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 第七章 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讲义及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66.3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七章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一、A11、血钙升高可引起A、心率减慢B、心率加快C、骨骼肌兴奋性增强D、抽搐E、升高血磷2、关于体内Ca2+的生理功能,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血浆Ca2+可增加毛细血管和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B、血浆Ca2+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C、骨骼肌中的Ca2+可触发肌肉兴奋-收缩耦联D、Ca2+可作为第二信使,发挥重要作用E、Ca2+是许多酶(ATP酶、脂肪酶)的激活剂3、对体内钙、磷水平影响最大的激素是A、雄激素B、甲状旁腺激素C、肾上腺素D、胰岛素E、雌激素4、以下结构中含铁的物质不包括A、转铁蛋白B、铁蛋白C、血红蛋白D、肌红蛋白E、细胞色素C5、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B1B、维生素B2C、维生素B6D、维生素B12E、叶酸6、肠道菌作用可以给人体提供A、维生素EB、维生素KC、维生素PPD、维生素CE、维生素D7、维生素D缺乏可见A、血钙增高、血磷降低B、血磷增高C、血钙和血磷同时增高D、血钙和血磷同时降低E、血钙降低、血磷增高8、下列不是高钙血症常见原因的是A、肾对钙重吸收增加B、钙溢出进入细胞外液C、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D、维生素D缺乏E、肠道吸收钙增加二、B1、A.血钙升高,血磷降低B.血钙降低,血磷升高C.血钙升高,血磷升高D.血钙降低,血磷降低E.血钙血磷浓度没有变化<1> 、甲状旁腺激素对钙磷浓度调节的最终结果为A、B、C、D、E、<2> 、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血清钙磷的浓度变化为A、B、C、D、E、<3> 、降钙素对钙磷浓度调节的最终结果为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血钙升高引起心率加快和骨骼肌兴奋性抑制,高血钙常伴有血磷降低,两者浓度乘积为一常数。
【答疑编号100016813】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017 第七章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一、A11、影响血中游离钙浓度的主要因素是A、体温B、血液PHC、血浆球蛋白浓度D、血磷浓度E、血红蛋白浓度2、生理活性钙是指A、蛋白结合钙B、枸橼酸钙C、碳酸钙D、总钙E、离子钙3、实验室测定血清总钙的参考方法是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火焰光度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分光光度法E、离子选择电极法4、离子钙测定的临床已应用的方法是A、火焰光度法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邻甲酚酞络合酮法D、离子选择电极法E、EDTA络合滴定法5、关于镁代谢叙述错误的是A、吸收部位主要在回肠B、肾脏是体内镁的主要排泄器官C、大量丢失消化液是造成缺镁的主要原因D、肌肉是维持镁平衡的主要组织E、溶血对血清镁测定影响不大6、高钙血症临床常见的原因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低清蛋白血症D、维生素E中毒E、甲状旁腺功能低下7、促进新骨形成和钙化的物质是A、甲状腺激素B、甲状旁腺素C、降钙素D、1,25-(OH)2D3E、25-(OH)D38、正常人体内镁排泄的主要途径是A、从肾脏由尿液排泄B、从肝脏由胆汁排泄C、汗腺排泄D、从肠道由粪便排泄E、从呼吸道排泄9、关于镁功能表述错误的是A、镁是常量元素之一B、镁离子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C、镁离子和钙离子在生理功能上有相互协同的作用D、镁离子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一致作用E、体内镁50%以上存在于骨骼中10、关于磷代谢描述错误的是A、血磷主要由肾脏排泄B、血磷的浓度成人有生理波动C、正常人钙磷乘积稳定在36~40之间D、儿童时期血磷浓度偏高E、血磷通常是指血液中的有机磷11、下列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A、铁、碘、氟、锌、锰B、铜、钙、硒、铁、铬C、碘、铜、汞、锌、铬D、硅、铅、钒、锌、碘E、氟、硒、铅、铁、碘12、食物中缺碘会引起哪种疾病A、桥本甲状腺炎B、Graves病C、地方性甲状腺肿D、急性甲状腺炎E、甲状腺癌13、下列哪种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铜B、钾C、锌D、碘E、铬14、Wilson病时不可能出现以下哪种变化A、血清总铜浓度升高B、血清游离铜浓度升高C、血清ALT升高D、血清Cp浓度下降E、尿铜排出增加15、微量元素是含量低于体重的A、1%B、10%C、0.1%D、0.01%E、5%16、镁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排泄A、肝脏B、肾脏C、消化道D、涎液腺E、皮肤汗腺17、实验室检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最可能为A、地中海贫B、巨红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失血性贫血18、血清游离镁约占血清镁A、1/2B、1/3C、1/4D、1/5E、1/1019、关于维生素D3的功能,以下正确的是A、升高血钙、血磷B、降低血钙、血磷C、升高血钙,降低血磷D、升高血磷,降低血钙E、不影响钙磷代谢20、细胞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A、Na离子B、K离子C、Ca离子D、Cu离子E、以上都不是21、下列关于磷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钼酸法测血清无机磷比色时用600nm波长光源B、血清加三氯醋酸沉淀蛋白后离心,无机磷存在于上清液中.C、血清无机磷浓度成人与儿童无差别D、血清无机磷测定必须注意溶血标本对结果的影响E、肾脏是排泄磷的主要器官22、影响钙磷代谢的激素是A、雄激素B、甲状旁腺素C、肾上腺素D、胰岛素E、以上都是23、人体内的总钙大部分储存于A、血液B、肝脏C、骨骼D、肾脏E、牙齿24、具有生理活性的钙是指A、蛋白结合钙B、柠檬酸钙C、碳酸钙D、总钙E、钙离子25、钙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过锰酸钾滴定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邻甲酚肽络合酮法D、火焰光度法E、EDTA络合滴定法26、钙在血液内有很多种存在形式,临床上由于血清钙异常引起症状时,多由于哪种形式的变化所致A、磷酸钙B、柠檬酸钙C、清蛋白结合钙D、离子钙E、以上任何一种形式变化都可以引起临床症状27、正常成人血浆钙磷浓度积为()mmol/L(mg/dl)。
第七章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考纲要求》1.钙、磷、镁代谢(1)钙、磷、镁的生理功能掌握(2)钙、磷、镁代谢及其调节熟悉(3)钙、磷、镁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及方法评价熟练掌握2.微量元素熟悉(1)微量元素分布及生理功能(2)锌、铜、硒、铬、钴、锰、氟、碘的生理作用与代谢(3)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含量最高的无机盐。
99%以上的钙和86%以上的磷以羟磷灰石的形式构成骨盐,和胶原纤维结合在一起使骨牙组织具有特殊的硬度和韧性。
一、钙、磷、镁代谢(一)钙、磷、镁的生理功能1.钙的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①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2.磷的生理功能(1)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3)构成核苷酸辅酶类的辅酶。
(4)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和在代谢调控上均起重要作用。
还可以通过化学修饰起代谢调控作用。
3.镁的生理功能镁一半以上沉积在骨中。
(1)Mg2+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2)Mg2+是近300种酶的辅助因子。
(3)与体内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并且和ATP、DNA、tRNA、mRNA的生化反应有关系,参与氨基酸的活化等。
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钙、磷、镁的代谢及调节1.钙、磷、镁的代谢(1)钙:吸收:吸收部位:十二指肠,是在活性D3调节下的主动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①肠管的pH:偏酸时促进吸收。
②食物成分:食物中草酸和植酸可以和钙形成不溶性盐,影响吸收。
排泄:主要由肠道排出其次是肾脏排出。
肾小球滤过钙约10g/天,由尿中排出的仅约150mg/天,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了。
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一、钙、磷、镁代谢钙、磷、镁的生理功能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含量最高的无机盐,约99%的钙和86%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钙的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4)重要的调节物质:①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2.磷的生理功能(1)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3)构成核苷酸辅酶类的辅酶。
(4)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和在代谢调控上均起重要作用。
3.镁的生理功能镁一半以上沉积在骨中。
(1)Mg2+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2)Mg2+是近300种酶的辅助因子。
与体内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并且和ATP、DNA、tRNA、mRNA的生化反应有关系,参与氨基酸的活化等,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钙、磷、镁的代谢及调节1.钙、磷、镁的代谢(1)钙1)吸收:十二指肠(活性D3调节下的主动吸收)影响吸收的因素:①肠管的pH:偏酸时促进吸收;②食物成分:食物中草酸和植酸可以和钙形成不溶性盐,影响吸收。
2)排泄:80%肠道排出,20%肾脏排出。
血钙低于2.4mmol/L时,尿中几无钙排出。
(2)磷:食物中磷以有机磷酸酯和磷脂为主,在肠管内磷酸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无机磷被吸收。
由于磷的吸收不良引起的缺磷现象较少见。
磷主要由肾排泄,其排出量约占总排出量的70%。
(3)镁:吸收部位主要在回肠,是主动运转过程。
消化液中也有多量镁,长期丢失消化液(如消化道造瘘)是缺镁的主要原因。
排泄:主要是肾。
2.钙磷代谢的调节: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
(1)甲状旁腺激素:维持血钙正常水平最重要调节因素。
总结果: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测试题及答案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测试题1.某病人,AST325U/L,可能的缘由是A.牛皮癣B.急性支气管肺炎C.桥-本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D.急性附睾炎E.慢性活动性肝炎(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表现为ALT轻度增高(100~200U),或属正常范围,且AST>ALT。
2.在没有CM存在的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水平主要反映A.VLDL水平(正确答案)B.HDL水平C.LDL水平D.IDL水平E.VLDL和LDL水平答案解析:由于CM和VLDL中都是以甘油三酯为主,所以这两种脂蛋白统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RLP)。
在没有CM存在的血浆中,其甘油三酯的水平主要反映VLDL的多少。
3.电解质参加抗原抗体反应的作用主要是A.调整酸碱度B.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变性,破坏其可逆性,促使凝集或沉淀形成C.调整离子强度D.无重要作用E.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失去电荷,破坏水化层促使凝集或沉淀形成(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电解质参加抗原抗体反应的作用主要是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失去电荷,破坏水化层促使凝集或沉淀形成。
4.下列关于镁的叙述,哪项错误A.镁是很多种酶的协助因子B.可以与白蛋白结合C.在调整血液镁的水平中,甲状旁腺素起肯定的作用D.可以采纳EDTA抗疑的血浆来测定血镁(正确答案)E.镁的量占人体阳离子的第4位,占细胞内液阳离子浓度的其次位,仅次于钾离子答案解析:EDTA(乙二胺四乙酸)是一种能与Ca2+、Mg2+等结合的整合剂,会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下列关于钙离子功能的叙述,哪项错误A.是参加凝血过程的必需物质B.维持心肌及其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和节律性C.上升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正确答案)D.参加肌肉的收缩及正常的传导神经冲动功能E.激活磷酸化酶或移位酶答案解析:细胞内的钙调整蛋白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的一种复合物,可激活体内多种酶的活性。
钙离子是凝血因子,参加凝血过程;参加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收缩过程,钙离子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起着触发、调控的作用,钙离子的浓度影响着收缩的速度和力气。
临床检验技术卫生资格1、A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下列属于酸性染料的是A.亚甲蓝B.天青C.硫堇D.伊红E.苏木精2、用于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是A.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B.草酸盐C.肝素D.枸橼酸盐E.以上都不是3、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A.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B.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C.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D.Hb为碱性物质E.淋巴细胞胞质为嗜酸性物质4、关于双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说法是A.草酸钾可使红细胞缩小B.草酸铵可使红细胞胀大C.不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D.可用于凝血象测定E.目前应用较少5、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A.红细胞计数B.白细胞计数C.血小板计数D.白细胞分类计数E.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6、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A.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B.血浆缺少某些凝血因子C.血清缺少凝血酶D.血浆缺少凝血酶E.血清缺少纤维蛋白7、有关静脉采血步骤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穿刺时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B.扎止血带-穿刺,见回血后-解除止血带-抽血C.抽血完毕后,立即将血液通过针头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中D.注射器中最后带有血泡的血不宜进入E.肘正中静脉采血时,肘关节应伸直8、关于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A.血清是血液离体后血块收缩所分离出的微黄色透明液体B.血浆是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抗凝血C.抗凝血一般是指血液加抗凝剂后的全血D.脱纤维蛋白全血指用物理方法促进全部纤维蛋白缠绕于玻珠上而得到的血液E.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9、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细胞时,抗凝剂应选用A.草酸钠B.肝素C.EDTA-KD.草酸钾E.枸橼酸钠10、关于真空采血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相应的真空采血管B.采血量由真空负压严格控制C.为封闭式采血技术D.可避免对医护人员的感染E.容易发生溶血现象11、肝素的抗凝原理是A.加强AT-Ⅲ灭活作用B.与血液中钙离子形成螯合物C.除去球蛋白D.除去纤维蛋白原E.除去白蛋白12、关于耳垂采血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获得较多血量B.痛感较轻C.检查结果恒定D.与静脉血差异小E.适合婴幼儿13、关于血细胞染色,正确的叙述是A.瑞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B.瑞氏染色法对细胞质染色的效果不及吉姆萨染色法C.瑞氏染色液中的伊红为碱性染料,亚甲蓝为酸性染料D.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差E.吉姆萨染色法为最常用的染色方法14、血液的生理功能A.运输功能B.协调功能C.维护机体内环境D.防御功能E.以上都是15、正常人血量约占体重的A.4%~6%B.6%~8%C.8%~10%D.6%~10%E.4%~8%16、瑞氏染色法中缓冲液的最主要作用是A.稀释染液以防着色太深B.不改变细胞所带电荷,促进染色进行C.增加细胞对染料的亲和力D.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的pH条件E.以上都是17、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阻止凝血酶的形成B.阻止血小板聚集C.除去球蛋白D.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E.除去纤维蛋白原18、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说法是A.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B.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C.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D.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E.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19、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A.手背静脉B.肘部静脉C.颈外静脉D.内踝静脉E.股静脉20、关于瑞氏染色后细胞着色情况,错误的叙述是A.中性颗粒为淡紫红色B.淋巴细胞胞质为蓝色C.嗜碱性颗粒为紫红色D.嗜酸性颗粒为粉红色E.单核细胞胞质为灰蓝色21、标本溶血可使下列哪些指标的测定结果偏低A.ASTB.ALTC.KD.葡萄糖E.胆红素22、抑制凝血酶作用的抗凝剂是A.枸橼酸钠B.EDTA-KC.肝素D.草酸盐E.EDTA-Na23、瑞氏染色时,如果pH偏碱,红细胞将会出现A.粉红色B.蓝色C.橙色D.黄色E.棕色24、标本溶血可使下列哪些指标的测定结果偏高A.乳酸脱氢酶B.血钾C.ASTD.ALTE.以上均是25、下列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A.瑞氏染色的最适pH值为6.4~6.8B.瑞氏染料中含碱性染料亚甲蓝和酸性染料伊红C.染液配制后须在室温或37℃贮存一定时间,待亚甲蓝逐渐转化为天青B后方能使用D.缓冲液pH偏高,血涂片颜色会偏蓝E.以上都是26、对瑞氏染色的介绍,正确的说法是A.偏酸性环境中染色偏蓝B.偏碱性环境中染色偏蓝C.偏酸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D.偏碱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E.偏碱性环境中易与伊红结合27、吉姆萨染色法较瑞氏染色法的优点在于A.新配制的染液可立即使用B.标本染色艳丽C.染料渗透性强D.对细胞核着色较好E.对胞质和中性颗粒着色较好28、在静脉采血法时,为了避免血小板激活,常使用A.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塑料试管B.塑料注射器和普通试管C.玻璃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D.玻璃注射器和玻璃试管E.玻璃注射器和塑料试管29、血液粘度与下到哪项有关A.血细胞比容B.血浆中纤维蛋白原C.血浆中球蛋白D.血管内壁和血流动力学因素E.以上都是30、关于草酸钠抗凝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B.通常与血液按1:4比例使用C.对自动凝血仪的使用有影响D.对凝血因子Ⅴ保护功能差E.目前凝血象检查不宜选用31、毛细血管和静脉血之间无论细胞成分或化学组成都存在A.无明显差异B.明显差异C.程度不同差异D.完全相同E.基本相同32、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操作是A.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B.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C.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D.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E.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3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液pH正常参考范围为7.35~7.45B.血浆占全血的55%呈淡黄色,主要是胆红素所致C.正常血液量为体重的8%左右D.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E.血浆是复杂的胶体溶液,但成分非常恒定,其中固体成分占8%~9%,水分占91%~92%34、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EDTA-Na溶解度大于EDTA-KB.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形成螯合物C.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D.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枸橼酸钠可用于血液保养液35、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A.抗凝血酶ⅠB.抗凝血酶ⅡC.抗凝血酶ⅢD.抗凝血酶ⅣE.抗凝血酶Ⅴ36、适用于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计数,不适用于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查的抗凝剂是A.乙二胺四乙酸盐B.双草酸盐C.肝素D.枸橼酸盐E.以上都不是37、新生儿作血常规检查,多在下列哪个部位采血A.颈静脉B.耳垂C.足跟D.肘部静脉E.头皮血管38、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A.EDTA-KB.EDIAC.EDTA-NaD.肝素E.枸橼酸钠39、可用于血液保养液的抗凝剂是A.EDTA-KB.枸橼酸钠C.草酸钠D.双草酸盐E.草酸钾40、用自动分析仪首选的抗凝剂是A.枸橼酸钠B.EDTA-KC.肝素D.草酸盐E.双草抗凝剂41、瑞氏染液的成熟指数(rA)下降到多少时方可使用A.0.9±0.1B.1.1±0.1C.1.3±0.1D.1.5±0.1E.1.7±0.142、肝素或双草酸盐抗凝血都适用于A.红细胞计数B.白细胞分类计数C.血红蛋白测定D.血细胞比容测定E.红细胞形态检查43、瑞氏染色法的染色作用是A.物理吸附B.化学亲和C.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和D.化学结合E.物理性结合44、枸橼酸钠用于血沉检查,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A.1:2B.1:4C.1:6D.1:8E.1:945、循环血红细胞更替周期是A.80天B.100天C.120天D.130天E.140天46、血液有形成分是指A.血液所有成分B.血清C.细胞D.纤维蛋白原E.纤维蛋白47、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A.EDTA-KB.38g/dl枸橼酸钠C.109mmol/L枸橼酸钠D.肝素E.草酸钠48、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般用三棱针或专用采血针B.宜一人一针一管C.针刺人皮肤深度以2~3cm为宜D.如血流不畅可在刺处周围用力挤压E.用消毒棉球擦去第一滴血49、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B.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C.对V因子保护差D.可用于凝血象检查E.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50、关于瑞氏染色,正确的叙述是A.偏碱性环境中易与伊红结合B.偏碱性环境中染色偏红C.偏酸性环境中染色偏红D.偏碱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E.偏酸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2、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2017 第七章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一、A11、影响血中游离钙浓度的主要因素是A、体温B、血液PHC、血浆球蛋白浓度D、血磷浓度E、血红蛋白浓度2、生理活性钙是指A、蛋白结合钙B、枸橼酸钙C、碳酸钙D、总钙E、离子钙3、实验室测定血清总钙的参考方法是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火焰光度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分光光度法E、离子选择电极法4、离子钙测定的临床已应用的方法是A、火焰光度法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邻甲酚酞络合酮法D、离子选择电极法E、EDTA络合滴定法5、关于镁代谢叙述错误的是A、吸收部位主要在回肠B、肾脏是体内镁的主要排泄器官C、大量丢失消化液是造成缺镁的主要原因D、肌肉是维持镁平衡的主要组织E、溶血对血清镁测定影响不大6、高钙血症临床常见的原因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低清蛋白血症D、维生素E中毒E、甲状旁腺功能低下7、促进新骨形成和钙化的物质是A、甲状腺激素B、甲状旁腺素C、降钙素D、1,25-(OH)2D3E、25-(OH)D38、正常人体内镁排泄的主要途径是A、从肾脏由尿液排泄B、从肝脏由胆汁排泄C、汗腺排泄D、从肠道由粪便排泄E、从呼吸道排泄9、关于镁功能表述错误的是A、镁是常量元素之一B、镁离子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C、镁离子和钙离子在生理功能上有相互协同的作用D、镁离子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一致作用E、体内镁50%以上存在于骨骼中10、关于磷代谢描述错误的是A、血磷主要由肾脏排泄B、血磷的浓度成人有生理波动C、正常人钙磷乘积稳定在36~40之间D、儿童时期血磷浓度偏高E、血磷通常是指血液中的有机磷11、下列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A、铁、碘、氟、锌、锰B、铜、钙、硒、铁、铬C、碘、铜、汞、锌、铬D、硅、铅、钒、锌、碘E、氟、硒、铅、铁、碘12、食物中缺碘会引起哪种疾病A、桥本甲状腺炎B、Graves病C、地方性甲状腺肿D、急性甲状腺炎E、甲状腺癌13、下列哪种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铜B、钾C、锌D、碘E、铬14、Wilson病时不可能出现以下哪种变化A、血清总铜浓度升高B、血清游离铜浓度升高C、血清ALT升高D、血清Cp浓度下降E、尿铜排出增加15、微量元素是含量低于体重的A、1%B、10%C、0.1%D、0.01%E、5%16、镁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排泄A、肝脏B、肾脏C、消化道D、涎液腺E、皮肤汗腺17、实验室检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最可能为A、地中海贫B、巨红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失血性贫血18、血清游离镁约占血清镁A、1/2B、1/3C、1/4D、1/5E、1/1019、关于维生素D3的功能,以下正确的是A、升高血钙、血磷B、降低血钙、血磷C、升高血钙,降低血磷D、升高血磷,降低血钙E、不影响钙磷代谢20、细胞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A、Na离子B、K离子C、Ca离子D、Cu离子E、以上都不是21、下列关于磷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钼酸法测血清无机磷比色时用600nm波长光源B、血清加三氯醋酸沉淀蛋白后离心,无机磷存在于上清液中.C、血清无机磷浓度成人与儿童无差别D、血清无机磷测定必须注意溶血标本对结果的影响E、肾脏是排泄磷的主要器官22、影响钙磷代谢的激素是A、雄激素B、甲状旁腺素C、肾上腺素D、胰岛素E、以上都是23、人体内的总钙大部分储存于A、血液B、肝脏C、骨骼D、肾脏E、牙齿24、具有生理活性的钙是指A、蛋白结合钙B、柠檬酸钙C、碳酸钙D、总钙E、钙离子25、钙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过锰酸钾滴定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邻甲酚肽络合酮法D、火焰光度法E、EDTA络合滴定法26、钙在血液内有很多种存在形式,临床上由于血清钙异常引起症状时,多由于哪种形式的变化所致A、磷酸钙B、柠檬酸钙C、清蛋白结合钙D、离子钙E、以上任何一种形式变化都可以引起临床症状27、正常成人血浆钙磷浓度积为()mmol/L(mg/dl)。
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5题)1、血液中的钙有43%~47%的钙与蛋白质结合,其中最主要与哪种蛋白质结合A.白蛋白B.钙调蛋白C.免疫球蛋白D.转铁蛋白E.C-反应蛋白【答案】 A2、在凝胶层析柱中通过速度最快的是A.马肝过氧化氢酶(分子量247500)B.肌红蛋白(分子量16900)C.血清白蛋白(分子量68500)D.牛β乳球蛋白(分子量35000)E.牛胰岛素(分子量5700)【答案】 A3、非糖尿病()A.某患者空腹血糖升高,GHB增加B.某患者空腹血糖升高,GHB增加不明显C.某患者空腹血糖正常,GHB正常D.某患者空腹血糖正常,GHB升高E.某患者空腹血糖正常,GHB下降【答案】 C4、螺杆菌属是()A.从埃希菌属中划分出来的新菌属B.从弯曲菌属中划分出来的新菌属C.从枸橼酸菌属中划分出来的新菌属D.从耶尔森菌属中划分出来的新菌属E.从沙门菌属中划分出来的新菌属【答案】 B5、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阶段和寄生部位分别是A.滋养体,小肠B.滋养体,结肠C.成熟包囊,小肠D.成熟包囊,结肠E.未成熟包囊,结肠【答案】 D6、下列最适用于作军团菌培养的培养基是()A.BCYE琼脂培养基B.庆大霉素培养基C.巧克力培养基D.吕氏鸡蛋血清培养基E.亚碲酸盐血琼脂【答案】 A7、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何类抗体A.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B.游离的IgGC.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D.游离的IgME.以上都不是【答案】 B8、心肌细胞内肌钙蛋白亚基组成是A.TnC、cTnI、mTnTB.cTnT、cTnI、TnC.cTnI、mTnTB.cTnT、cTnI、TnCCmTnT、mTnI、mTnCD.mTnT、cTnI、mTnI【答案】 B9、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手段()。
A.外周血检查B.骨髓涂片检查C.骨髓细胞培养D.血细胞基因检测E.血细胞染色分析【答案】 B10、尿素氮测定(二乙酰一肟法)其血清中尿素在氨基硫脲存在下与二乙酰一肟在()A.强碱溶液中生成蓝色复合物B.热强酸溶液中生成红色复合物C.中性溶液中生成紫红色复合物D.弱酸性溶液中生成黄色复合物E.热强酸溶液中生成蓝色复合物【答案】 B11、患儿男,发热1周,咽痛。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第七章骨代谢紊乱及相关元素的生物化学检验一、A型题1. 骨矿化的最主要原料是下列哪一种 ( )A. 胶原蛋白B. 羟磷灰石C. 羟脯氨酸D. 碳酸钙E. 柠檬酸钙2. 骨有机质中含量最多的是下列哪种成分 ( )A. Ⅰ型胶原蛋白B. 非胶原蛋白C. 脂类D. 羟磷灰石E. 甘氨酸3. 下列哪种物质是成熟破骨细胞的主要标志 ( )A. 骨钙素B. 骨碱性磷酸酶C.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D. 降钙素E. Ⅰ型前胶原前肽4. 骨骼中含量最多的最主要的一种非胶原蛋白质是 ( )A. 降钙素B. 骨钙素C. 骨碱性磷酸酶D.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E. 基质金属蛋白酶5. 下列哪一种不是骨形成标志物 ( )A.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B.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C. 骨碱性磷酸酶D. 骨钙素E.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6. 下列哪一种不是骨吸收标志物 ( )A. 胶原交联B. 尿羟脯氨酸C.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D. 尿半乳糖羟赖氨酸E. 骨钙素7. 以下是骨形成标志物的是 ( )A. 脱氧吡啶酚B. 骨碱性磷酸酶C. 尿半乳糖羟赖氨酸D. A、B、C都是E. A、B、C都不是8. 骨钙素由什么细胞合成 ( )A. 成骨细胞B. 破骨细胞C. 成骨细胞前体细胞D. 破骨细胞前体细胞E. 骨细胞9. 循环中的骨钙素半寿期为 ( )A. 5分钟B. 5小时C. 5天D. 5周E. 5个月10. 骨碱性磷酸酶在血清中的半寿期为 ( )A. 1小时~2小时B. 1天~2天C. 1周~2周D. 1月~2月E. 1分钟~2分钟11. C-端前肽、C-端肽、N-端前肽和N-端肽四个指标中,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是 ( )A.C-端前肽和C-端肽B.N-端前肽和N-端肽C.C-端前肽和N-端前肽D.C-端肽和N-端肽E.以上均不是12.在脱氧吡啶酚表现出更高骨吸收特异性和灵敏度的原因中,下列哪一条叙述不正确()A.由胶原自然形成,非生物合成B.排出前不被代谢C.软骨是主要来源D.不受饮食影响E.骨是脱氧吡啶酚主要来源1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由什么细胞合成、分泌()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成骨细胞前体细胞D.破骨细胞前体细胞E.骨细胞14.吡啶酚在下列哪种成分中含量最高()A.骨 B.韧带 C.主动脉 D.牙齿 E.软骨15. 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应考虑()A. 肝脏疾病B. 骨疾病C. 肾脏疾病D. 肝脏疾病和骨疾病E. 上述三种疾病都要考虑16. 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是()A.磷 B.镁 C.钙 D.铁E.钾17. 下面哪一项不是细胞内钙的功能( )A. 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信息转导B. 为凝血因子Ⅳ,参与凝血C. 为许多酶的激活剂D. 能抑制维生素D 3-1α-羟化酶的活性E. 是钙调蛋白的别构激活剂18.钙在血浆中有几种存在形式,下列哪种不是()A. 与有机酸根离子结合B. 与清蛋白结合C. 与钙结合蛋白结合D. 游离钙E. 可扩散结合钙19. 当酸中毒时,血浆中()A. 结合钙增加,游离钙减少B. 结合钙减少,游离钙增加C. 结合钙和游离钙均不变D. 结合钙和游离钙均增加E. 结合钙减少,游离钙不变20.关于PTH作用的叙述下面哪种是错误的()A. 对骨的作用是促进溶骨B. 对肾的作用是促进钙重吸收α-羟化酶的活性C. 对维生素D的作用是降低25 -(OH)-D3-1D. 对小肠的作用是促进钙的吸收E. 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对靶器官的作用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 ) 21. 关于1,25-(OH)2-D3α-羟化酶的活性A. 负反馈抑制25-(OH) -D3-1B. 对小肠的作用是促进肠粘膜对钙的吸收C. 对骨的作用是抑制溶骨D. 对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E. 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22. PTH的合成与分泌受下列哪种物质浓度的负反馈调节 ( )A. 钙B. 磷酸盐C. 镁D. 维生素DE. 钾23. 维生素D 最主要的生物活性形式是()A. 1,24,25-(OH)3-D3D3B. 24,25-(OH)2-C. 25-(OH) -D3D3D. 1,25-(OH)2-E. 24-(OH) -D324.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钙血症常见的原因()A. 维生素D缺乏B.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 低清蛋白血症D. 慢性肾功能衰竭E. 维生素D羟化障碍25.下列哪一项不是高钙血症常见的原因()A. 恶性肿瘤B. 维生素D中毒C.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D. 维生素D缺乏E. 肉芽肿性疾病26.下列哪一项不是低磷血症常见的原因()A. 细胞外磷酸盐丢失B. 维生素D缺乏C. 磷向细胞外转移D.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E. 饥恶、呕吐、腹泻27.下列哪一项不是高磷血症常见的原因()A.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 磷酸盐摄入过多C. 磷向细胞外转移D.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E. 维生素D缺乏28.低镁血症常见的原因是()A.胃肠道疾病B.利尿药的使用C.高钙血症,使肾小管重吸收镁减少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以上均是29.变形性骨炎又称()A.Paget骨病B.佝偻病C.骨软化症D.肾性骨营养不良症E.骨质疏松症30.对于成人佝偻病称作()A.Paget骨病B.骨软化症C.骨质疏松症D.肾性骨营养不良症E.变形性骨炎31.下列有关骨软化症和佝偻病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骨有机质增多,但骨矿化发生障碍B.维生素D缺乏是该病最常见的原因C.骨有机质减少,骨矿化发生障碍D.磷酸盐缺乏也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原因E.成人佝偻病称作骨软化症32.骨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但哪一种除外() A.肾性骨营养不良症B.Paget骨病C.骨软化症D.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E.修复活跃的骨质疏松33.下列哪种方法是当今大多数临床实验室用于测定血清总钙的方法()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火焰光度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D.分光光度法E.同位素稀释质谱法34.下列哪种方法是当今大多数临床实验室用于测定血清游离钙方法()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火焰光度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D.分光光度法E.滴定法35.血清总镁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火焰光度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D.分光光度法E.同位素稀释质谱法二、B型题A.Ⅰ 型胶原交联N-端肽 B.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C.PICP D.降钙素 E.骨钙素1.破骨细胞可合成()2.成骨细胞可合成()3.调节钙、磷及骨代谢的激素是()4.破骨细胞吸收骨基质时,胶原纤维降解产生的交联物是()5.来源于Ⅰ型前胶原蛋白的物质是()A.同位素稀释质谱法B.离子选择电极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E.磷钼酸还原法6.血钙测定的参考方法是()7.血钙测定的决定性方法是()8.WHO推荐的测定血磷的常规方法是()9.WHO推荐的测定血钙的常规方法是()10.测定离子钙最常用的方法是()三、X型题1.构成骨组织的主要成分包括()A.骨矿物质B.骨有机质C.成骨细胞D.破骨细胞E.骨细胞2.骨矿物质主要由下列哪些物质组成()A.磷酸钙B.碳酸钙C.柠檬酸钙D.胶原蛋白E.氯化钾3.成骨细胞可合成下列哪些物质()A.骨胶原蛋白B.骨碱性磷酸酶C.骨钙素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E.蛋白水解酶4.下列哪些物质是由破骨细胞合成的()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B.骨碱性磷酸酶C.碳酸酐酶ⅡD.骨钙素E.骨胶原蛋白5.循环中的骨钙素水平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肾功能状态B.昼夜节律的变化C.酒精和季节的影响D.维生素D状态E.以上均不是其影响因素6.骨形成标志物包括以下哪几种()A. 胶原交联B. 骨钙素C. 前胶原肽D. 骨性碱性磷酸酶E.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7.骨吸收标志物包括以下哪几种()A. 尿脱氧吡啶酚和吡啶酚B.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C. 尿中羟脯氨酸D. 骨钙素E. N-端肽和C-端肽8.脱氧吡啶酚表现出更高骨吸收特异性和灵敏度,其原因有哪些()A. 它是由胶原自然形成的,非生物合成B. 从尿中排出前不被代谢C. 骨是脱氧吡啶酚的主要来源D. 不受饮食的影响E. 在软骨中含量最高9.关于PICP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由破骨细胞合成、分泌B.来源于Ⅰ型前胶原蛋白C.是骨形成标志物D.是骨吸收标志物E.患肝病时血清PICP水平升高10.下列哪些物质是破骨细胞吸收骨基质时,胶原纤维降解产生的交联物() A.吡啶酚B.脱氧吡啶酚C.Ⅰ 型胶原交联N-端肽D.Ⅰ 型胶原交联C-端肽E.Ⅰ 型前胶原前肽11.细胞内钙的功能包括哪些()A.Ca2+与促进心肌舒张的K+相拮抗,增强心肌收缩B. Ca2+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参与胞内多种信号转导C. Ca2+是许多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D. Ca2+作为凝血因子Ⅳ,参与凝血过程E. Ca2+是钙调蛋白的别构激活剂12.钙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有()A.与阴离子形成复合物B.与清蛋白结合C.与钙结合蛋白结合D.游离E. 与钙调蛋白结合13.细胞外磷酸盐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哪些()A.构成生物膜结构B. 磷酸盐(HPO42-/H2PO4-)是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C. 为骨矿化所需磷酸盐的来源D.参与许多酶促反应E.构成ATP、ADP和磷酸肌酸等,参与能量代谢14.钙、磷及骨代谢的调节激素包括哪些()A. 甲状旁腺激素B. 1,25-(OH)2-D3C. 骨钙素D. 降钙素E. 甲状腺激素15.PTH维持血钙正常水平的作用是()A. 升高血钙B. 降低血磷C. 酸化血液D. 促进溶骨E. 升高血磷16.PTH对靶器官的作用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对骨的作用是促进溶骨B.对肾的作用是促进磷的排出及钙的重吸收α-羟化酶活性 C.对维生素D的作用是增强 25-(OH)-D3-1D.对小肠的作用是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E.对肾的作用是促进钙和磷的重吸收17.关于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可通过其N-端与PTH受体结合,发挥PTH样生物活性B.可导致高钙血症C.可导致低磷血症D.可引起高磷血症E.可导致低钙血症18.引起低钙血症的常见病因有哪些()A.低清蛋白血症B.慢性肾功能衰竭C.甲状旁腺功能减退D. 维生素D缺乏E.维生素D羟化障碍19.常见的低磷血症病因有哪些()A.磷向细胞外转移B.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肠道磷酸盐的吸收减少D.细胞外磷酸盐丢失E.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0.常见的引起高磷血症的原因有哪些()A. 肾排泌磷酸盐能力下降B. 肠道磷酸盐的吸收减少C. 磷酸盐摄入过多D. 细胞内磷酸盐大量外移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1.下列哪些是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肌肉痉挛和手足搐搦等B.成人表现为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等C.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出现头昏、失眠等D.儿童表现为佝偻病E.早期表现为肾浓缩功能受损,引起多尿、脱水、口渴等症状 22.下列哪些是引起低镁血症的原因()A.大量丢失消化液B.严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C.大量细胞外Mg2+转移到细胞内D.渗透性利尿E.高钙血症使肾小管重吸收镁减少23.骨软化症几乎总是由哪些因素引起()A.甲状旁腺功能减退B.维生素D缺乏C.高钙血症D.磷酸盐缺乏E.高镁血症24.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骨质疏松症()A.雌激素水平低落B.遗传因素C.甲状腺功能亢进D.蛋白质缺乏同时伴有钙缺乏E.吸烟、酗酒、咖啡摄入过多25.下列哪些方法可以测定骨碱性磷酸酶活性()A.热失活法B.麦胚凝结素沉淀法C.电泳法D.免疫化学法E.化学抑制法四、名词解释1.骨矿化2.骨吸收3.骨形成4.骨重建5.骨代谢生化标志物6.胶原交联7.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8.代谢性骨病9.Paget骨病10.肾性骨营养不良症五、问答题1.简述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主要功能。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化学练习2019第七章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2019第七章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一、A11、离子钙测定的临床已应用的方法是A、火焰光度法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邻甲酚酞络合酮法D、离子选择电极法E、EDTA络合滴定法2、机体内钙主要存在于A、骨和牙齿B、血液C、肌肉D、毛发E、神经3、关于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钙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浆中B、离子钙可采用选择性电极进行测定C、肠道pH值明显影响钙的吸收D、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可使血清钙升高E、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4、下列哪种疾病发生时,血钙浓度不降低A、甲状旁腺机能减退B、佝偻病C、乳糜泻D、慢性肾炎E、维生素D过多症5、低钙血症常见于A、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B、甲状腺功能亢进C、恶性肿瘤骨转移D、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E、维生素D活化受阻6、影响血中游离钙浓度的主要因素是A、体温B、血液PHC、血浆球蛋白浓度D、血磷浓度E、血红蛋白浓度7、生理活性钙是指A、蛋白结合钙B、枸橼酸钙C、碳酸钙D、总钙E、离子钙8、以下结构中含铁的物质不包括A、胆红素B、铁蛋白C、血红蛋白D、肌红蛋白E、细胞色素C9、实验室测定血清总钙的参考方法是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火焰光度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分光光度法E、离子选择电极法10、关于镁代谢叙述错误的是A、吸收部位主要在回肠B、肾脏是体内镁的主要排泄器官C、大量丢失消化液是造成缺镁的主要原因D、肌肉是维持镁平衡的主要组织E、溶血对血清镁测定影响不大11、高钙血症临床常见的原因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低清蛋白血症D、维生素E中毒E、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2、促进新骨形成和钙化的物质是A、甲状腺激素B、甲状旁腺素C、降钙素D、1,25-(OH)2D3E、25-(OH)D313、对体内钙、磷水平影响最大的激素是A、雄激素B、甲状旁腺激素C、肾上腺素D、胰岛素E、雌激素14、以下哪一项不是引起高磷血症的常见原因A、肾排泌磷酸盐的能力下降B、磷酸盐摄入过多C、磷向细胞外转移D、维生素D缺乏E、维生素D中毒15、正常人体内镁排泄的主要途径是A、从肾脏由尿液排泄B、从肝脏由胆汁排泄C、汗腺排泄D、从肠道由粪便排泄E、从呼吸道排泄16、关于镁功能表述错误的是A、镁是常量元素之一B、镁离子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C、镁离子和钙离子在生理功能上有相互协同的作用D、镁离子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抑制作用E、体内镁50%以上存在于骨骼中17、关于磷代谢描述错误的是A、血磷主要由肾脏排泄B、血磷的浓度成人有生理波动C、正常人钙磷乘积稳定在36~40之间D、儿童时期血磷浓度偏高E、血磷通常是指血液中的有机磷18、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B1B、维生素B2C、维生素B6D、维生素B12E、叶酸19、肠道菌作用可以给人体提供A、维生素EB、维生素KC、维生素PPD、维生素CE、维生素D20、保持血钙、血磷浓度相对稳定的三种物质A、PTH、HCG、维生素DB、PTH、降钙素、维生素DC、性激素、PTH、HCGD、性激素、PTH、维生素DE、降钙素、维生素D、性激素21、镁测定的临床常用方法是A、火焰光度法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D、达旦黄比色法E、EDTA络合滴定法22、不属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是A、性激素改变B、慢性疾病C、酗酒D、吸烟E、剧烈运动23、血钙升高可引起A、心率减慢B、心率加快C、骨骼肌兴奋性增强D、抽搐E、升高血磷24、下列不是高钙血症常见原因的是A、肾对钙重吸收增加B、钙溢出进入细胞外液C、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D、维生素D缺乏E、肠道吸收钙增加25、关于体内Ca2+的生理功能,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血浆Ca2+可增加毛细血管和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B、血浆Ca2+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C、骨骼肌中的Ca2+可触发肌肉兴奋-收缩偶联D、Ca2+可作为第二信使,发挥重要作用E、Ca2+是许多酶(ATP酶、脂肪酶)的激活剂26、维生素D缺乏可见A、血钙增高、血磷降低B、血磷增高C、血钙和血磷同时增高D、血钙和血磷同时降低E、血钙降低、血磷增高二、A21、患儿,男,10岁。
第七章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本章考点1.钙、磷、镁代谢(1)钙、磷、镁的生理功能掌握(2)钙、磷、镁代谢及其调节掌握(3)钙、磷、镁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方法评价熟练掌握2.微量元素熟悉(1)微量元素分布及生理功能(2)锌、铜、硒、铬、钴、锰、氟、碘的生理作用与代谢(3)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含量最高的无机盐。
99%以上的钙和86%以上的磷以羟磷灰石的形式构成骨盐,和胶原纤维结合在一起使骨牙组织具有特殊的硬度和韧性。
一、钙、磷、镁代谢(一)钙、磷、镁的代谢及调节1.钙、磷、镁的代谢(1)钙:吸收部位:十二指肠,是在活性D3调节下的主动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①肠道的pH:偏酸时促进吸收。
②食物成分:食物中草酸和植酸可以和钙形成不溶性盐,影响吸收。
食物中钙、磷比例对钙吸收也有一定的影响。
Ca2+:P3+=2:1时,吸收最佳。
排泄:钙主要由肠道排出,其次是肾脏排出。
肾小球滤过钙约10g/天,由尿中排出的仅约150mg/天,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了。
尿钙排出量直接受血钙浓度影响,血钙低于2.4mmol/L时,尿中几乎无钙排出。
(2)磷:食物中磷以有机磷酸酯和磷脂为主,在肠管内磷酸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无机磷被吸收。
由于吸收不良引起的缺磷现象较少见。
磷主要由肾排泄,其排出量约占总排出量的70%,每天经肾小球滤过磷约5g,但85%~95%被肾小管回吸收。
(3)镁:镁的日摄入量约250mg,其中2/3来自于谷物和蔬菜。
吸收:部位主要在回肠,是主动运转过程。
消化液中也有多量镁,长期丢失消化液(如消化道造瘘)是缺镁的主要原因。
排泄:主要是肾。
经肾小球滤过的镁大量被肾小管回吸收,仅2%~5%由尿排出,每日排出约100mg。
2.钙磷代谢的调节调节钙磷代谢的因素有三个: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
(1)甲状旁腺激素(PTH)由甲状旁腺分泌,是维持血钙正常水平最重要的调节因素,有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和酸化血液等作用。
总结果:血钙升高、血磷下降(升钙降磷)。
血钙↓PTH分泌↑。
(2)降钙素:由甲状旁腺细胞合成、分泌,其主要功能是降低血钙和血磷。
总结果:降低血钙、降低血磷(降钙降磷)。
血钙↑降钙素分泌↑,二者呈正比关系。
(3)维生素D:在肝和肾(1-α羟化酶)的作用下,维生素D3转变成1α,25-(OH)2-D3。
(影响肠道钙吸收最主要的因素)总结果:升高血钙、升高血磷(升钙升磷)。
在正常人体内,通过上述三种物质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血钙、血磷浓度的相对恒定。
(二)钙、磷、镁测定的临床意义1.血钙测定血钙可分为游离钙和结合钙。
蛋白结合钙含量和血浆白蛋白浓度有关,如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非扩散性钙也减少,以致血清总钙量下降,但因游离钙不减少,所以临床上不出现缺钙症状。
非扩散性钙和离子钙之间可以互相转变,呈动态平衡。
血清pH对离子钙浓度有显著影响。
酸中毒时Ca2+浓度升高,碱中毒时Ca2+浓度下降。
测定方法:(1)离子钙测定:采用钙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定。
(2)总钙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和滴定法等。
普遍应用的是络合滴定法,优点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用血量少,准确性符合要求。
(总钙通常指血清或血浆钙)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总钙测定的参考方法,使用空气-乙炔焰,钙焰的光吸收特征是422.7nm,比火焰光度法灵敏度高,但不适宜常规检验。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钙离子已在临床应用。
比色法有甲基麝香草酚蓝法和邻甲酚酞络合法。
参考值血清总钙:2.25~2.75mmol/L离子钙:0.94~1.26mmol/L临床意义(1)血清钙升高:(高血钙症比较少见)引起血钙增加的原因有溶骨作用增强,小肠吸收作用增加以及肾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等。
1)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产生过多的甲状旁腺素,多见于甲状旁腺腺瘤,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等情况。
2)甲状旁腺素异位分泌:某些恶性肿瘤可以分泌甲状旁腺素,如肾癌、支气管癌等,但此种情况如未发现原发癌瘤,则很难诊断。
3)恶性肿瘤骨转移:是引起血钙升高最常见的原因。
恶性肿瘤伴有骨转移时有大量骨质破坏,而肾和肠又不能及时清除过多的钙而引起高血钙。
4)维生素D中毒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引起,但此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5)其他:高血钙还可见于类肉瘤病、肾上腺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酸中毒、脱水等情况。
(2)血清钙减低:低血钙症临床上较多见,尤多见于婴幼儿。
1)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后、放射性治疗甲状腺癌时伤及甲状旁腺等情况。
血清钙可降到1.75mmol/L以下,血磷可增高。
2)维生素D缺乏:食物中缺乏,阳光照射少,消化系统疾患等,使血钙血磷均下降,使得钙、磷乘积下降。
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软化病。
3)新生儿低血钙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惊厥原因之一。
4)长期低钙饮食或吸收不良:严重乳糜泻时,食物中的钙与未吸收的脂肪酸结合,生成钙皂,排出体外,造成低钙。
5)严重肝病、慢性肾病、尿毒症、远曲小管性酸中毒等时血清钙可下降,血浆蛋白减低时可使非扩散性钙降低。
6)血pH可影响血清游离钙浓度。
碱中毒时总钙不变,离子钙可下降。
碱中毒离子钙下降是产生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
酸中毒,pH下降,游离钙浓度可相对增加。
2.血磷测定血液中的磷以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种形式存在,血浆中3/4为有机磷,1/4为无机磷。
无机磷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构成血液的缓冲系统。
血磷浓度不如血浆钙稳定。
婴幼儿时期血磷高是由于处于成骨旺盛期,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所致,成人血磷也有一定的生理波动。
血磷和血钙之间有一定的浓度关系。
正常人血钙、血磷浓度的乘积在35~40(mg/dl)之间。
疾病时可升高或降低。
测定方法血清无机磷的测定方法一般有磷钼酸法、染料法和酶法。
磷钼酸法是血清中无机磷与钼酸盐结合形成磷钼酸化合物,再用还原剂将其还原成钼蓝进行比色测定。
染料法如孔雀绿直接显色测定法。
酶法是偶联反应,参与反应的酶有糖原磷酸化酶、葡萄糖磷酸变位酶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反应中使NADP+还原成NADPH,形成NADPH在340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参考值血清磷:0.81~1.45mmol/L临床意义(1)血清无机磷升高: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由于尿磷排出减少,使血磷升高。
2)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排磷量减少,血磷上升,血钙降低。
3)维生素D中毒:由于活性维生素D促进溶骨,并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以及肾对磷的重吸收,因此维生素D中毒时伴有高血磷。
4)其他:血磷升高还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严重急性病、饥饿等情况。
(2)血清无机磷降低:可由于小肠磷吸收减低、肾排磷增加、磷向细胞内转移等原因引起。
1)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都可使无机磷随尿排出增多,造成低血磷。
2)维生素D缺乏:可使小肠磷吸收降低,尿排磷增加,导致低血磷,可见于佝偻病、软骨病等。
3)肾小管病变如Fanconi综合征,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尿磷排泄量增加,血磷下降。
3.血镁测定镁主要存于细胞内,是细胞内含量仅次于钾的阳离子。
测定方法镁和钙有许多相似的生理功能(存在相互拮抗),钙、镁之一发生紊乱时,另一个也常有紊乱,例如,低血镁症常同时有低血钙症。
镁的测定多采用化学法。
甲基麝香草酚比色法:镁可与甲基麝香草酚染料结合成蓝紫色复合物,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
参考值血清镁:0.74~1.0mmol/L,男性略高于女性。
溶血对血清镁测定影响较大。
临床意义(1)血清镁升高:①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在少尿、无尿时期,由于肾清除功能降低,血浆及红细胞内酶含量均增高,可出现高镁血症。
②其他:甲低、Addison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及用镁剂治疗过量时等情况。
血镁增高可出现镁中毒症状,如深部腱反射消失、肌肉瘫软、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血镁过高时可发生心脏骤停。
(2)血清镁减低:低血镁常伴有电解质紊乱。
①镁摄入不足,如禁食、呕吐、慢性腹泻、消化吸收不良。
②尿排镁过多,如肾功能不全多尿期,服用利尿剂等情况。
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症、糖尿病酸中毒也可出现血镁降低。
④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促进镁的丢失。
⑤高血钙时增加尿镁排出,术后输液期血清镁可暂时下降。
低血镁患者常同时伴有水和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镁时可有低钙、低钠、低磷等同时存在,低血镁和低血钙症状相似,不易区分,所以有怀疑时应进行血镁测定。
补充:钙的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血浆钙作为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磷的生理功能:(1)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3)构成核苷酸辅酶类的辅酶。
(4)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和在代谢调控上均起重要作用。
还可以通过化学修饰起代谢调控作用。
镁的生理功能:镁一半以上沉积在骨中。
(1)Mg2+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2)Mg2+是近300种酶的辅助因子。
(3)与体内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并且和ATP、DNA、tRNA、mRNA的生化反应有关系,参与氨基酸的活化等。
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体缺钙的病因不包括A.长期日照不足B.V-D摄入不足C.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D.肾功能障碍E.甲状旁腺激素功能亢进『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甲状旁腺激素功能亢进导致血钙升高。
PTH的调节作用不包括A.升高血钙、升高血磷B.升高血钙、降低血磷C.升高血钙、增加尿磷D.促进肾对钙的重吸收E.促进溶骨『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PTH最终导致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影响肠道钙吸收的最主要因素是A.肠腔内pHB.食物含钙量C.食物性质D.肠道草酸盐含量E.体内1α,25-(OH)2-D3含量『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影响肠道钙吸收的最主要因素是1α,25-(OH)2-D3的含量。
钙在血液内有很多种存在形式,临床上由于血清钙异常引起症状时,多由于哪种形式的变化所致A.白蛋白结合钙B.磷酸钙C.柠檬酸钙D.离子钙E.以上任何一种形式变化都可以引起临床症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扩散性离子钙具有生理活性,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关于镁功能表述错误的是A.镁是常量元素之一B.镁离子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C.镁离子和钙离子在生理功能上有相互协同的作用D.镁离子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抑制作用E.体内镁50%以上存在于骨骼中『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镁和钙有许多相似的生理功能(存在相互拮抗),钙、镁之一发生紊乱时,另一个也常有紊乱,例如,低血镁症常同时有低血钙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