一水合氨分子(NH3·H2O)。
一水合氨分子(NH3·H2O)不稳定,受热时分解为氨气和水。
NH3 + H2O NH3·H2O NH3·H2O NH4+ + OH-(2)氨具有弱碱性,可以与酸(硫酸、硝酸、盐酸等)反应,生成铵盐。
NH3 + H+ = NH4+(3)与氧气反应(具有还原性)氨气在催化剂(如铂等)、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并放出热量。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4NH3 + 5O24NO + 6H2O4、铵盐: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
如:硫酸铵【(NH4)2SO4 ,俗称硫铵,又称肥田粉】,氯化铵【NH4Cl,俗称氯铵】,硝酸铵【NH4NO3,俗称硝铵】,碳酸氢铵【NH4HCO3,俗称碳铵】,它们都是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
铵盐属于铵态氮肥。
常用氮肥有硝态氮肥和尿素【 CO(NH2)2】①铵盐受热易分解:NH4Cl NH3 + HClNH4HCO3NH3↑+ H2O + CO2↑②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NH4Cl + NaOH NaCl + NH3↑+ H2O▲铵态氮肥,要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