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住院压疮高危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302.99 KB
- 文档页数:3
综合干预压疮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通过综合干预,促进压疮愈合。
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详尽、周密的护理计划,采用加强基础护理,局部联合用药。
一层油纱覆盖创面,多源频谱仪照射,外加全营养支持等对压疮实施干预。
结果:经过综合干预,使压疮得以愈合。
结论:通过效果评价,总结经验,使患者及家属对压疮发生的原因、好发部位、预防及自护知识有所了解,并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综合干预压疮护理效果评价通过近几年的探索,认为综合干预——阿米卡星溶液+贝复济喷雾、多源频谱仪局部照射、单层油纱覆盖创面、全身营养支持、加强基础护理等,对治疗多外、大面积压疮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自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科共28例压疮病人。
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47~95岁。
院外压疮25例,院内预见性难免性压疮3例,Ⅱ~Ⅲ期共80处,最小面积2cm×3cm,最大面积11cm×15cm。
方法:首先,因人而异地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皮肤状况,重点是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颜色、局部温度、压疮程度(分期)、皮损面积、有无感染征等,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依计划而实施。
如:皮损处创面处理:Ⅱ期压疮局部创面用0.9%的氯化钠溶液清洗后,2%碘酊、75%酒精消毒皮损周围皮肤,对Ⅲ期压疮局部创面彻底清除清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并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再用0.9%氧化钠溶液冲洗后,用2%碘酊直接烧灼创面,续之,用阿米卡星溶液+贝复济每1~2小时交替喷雾,单层油纱覆盖创面,多源频谱仪局部照射20~40分钟(照射根据距离和频谱仪的功率而定,功率≥500W,灯距30~40cm,功率250~500W,灯距20~30cm,功率250W,灯距15~20cm;并根据患者对热源的耐受能力)。
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并辅以全身营养支持等。
结果通过综合干预,28例患者肉眼观察:80处创面,其中78处局部组织完全修复痊愈,1例患者2处有效——渗出明显减少,皮损面积缩小,由11cm×15cm 缩小至1.5cm×2cm,皮损周围无感染征(因经济不支持,患者自动出院)。
对于骨科卧床患者压疮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护理效果。
方法我院所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压疮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骨科护理。
对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压疮的患者4例,实验组发生压疮的患者1例,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比例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依据疾病护理的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评估,在患者发生压疮时对患者实施对症处理。
实验组患者在开展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了护理干预。
主要采取了以下护理干预的措施。
首先对患者压疮部位进行必要的评估,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
其次对于年龄偏大的一些高危人群实施重点的观察,对医院的交接班制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最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30软件对本组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压疮的患者4例,占到8%,实验组发生压疮的患者1例,占到了2%,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比例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31 临床上引发患者出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311 局限性因素分析摩擦力和压力等是造成压疮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垂直压力作用在患者的皮肤是导致患者发生压疮最为重要的因素。
另外局部潮湿也是压疮产生的重要原因,患者受压部位皮肤如果是因为分泌物和出汗发生潮湿,很有可能会降低患者的抵抗力,这比较容易引发患者的皮肤发生感染。
另外骨科患者使用夹板或者石膏绷带不当,也会引发患者出现局部的血液循环不良的状况,这也是导致患者发生压疮的重要原因。
312 患者全身心的一些因素因为年龄或者骨科创伤的原因致使患者难以感受到压迫所带来的疼痛,所以患者不会主动进行体位的变换,局部皮肤的长期受压容易产生患者皮肤过敏。
应用程序化压疮管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压疮干预效果评价目的探讨应用程序化压疮管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压疮干预效果。
方法提取2013年1~12月按76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压疮管理模式,干预组患者采用程序化压疮管理模式。
结果干预组发生压疮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程序化压疮管理模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压疮干预效果显著。
标签:程序化;老年;股骨骨折;压疮干预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
老年患者存在体质差、各脏器功能衰退、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等情况,而股骨骨折需卧床制动,因此极易出现压疮。
而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其病情,增加患者和家属负担,还会引起护患纠纷[2]。
是否发生压疮已经成为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3]。
传统的压疮管理模式,患者在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护理。
由于责任护士能力的差异,对压疮潜在发生因素认识有偏颇,就可能发生护理不到位导致压疮的发生。
且由于对患者的宣贯不到位,患者也处于一种被动参与的状态。
程序化压疮管理模式是专业的团队管理模式,由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和各科室骨干护士组成的压疮管理小组,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整个住院期间进行全程追踪,对患者的可能发生压疮的因素进行梳理、进行排序,找出患者目前最有可能发生压疮的因素,给责任护士提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贯,取得患者的配合和家属的支持。
压疮管理小组对责任护士执行护理措施的情况进行追踪,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并给与指导。
通过运用两种压疮管理模式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压疮干预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程序化压疮管理模式使压疮的管理更加有序,护士在压疮管理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患者的参与度高,对压疮的预防起着积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12月入院的76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骨科患者压疮因素评估及对策目的:降低或避免骨科住院患者的压疮率。
方法:对282例骨科住院患者运用Braden评估表进行压疮因素评估,采取针对性二级护理对策。
结果:202例患者压疮因素评估分值为13~15分,无一例发生压疮;72例患者压疮因素评估分值为12分,发生Ⅱ级压疮1例,经对症处理痊愈。
结论:BRADEN量表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控制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标签:骨科患者;压疮;护理对策压疮(pressuresore),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sore,PU),由于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动力改变,导致组织细胞缺血、低氧、营养代谢障碍,软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
骨科患者卧床时间比较长,需要石膏固定及应用夹板、以及创伤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丧失,再加上创伤后患者疼痛与心理压力导致患者过分强调客观因素,不愿意或者是不敢运动身体,因而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
预防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
根据骨科患者的特点,运用Braden量表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压疮的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8月~2009年8月本组病例282例,其中,男191例,女91例,年龄22~92岁,平均54岁。
其中,脊髓截瘫8例,胸椎骨折合并截瘫5例,腰椎骨折合并截瘫11例,椎体压缩性骨折43例,髋骨骨折12例,股骨合并肋骨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79例,胫腓骨骨折123例。
质量方法:骨牵引术38例,石膏固定术67例,各类骨折手术177例。
1.2 方法①对全身皮肤进行评估。
护理人员对每一位住院患者进行全身皮肤的评估,对容易损伤的部位尤其是骨骼突起部位进行重点评估,评估的部位应该包括头颅的颞部和枕部、耳、肩胛、脊柱、肘、骶尾部、膝、踝、足跟及其他受压部位的皮肤。
压疮最初的临床表现通常为皮肤颜色和感觉的改变,因此评估过程不仅要观察皮肤的颜色有无发红或红斑,也需要评估皮肤的触觉。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骨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预防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将骨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控制到最低。
方法:将收治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压疮高危患者按常规护理,另一部分按整改后的措施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
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压疮1例,常规组发生压疮7例,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骨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骨科压疮护理干预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所以,压疮是护理工作要攻克的顽症。
护理组对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制定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并有计划的进行实施,效果显著。
资料与方法2010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压疮高危患者150例;2010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患者79例,男51例,女28例,给予常规护理,发生压疮7例。
其中院(科)外带入3例,男2例,女5例,均为Ⅱ期压疮,经过规范的常规治疗护理,48小时明显好转率100%。
2011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患者71例,男45例,女26例,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发生压疮1例,为Ⅰ期压疮。
方法:常规组(对照组)按压疮护理常规落实定时翻身护理措施,一般日间2小时1次,夜间4小时1次。
出现压疮后对症处理。
试验组(干预组)采用以下系统化的干预措施:科内每位护理人员通过学习掌握压疮发生的机理、高危因素、好发患者、好发部位及预防措施、预防流程。
①对新入、转入或手术后肢体或躯体制动需绝对卧床的患者第一时间评估,凡具备6大危险因素(骨折病情严重、长期卧床、高龄体弱、皮肤状态差、床上活动度差、使用石膏、牵引及支具)之一,当班第一时间制定干预措施即建立床头翻身卡,并制定符合个体病情需求的压疮干预方案。
②班班如实落实并严格床头交接班。
③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压疮的危害,共同参与到压疮预防中来。
质量控制在医院压疮管理中的效果评价目的分析临床压疮发生的情况,探讨质量控制在医院压疮管理中的有效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2年临床科室压疮传报结果。
结果4年间共收治住院患者43290例,发生压疮313例,发生率由8.2%下降至4.4%,好转或痊愈率由54.7%上升至74.8%和患者满意度由82.2%上升至94.1%。
结论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能有效预防并控制压疮的发生。
标签:压疮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中的基础,建立标准化、统一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护理管理,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职能,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意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反馈,认真落实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各项措施,才能持续提高护理质量,实现零缺陷的管理目标。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一旦发生压疮,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延长康复时间,增加病人和家属负担,而且极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
预防和治疗压疮一直是国内外护理专家研究的难度。
本院自2009~2012年将质量控制用于对医院压疮患者的管理中,减少了高危患者压疮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保证了高危患者的护理质量。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护理部压疮管理成员收集2009~2012年间临床科室报送的住院患者《高危人群压疮量化评估及申报表》,共1000份,压疮发生情况313例。
2.质量控制流程2.1高危压疮筛查在考量目前国际通用的压疮评估量表的基础之上,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护理部压疮管理成员自制《高危人群压疮量化评估及申报表》,内容包括床号、姓名、科室、目前皮肤情况、申报理由、采取的护理措施。
评分标准主要分为四个层次,总分36分,轻度危险15~18分,中度危险13~14分,高度危险10~12分,极度危险<9分,需申报难免褥疮备案。
2.2压疮知识的培训科室或护理部定期对全体护士进行压疮知识的培训。
压疮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项目质量标准分值内容和要求评价方法基本要求皮肤清洁、卫生、完整性好、无异味、无瘙痒10·皮肤色泽正常,骨突部位无压痕、破损·皮肤干燥、清洁无污垢,皱褶,腋窝、腘窝、会阴、乳房下等处无臭味、汗酸味等特殊异味·无因皮肤不洁引起的瘙痒查看2-4名患者·不符合要求扣2分/人环境地面物体表面要求对高危患者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分值达到高危值有预报10·对高危患者(危重、长期卧床、活动不自如、老年、肥胖、水肿、大小便失禁等)根据病情使用压疮危险评估表评估患者·评估分值达到高危值(Braden评分≤18分),填写“预报表”上报护理部并跟踪监护,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查看2-4名高危患者及记录·不符合要求扣2分/人医疗用品防范措施落实到位20·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无汗液,衣服和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皱褶·对活动能力受限或长期卧床者,定时变换体位或使用充气床垫或者采取局部减压措施·高危人群建立床头翻身卡,每2h翻身1次,有记录,记录体位与实际情况相符,翻身、变换体位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禁止独自一人搬动危重患者·高危人群的骨突出患者处于各种卧位时应采用软枕或其他设施垫(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保护)·根据病情给予患者使用气垫床·平卧需抬高床头时,一般不高于30°,半卧位时足底放枕,屈髋30°,并在腘窝下垫软枕·对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主动或被动全范围关节运动,体位放置正确、舒适安全,肢体处于功能位·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皮肤可涂保护剂·压疮预防相关注意事项清楚(正确使用压疮预防器具,不宜使用橡胶类圈状物;受压部位在解除压力30分钟后,压红不消退者,缩短变换体位时间,禁止按摩压红部位皮肤;对感觉障碍的患者避免使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烫查看2-4名高危患者·不符合要求扣2分/人换药室治疗室实施三级监控,有压疮诊疗常规20·实施三级监控: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有监控记录·病区24h内“压疮预报表”上报科护士长或护理部·每班护士在落实预防措施后在护理病程记录中应有描述,并每班严格交接患者皮肤情况·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科护士长指导和督促预防措施的落实,每周跟踪并做好记录·每月护士长手册上对预防、发生、治疗压疮的情况有登记分析·护理部每月下科室检查,对疑难问题应组织护理专家会诊,并有记录·难免压疮必须有预报单,经护理部组织专家现场评估确认,护理措施到位,有监控和记录查看2-4名高危患者及相关记录·不符合要求扣2分/人配餐室患者及家属了解压疮发生、发展预防和护理措施10·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配合压疮预防的方法·指导患者自我护理,采取有效的压疮预防措施(经常改变体位、定时翻身、经常自行检查皮肤状况及保持身体和床褥的清洁卫生等),并加强功能锻炼。
压疮患者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目的:评价压疮患者系统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我院内发生压疮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舒适度变化和压疮治疗效果。
结果:干预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压疮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压疮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舒适度与压疮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标签:压疮;护理干预;舒适度;评价压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是患者局部身体组织受压迫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等症状,从而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导致组织坏死、溃烂等[1]。
压疮尤其好发于需长期卧床治疗修养患者中,比如瘫痪、骨折患者等,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实时系统护理干预,以降低压疮发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为评价压疮患者系统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我院内发生压疮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临床报告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我院内发生压疮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确诊,排除干扰因素,签署治疗同意书。
2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84例,年龄69~80岁,平均年龄(73.4±1.7)岁,院内压疮128例,院外或自带压疮入院患者72例,其中Ⅰ期压疮42例,Ⅱ期压疮113例,Ⅲ期压疮4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00例患者,两组对象在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
常规干预以皮肤清洁、翻身护理、更换敷料等为主。
系统护理干预:首先对护理干预人员实施护理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压疮高危因素评估、敷料更换及应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技术干预措施等,从知识与技术层面提升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并在护理过程中定期举行学习讨论会议,研究压疮护理新进展,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难题予以讨论、解决,拓展护理工作思路,提升压疮护理工作质量。
压疮高危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社会效益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压疮高危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180例压疮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出院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压疮相关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
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对压疮相关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出院后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压疮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出院,减少医疗费用,社会效益良好。
关键词压疮高危患者;延续性护理;护理能力Evaluation on social benefi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 high risk of pressure ulcers patie7nts SHI Jin-ya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Shaoguan Yuebei Second People’s Hospital,Shaoguan 512028,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after discharge in high risk of pressure ulcer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80 high risk of pressure ulcers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9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discharge health guidanc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nursing after discharg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ere made on pressure sores occurrence situation and master degree of pressure ulcers related knowledge and skill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as 4.44% than 13.33%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master degree of pressure ulcers related knowledge and skill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nursing after discharge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and promote early discharge of patients and reduce medical costs. And it also has good social benefit.【Key words】High risk of pressure ulcers patients;Continuous nursing;Nursing ability对于身体状况较差而长期卧床的患者极易产生压疮,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
压疮高危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社会效益评价压疮是长期卧床或行动受限患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为了预防和治疗压疮,延续性护理措施被广泛采用。
这项措施的社会效益评价将有助于揭示其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和意义。
1.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通过为压疮高危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他们发生压疮的风险。
这将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包括住院时间、医疗设备和医疗人员的使用。
相比于治疗已经发展为压疮的患者,预防措施更具有经济效益且更加有效。
2.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压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卧床或行动受限的患者。
通过延续性护理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预防压疮措施,从而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这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并减少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3.减少家属负担患有压疮的患者需要额外的照顾和关注,这对于他们的家属来说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通过提供延续性护理,可以减轻家属的照顾压力,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这将使家属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的其他方面,同时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
4.促进康复和社会融入压疮高危患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过程,然而压疮的存在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康复进程。
通过延续性护理,可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加速压疮的愈合,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这将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并减少对社会福利资源的依赖。
总之,压疮高危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它不仅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属的负担,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因此,在社会层面上评价延续性护理的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和推动延续性护理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压疮预防管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目的探讨压疮预防管理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尚未完善压疮预防管理前上报的高危压疮患者16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用的压疮预防进行治疗。
另外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实施压疮预防管理后的185例为实验组。
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165例中,发生压疮人数为43例,发生率为26.06%,实验组为185例,发生压疮人数为5例,发生率为2.70%,(χ2=40.21,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进行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后,明显的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依从性和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压疮预防相关理念的认识,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了处理流程,促进了专业化的健康教育,密切了护患关系。
实施压疮预防管理后的高危压疮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预防管理前的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
结论对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压疮预防管理,能有效地降低压疮发生率。
标签:压疮预防;护理管理;临床价值压疮是指机体组织长时间收到压迫,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等不良状况[1]。
该疾病主要的发生机理是由于肌肉组织长久的缺氧、缺血,导致机体基本的营养补给不足。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溃烂、坏死等。
严重情况下可引起败血症[2]。
同时该疾病的病情恶化相对迅速,如果采取不当的治疗方式,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健康。
目前临床在预防压疮的发生已经成为保障住院患者安全目标[3],压疮的发生率是考核医院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4]。
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治疗压疮的现状,我院从2012年设立压疮护理专科小组,确定了专科小组组长,并且每个科室都有一名压疮专科小组成员,由各科室的护长、护理组长组成。
制定了压疮的高风险人群,对一个高风险人群运用Braden 压疮评估表进行评分,比较和分析压疮预防管理手段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各项身体机能恢复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資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高危压疮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2年1月~12月我院尚未完善压疮预防管理前上报的高危压疮患者165例设为对照组。
为高危压疮患者提供术中压疮护理对压疮发生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为高危压疮患者提供术中压疮护理对压疮发生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高危压疮患者100例,根据患者采用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标准上实行压疮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压疮风险评分、压疮发生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压疮风险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压疮发生的概率较低,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高危压疮患者护理中实施压疮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压疮的概率,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护理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压疮护理干预;高危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压疮是临床手术治疗患者当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皮肤功能受损,在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的情况下使得血液流通受阻,再加上营养缺乏,就会导致皮肤出现破损和坏死现象。
相关研究显示,针对高危压疮患者,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期间强化患者的护理管理,注重压疮护理干预,就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压疮的概率。
本文开展此次研究,旨在探讨压疮护理干预在高危压疮患者应用过程中患者压疮发生率的管控作用进行探讨,以下就具体护理过程实施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高危压疮患者100例,根据患者采用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
常规组的5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4:26;平均年龄为(48.35±5.58)岁。
实验组的5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3:27;平均年龄为(46.37±5.14)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1.护理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以此为标准实行压疮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