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秦始皇
- 格式:ppt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33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专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千古一帝”秦始皇(一)主要功绩1.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1)条件:时代趋势,国力基础,重用人才,个人条件。
(2)过程:从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2.政治制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颁行秦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经济文化措施:按田征税,土地私有合法化,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统一车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4.开拓疆土:北击匈奴,移民实边,修筑长城,征伐岭南,修筑灵渠,设三郡,扩大疆域。
(二)功过评述1.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政权巩固和国家统一。
3.过分尊崇法家,焚书坑儒、严刑凤峻法、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专制暴虐,制定各种残酷的刑罚、赋敛严重,使秦朝短暂而亡。
4.总评: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者唐太宗(一)主要功绩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心存百姓;广揽人才,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兼听纳谏;开明开放,兼容并包。
(2)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贞观之治的内容(1)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重视法制,颁行《唐律》,肃清吏治,化重为轻(2)经济:延用均田制,完善租庸调制,经济迅速恢复发展(3)民族关系: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册封、会盟、和亲、设置都护府等。
(4)文教: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5)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存百姓(二)功过评述1.开启“贞观之治”的局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初步基础2.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和唐政权友好关系,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迈入鼎盛时期。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史论共享)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
2、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
3、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史论共享)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唐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2、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帝范》,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3、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史论共享)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增补:文字狱、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史论共享)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
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历史学家评价秦始皇的句子1. 秦始皇,那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主儿!你想想,他统一六国,这气魄谁能比?就好比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他身边的李斯、王翦等大臣,哪个不是为他的大业出谋划策,可这背后又藏着多少权谋争斗?2. 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残暴之君?咱就说他修长城,那工程量简直大到吓人,像不像在大地上画了一道巨大的伤疤?可这伤疤不也保护了百姓吗?3. 秦始皇啊秦始皇,你说他野心勃勃有错吗?他就像一头勇猛的狮子,一心要称霸天下!蒙恬北击匈奴,是不是他野心的延伸?4. 秦始皇的功绩,能被轻易否定吗?他统一文字、度量衡,这影响多深远啊,就如同给混乱的世界点亮了一盏明灯!那商鞅跟他的交流,是不是成就这一切的关键?5. 秦始皇真就那么无情?他焚书坑儒的时候,可曾想过文化的损失?这就好比把一片繁茂的森林砍得光秃秃!那徐福东渡求仙,他到底是求长生还是有别的心思?6. 秦始皇的决策,到底是英明还是糊涂?他打造的强大秦军,横扫六国,这是何等的威风!可为啥秦朝又那么快灭亡?7. 秦始皇,是个传奇还是个悲剧?他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像一座坚固的城堡,统治着广袤的疆土!那赵高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8. 秦始皇的统治,是福还是祸?他下令修建的阿房宫,奢华至极,这不就是在百姓身上压了一座大山?可那兵马俑,又何尝不是一种奇迹?9. 秦始皇,你能说他不厉害?他南征百越,把版图一再扩大,这不就像一只张开巨爪的雄鹰?那他和扶苏的父子关系,又有着怎样的无奈?10. 秦始皇究竟是智者还是愚人?他追求长生不老,是不是一种荒唐的执念?就好像追逐水中月、镜中花!11. 秦始皇的一生,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他的雄才大略,让天下一统,这难道不是一场伟大的变革?那胡亥的继位,是不是他的失误?12. 秦始皇,是英雄还是恶魔?他实行的郡县制,像一把利剑,斩断了旧制的束缚!可为啥百姓还怨声载道?13. 秦始皇,能不让人惊叹?他车同轨的举措,就像给大地铺上了规整的轨道,让国家运行得更顺畅!那他和吕不韦之间,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14. 秦始皇的作为,是对还是错?他收缴天下兵器铸造铜人,这到底是为了和平还是为了集权?15. 秦始皇啊,你真让人捉摸不透!他巡游天下,是为了彰显威风还是考察民情?这就像一个谜团,让人好奇不已!16. 秦始皇,是伟人还是暴君?他开创的帝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这力量难道不惊人?那陈胜吴广起义,是不是对他统治的反抗?17. 秦始皇的手段,到底高明还是拙劣?他用酷法治国,像一阵寒风,让人胆战心惊!可为啥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18. 秦始皇,你说他疯狂不疯狂?他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陵墓,这不就是给自己打造了一个地下王国?那蒙毅在其中又发挥了什么作用?19. 秦始皇,是值得敬仰还是该被批判?他统一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这功绩能被忽视吗?20. 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能简单定义吗?他的种种举措,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那李斯的结局,是不是他统治的一个悲剧写照?。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一.统一六国1.条件(1)实力雄厚: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2)人民渴望: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3)经济基础: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4)民族基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华夏为中心,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共同体。
(5)局部统一: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秦国逐渐成为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
(6)嬴政才能: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采取正确的统一方略2.过程:韩→赵→魏→楚→燕→齐二.建立集权同一国家1.建立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秦2.政治方面(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中央①皇帝制度:秦王嬴政创立“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②中央集权制度③三公九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是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是武官之长,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督百官。
(2)地方:郡县制。
采纳李斯建议,实行郡县制。
在全国设立36郡,郡下设县。
强干弱枝以避免国家四分五裂。
(3)疆域: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后,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使秦朝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居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3.文化与经济方面(1)文字:下令统一文字,以秦小篆为准。
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2)统一度量衡制度(3)统一货币(4)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①陆上交通由驰道、直道等各种规格不同的道路组成;②水上修筑人工渠道以沟通自然江河,如灵渠。
意义:有利巩固国家统一,便于政令军情的传达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严控思想:焚书坑儒,严控思想。
秦始皇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他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⑴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统一中国1、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①人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人民渴望统一;②大势所趋: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统一趋势加快;③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各民族和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奠定社会基础;④秦国实力雄厚: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最强,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根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2)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锐意进取①广纳各国贤才(如:李斯、尉缭)②采取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各个击破)2、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①时间:BC230——BC221年②秦灭六国过程:韩——赵——魏——楚——燕——齐3、统一中国的意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②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秦始皇建立集权统一国家的措施(即: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政治上——确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具体内容: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包括:皇权至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②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③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均由朝廷任命)(2)影响:①进步性:a/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保证了国家政令的统一执行,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c/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局限性:a/大大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劣;b/君主专制使君主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容易形成暴政、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c/高度的中央集权使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2、军事上措施: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②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四郡(闽中、南海、桂林、象郡)作用: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3、经济上措施:①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车轨、驰道,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作用: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考纲内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知识疏理】◆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原因:根本:统一是战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条件:①时代趋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国力基础: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③人心所向: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主观条件:①个人作用:秦王嬴政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收各国贤士,拥有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②方略得当:先尽弱后强,先扫除两翼,最后灭齐,实现各个击破☆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合作探究】材料一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
周郑双方反目成仇,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
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请思考:此则史实反映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背景材料二及至秦王,续六世(孝公及以后五世秦王)之余烈,振长策(马鞭)而御(驾驶)宇内,吞二周(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而亡诸侯,履至尊(登上至高位置)而制(统治)六合(天下)。
——贾谊《过秦论》请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军事: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