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表培训讲学
- 格式:docx
- 大小:18.85 KB
- 文档页数:4
国有资源性资产管理培训课件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资源性资产管理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议题。
正确有效地管理国有资源性资产对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
本课件将介绍国有资源性资产的定义、管理原则和方法,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国有资源性资产管理的要点。
一、国有资源性资产的定义1.1 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概念国有资源性资产是指由国家所有的、具有资源价值的资产,例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等。
这些资产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有资源性资产的分类根据资源性质和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国有资源性资产可以分为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森林资源、土地等多个类别。
二、国有资源性资产管理原则2.1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国有资源性资产的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护和平衡。
2.2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国有资源性资产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3 综合管理和综合考虑国有资源性资产的管理需要进行综合管理和综合考虑,充分考虑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各方面的因素。
2.4 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国有资源性资产的管理需要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国有资源性资产管理方法3.1 资源调查和评估国有资源性资产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估,了解资源的分布、储量、质量等情况,为后续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3.2 规划和管理根据资源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合理的开发方案、环保措施、安全管理等。
3.3 监测和评估对于已开发利用的资源,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3.4 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国有资源性资产管理需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确保管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四、案例分析本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介绍国有资源性资产管理的具体实践和效果,提供学员对于资源管理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启示。
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已撤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1.03.19•【文号】财统[2001]2号•【施行日期】2001.03.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九批)的决定》(发布日期:2006年3月30日实施日期:2006年3月30日)废止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工作的通知(财统〔200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上海市、深圳市、青岛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各总公司、集团公司:为加强企业国有资本监督管理,规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工作,促进提高国有资本营运效益,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0年4月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确认办法》(财统字〔2000〕2号),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的计算与确认方法做了进一步规定和完善。
为此,现将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以下简称确认)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级财政(国资)、经贸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确认工作。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机制,企业对所有者的资本投入要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做好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确认,对加强国有资本监管,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提高国有资本的经营效益,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各级财政(国资)、经贸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确认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工作的组织指导,贯彻执行好三部委联合文件精神,特别是各级财政(国资)部门要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确认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来抓,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促进加强企业国有资本的监督管理。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办法财统字[2000]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有资本监督管理,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规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是指国有资本的出资人或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资料,依法对列入考核范围的国家投资企业在一定经营期内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本增值、保值或减值结果进行核实确认,并运用规定的方法分析判断国有资本运营效益及其所处行业水平,为实施企业考核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有资本,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收益,以及依法认定的国家所有者权益。
对于国有独资企业或公司,其国有资本等于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对于拥有国家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具有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国有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国家应享有的份额。
第四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的对象为各级人民政府投资设立的各类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和未进行公司改造的国有企业。
第五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的重点为各级人民政府直接监管的国有独资或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
凡实行经营者年薪制、风险抵押、持股试点和工效挂钩等将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制度挂钩的企业,均应纳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重点考核范围,其具体范围由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国有资本出资人会同有关部门协商确定。
第二章考核指标第六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主要通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反映,同时设置有关分析指标。
第七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了企业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其计算公式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年末国家所有者权益÷年初国家所有者权益)×100%第八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的分析指标为资本积累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不良资产比率。
分析指标主要对企业资本运营水平和质量,以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验证。
其中: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加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第九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完成值的确定,需剔除考核期内客观及非正常经营因素(包括增值因素和减值因素)对企业年末国家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
按照《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9号)的规定,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如下披露:
(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表
【详细说明国有资本及权益本年年初数相对上年年末数的调整情况,说明其他国有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
(二)企业国有保值增值情况分析说明。
【包括国有保值增值完成情况、客观增减因素(需要将证明材料作为附件)、国有资本本年年初数相对上年年末数的调整情况、相关参考指标大幅波动或异常变动情况、其他国有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三)【“消化以前年度潜亏和挂账而减少”:反映企业当年消化的按照有关规定统一组织清产核资基准日以前(中央企业为2003年底以前)发生的潜亏挂账而造成国有权益减少的数额,不包括非国有权益减少部分。
需要逐户、分明细项目作出说明。
】。
山东省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真实反映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本运营状况,规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工作,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根据《山东省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纳入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范围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以下简称省属文化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资本,是指国家对文化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和出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省属国有独资文化企业,国有资本是指该文化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省属国有控股及参股文化企业,国有资本是指该文化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国家应当享有的份额。
第四条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是指依据经审计的省属文化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在全面分析评判影响经营期内国有资本增减变动因素的基础上,对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进行核实确认的工作。
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完成情况,应由承担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第五条省属文化企业对本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承担主体责任。
省财政厅负责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确认工作,并将结果确认汇总情况报山东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理事会备案。
第二章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计算第六条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主要通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反映,并设置相应修正指标,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增减因素,以客观评判经营期内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本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
第七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省属文化企业经营期内扣除客观增减因素后的期末国有资本与期初国有资本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影响后的期末国有资本÷期初国有资本)×100%第八条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修正指标为不良资产比率。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确认工作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正文:----------------------------------------------------------------------------------------------------------------------------------------------------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确认工作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2001年3月12日财办统〔200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上海市、深圳市、青岛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各总公司、集团公司:近日,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联合发出了《关于做好国有资本保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工作的通知》(财统字〔2001〕2号),对2001年全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确认工作进行了部署。
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企业集团)按照三部委《通知》精神认真做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确认工作,现就有关具体问题补充通知如下:一、关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表(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确认工作中的基础数据,由计算机从被考核企业的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中自动提取,作为“上报数”,生成“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表”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计算表”,随年度会计报表一并上报,企业不再另行填报。
表中的“核定数”和“确认数”由考核部门对企业上报数进行审核确认后填写。
在考核确认过程中,被考核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表”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计算表”的“上报数”与汇总会计报表数据不一致的,需由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另行上报,并附上说明材料。
(二)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的确认结果,根据考核部门核定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与行业标准值对照后得出,包括完成情况和所处行业水平两部分内容。
1、完成情况分3种类型,根据核定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实际值确定,大于100%为增值,等于100%为保值,小于100%为减值。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
果确认表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
按照《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9号)的规定,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如下披露:
(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表
【详细说明国有资本及权益本年年初数相对上年年末数的调整情况,说明其他国有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
(二)企业国有保值增值情况分析说明。
【包括国有保值增值完成情况、客观增减因素(需要将证明材料作为附件)、国有资本本年年初数相对上年年末数的调整情况、相关参考指标大幅波动或异常变动情况、其他国有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三)【“消化以前年度潜亏和挂账而减少”:反映企业当年消化的按照有关规定统一组织清产核资基准日以前(中央企业为2003年底以前)发生的潜亏挂账而造成国有权益减少的数额,不包括非国有权益减少部分。
需要逐户、分明细项目作出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