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及附睾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主要鉴别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98.52 KB
- 文档页数:1
慢性附睾炎的诊断鉴别方法慢性附睾炎为附睾慢性炎症,由急性附睾炎反复发作引起,发病缓慢,一般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感染途径以逆行感染为主,细菌经前列腺逆行感染至附睾。
慢性非特异性附睾炎时,附睾呈硬化状态,无急性炎症症状。
组织病理表现为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附睾管上皮化生,附睾管闭塞或有小脓肿伴附睾管的破坏,可出现精子肉芽肿。
慢性附睾炎的诊断方法:1、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x 109/L。
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
尿液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附睾炎的检查手段。
2、超声波检查:可将附睾与睾丸的肿胀和炎症范围显示出来。
3、磁共振检查:附睾炎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其T2加权象上附睾信号可与睾丸信号相同或高于后者。
慢性附睾炎的鉴别方法:1.附睾结核:表现为附睾硬结、疼痛。
病人多有泌尿系结核病史,其输精管增粗、变硬,呈串珠样改变。
附睾结节则多位于尾部,质硬、不规则,有时还与阴囊皮肤粘连、溃破并形成流脓窦道。
分泌物镜检可找到抗酸杆菌。
2.精液囊肿:也表现为附睾有结节,但结节多位于附睾头部,表面光滑,无压痛。
B超可见附睾头部有囊性占位。
3.阴囊内丝虫病:表现为附睾结节伴阴囊疼痛。
但病人有丝虫感染史,阴囊内结节常有数个,多在精索下端及附睾头部,夜间采血可查到微丝蚴。
4.附睾肿瘤:也表现为附睾肿块,有时可出现阴囊胀痛。
但肿块多位于附睾尾部,表面不光滑,界限不清,质地坚硬。
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定诊断。
慢性附睾炎的检查方法:1、超声波检查可将附睾与睾丸的肿胀和炎症范围显示出来。
2、磁共振检查附睾炎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其T2加权象上附睾信号可与睾丸信号相同或高于后者。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109/L。
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
尿液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
温馨提示:附睾炎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男性,15~45岁的青壮年是好发人群。
附睾炎患者常常会表现出阴囊疼痛、发胀、下坠的感觉患侧附睾肿大,有轻度压痛,与睾丸界限清楚,阴囊皮肤水肿发红。
阴囊、睾丸一、急性附睾睾丸炎1.临床与病理附睾炎临床常见,多为感染原因所致,其他原因包括化学性、医源性和特发性。
睾丸炎少见,多继发于流行性腮腺炎或急性附睾炎。
2.声像图变现附睾肿大,常以附睾尾为著,病变回声多数减低,不均匀,如回声增强,可能为既往附睾炎所致,CDFI:血流信号明显增加。
当炎症累积整个附睾时,附睾均匀肿大,回声不均匀,CDFI:附睾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加。
合并脓肿时,内可见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
累及睾丸时,睾丸内部可出现低回声区。
严重时鞘膜腔内可见液性暗区。
附睾炎在疾病不同阶段表现可与不同,病情严重时可见脓肿形成及阴囊穿孔征象。
3.鉴别诊断(1)附睾肿瘤:附睾肿瘤多发生于青少年,生长较快,超声有明确多血供、占位性病变。
临床上少见,一般不考虑。
(2)睾丸肿瘤:当炎症累及睾丸时需要与睾丸肿瘤鉴别。
继发于附睾炎的睾丸炎多有附睾增大,血流信号增多的超声表现;而继发于腮腺炎的睾丸炎,通常腮腺炎症状先于睾丸炎表现,,以上临床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二、睾丸扭转1.病理和临床青少年多发病急,可缓解,既往可有类似发作病史,发病多在睡眠时、寒冷或剧烈运动后。
扭转的睾丸常存在钟摆样畸形的解剖基础,睾丸系膜较长,当提睾肌收缩,导致扭转发生。
发生扭转后患者睾丸疼痛。
常迅速加重。
患侧阴囊皮肤发红、肿胀触痛明显,睾丸位置横位、抬高,精索增粗,有压痛。
病生理变化由静脉回流障碍开始,随后发生动脉缺血,最终睾丸发生缺血坏死。
2.声像图表现睾丸扭转最初睾丸增大,精索增粗,若未复转,5天后逐渐缩小。
急性期睾丸内部回声减低或无明显异常,后回声逐渐分布不均,如出现无回声则提示组织坏死,在出血或梗死时睾丸回声可弥漫性增强。
附睾可增大明显,形态不规则。
CDFI:患侧睾丸实质内部无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在后期因缺血坏死后的组织反应,可表现为血流信号增加,在鞘膜腔内可见液性暗区。
3.鉴别诊断睾丸扭转超声表现较特异,临床应用价值非常好,诊断时需要注意可能存在不全扭转可能,此时睾丸内部血流频谱可能有助于诊断,不全扭转有报道血流频谱呈高阻。
睾丸-附睾炎诊疗指南一、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睾丸-附睾炎是睾丸和(或)附睾的炎性发病过程,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急性疼痛和肿胀,感染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和非性传播。
性传播感染年轻患者性传播感染病菌主要是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生殖道支原体(数据证明有限),同时有肛交性史的男性还有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
非性传播感染1.非性传播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泌尿系梗阻疾病、泌尿系统手术及操作后。
2.流行性腮腺炎(引起单纯睾丸炎最常见的病因),通常发生在疫苗接种不规范的地区。
3.睾丸-附睾结核,多数来源于肾结核、也可以单独发病。
4.布鲁氏菌病、假丝酵母菌。
非感染因素1.胺碘酮用药相关性睾丸-附睾炎,停药后症状消失。
2.贝赛特氏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约 12%~19% 的患者可出现睾丸-附睾炎。
二、临床特征1.急性发作,通常是一侧睾丸、附睾发病。
2.尿道炎的症状包括尿道分泌物、排尿困难、阴茎刺痛不适,病人也可以没有尿道炎的症状。
3.尿路刺激征。
4.体征包括单侧的睾丸、附睾轻压痛,疼痛通常从附睾尾开始并扩散至整个附睾、睾丸。
体征包括:阴囊积液、阴囊皮肤发红、发热。
特殊疾病相关的睾丸附睾炎症状1.腮腺炎病毒性睾丸炎:头痛、发热后单侧或双侧腮腺肿胀,7~10 天后单侧睾丸肿胀,一些非典型的案例也可能出现双侧睾丸肿胀、单纯的附睾炎无明显全身症状。
2.睾丸-附睾结核:长期慢性肿胀疼痛、阴囊皮肤窦道形成、阴囊皮肤增厚。
3.布鲁氏菌病:急性感染后出现发热、出汗、头痛、背痛及身体虚弱。
三、并发症阴囊积液、睾丸脓肿及坏死、不育。
四、诊断睾丸-附睾炎主要是通过症状、体征诊断。
病史采集、泌尿系症状、性传播感染风险、查体能够初步判断病因及经验性抗生素的使用。
尽管以前有报道指出年龄小于 35 周岁男性感染主要是通过性传播,大于 35 周岁的男性病原菌为肠道病原体,但是目前证据还不足,根据年龄和性交史还不足以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五、鉴别诊断该疾病最主要的是与睾丸扭转鉴别,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急症,青年男性突然出现睾丸肿胀疼痛,需排除睾丸扭转,6 小时内行手术探查,随着时间的延长,睾丸缺血坏死几率增加。
附睾淤积症超声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附睾淤积症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附睾内精子液的淤积和堆积。
该疾病可能会对男性的生殖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殖健康。
附睾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贮存和输送精子。
当附睾内精子液积聚过多,无法顺利排出时,就会导致附睾淤积症的发生。
常见的原因包括精子排出障碍、附睾感染、附睾周围组织损伤等。
附睾淤积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睾丸疼痛、附睾肿胀、射精困难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给患者的生活和生殖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十分重要。
超声诊断是目前诊断附睾淤积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附睾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附睾内部的精子液积聚情况,评估淤积的程度,并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超声诊断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附睾淤积症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超声诊断标准非常必要。
这样的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对病情的随访和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附睾淤积症超声诊断标准的制定背景、要点和应用。
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促进附睾淤积症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殖健康水平。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介绍附睾淤积症的背景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会提及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
接下来,正文将详细阐述附睾淤积症的定义和病因,并介绍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常用的诊断方法。
我们将依靠大量的案例和研究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回顾附睾淤积症超声诊断标准的制定背景,探讨该标准的要点和应用。
我们将分析该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和限制,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高频彩超声诊断小儿睾丸附件扭转1清丰县第三人民医院朱晓玲4573002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佘亚鹏睾丸扭转、睾丸附件扭转在小儿阴囊急症中常见。
其临床均以阴囊局部肿痛为特点,在病史上无明显差异, 早期和正确诊断小儿阴囊急症非常重要, 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 是诊断小儿睾丸附件扭转及睾丸扭转比较可靠的方法。
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2006 年1 月至2009 年3 月以阴囊肿痛为主诉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无明显胃肠道症状,无发热者。
临床最后诊断为睾丸扭转或者睾丸附件扭转,共88例,年龄5. 5 个月至14 岁,平均9 岁,其中10~12 岁占54.5 %。
1. 2 仪器:采用IU22 以及Mylab70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7~5 MHz 及4~13 MHz。
1. 3 方法:患儿仰卧,探头直接置于阴囊皮肤上,常规纵、横、斜多切面双侧对比扫查,详细观察记录异常回声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正常与异常区域血流的有无、多少及主要的血流参数。
2 结果本组88 例, 85 例手术证实,3 例保守治疗,其中睾丸扭转6 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6 例(100 %) ,其中左侧4例,右侧2 例;睾丸附件扭转82 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81 例(98. 8 %) ,其中左侧47 例,右侧35 例,1 例误诊为附睾炎。
2. 1 睾丸扭转声像图表现:6 例睾丸扭转,患侧附睾头与精索近睾丸端有大小不等的非匀质性高回声团块,附睾头消失[1 ,2 ] ,精索可有旋转感,附睾体积不同程度增大,轮廓尚清晰,实质回声强弱不均,中间回声低且不均质,周边回声可增强,睾丸鞘膜积液5 例,阴囊壁增厚5 例。
CDFI :睾丸附睾血流信号与健侧对比减少或消失。
2. 2 睾丸附件扭转的声像图表现:于患侧睾丸上方睾丸与附睾头之间的沟内显示患儿的睾丸附件为球形结节,可有蒂样结构与附睾或睾丸相连,范围最小约0. 43 cm ×0. 30cm ,最大约1. 02 cm ×0. 91cm ,边界清晰, 与睾丸相比呈强回声或等回声,不均质性强回声者58 例,内部可有囊状或片状无回声;等低回声者24 例,睾丸附睾肿大39 例,睾丸鞘膜积液53 例,阴囊壁增厚42 例。
附睾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李淑清;李学松;董永良;山刚志;贺占举;金杰;郭应禄;那彦群【期刊名称】《中华男科学杂志》【年(卷),期】2006(12)2【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附睾肿物的超声特征,提高对附睾肿物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9例附睾肿物患者,对病理诊断和超声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179例患者,年龄(51.4±14.7)岁。
附睾肿物包括附睾囊性肿物98例,非特异性附睾炎症27例,附睾结核33例,附睾肿瘤21例。
附睾疾病中囊性肿物超声诊断率93.8%;附睾结核与附睾炎不易鉴别,两者主要区别在于附睾结核常同时合并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和睾丸等多脏器结核,在出现寒性脓疡、钙化灶,与皮肤形成窦道时易诊断;附睾肿瘤多为良性,恶性少见,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超声特征综合鉴别。
结论:超声检查对附睾肿物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是附睾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总页数】4页(P164-166)【关键词】附睾肿物;超声诊断【作者】李淑清;李学松;董永良;山刚志;贺占举;金杰;郭应禄;那彦群【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沧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7.22;R445.1【相关文献】1.浅析下腹部腹膜后肿物与妇科肿物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 [J], 何萍;罗渝昆;李建如;李岩密;王艳秋2.浅析下腹部腹膜后肿物与妇科肿物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 [J], 何萍;罗渝昆;李建如;李岩密;王艳秋;3.浅析下腹部腹膜后肿物与妇科肿物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 [J], 雷霆4.浅析下腹部腹膜后肿物与妇科肿物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 [J], 雷霆;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3例附睾尾部肿物的诊断评价 [J], 李琛;郭蓉;罗永芬;谢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