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EC68-2-5地面太阳辐射模拟.

IEC68-2-5地面太阳辐射模拟.

IEC68-2-5地面太阳辐射模拟.
IEC68-2-5地面太阳辐射模拟.

IEC 68-2-5地面太陽輻射模擬

前言

本試驗法之目的為決定元件及裝備在地球表面暴露於太陽輻射環境時產生之效應(包括熱、機械、化學、電性等)。

範圍

本試驗法所模擬環境之主要特徵為控制溫度條件下之太陽光譜能量分布及吸收的能量強度,以決定元件及裝備暴露於太陽輻射環境時產生之效應。本試驗法包括三個試驗程序:

?程序A:適用於熱效應之評估。

?程序B:適用於退化效應之評估。

?程序C:適用於光化學效應之評估。

限制

無限制。

測試步驟

1.試件於試驗前應依相關規範之規定執行目視檢查、電性及機械檢驗。

2.將試件擺置在試驗箱(enclosure)內升高的支架或已知熱傳導率及熱容之特定支撐材料上,並與其他試件保持距離以免輻射源

被遮蔽或二次輻射熱產生。

3.整個試驗過程中,試驗箱內之輻射、溫度、濕度以及其他環境條件,必須維持在相關規範之試驗程序所規定之適當位準(level)。

4.依規定之循環數執行試驗。

5.試件在試驗期間是否操作依相關規範之規定執行。

6.試驗後試件應依相關規範之規定執行目視檢查、電性及機械檢驗。

測試條件

試件必須依據相關規範規定之時間暴露在下述三個試驗程序之一:

1.程序A

每循環24小時,其中8小時連續照射,16小時保持黑暗,依需求重複執行(此程序提供之全輻射量為每日循環8.96 kWh/m2,約近似於自然條件之最嚴厲狀況)。

1.程序B

每循環24小時,其中20小時連續照射,4小時保持黑暗,依需求重複執行(此程序提供之全輻射量為每日循環22.4 kWh/m2)。

1.程序C

?依需求連續照射。

?在輻射照射過程中,試驗箱內溫度必須以接近線性的速率上升,且需維持在40℃或55℃。在程序A,試驗箱內溫度需在照射週期前2小時開始上升。在程序A及B的黑暗週期,試驗箱內溫度則需以接近線性的速率下降,並維持在25℃。

試驗時間依相關規範的要求,一般較常採用下述三者之一

?3循環(3天)。

?10循環(10天)。

?56循環(56天)。

溫度之容差為±2℃,輻照度(irradiance)容差如表1所示。

試驗設置

1.執行試驗之試驗箱在預設之輻射量測平面上,需能提供1.120 kW/m2±10% 之輻照度,且其光譜分布(spectral distribution)

需如表1所示。在此所規定之輻照度(1.120 kW/m2)係包括試驗中試驗箱之反射及試件之吸收,但不包括試驗箱放出之長波紅外線輻射。

2.必須提供試驗箱內溫度、氣流及濕度維持在規定條件之方法。

3.試驗箱內之溫度量測點需在預設之輻射量測平面下0~50mm之平面上這些點可以取距離試件1m或試件與箱壁距離之半,兩者

中較小者。

其他

太阳辐射试验

第六章太阳辐射试验 6. 1 目的和意义 太阳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和传送到地球表面的。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与所处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以及时间变化(如年、季节、月、日)有关。 表征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是太阳辐射强度,所谓太阳辐射强度,即垂直于阳光单位黑体表面,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辐射量。在国际上,太阳辐射强度的单位采用瓦/米2(即w/m2)。太阳辐射强度的单位可以是尔格/厘米2 . 分(即e rg/cm2 . min)。在气象和环境试验领域中,常采用卡/厘米 . 分(即Cal/cm2 . min)。 在地球大气的上界,直接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太阳常数的平均值用So表示。由于测量方法、测量仪器不统一,世界各地测得的太阳常数也不一致。 1956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规定,全世界一律采用1.90Cal/cm2 . min( 即1331w/m2)的太阳常数。假如大气是绝对透明的介质,那么在地球表面测得的太阳辐射强度应是1.90Cal/cm2 . min 。事实上,大气并非是绝对透明的介质,所以地球表面测得的太阳辐射强度远小于这个值。 由于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常数和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在近日点,太阳常数大于远日点的7%左右。 综上所述,在环境试验领域,太阳辐射强度采用1 .6Cal/cm22 . min( 即1121w/m2)。现有的资料表明:辐射强度大于0 .7Cal/cm2 . min( 即490w/m2)时,可以引起热效应(由红光和红外线引起的)和光老化效应(由紫外线引起的)。 太阳辐射强度的测量一般采用绝对日射表和相对日射表。绝对日射表是通过观测可以直接读取以Cal/cm2 . min为单位的太阳辐射强度的仪表。相对日射表是通过观测得到电压、电流和其它参数值,然后用一定的换算系数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相应的以Cal/cm2 . min为单位的太阳辐射强度的仪表。在使用相对日射表时,必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绝对日射表比较、标定后,才能获得所要测量的值。 太阳辐射对电子电工产品有两种有害的作用,即太阳辐射的热效应和太阳辐射的光化学效应。 太阳辐射的热效应可以引起电子电工产品的热老化、氧化、裂痕、化学反应、软化、融解、升华、粘性降低、蒸发和膨胀等。太阳辐射引起的温度或局部过热,会导致产品的膨胀或润滑性能降低,机械失灵,机械应力增大以及活动部件之间的磨损加剧等。 太阳辐射的光化学效应将会导致涂料、油漆、塑料、千维和橡胶等的变形、褪色、失去光泽、粉化和开裂等损坏。 太阳辐射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面上或较低大气层中使用或储存的电子电工产品受太阳辐射所引起的热效应、光化学效应以及对产品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热效应不能用高温试验来评价,因为太阳辐射是在产品内产生温度剃度,而高温试验是产生恒定高温,它们的作用机理不同所得的试验结果也不一样。 6 . 1 太阳辐射试验的方法 世界上各工业发达的国家自40~50代起以开始重视太阳辐射对产品影响的研究,并且采用碳弧灯开展一些简单的模拟性试验,真正制订国际性的太阳辐射试验方法和标准是70年代的事情。现行的标准有下面几种:IEC68—2—5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相对应的国标是GB3423 . 24—81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IEC68—2—9,“太阳辐

ANSYS电磁兼容仿真软件

ANSYS电磁兼容仿真设计软件 用途:用于电子系统电磁兼容分析,包括PCB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和电磁辐射协同仿真,数模混合电路的噪声分析和抑制,以及机箱系统屏蔽效能和电磁泄漏仿真,确保系统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能满足要求。 一、购置理由 1现代电子系统设计面临越来越恶劣的电磁工作环境,一方面电子系统包括了电源模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传感与机电控制、光电系统及天线与微波电路等部分,系统内部相互不发生干扰,正常工作,本身就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在隐身、电子对抗、静放电,雷击和电磁脉冲干扰等恶劣电磁环境下,设备还需要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为电路正常工作留有足够的设计裕量。为了确保xx系统的工作可靠性,设备必须通过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如国军标GJB151A,GJB152A。 长期以来,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和仿真一直缺乏必要的仿真设计手段,只能依赖于设备后期试验测试,不仅测量成本高昂,而且,如果EMI测量超标,后续的查找问题和修正问题基本上依赖于经验和猜测。而解决电磁兼容问题,也只能靠经验进行猜想和诊断,采取的措施也只能通过不断的试验进行验证,这已经成为制约我们产品进度的重要原因。。 2目前我所数字电路设计的经验和手段已经有很大改善,我们在复杂PCB 布线、高速仿真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和经验,并且已经开始高速通道设计的预研。在相关PCB布线工具的帮助下,将复杂的多电源系统PCB布通,确保集成电路之间的正确连接已经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随着应用深入,也存在一些困难,特别在模拟数字转换、高速计算与传输PCB和系统的设计中,

我们不仅要保证电路板的正常工作,还要提高关键性的技术指标,例如数模转换电路的有效位数、信号传输系统的速率和误码率等,此外,还要满足整个卫星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电磁干扰要求,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的仿真功能包括: ●? 高速通道中,连接器,电缆等三维全波精确和建模仿真,这些结 构的寄生效应对于信号的传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 有效的PCB电源完整性分析工具,对PCB上的电源、地等直流网 络的信号质量进行仿真 ●? 为提高仿真精度,需要SPICE模型,IBIS模型和S参数模型的混 合仿真 ●? 需要同时进行时域和频域仿真和设计,观察时域的眼图、误码率, 调整预加重和均衡电路的频域参数,使得信号通道的物理特性与集 成电路和收/发预加重、均衡等相配合,达到系统性能的最优 ●? 有效的PCB的辐射控制与仿真手段,确保系统EMI性能达标。 现在EDA市场上已经有一些SI/PI和EMI/EMC仿真设计工具,但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我们的PCB布线工具虽然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由于工具本身主要是以布线功能为主,结合规则约束进行设计的,在解决我们上述问题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主要有: ●? 主要以等效电路法建模与仿真,仿真的结构有限制,功能不完备, 如不能仿真非理想的电源/地,不能充分考虑信号线的跨越分割和转 换参考平面等,对于EMI/EMC,只能做规则约束,无法进一步仿真。 ●? 基本上都是以单点工具,也就是说,一个公司的工具只能满足部

我国太阳辐射分布详解

我国太阳辐射分布详解 我国西部太阳能的年总辐射约为140-200 Kcal/cm2·year,高于东部的80-160Kcal/cm2·year;我国东部、北部地区的年总辐射约为120-160 Kcal/cm2·year,高于南部地区的80-120 Kcal/cm2·year;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的年日照时数达2000小时,年总辐射大于140 Kcal/cm2?year,应用太阳能空调的前景很好。 特点:1。太阳能资源最好的地区和最差的地区,都分布在北纬22°~35°区域内。尤其是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理想的地区,年辐射量达180~200Kcal/cm2·year。而四川盆地由于处在南北两股暖冷气流交汇处,云雨天气多,形成太阳能资源的低值中心。 2。在北纬30°~40°之间,太阳能资源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3。北纬40°以上,太阳能资源自东向西逐渐增加。 4。新疆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5。台湾地区太阳能资源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海南岛太阳能资源和台湾基本相当。 太阳能利用潜力巨大太阳能资源按日照时间和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大致上可分为五类。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一、二类地区,太阳辐射比较丰富,平均年日照时间在2300—2700小时。有专家测试,在相同水量和温度的前提下,兰州市夏季每天每平方米所接受的太阳热量相当于4千瓦时电转化的热量,冬季则大约相当于2千瓦时到3千瓦时电。 其实这个太阳能的能源分布是有表格的.国内最好的是西藏,青海,最差的是四川,贵州一部 太阳辐射能量不仅具大,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被人类利用的能量几乎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所以了解和认识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规律对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指导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太阳辐射能分布是影响农业生产光照热量条件的重要因素,也是考试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在知识上我们既要了解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又要会分析太阳辐射分布不同的原因。 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们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二、影响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分析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件等方面。我们结合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来仔细分析贫乏区、可利用区、较丰富区、丰富区的差异的原因。整体上来看,在我国西部地区由南向北,由青藏高原丰富区向北到新疆中北部地区较丰富区过渡,体现了由于太阳高度的大小关系,太阳年辐射总量由低纬向较高纬度递减规律;东部地区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可利用区向较丰富区和丰富区过渡,这种和经度地带类似的变化过程,由于距海远近降水多少或者说气候气象条件影响的结果;而几乎在同一纬度地带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形成了丰富区,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地形影响,形成了贫乏区。 具体到太阳年辐射总量高值和低值中心来看,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º-35º之间,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能成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单选题 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与贫乏区分布图,完成 1~2 题 1.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的形成原因是 A .年均温高 B .地势高 C .降水丰富 2.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区的形成原因是 A .多云雾 B .多晴天 C .多平原 3.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巨大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 .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D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 4.下列辐射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 细) ,读图回答 5~7 题(注:大气透明度往往与大气密度、天气有关 )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D .距海远 D .多高原 5.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 说明甲、 乙两地 A .纬度相当 B .海拔相当 C .距海远近相同 D .大气透明度相近

6.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A .①⑤ B .②⑦C.③⑧ D .④⑥ 7.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此时 A .地面辐射弱B.太阳辐射强C.大气反射强D.大气逆辐射弱 该图是“我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8~9 题 8.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丰富的共同原因有 ① 纬度低② 海拔较高③ 云量少,晴天多④ 上空臭氧少 9.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意义非凡,关于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我国太阳能丰富区与经济发达区不一致②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但缺少常规能源,也缺 少像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③ 我国太阳能最贫乏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④由于太阳能 分散,利用技术难度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常规能源 A .①② B .③④C.②③ D .①④ 成语“蜀犬吠日”是指四川盆地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据此完成10~11 题 10.对于“蜀犬吠日”这种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四川气候湿润,地形封闭,云雨天气多,对太阳的辐射削弱作用强B.四川盆地纬度低,光照时间短 C.四川盆地海拔低,距离太阳遥远,得到的太阳辐射少D.四川盆地地势低,周围的山地高原遮挡了较多的太阳辐射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光波段 B.“蜀犬”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太阳的光球层 C.太阳能量主要来自于内部核裂变 A .① ② B .③ ④C.② ③ D .① ④

(完整版)太阳辐射的特性

太阳辐射的特性 昼夜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而季节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的转轴呈23°27′的夹角而产生的。地球每天绕着通过它本身南极和北极的“地轴” 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每转一周为一昼夜,所以地球每小时自转15°。地球除自转外还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轨道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法线始终成23.5°。地球公转时自转轴的方向不变,总是指向地球的北极。因此地球处于运行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投射到地球上的方向也就不同,于是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见下图)。每天中午时分,太阳的高度总是最高。在热带低纬度地区(即在赤道南北纬度23°27′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有两次垂直入射,在较高纬度地区,太阳总是靠近赤道方向。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在南北半球大于90°~23°27′),冬季太阳低于地平线的时间长,而夏季则高于地平线的时间 长。 由于地球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因此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常数,而且一年里每天的日地距离也不一样。众所周知,某一点的辐射强度与距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意味着地球大气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会随日地间距离不同而异。然而,由于日地间距离太大(平均距离为1.5 x 108km),所以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强度几乎是一个常数。因此人们就采用所谓“太阳常数”来描述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它是指平均日地距离时,在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的单位表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近年来通过各种先进手段测得的太阳常数的标准值为1353w/m2。一年中由于日地距离的变化所引起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不超过上3.4%。 2.2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太阳照射到地平面上的辐射或称“日射”由两部分组成——直达日射和漫射日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而到达地面时,由于大气中空气分子、水蒸气和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不仅使辐射强度减弱,还会改变辐射的方向和辐射的光谱分布。因此实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常是由直射和漫射两部分组成。直射是指直接来自太阳其辐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辐射;漫射则是被大气反射和散射后方向发生了改变的太阳辐射,它由三部分组成:太阳周围的散射(太阳表面周围的天空亮光),地平圈散射(地平圈周围的天空亮光或暗光),及其他的天空散射辐射。另外,非水平面也接收来自地面的反射辐射。直达日射、漫射日射和反射日射的总和即为总日射或环球日射。可以依靠透镜或反射器来聚焦直达日射。如果聚光率很高,就可获得高能量密度,但却损耗了漫射日射。如果聚光率较低,也可以对部分太阳周围的漫射日射进行聚光。漫射日射的变化范围很大,当天空晴朗无云时,漫射日射为总日射的10%。但当天空乌云密布见不到太阳时,总日射则等于漫射日射。因此聚式收集器采集的能量通常要比非聚式收集器采集的能量少得多。反射日射一般都很弱,但当地面有冰雪覆盖时,垂直面上的反射日射可达总日射的40%。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受大气层厚度的影响。大气层越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就越严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少。此外大气的状况和大气的质量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有影响。显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长短与太阳辐射的方向有关。参看下图,A为地球海平面上的一点,当太阳在天顶位置S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A点的路径为OA。城阳位于S点时,其穿过大气层到达A 点的路径则为0A。 O,A与 OA之比就称之为“大气质量”。它表示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的路径与太阳在天顶方向垂直入射时的路径之比,通常以符号m表示,并设定标准大气压和O℃时海平面上太阳垂

ANSYS电磁兼容仿真软件

ANSYSt磁兼容仿真设计软件 用途:用于电子系统电磁兼容分析,包括PCB言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和电磁辐射协同仿真,数模混合电路的噪声分析和抑制,以及机箱系统屏蔽效能和电磁泄漏仿真,确保系统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能满足要求。 一、购置理由 1 现代电子系统设计面临越来越恶劣的电磁工作环境,一方面电 子系统包括了电源模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传感与机电控制、光电系统及天线与微波电路等部分,系统内部相互不发生干扰,正常工作,本身就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在隐身、电子对抗、静放电,雷击和电磁脉冲干扰等恶劣电磁环境下,设备还需要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为电路正常工作留有足够的设计裕量。为了确保xx 系统的工作可靠性,设备必须通过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如国军标GJB151A,GJB152A。 长期以来,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和仿真一直缺乏必要的仿真设计手段,只能依赖于设备后期试验测试,不仅测量成本高昂,而且,如果EMI测量超标,后续的查找问题和修正问题基本上依赖于经验和猜测。而解决电磁兼容问题,也只能靠经验进行猜想和诊断,采取的措施也只能通过不断的试验进行验证,这已经成为制约我们产品进度的重要原因。。 2 目前我所数字电路设计的经验和手段已经有很大改善,我们在复杂PCB布线、高速仿真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和经验,并且已经开始高速通道设计的预研。在相关PCB布线工具的帮助下,将复杂的多电源系统PCB布通,确保集成电路之间的正确连接已经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随着应用深

入,也存在一些困难,特别在模拟数字转换、高速计算与传输PCB和系统的设计中,我们不仅要保证电路板的正常工作,还要提高关键性的技术指标,例如数模转换电路的有效位数、信号传输系统的速率和误码率等,此外,还要满足整个卫星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电磁干扰要求,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的仿真功能包括:高速通道中,连接器,电缆等三维全波精确和建模仿真,这些结构的寄生效应对于信号的传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有效的PCB电源完整性分析工具,对PCB上的电源、地等直流网络的信号质量进行仿真 为提高仿真精度,需要SPICE模型,IBIS模型和S参数模型的混合仿真 需要同时进行时域和频域仿真和设计,观察时域的眼图、误码率,调整预加重和均衡电路的频域参数,使得信号通道的物理特性 与集成电路和收/发预加重、均衡等相配合,达到系统性能的最优有效的PCB的辐射控制与仿真手段,确保系统EMI性能达标。 现在EDA市场上已经有一些SI/PI和EMI/EMC仿真设计工具,但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我们的PCB布线工具虽然能解决一定的问题, 但是,由于工具本身主要是以布线功能为主,结合规则约束进行设计的,在解决我们上述问题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主要有: 主要以等效电路法建模与仿真,仿真的结构有限制,功能不完备,如不能仿真非理想的电源/地,不能充分考虑信号线的跨越 分割和转换参考平面等,对于EMI/EMC只能做规则约束,无法进一 步仿真。

GJB整车试验-整车EMC-整车淋雨-整车太阳辐射-整车高低温试验-整车湿热试验详解

汽车零部件检测实验室(武汉) 整车试验能力信息汇总 根据市场业务需要,表中包含以下6方面信息:1)整车测试项目、设备参数和型号;2)测试标准;3)实验室建设标准依据;4)测试管理流程; 5)项目收费价格(供参考);6)专用车上公告时检测报告认可度。 表1 武汉环境室已具备的整车检测能力

续上表

表2目前可拓展的整车检测项目 表3试验室相关信息(有的客户需要提供时用)项目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武汉)有限公司是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在华中 -东北地区的计量检测基地,是总部实验室技术能力扩充和服务保障能力的 延伸,为国防、军工、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通信、石油、电力、化工、医药、电子信息、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玩具杂货等行业和领域的供应 链上下游提供提供仪器计量校准、产品环境与可靠性测试、电磁兼容检测、产品安全检测、化学分析、环境监测、产品认证、高端仪器设备维修和租赁、 计量检测技术咨询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整车实验室 建设标准 测试管理流程 整车检测项目上公 告情况 环境试验室:长 36米,宽22米,高12米。 建设依据: 1 )相关建筑规范; 2)CNAS CL01:2006,第5.3条款 设备与环境设施; 3 )专业参考标准: QC/T252 ,GJB150A-2009,GJB367A-2009,GJB219B-2005, GJB1777-1993,GB/T 2970-1996, GB/T5902-1986, GB/T 7031-1986, GB/T12534-90, GB/T12538-2003, GB/T12678-1990, GB/T 12679-1990, GB/T10586-2008,GB/T 10592-2008 等 依据:CNAS CL01:2006; ISO/IEC 17025:2005 ; DILAC/AC01:2005;GJB2725A — 2001 ; 实验室一级文件 实验室二级文件 实验室三级文件: GRGJL.QM-11-2013 质量手册; GRGLJ.QP-01-2013 程序文件; 《军工产品检测流程》、《非军工产品检测流程》、《环境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环境实验室样品管理办法》、《环境实验室工作质量考核办法》、《军工业务保密管理流程》等 质心位置、重量、外形尺寸、车辆几何尺寸、淋雨、车厢气密性测试、升降温功能、行驶噪声、涉 水性能等方面具备出具能上公告认可的检测报告

太阳辐射测量的回顾与展望

太阳辐射测量的回顾与展望 王炳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1、太阳辐射标准 太阳辐射测量技术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为了在世界范围内获取整齐一致的数据有多么困难。国家计量部门建立的辐射标准,仅限于低辐照水准,无法作为太阳辐射测量的依据。这就是气象学界借助直接日射表(Pyrheliometer)独立开发太阳辐射标准的理由。 第一台测量太阳辐射的仪器是1837年由法国人Pouillet设计制造的,它的工作原理以水的卡计为基础。由于其设计简单,只能进行一些粗略的测量。随后出现的一些仪器,大多是对Pouillet仪器的改进,其中较有名的如Violle、Crova等人。1884年Frolich首先采用热电堆做探测器,这种方法虽然简便,却需要另一台绝对仪器来校准。另外,为了使测量进一步精确,Michelson以Bunsen冰卡计为基础设计了一台直接日射表,但不实用。?ngstr?m 是使用双探测器制作直接日射表的第一人,测量时两个探测器交替地遮荫和曝光。后来他进一步发展这一想法:用电校准探测器代替卡计,这就是著名?ngstr?m补偿式直接日射表。在上一世纪内,虽然在历次国际气象局长会议上多次议论过太阳辐射测量事项,但均因限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而未获解决。在1896年的会议上还建立了专门的太阳辐射委员会(CSR),其任务就是要为测量太阳辐射标准仪器提出建议。直至1905年在Inrisbruck的会议上,才决定以?ngstr?m补偿式直接日射表做为测量仪器,并以其原型A70做为标准I(保存在瑞典Uppsala大学物理研究所)。这就是?ngstr?m标尺(AS-1905)的由来。AS-1905在欧洲被广泛采用。 美国Smithson研究所使用的银盘直接日射表(Silverdisk,简称SD)是Pouillet和Violle 直接日射表的混合型。使用中的该类辐射表大多数都是由Smithson研究所制造的。上世纪末,它们由Abbot所研制的水流式直接日射表校准。后来,Abbot又研制出搅水式直接日射表,并以此校准水流式仪器。这一系列校准和研制标准仪器工作导致了1913年Smithson标尺的建立(SS-1913),它主要在美洲等地使用。 自出现两个并列日射标尺之日起,其间存在的差异问题,倍受有关学者的关注。1912年在Rapperswill召开的CSR会议上,Kimball首次报告了他所作的比对结果:二标尺间相差5%,SS高于AS。当时,这一结果被认定为处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范围内,除了继续进行类似的比对外,未做出其他结论。

电磁场仿真软件简介

电磁场仿真软件简介 随着电磁场和微波电路领域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出现了大量的电磁场和微波电路仿真软件。在这些软件中,多数软件都属于准3维或称为2.5维电磁仿真软件。例如,Agilent公司的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AWR公司的Microwave Office、Ansoft公司的Esemble、Serenade和CST公司的CST Design Studio等。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只有Ansoft公司的HFSS、CST公司的Mafia、CST Microwave Studio、Zeland公司的Fidelity和IMST GmbH公司的EMPIRE。从理论上讲,这些软件都能仿真任意三维结构的电磁性能。其中,HFSS(HFSS是英文高频结构仿真器(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的缩写)是一种最早出现在商业市场的电磁场三维仿真软件。因此,这一软件在全世界有比较大的用户群体。由于HFSS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所以目前国内的电磁场仿真方面HFSS的使用者众多,特别是在各大通信技术研究单位、公司、高校非常普及。 德国CST公司的MicroWave Studio(微波工作室)是最近几年该公司在Mafia软件基础上推出的三维高频电磁场仿真软件。它吸收了Mafia软件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同时又对软件的人机界面和前、后处理做了根本性的改变。就目前发行的版本而言,CST 的MWS的前后处理界面及操作界面比HFSS好。Ansoft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在刚刚推出的新版本HFSS(定名为Ansoft HFSS V9.0)中,人机界面及操作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和CST媲美。在性能方面,两个软件各有所长。在速度和计算的精度方面CST和ANSOFT成绩相差不多。值得注意的是,MWS采用的理论基础是FIT(有限积分技术)。与FDTD(时域有限差分法)类似,它是直接从Maxwell 方程导出解。因此,MWS可以计算时域解。对于诸如滤波器,耦合器等主要关心带内参数的问题设计就非常适合;而HFSS采用的理论基础是有限元方法(FEM),这是一种微分方程法,其解是频域的。所以,HFSS如果想获得频域的解,它必须通过频域转换到时域。由于,HFSS是用的是微分方法,所以它对复杂结构的计算具有一定的优势。 另外,在高频微波波段的电磁场仿真方面也应当提及另一个软件:ANSYS 。ANSYS是一个基于有限元法(FEM)的多功能软件。该软件可以计算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和电磁场等方面的问题。它也可以用于高频电磁场分析(应用例如:微波辐射和散射分析、电磁兼容、电磁场干扰仿真等)。其功能与HFSS和CST MWS类似。但由于该软件在建模和网格划分过程中需要对该软件的使用规则有详细的了解,因此,对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讲使用该软件有一定困难。对于高频微波波段通信、天线、器件封装、电磁干扰及光电子设计中涉及的任意形状三维电磁场仿真方面不如HFSS更专业、更理想。实际上,ANSYS软件的优势并不在电磁场仿真方面,而是结构静力/动力分析、热分析以及流体动力学等。但是,就其电磁场部分而言,它也能对任意三维结构的电磁特性进行仿真。 虽然,Zeland公司的Fidelity和IMST GmbH公司的EMPIRE也可以仿真三维结构。

实验一、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百分率的测定1

气象学实验报告 班级:植保检11-1 姓名:李舒学号:20116340 实验一、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太阳天空辐射表的使用,正确观测太阳直接辐射辐射、散射辐射、净辐射 2.掌握日照计的使用方法,正确光测光照强度 3.掌握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的计算 二、实验器材 天空辐射表、净辐射表、照度计、紫外线照度计、日照记录纸 三、实验原理 1.辐射表示通过感应部位黑白相间的感应器产生热效应,转化为电动势 ): 单位时间内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到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2.太阳直接辐射(S′ m 太阳辐射能。 3.散射辐射(D):太阳光线经大气散射后,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散射辐射)。 +D) : 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 4.太阳总辐射(Q= S′ m 5.地面净辐射(B):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也称为地 面辐射差额)。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 1.天空辐射表、净辐射表的观测、照度计的观测、紫外照度计的观测

从表1可以看出, 图1 天空辐射、直接辐射、净辐射和散射辐射的时间变化规律 图2 光照强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图3 紫外线强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2. 日照时数及光照百分率的计算(以雅安为例) (1)1993年9月23日的实照时数= 7.6 h 。 (2)1993年9月23日的可照时数= 12h δ = 23.5 sinNo 因1993年9月23日的N=0,所以δ = 23.5 sin0o=0 则这天的可照时数为12h 日照百分率=(7.6/12)×100﹪=63.33﹪ 五、讨论 1.天空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净辐射的日变化 由图1可知,天空辐射、直接辐射、净辐射从9点到15点大体上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13点左右达到最大值。由于早上9点太阳未完全升起、大气透明度低等因素,辐射比较弱;随着太阳的升起、大气透明度增加,辐射逐渐增强直至太阳高度角最大时,辐射最强;再随时间推移,辐射减弱。总辐射、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呈正相关,而太阳直接辐射越强,散射辐射越弱。 2光照强度和紫外线光照强度的日变化 由图2、3可知,光照强度和紫外线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因为光照强度和紫外线强度也和太阳高度角呈正相关,而太阳高度角在9点到15点是先增加后降低。 3(特定时间)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率 秋分日和春风日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通过计算得知1993年9月23日雅安的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说明太阳直接辐射的时数多少,日照百分率说明晴阴状况。所以这天雅安晴朗,天气比较好。 实验二、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及空气湿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测定气温和低温的几种仪器的构造和原理 2.掌握气温和土壤温度的观测方法 3.了解测定空气温度仪器的构造原理 4.掌握差算空气湿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通风干湿表、百叶箱、地面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三、实验步骤 1.百叶箱空气温度的观测

ANSYS电磁兼容仿真软件解析

ANSYS 电磁兼容仿真设计软件 用途:用于电子系统电磁兼容分析,包括PCB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和电磁辐射协同仿真,数模混合电路的噪声分析和抑制,以及 机箱系统屏蔽效能和电磁泄漏仿真,确保系统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能满足要求。 一、购置理由 1 现代电子系统设计面临越来越恶劣的电磁工作环境,一方面电子系统包括了电源模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传感与机电控制、光电系统及天线与微波电路等部分,系统内部相互不发生干扰,正常工作,本身就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在隐身、电子对抗、静放电,雷击和 电磁脉冲干扰等恶劣电磁环境下,设备还需要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为电路正常工作留有足够的设计裕量。为了确保xx 系统的工作可靠性,设备必须通过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如国军标 GJB151A,GJB152A。 长期以来,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和仿真一直缺乏必要的仿真设计 手段,只能依赖于设备后期试验测试,不仅测量成本高昂,而且,如 果EMI 测量超标,后续的查找问题和修正问题基本上依赖于经验和猜测。而解决电磁兼容问题,也只能靠经验进行猜想和诊断,采取的 措施也只能通过不断的试验进行验证,这已经成为制约我们产品进度的重要原因。 2 目前我所数字电路设计的经验和手段已经有很大改善,我们在复杂PCB布线、高速仿真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和经验,并且已经

开始高速通道设计的预研。在相关PCB 布线工具的帮助下,将复杂 的多电源系统PCB布通,确保集成电路之间的正确连接已经基本上 没有问题。但是随着应用深入,也存在一些困难,特别在模拟数字转换、高速计算与传输PCB和系统的设计中,我们不仅要保证电路板 的正常工作,还要提高关键性的技术指标,例如数模转换电路的有效 位数、信号传输系统的速率和误码率等,此外,还要满足整个卫星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电磁干扰要求,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的仿真功能包括: ● 高速通道中,连接器,电缆等三维全波精确和建模仿真,这 些结构的寄生效应对于信号的传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 有效的PCB电源完整性分析工具,对PCB 上的电源、地等 直流网络的信号质量进行仿真 ●为提高仿真精度,需要SPICE 模型,IBIS模型和S 参数模 型的混合仿真 ●需要同时进行时域和频域仿真和设计,观察时域的眼图、 误码率,调整预加重和均衡电路的频域参数,使得信号通道 的物理特性与集成电路和收/发预加重、均衡等相配合,达到 系统性能的最优 ● 有效的PCB的辐射控制与仿真手段,确保系统EMI性能 达标。 现在EDA 市场上已经有一些SI/PI 和EMI/EMC 仿真设计工具,但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我们的PCB 布线工具虽然能解决一定的问

GJB 150.7A-2009《太阳辐射试验方法分析与实践》解读

GJB 150.7A-2009《太阳辐射试验方法分析与实践》解读 摘要:介绍了太阳辐射试验的基本原理和试验技术及GJB 150.7A《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7部分:太阳辐射试验》试验程序、试验条件和试验顺序及其剪裁过程。最后以某产品为例,通过对其应用太阳辐射试验方法过程的剪裁,为实验室应用太阳辐射试验提供了示例。 关键词:太阳辐射;辐照度;热效应;光化学效应 概述 早在五十年代,国外就开始了模拟太阳辐射试验的研究,并相继制订了试验方法和研制了相应的试验设备。时至今日,国外太阳辐射试验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我国对太阳辐射试验的研究起步较晚,最初直接引用苏联和美国标准,如今,我国已制订了自己的标准,如GJB 150-86、GB 4797-1989和GB/T 2423-1995等标准中都有对太阳辐射试验方法的应用。 太阳辐射是太阳向地球传输能量的一种电磁波,由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组成。当它照射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上时,一般会产生两种效应—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热效应主要是由太阳辐射能中红外光谱部分引起的,它使物体温度升高和局部过热,会造成温度敏感的元器件失效,器材结构破坏和绝缘材料过热损坏等现象;光化学效应主要是由太阳辐射能中紫外光谱部分引起的,当足够能量的紫外线照射到物体上时,便会把物体的分子离解成原子、较简单的分子或自由基,从而导致材料老化变质,使织物塑料变色;涂层开裂、粉化和变色等。 太阳辐射试验是一种人工模拟环境试验,用以评定户外无遮蔽使用和贮存的装备经受太阳辐射热和光化学作用的能力。在自然环境中,装备不仅受太阳辐射影响,

其往往同时还经受着温度、湿度和风的作用。所以在进行该试验时,还需要模拟经受的自然环境空气温度,同时也要考虑湿度和风速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监测与控制。 太阳辐射试验光的辐照度量值和它的光谱分布决定了太阳辐射对装备的影响。GJB 150.7A-2009规定用最大量值为1 120 W/m2的辐照度来进行模拟,这是太阳天顶角为0时到达地球表面的总辐射量。即: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与天空辐射之和。 1 太阳辐射试验剪裁 进行太阳辐射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太阳辐射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对装备产生的影响。下面对GJB 150.7A-2009作简要介绍并分析应用太阳辐射试验时如何对试验程序、试验顺序以及试验条件进行剪裁。 1.1 试验项目剪裁 太阳辐射试验方法适用于在其寿命期内有可能暴露于阳光照射下的装备。处于太阳直接照射的封闭壳体内或遮盖物下的装备也会诱发出高温热效应,但这种热效应是不一样的。与太阳辐射引起的高温热效应相比,太阳辐射的热效应具有方向性,并产生热梯度。其梯度是由装备不同位置(如迎光面和背光面)吸收太阳光谱能量不同造成的。前面已经提到,太阳辐射除了会产生热效应外,还会产生光化学效应。根据装备寿命周期内是否会暴露于太阳辐射环境中,这两种效应对装备可能产生的影响等,便可以确定标准是否需要选择该试验方法。 1.2 试验程序剪裁 试验方法确定后,就要对GJB 150.7A-2009中给出的试验程序进行选择。该标准包含两个试验程序:程序Ⅰ-循环试验和程序Ⅱ-稳态试验。选择试验程序时一般应考虑下列一些因素[1]:

ANSYS辐射仿真模拟(转载)

ANSYS辐射仿真模拟 OLNYONE 2016年9月23日310 引言: 辐射传热过程是是借助于电磁波的能量传播过程,是由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在运动状态改变时所激发出来的。由于辐射传热引起的热流与物体表面热力学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因此辐射传热分析是高度非线性的。借助于温度场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可以了解研究热辐射规律,对于炉内传热的合理设计十分重要,对于高温炉操作工的劳动保护也有积极意义。 本文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辐射传热过程温度场模拟仿真,随着ANSYS版本不断更新,核心技术不断完善,其稳态瞬态热分析、辐射热分析、相变分析、热应力分析和流体热分析功能不断强大,更能显示其计算精度与计算速度的良好兼顾性。 1 、辐射传热过程温度场模拟仿真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同轴圆柱体尺寸如图所示: 图1 研究模型 1.2基本假设

在复杂的辐射传热过程实际条件下,抓住主要方面模拟实验情况,做一些合理化的假设,但同时又能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做如下假设: 1)由于两个圆柱体足够长,将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 2)考虑到整个辐射传热过程为封闭系统,不需设置空间节点。 1.3初始条件 假设圆柱体是瞬时传热的。圆柱体为已知初始均匀温度场,即: T(x,y,z,t=0)=T T为圆柱体温度,即100°C. 1.4 边界条件 传热是在圆柱体内径行的的,所以把外圆柱体当做边界条件。 外圆柱体的初始温度:100°C 辐射率:1 两圆柱体的辐射传热用Newton冷却定律描述: 式中:α为对流换热系数,α=65 W/m2·℃;Tf为液态金属的特征温度;Tw为砂型边界温度。 辐射传热后,两圆柱体之间的导热主要以不稳定导热方式进行。三维不稳定热传导方程为: 式中:ρ为密度,kg/m3;c为定压比热容,J/(kg·℃);t为温度,℃;T为时间,s;λ为热导率,W/(m·℃);Q为内热源密度(此处为金属液凝固时释放的潜热),W/m3。 因为整个辐射传热过程为封闭系统,所以不必考虑两圆柱体与外界的传热。 1.5材料性能参数 材料性能参数

太阳散射辐射测量装置的设计

第10卷 第25期 2010年9月1671-1815(2010)25-6185-04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Science T echno l ogy and Eng i neeri ng V o l 110 N o 125 Sep 12010Z 2010 Sci 1T ech 1Engng 1 动力技术 太阳散射辐射测量装置的设计 韩丽艳 刘占民 陈思源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2617) 摘 要 为实现太阳散射辐射的自动测量,设计一种简单方便的测量装置。该装置可与全自动太阳跟踪器连接在一起,代替现有的遮光环装置。太阳散射辐射测量装置通过利用直接辐射表赤纬轴的转动来实现遮光装置赤纬轴的转动,整个遮光装置放置在全自动太阳跟踪器外壳上,实现遮装置时角轴的转动。整个装置采用齿形带传动,在利用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同时也更好地保证了精度。 关键词 散射辐婶 测量 设计 齿形带中图法分类号 TK 41314; 文献标志码 A 2010年6月10日收到 基金项目:北京市/URT 0项目 (10010224011)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韩丽艳,讲师,辽宁省锦州市人,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E-m ai:l h an li yan @b i pt https://www.doczj.com/doc/6817569536.html, 。 针对太阳能利用方式的不同,需要对太阳能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资源的储量和分布进行精确的分类观测与评估。在全自动太阳跟踪器上安装遮光装置,能够对散射辐射进行自动测量,避免人工调整和计算散射时的遮光系数的修正[1] ,实现太阳 散射辐射的自动测量。 1 太阳散射辐射测量装置工作原理 为了测量太阳的散射辐射,须在全自动太阳跟踪装置上安装遮光装置,借助于该装置将太阳直接辐射从传感器上遮去。要使遮光球时时遮住总辐射表被遮光面 [2] ,遮光球必须以总辐射表被遮光面 中心为球心,跟随太阳位置的变动绕该中心旋转,为此采用与全自动太阳跟踪装置联动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如图1所示。平行四边形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即以任意两条邻边的节点为轴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其两条平行边始终保持平行。 遮光球在两个方向的运动都必须 以总辐射表 图1 太阳散射辐射测量 装置遮光原理 的被遮光面的中心为转动轴心。在太阳跟踪装置的设计中,总辐射表安装在全自动太阳跟踪装置赤纬轴驱动箱的箱顶平台上,该平台可以提供满足要 求的时角轴方向的转 动。为了实现实时对太阳的遮光,采用平行四边形机构来解决的是赤纬轴方向的转动。 2 太阳散射辐射测量装置的设计 根据遮光原理图1。遮光装置设计如下:a)铰链A 为固定铰链,即与机架相连;b)BE (即遮光杆)为一个构件; c)各长度关系:AB =EF,BE =AF,由此可知ABCD 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 d)由于A 为固定铰链,所以B 点绕着A 转动,这时BE 杆作围绕D 点的转动。 e)根据平行四边形机构的特点可知,如果测量仪表F 的位置安放在全自动太阳跟踪器箱体上面,并且遮光球E 的位置确定必须满足BE =AF 的长度要求;理论上保证E 点永远围绕F 点转动。也即是

电动汽车驱动中直流母线部分电磁辐射仿真

36 机械设计与制造 Machinery Design&Manufacture 第9期 2018年9月电动汽车驱动中直流母线部分电磁辐射仿真 陈国强,苏亚辉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针对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结构复杂、电磁辐射干扰分析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多款软件联合仿真分析直流母线 电磁辐射分布规律,对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传输线理论建立了直流母线电磁辐射的数 学模型,采用多款工程软件分别建立了整车车身模型、直流母线的电气模型与整体电磁仿真模型,以直流母线上的电流 为干扰源,运用矩量法与传输线法相结合的方法,仿真分析得到了直流母线电磁辐射在车内外的分布规律。仿真结果与 直流母线电磁辐射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性很好,对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电磁辐射优化设计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电动汽车;直流母线;电磁辐射;矩量法;传输线模型 中图分类号:TH16;TP39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997(2018)09-0036-05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DC Link in Electric Vehicle Drive System CHEN Guo-qiang, SU Ya-hui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He'nan Jiaozuo454000, China) A b s t r a c t at the problem of the complicated structure and the difficulty of analyz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or the electric vehicle,a combination simulation method using several software packages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distribution law o f the direct current link,and to optimiz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for the electric vehicle drive system.According to the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the direct current link is established.The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models of the car body and the direct current link are built in several engineering software packages,respectively.Only interference of the direct current link current considered,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combination o f the method of moments and the transmission line method.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the direct current link.The methods and conclusions provide excellent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in the electric vehicle drive system. 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DC Link;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Method ofMoments;Transmission Line Model l引言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电动汽车可以实现 世界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内夕hw究与开发的热点。与 汽车,电动汽车中 了大功率的电力电子装置,如动力电池组、DC(Direct Current)/DC 转换器或DC/AC(Alternating Current)逆变器、驱动电机以动力%电动汽车上各种电子设备的 ,的能力强,电子产 使用的频带较宽?2]。这些电子设备工作时,会以电磁波形式向外界 电 特 电池与电机的电,工作时电流较大,电流的波动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3@,其会 电动汽车 装的 电子 工作,甚的身体健康。因此,电动汽车电磁辐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 注,如何解决直流母线的电磁辐射问题、提高电动汽车电磁兼容 性 要的研究课题。 文献141与研究机构对汽车的电磁兼容性已做了很多研究。对 线束的电磁兼容研究主要是根据传输线原理,电路进行分析。对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零部件曰,也有驱动系统的研究,纯电动 汽车动力线缆的电磁辐射研究较少?4@,其主要原因是建立电动汽 车动力线缆的等效电路相当困难 于汽车动力线缆而言,车身的几何模型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仿真计算的效率和精度,分析时必 须结合车身的结特性I可靠的车几模型。由于车结 来稿日期:2018-04-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电动汽车驱动中随机空间矢量PWM的谐波特性与控制方法研究(U1304525) 作者简介:陈国强,(1978-),男,河南西峡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动汽车、汽车电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