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7-28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概念及算法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6.27 MB
- 文档页数:13
经济技术指标解释一、运营指标1.发电量:是指电厂(机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时”,统计单位为“万千瓦时”。
统计方法:=-×==2.供热量:火力发电厂在发电的同时,对外供出蒸汽或热水的热量,称为供热量。
单位:吉焦。
统计方法:供热量包括由背压式机组、抽汽式机组及锅炉供出厂外的蒸汽或热水的含热量之和,减去返回冷凝水和补给软化水的含热量后计算求得。
电厂统计期实际供热量=∑机组统计期实际供热量3.购网电量:指统计期从电网购入的电能量,以上网关口电能表为准。
指标单位:万千瓦时。
4.平均容量:指在统计期按日历小时平均折算的容量。
单位:MW 。
统计方法:电厂统计期平均容量=∑机组统计期平均容量5.发电利用小时:指统计期实际发电量与平均容量的比值。
单位:小时。
统计方法:电厂统计期发电利用小时=6.平均负荷:机组实际发电量与机组运行小时的比值。
指标单位:MW。
统计方法:机组统计期平均负荷=7.负荷率:机组平均负荷与额定容量的比值(%)。
单位:%统计方法:机组统计期负荷率=×100%=利用小时/运行小时。
二、生产指标1.供电标准煤耗率:是指火力发电系统每提供1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
它是综合计算发电煤耗及厂电用率水平的消耗指标。
因此,供电标准煤耗可以综合反映火电厂生产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水平。
指标单位:克/千瓦时统计方法:电厂供电煤耗=或:2.发电标准煤耗:指火力发电机组每发出一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
单位:克/千瓦时统计方法:电厂供电煤耗=3.供热标准煤耗:指供热用标准煤量与供热量的比值。
单位:千克/吉焦统计方法:电厂供热标准煤耗=4. 综合厂用电量:指统计期内发电量与售电量的差值,反应有多少电量没有供给电网。
单位:万千瓦时统计方法:电厂综合厂用电量=发电量+购网电量-售电量5.综合厂用电率:指统计期内综合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
单位:%统计方法:电厂综合厂用电率=×100%6.发电厂用电量:指统计期内用于发电的厂用电量。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的设计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必须计算,下列指标包括必要指标、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规定。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现在解释一下各项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一、规划总用地是规划局批准的地块,不是全部能用于居住区设计的,其“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1、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1)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地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公建用地(R02)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栋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B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后退红线的用地,(如公交车站马路加宽处)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3)道路用地(R03)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按道路红线宽度计算。
△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有人行道时也计入面积。
△组团(级)道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我认为,现在有的已加宽,连接停车位或兼作消防车道的所以应计算面积。
居民停车场计入面积。
(4)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 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道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角;B 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C 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3条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D 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表7.0.4 ---2要求;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计算组团绿地面积还应满足1/3绿地面积在基本日照阴影线之外的要求。
指标计算公式及应用指标是用来衡量事物特定方面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评估一个过程、系统或绩效的效果。
在各个领域,包括金融、经济、工程、环境和健康等,指标都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指标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1.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计算公式是:GDP=C+I+G+(X-M),其中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上涨速度的指标。
通常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计算。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是:通货膨胀率=(当前物价指数-前期物价指数)/前期物价指数×100%。
通货膨胀率直接影响到购买力和资产回报率。
(3)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货物或服务数量的指标。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劳动生产率=总产出/总劳动投入。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国家的经济增长。
2.环境指标(1)碳排放:碳排放是指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这是衡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重要指标。
碳排放的计算公式是:碳排放=燃烧燃料的碳含量×燃烧燃料的使用量。
碳排放的减少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是衡量单位时间内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
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是: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量/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废水排放浓度:废水排放浓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
废水排放浓度的计算公式是:废水排放浓度=废水中污染物的质量/废水排放量。
废水排放浓度的降低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3.健康指标(1)死亡率:死亡率是衡量单位时间内人口死亡数量的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分为: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综合指标与单项指标、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绝对数量指标与相对数量指标、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1、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
前者是以价值形态反映出来的指标,后者是以实物形态反映出来的指标。
2、综合指标与单项指标
前者如成本指标包括了原材料、燃料动力、折旧、工资等各种消耗费用,后者如每百元燃料动力费用提供的产值等。
3、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
前者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后者是从企业经济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
4、绝对数量指标与相对数量指标
前者如国民收入、利润总额等,后者如产值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成本利润率等。
5、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
前者如国民总收入等,后者如人均国民收入等。
6、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前者如能源节约额、资源节约额等,后者如质量等级、优质品率、合格率、废品率等。
分部分项技术经济指标
分部分项技术经济指标是指对技术经济分析中的各个部分和分项进行定量评估的指标。
以下是一份分部分项技术经济指标示例:
1. 机械设备指标
- 产量效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 寿命:设备的使用寿命,通常以小时或年为单位
- 维修频率:平均每年需要进行的维修次数
2. 人力资源指标
- 劳动力生产率:单位时间内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
- 人均劳动成本:单位时间内每名员工所需的成本
- 培训费用:每名员工所需的培训费用
- 流失率:员工离职的比例或率
3. 能源利用效率指标
- 能源消耗强度: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数量
- 能源利用率:使用的能源中被转化为有用能量的比例
- 碳排放强度:单位产品所产生的CO2排放量
- 能源成本:每单位能源的成本
4. 生产效率指标
- 设备利用率:设备运行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 产品废品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数量占总产出的比例
- 交货准时率:按时完成交付的订单占总订单的比例
以上指标有助于评估技术经济的各个方面,并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
其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3)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支出[1]一般预算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又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国税和地税所征收的税额。
①中央固定收入(国税)。
包括关税以及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海洋石油资源税;消费税;中央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等。
②地方固定收入(地税)。
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及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指的是按农村人口平均的“农民纯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综合经济技术指标是指作为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在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国民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工业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进出口贸易、服务业发展水平、城镇化率等多个因素。
这些指标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技术实力、产业结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是政府决策、企业投资和国际比较的重要参考。
同时,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劣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
- 1 -。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公式1、总资产贡献率。
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计算公式为: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2÷累计月数×100%其中:税金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总计的算术平均值,期初总计确定为2月末的资产总计。
2、资本保值增值率。
该指标充分反映企业资产的变动情况,就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计算公式为:资本保值增值率(%)=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100%3、资产负债率。
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4、流动资产周转率。
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
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值余额×12÷总计月数5、成本费用利用率。
反映工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
6、全员劳动生产率。
该指标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劳动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值人数×12÷总计月数其中: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上年工业增加值率为7、产品销售率。
该指标反映工业产品已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产品销售率为(%)=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100%8、新产品产值率。
凑24的技巧凑24是一种数学游戏,通过组合四个数字,使用加、减、乘、除等运算符,使得结果等于24。
在这个游戏中,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思维能力才能找到解答。
下面将介绍一些凑24的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玩这个游戏。
1. 利用乘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是凑24中常用的运算符。
可以通过两个数的乘积或商来得到24。
例如,可以选择两个数字相乘得到24,如3乘以8等于24;也可以选择两个数字相除得到24,如96除以4等于24。
2. 利用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也是凑24中常用的运算符。
可以通过两个数的和或差来得到24。
例如,可以选择两个数字相加得到24,如10加上14等于24;也可以选择两个数字相减得到24,如30减去6等于24。
3. 利用括号:括号在凑24中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通过合理地使用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先后顺序,从而得到24。
例如,可以将两个数字相加后再乘以另外两个数字,如(6加上9)乘以(2加上1)等于24。
4. 利用小数:小数在凑24中也是可以使用的。
通过使用小数,可以增加数字的组合方式,从而增加凑24的可能性。
例如,可以选择两个小数相乘得到24,如0.5乘以48等于24;也可以选择一个小数加上一个整数得到24,如0.5加上23.5等于24。
5. 利用负数:负数在凑24中也是可以使用的。
通过使用负数,可以增加数字的组合方式,从而增加凑24的可能性。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负数加上一个正数得到24,如-8加上32等于24;也可以选择两个负数相乘得到24,如-3乘以-8等于24。
6. 利用多个运算符:在凑24中,可以使用多个运算符来得到24。
通过使用多个运算符,可以增加凑24的可能性。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数加上一个数,再乘以一个数,如(4加上2)乘以6等于24;也可以选择一个数乘以一个数,再除以一个数,如(8乘以3)除以4等于24。
7. 利用特殊数字:在凑24中,可以利用特殊的数字来得到24。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平方数开根号得到24,如√576等于24;也可以选择一个数字的阶乘得到24,如4!等于24。
2011-7-28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概念及算法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的设计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必须计算,下列指标包括必要指标、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规定。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现在解释一下各项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一、规划总用地是规划局批准的地块,不是全部能用于居住区设计的,其“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1、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1)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地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公建用地(R02)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栋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B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后退红线的用地,(如公交车站马路加宽处)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3)道路用地(R03)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按道路红线宽度计算。
△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有人行道时也计入面积。
△组团(级)道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我认为,现在有的已加宽,连接停车位或兼作消防车道的所以应计算面积。
居民停车场计入面积。
(4)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 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道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角;B 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C 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3条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D 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表7.0.4 ---2要求;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计算组团绿地面积还应满足1/3绿地面积在基本日照阴影线之外的要求。
E 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
同时要满足宽度≥8m,面积≥400㎡的要求。
沿居住区(级)道路、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地算到红线。
2、其他用地(E)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城市规划代征地等。
二、居住户数三、居住人数:户数X 户均人口。
四、户均人口:北京市3.2人/户,是否还有其它。
五、建筑总面积: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地上+地下.合计A住宅建筑面积:按平米(万㎡)计算B 公建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2、其他建筑面积:包括:地下人防、地上人防出口,建筑小品,等。
一般都含在公建面积,此项就不填。
六、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七、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八、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九、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
规划人口包括居住户居住人数和配套公建的额定人数,因为这些人员也在居住区内工作生活与小区规划的用电用水量都有关系,人/h㎡十、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十一、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十二、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十三、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万㎡/ h㎡)十四、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万㎡/ h㎡)十五、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 h㎡)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与居住区用地(万㎡)的比值表示。
只标地上建筑面积。
十六、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即每百户有几个停车位;公建按万㎡多少停车位。
各地规划部门的规定不一样。
北京市规定与居住区所在地区不同而规定不一样。
上表为建设部公布的标准。
(注如果当地规划部门有规定时,按当地规定执行,括弧内为北京市规定。
▲北京三环以内为0.3)十七、停车位:以小型轿车大小计量,标准车位为2.5 x 6m。
总停车位数=地上停车位数+地下停车位数十八、地面停车率:是地面停车位数比总停车位数。
有的规划条件提出要求,北京市有的提出要求≥1/3.十九、地面停车位,上面已有二十、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二十一、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二十二、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包括屋顶绿化的规定。
下面附录北京市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的规定及计算条件的方法。
(1990年11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1年1月1日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北京市园林局发布)第一条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第十三条的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按照《条例》第十三条的原则, 具体规定如下:(一)凡符合规划标准的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 居住人口7000人以上或建设用地面积10公顷以上),按照不低于30% 的比例执行, 并按居住区人口人均2 平方米、居住小区人均1 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公共绿地, 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公共设施的绿化用地, 与居住区、居住小区的绿化用地统一计算( 非配套建筑设施, 按有关规定执行) 。
不符合规划标准的, 按地处城区的不低于25% 、地处郊区的不低于30% 的比例执行。
(二)凡经环境保护部门认定属于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的工厂等单位, 按不低于40% 的比例执行。
(三)高等院校 ,按地处三环路以内的不低于35% 、地处三环路以外的不低于45% 的比例执行。
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等成人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以及走读制的高等院校, 按地处城区的不低于25% 、地处郊区的不低于30% 的比例执行。
(四)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和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 按不低于30% 的比例执行。
(五)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的城市商业区内的大中型商业、服务业设施, 按不低于20% 的比例执行。
其他建设工程, 按地处城区的不低于2 5 % 、地处郊区的不低于3 0 % 的比例执行, 但属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危房改造区的绿化用地面积比例以及一般零星添建工程和配套建设的小型公共建筑设施的绿化用地面积比例, 可以由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会同市园林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条进行建设工程设计, 按下列规定计算绿化用地面积:(一)成片绿化的用地面积, 按绿化设计的实际范围计算。
绿化设计中园林设施的占地, 计算为绿化用地, 非园林设施的占地, 不计算为绿化用地。
(二)庭院绿化的用地面积, 按设计中可用于绿化的用地计算, 但距建筑外墙1.5 米和道路边线1 米以内的用地, 不计算为绿化用地。
(三)两个以上单位共有的绿化用地, 按其所占各单位的建筑物面积的比例分开计算。
(四)道路绿化用地面积, 按道路设计中的绿化设计计算, 分段绿化的分段计算。
(五)株行距在6 ×6 米以下栽有乔木的停车场, 计算为绿化用地面积。
第四条建设单位向城市规划管理机关报送设计方案须附有城市绿化管理机关核定的现有绿化用地面积和设计绿化用地面积的文件。
第五条本规定所称“以上”、“以下”、“以内”, 均含本数在内。
第六条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 由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市园林局共同负责解释。
第七条本规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自1991年 1 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园林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实施办的补充规定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和具体落实《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关于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计算原则,就建设工程中地下设施覆土绿化、屋顶绿化计算原则等问题,对《北京市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实施办法》第三条做出如下补充规定:一、建设工程对其地下设施实行覆土绿化,在符合以下规定时,可按一定比例计入该工程的绿化用地面积指标。
(一)该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无地下设施的绿地面积已达到《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相应规定指标的50%以上者;(二)实行覆土绿化的部分,不被建、构筑物围合(其开放边长应不小于总边长的1/3),覆土断面与设施外部土层相接,并具备光照、通风等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三)实行覆土绿化必须保持必要的覆土厚度,形成以乔木为主的合理种植结构,保证绿地效益的发挥。
二、地下设施实行覆土绿化可计入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具体计算原则。
凡符合上述规定的地下设施实行覆土绿化的,其地下设施顶板上部至室外地坪覆土厚度达3米(含3米)以上,其绿化面积可按1:1计入该工程的绿化用地面积指标;覆土厚度达1.5米(含1.5米)以上,其绿化面积可按1/2计入该工程的绿化用地面积指标。
三、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应按居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集中布置,以适应功能要求;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严格控制,拟设置地下设施的应尽量与地面附属设施包括铺装场地相结合,少占绿化栽植用地,并妥善处理与绿地使用功能的矛盾。
地下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所在公共绿地面积的50%,进入栽植用地部分覆土厚度必须在3米以上。
四、建设工程实施屋顶绿化,建设屋顶花园,在符合下述规定时,可按其面积的1/5计入该工程的绿化用地面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