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货币职能货币职能(Currency Function)什么是货币职能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人们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是货币本质的表现。
货币的职能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货币最早的职能是价值计量和流通手段。
在商品进入流通之前,货币首先表现和衡量其价值,履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在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这是货币的两个基本功能。
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退出了流通领域进行贮藏,从而具有贮藏手段的功能。
随着商品信用交易的出现,货币在这里不再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只是在约定的支付日期用于清偿债务和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的前四种功能在国内商品流通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才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
货币的五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的,这表明了货币作为普遍等价物的本质。
马克思对货币各种职能排列顺序的研究,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货币职能的基本职能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条件下,它有五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作用是把所有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这是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是有价值的。
各种商品都是社会劳动的凝结,具有相同的质量,所以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
这种内在的价值是可以比较的,但不能自己表达出来。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各种商品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时,货币就成为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
2、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在商品交换中发展的。
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采取物物直接交换的形式。
货币产生以后,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它使直接商品交换变成两个过程,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都要先卖出商品换回货币(W-G),然后再用货币去买回需要的商品(G-W)。
由这两个过程组成的商品交换中,货币充当交换活动的媒介物。
货币概念和职能的认识论文货币是指一种广泛被接受的支付手段,它具有普遍的交换价值和流通性。
货币的概念和职能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对于理解现代经济活动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货币的概念和职能两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货币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作为交换媒介,货币能够作为一种普遍被接受的支付手段,方便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能够便于商品和服务的比较和评估价值。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方便人们在需要时储存财富并在未来取出使用。
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货币的基本概念。
其次,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价值尺度、储藏手段、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四个方面。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能够便于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比较和评估。
作为储藏手段,货币可以以现金或存款的形式存储财富,并在未来取出使用。
作为交换媒介,货币能够方便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使市场经济能够顺利进行。
作为支付手段,货币可以用于支付债务和购买商品和服务。
这四个职能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货币发挥作用的基础。
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信用货币的过程。
在早期,以商品作为货币,如谷物、金属、贝壳等,具有实物形态并具有使用价值。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货币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其作为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的方面,商品形式的货币逐渐被纸币和电子货币取代。
货币的存在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作为交换媒介,货币的流通能够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加快经济的循环。
其次,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方便了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再次,货币的价值尺度作用使得商品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比较和评估,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此外,货币的储藏手段属性使得人们可以将财富储存起来,并在未来使用,更好地实现财富管理。
综上所述,货币作为一种广泛被接受的支付手段,具有普遍的交换价值和流通性。
货币的概念和职能构成了其基本特征,而货币的发展和作用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什么是货币货币的职能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那么你对货币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货币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货币的介绍货币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
货币的契约本质决定货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
实物货币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既包括流通货币,尤其是合法的通货,也包括各种储蓄存款,在现代经济领域,货币的领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实体通货方式显示,即实际应用的纸币或硬币,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电子货币。
货币区是指流通并使用某一种单一的货币的国家或地区。
不同的货币区之间在互相兑换货币时,需要引入汇率的概念。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不仅是指现金,而且是现金加上一部分有形和无形的资产。
货币的本质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
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的从不同角度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根据是否约定贵金属的兑换比例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等。
货币从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商品,包含价值量,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
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都存在契约价值。
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契约价值,但实物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受自身商品价值的影响,通常实物货币的商品价值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
中学课本当中,货币的本质一般被认为是一般等价物。
这个定义仅仅从职能出发,实际上没有说明货币的本质,也无法回答内在逻辑问题,即货币为何可充当一般等价物?关于货币契约本质的问题可以查看货币契约以下是过去关于货币本质的债务论说法,即他们认为货币是持有者对发行者的种债权,这一说法存在明显的纰漏,无法回答发行者借入的权益为何,如何偿还等基本问题。
摘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其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一般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做为价值尺度,就是货币以自己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流通手段的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手段的职能。
关键词:货币本质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4个发展过程,最后一般等价物集中到贵金属金、银上,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这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有5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一、价值尺度货币做为价值尺度,就是货币以自己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之所以货币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表现在货币上,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实际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例如一台电脑标价5000元、一部手机的价格为1000元等。
价值与价格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一种商品,它自身是不能表现自己价值大小的,只有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例如,在货币产生以前,2只羊换1把斧子,2只羊的价值是通过1把斧子表现的,1把斧子是2只羊的交换价值。
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
货币的成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也就是说,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
如人民币的“元”,英镑的“镑”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随着货币的产生而产生。
货币必然出现,是因为它有用、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有此职能是根源于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这句话揭示了它们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货币的本质决定其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着货币的本质.我们必须了解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所以它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的大小。
首先,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自身必须确定一个计量单位,即货币单位;其次,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观念上的货币(想象中的货币)即可,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即流行语中的“脑补”)例如:这里的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流通手段的职能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经过我们的思考和分析可以知道:商品流通的第一个环节,是生产者把商品卖出去,这样生产者才能获利。
如果卖不出去,就意味着生产者白白付出劳动,这会造成产品积压,商品生产者得不到货币,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这关系到商品所有者的生死存亡,摔坏的当然就是商品所有者了。
要把商品卖出去,生产者就必须为购买者着想。
如果生产者不讲道德,不为他人着想,商品就卖不出去。
这表明,市场经济内在地包含着利他的因素、职业道德的因素,与我们今天提倡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是相容的。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与之成正比)和货币的流通速度(与之成反比)所决定。
在此应明确价格总额=商品价格×商品数量,明确货币流通速度指一定时期内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
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之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能够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
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点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实行的,不能够分开的。
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实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能够分开。
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点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因为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
所以,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能够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教师点评:不是的。
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它同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但是,从商品世界到货币世界,是否意味着货币本身也有两个因素呢?其实,货币只有一个因素,即“价值”,货币的使用价值只是人们赋予的。
所谓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或所发挥的功能。
具体来说: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商品交换。
货币在执行货币职能时,必须先转化为贮藏手段,然后才能转化为支付手段;在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时,又必须先转化为流通手段,然后才能发挥其他各种职能。
因此,货币在执行这三种职能时,必须以一定的形态同时存在于商品流通过程之中。
( 2)价值尺度:货币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起着价值尺度的作用。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
货币本身虽然是一般等价物,但并不是任何商品都可以作为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必须是以一定量的金属货币为其内容的,金银作为货币材料,具有物理性质上的一致性和计量上的准确性,而且它们都能够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量,符合价值尺度的要求。
(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停止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就表现为贮藏手段。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
因为货币所有者手里保持着大量的货币,从而可以直接参加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成为资本家和商人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而无需进入流通领域,实际上直接进入了生产领域。
正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这些货币才得以作为贮藏手段,掌握在国家手中。
货币只有贮藏手段职能是由货币的职能决定的,这就是说,一切货币都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但只有金银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在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之后,商品的价值量就不再用货币来衡量了。
货币充当支付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之后,执行代替商品与服务进行支付的职能。
一般说来,一种货币只能充当一种支付手段。
但在纸币制度下,货币则有两种用途,即可以充当贮藏手段,又可以充当支付手段,这是由纸币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第二课货币的职能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明码标价的有趣的故事。
小张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没有正式的工作,平时靠卖水果谋生,昨天他经过服装店的时候,看上了一件T恤,非常喜欢,所以今天他决定早点去摆水果摊,赚了钱去把它买下来。
所以吃过午饭,小张就出去摆摊了,正当炎热的夏季,今天小张卖的是西瓜,他把西瓜分成两种卖,右边摆放的是整个的西瓜,左边摆放的切成的小块的西瓜,西瓜摊面前挂了一个牌子,写着:一块五毛。
不久就有一个小伙子来买西瓜,小伙子问:“老板,你的西瓜怎么卖呀?”小张说:“牌子上都写着呢,一块五毛”。
由于天气很热,小伙子一口气就吃了四块。
准备付钱,拿出两元钱递给老板。
小张问:“你吃了多少块?”小伙子说:“四块。
”老板说:“一共三块钱。
”小伙子很疑惑:“这儿不是写着一块五毛,我吃了四块,应该是两块钱呀,怎么会是三块呢?”小张回答说:“我写的是一块五毛一斤,每块西瓜半斤,你吃了四块,两斤,所以是三块。
”为此两人争吵不休。
大家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卖东西要明码标价,如果小张写成1.5/斤是不是就不会造成这种误会了呢。
那么在这个小故事里,大家发现钱,也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有什么作用呢?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看来货币真的很神奇,能够起到很多作用,那么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呢?请大家看到教材第五页货币的基本职能下得第一句话。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为什么是货币本质的体现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在后面的学习中解决。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西瓜摊面前牌子上写的1.5/斤,这个1.5/斤代表什么呢?没错,1.5/斤代表的是这种西瓜的价格是每斤1.5元。
一种商品价值的大小是不能通过自身表现出来的,它只有通过交换,由另外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是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的;在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统一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论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摘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一般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分的理解和运用货币的基本职能。
关键词:货币本质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能够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表现。
货币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的职能。
例如:一斤大米=一元;一件上衣=二百元。
对价值尺度的理解:①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如果不是一切商品,而是一个或几个,就不是货币,而是商品的等价物。
②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
只有这样,它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一种商品,它自身是不能表现自己价值大小的,只有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例如,在货币产生以前,2只羊换1把斧子,2只羊的价值是通过1把斧子表现的,1把斧子是2只羊的交换价值。
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
货币的成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也就是说,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
如人民币的“元”,英镑的“镑”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商品──商品),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不需要媒介;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商品)买和卖成为两上不同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
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必须同时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克服了商品交换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但同时,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也随之进一步发展。
买、卖脱节,商品所有者在这里卖、到那里买,今天卖、以后买,其结果,必然有人的商品卖不出去。
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已包含着发生现实性,还必须有中外一系列关系起作用,这种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才会存在。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由于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也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如供求关系、经济结构不协调致使一些商品滞销、积压等问题。
在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之后,使得商品的交换有了可能。
而流通手段则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发展。
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换有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即由商品—商品变成了商品—货币—商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
两者之间不仅存在形式上的区别,也存在着性质上的区别。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因为任何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决不会允许有人凭空话拿走其商品、侵害其利益的事发生。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其形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
其演变过程是大致经历:足值的金、银条块──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块──国家制造的铸币货币。
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两个概念的区别:“流通手段”是从货币职能的角度上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的,为的是区别于物换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
货币的一般职能:
1、贮藏手段是指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是足值的货币。
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2、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定金,租金)。
要把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区分开,流通手段: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同一时间完成,通俗地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交易。
如通过贷款买车,这里货币充当的是支付手段,使用价值或价值使用权的让渡在时间上是分开的,或延期支付,或提前预支。
债务的清偿、支付赋税和支付工资也是如是。
3、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具有以下作用:第一,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二,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货币的五大职能的共同点是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例如,一件衣服在商场里放着,你看到价钱标签是五十元,这里就是价值尺度;而如果你拿出五十元买了,就是流通手段。
总之,货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极大的方便了人与人之间劳动价值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