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管等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

信管等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

信管等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
信管等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授课学时:118学时(理论64学时,实验54学时)授课时间:第二学期

承担单位: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影像学

承德医学院

2006年4月

一、课程简介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它是临床专业和与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配布、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等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为了避伽重复,内分泌系统由组织学承担。

按我院教学计划规定,信管等专业教学时数为65学时,其中理论课39学时,实验课26学时。理论课实验课比例为3: 2o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知识

1. 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结构配布的总规律。正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解剖学方位术语。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内部结构和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2. 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组成、形态、位置、结构特点及其简要的功能意义。常用的骨性、肌性、大血管、神经干体表投影和重要脏器的体表定位等

(二)基本技能

1. 自学能力:实验课由学生对照教材观察教学标木、模型、挂图等,掌握所要求的结构内容。通过独立观察、分辨各种结构,加深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 基本技能:人体表面标志的摸认,正确和系统地观察、分析、综合和描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3. 通过选择的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外语要求学生熟悉常用的解剖学英文名词,为阅读英文书刊、资料信息的收集创造条

件。

(三)基本素质

1. 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献身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智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日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3.体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学时分配

单元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1.绪论骨与连结44

2.肌学44

3.内脏总论消化系统54

4.呼吸系统泌尿系统54

5.生殖系统腹膜44

6.脉管总论心44

7.动脉55

8.静脉淋巳54

9.眼耳44

10.神经总论脊髓脊神经64

11.脑干脑神经65

12.小脑间脑端脑64

13.传导通路脑被膜脑血管64

合计6454

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单元绪论骨和骨连结

绪论

【目标】

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 掌握人体解剖学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3. 了解人体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内容】

1. 一?般介绍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 重点阐述人体解剖学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3. 一般介绍人体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骨和骨连结

【目标】

1. 掌握骨的一般形态、构造和功能。

2. 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及运动形式。

3. 掌握颅骨、上下肢骨、躯干骨的位置、名称,熟悉其主要形态结构。

4. 掌握椎骨间的连结、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骸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颗下颌关节的结构特点及运动。熟悉骨盆的组成及分部。

【内容】

1. 重点阐述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一般介绍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

2. 详细讲解脊柱的的组成、分部、正常弯曲和功能。重点阐述椎间盘的构造和功能。详细讲解前、后纵韧带、黄韧带的附着和功能。

3. 重点阐述肋骨和胸骨的形态和功能。

4. 一般介绍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5. 掌握颅的分部、组成。脑颅、面颅诸骨的位置。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重要孔裂。了解顶面观、侧面观结构。掌握骨性鼻腔的构成及鼻旁窦的构成及鼻旁窦的开口。

6. 掌握颛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7. 一般介绍颅的重要骨性标志。

8.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肩胛骨、肱骨、尺骨、槎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9. 掌握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梯腕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10. 一般介绍上肢骨重要骨性标志。

11.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髓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12. 掌握骸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详细讲解骨盆的组成、分部。掌握足弓的概念及功能。

13. 一般介绍下肢骨重要骨性标志。

第二单元肌学

【目标】

1. 掌握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起止和作用。

2. 掌握肌的配布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

3. 了解肌的命名,肌的辅助装置。

4. 掌握头肌阻嚼肌、颈浅肌、上、下肢肌群、起止概况及作用,胸腹大块肌起止概况及作用。

5. 熟悉斜角肌间隙、腋窝、腹股沟管、胭窝、腹直肌鞘结构及意义等。

【内容】

1. 详细讲解背浅肌(斜方肌、背阔肌)及竖脊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

2. 重点阐述颈浅肌(胸锁乳突肌)起1上作用。前、中斜角肌的起止,斜角肌间隙的围成。一般介绍舌骨上、下肌群概况

3. 详细讲解胸上肢肌、胸固有肌起止概况和作用

4. 重点阐述膈的位置、形态、运动、三个裂孔

5. 重点阐述腹肌层次、名称、形态和作用。详细讲解腹直肌鞘、腹股沟管结构

6. 一般介绍表情肌的配布特点和作用。重点阐述阻嚼肌的位置、名称、颛肌、咬肌的起止概况和作用

7. 重点阐述肩带肌配布、起止概况和作用。上臂前、后群肌的起止概况和作用。前臂前、后群肌的起止概况和作用。

8. 重点削述骸肌分群、起止概况和作用。大腿肌前、后、内群肌起止概况和作用。小腿肌前、后、外群肌起止概况和作用。

9. 一般介绍足肌概况。

10. 详细讲解腋窝、肘窝、股三角、胭窝概念。

第三单元内脏总论消化系统

内脏总论

【目标】

1. 了解内脏的概念。

2. 掌握内脏各系统组成和功能。掌握各系统重要器官、形态位置构造及功能。

3. 熟悉胸腹部标志线及腹部分区。

【内容】

1. 一般介绍内脏的概念。

2. 重点阐述内脏各系统组成和功能。掌握各系统重要器官、形态位置构造及功能。

3. 详细讲解胸腹部标志线及腹部分区。

消化系统

【目标】

1. 熟悉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口腔分部,牙、舌、大唾液腺的形态结构。

3. 掌握食管分部、生理狭窄、胃形态、十二指肠分部、空回肠特点、结肠特点、分部,盲肠、阑尾、肛管结构。

4. 掌握肝、胰形态、位置、熟悉肝外胆道。

【内容】

1. 重点阐述咽峡构成、牙的形态和构造、舌的形态和黏膜特征、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位置形态及腺导管的开曰。

2. 重点阐述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及连通

3. 重点阐述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

4. 重点阐述结肠分部及结肠形态特征,盲肠的形态结构。

5. 重点阐述阑尾位置、形态及其根部体表投影。

6. 重点阐述肛管的黏膜结构。

7. 重点阐述肝的形态位置。详细讲解肝外胆道组成及胆汁排放途径。

8. 重点阐述胰的形态、位置及胰液的排放。

第四单元呼吸系统

【目标】

1.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鼻旁窦、喉腔、主支气管、肺形态和结构。

2. 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了解纵隔概念及区分。

【内容】

1. 详细讲解鼻腔分部和各部的形态。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2. 重点阐述喉的位置、构造概况主要体表标志,喉腔形态结构。

3. 重点阐述气管位置和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

4. 重点阐述肺的形态位置。

5. 重点阐述胸膜、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及临床意义。

6. 一般介绍纵隔概念及区分。

第五单元泌尿系统

【目标】

1. 熟悉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

2. 掌握输尿管、膀胱的形态、位置。女性尿道特点。

【内容】

1. 重点阐述肾的位置形态和构造。

2. 一般介绍肾的被膜。

3. 重点阐述输尿管分部及生理性狭窄。

4. 重点阐述膀胱位置及形态。膀胱三角及临床意义。一般介绍膀胱与腹膜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5. 重点阐述女性尿道特点及开曰。

第五单元生殖系统及腹膜

【目标】

1. 掌握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器官名称、位置及功能。

2.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分部、各部器官名称、位置及功能。

3. 了解乳房形态、位置。掌握其结构。

4. 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熟悉腹膜形成物。

【内容】

1. 重点阐述睾丸、附睾、前列腺的形态、位置。

2. 详细讲解精索概念。重点阐述输精管形态特征、分部和结扎部位。

3. 详细讲解阴茎的形态和构成。重点阐述男性尿道分部、三个扩大、三个狭窄及两个弯曲。

4. 重点阐述卵巢、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

5. 重点阐述输卵管位置、分部和受精部位。女性结扎的部位。

6. 详细讲解阴道形态位置。重点削述阴道穹概念、尿道口与阴道口的位置关系。

7. 重点阐述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详细讲解大网膜、小网膜、网膜孔的位置,肠系膜。男性直肠膀胱陷凹,女性直肠了宫陷凹及临床意义。

8. 详细讲解腹膜外位、内位、间位器官的概念。

第六单元脉管系统总论及心血管系统

【目标】

1. 熟悉脉管系统的组成。了解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

2. 熟悉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概念。

3. 了解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结构特点及配布特点。

4. 掌握心位置、外形、内腔结构、心传导系统及心的血管。

5. 掌握体循环动脉在头、颈、胸、腹、盆、上下肢动脉干位置及相互连属。

6. 熟悉上下腔静脉组成(属支),掌握四肢浅静脉、肝门静脉属支和与上、下腔静脉吻合部位。

【内容】

1. 重点阐述心脏的位置、外形及心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心脏的血液供应和心包。

2. 一般介绍肺循环的动脉。

3. 掌握体循环的动脉。主动脉起止、行程、分部。头颈、上肢、胸、腹、下肢动脉干重要分支行径和分布。

4. 详细讲解静脉系的结构特点。

5. 详细讲解上腔静脉系的组成、属支、起止、行径。头臂静脉、奇静脉的组成、行径、主要属支。

6. 详细讲解下腔静脉的组成及主要属支、行径。

7. 重点阐述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和属支;肝门静脉系统结构特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

8. 重点阐述四肢浅静脉行径及注入。

第七单元淋巴系统

【目标】

1. 熟悉淋巳系统的组成和配布特点。

2. 掌握局部淋巳结的概念。

3. 掌握胸导管、右淋巳导管行径及注入。

4. 熟悉身体各部淋巴结和淋巳管。

5. 掌握脾位置形态,了解其功能。

【内容】

1. 重点阐述胸导管、右淋巳导管的起止、行径及收集范围。

2. 详细讲解头颈部、上肢、胸部、腹部、盆部剥下肢的淋巳管和淋巳结。

3. 重点阐述脾的位置和形态。一般介绍脾的功能。

第八单元感觉器官总论视器

【目标】

1. 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的概念。

2. 了解感受器的分类。

3. 掌握眼球的构造及各部的功能。

4. 熟悉泪器组成。

5. 了解眼睑和结膜形态。

6. 掌握眼外肌名称、位置及作用。

7. 掌握视近物、远物的视力调节。

8. 熟悉房水产生及循环。

【内容】

1. 重点阐述眼球壁各层及其结构名称、位置和功能。眼球的内容物各结构名称和功能。

2. 重点阐述视近物、远物视力调节。眼外肌名称、位置及租用。

3. 详细讲解房水产生、循环及功能。

4. 一般介绍眼睑和结膜形态及功能。

第九单元前庭蜗器

【目标】

1 .了解外耳分部、形态特点及幼儿外耳道特点。

2. 掌握中耳分部,鼓室位置、内容物、六壁毗邻及交通,咽鼓管形态、作用及小儿特点。

3. 掌握骨迷路与膜迷路的分部及功能。

【内容】

1. 一般介绍外耳、中耳、内耳分部及位置关系。

2. 重点阐述鼓室六个壁及毗邻。一般介绍听小骨及听小肌及作用。

3. 重点阐述咽鼓管形态、功能及小儿特点。

4. 重点阐述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及耳蜗)的形态与膜迷路的组成。详细讲解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形态和功能。声波的传导途径。

第十单元神经系统总论

【目标】

1. 了解神经系统组成及其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

2. 掌握神经系的区分。神经系常用术语。

3. 熟悉神经元基本结构、分类、突触及反射弧概念。

【内容】

1. 一般介绍神经系统组成及其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

2. 重点阐述神经系的区分。神经系常用术语。

3. 详细介绍神经元基本结构、分类、突触及反射弧概念。

第十一单元中枢神经系统

【目标】

1. 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内部结构,灰质与白质的配布。

2. 熟悉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

3. 熟悉脑的位置、组成和各部分脑的境界。掌握脑干的组成(菱形窝、第四脑室)、m-xn

脑神经附连。熟悉脑干内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及主要纤维束的名称、位置。

4. 掌握小脑位置、外形、分叶。了解小脑核的名称。

5. 掌握间脑位置、分部。了解第三脑室位置、连通。熟悉背侧斤脑特异性核团纤维联系和功能。熟悉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位置及功能。

6. 掌握端脑大脑半球分叶、各叶主要沟|可、白质(月并眠体、穹隆)。基底核组成。了解新、旧纹状体概念及功能。掌握内囊位置、分部及其内所含纤维束。熟悉大脑皮质技能定位,

各机能区位置及功能。

7. 熟悉木体感觉、痛、温、触觉通路、视觉传导通路组成、概况(胞体位置、纤维交叉及皮质投射)。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熟悉锥体束组成概况(上、下运动神经元、纤维交叉)。

8. 掌握脑脊被膜,形态特征及形成结构。了解脑脊液产生及循环。熟悉脑动脉来源及分布范围概况。掌握大脑动脉寰(willis环)组成。

【内容】

1. 重点阐述脊髓的位置、外形(2个膨大、6条沟、马尾、终丝)、内部构造(灰质、前角、后角、性质、分层概念、白质三个索主要上、下行纤维束名称、功能)。脊髓节的概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 详细讲解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各自的境界。重点阐述脑干概念及外部形态结构及脑神经根附莲(菱形窝、第四脑室位成及交通)。一般介绍脑干内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及主要纤维束名称。

3. 重点阐述小脑位置、外形、分叶。一般介绍小脑核团。

4. 详细讲解间脑位置、五部中的背侧丘脑、下丘脑、后丘脑。-?般介绍上丘脑及底丘脑。

5. 重点阐述大脑半球主要沟回、分叶。白质三种纤维(主要为月并舐体、穹隆)。基底核名称、位置、新旧纹状体概念。内囊位置、前肢、膝、后肢及其通过的纤维束。详细讲解侧脑室形态、连通及脉络从。详细讲解大脑皮质、躯体运动、感觉、视觉、听觉、语言等中枢位置及功能。

6. 详细讲解木体感觉、痛温触觉传导通路三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位置,二级纤维交叉位置、投射大脑皮质部位。视觉传导路、神经元胞体位置、纤维交叉、大脑皮质投射部位。一般介绍瞳孔对光反射。详细讲解锥体束组成(上、下运动神经元)、纤维交叉、皮质核束支配脑神经运动核、皮质脊诡束支配脊髓前角概况。一般介绍椎体外系的概念。

7. 重点阐述脑、有髓三层膜结构特点、形成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脑硬膜隔、硬膜静脉窦。详细讲解脑室系统及脑脊液产生及循环。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椎动脉)在大脑半球分布。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组成。

第十二单元周围神经系统

【目标】

1. 熟悉脊神经组成、纤维成分、分支分布概况。

2. 熟悉颈丛、臂丛、腰丛、龈丛组成及位置。掌握各丛主要神经的行径及分布。了解胸神经前支分布、掌握其节段性分布。

3. 掌握脑神经名称、性质、连脑及进出颅部位及分布。

4. 了解内脏神经概念、区分及分布概况。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部位、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纤维分部概况。熟悉内脏大、小神经分布概况。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部位。熟悉副交感神经节位置。了解伴随脑神经in、vn、ix、x节前纤维及节后纤维分部概况。了解盆内脏神经分布概况。

【内容】

1. 详细讲解脊神经组成、纤维成分、分支分布。

2. 详细讲解颈丛组成、位置、皮支分布概况。重点阐述膈神经行径及分布。

3. 重点阐述臂丛组成、位置。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槌神经及腋神经行径及分布。

4. 介绍胸神经前支分布。重点阐述节段性分布。

5. 详细讲解腰丛组成、位置。重点阐述股神经、闭孔神经行径及分布。

6. 详细讲解能丛组成、位置。重点削述坐骨神经行径及分支。胫神经、腓总神经行径、分

支、分布。

7. 重点阐述脑神经名称、性质、连脑、进出颅部位。

8. 重点阐述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眼、上颌及下颌神经)、面神经(鼓索支、管外分支)、舌咽神经(舌支、咽支)、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前后干分支)、副神经及舌下神经纤维成分和分布。

9. 一般介绍内脏神经概念及区分(内脏感觉、内脏运动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重点阐述交感神经低级中枢(Tl—T3脊髓侧角交感神经元)。椎旁节、椎前交感神经节。一般介绍内脏大、小神经节前纤维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概况。

10. 详细讲解副交感低级中枢、颅部(动眼神经副核、脑桥泌诞核、延髓泌诞核及迷走神经背核)。脊髓抵部2—4节副交感神经元。介绍伴随III、VD、IX、X脑神经节前纤维及节后纤维分布概况。盆内脏神经分布概况。

五、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

实习一骨及骨连结

【目标】

1?熟悉全身骨的名称、位置及主要结构。

2. 掌握椎骨构造。熟悉各段椎骨的特点。掌握颅底内面观、肩胛骨、胸骨、肱骨、髓骨、股骨形态结构。

3. 掌握椎骨间连结、颗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骸关节、膝关节结构特点和运动。

4. 了解椀腕关节、足小腿关节、胸锁关节及足弓。

5. 了解重要骨性标志。

【内容】

1. 全身骨架标本:示教颅骨脑颅8块、面颅骨15块的名称、位置;躯干骨、胸骨、肋骨和椎骨的名称、位置;上肢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槎骨及手骨诸骨;下肢骨甑骨、股骨、胫骨、腓骨及足诸骨的名称、位置。

2. 游离骨:椎骨标本示教椎体、椎弓、上、下关节突,棘突、横突。上肢骨标本示教肩胛骨形态(面、缘、角、肩胛冈、肩峰等),学生自己观察肱骨、尺骨、横骨。下肢骨标本示教股骨形态,头、颈、体,大、小转了,内、外侧躲等,学生日己观察甑骨、胫骨、腓骨。

3. 椎骨间连结标木示教椎间盘(纤维核、髓核)、关节突关节、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4. 颅的连结标木示教颛下颌关节的关节盘、关节面及关节囊。

5. 上肢关节标本示教肩关节结构特点,关节面头大盂小,囊薄而松弛,腔内有肱二头肌腱通过,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囊除下壁外,有喙肱韧带及肌纤维加入,有助于关节的稳定性。肘关节、横腕关节学生自己观察。

6. 下肢关节标木示教膝关节,三骨参与关节面,关节囊前后松弛、囊内前后交叉韧带、胫侧、腓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滑膜囊等。骨盆、骸关节学生自己观察。

7. 摸认下列骨性标志枕外隆突、下颌角、棘突、胸骨角、肋弓、剑突、肩峰、尺骨鹰嘴、掌骨小头、骼崎、耻骨结节、大转了、能骨、内外踝、跟结节。

8. 学生对示教内容作选择性观察。

实习二肌学

【目标】

1. 熟悉肌构造(肌腹、肌腱),起点、止?点、肌的作用分析方法。

2. 掌握头颈肌、四肢肌和躯干肌配布概况。

3. 了解肌的肌性标志。熟悉腋窝、股三角、胭窝、腹股沟管。

【内容】

1. 头颈肌标本示教面部表情肌,重点阐述阻嚼肌、眼轮匝肌。示教颈浅层肌,重点阐述胸锁乳突肌,深层前、中斜角肌及其间隙。

2. 上肢肌标本示教肩带肌、臂肌(前、后群)前臂肌(前、后群)及手肌(三群)。重点阐述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横肌、指伸肌、屈指浅深肌。详细讲解腋窝。

3. 躯干肌标木示教及重点阐述背阔肌、斜方肌、竖脊肌、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详细讲解腹股沟管。

4. 下肢肌标本示教骸肌、大腿肌(内、前、后群肌)、小腿肌(前、后群)及足肌。重点阐述骼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趾仲肌、小腿三头肌。详细讲解胭窝、股三角。

5. 认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胸大肌、臀大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

6. 学生对示教内容作选择性观察。

实习三消化系

【目标】

1 .熟悉消化系组成,消化管(上、下消化道)、消化腺(肝、胰)。

2. 掌握曰腔器官牙、舌形态,唾液腺。咽的位置、分部及其结构。食管分部及三个狭窄。胃的形态、位置,十二指肠分部,空回肠结构特点,盲肠、阑尾位置,阑尾根部体表投影、结肠分部及特点,肛管的粘膜结构。

3. 掌握肝的位置、形态。熟悉肝外胆道。掌握胰的形态、位置。

【内容】

1. 整尸标本示教口腔至肛管各级消化管道名称、位置。示教肝、胰在体位置及形态。

2. 头颈矢状切标本示教鼻咽、口咽、喉咽及其结构。十二指肠、胰标本示教十二指肠四部及大乳头。胰头、体、尾及胰管。空回肠游高标本上示教环状囊、淋巳滤泡。回盲部标本示教回盲瓣、阑尾形态。结肠游离标本示教结肠带、袋及肠脂垂。肛管标本示教肛柱、肛瓣、齿状线、肛窦等。

3. 游离肝标本示教肝形态,二面、四缘、分叶,肝门及其结构。肝外胆道,胆囊、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

4. 学生对示教标本作选择性观观察。

实验四呼吸系及泌尿系

【目标】

1. 熟悉呼吸系和泌尿系组成。了解纵隔概念及区分。

2. 掌握呼吸系,鼻旁窦位置及开口,喉的位置,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形态、喉腔。左右主支气管特点,肺的形态,壁胸膜分部及肋膈隐窝。

3. 掌握泌尿系,肾的位置、形态、结构。输尿管分部、生理狭窄,膀胱分部、膀胱三角、女性尿道开曰位置。

4. 学生对示教标木作选择性观察。

【内容】

1. 整尸标本示教呼吸系的鼻腔、喉、气管、左右主支气管,肺,胸膜(壁胸膜、脏胸膜、

肋膈隐窝)。纵隔围成。示教泌尿系,肾、输尿管、膀胱在体位置及形态。

2. 呼吸系游离标木示教鼻腔(鼻甲、鼻道、鼻旁窦及其开口),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喉腔(两对囊、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左右主支气管比较,肺的形态、分叶、肺门。

3. 泌尿系游离标本示教肾的形态(两端、两面、两缘,肾门及结构,肾蒂),肾的结构(皮质、偷质,肾柱、肾锥体、肾大、小盏、肾盂)。膀胱形态(尖、底、体、颈)及膀胱三角。女性盆部矢状切标本示教膀胱位置、女性尿道及开曰。

4. 学生对示教标木作选择性观察。

第五单元男女生殖系及腹膜

【目标】

1. 熟悉男女生殖系组成,备器官名称、位置及功能。掌握睾丸构造、输精管分部及结扎部位。前列腺位置及毗邻。男性尿道分部、狭窄、弯曲。了解阴茎的构造。

2. 熟悉女性生殖系的组成,备器官名称、位置及功能。掌握卵巢、子宫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输卵管分部、结扎部位。熟悉阴道穹概念。了解阴道前庭、尿道口与阴道□位置关系。

3. 掌握腹膜、腹膜腔概念。熟悉腹膜形成物(网膜、系膜、腹膜陷凹)。

【内容】

1. 男性盆腔矢状切标木及男性生殖器游离标木示教男性生殖器各器官名称、位置及功能。睾丸小叶、精曲小管,输精管四部,男性尿道三部,三个狭窄、两个弯曲。前列腺与直肠、膀胱颈、尿生殖膈关系。阴茎头、体、根及三个海绵体。

2. 女性盆腔矢状切标本及游离女性生殖器标本示教各器官名称、位置及功能。卵巢端、面、缘,2条韧带,了宫底、体、颈及内腔,4条韧带及作用。输卵管4部及结扎部位。阴道穹与直肠子宫陷凹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3. 整尸示教壁腹膜、脏腹膜、腹膜腔。空回肠系膜,大、小网膜。子宫直肠陷凹、膀胱直肠陷凹。

4. 学生对示教内容作选择性观察。

实验六心

【目标】

1. 熟悉心的位置及毗邻关系。

2. 掌握心的形态、内腔结构,心的血管。了解心壁构造。

【内容】

1. 整尸标本示教心位于中纵纵隔,与肺、膈、胸膜、胸骨的关系。

2. 心脏模型、游离标木示教心外形(1尖、1底、2面、3缘、4条沟)4腔重点右半心, (右心房2部,3个入口,1个出口,卵圆窝)右心室(2部、1个入口、1个出口、三尖瓣复合体、膈缘肉柱)。左半心作比较。

3. 心模型及心血管模型示教左右冠状动脉走行、主要分支,冠状窦位置及主要属支。

4. 学生对示教内容作选择性观察。

实验七全身动脉

【目标】

1. 掌握主动脉分部及分支。

2. 掌握头、颈、胸、腹部、上肢、下肢的动脉干及主要分支和分布。

3. 熟悉可供摸脉搏、测血压的动脉。

4. 了解头、颈、四肢常用压迫止血部位。

【内容】

1. 整尸标木示教主动脉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弓上3大分支)、胸主动脉(主要分支为肋间后动脉)、腹主动脉(分支肾动脉、生殖腺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左右骼总动脉及其延续关系。

2. 头颈部标木示教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颈外动脉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敬浅动脉)

3. 上肢标本示教锁骨下动脉、腋动脉及其分支(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肱动脉及其分支肱深动脉、尺、横动脉、掌浅弓、掌深弓及其延续关系。梯动脉可供摸脉搏。

4. 腹盆部标本示教腹腔干分支(脾动脉、肝总动脉、胃左动脉)供结肠上区器官。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空回肠动脉、I口I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供空网肠、大肠右侧半。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共大肠左侧半。盆腔壁支:闭孔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脏支:阴部内动脉、子宫动脉、膀胱上动脉。

5. 下肢标本示教骼外动脉(分支腹壁下动脉)、股动脉(分支股深动脉)、胭动脉(其分支胫前动脉延续为足背动脉且可摸到搏动,胫后动脉延续为足底内外侧动脉)。

6. 学生对示教内容作选择性观察。

实验八静脉、林巴系

【目标】

1. 掌握躯体表浅淋巳管及淋巴结。

2. 掌握脾在体位置及形态结构。

3. 熟悉动物心脏、肠系膜淋巴管。掌握胸导管起始及注入。

4. 掌握上腔静脉位置及属支左右头臂静脉(属支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静脉角及意义)。下腔静脉及属支,左右骼总静脉、肾静脉、肝静脉等。

5. 熟悉头颈部颈内静脉、颈外静脉。

6. 掌握上下肢浅静脉起始及注入。

7. 掌握肝门静脉组成、属支及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部位、临床意义。

【内容】

1. 淋巴系模型示教全身表浅淋巴管及淋巳结。主要有下颌下淋巴结、耳前淋巳结、耳后淋巳结、锁骨上淋巳结、腋淋巳结、肘淋巳结、腹股沟及胭窝淋巴结。

2. 整尸标本示教胸导管,起于乳糜池,注入左静脉角。脾在体位置、毗邻。游离脾观察形态(面、缘、牌切迹、牌门及结构)。动物心、肠系膜淋巴管。

3. 整尸标木示教上腔静脉干及属支左、右头臂静脉。下腔静脉干及属支左、右骼总静脉、肾静脉。肝门静脉及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静脉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

4. 四肢静脉标本示教上肢浅静脉的头静脉、贵要静脉及肘正中静脉起始及注入。下肢浅静脉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起始及注入。

5. 学生对示教内容作选择性观察。

实习九眼、耳

【目标】

1 .掌握眼球构造,眼外肌。熟悉眼睑层次结构及视力调节。

2. 熟悉外耳、中耳、内耳位置关系。掌握鼓室六壁及毗邻关系。掌握骨迷路耳蜗、前庭、骨半规管形态。膜迷路蜗管(Cortis器)、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形态。熟悉椭圆囊斑、球

囊斑、壶腹崎。声波的传导及位置觉感受。

【内容】

1. 眼球模型示教眼球壁眼球壁3层膜、7部,眼房、晶状体、玻璃体。解剖动物眼球观察角膜、巩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

2. 头颈标木示教眼睑5层结构。眼肌标木及模型示教眼外肌及其起止。

3. 耳放大模型示教外耳、中耳、内耳位置关系。

4. 濒骨放大模型及颛骨鼓室切开标本示教鼓室6壁及毗邻。

5. 内耳放大模型示教骨、膜迷路关系。骨迷路的耳蜗、前庭、骨半规管形态。膜迷路蜗管、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听觉感受器螺旋器,位置觉感受器椭圆囊斑、球囊斑、壶腹靖。

6. 学生选择观察示教模型及标木。

实习十脊髓及脊神经

【目标】

1. 掌握脊髓位置、外形及内部构造。

2. 了解颈丛位置。熟悉颈丛皮支分布。掌握膈神经行径及分布。

3. 掌握臂丛组成、位置,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椀神经分布。

4. 熟悉胸神经前支分布。掌握前支的阶段性分布。

5. 熟悉腰丛组成及位置。掌握股神经及闭孔神经分布。

6. 熟悉龈从组成及位置。掌握阴部内神经、坐骨神经分支分布。

【内容】

1. 头颈胸标本示教颈丛,颈丛皮支(耳大、枕小、颈前、锁骨上诸神经),膈神经走行、

分布。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走行及分布。

2. 上肢标木示教臂丛(C5-8、T1前支,上、中、下3干,内、夕卜、后3束)及其分支腋神经、尺神经、梯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走行及分布。

3. 腹盆下肢标木示教腰丛位置。股神经、闭孔神经走行及分布。能丛位置。阴部内神经、坐骨神经穿出梨状肌下孔,经股后部下降至胭窝,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分布于小腿及足部。

4. 整尸标本打开椎管后壁示教脊髓位置及外形。脊髓游离标本观察2个膨大、脊髓圆锥、终丝、脊神经前后根丝、前正中裂、另外5条沟。脊髓横断面观察灰质和白质。

5. 学生选择观察示教标本。

1.熟悉小脑位置、 分叶。小脑扁桃体。了解小脑内部构造。

2 .熟悉间脑位置、

实习十一脑干脑神经

【目标】

1. 掌握脑干概念及外部形态结构。熟悉脑干内部结构。

2. 掌握十二对脑神经名称,III ?XII 对脑神经在脑干附连,重要分支分布。

3. 熟悉第四脑室位置及连通。

【内容】

1. 脑干模型及标本示教中脑、脑桥、延髓的分界。脑干前面观察锥体及其交叉,橄榄, 舌下神经,舌咽、迷走、副神经根,脑桥延髓沟,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根,基底动脉

沟,小脑中脚、三叉神经根,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根等。脑干后面观察薄束结节、楔束 结节、小脑下脚、菱形窝、小脑上脚、上丘、下丘。滑车神经根。

2. 脑干内部构造模型 示教脑神经核(分四类,躯体运动、躯体感觉、内脏运动、内脏感

觉)薄束核、楔束核、锥体束、内侧丘系、三叉丘.系、脊髓丘系。

3. 脑矢状切标本示教观察第四脑室围成及连通。

4. 脑神经模型及标本示教观察动眼神经分布除上斜肌、外直肌以外的眼外肌。滑车神经 至上斜肌,展神经至外直肌。三叉神经分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及眼神经,分布面部皮肤、口鼻 粘膜、牙、舌前2/3等。面神经(鼓索支,管外5分支)分布舌前2/3味觉,面部表情肌及咀 嚼肌。舌咽神经舌支及咽支至舌及咽部。迷走神经观察颈部神经干,舌下神经至舌。副神经至 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

实习十二 小脑、间脑和端脑

【目标】

分部。掌握背侧丘脑、下斤脑及后丘脑的位置及功能。熟悉第三脑室位 置及连通。

3. 掌握大脑半球分叶,各叶重要沟回。内部构造 皮质、髓质、内囊。熟悉侧脑室及连

通。

【内容】

1. 脑模型、脑标本示教观察小脑位于脑桥、延髓的背面、端脑枕叶的下方。借原裂及后

外侧裂分为前、中、后3叶。左右膨出称半球,中间细称小脑蚓。后叶下面前部|可两侧突出部 分称小脑扁桃体。切面可见小脑核,核周围为白质。小脑表面为皮质。

2. 脑标木及脑干模型 示教观察间脑位于端脑两半球之间,后连中脑。背侧丘脑呈一对卵

圆形灰质块,前端尖细称丘脑前结节,后端横行膨出称丘脑枕,上面和内侧面游离称脑室面, 分别参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其内有众多神经核团。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为上行传导路的 最后中继站。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包括视交叉、视束、漏斗、灰结节、乳头体、垂 体等,功能极为复杂。背侧丘脑后外方有内外侧膝状体,与视听传导有关。第三脑室位于背侧 丘脑、下丘脑之间,前端借室间孔通侧脑室,借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3. 端脑模型及标木示教观察半球背外侧面的额叶、顶叶、枕叶、颗叶及岛叶。额叶的中

央 前回,额上、中、下回。顶叶的中央后回,顶上、下小叶,缘上回及角回。颗叶的颗上、中、 下"I 。半球内侧面楔叶、距状沟、月并月氐体、扣带沟。侧脑室标木可见顶叶中央部向前深入额叶 内前角,后佃入枕叶的后角,伸向颛叶下角四部分组成,借两侧室间孔通第三脑室。大脑水平 切面上观察表面皮质,内部白质,白质内基底核,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倒置 呈“V”字形的内囊。

4. 学生选择观察示教标本及模型。

实习十三传导路、脑脊膜和脑血管

【目标】

1. 了解感觉传导路。深感觉传导路(内侧丘系),浅感觉传导路(有髓足系)。锥体系。运

动传导路(皮质脊髓束、

2 .掌握脑脊膜硬膜、

3.掌握脑血供来皮质核束)。

蛛网膜及软膜结构特点、形成物。分布。脑基底动脉环。

不教观察①皮质核束:起于中央前回下1/3 (上运动神经元)至脑干脑神经运动核(下运动神经元),发出脑神经至头面部骨骼肌(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支配,其余运动核双侧

支配)。②皮质脊髓束:起于中央前"I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通过脑干下行,在延诡下部,大部分纤维交叉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形成皮质脊髓前束,纤维不断离开纤维束至有髓前角,再由前角发出纤维经脊神经到达骨骼肌。

2. 感觉传导路模型示教①内侧丘系:感受器(肌、腱、关节)通过脊神经至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进入脊施后索,形成薄束(T5以下)和楔束(T4以上),至延髓分别终于薄束核和楔束核(笫二级神经元),其纤维交叉形成丘:系交叉, 而后上行称内侧E系,并终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其纤维形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投射到中央后I口I和中央前回。②脊髓丘系:皮肤感受器经脊神经至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其中枢突进入脊髓,先在后角背外侧上升1-2节段并交叉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 上升至脑干称脊髓丘系,至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换元,其纤维形成一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 脑脊膜标本示教观察由外向内硬膜厚而坚韧,蛛网膜薄而透明,不含血管,软膜富含血管紧贴在脑和脊髓表面。脊髓被膜形成的硬膜外隙、硬膜下隙、蛛网膜下隙、齿状韧带等。脑被膜形成硬膜下隙、蛛网膜下隙、大脑镰、小脑幕、硬脑膜窦等。

4. 脑动脉标本示教观察颈内动脉分出大脑前动脉(分布至大脑背外侧面),大脑中动脉(分布至大脑内侧面大部)。两侧椎动脉合成基底动脉,发出大脑后动脉(分布至大脑内侧面枕叶)。由颈内动脉、大脑前、后动脉,前后交通动脉共同组成大脑动脉环。椎基动脉供应有髓、脑干、小脑、间脑大部。

5. 学生选择观察示教标本、模型。

六、措施与评价

【措施】

1. 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环节(包括备课、授课、实验考试等)。

2. 利用多媒体授课,利用挂图、模型、录像、多种尸体标木等,尽可能使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

3. 在教学中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去观察研究人体,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形态和机能相互制约的观点,进化发展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从而对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有正确的认识。

4. 开展阶段性复习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结合临床病例讨论,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及学习兴趣。

5. 通过实验课,学生独立观察标本,培养学生观察作种结构的识别能力、圆图能力、描述结构的描述能力等。

【评价】

1. 教学质量按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要求,由教师、学生及教研室主任综合评定。

2. 学生学习成绩由平时提问、作业、小测试、实物考查及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3. 对考试成绩作统计学处理,对考题作难度分析。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人体解剖学》分泌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属于分泌腺的器官是 A.前庭大腺 B.垂体 C.前列腺 D.胰腺 E.睾丸 2.分泌腺的特点是 A.有导管 B.无导管 C.血管少 D.体积大 E.血流快 3.属于分泌组织的是 A.松果体 B.睾丸 C.甲状腺 D.胰岛 E.脾 4.属于分泌器官的是 A.胸腺网状上皮细胞 B.脾 C.胰岛 D.松果体 E.睾丸间质细胞 5.甲状腺 A.由峡和两个锥状叶组成? B.质地较硬 C.甲状腺被膜的层称甲状腺真被膜 D.甲状腺假被膜由颈浅筋膜构成 E.峡位于第5~6气管软骨之间 6.甲状旁腺 A.位于甲状腺侧叶前面 B.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 C.为一对小球体状结构 D.上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附近 E.下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中、下1/3交界处 7.肾上腺 A.附于肾的侧 B.属于腹膜位器官

C.左侧呈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 D.可随下垂的肾下降 E.包在肾纤维囊 8.关于垂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 B.前上方与视交叉相邻 C.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D.借漏斗连于底丘脑 E.女性略大于男性 9.腺垂体 A.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B.由漏斗和神经部组成 C.又称为前叶 D.可称为后叶 E.分泌催产素 10.神经垂体 A.由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组成 B.分泌生长激素 C.分泌促性腺激素 D.包括垂体前叶和后叶 E.包括正中隆起、神经部和漏斗 11.缺碘可引起哪种分泌腺肿大? A.甲状旁腺 B.垂体 C.甲状腺 D.肾上腺 E.睾丸 12.松果体 A.是后丘脑的结构 B.是下丘脑的结构 C.位于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 D.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 E.可分泌催产素 13.重要的分泌腺包括 A.腮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 B.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 C.下颌下腺、卵巢、肾上腺、松果体、垂体、前列腺D.舌下腺、胸腺、泪腺、肾上腺、精囊、松果体E.腮腺、胰、垂体、卵巢、肾上腺、睾丸 14.下列哪种关于激素的说法不妥 A.由有管腺分泌 B.直接进入血液 C.由无管腺分泌

工商管理专业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632725 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对信息及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的人才却仍然比较匮乏。基于此,我们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了《信息资源管理》这门课程。 信息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资源管理(IRM)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够根据组织的特征确定信息资源,分析组织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对组织的信息流程进行优化,实现组织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信息、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信息资源过程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和网站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管理在各领域的应用等。 3.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学会综合应用。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的重点是对信息、信息管理等内容的概括了解,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用事实说话将案例教学贯穿始终。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案例分析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的先修课为管理学。本课程将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等)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信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等信息资源管理基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 田春兰执笔人:吴晓梅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学校卫生学 课程编号:144210 英文名称:School Hygiene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 34 实验学时:2 学分:2 开设专业:体育教育、体育舞蹈、公共事业管理(体育)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研究正在成长的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他们与教育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找 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利用、改造和创造条件,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采取 卫生措施,以达到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改善学生体力和脑力,增强其体质,提高整体素质的目 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健康成长,体质不断增强,提高整体素质。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今后从事教学工作中更具有针对性。 2.懂得营养搭配,知道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和搭配,以保证身体的生长需求。 3. 掌握学习的原理,知道怎么科学用脑,有利与安排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懂得学校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 5. 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 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卫生学的任务和作用 1(了解学习学校卫生学意义、任务、作用; 第二节学校卫生学的理论基础1(掌握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健康及发育的影响。 2(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3(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1. 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2. 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 3. 掌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4. 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1.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 2.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3.掌握不同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第四章教育教学工作的卫生

人体解剖学试题和答案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体或任一局部在标准姿势条件下作相互垂直的三个切面,它们是 ,,。 2、按照解剖学姿势,近颅的为,远颅是的为。 3、腹部由两条纵线及两条横线分为9区,它们分别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胸骨线是 A、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B、胸骨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C、沿胸骨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D、胸骨外侧缘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2、对于胃的粘膜层,最能表达其与其它层次的关系术语是:() A、上、下 B、前、后 C、侧与外侧 D、和外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解剖学姿势不因人的姿势改变而改变。 B、无论是倒立还是睡势,足底是下,而头顶是上。 C、水平面就是横切面,在描述器官的切面时,也是如此。 D、侧与外侧是描述器官或结构与人体正中面相对距离关系的名词。 (三)、多项选择题 1、中空性器官 A、多呈管状或囊状。 B、管壁通常分为4层或3层。 C、管腔口径可在神经或体液调节下发生变化。 D、粘膜常有腺体。 (四)名词解释 1、矢状面 2、冠状面 3、解剖姿势 (五)问答题 1、请描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机体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2、上、下 3、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季肋区、右外侧区、脐区、左外侧区、右髂区、腹下区、左髂区 (二)单选题 1、C 2、D 3、C (三) 多项选择题

1、ABCD (四)名词解释 1、按前后方向,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2、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五)问答题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许多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组织。人体有四种组织,它们是肌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组织形成某个器官,完成一定功能。由几个器官参与构成一个系统,完成比较复杂的特定功能,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等构成,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多个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而人体是更为复杂的富有情感的有机体。 第二章骨学 二、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骨按部位可分为、和三部分;按外形分为、、 和四类。 2、颅盖的密质骨形成较厚的_________和________其间的松质称_________。 3、长骨呈状,两端较,一般都有光滑的,体又称,部容纳 ,中部有1~2个通向髓腔的小孔叫。 4、骨的基本构造包括、和。 5、骨在的可改变其形态结构的特性叫。 6、颈椎的一般形态特点是、、。但第、、 颈椎形态较特殊。 7、胸椎的侧面和横突末端有与肋相连的、棘突,伸向。 8、腰椎的椎体,棘突为,呈位,伸向后方。 9、胸骨角在______骨,横突孔在______骨,大转子在_______骨上。 10、上肢带骨包括和;下肢带骨包括。 11、肩胛骨前面凹陷叫,后面的高嵴叫,其上、下分别有、;外侧角的浅窝叫,其上方的突起叫。侧角平,下角平。 12、髂骨分和两部。髂骨翼上缘叫,最高点平对,前后端的突起分别叫和;侧面前部称,其下界的骨嵴叫。 13、下颌骨体的结构有、、;下颌支的结构有、、、 。 14、颅中窝的孔裂包括、、、。 15、颅后窝的孔是、;沟是、;门是向通;坡是 ,向上与相续。 16、颅的侧面的门:;弓:;窝:、;点:。 17、颅的前面有两深窝叫,孔叫。 18、骨性鼻腔前口是,后口称;正中有一矢状位的,它由和的垂直板构成。外侧壁有上、中、下三个和三条。 19、鼻旁窦位于,含,与相通,它们包括、、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开课院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任课教师:冯玉强,马维忠,路杨,刘鲁宁,邵真 先修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学科范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开课形式:中文授课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Kroenke, David, Deborah Bunker, and David Nigel Wilson. Experiencing MIS.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8. [2].黄梯云,李一军. 管理信息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采取教师讲授和案例讨论两个主要环节,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变革、企业变革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新的信息系统实现新的管理理念、支持新的管理手段等实践性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有能力、有信心在管理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管理人才或继续从事信息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采用由美国学者David M. Kroenke 教授所编写的《Experiencing MIS》,以及国内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黄梯云所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参考教材。课程主要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引言、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组织战略三个章节),第二部分介绍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数据库应用、数据通讯三个章节),第三部分对信息系统在企业内、外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含妇幼保健方向)专业三年制大专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5学分。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40学时。 四、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同时,本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各个主要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七、重要先修课程 生物学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熟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3.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分科及发展简史。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自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3.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3.掌握人体各部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各骨的位置关系。 4.熟悉人体各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5.了解骨表面的结构、新生儿颅的特点。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骨概述。

《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卫生事业管理学 授课专业:四年制信息管理专业及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36(理论课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和目的 卫生事业管理学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国内外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我国卫生管理的理论、方法及卫生政策,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系统科学。该课程主要介绍我国卫生事业的组织构架,资源分配和流向,具体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技术。重点内容是卫生规划、卫生政策、卫生服务体系、健康保障制度、卫生资源管理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它结合了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互动式讨论及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内容的组织和讲授上,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目前社会关注的卫生行业热点问题展开案例分析,以此启迪学生的现代管理思维。使学生正确理解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卫生事业管理的发展规律和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互动式的教与学,使学生提高综合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管理素质提高的教学目的。 2、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学习,要求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卫生计划和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卫生组织现状和管理、卫生人力管理,卫生服务研究方法,信息系统基本理论,能主动地运用所掌握的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3、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4、教学方法 采取基本理论讲解与课堂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学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实践学习主要采取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 5、参考教材 《卫生事业管理学》,梁万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供预防医学、卫生管理类专业用)。

人体解剖学的记忆口诀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 绪论 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和呼吸泌尿生殖脉管系感觉神经内分泌九大系统要牢记 解剖学姿势 标准姿势象立正身体直立两眼平掌心足尖都向前上肢下垂下肢并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组成、功能 运动系统骨连骨支持运动加保护肌肉动力骨杠杆关节枢纽连邻骨 各部骨数目 各骨数目分开记记住位置就容易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 骨的构造 骨质表现密和松骨内位置有不同骨髓分为黄和红骨髓腔隙它填充红髓造血保生命髂胸椎内留终生

骨膜在外包整骨生长修复立大功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内软骨藏韧带加强稳固性基本构造都一样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抓住要点能分辨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最明显胸椎连肋有肋凹棘突叠瓦下斜尖腰椎承重体最大棘突后伸宽又扁 胸骨形态意义 胸骨形似一匕首上柄中体下剑突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向前凸 椎间盘 椎体之间纤维环胶状髓核在中间后外薄弱易脱出压迫神经致痛瘫 脊柱韧带及意义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脊柱的整体观 上细下粗尾部尖承受压力密相关后观棘突一条线颈短胸斜腰平扁

侧观生理四个弯线条大方又美观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 肋的连结 一肋连于胸骨柄二肋对角标志明三至七肋与体连八至十肋成肋弓十一十二称浮肋前端游离肌肉中 胸廓形态、运动 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膈分腹胸容纳保护心肝肺呼气下降吸气升 颅骨名称 脑颅八块颅前起额筛蝶枕各有一顶骨颞骨各两块构成颅盖和颅底面颅总共有十五构成颜面骨根基形单影只下颌舌独来独往一张犁其余都要成双对泪颧腭甲上颌鼻 颅顶观 颅顶借缝连结紧三缝名为冠矢人婴颅骨化未完成缝间膜闭叫颅囟 颅底内面观 前窝中央是筛板筛孔通鼻嗅丝穿中窝之中垂体窝前高后高似蝶鞍

网络与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大纲.doc

网络与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大纲1 网络与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网络管理员) 第一部分综述 简介 NTC网络与信息资源管理内容及其对应的考试是专门设计来认证一个网络管理员的综 合技能。这些技能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参考模型,路由器的基本操作知识,局域网交换技术和交换机的高级配置管理,虚拟局域网的原理与在交换机上的配置,TCP/IP 协议、路由技术与路由协议,访问控制列表,,广域网协议与技术,主干网技术,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管理。 培训与教学目的 1.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与管理方法; 2.掌握虚拟局域网的规划、配置与管理方法; 3.掌握多种常见路由协议的配置、管理与维护方法; 4.掌握广域网配置与管理技术; 5.熟悉多层交换配置、维护与管理技术;

6.理解基本网络安全概念,能够使用路由器和防火墙维护网络安全。 教学重点 交换技术,路由协议,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安装、配置与管理,广域网的配置与管理。 教学难点 路由协议,多层交换技术和常见网络故障的解决方法。 培养目标 使学员具备设计、安装、配置、维护和管理包含多种网络设备的,大规模、跨地域的复杂网络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 培训对象 网络技术培训学员。 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 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和广大网络技术爱好者。 大、中型网络系统管理人员 前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安装和维护各种常用中小型局域网的物理设备的方法;2.理解TCP/IP协议族,能够配置与管理各种常用中小型局域网;3.了解路由协议,熟悉基本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模块1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述课程1.1 计算机网络概念 课程1.2网络通信相关概念 课程1.3网络协议 课程1.4通信子网 课程1.5网络连入设备 课程1.6 Internet 工作原理 模块2 网络管理概述课程2.1 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与功能课程2.2网络管理的标准化和协议 课程2.3配置管理 课程2.4性能管理

最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医学信息学》教学大纲

《医学信息学》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等专业使用) (依据普通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特色教材精选) 计算机教研室修订 二00 六年七月一日 、儿、? 一、前言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以医学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现代化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解决医药工作人员在处理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的新兴学科。医学信息学的供体学科是计算机科学,受体学科是医学科学。 医学信息学是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专业方向必修专业课之一。 学习本课程要求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先修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医学信息学》课程的要求编写。章节顺序与《医学信息学》王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教材相同。

第一章医学信息学基础 [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的基本概念;医学信息的相关概念;医学信息学研究;医学信 息学教育。 [ 教学要求] 1.掌握信息的含义、信息类型的划分、信息的特征与功能、信息与知识、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 2.熟悉信息的特征与功能、医学信息学的产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目的。 3.了解医学信息学学科体系、医学信息学研究进展、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医学信息学教育机构、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二章医学信息标准化 [ 教学内容] 标准化概述;标准的分级、分类和编号;国外医学信息标准化进展;我

国医学信息标准化进展。 [ 教学要求] 1.掌握标准的分类、标准的代号和编号、国际着名医学信息标准、我国医学信息标准化管理。 2. 熟悉标准的分级、国外发达国家医学信息标准化的现状。 3. 了解国际医学信息标准化组织、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我国医学信息标准的现状。 第三章医学信息有序化 [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度量;医学信息有序化的理论基础;信息有序化的基本方法; 自动化整序技术。 [ 教学要求] 1.掌握信息整序的信息科学基础、信息整序的信息检索、网络信息资源。 2.熟悉文献信息计量。

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信息资源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理论48学时,3学分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一、课程教学目的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和机制,建立信息思维,掌握以资源管理的方式对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全面了解信息化带来的影响; 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了解信息、信息资源、知识、情报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了解信息技术; 了解课程背景。 1、学习《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2、明确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学习方法 3、介绍信息资源管理含义 4、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认识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与特征 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内涵; 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了解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认识。 1、介绍西方学者关于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认识 2、介绍中国学者关于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认识 3、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内涵 4、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 (三)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了解相关的信息基础技术、信息主体技术; 了解IT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 基本掌握企业IT战略规划的含义和过程。 1、IT介绍 2、IT与企业竞争优势 3、IT管理 (四)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了解企业内部、外部信息流;

掌握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掌握信息需求的含义、信息需求分类、企业信息需求的复杂性和层次性。理解信息源的集中与分散的分布规律; 掌握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 掌握信息组织含义; 掌握分类组织法和主题组织法; 掌握信息存储应该注意的问题。 掌握信息开发的含义; 掌握信息开发的原则; 了解信息开发的步骤; 了解信息开发的方法类别。 1、信息资源流 2、介绍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3、信息需求分析 4、信息源分析 5、信息收集 6、信息组织 7、信息存储 8、信息开发 9、信息传播和利用 (五)信息资源集成管理 掌握集成的含义和本质; 了解信息资源集成; 认识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掌握SCM的集成管理思想; 了解SCM的产生背景及其要解决的问题; 了解供应链的类型。 1、IT投资风险与回报问题 2、集成管理概述 3、信息资源集成 4、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模式 (六)信息资源管理与组织结构 掌握组织相关知识; 了解当前的组织环境; 了解适应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特性。 1、组织的相关知识回顾 2、信息资源管理融入组织 3、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参考教材: 1. 《人体解剖学》上册(使用教材),罗学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 《人体解剖学》下册(使用教材),罗学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4.《局部解剖学》第八版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5.《系统解剖学》第二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6.《局部解剖学》第二版,王怀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7.《人体解剖学》英文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8.《格氏解剖》教学版,Richard L.Drake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 9.《断层解剖学》第二版,刘树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0.《Gray’s Anatomy》第三十九版,Susan Standing主编,2006年 11.《格氏解剖》第三十八版中文版,Perter L. Williams主编,杨琳译,辽宁教育出版 社,1999年 先修课程要求: 适应专业:五年制临床、检验、预防、护理、精神卫生、麻醉、信息医学等专业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是医学各学科的基础。在医学科学、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体解剖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如CT、MRI、介入医学等先进诊疗手段的发展无不依赖于解剖学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的进步密切相关。同时,人体解剖学又是一门极具实验性、实践性的学科。对人体构造认识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来自于尸体解剖观察和临床实践。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前必须熟悉人体解剖结构,这就决定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必须具备独特的、良好的实践条件。人体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前者是按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后者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局部进一步阐述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排列和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及器官的形态结构、人体各局部的层次解剖及重要器官的配布与毗邻关系以及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影像医学和显微外科学的临床应用需求,我们在教学中又增加了断层与影像解剖学等新的内容,使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由浅入深,由形态学的认识过程逐步过渡到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应用科学,成为培养医学生在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理

医院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院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院管理学 授课专业: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54(理论课45学时,见习课9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医院管理学是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并阐明医院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医院管理学既与医学科学相联系,又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联系。它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医院管理学》课程是公共管理(卫生管理方向)专业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领域——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一门专业课程。2009年开始,随着我国新医改的推进,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更加突出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功能,对经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经验管理模式、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模式将不再适合于当代医院管理的要求。因此,掌握了当代医院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也就掌握了医院在新医改中的主动权。 二、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医院的定义,构成医院的条件,医院的性质(特别是新医改强调的公益性)、功能,医院管理的定义,医院管理的主要模式,医院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 二、熟悉:医院工作特点,我国医院的特点,医院宏观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三、了解:医院的历史发展历史,医疗管理有关法律制度。 【教学内容】 一、医院的定义和类型。 二、医院的功能。 三、医院工作的特点。 四、医院发展的趋势。 五、医院管理学发展概况。 六、医院管理学的发展概况。 七、医院管理的热点问题。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二章组织管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目前医院领导体制的主要模式,医院领导结构,医院常见的主要组织结构类型,医院病床设置标准,医院病床与门诊量比例,医院人员编制的原则,医院人员编制的有关规定。 二、熟悉:医院领导素质,医院领导的基本职能,医院领导方法,医院领导艺术,医院组织的设置原则,医院系统的组成,医院人员编制的概念及意义,医院人员编制方法。 三、了解:医院领导体制的变革,我国医院人员的职类和职称。 【教学内容】 一、组织、医院组织机构、医院组织管理、医院组织管理的中心法则。 二、组织工作的基本职能。 三、医院组织结构。 四、医院的构成系统。 五、医院规模的设置。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三章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医院的人力资源概念,目前对医院经营者的激励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二、熟悉: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程序,医院人员编制方法,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目前医院院长的收入结构,对医院专业人员的激励。 三、了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医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政策。

人体解剖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 绪论 (一)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二) 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四)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步骤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 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解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 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加 深,并逐渐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分类: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学可分为巨视解剖学、微观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微观解剖学:主要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学等。 系统解剖学:是将人体按功能系统阐述其器官形态结构的解剖学。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按身体部位,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叙述的解剖学。 此外,由于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解剖学又分若干门

类:如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机能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等。★运动解剖学:主要是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高人体运动 效率的解剖学。 ★二.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具有实 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人体解剖学知识。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三,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的后续课程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 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 等。 1、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关系十分密切。前者研究 结构,后者研究功能,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的两个不同侧面。要阐明生理机制,必须了解结构特点。例如,心脏在运动解剖学中讲它的结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内部的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有收集全身的静脉血口,有输出到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血出口。而生理讲心脏对人体的作用,它是如何维持人体的生命。 2、体育保健学:为人体测定、运动创伤、按摩、运动性 疾病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如人体测定:身高、坐高、臂长、腿长、胸围、血压、心率等位置测定,不误、准确的测量出数据。如运动创伤:为创伤产生原因,诊断、处理。又例如肩周炎。 3、运动生物力学:它是分析各关节的运动,确定各部分 肌肉在身体姿态的保持和运动中的作用。例如“哑铃弯举”。 第四,为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和训练提供解剖学的依据。 1.为分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在运动训练中如何使运动员对动作掌握得又快又正确,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学生)个人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完成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属于内分泌腺的器官是 A.前庭大腺 B.垂体 C.前列腺 D.胰腺 E.睾丸 2.内分泌腺的特点是 A.有导管 B.无导管 C.血管少 D.体积大 E.血流快 3.属于内分泌组织的是 A.松果体 B.睾丸 C.甲状腺 D.胰岛 E.脾 4.属于内分泌器官的是 A.胸腺网状上皮细胞 B.脾 C.胰岛 D.松果体 E.睾丸间质细胞 5.甲状腺 A.由峡和两个锥状叶组成? B.质地较硬 C.甲状腺被膜的内层称甲状腺真被膜 D.甲状腺假被膜由颈浅筋膜构成 E.峡位于第5~6气管软骨之间 6.甲状旁腺 A.位于甲状腺侧叶前面 B.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 C.为一对小球体状结构 D.上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附近 E.下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中、下1/3交界处 7.肾上腺 A.附于肾的内侧 B.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C.左侧呈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 D.可随下垂的肾下降 E.包在肾纤维囊内 8.关于垂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 B.前上方与视交叉相邻 C.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D.借漏斗连于底丘脑 E.女性略大于男性 9.腺垂体 A.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B.由漏斗和神经部组成 C.又称为前叶 D.可称为后叶 E.分泌催产素 10.神经垂体 A.由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组成 B.分泌生长激素 C.分泌促性腺激素 D.包括垂体前叶和后叶 E.包括正中隆起、神经部和漏斗 11.缺碘可引起哪种内分泌腺肿大? A.甲状旁腺 B.垂体 C.甲状腺 D.肾上腺 E.睾丸 12.松果体 A.是后丘脑的结构 B.是下丘脑的结构 C.位于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 D.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 E.可分泌催产素 13.重要的内分泌腺包括 A.腮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 B.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 C.下颌下腺、卵巢、肾上腺、松果体、垂体、前列腺D.舌下腺、胸腺、泪腺、肾上腺、精囊、松果体E.腮腺、胰、垂体、卵巢、肾上腺、睾丸 14.下列哪种关于激素的说法不妥 A.由有管腺分泌 B.直接进入血液 C.由无管腺分泌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修读学期5学分3学时48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是专业方向课,属于管理类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性的学科,它面向管理,以计算机及网络作为技术平台,利用系统的观念,数学的方法,以信息化管理为重心,研究信息化对现代管理模式的影响,以提高管理的效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指导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等学科的理论和概念,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事业等社会组织中的业务管理和决策信息进行收集、存储、组织、检索、分析、设计、处理和应用,培养学生政务信息管理能力、现代办公操作能力和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本课程侧重对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的学习,是一门实用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初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懂得人的因素、社会因素在实现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本课程阶段并不要求去编写复杂的应用程序,通过上机实验和教学软件的演示拓宽视野,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生产实际,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操作和使用方法,提高政务信息管理能力、现代办公操作能力和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门课的教与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具有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能够设计小型的MIS系统; 3.掌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供高职专科、中职医学各专业用) 一、课程任务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高等、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医学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医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与临床有关的病人、医生、疾病、药物、诊断、治疗、护理、检验等信息的管理与应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医学领域的影响,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常用的医学信息技术基本理论。 2.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常识。 3.熟悉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4.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方法。 5.熟悉医学信息技术各系统的操作流程。 6.掌握医学信息技术各系统的操作方法。 7.熟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流程 8.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构成,熟悉计算机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用法,能熟练地进行英文和汉字录入;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理解其作用,重点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任务管理操作;重点掌握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掌握Excel中工作表、数据库、图表的应用;掌握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主要服务、基本概念,能使用网络传递、查找资料,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掌握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的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使用的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掌握医学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理论。掌握计算机在医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熟悉医院信息系统,掌握临床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熟悉社区卫生系统、区域、远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了解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卫生行政办公信息系统、卫生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财会管理信息系统、政策与法规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

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831014 课程英文名称: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必修课,考试课。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要求学生从信息管理的观点,分析综合物流中的业务、管理、决策,分析物流系统的构成;掌握与物流系统相关的主要的单元信息技术,以及其在物流信息管理的工作机理;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关键问题。了解系统调查、系统分析设计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从而具备使用一个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由于现代物流的特点,物流信息系统更为复杂。对于一个物流企业的经营者将如何把握物流信息管理,对于如何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结合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跟踪国际上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以综合物流信息管理为主线,以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为目的,从管理、信息技术对物流信息管理进行系统性学习。系统地掌握一般物流系统的信息模型、物流信息系统的单元技术以及其原理,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等,达到基本内容会用,基本技能技巧熟练,能使用一个实用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 (三)实施说明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课堂上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并结合实践或案例研讨,使每个部分做到深入系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夯实理论基础。课后做复习思考题,观察实践,有机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是物流管理基础、计算机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案例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安排大作业,大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物流信息管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