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构造与型号说课
- 格式:docx
- 大小:24.65 KB
- 文档页数:3
铅酸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一、铅酸蓄电池的构造汽车常用的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由六只单格电池串联而成,每只单格电池的电压约为2Ⅴ(充满电时为2.1V),串联后蓄电池电压为12Ⅴ。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构件主要有极板、隔板、电解液、外壳、联条、接线柱等。
图1铅酸蓄电池的结构1—隔壁;2—凸筋;3—负极板;4—隔板;5—正极板;6—电池壳;7—防护板;8—负接线柱;9—通气孔;10—联条;11—加液螺塞;12—正接线柱;13—单格电池盖1.极板极板(Plate)是蓄电池的核心构件,由它接受充入的电能和向外释放电能。
极板一般由栅架和活性物质组成,分正极板和负极板两种,形状如图2所示。
图2极板图3栅架栅架(图3)是用铅锑合金浇铸而成的,活性物质(铅膏涂料)就涂覆在栅架上。
加锑的目的是提高栅架的机械强度和改善浇铸性能。
但是锑有副作用,会加速氢的析出而加快电解液消耗。
锑还易从正极板栅架中解析出来而引起蓄电池自放电和栅架腐蚀,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目前,国内外大都采用低锑合金栅架,含锑量为2%~3%。
为降低蓄电池的内阻,改善蓄电池的起动性能,现代汽车蓄电池多采用放射形栅架。
极板上的工作物质称为活性物质,主要由铅粉、添加剂与一定密度的稀硫酸混合形成。
为防止龟裂和脱落,铅膏中还掺有玻璃纤维等牵引附着物。
极板分为正极板和负极板两种。
将涂上铅膏后的生极板先经热风干燥,再放入稀硫酸中进行充电便得正、负极板(图2-11)。
正极板(positive plate)上的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PbO2),呈棕红色,负极板(negative plate)上的活性物质为海绵状纯铅(Pb),呈青灰色。
目前国产蓄电池极板的厚度为1.8~2.4 mm,国外大都采用1.1~1.5 mm厚的薄型极板(正极板比负极板厚)。
采用薄型极板可提高蓄电池的比容量和起动性能。
安装时各片正、负极板相互嵌合,中间插入隔板后装入蓄电池单格内便形成单格电池。
蓄电池说课教案第一篇:蓄电池说课教案蓄电池及充电机的使用和维护大家好!我是××××,今天,这节课我同大家一起来探讨蓄电池及充电机的使用和维护。
本课的内容我主要以:一、蓄电池的使用注意事项;二、蓄电池的储存;三、蓄电池的检测;四、充电设备;五、蓄电池保障系统方面进行讲解,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下面我们开始讲课:一、蓄电池的使用注意事项1.从车上拆装蓄电池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2.蓄电池会产生爆炸性气体,电解液有腐蚀性,并且蓄电池能产生足以烧伤皮肤的电流。
在操作中要遵守正确的操作方法,身体特别是头部不能距离蓄电池太近,且应戴防护眼镜。
若电解液接触到皮肤或眼睛时,应立即用水彻底冲洗,严重时应求助医生。
3.不能让蓄电池接近明火或火花。
禁止用蓄电池短路打火的方法来实验蓄电池是否有电。
4.蓄电池连接用电设备时,应注意用电设备和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正确连接。
经常检查连接部位是否牢固、端子表面是否清洁,保证接触良好。
检查蓄电池的正负极有无氧化现象5.不能在蓄电池上覆盖可导电的东西,防止造成蓄电池短路。
以免金属物与蓄电池两极相碰,造成短路打火,烧损电池及端子。
6、蓄电池排气孔不能堵塞,冬天还要防止被冰水封住,否则将使蓄电池内压升高,发生壳体爆裂事故。
7、蓄电池长久不用会慢慢的自行放电,直至报废,因此如果长时间不用,要断开蓄电池导线,并要隔一段时间(6个星期)就起动一次汽车,给蓄电池充电。
在起动汽车时,不间断的使用起动机会导致蓄电池过度放电而损坏,每次发动车的时间不要超过5秒,再次起动的间隔时间不少于15秒。
8车辆长期不用,应将蓄电池取下或断开蓄电池负极导线。
蓄电池搁置停用时,应充足电并经常检查蓄电池状态,电压低时,及时进行补充电。
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要过放电,放电后的蓄电池要及时充电。
9、电解液的密度应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按照标准进行调整。
在亏电时应补充蒸馏水或专用补液,切忌用饮用的纯净水代替。
汽车蓄电池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蓄电池的分类与功用、结构与型号》。
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蓄电池》是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第2章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汽车电气绪论,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框题在汽车电气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绪论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交流发电机及电压调节器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汽车各项电气设备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蓄电池结构原理等理论,是以后汽车电气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中专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蓄电池基本结构和型号;(2)蓄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2、情意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奋斗的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蓄电池功用。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蓄电池的功用,才能理解和掌握蓄电池的结构与型号。
教学难点:蓄电池的结构与型号。
难点的依据:蓄电池的结构与型号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汽车电气是一门培养人的汽车电气维修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中专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概述及蓄电池的构造和型号》的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明进﹑于光明主编的第二版《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蓄电池的构造和型号》,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修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程,其中第一章第一节《蓄电池》又是该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2.教材处理针对教材理论性较强,知识点相对杂乱,我们可以对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把它进行切面,变成一个知识面,然后再把各知识面分解成各个知识点。
3.教学目标蓄电池是本教材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汽车电器设备的能源供给装置,如果没有它正常的提供电能,其它的电器设备也就只能作为摆设,根本谈不上汽车的正常使用。
所以这门课是汽修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
这一节课是我们对《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学习的第一课,主要对蓄电池要有初步认知,对蓄电池的功用、分类、结构以及型号表示要熟练掌握,为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念,结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蓄电池的分类、功用以及对蓄电池的要求(2)掌握蓄电池的具体结构。
(3)掌握蓄电池的型号表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小组讨论学习、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激发学习热情,体验学有所得的喜悦,有效激发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动机。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掌握蓄电池功用,结构组成以及型号表示是本课程的重点。
2.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只是对蓄电池的外观有一个简单的实物印象,内部的具体结构却十分模糊,所以对蓄电池结构的认识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也需要我们对比、分析、记忆来学习。
蓄电池构造和型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一节——蓄电池。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向各位老师谈谈我对这节课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请多多指教!
一、说教材
(一)首先是,教学分析
本节课选自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与维修》第一章第二节,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蓄电池的结构组成和型号命名。
学生清晰理解蓄电池的结构组成将为今后进行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拆修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成败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讲述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蓄电池的结构组成及型号命名,进一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观察、启发、诱导、设问”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不断观察、理解、对比中掌握学习知识,达到自己会学并能区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日常认知的延伸,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乐于探索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三)然后是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综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掌握蓄电池功用,结构组成以及
型号
2.由于学生只是对蓄电池的外观有一个简单的实物印象,内部的具体结构却十分模糊,所
以对蓄电池结构的认识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也需要我们对比、分析、记忆来学习。
所以关于蓄电池的结构是我们学习的难点。
二、说学情
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高,而对内容枯燥的理论则学习效率低。
另外,中职业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
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物讲解,并留意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有效运用因材施教,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演示、观察、启发、诱导、对比”式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之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不断观察、理解、对比掌握中学习知识,达到自己会学并能区分。
在教学过程中演示法和启发诱导法相互渗透、密切配合,利用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整个工作过程,利用启发诱导法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疑。
环环紧扣,精心编排,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疑激思,揭示新知(10min)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电池说起,学生平时只是使用电池,却不会想到电池里面有许多学问,自然会引起兴趣)
1、先从一次性电池说起
每位学生对电池应该是很熟悉的,从手电筒中的干电池,到MP3中的5号或7号干电池,所以电池在我们生活当中使用十分普遍,这些电池有很多是用过之后便丢弃了,这类电池我们称之为一次电池
2、二次电池
有一大类电池,电用完之后可以进行充电,充好电之后又可继续使用,比如手机中的充电锂电池,还有用于磁带放音机上的便携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这类电池我们称之为二次电池,通常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3,各种二次电池
在蓄电池中按照内部材料的不同,一般有:铅酸蓄电池、碱性蓄电池、镍镉蓄电池、锂蓄电池等。
其中应用较广泛的,价格较低的是铅酸蓄电池。
(二)由陈出新,深化学习目标
(那么你对车用铅酸蓄电池有没有简单认知?)我们知道蓄电池虽是汽车的辅助电源,但是它在汽车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却功不可没,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具体讲解铅酸蓄电池重要组成部分的结构作用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头脑中一直带着问题,在听课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力
(三)具体介绍铅酸蓄电池的构造作用(20min)
出示一个6V铅酸蓄电池的构造图。
它由三个相同的单格电池组成。
用联条把各单格串联起来,便成了一个6V蓄电池。
这种蓄电池主要由极板、隔板、电解液、外壳(容器)等组成
接下来按照蓄电池的四大组成部分,包括结构特点,功用等细节学习,对比,理解记忆(采用结合实物、图片边讲解并穿插一些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蓄电池结构的认识及作用)
设计意图: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充分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能用科学的方法理解掌握蓄电池构造及作用
(1)极板与极板组
极板做成栅架(网架)形式,上面附满活性物质。
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就是靠正、负极板上活性物质与硫酸溶液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极板构造如图所示
正极板:将二氧化铅与稀硫酸调成膏状,涂在栅架上,就成了正极板。
负极板:将纯铅粉与稀硫酸调成膏状涂在栅架上,就成了负极板
设计问题:为什么在单格电池组中,负极板要比正极板多一片?
(设计意图:启发诱导法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素质得到培养)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正极板化学反应剧烈,所以在单格电池中,负极板总比正极板多一片。
使每一片正极板都处于两片负极板之间,保持其放电均匀,防止变形。
(2)隔板
(1)隔板的作用:是把正、负极板隔开,防止极板短路。
(2)隔板常用材料:
通常为木质、微孔橡胶和微孔塑料。
隔板做成一面有沟槽、一面平滑。
设计提问:在蓄电池中,隔板应怎样放置?
沟槽面对着正极板。
使充放电时,电解液能通过沟槽及时供给正极板,当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P b O2脱落时能迅速通过沟槽沉入容器底部。
(3)电解液
(1)电解液的作用:电解液是蓄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物质。
(2)电解液的成份:蓄电池电解液是用纯净硫酸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
电解液的纯度和密度对电池容量和寿命有重要影响。
(3)电解液的密度对蓄电池的工作有重要影响,密度大,可减少结冰的危险并提高蓄电池
的容量,但密度过大,则粘度增加,反而降低蓄电池的容量,缩短使用寿命。
电解液密度应随地区和气候条件而定,下表列出了不同地区和气温下的电解液的密度。
另外,电解液的纯度也是影响蓄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计提问:可以用工业硫酸和自来水、井水、河水等配制吗?
引导学生回答:不允许用工业硫酸和自来水、井水、河水等配制。
因其杂质多,易引起自放电,从而影响蓄电池寿命。
(4)外壳
外壳用硬橡胶或塑料制成。
内用间隔分隔成几个单格,每个单格内放入极板组和电解液便组成一个单格电池。
壳的底部有凸起的筋条(突棱)用来放置极板组。
(三)蓄电池的型号命名(10min)
以示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蓄电池型号表示的含义,并加以练习。
(案例展示、总结练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
1、3-Q-90:
表示由三只单格电池组成,额定电压为6V,额定容量为90A·h的起动型蓄电池。
2、-6-QA-75 :
表示由六只单格电池组成,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容量为75A·h的起动型干式荷电蓄电池。
3、6-QA-60G :
表示由六只单格电池组成,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容量为60A·h的起动型干式荷电、高起动率蓄电池。
(四)课堂小结(3min)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便于学生理解,对本堂课内容印象也深刻。
1、对于铅酸蓄电池的构造,要把握住它由极板、隔板、电解液和外壳四大部分构成,抓住这条主线,再各个击破。
其中极板的构造比较复杂;电解液是由纯硫酸和去离子水配制而成。
2、在型号命名方法教学中,要注重归纳总结出命名方法中的规律,这样才能避免陷入
死记硬背中。
(五)作业布置(2min)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每个单格电池设有一个液孔,用途是什么?
2、简述6-QA-60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
清晰美观的板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这样设计板书,体现知识的板块和结构,将重点、难点一一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