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900.50 KB
- 文档页数:12
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男性生殖系统是指男性身体内负责生殖功能的器官和组织,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输精管结节、前列腺、尿道等。
这些器官和组织协同工作,完成睾丸产生精子、输送精子以及排尿等功能。
下面将逐一介绍男性生殖系统的每个部分。
1、睾丸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阴囊内。
睾丸呈卵圆形,由外层鞘膜包裹,鞘膜下方有着丰富的络腮组织。
睾丸内部由包裹着许多小管的网状组织构成,这些小管称为精索。
精索内运输着成熟的精子,以及作为能提供营养的液体。
2、附睾附睾是连接睾丸和输精管的结构,位于睾丸的后上方。
附睾内储存着未成熟的精子,具有保护和抗感染的作用。
在输送精子过程中,附睾会释放储存的精子进入输精管。
3、输精管输精管是一对细长的管道,从附睾开始延伸至尿道。
输精管的主要功能是将睾丸产生的精子和附睾中的成熟精子输送到尿道。
输精管的内腔非常狭窄,并覆盖着纤毛,这些纤毛的搏动帮助精子前进。
4、输精管结节输精管结节是指位于输精管近尿道的一段结构,通常被称为精囊。
精囊是一个储存精子的膨大部分,同时还能够产生精子所需的液体。
当精子被输送到尿道时,精囊的液体会与精子混合,形成精液。
5、前列腺前列腺位于输精管和尿道之间,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器官。
前列腺主要产生前列腺液,这种液体含有许多对精子有益的物质,如营养物质和碱性物质。
前列腺液有助于维持精子在尿道中的存活能力,并提供了浓缩的精子所需的环境。
6、尿道尿道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结构,起着输送尿液和精液的作用。
尿道位于阴茎的中央位置,一端连接着膀胱,另一端延伸至阴茎的尖端。
尿液从膀胱经过尿道排出体外,而精液则经由尿道流出体外。
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如上所述。
每个器官和组织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共同完成生殖过程。
通过了解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男性生殖健康问题和疾病,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组织学解剖--睾丸睾丸(一) 一般结构 1. 被膜浆膜(睾丸鞘膜脏层):由间皮及少量结缔组织组成白膜(tunica albuginea):位于浆膜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睾丸纵隔(mediastinum testis):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形成睾丸纵隔,纵隔结缔组织呈放射状深入睾丸实质形成许多睾丸小隔 2. 实质由睾丸小隔分隔睾丸实质成250多个锥体形睾丸小叶。
每个睾丸小叶含1)1~4条弯曲的小管——生精小管生精小管在近睾丸纵隔处变为短而直的直精小管直精小管在睾丸纵隔内相互吻合形成睾丸网即生精小管→直精小管→睾丸网2)生精小管间的结缔组织为睾丸间质,内含睾丸间质细胞(二) 生精小管(seminiferous tubule) 是睾丸产生精子的场所它为极度弯曲的上皮性管道成人的生精小管:长30~70cm管径150~250um,中央为管腔管壁厚60~80um1.结构生精上皮基膜1)生精上皮(spermatogenic epithelium)组成:两种细胞支持细胞:支持细胞作单层排列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生精细胞镶嵌在支持细胞侧面及腔面由上皮基部到腔面作多层(5~8层)排列2)基膜较厚外周覆以胶原纤维和一些梭形的具有收缩功能的类肌细胞(myoid cell)肌样细胞收缩有助于精子排出2.生精细胞与精子的发生生精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青春期前,生精小管管腔很小或缺如,管壁中只有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青春期开始,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生精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形成精子,生精小管壁内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
1)精原细胞(spermatogonium)位置紧贴生精上皮基膜细胞形态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2um细胞结构细胞质内除核糖体外,细胞器不发达。
是各级生精细胞中最幼稚的细胞细胞分类精原细胞分A、B两型A型精原细胞是生精细胞中的干细胞,经过不断地分裂增殖,一部分A型精原细胞继续作为干细胞,另一部分分化为B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经过数次分裂后,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位置位于精原细胞近腔侧细胞形态圆形,体积较大,直径约18um细胞结构核大而圆,染色质呈粗网状,染色体核型为46,XY细胞经过DNA复制后(4n DNA),进行第-次成熟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由于第一次成熟分裂的分裂前期历时较长,所以在生精小管的切面中常可见到处于不同增殖阶段的初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位置紧靠管腔细胞形态圆形,直径约12um细胞结构核圆形,染色较深,染色体核型为23,X或23,Y(2n DNA),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通过着丝粒相连次级精母细胞不进行DNA 复制,即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开,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形成两个精子细胞由于次级精母细胞存在时间短,故在生精小管切面中不易见到4)精子细胞(spermatid)位置紧靠管腔细胞形态圆形,体积更小,直径约8um细胞结构核圆,染色质致密。
睾丸的知识点总结睾丸的解剖结构1. 位置:睾丸位于阴囊内,由附睾和睾丸组成。
2. 结构:睾丸外被一层称为睾丸膜的筋膜所包裹,内部由包裹睾丸的鞘膜、睾丸内部的间质组织、生精小管和输精管等结构组成。
睾丸功能1. 生精: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精子的主要器官,成熟的精子会通过输精管进入射精道,参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和受精过程。
2. 分泌睾丸激素:睾丸还能分泌雄性激素,主要是睾酮,对男性的第二性征发育和性功能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睾丸生理活动1. 生殖细胞增殖和成熟:睾丸内的生精小管能不断地产生和成熟精子,完成精子的生成过程。
2. 雄激素的分泌:睾丸的间质细胞能分泌睾酮和其他雄性激素,维持睾丸和附器的正常功能和男性的第二性征。
睾丸疾病1. 睾丸炎:睾丸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睾丸和附睾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睾丸肿胀、疼痛等,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生育力。
2. 睾丸扭转:睾丸扭转是睾丸周围韧带异常活跃导致睾丸扭转,引起睾丸供血受阻而出现严重疼痛,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3. 睾丸肿瘤:睾丸肿瘤是男性常见的肿瘤之一,一般会出现睾丸肿块、疼痛等症状,需要及早就诊确诊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4. 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是由于精索内的静脉血流不畅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睾丸部位的胀痛和不适,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生育能力。
睾丸保健1. 避免外伤: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中较为脆弱的器官,需要避免外伤和挤压,避免引起睾丸炎、扭转等疾病。
2. 温度调节:睾丸需要适宜的温度环境才能正常发育和生成精子,因此需要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环境,如长时间坐车、使用电脑等。
3.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睾丸的健康。
4. 定期体检:男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定期进行性生殖系统的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保持睾丸的健康。
总结来说,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器官,它不仅能生成精子,还能分泌雄性激素,对男性的性功能和性征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男性生殖系统解剖男性生殖器官分内、外生殖器官两部分。
内生殖器官包括睾丸、输精管道及附属性腺等。
睾丸是男性的生殖腺,是产生精子的器官、也是男性性腺,具有分泌男性激素,刺激男性性征发育的功能。
输精管道包括附睾、输精管和射精管以及与排尿共用的尿道。
附属腺体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
外生殖器官包括阴茎和阴囊(图1–1)。
一、内生殖器(一)睾丸(testis)(图1–2)1、形态结构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一般左侧睾丸比右侧低1cm。
睾丸是稍扁的卵圆形器官,表面光滑,呈青白色。
睾丸长3~4cm,厚l~2cm,宽2~3cm,重10~15g。
新生儿的睾丸体积相对较大,在性成熟以前,睾丸发育较慢,到性成熟期则发育迅速,老年人则随年龄增加而萎缩。
睾丸的大小因人而异,就是不同种族也有明显的差异。
睾丸的大小主要在于曲细精管长度和数量所决定。
此外,还与睾丸产生精子的数量和性交的频率有关联。
睾丸分内外两面、前后两缘和上下两端。
内侧较平坦,与阴囊隔相连。
外侧面略凸隆,贴于阴囊外侧壁。
睾丸后缘有系膜,称系膜缘,与附睾和精索下部接触,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从此通过。
睾丸前缘凸隆,称游离缘。
睾丸上端稍向前、外,上端后部被附睾遮盖,下端游离。
睾丸表面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分别为鞘膜脏层、白膜(tunica albuginea)和血管膜。
睾丸被膜有支持和容纳睾丸实质的作用。
睾丸被膜的收缩和舒张对睾丸起一种按摩或泵的作用,使睾丸内压增加,促使睾丸精子向附睾排放。
睾丸被膜的收缩可受神经、激素和温度等因素的调节。
鞘膜脏层为一层扁平较薄的间皮,与鞘膜壁层形成一很窄的鞘膜腔,腔内含有少量液体,有润滑作用,可以减少睾丸活动时的摩擦。
睾丸白膜色白,由富有弹性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
白膜包绕睾丸实质,在睾丸后缘增厚并进入睾丸实质,形成不完全垂直的结缔组织隔,即睾丸纵隔(mediastinum testis)。
从睾丸纵隔发出许多结缔组织隔,各睾丸小隔,呈扇形向周围放射,伸入睾丸实质,将睾丸分成100~300个大小不等的睾丸小叶。
睾丸睾丸的解剖和结构睾丸是两个微扁的椭圆体,表面光滑,前端游离,后面附有系膜,分别悬垂于两侧阴囊内,左侧睾丸较右侧略低。
成年人的睾丸平均长约4-5厘米,宽2.5厘米,前后直径3厘米。
重约10.5-14克。
睾丸表面有两层鞘膜,脏层鞘膜被盖睾丸表面,壁层鞘膜贴附于阴囊内侧壁。
两层之间有一腔隙,称为鞘膜腔,内含少量液体,可以减少睾丸在阴囊内移动时的阻力。
在脏层鞘膜之下,有一致密的纤维膜(即白膜)包围睾丸实质,白膜后上方(睾丸门)特别增厚,称为睾丸纵隔。
由此分出许多纤维组织伸入睾丸实质内,将睾丸分成200多个小叶,睾丸小叶由曲细精管和间质细胞所组成,每个小叶可有3-4条迂回的睾丸曲细精管。
这些曲细精管相互汇集而成一条直细精管,各小叶的直细精管再向后上侧会合而构成睾丸网,有睾丸发出10-15条睾丸输出小管,穿过白膜而进入附睾头。
睾丸的精子发生曲细精管的上皮细胞是产生精子的基地,它由多层的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赛透力氏细胞)所组成。
精子发生是指男性生殖细胞的演变,即从未分化的干细胞或精原细胞开始,经过多次有丝分裂并长大成为精母细胞,后者再行减数分裂成为精子细胞,最后形态变化形成精子。
人类的精子发生过程很有规律,并伴有细胞变化的明显次序。
从精原细胞发生成为精子的整个时期,称为生精周期,经测定人的生精周期为60天左右。
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曲细精管中各级生精细胞,根据细胞结构、大小及位置的不同,可区分出各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一般自基底膜向管腔按序可分为下列各级生精细胞:1、精原细胞:是指出生后处于有丝分裂期的最原始的男性生殖细胞,通常直接贴附于曲细精管基底膜上。
精原细胞分裂后,除发育为初级精母细胞外,仍有一部分处于未分化状态,即为干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位于精原细胞内层,细胞常见在分裂状态中。
3、次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第一次成熟分裂)后成为两个含有半数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结合与分配的异常都可以造成不育或畸形。
解剖睾丸小叶的名词解释睾丸小叶是指睾丸的结构单位之一,在解剖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睾丸小叶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进行解释。
为了更好地理解睾丸小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睾丸的结构。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阴囊内。
睾丸主要由许多弹性组织组成,包含众多的结构单位,其中之一就是睾丸小叶。
睾丸小叶是指睾丸内部呈弯曲状的小片状结构,这些小叶由一层层细小的间质组织和睾丸小管所构成。
每个小叶直径约为1-3毫米,可以看作是一个由间质和小管组成的短管。
这些小叶从睾丸的外围向内螺旋状排列,形成一种树状结构。
睾丸小叶是睾丸内分泌和生殖功能的基本单位。
间质组织负责分泌睾丸激素,而小管则负责生成和输送精子。
在间质组织中,有着大量的间质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分泌睾丸激素,如睾酮。
睾丸激素是男性第二性征的主要来源,对于男性性发育和生殖功能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而在小管中,有着精原细胞、睾丸上皮细胞和支持细胞。
精原细胞是生殖细胞的祖细胞,通过分裂和发育最终形成精子。
睾丸上皮细胞则有着重要的保护和营养作用,它们包围和承托着发育中的精子,提供必要的环境和营养物质。
而支持细胞则起到支持和维护细胞结构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睾丸小叶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通过小管将精子运送到睾丸尾部的输精管内。
每个小管里面都有睾丸小管,这些小管之间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睾丸的结构网络。
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男性的睾丸内含有数千个小叶,每个小叶都有数十到数百个小管。
这使得睾丸内部的表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精子的生成和储存。
同时,小叶的结构也帮助睾丸维持其形状和弹性,有助于对睾丸的保护和支撑。
综上所述,睾丸小叶是睾丸内的一个重要结构单位,具有睾丸分泌和生殖功能的基本作用。
通过间质组织的激素分泌和小管中的精子生成,睾丸小叶对男性的性发育和生殖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研究和了解睾丸小叶的功能机制,对于男性生殖健康和生殖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