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降水量及特征原因
- 格式:docx
- 大小:5.10 M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地理我国降水知识点我国的降水是气候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我国区域分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八年级地理中,我们需要了解我国降水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我国降雨时空分布我国的降雨时空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
北方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南方则气候湿润,年平均降水量较多。
特别是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最多,平均年降水量能够达到2000-3000毫米。
另外,由于我国地形较为复杂,各个地区的降水和气候特征也有很大的变化。
二、我国降水季节分布我国降水季节分布也非常不同。
南方地区的雨季一般出现在夏季,而北方地区的降水则主要分布在春季和夏季。
华北地区的降水则主要分布在夏季,而西北地区的降水则主要分布在夏季和秋季。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地区,如西藏和青海,全年都较为干燥。
三、我国降雪和冰雹分布除了雨水之外,我国还有一些地区会出现降雪和冰雹的现象。
其中,我国三大雪区是长白山、大兴安岭和秦岭一带。
另外,我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也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降雪。
冰雹则较为多见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如江南和华南一带。
四、我国降水量的经济影响我国的降水量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南方的海拔低,雨季长,年降水量多,农业发展更容易,而北方地区的雨水较少,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较多。
另外,降水量也影响着水电、水运等行业的发展。
对于一些雨量充足的地区,如三峡、长江等,其发展潜力非常大。
总之,我国的降水气候非常复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我们需要了解到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季节分布、降雪和冰雹分布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掌握好这些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降水特征的描述【降水特征的描述】气温(℃):年平均气温8。
气压(kPa):海拔每升高100米,气压下降百帕0。
空气湿度( %湿度):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减小。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称为“湿润区”,一般在山地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在内陆降水量较少。
降水类型:从气候带看,大多数地区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但在青藏高原东南部、云贵高原东北部和西北部的一些山地中,由于山高谷深,局部地形起伏大,气候变化急剧,形成奇特的垂直气候带。
不同海拔高度的空气湿度是不同的。
空气相对湿度在0。
3~40%之间,是我国主要降水类型分布地区,它们与空气温度和降水量的分布是相应的。
从降水量看,低纬度大陆地区气温高,蒸发弱,空气干燥,降水量少;气温低,蒸发强烈,空气湿润,降水丰沛。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巴西东南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最少的是两极和青藏高原地区。
【多雨地区的描述】夏季(月):热量充足,对流性旺盛,地面增温迅速,加上夏半年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层空气受热强烈,因而易形成强烈的对流,产生雷阵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这时,常常会出现局部性的暴雨。
因此,初夏阶段(四、五月)也是台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最频繁的时期。
秋季(月):大气层结稳定,且多秋高气爽天气,白天光照充足,利于对流发展,多锋面活动。
锋面过境时,也会产生强烈的降水。
秋末(月):降水强度明显减弱,在冷暖气团交锋过程中,空气中可凝结的水汽变得十分稀薄,加上高空冷平流和地面冷锋面降水的影响,所以秋雨过程结束后,经常形成连续阴雨天气。
台风登陆前后,常出现狂风暴雨,甚至造成灾害。
【少雨地区的描述】冬季(月):晴朗少雨,气温较低,夜晚寒冷,干燥,适宜于病菌的生长,为各种疾病的好发季节。
第二年春季(月):回暖快,蒸发弱,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树的花芽分化,多雾会抑制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使雄蕊败育,造成落花落果。
有时,由于冷空气南下,把原来潜入土中过冬的病菌和害虫又从表土层里吹送到根系周围的土壤中去越冬,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
我国水资源特点1.1 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水利水电部的调查统计表明,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6×1012m3,平均降水深648 mm,小于世界平均降水深798 mm和亚洲平均降水深741 mm。
有45%的降水转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其余55 %的水量为植物蒸腾或地表水分蒸发所消耗。
以河川径流量为代表的地表水资源约为2.7×1012m3,折合径流深284 mm,地下水资源量约0.83×1012m3,扣除地表和地下水重复计算的0.73×1012m3,水资源总量为2.8124×1012m3,与河川径流量相似。
我国湖泊的储水总量为0.76×1012m3,其中淡水储量约占28 %,为0.217×1012m3[1]。
我国河川年径流量位居世界第六位,按国土面积计算,平均每1 km2的产水量为世界陆地平均每1km2产水量的90 %左右,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2 300 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110位;我国耕地每公顷平均水量约26 250 m3,只占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
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接近16×108的高峰时,人均水资源仅有1 760 m3,即使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用水总量为7 000×108~8 000×108m3,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 300×108~2 300×108m3。
扣除必须的生态环境需水后,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 000×108~9 000×108m3,预计的用水量已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
不仅如此,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 %,但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 %。
此外,水资源的年内、年际分配严重不均,大部分地区60 %~80 %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汛期,洪涝干旱灾害频繁[2]。
降水特征和原因是什么
我国各地区的年降水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无论年总降雨量的多寡,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并且越往西和北,降雨就越集中。
所谓雨季,就是指降水集中的时期,因而夏季是我国最主要的雨季发生时期。
其次,全国大部地区的年降水表现为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夏季;但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和华西地区的年降水量表现出了多峰型分布,除夏季外,春季和秋季的降水也非常显著,在不同地区造成了雨季的持续。
年降水显著的原因:
华南地区为典型的双峰型降水,主峰值出现在6月中旬,峰值雨量平均超过50 mm,被称为华南前汛期雨季。
随后,雨量迅速减小,并于7月中下旬降到谷值。
到8月中旬,降雨会再次活跃而出现次峰值,称为华南后汛期雨季,该雨季主要由热带气旋的活动影响造成。
两次降雨峰值之间大约间隔一个月。
虽然华南的春雨和主峰值之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中断,但该地区的春雨是非常显著的,春季降雨量(3—5月)可占年总雨量的35%,与夏季(6—8月)的38%基本持平。
长江中下游的降水在一年中出现了三个峰值,对应的时间依次为:5月中上旬, 6月下旬和8月下旬,分别代表了春、夏和秋三个季节的降雨盛期。
长江中下游的春雨非常显
著,整个春季的降水能占年总降水的32%,且降水在长江三角洲尤其明显,雨量仅略小于夏季峰值。
其夏季主峰值为梅雨雨季。
而第三峰值同样由台风或季风雨带南退时在长江流域停滞造成,平均雨量较小。
华西地区也为双峰雨型,降水的两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初和9月初。
两次峰值之间的间隔较短且雨量差别小,降雨次峰值反映出非常显著的秋雨现象,一般认为秋雨由冷空气活动造成,雨量不大,但雨日多。
中国降水——1引言:大家在被北京也待了一段时间了,应该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是一个夏秋降水多,而冬春降水少的城市。
今天,我们就通过读图的方法,让大家了解中国的降水特征。
2空间分配:A.首先来看这张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它显示的是中国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的情况B.我们先来看一下图例——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范围——如这种颜色表示。
C.然后看图,一眼看去,很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颜色整体上是由蓝向绿过渡,那么可以看出降水量的一个分布规律——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不断减少。
原因——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影响,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多。
西北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D.我们再看,图中有两个极值——一个位于台湾的火烧寮:它的年降水量达到8408mm,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另一个位于我国的南疆托克逊,年降水量仅达5.9mm,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E.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几条比较重要的等降水量线——首先是中间的这条,表示的是800mm的等降水量线,那么,结合我们已有的知识,可以发现,这条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等降水量线和很多自然要素界限吻合。
再来看看稍北的400mm等降水量线,它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阴山、吕梁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终止于雅鲁藏布江河谷。
这条线东南气候湿润,适宜森林生长,是我国主要农耕地带;此线西北气候干旱,为草原地带,是我国主要牧区。
而200mm的这条则是沿着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是草原和荒漠的大致分界线。
B.在时间上:1.年内变化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越往北部集中性越强。
雨季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此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年内降水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下图所示)(原因):a.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
b.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有关。
影响降水的因素:a.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50度,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难以深入内陆;b.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离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异大;c.季风影响:冬季风,干冷;夏季风暖湿,带来丰沛降水;d.地形地势:迎风坡一般多雨,背风坡少雨。
第二课时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回顾】回顾降水的形成条件
【学习目标一】通过分析图文材料,准确掌握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自主探究一】观察我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下图)
找出并描绘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
【学习目标二】通过对局地的降水分析,概括总结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合作探究一】在上图中描红托克逊(5.9mm)和火烧寮(6558mm)两点,并分析降水成因。
【小结】影响降水的要素
【学习目标三】回顾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准确说出锋面雨带对我国降水分布特点的影响。
【共同回顾】回顾我国正常年份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在右图
中填写锋面雨带推移的时间与位置。
【自主探究二】结合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思考:
1.根据锋面雨带的进退时间,概括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2.正常年份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会导致南北方的降水产生哪
些差异?
3.若锋面雨带推移异常,将会对我国降水产生什么影响?
【总结】以知识树(思维导图)形式,总结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学习反思】。
我国降水量分布特点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段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
单位为毫米,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有时也称为雨量。
降水量大凡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包含有雪以及少量的露、霜和雾凇等。
在自然资源研究中,常用的降水量有年、季、月、旬和生育期的降水量。
中国全国平衡年降水量为630毫米,呈自沿海向内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
1.地域分布情况:
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东部、福建、江西和浙江大部以及台湾等地区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000~1600毫米;淮河、秦岭一带和辽东半岛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黄河下游、渭河、海河流域以及东北大兴安岭以东大部分地区为500~750毫米;黄河上、中游及东北大兴安岭以西地区为200~400毫米;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为100~200毫米;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不够50毫米,盆地中心不够20毫米。
2.季节分配不匀:
春季降水:长江流域中下游占全年30%~45%,新疆占30%~35%,全国其他地区小于20%;夏季降水:长江中下游、华南和新疆部分地区占全年50%以下,其他地区都大于50%;秋季降水:西南地区占全年25%,其他地区不够20%;冬季降水:长江中下游、华南大部、新疆地区占全年10%~15%,其他地区都在10%以下。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 1。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
【知识点的认识】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为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大巴山和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北方仅长白山局部地区可达到 1000 毫米左右)其中华南沿海、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东南丘陵许多地区还可超过 1500﹣2000 毫米.我国最多雨的地方是台湾基隆南侧的火烧寮其年平均降水量高达 6558 毫米.东到大兴安岭西止中尼边境的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西北部年降水量均小于 400 毫米其中内蒙古、宁夏及其以西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均在 200 毫以下,柴达木、吐鲁番和塔果木等盆地年降水量均在 25﹣50 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 5.9 毫米,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例: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分析:中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程度也逐渐加重.
解答: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 10%.
故答案为:东南;西北;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点评:考查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1/ 1。
我国明显的大陆气候1、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的原因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的原因:我国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我国内陆地区面积大,距离海洋遥远,气候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
2、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wēn dài dà lù xìnɡ qì hòu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它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
冬季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
生长季南部约200天,北部仅50-70天。
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归纳总结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种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因此其降水分布也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将对中国降水分布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环境。
1. 北方干旱、南方湿润中国的北方干旱、南方湿润是中国降水分布的基本特点之一。
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量较少。
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山脉的阻挡,降水量更加稀少,呈现出明显的干旱特征。
南方地区,则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充沛,呈现出湿润的气候特点。
2. 东部沿海多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降水分布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一地区受到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大。
特别是台风季节,台风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降水贡献非常大,常常引发洪涝灾害。
3. 西南地区多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降水量丰富,呈现出明显的多雨特点。
这一地区毗邻东南亚地区,暖湿气流较为频繁,加上地形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使得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最多雨的地区之一。
4.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降水分布差异中国的两大主要河流,黄河和长江,也在降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黄河流域由于地处内陆,加之西北干旱气候的影响,降水量较少,呈现出半干旱气候特点。
而长江流域则受到暖湿气流和地势因素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呈现出充沛的湿润气候。
5. 高原地区降水少中国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海拔较大,空气上升过程引起的降水较少,呈现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特点。
6. 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是中国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季,由于季风气流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会出现明显的降水季节。
尤其是南方、东部沿海地区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雨水充沛;而北方地区则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的影响,降水较少。
综上所述,中国降水分布呈现出北方干旱、南方湿润、东部沿海多雨、西南地区多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降水分布差异、高原地区降水少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等特点。
了解中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对于农业、水资源规划和灾害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气候——降水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降水图,概括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预习:一、降水分布特点1.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2.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点是,,。
导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导致降水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
3.雨带的推移规律:(1)夏季风正常年份:5月中旬:___________。
6月中旬:___________,进入“梅雨”季节,华北地区_________严重。
7月中旬、8月:____________,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__天气。
9月: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夏季风在大陆消失,雨季结束。
(2)夏季风异常年份: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
4.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________-________-贺兰山-巴颜喀拉山-_________一线,此线以东受________影响大,为,此线以西受________影响小,为。
二、降水量与植被、耕地类型根据是和的对比关系,我国可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A ,B ,C ,D 。
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并填写图表空格。
合作探究:1.读中国年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到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向东经过岭和河一线分布,与一月份等温线基本吻合。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______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则在______毫米以下,从而看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____多____少,由___ _沿海向___ __内陆逐渐减少。
(3)我国年降水量最多地区在,原因。
最少地区在,原因。
(4)描述图中A、B、C、D四处降水量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巩固练习:1.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2.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的天然植被是()A森林 B 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草原3.下列盆地中,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是()A 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4.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是()①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②一月份0℃等温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⑤l600mm等降水量线⑥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A.①②⑥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⑥5.东部季风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6.下列地形区位于非季风区的是()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准噶尔盆地 D.华北平原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在地理知识中应该指的是A.夏季风 B.冬季风 C.台风 D.春天里的风右图为我国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中国降水分布规律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其降水分布规律也因此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降水分布的分析,探讨其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中国降水分布的主要特征中国的降水分布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
具体来说,中国南部的降水量明显高于北部,而东部的降水量也高于西部。
此外,中国的降水分布还存在一些季节性的特征,如夏季的降水量明显高于冬季。
二、中国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中国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大气环流等多个方面。
1.地形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包括高山、高原、平原、盆地、山地等。
这些地形对降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的西南地区由于地势高峻,形成了一个高原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则因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较为均匀。
2.气候中国的气候也是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的南部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中国的北部地区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3.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也是影响中国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季节性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充沛;而中国的北部地区则受到西伯利亚高压和蒙古高压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少。
三、中国降水分布的规律通过对中国降水分布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规律:1.南多北少中国的南部地区降水量明显高于北部。
这是由于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受到季风影响,降水相对较多;而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地势高大,降水相对较少。
2.东多西少中国的东部地区降水量明显高于西部。
这是由于东部地区受到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降水相对较多;而西部地区地势高大,气候干燥,降水相对较少。
3.季节性特征中国的降水分布还存在季节性特征。
例如,夏季的降水量明显高于冬季,这是由于夏季中国受到季风影响,气候湿润,降水相对较多;而冬季则受到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气候干燥,降水相对较少。
四、中国降水分布的意义中国的降水分布规律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降水——
1引言:
大家在被北京也待了一段时间了,应该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是一个夏秋降水多,而冬春降水少的城市。
今天,我们就通过读图的方法,让大家了解中国的降水特征。
2空间分配:
A.首先来看这张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它显示的是中国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的情况
B.我们先来看一下图例——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范围——如这种颜色表示。
C.然后看图,一眼看去,很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颜色整体上是由蓝向绿过渡,那么可以看出降水量的一个分布规律——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不断减少。
原因——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影响,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多。
西北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D.我们再看,图中有两个极值——
一个位于台湾的火烧寮:它的年降水量达到8408mm,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另一个位于我国的南疆托克逊,年降水量仅达5.9mm,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E.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几条比较重要的等降水量线——
首先是中间的这条,表示的是800mm的等降水量线,那么,结合我们已有的知识,可以发现,这条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等降水量线和很多自然要素界限吻合。
再来看看稍北的400mm等降水量线,它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阴山、吕梁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终止于雅鲁藏布江河谷。
这条线东南气候湿润,适宜森林生长,是我国主要农耕地带;
此线西北气候干旱,为草原地带,是我国主要牧区。
而200mm的这条则是沿着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是草原
和荒漠的大致分界线。
B.在时间上:
1.年内变化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越往北部集中性越强。
雨季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此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大。
年内降水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下图所示)
(原因):
a.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
b.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有关。
影响降水的因素:
a.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50度,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难以深入内陆;
b.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离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异大;
c.季风影响:冬季风,干冷;夏季风暖湿,带来丰沛降水;
d.地形地势:迎风坡一般多雨,背风坡少雨。
2.年际变化
知道了降水在年内的变化特点,那年际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来看看——《中国年降水量相对变率图》——
a.先看图例,从蓝到黄,表示变率越来越大
b.再看图,可以发现,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且西部大与东部(如:吐鲁番、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可达40%~50%,为全国最大值)
原因: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有关——
如果某一年夏季风很强,来得早,退得晚——雨季时间长,那一年的降水量多;
如果某一年夏季风弱,来得晚,退得早——雨季时间短,该年的降水量就少。
2.中国东部雨带的移动:
五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七月: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南移
十月:雨季结束
3.补充:
在秋冬季时,北疆(天山以北的新疆地区)的降水主要是受中纬度西风的影响。
我国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是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
4.干湿地带:
说到各地的降水量情况,就不得不说说各地的干湿情况了。
一般我们依据干燥度来划分干湿地带。
干燥度:是年潜在蒸发量和年降水量的比值,它包括水分的收入量和支出量两个方面,比降水量更能反映出一地的干湿情况。
如图,依据干燥度,以1.0、1.5、4.0为界,可将我国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个地带。
5. 总结:我国降水特征可概括为——
1.空间分布特征: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时间分布特征包括:
年内特征: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越往北集中性越强——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年际特征:降水年际变化大,且北方大于南方,西北干旱地区变化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