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教程-第三讲拍摄角度与画面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25.60 MB
- 文档页数:130
画面布局与拍摄角度画面布局与构图密切相关,那么什么是摄影与构图呢?创作摄影作品离不开“构图”二字,通过镜头对客观存在的现实场景进行主观的取舍,调配,构成了一幅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真实意图,从而表达摄影作品的主题,这就是摄影构图。
实现,画面需遵循一定模式,照片的上、中、下分成三部分,左、中、有分成三部分,构成一个“中”字形,这四个交叉点就是视觉中心,即九宫格模式。
九宫格模式的视觉中心适当偏一点,既有变化,也比较主动,符合审美心理的需要,一般安排主体在这个井字的一个焦点或者一条线上,然后人物面朝的方向预留一点空间。
如图一:图1名称:《静谧的古楼》参数:焦距:光圈:快门速度:1/33 ISO:600构图思路分析:这是在下午拍摄的场景,鼓楼放在井字有三分之一线上,在朝向前留三分之二的空白,表现了静谧而祥和的古楼场景。
其次,画面布局要通过背景的作用来说明主题,营造气氛和环境,秤砣主体,增加画面的深度,平衡和美化画面。
如图二:图2名称:《站立的路灯》参数:焦距:光圈:快门速度:1/303 ISO:100构图思路分析:这是在下午拍摄的场景,以独特的视角通过横画幅展现不一样的路灯,通过背景中央灰蓝色的天空,更能衬托出主体的挺拔,同时背景也起到了美化画面、增加画面深度的作用。
接着,画面布局也可以用到了透视法,有近大远小、近深远浅两种。
如图三:图3名称:《一条小路》参数:焦距:光圈:快门速度:1/33 ISO:200构图思路分析:这是一个横画幅,通过透视法(近大远小)的应用,表现路的无限延伸,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再次,画面布局要通过对比来表现主题的中心内容。
对比中的明暗对比使作品既有亮部的层次,也有暗部的层次,有有中间影调。
如图四:图4名称:《夕阳下的城市》参数:焦距:光圈:快门速度:1/1250 ISO:100构图思路分析:这是一幅横巨幅作品,通过天空的亮与地面的暗对比,同时又兼有中间影调,表现了夕阳下祥和安静的场面。
摄影构图:拍摄角度和镜头拍摄角度和镜头选择拍摄角度的实质是透视与构图的关系。
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透视变化,而不同的透视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格局,同时突出的画面主体也会随着变化。
极高(俯视)和极低(仰视)的视点可以拍摄出不太寻常但令人愉悦的画面效果。
如果将拍摄点从水平面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而不是向上或向下移动),也会创造与众不同的效果。
下面主要讲述以平视、俯视、仰视角度拍摄时带来的不同画面特征。
较大的透视变化增强了画面的吸引力,观者的视线不由自主的沿着潜在的引导线望向画面水天相接处。
平视正面平视角度,由于是平行透视现象,能突出正面物体,但过于平面化,缺乏立体感,画面容量也小。
如果是在前侧面平视角度拍摄,会产生成角透视,这一角度的拍摄会大大加强画面的容量和纵深感,能表现物体的两面性,体积感也会跟着强烈。
平视角度拍摄的画面,缺乏较大的视觉冲击力。
因构图时将视觉中心放在了接近黄金分割的地方,画面看起来非常稳健。
非正面平视角度拍摄的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马路两边的线条呈交错装,既具有力量感,也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
整体上说,平视角度拍摄的画面平稳,与平时的实际视觉效果相符,给人舒适、平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也是很多摄影者喜欢选择平视角度拍摄的原因。
但平视角度拍出的照片过于平淡,难以给人惊喜的视觉感受。
俯视俯视和仰视都不是日常观察物体的常规方式。
因此,比平视拍摄的照片更容易引起观众注意。
因为俯视提高了拍摄点的位置,透视中心和通向它的所有线条都移至照片较低一边。
由此形成的深度印象能通过使用广角镜头(焦距越短,效果越强)而加强。
俯视角度拍摄的照片能给人登高远眺的感觉,空间深度大、气势宏大,既宽广又深远,在风光摄影中是一种常见的拍摄角度。
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树木在蓝绿色的山脉和河水的衬托下,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彰显着自己的美丽和惬意。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这是一片广袤的沃土。
拍摄者运用俯拍将大兴安岭柴河的秋色表现的更加壮美、贴切、生动。
构图和拍摄角度的关系摄影构图——第3课今天四月绵羊大叔给大家讲讲三种拍摄的角度的知识点。
在拍摄创作时,不同的拍摄角度不仅对拍摄主题的表达有着重要作用,对完成优美的构图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拍摄角度,有着布一样的画面表现,一般来说,我们会将拍摄角度分为仰视拍摄,俯视拍摄,平视拍摄这三种方法。
那么这三个角度都能给画面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如何运用这三个角度进行构图拍摄,下面我们来具体分解一下。
仰视拍摄:就是指在拍摄照片时,相机的拍摄位置要低于被摄体,形成从下到上的拍摄角度。
采用仰视角度拍摄的照片,可以使被摄体在画面中表现出高大宏伟的形态,也会增强画面的空间立体感和视觉上的冲击力。
而对主体进行仰视拍摄,还可以起到舍弃画面中杂乱的背景,使画面简洁,主体得到突出的作用。
通常仰视拍摄的照片,地平线的位置放置得都比较低,因为这样可以得到较大的仰视角度。
而这种自下而上的大角度仰拍,会使被摄体产生下宽上窄的畸变效果。
当仰视角度越大时,被摄体的变形效果就越夸张,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也就越强。
仰视角度越小时,被摄体的变小效果也就越微弱,视觉冲击力也就越小。
如果想要增加这种畸变的视觉效果还可以使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
在生活中能够应用到仰视拍摄的题材也有很多,比如风光、建筑、人像等需要表现主体高大宏伟的时候都可以使用。
利用大光圈仰视拍摄花卉,天空做虚化处理,给人一种清新小情调的感觉。
利用仰视拍摄婚纱照,能在杂乱的元素环境下突出主体,如果用平视拍摄,周围的元素会分散主体凝聚力。
用广角镜头对埃菲尔铁塔进行仰视拍摄,广角镜头产生的畸变让铁塔和天空产生有趣的汇聚效果。
利用仰视拍摄建筑物,能表现出高大,宏伟,突出主体。
俯视拍摄:就是指在拍摄照片时,相机的拍摄位置高于被摄体,形成从上到下的拍摄角度,这种拍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元素进入到画面中,有一种纵观全局的视觉效果。
在采用俯视角度拍摄照片时,我们将相机离被摄体的距离越远时,所能拍摄到的视角也就越大,画面内的景物元素也就越丰富。
摄影教程拍摄角度与画面构成摄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利用摄影机捕捉瞬间,并通过角度和画面构成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拍摄角度和画面构成是两个基本的要素,可以使照片更加有力和令人印象深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不同的角度和画面构成来提高摄影技巧。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拍摄角度。
角度是指摄影师在拍摄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不同的角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从而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拍摄角度。
1.高角度:高角度是指从较高的位置往下拍摄的角度。
这种角度可以创造出一种俯视的感觉,使被拍摄的物体或人物显得较小、较脆弱或较无助。
高角度适合拍摄景物、人物或建筑物等。
2.低角度:低角度是指从较低的位置往上拍摄的角度。
这种角度可以突出被拍摄物体的庄重感或力量感,使其显得更加高大、强大或威严。
低角度适合拍摄建筑物、山脉或高大的人物等。
3.平视角度:平视角度是指从与被拍摄物体或人物处于同一高度的位置进行拍摄。
这种角度可以提供一种中立的视角,使观众与被拍摄物体或人物在同一水平线上,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亲近感。
平视角度适合拍摄人物的肖像、日常生活场景或街头摄影等。
4.前景角度:前景角度是指在拍摄中加入前景元素来创造深度和层次感的一种角度。
通过将前景物体放置在拍摄画面前方,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和引人注目。
这种角度适合风景摄影、旅游摄影或纪实摄影等。
接下来,让我们来讨论画面构成。
画面构成是指在摄影中将不同的元素有意地安排在画面中,以创造一种平衡、美观和吸引人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画面构成技巧。
1.三分法则:三分法则是在画面中将其分为三等分,然后将主要元素放置在其中一条水平线或垂直线上。
这种构图技巧可以创造出一种平衡和美感,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和引人注目。
2.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指在画面中使用对角线来划分空间和安排元素。
通过在画面中引入对角线,可以创造出一种动态和有节奏感的效果,并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3.对比构图:对比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安排不同的元素,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对比。
人像摄影的角度和构图一. 人像摄影镜头的选择与搭配需要用明确的焦距来拍摄的专项摄影并不多,而人像摄影就是其中之一。
人像摄影中,不同镜头的选择与搭配所拍摄出的人像效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大多数摄影者来说,都比较喜欢用焦距为85~100mm的中长焦镜头来进行人像拍摄,这类镜头通常被人们称作是人像镜头。
使用85~100mm的焦距拍摄,不仅可以让摄影者在一个很恰当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拍摄(离被摄体3~4m,留给自己和被摄主体一定的空间,但仍能使被摄体充满景框),而且使用这个焦段的镜头拍出来的人像效果比较自然、真实,既不会像广角镜头那样引起面部失真,也不会像较长的长焦镜头那样引起压缩。
在人像摄影镜头的选择过程当中,很多摄影者经常在最理想的镜头焦距是选择85mm还是100mm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其实,摄影者完全可以选择一款能够包含这两段焦距的变焦镜头,比如尼康的24~120mm变焦镜头,它可以完全满足摄影的不同需要。
这样,摄影者就可以在85~100mm的范围内选择任意焦距来拍摄自己想要的照片。
虽然焦距在85~100mm的中长焦镜头比较适合拍摄人像,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利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
当摄影者选用较长的长焦镜头拍摄人像时,可以更好地虚化背景,使画面更加简洁、明了。
但要注意的是,长焦镜头对背景的这种虚化,可能会有些过度,略显不自然。
除了长焦镜头,广角镜头也得到了众多摄影者的青睐。
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比较好地收取更多的画面元素,从而来反映环境、烘托气氛。
并且,对于人像拍摄,广角镜头打破了长焦镜头单一的表现形式,为摄影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发挥空间。
需注意的是,要尽可能避免广角镜头给被摄体带来的过度透视变形。
长焦镜头具有虚化背景和突出人物主体的效果广角镜头的使用,使人像环境元素更加丰富。
二. 人像摄影构图要学好人像摄影,初学者完全可以从构图方面来快速入门,构图相对于其他摄影技法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人像构图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被摄主体自身的表现力;二是需要摄影者有一定的创意和想法,并能够通过手中的相机,把被摄主体完美地表现出来。
摄影技巧知识:画面构成技巧,让你的照片更和谐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拍照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无论你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师,还是一个爱好者,画面构成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在拍摄过程中更为精准地传达想要表达的意图,从而创造出更为和谐、生动的照片。
画面构成是指在拍摄时注重照片中各个元素的安排方式,这些元素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质地等的组合。
合理的画面构成能够使照片更具有观感、美感、情感,让人们更愿意去欣赏它。
以下是一些画面构成技巧,它们可以提高你的摄影技巧,创造出更美好的照片。
一、主体的选择在构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照片的主体选择。
要避免过多的内容,拍摄时要把主体放在中心位置,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和角度,突出主体的特点和优势,使画面更为和谐。
二、线条的运用线条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具动感和鲜明度。
建议在构图的时候选择明显的线条或形状,例如道路、建筑物、树枝等。
利用这些线条或形状可以有效地将画面分成多个部分,让照片更有层次感,更能引导观者的视线。
三、景深景深是指在构图时,不同距离的画面的焦点位置。
通过设置不同的景深可以制造出更为生动的照片。
在拍摄人物或物体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近景、中景、远景,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利用景深,可以让照片更为逼真和生动。
四、对角线对角线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构图技巧。
将照片通过对角线分为两个部分,可以充分利用画面的空间,使照片更具对称感,更为平衡。
在对角线上放置主体或焦点,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动感和吸引力,为照片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
五、颜色的运用颜色可以为照片带来很大的变化,通过优秀的颜色选择可以让画面更加鲜活、生动。
在构图时需要注意颜色的协调性,选择对比明显的颜色组合,可以让画面更为独特和有趣。
可以在拍人物或场景时,注重颜色搭配的合理性,从而创造出更为和谐的画面。
六、几何形状几何形状是指任何形状,通常它们都是线条、矩形、圆形、三角形等。
通过几何形状的使用可以给画面带来更多的表现力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