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热力采油
- 格式:doc
- 大小:147.83 KB
- 文档页数:6
1.温度越高流体相对渗透率越高。
岩石渗透率降低2.重力是由流体间的密度差产生的,是产生蒸汽超覆的主要动力。
P493.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时油藏压力并不是越高越好,结合具体的油藏特点分析P144.原油粘度越大越容易产生汽窜。
P995.热力采油的筛选标准中,原油的粘度和和厚度称为筛选的主要标准。
P396.蒸汽吞吐是指在本井中完成注蒸汽、焖井和采油三个过程的稠油开采方法7.矿场如何根据注采动态判断汽窜?P97答案:相邻井注汽时,生产井产液量增加,含水率上升,井口温度上升;汽窜严重时,相邻井注汽,生产井产水量急剧增加,含水率接近100%,并伴有一定的蒸汽。
注采井间出现汽窜一般先表现为井间压力干扰,生产井动液面上升,产液量上升。
8.蒸汽吞吐、蒸汽驱,实跟踪调整的内容?P118答案1蒸汽吞吐:1)针对不同类型油藏进行优化设计2)改善工艺技术,提高蒸汽干度3)实施分层注汽,提高纵向储量动用程度4)钻加密井、侧钻井提高平面上储量动用程度5)应用化学添加剂,加注天然气,提高吞吐效果6)应用高温封堵调剖技术2蒸汽驱:主要包括对方案实施过程的跟踪分析以及为改善开发效果而及时进行的措施调整。
9.简述蒸汽吞吐存在合理周期注气量的原因?P86答案:在其他注汽参数相同的时,注汽量能够反映注热量的多少。
注汽量越大,注热量和加热体积越大,反映在回采过程中产出液温度高,日产能力大,周期产油量高。
但周期注汽量较大时,加热体积增加缓慢,产量增长幅度减小,吞吐油汽比下降。
因为注蒸汽向地层内部推进,散失到顶层的热量和远处难以回采的热量增加,注热利用率降低;同时周期注气量过大,井底憋压会降低井底蒸汽干度。
10.蒸汽驱为什么采注比大于1?P90答案:只有注采井间形成压降梯度,才使蒸汽前缘推进至生产井。
根据蒸汽驱开采需要在油层中形成蒸汽腔的基本要求,既要在蒸汽吞吐阶段充分降低油藏压力,又要在汽驱过程中以大排量形成采注井之间的压力梯度,以保持蒸汽带断向前扩展,所以,不论井是一个井组还是一个开发单元,生产井的采出液量必需大于注气井的注气量,即采注比大于1。
热力采油工程技术的研究分析摘要:提高采收率一直是研究的研究热点。
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开采中流动阻力大,不仅驱替效率低,而且体积扫油效率也低,难于用常规方法进行开采。
稠油开采有很多方面的技术,总结各种稠油开采经验,加之稠油的粘度对温度非常敏感,可以将热力开采工艺作为提高粘性原油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采油工程稠油开采热力采油一、前言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埋藏深度为1000~1500m,开采中流动阻力大,不仅驱替效率低,而且体积扫油效率也低,难于用常规方法进行开采。
稠油开采有很多方面的技术,以蒸汽吞吐、蒸汽驱等为主要开采方式的稠油热采技术,以及以碱驱、聚合物驱、混相驱等为主的稠油冷采技术,鉴于稠油的特点,可通过降低稠油粘度、减小油流阻力来有效的开采稠油提高采收率。
总结各种稠油开采经验,加之稠油的粘度对温度非常敏感,可以将热力开采工艺作为提高粘性原油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二、热力采油工程技术及其应用1.常规热力采油工程技术常规热力采油法包括蒸汽法和火烧油层。
蒸汽法主要有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种方法。
蒸汽是一种热能,能大大提高油层温度,随着油层温度升高,原油粘度大大降低,产生蒸汽蒸馏和溶剂抽提作用,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加。
1.1蒸汽吞吐技术的研究分析蒸汽吞吐是指在本井中完成注蒸汽、焖井和开井生产三个过程的稠油开采方法,是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稠油的技术,机理主要是加热近井地带原油,使之粘度降低,当生产压力下降时,为地层束缚水和蒸汽的闪蒸提供气体驱动力。
蒸汽吞吐通常只能采出井点周围油层中有限区域内的原油,井间存在大量蒸汽难以波及到的死油区,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和加热区含油饱和度的减小,采油效果将逐渐变差,油藏处于低效或无效吞吐阶段,蒸汽吞吐的原油采收率一般只有10~20%,近几年蒸汽吞吐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使用各种助剂改善吞吐效果,例如,注入蒸汽中加入天然气、注入溶剂、加入高温泡沫剂(表面活性剂)等方式。
气液两相流理论一、气液两相流基本概念1、油井生产过程:井口到分离器的流动近似水平管流油气从油藏流到井底-地层中的渗流从井底流到井口-多相管流四个基本流动过程:通过油嘴的流动-嘴流第一节井筒气液两相流基本概念一、井筒气液两相流动的特性(一)气液两相流动与单相液流的比较比较项目单相液流气液两相流能量来源井底流压井底流压气体膨胀能能量损失重力损失摩擦损失重力损失摩擦损失动能损失流动型态基本不变流型变化能量关系简单复杂(二)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结构变化油+水+气多相流气相+液相气液两相流流压: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油压:流压作用下,克服静液柱压力和流动阻力后的压力1. 油气混合物在油管中的流动特征a.出现条件单相两相与单相共存全井多相t b p > ppt < pb < pwfpwf < pb单相:井底流压多相:+气体膨胀能pwf = pH + p f + ptpwfb.能量供给d.能量消耗单相:重力+摩阻多相:重力+摩阻+动能损失单相:多相:自下而上q,v, r = Cq ®v , rm ¯c.运动参数2.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结构变化根据两相介质分布的外形分为5类:流动型态Flow Pattern(流动结构或流型)是指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
①纯液流Liquid Flow井筒压力稍低于饱和压力时,溶解气开始从油中分离出来,气体都以小气泡分散在液相中。
②泡流Bubble Flow当井筒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产液呈______________h_Z单相液流。
特点: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主要影响混合物密度,对摩擦阻力影响不大;滑脱现象比较严重。
当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逐渐降低,气体不断膨胀,小气泡将合并成大气泡,直到能够占据整个油管断面时,井筒内将形成一段液一段气的结构。
特点:Ø气体呈分散相,液体呈连续相;Ø一段气一段液交替出现;Ø气体膨胀能得到较好的利用;Ø滑脱损失变小;Ø摩擦损失变大。