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 格式:docx
- 大小:26.09 KB
- 文档页数:10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故分析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4年12月4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Bhopal,Indian)的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CH3NCO,,简称MIC)毒气泄漏事故,造成12.5万人中毒,6495人死亡、20万人受伤,5万多人终身受害的让世界震惊的重大事故。
MIC是生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中间体。
甲氨基甲酸萘酯是一种杀虫剂。
MIC极不稳定,需要在低温下贮存。
博帕尔的MIC贮存在两个地下冷冻贮槽中,第三个贮槽贮存不合格的MIC。
博帕尔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建设过程正处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时期,80年代因为对杀虫剂的需求减少,UCIL装置关闭。
三个MIC贮槽的进料是用带氮气夹套的不锈钢管从精制塔送来,并用普通管道将其送到甲氨基甲酸萘酯反应器,在反应器上装有安全阀。
不合格的MIC循环至贮槽,含MIC的废物送至放空气体洗涤器(VGS)被中和。
每个MIC贮槽都有温度和压力显示仪表,以及液位指示和报警,如图7-1。
MIC 贮槽上装有固定的水监视器和致冷单元。
当VGS中有大量释放时可使用燃烧系统,VGS和燃烧系统的排放高度为15~20m。
1984年6月不再使用贮槽的致冷系统,而且把致冷剂放出。
1984年12月停止生产MIC,而且裁员50 9/5。
1984年12月2日,第二班负责人命令MIC装置的操作工用水清洗管道。
在操作前应该进行隔离,但被忽略了;而且几天前刚进行了检修,加上其他可能性,冲洗水进入了其中一个贮槽。
23时贮槽的压力在正常范围,23时30分操作工发现MIc 和污水从MIc贮槽的下游管道流出,O时15分贮槽的压力升至206.84kP孙(30 psi),几分钟后达到379·21kPa(55 psi),即最高极限;当操作工走近贮槽时,他听到了隆隆声并且感受到贮槽的热辐射;在控制室操作工试图启动vGS系统,并通知总指挥;当总指挥到来时命令将装置关闭;水喷淋系统已打开但只能达到15m的高度,MIC的排放高度为33m。
印度Bhopal化学品泄漏 (para.16)1984年12月3日发生在印度博帕尔的甲基异氰酸酯(methyl isocyanate,以下简称MIC)泄漏事故,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工业安全事故。
MIC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化学品,在事故过程中,从一个储罐泄漏了约25t MIC,造成大量人员和牲畜死亡,具体的死亡人数难以统计。
有报道指出,当地80万人口中有约20万人暴露于有毒气体中,并且在事故发生后的两天内,约有5000人死亡,最终总的死亡人数可能有2万人,另外有6万余人需要接受长期治疗(印度政府在1991年公布的一份报告称,本次事故导致了3800多人死亡和11000余人残疾)。
一、事故背景事故工厂隶属于联合碳化公司(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在印度的一家合资公司,即联合碳化印度有限公司,联合碳化占该公司50.9%的股份。
当时,联合碳化公司是财富500强企业之一,也是仅次于杜邦和道化学(Dow Chemical)的世界第三大化学公司(本次事故后,联合碳化公司被拆分,其中部分被道化学兼并)。
事故工厂始建于1969年,从1980年起生产杀虫剂西维因(SEVIN)。
MIC是生产该杀虫剂的一种中间产品,它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和易燃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7.05,室温时为无色液体;沸点39.1C,20℃时对水的相对密度为0.96,蒸气压为6.0kPa;能与水发生放热反应。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规定的8h允许暴露极限浓度是0.047mg/m3。
工厂投产初期,联合碳化总部委派了一名有良好安全意识和操作经验的雇员担任厂长,并且实现了50万人工时无误工事故的优良安全纪录。
由于政治等各种原因,1980年公司决定由一名印度本地员工接替厂长职务。
新厂长有很好的财务背景,但是对于安全和生产知之甚少。
从1982年起,由于干旱等原因,印度国内市场对于该工厂的产品需求减少,1983年工厂的销售额下降了23%。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分析[范文模版]第一篇: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分析[范文模版]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分析2010年6月7日印度中央邦一家法庭裁定,25年前博帕尔有毒气体泄漏事件8名涉案人员因“玩忽职守”获判有罪。
美联社报道,8名涉案印度籍高管,一人已经离世,其他几人已70岁左右,最高面临两年监禁。
宣判一出,引发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一、印度毒气泄漏事故概况及经过1984年12月2日子夜,印度博帕尔市郊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的一个储气罐的压力在急剧上升。
储气罐里装的四十五吨液态剧毒性异氰酸甲酯,是用来制造农药西维因和涕灭威的原料。
3日零时五十六分,储气罐阀门失灵,罐内的剧毒化学物质漏了出来,以气体的形态迅速向外扩散。
一小时之后,毒气形成的浓重烟雾已笼罩在全市上空。
从农药厂漏出来的毒气越过工厂围墙首先进入毗邻的贫民区,数百居民立刻在睡梦中死去。
火车站附近有不少乞丐怕冷拥挤在一起。
毒气弥漫到那里,几分钟之内,便有十多人丧生,二百多人出现严重中毒症状。
毒气穿过庙宇、商店、街道和湖泊,飘过二十五平方英里的市区。
那天晚上没有风,空中弥漫着大雾,使得毒气以较大的浓度继续缓缓扩散,传播着死亡。
距农药厂几百米外,一个农场主听到附近传来沉闷的呼噜声,还以为是母牛反刍时发出的声音。
他起床出外察看,发现已有两头牛死在地上。
另一头正在痛苦地叫着,不一会儿也倒在他的脚前。
这时,他的双目也开始疼痛起来。
他后来在医院里紧闭双目,泪流满面,向人们说:“我原来以为是发生了瘟疫。
”不少人以为城市遭到了原**的袭击或是发生了大地震,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后来人们知道是工厂漏出了毒气,就慌忙外逃。
人们坐着小汽车、拉着木板车、骑着自行车,以各自最快的速度逃走。
然而,毒气是无情的,不少人在逃跑途中双目失明,一头栽倒在路旁,再也爬不起来。
在大街上、道路旁,牛和狗以及其他牲畜在痛苦中挣扎。
过了短短的几个夜晚,2500人丧失了生命,还有3000人左右濒临死亡的边缘。
老照片:32年前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1984年12月3日凌晨,位于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Bhopal)贫民区附近的博帕尔农药厂的剧毒物资泄漏,酿成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事故。
一位死于这次事故的小姑娘,死不瞑目。
这张照片,曾让世界震惊。
这场灾难,造成了死伤者数以十万计,对环境更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
没有任何预告,没有任何征兆,毒气就这么从农药厂的上空冒出,在博帕尔市上空蔓延,一场大灾难悄然而来,不少人在睡梦中就这么被夺去了生命。
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在印度博帕尔市建起了博帕尔农药厂,主要生产西维因、滴灭威等农药。
制造这些农药的原料是一种叫做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物资。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曾用它来毒杀过大批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
博帕尔农药厂这一次毒气泄露事件,给博帕尔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就是那个罪魁祸首联合碳化物公司。
这次灾难的幸存者。
这位老妇人全家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其他的全被毒死了,她自己身体也遭到了严重损害。
一场灾难,让他们失去了光明,再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
很多人的眼睛受到严重刺激,成了盲人。
当时逃难的时候,这些人在别人的帮助下才从死亡线上逃脱。
牛在印度是很神圣的,无人伤害。
这一次,这些神牛和人一样,都没能逃脱灾难。
医院里挤满了急需救治的病人。
街头也到处是病人。
小孩就这么和他们的父母永别。
等待火葬的受害者。
到处都是急待火化的尸体,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尸体发出的腐臭味。
这场悲剧发生后,美印双方曾就事件责任和赔偿问题展开了长期的谈判。
最后,以美方的巨额赔款了结。
这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化学工业事故。
直到今天,当地仍然有不少的化学残留物,地下水和土壤都被污染,要彻底消除危害几乎不可能。
这场毒气泄露事故唯一的好处就是,引起了大家对环保的重视,让人们意识到在居民区附近是不能建化工厂的。
博帕尔毒⽓泄漏事件30年树架⽣锈的建筑在废弃前博帕尔的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农药⼚,印度,2014年11⽉11⽇。
1984年12⽉2⽇晚,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跨国公司旗下⼯⼚不⼩⼼泄露异氰酸甲酯和其他剧毒⽓体到空⽓中,造成成千上万的⼤部分贫穷的印度⼈在附近的社区。
三⼗年前,12⽉2⽇晚,1984年博帕尔的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农药⼚发⽣事故,印度,释放了⾄少30吨剧毒⽓体称为异氰酸甲酯,以及其他⼀些有毒⽓体。
农药⼯⼚四周都是棚户区,导致超过600000⼈受到致命的⽓云。
⽓体向地下延伸,导致受害者的喉咙和眼睛烧,导致恶⼼,和许多⼈死亡。
的估计死亡⼈数从3800年到多达16000,但现在政府数据参考估计15000⼈死亡,有毒物质,30年后,许多的⼈暴露在天然⽓⽣⾝⼼残疾⼉童。
⼏⼗年来,幸存者⼀直战⽃现场清理,但是他们说在陶⽒化学公司接管了位于密歇根州努⼒放缓时,联合碳化物公司于2001年。
⼈权组织说,成千上万吨的危险废物仍埋在地下,并且政府已经承认该地区污染。
有,然⽽,没有长期的流⾏病学研究,有⼒地证明了出⽣缺陷是直接关系到饮⽤被污染的⽔。
1984年年12⽉,美国的⼊⼝股权博帕尔的联合碳化物公司⼯⼚释放有毒⽓体后不久。
两⼈携带孩⼦的博帕尔联合碳化物公司化学⽓体泄漏到医院12⽉5⽇,1984年。
成千上万的动物在灾难中丧⽣,受到巨⼤的⽓体泄漏。
照⽚拍摄于1984年年12⽉4⽇。
从1984年12⽉4⽇的照⽚显⽰,周围亲戚博帕尔的受害者的悲剧。
博帕尔的受害者的悲剧在街上⾛12⽉4⽇,1984年。
在后台是⼯⼚的⽹站。
这张照⽚拍摄于1984年12⽉17⽇,展⽰了受害者的⼫体后排队毒⽓泄漏造成数千⼈从博帕尔的联合碳化物公司⼯⼚。
⽔是被淋湿的在画布上的屏幕设置在博帕尔的联合碳化物公司⼯⼚12⽉18⽇1984年采取的措施的⼀部分,以避免进⼀步的⽓体泄漏,早前采取了巨⼤的伤亡⼈数。
1984年12⽉的照⽚显⽰受害者后看不见从博帕尔农药⼚毒⽓泄漏,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前的⼯⼚(背景)所⽰。
化工典型事故案例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因此事故的发生时有发生。
下面将介绍几个化工典型事故案例。
1.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1984年):1984年12月2日,印度中部城市博帕尔发生了一起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事故。
博帕尔化工厂泄漏了甲醛气体和异氰酸酯,导致至少5000人死亡,影响了几十万人的健康。
事故的原因是操作不当,以及安全设施不完善,例如泄漏防护装置的不足。
2.赞比亚铜矿塌方事故(1970年):1970年,赞比亚铜矿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塌方事故,造成了439人死亡。
事故的原因包括采矿方法和安全措施的不当,并且管理不善也加剧了事故的影响。
3.美国堪萨斯城黄金矿塌方事故(1981年):1981年7月,美国堪萨斯城一个金矿发生了一起塌方事故,造成了14人死亡。
事故发生在一个工作面,导致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
事后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包括工作面设计不当,缺乏足够的通风系统以及缺乏培训和安全措施。
4.中国泰州天嘉宜化工爆炸事故(2024年):2024年3月21日,中国江苏省泰州市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至少78人死亡,187人受伤。
事故发生时,工厂正在生产化工原料,芳香烃。
爆炸引发了大规模火灾,邻近的居民被迫疏散。
事故的原因是违规操作,以及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这些典型的化工事故案例反映了几个共同的问题,例如操作不当,安全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善,以及对风险和危险的缺乏了解。
为了防止化工事故的发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安全措施和设施,以及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工事故的发生。
印度博帕尔事件分析报告1984 年 12 月 3 日凌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毒气泄漏事故,这就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之一的“博帕尔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在博帕尔市开办的一家农药厂。
这家农药厂生产的一种名为 MIC(甲基异氰酸酯)的剧毒气体发生泄漏,迅速弥漫整个城市。
MIC 是一种高度危险的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
它能够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在泄漏发生后,大量的居民在睡梦中毫无防备地吸入了有毒气体。
这次事件造成了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直接死亡人数超过 25 万人,间接死亡人数更是高达 55 万余人,另外还有数十万人终身残疾。
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整个城市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混乱之中。
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工厂的安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
储存MIC 的罐体因为维护不当和操作失误,导致冷却系统故障,温度升高,压力剧增,最终引发了泄漏。
而工厂在设计和建设阶段,就没有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安全防护设施。
在事件的应对和救援方面,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表现也不尽人意。
首先,在泄漏发生后的初期,政府没有及时向民众发出准确的警报和有效的防护指导,导致很多居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暴露在毒气中,加重了伤亡程度。
其次,救援力量不足,医疗资源匮乏,无法及时对大量的伤者进行有效的救治。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博帕尔事件给印度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冲击。
它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引发了民众对政府和企业的信任危机。
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企业因为担心类似的事故而不敢在博帕尔投资,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经济衰退。
从环境影响方面来说,这次毒气泄漏对博帕尔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的破坏。
土壤和水源受到了严重污染,许多植物和动物死亡,生态平衡被打破。
印度博帕尔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分析一、事故经过和危害1984年12月3日,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发生异氰酸钾酯泄漏,造成2 500人中毒死亡,约200 000人深受其害,导致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关于事故的描述自1984年12月2日22时20分第二班快下班时开始,至12月22日在博帕尔清理甲基异氰酸酯的设备清单时止,主要是依据与工厂经理、甲基异氰酸酯生产经理的会见,以及与其他人的非正式讨论。
因为他们2人到达工厂时泄漏已停止,他们也是通过与事故发生时当班的操作人员进行讨论而了解事故发生情况的。
事故前,据报告甲基异氰酸酯储罐装有41 t或42.7 m3。
的物料。
液位近于储存能力的70%处,即低于最大的操作限度。
在直径为2.44 m的储罐上有838 mm的空间。
并报告,除了装有防爆膜和安全阀的减压管线外,储罐上所有阀门都是关闭的。
据工厂经理会见的操作人员后来报告,12月2日22时20分储罐610的压力为13.8 kPa,自12月1日第二班以来记录的压力也是13.8 kPa。
22时45分换班,在23时,控制室操作人员注意到储罐610的压力为68.9 kPa,操作工并不认为压力异常,因为储罐的正常操作压力是13.8~172 kPa。
但他不知道,40min以前的压力是13.8 kPa,这一点换班前的操作人员是否已向接班人员交代相应的储罐温度因无记录不得而知。
11时,车间操作人员报告在废气洗涤器及过滤器附近发现有甲基异氰酸酯泄露,但他没有发现泄漏来自何处。
12月3日0时15分,车间操作人员报告在甲基异氰酸酯生产区泄漏甲基异氰酸酯,控制室的操作人员再看储罐压力,已达207 kPa,并在迅速上升。
一会儿压力超过了380kPa(已到刻度的顶端),他给班长打电话,并跑向储罐,他听到了发自储罐610的“隆隆”响声和来自安全阀的尖叫声,也感到热的辐射,当他跑回控制室时,听到储罐上面的水泥爆裂的声音。
博帕尔毒气事件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的工厂1984年12月3日发生毒气泄漏事件,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事故之一。
事件直接导致博帕尔市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近8万人终身残疾,15万人接受治疗,受事件影响的人口多达150余万。
史无前例的博帕尔大灾难印度博帕尔(Bhopal)灾难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意外,死伤者数以十万计,对环境更造成难以补救的破坏。
1984年12月3日晚上,联合碳化公司(Union Carbide)在印度Madhya Pradesh的博帕尔的化工厂发生毒气泄漏事件,估计导致3,500至7,500人实时死亡。
当晚约40吨致命气体(主要是用来生产杀虫剂的中间产物methylisocyanate)从工厂泄漏,6个防漏保险装置不是发生故障就是被关闭,加上警报器没有开启,附近居民根本无从得悉意外的发生。
结果导致很多居民在睡梦中死去,其它则勉强蹒跚到街上等待救援。
吸入有毒气体的最初反应包括呕吐,眼鼻喉被毒气灼伤引致剧烈的刺痛,大多数受害者的死因是由于呼吸困难窒息致死。
到现时为止意外已导致16,000人死亡,另外有几十万名居民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除了肺部功能受到损害,神经、肠胃、生殖及免疫系统亦受到伤害。
事实上,当晚的惨剧只能说是灾难的开始。
联合碳化公司在意外发生之后不单没有作出妥善的事后处理,反而尝试逃避意外造成的人命伤亡及污染环境的责任。
经过五年的法庭诉讼的争论,联合碳化公司最终在89年与印度政府达成协议,只付出了4亿7千万美元,就解决了所有的民事追讨费用。
这笔款项看似非常巨大,但事实上每个受害人平均只能拿取约370至533美元的赔偿,这还不足以支付伤者5年的医疗费用。
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意外也只不过令联合碳化公司需要付出每股48美元的代价。
联合碳化公司在意外后不断转换不同身份,希望用各种手段逃避责任。
1999年8月跨国集团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宣布与联合碳化公司达成合并协议,以93亿美元收购联合碳化公司。
案例《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1984年12月2—3日午夜,有美国联合碳化公司的印度子公司所拥有的位于博帕尔市北部的一家化工厂,发生毒气泄漏事故,剧毒气体甲基异氰酸盐从该工厂中大量泄漏出来,12月3日晨顺着由西北刮向东南的风向,将这种剧毒气体吹向与工厂相邻的人楼拥挤的临时木棚,并吹入该市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由毒气泄漏当时直接致死的人达2000多(几年后中毒死亡人数逾4000人),20多万人受害,家畜死亡,庄稼受损,环境污染,商业中断,造成震惊世界的事故。
博帕尔化工厂是由联合碳化印度有限公司(Union Carbide India Limited)所拥有和经营的。
该公司于1934年根据印度法设立,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持有其50.9%的股票,印度政府拥有和控制22%的股票,其与股票由2万多印度人持有。
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制造产品包括化学品、塑胶、化肥、杀虫剂等。
博帕尔厂是经批准制造农药杀虫剂的。
由于该案是在美国大跨国公司——联合碳化公司的子公司里发生的,因此就涉及到作为母公司的联合碳化公司责任问题。
1984年12月7日,有美国律师代表数千名印度人在美国对联合碳化公司提起了第一起诉讼,以后又提起140余起。
这些诉讼被合并起来,并被美国多地区诉讼司法小组通过1985年2月6日的命令制定纽约南部地方法院审理。
1985年印度政府根据“博帕尔毒气泄漏惨案法”代表受害人提起诉讼。
1986年6月24日纽约南部地方法院以“非适宜法院”(forum non convenience)为由驳回诉讼。
1986年9月印度政府代表求偿人在印度博帕尔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总赔偿金为31.2亿美元。
1987年12月17日博帕尔地方法院要求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支付临时救济金2.7亿美元,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提起上诉。
1989年2月美国联合碳化公司与印度政府达成一项赔偿协议,前者支付4.7亿美元,作为事故最后处理办法。
该协议得到印度最高法院的确认。
人们都叫我动物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灾难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事故,影响巨大。
当毒气发生泄漏时,一切的紧急系统失灵。
于是,工厂开始向社区发出毒气泄漏警报,但五分钟后警报就停止了。
为何?工厂的警报经常响起,各种原因引起的警笛一周要响20次到30次,以致无法区分真正的危险报警。
为避免麻烦,工厂竟然把警笛设置为五分钟后自动关闭。
老百姓听到报警声早已习以为常。
当真正的危险来临时,早已麻木的人们毫无察觉。
一场事故代价何以如此沉重?除了人祸还是人祸。
死于这次事故的小姑娘死于这次事故的小姑娘,死不瞑目,这张照片曾经让世界震动。
其实,每一位在化工事故中死去的人又何尝不是和这小姑娘一样呢?前一秒还在和家人愉快的聊天,前一秒还在和同事谈人生谈理想,前一秒还在买营养品准备回家孝敬父母......化工事故来临那一秒,一切都停止了。
死于这次事故的人们尸骨无处安放这场灾难,造成了死伤者数以十万计,对环境更是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破坏,摧毁了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一代人。
阴影将笼罩在空中,久久无法散去。
这次事故中熟睡的人们:在熟睡中死去没有任何疼痛,没有任何预告,没留下一句话,在睡梦中,呼吸着毒气,安静的离开。
这是谁之过。
灾难中幸存者—双目失明毒气泄漏夺走了很多幸存者的光明,余生与黑暗为伴。
孤独的幸存者亲人在这场灾难中全部离开,只有老妇独自一人留在世上,同时,老妇也被毒气折磨。
面对她的,慢慢的孤独的死去。
本该快乐的童年,灾难的来临,只能冰冷的躺着最美的年华,就这样和最爱的父母离别,永远的离开,在众人的目光下,赤裸的冰冷的躺着,也许,亲人也离开了。
这次事故中待火化的尸体到处都是待火化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异味。
人们都叫我动物“我的故事是一曲捧腹笑着唱出的悲歌。
如果你觉得故事太残酷,那是因为我述说的方式太过诚实。
”这是2008年“英联邦作家奖”区域奖获奖作品《人们都叫我动物》的主角“动物”说的话。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印度博帕尔灾难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意外,影响巨大。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
大灾难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现在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
由于这次事件,世界各国化学集团改变了拒绝与社区通报的态度,亦加强了安全措施。
这次事件也导致了许多环保人士以及民众,都强烈反对将化工厂设于邻近民居的地区。
1简介死伤者数以十万计,对环境更造成难以补救的破坏。
袋子中满是遇难民众的尸骨2伤亡数字直接致死:2.5万人间接致死:55万人永久残废:20多万人一幅震撼几代人的照片3具体介绍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部博帕尔市北郊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农药厂,突然传出几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紧接着在一声巨响声中,一股巨大的气柱冲向天空,形成一个蘑菇状气团,并很快扩散开来。
这不是一般的爆炸,而是农药厂发生的严重毒气泄漏事故。
博帕尔农药厂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1969年在印度博帕尔市建起来的,用于生产西维因、滴灭威等农药。
制造这些农药的原料是一种叫做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液体。
这种液体很容易挥发,沸点为39.6℃,只要有极少量短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就会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正是用这种毒气杀害过大批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
在博帕尔农药厂,这种令人毛骨惊然的剧毒化合物被冷却贮存在一个地下不锈钢储藏罐里,达45吨之多。
12月2日晚,博帕尔农药厂工人发现异氰酸甲酯的储槽压力上升,午夜零时56分,液态异氰酸甲酯以气态从出现漏缝的保安阀中溢出,并迅速向四周扩散。
毒气的泄漏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虽然农药厂在毒气泄漏后几分钟就关闭了设备,但已有30吨毒气化作浓重的烟雾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迅速四处弥漫,很快就笼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地区,数百人在睡梦中就被悄然夺走了性命,几天之内有25000多人毙命。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4年12月3月,印度中央邦首府某联碳公司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泄漏事故,使4000名居民中毒死亡,200000人深受其害,是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美国联碳公司发表了印度某农药厂毒气泄漏(MIC)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
调查表明,该事故是由于120~240加仑水进入异氰酸甲脂(MIC)贮罐引起放热反应,致使压力升高,防爆膜破裂而造成的。
另外还查明,由于贮罐内含有大量氯仿(氯仿是MIC制造初期作为反应抑制剂加入的),氯仿分解产生氯离子,使贮罐(材质为304不锈钢)发生腐蚀,而产生游离铁离子,在铁离子催化作用下又加速了反应的进行。
由于放热反应持续进行,贮罐内温度急剧升高,致使压力很快达40磅/平方英寸以上,防爆膜破裂,安全阀打开,漏出大量MIC。
漏出的MIC喷向氢氧化钠洗涤器,因该洗涤器能力太小,不可能将MIC全部中和。
最后的安全防线是燃烧塔,但结果燃烧塔也未发挥作
用。
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该MIC贮罐现有一套冷却系统,以便贮罐内MIC始终保持在O.5℃左右,但调查表明,该冷却系统从1984年6月起就已停止运转。
这样,没有有效的冷却系统,不可能控制急剧产生的大量MIC气体。
关于水的进入问题还未彻底查清,可能是由于操作人员为了用氮气使贮罐压力保持正常,而在开启氮气时误开了水管而造成的。
2.印度对某事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认为联碳公司在预防有害气体泄漏的措施上存在严重问题:
(1)1984年12月2日,为进行维修,关闭了设在排气管出口处的火炬装置。
(2)排气洗涤器和通水软管没有及时投入运行。
(3)缺乏预防事故的计划,对应付紧急事态毫无训练。
(4)未向居民发出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